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85|回复: 0

参与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在兵团任过职的将军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1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发表于 2009-11-15 02: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club.news.sohu.com/read_elite.php?b=wulumuqi&a=1787509

1954年,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五、六军的大部和第二十二兵团的全部,集体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时兵团组建后的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该番号沿用至1975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撤消兵团建制。它是全国第一个由军队组建的半军事化管理的生产建设兵团,也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期,中央决定撤消全国各兵团过程中最后一个撤消的兵团(注:1968年至1971年,根据中央军委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决定,以五、六十年代成立的国营农场为骨干,全国先后组建了沈阳、兰州、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江苏、内蒙古、安徽、江西、山东、云南等省军区所辖共15个生产建设兵团(含独立农垦师),由原垦区或省农垦管理局的领导和省军区的领导担任兵团的领导),还是党中央于1980年决定重新恢复建制、目前全国唯一存在的兵团。恢复建制后的兵团,脱离军队建制,由原农垦部和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实行双重领导和计划单列,故其名称没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的称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人民解放军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20世纪50至70年代中期的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面对前苏联的威胁,兵团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曾直接隶属新疆军区建制,接受军队领导。在直属新疆军区建制时,兵团建制内直属现役部队有12个独立步兵团(小团建制),1个独立汽车运输营,1个警卫通讯营,1个工程兵团(后参加援巴筑路,划转新疆军区直属)。兵团始终承担着屯垦戍边和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地区稳定与国家统一的重要使命,在兵团的历史沿革中,人民解放军曾有13位1965年6月前授衔的将军参与组建兵团或在兵团担任领导职务。其中有2位上将,1位中将,11位少将。20世纪60至70年代中期,有7位少将同时在兵团任领导职务,共掌兵权。本文对此作一简单介绍。
一、王震上将
湖南浏阳县人,1908年出生。1927年参加共青团,同年入党。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曾担任红二、六军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在率部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同时,在南泥湾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以粉粹国民党军队的经济封锁。或许从这时起,他与中国未来的农垦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解放战争初期,王震同志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与中原军区其他领导人共同指挥和实施了中原突围,返回延安后,重建了三五九旅。而后转战西北战场。1949年9月,王震率一野一兵团近10万部队进疆,接受国民党驻新部队起义,红旗直插帕米尔高原。全国解放后,王震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主持军区工作时,将驻疆部队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1954年,他向中央有关部门和军委总参谋部提出建议,将列入生产建设序列的部队编为生产建设兵团,经中央军委批准,王震同志与王恩茂分别以新疆军区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的名义签发了新疆军区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命令。这一时期,他一面指挥部队剿匪平叛,一方面踏勘千里荒原,广揽建设人才,组织部队建农场、修工厂、办学校、建医院,为稳定生产部队,组建兵团和建设新疆做了大量的工作。50年代的后期。王震同志出任国务院农垦部长,由于兵团实行了自治区和农垦部双重领导的体制,王震同志又成为兵团的上级领导。
1981年6月30日,王震同志赴新疆调研后,给邓小平同志写信提出恢复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议,同年7月1日(即第二天),邓小平同志作了批示。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文件[中发(1981)45号]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王震同志虽然未在兵团直接任过职,但他与兵团的组建和重建有密切的关系。从50年代起,他曾14次到新疆、5次下塔里木视察兵团工作。王震同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和恢复兵团的将军。
二、陶峙岳上将
