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99|回复: 0

叶曙明:致何蜀函

[复制链接]

0

主题

260

回帖

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8
发表于 2009-11-7 22: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叶曙明:致何蜀函
                                       
何兄:
你好。文章拜读了。收益甚大,以前对重庆文革毫无了解,现在算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了。同时也从文中看到各地文革的发展,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让人觉得好象有一只无形之手在安排一切似的。比方说红卫兵的兴起,群众组织的出现,好象没有当局的安排,但却惊人的相似。
对文章我实在谈不出什么意见,只能把看的过程中想到的一些东西随手记下来,供你参考。

原文:1月24日至26日,重庆造反派50多个群众组织,在按照毛泽东指示“支持左派广大群众”的五十四军支持下,组成以五十四军代表为首的“重庆市无产阶级革命造反联合委员会(简称革联会)筹备会”,宣布夺取重庆市党政机关一切权力。
2月8日,“一·二四夺权”建立的“临时最高权力机构”重庆市革联会宣告正式成立。五十四军(重庆警备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刘润泉出任革联会主任,常委12人(以后增加到21人),除军队代表二人(五十四军刘润泉与重庆军分区马骏容)和革命领导干部一人(重庆市第二商业局副局长徐正身)外,其他名额分配给以下群众组织。

在此之前,我还看过你的另一篇文章《文革中所谓的“上海一月革命”》。结合两篇文章说说我的看法。1967年初的夺权,实际上是有三种模式,一种是上海模式,一种是广州模式,还有一种是黑龙江模式。上海模式是比较为人们所熟悉的,而广州模式则是指造反派夺权,派监督小组监督省委,但省委依然保留和继续工作。
可以肯定,周恩来是倾向于广州模式的。广州是122夺权,周在124分别打电话给参与夺权的造反派和省军区领导,肯定了广州的夺权,要求造反派做好两件事,一是搞好大联合,二是与军区取得联系。125周恩来在北京接见财贸系统造反派时,也提出夺权只能夺文革的领导权,对于业务主要是监督权。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广州模式。直到128周接见浙江造反派时,对怎么夺权提出了“五条建议”,也说夺权是夺文革领导权,夺对生产、业务的监督权。并没有提到军队在夺权中的作用。
然而,在上海与广州模式之外,还有一个黑龙江模式。即造反派组织、省委内部“执行毛主席正确路线的主要负责人”与军队的主要负责人,三位一体,联合夺权——所谓的三结合夺权。22《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东北的新曙光》,肯定了黑龙江模式。
看了你的文章之后,我觉得四川似乎是属于黑龙江模式的。如果把这三种模式摆出来加以比较,整个脉络(包括中央内部对此的分歧)可能会更加清晰,读者更容易把握。


原文:“一月夺权”并未带来“抓革命促生产”的新面貌,反而导致社会大动乱和生产急剧下降,这必然使长期信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毛泽东认定是有阶级敌人在破坏,因此从1月28日颁发的《中央军委命令》(八条)到一系列报刊社论文章中都反复出现了“镇压反革命”的提法。
我觉得此处的提法似可商榷。23月对造反派的镇压(所谓镇反)的原因,似乎不能归之于毛泽东觉得夺权之后社会动乱和生产下降,因为这二者似乎都不在毛泽东当时的考虑范围之内。23月镇反,我认为军队起了主要的作用,是军队介入地方文革的第一炮。从123,解放军正式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黑龙江模式(该模式最突出之处,就在于军队起了重要作用)被肯定、颁布《关于各军区开展文化大革命步骤问题的决定》、《解放军报》社论《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无产阶级革命派》,以及军委八条,整个发展一步一步都是很清楚的,就是为了军队介入。但到了56月以后,镇反又被否定,很多军区都作了检讨,包括广州军区,从而又导致了78月的炮轰军区,揪带枪的刘邓陶等风潮。
所以,我觉得如果把镇反与军队介入文革联系起来看,比较能够说明真实情况,以及让人比较容易能够理解后来炮轰军队的来龙去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4 01:07 , Processed in 0.0519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