湖南宁乡县人。1892年出生,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加入同盟会。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在国民党军队中任团长、副师长、师长、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西北长官公署副长官,新疆警备总司令。1937年,陶峙岳任陆军77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淞泸抗战,后又率37集团军参加了中原抗战。1949年9月25日,其率领新疆所部近7万余官兵脱离国民党政权,起义转向人民。起义后,中央军委任命陶峙岳担任第22兵团司令员,新疆军区第二副司令员。1954年,22兵团与新疆军区生产部合并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陶峙岳任军区副司令员兼兵团司令员。1955年授衔时,陶以新疆军区副司令一职被授与上将军衔。是授上将军衔的三名起义将领之一(其他两位是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任职一直到文革期间的1968年9月,经中共中央、中央文革批准免职。从1954年起算,在兵团任职14年。在兵团任职期间,他与王震同志共同踏勘、规划在后河子建设新城和垦区,探索、推广及指导科学种田。1962年伊塔事件后,他为布署边境农场,以70岁高龄亲赴伊力、塔城地区,行程6000余公里,历时47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陶峙岳是在兵团任职领导中年龄最大、从军时间最长(清朝末年从军)、军衔最高的将军。
三、王恩茂中将
1912年出生,江西永新县人。1930年入团,同年入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共湘鄂川黔、川滇黔省委秘书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旅副政委,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从这时起与军垦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解放战争时期,任三五九旅政治委员,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副政治委员,一野一兵团第二军政治委员。建国后,任南疆军区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兼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文革”后,任中共新疆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兼新疆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王恩茂同志与王震同志参加组建兵团的工作,以新疆军区代政治委员的名义与王震同志共同签属了新疆军区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命令,并任兵团第一政治委员,兵团党委第一书记。
1981年,王恩茂同志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政委时参与了恢复兵团建制的工作。1982年,他代表自治区党委在恢复兵团建制后兵团党委第一次常委会上,宣布了兵团领导成员和兵团党委常委名单。
王恩茂同志是在兵团任职领导中唯一参加过组建和复建兵团工作和两次出任兵团上级党委领导的将军。
四、程悦长少将
1911年出生,湖北红安县人。1927年入团,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入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师供给部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营教导员,团长、新四旅副旅长、旅长。解放战争时期,程悦长率新四旅参加了彭德怀同志指挥的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歼灭战,奔袭蟠龙镇,出击榆林,沙家店歼灭战。1949年1月解放军统一整编后,程悦长任六军十七师师长,率部参加了解放西北的主要战役。建国后,程悦长任六军军长、新疆军区副参谋长兼军区生产管理部部长。1954年10月7日,组建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程悦长任兵团第一副司令兼党委第三书记。1955年,税以兵团第一副司令员一职被授予少将军衔。1959年4月,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程悦长同志在兵团组建前原定调往空军,但被王震同志留在新疆,后于1961年病逝,终年50岁。程悦长一生艰苦朴素,兼洁奉公,关心战士。1957年,毛主席接见他时曾说,他很爱兵,对部队很有感情。他是原六军主要领导中唯一留在兵团任职,也是兵团领导干部中没有在军队任职,唯一被授予少将军衔和最早病逝的的将军。
五、贺振新少将
1916年出生,江西永新县人。1930年入团,1933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入党。红军时期历任战士、副排长、营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贺任120师359旅717团一营教导员、政治处副主任、团政委。解放战争时,贺振新任359旅政治部主任,旅改编为师后,贺任二军5师副政委。进军新疆后,他调任由起义部队整编组建的22兵团9军25师任政委。1951年2月,贺振新调北京学习。1956年至1965年,贺先后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南京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炮兵科研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5年12月,根据王震同志建议,贺振新重返新疆出任兵团副政委。1966年6月,“文革”开始,贺振新被诬为“走资派”,多次被批斗,1966年12月12日,在批斗会上,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含冤逝世,终年50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地以后,冤案昭雪,被追认为烈士。贺振新同志是兵团任职领导唯一既是359旅的战士,又是从22兵团调出,15年后又奉命重返兵团任职,且在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之下,重返兵团仅仅一年就含冤逝世的将军。
六、丁盛少将
1913年出生,江西省于都县人,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教导二旅一团政委,热辽纵队二十七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四野部队南下解放两广时,丁盛任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师长,在衡宝战役中率一三五师连续强行军,21个小时行军160华里,深入国民党军腹地,不畏受敌包围,堵击和拖住白承禧集团的数个军,为消灭桂系主力第七军起了关键作用,战后人称丁大胆。抗美援朝战争中,丁盛率54军第二批入朝,参加了金城反击战和朝鲜西海岸守备设防,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59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丁盛率54军主力赴青藏高原参加平叛剿匪,至1961年平叛剿匪结束,共歼敌51200多人,缴获各种枪械45000余只,各种炮21门、电台16部。60年代初期,在毛主席、周总理和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之下,丁盛率54军二上青藏高原,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丁盛负责中印边境东段的作战指挥,其所在前指即简称“丁指”。期间,54军130师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缺氧地区徒步拔山越岭穿插瓦弄,歼灭印军1个旅,部队乘胜越过麦克马克线,面对印军在恒河平原上无险可守,一片混乱的状态,如果想的话,中国军队甚至可以直捣新德里。1964年5月,中央军委任命丁盛担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兼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增补为兵团党委常委。丁盛于同年10月到职。到任后,还不熟悉兵团状况,即遇上以整“走资派”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教未结束又迎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丁盛对兵团的情况并不熟悉,但却表态定敌、我,由于他的错误表态、讲话,使兵团一批师以上领导干部在“文革”中惨遭迫害。1967年6月,丁盛任兵团第二司令员。1968年,丁盛调广州军区任副司令员、司令员,1973年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在粉粹四人帮的斗争中,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丁盛在兵团任职时间不满四年,他是十年内乱期间曾在兵团任职的领导中职务升迁最快(大军区正职),但最后犯有严重政治错误的将军。
七、裴周玉少将
1912年出生,湖南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入党,参加了长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裴在红军中从事保卫工作,长征后曾任西北政治保卫局驻红28军特派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保卫科长,晋绥边区公安局副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雁北行署公安局长,一野第8军政治部主任,绥远军区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23兵团政治部主任,第69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64年5月,中央军委调裴周玉同志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兼兵团第三政治委员。1966年8月,裴周玉主持党委兵团党委常委工作。1967年3月,裴周玉任兵团临时“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同年6月,中央军委任命裴周玉为第二政委,党委第二书记。1971年6月任兵团党委第一书记。1975年兵团建制撤消后,裴周玉调任军委装甲兵顾问。1983年离休。裴周玉在兵团任职11年,是兵团任职领导中从事军队保卫工作时间最长,且参加过改编和改造绥远国民党起义部队工作,应当说是比较熟悉党的团结改造起义部队政策的将军。
七、曾如清少将
1914年出生,江西吉安县人,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入党。红军长征后,曾如清留面南方任区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委,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战时期任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三野25军58师师长兼政委。抗美援朝时任军政委,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67年8月,经中央军委任命,由江苏省军区第二政委调任兵团任副政委。从1967年8月至1975年5月,曾如清同志在兵团任职8年,后兵团撤销。曾如清同志调回军队离休。
八、王振东少将
1916年出生,河北省饶阳县人,1938年入党,同年加入抗日游击队。抗日战争时期任游击大队长,参谋,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四野45军133师参谋长,团长。建国后任副师长、师长,46军军参谋长,46军副军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1965年1月,调兵团任副参谋长。1966年5月任兵团党委“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员,1968年10月,中央军委决定王振东任兵团副司令员。1975年5月兵团撤销后,王振东调任自治区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是兵团任职领导中唯一没有回军队工作的将军。
九、杜海林少将
1917年出生,四川省广元县人,1933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入团,1934年入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连长、副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连长副营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旅参谋长,二野第16军随营学校副校长。建国后,任副师长,志愿军师长,第16军副军长。 1964年晋升为少将。1967年8月,中央军委任命杜海林任兵团副司令员。在兵团任职8年。1975年兵团撤消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
十、孔瑞云少将
1917年出生,福建省上杭县人。1930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1年入团,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入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宣传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连指挥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副旅长、团长、副师长、第45军后勤部长兼政委。建国后任军副参谋长,师长,军参谋长,济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第67军副军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1967年8月,中央军委任命孔瑞云为兵团副司令员。在兵团任职8年。1971年7月至1975年3月任兵团党委常委。1975年兵团撤消后,调任南京军区舟乘要塞区司令,山东省军区顾问。
十一、周九银少将
1908年出生,湖南湘阴人,1929年入团,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入党。土地革命时期曾任团军需长,团供给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120师供给部军械科长。晋绥军区后勤部粮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长,军需生产部长,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副部长,军需部政治委员,工厂管理部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1969年7月,中央军委任命周九银任兵团副政治委员。周九银在兵团任职6年。是在兵团任职领导中管理过军队企业生产的将军。兵团撤消后,周九银同志调任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顾问。
十二、张竭诚少将
1917年出生,湖北红安县人。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入团,1933年入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交通排长,红15军团司令部参谋。抗日战争时期任参谋、代营长、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团长、副师长、师长。建国后,任第39军117师师长。张竭诚在39军编制内率部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先后任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在朝鲜战争中参加了一至五次战役,在朝鲜战场有出色表现。张竭诚指挥作战一贯指挥靠前。在1951年2月开始的第四次战役中,张率39军117师配属42军,受命从敌人接合部之间隙进入战斗,向横城西之夏日、鹤谷里实施穿插迂回,用一夜时间,切断敌人伪八师、美2师的退路,并阻止横城出援之敌。张指挥117师以两条腿赛过了敌人的机械化,按时和提前到达指定的穿插位置,抢占了要点,完全切断了伪八师九团和美2师9个团各一部南逃和横城之敌北援的通路,为参战部队全歼敌人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战斗中,117师向北阻击堵住了南逃之敌,向南阻击止住了横城北援之敌。战斗异常残酷,迫使敌用直升机从伪八师接走放弃部队指挥的伪八师师长等指挥官脱离战场。经一天一夜激战,117师毙伤敌850余名,俘敌2500余名;击毁和缴获坦克、汽车200余辆,各种大炮100余门;取得横城之战大捷,创造了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一个师歼敌最多、缴获最大的范例。1951年2月13日,中朝联合司令部、政治部给117师发了嘉奖会,表彰该师圆满插断横城以北之敌退路,坚决阻止了横城北援之敌。对整个战役起了重大作用。张竭城回国后任代军长,第39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张竭诚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8年10月,中央军委任命张竭诚为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兵团司令员。张竭诚在兵团到任初期即明确提出反对武斗。1970年1月,张竭诚在兵团党委扩大会议上,又提出要迅速做好解放干部的工作,要坚决扼止打人风,并多次提出要解放农二师师长谢高忠和农六师政委赵予征,让他们工作,多次提出讨论张仲瀚、陈实的解放问题,因阻力很大未能解决。与此同时,还多次提出农一师的“武装反夺权案”和石河子“一·二六”冤案的平反问题,因兵团党委内部成员的反对而未果。张竭诚在兵团任职7年。1975年5月兵团撤消建制后,张竭诚同志任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张竭诚同志与兵团前两任司令员相比,是任职的社会环境最差并经历撤消兵团建制的司令员。
十三、谷景生少将
1913年出生,山西临猗县人,1932年入团,同年入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北平学联党团成员。参与领导了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太行第七地委书记,太行军区第七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九纵政治部主任,二野15军政治委员,建国后任志愿军军政委,总政群工部长,广州军区副政委,乌鲁木齐军区政委,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兼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谷景生同志兼任兵团党委第一书记和第一政委共11个月(1982年5月至1983年4月),是兵团任职领导中任职时间最短、文化程度最高的将军。







资料来源:1、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解放军元帅将军名录》第一、二、三卷。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料选辑》第一、二、三辑。
3、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无敌的铁掌——五十四军团军战斗历程》。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吴信泉著《朝鲜战场1000天——39军在朝鲜》。
4、新疆人民出版式出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






作者:闫欣
联系电话:010-58562399(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1 21:45 , Processed in 0.0404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