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77|回复: 0

葛天:葛家小学兴废记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

回帖

1108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108
发表于 2022-4-5 23: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葛家小学兴废记

作者:葛天

葛家小学是我的母校,不觉已被撤销七八年。历史的车轮飞速运转,尚觉年轻的我们,经历的往事一不小心又成了历史。

小学,中国古代指研究汉字字形、字义及字音的学问,是四书五经的附庸。近现代的小学生,其语文学科主要学汉字、词义、句子,在中国古代属于小学的范畴,故称小学,足见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1905年,清廷废科举,建立新式学堂。新式学堂最低级别为初等小学堂:各乡镇普设,经费由地方担任,官府监督。科目有:修身、经学、国文、历史、地理、数学、体操,学制有完全五年、四年简易、三年简易三种。

一、四处求学

从清末开始,陕西省武功县长宁镇就有了小学:长宁小学堂。

民国时期,葛家没有小学。祖父约1934年在长宁小学上学,叔祖父约1939开始在西边1.3公里的张家村上小学。张家民国时期有地主,城墙厚,杨虎城率领靖国军一部依托张家村城墙打过仗。杨虎城打仗不太躲,杨虎城说,枪子见了他都拐弯,被枪打死的都是没命的,杨虎城部后向西撤退到武功老县城。民国时期张家小学具体情况不可知,50年代初应变化不大。大姑父张建华说,张家小学在老爷庙(关帝庙)里,老爷神像在大殿中间,用黄帐子围起来,周边堆些泥墩子,一到四年级在一起,哪个年级上课,其他自习。总共三四十人,一个年级最多十余人。崔家娃也在此上学,崔家堡子在张家东,只隔了一条路。大姑父1953年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刘怀礼,一个人教所有年级。老师办公室在侧殿。老师在谁家吃饭,早晚各一电壶开水。他上学的时候,门口才用胡基盘了火炉子,烧点开水,以前连水缸都没有。刚开始上小学一块钱,后来不要钱,初中免费。

1949年后,葛家娃开始在北边不足1公里的长宁坡村上小学,长宁坡比张家近些。长宁坡小学1至4年级,一个老师,甲村的赵彦武。

二、葛家小学雏形

1958年,葛家村开始有学校,1-4年级。先在葛全武爷家办了一学期,老师是赵自德,后迁到东庄赵自德老师家,赵自德老师家殷实,房子大。东庄只有赵自德老师家三户,因附近1953年修建飞机场征地,在此买地,从甲南村迁到葛家村与田赵村中间,被葛家人称为东庄。一年后,冯老师、张自振老师先后接替赵自德老师。

从1958年开始,田赵娃也去东庄赵自德老师家上学,以前他们去长宁小学,有些远。

此时,葛家算是田大小学的一个教学点,老师常去田大小学开会。田大小学有5个年级,葛家四年级上完的孩子要去田大小学上五年级,我的父亲就去田大小学上了五年级。五年级结束后上初中,长宁最早的初中于1956年建立,即今长宁中学的前身。1972年,长宁中学开始增设高中。

三、葛家小学(南邻家园子校区)

随着学生越来越多,赵自德老师家里无法容纳。约1963年学生被迫迁往砖窑厂,时间不长,作为过渡。1964年,又从砖窑厂迁往场坊,一队打麦场边上的房子。1965年,葛家教学点自场坊迁到“南邻家”园子,“南邻家”是葛家村一个家族,因位于我的家族“北头子”南面而得名,较殷实,其园子人民公社成立前主要做打麦的场圃,放麦草堆,养牲口,有几排大槐树。园子的西边是“西园子”二三十户人家,西园子也是一个家族的称呼。东边是醋坊,集体手工作坊,葛家大队创收的重要力量。

葛家小学(南邻家园子校区)平面图(田赵张经文老师绘制)

至此,教学点有了独立的场所,可以称之为学校——葛家小学(南邻家园子校区)。约1970年开始,葛家小学有了5年级,不再去田大小学上五年级。
葛家小学(南邻家园子校区)存在了15年左右,许多人在那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葛智潜叔回忆,葛家小学的前身也是葛家小学,校址在现在的双双家南侧,也是五间教室五个年级各一个班约30人,书桌都是水呢板,凳子自带。学生来自我们和赵家两个自然村,另有几间房的教师办公室,哪年建的我不知道。

葛鹏(继昌)叔回忆,我记得最早的啊1975.1976上学是在大队醋房上的一二年级。1977年三年级才转移到现在的学校。那时的老师有几个是下乡的知识青年任课的。当时是长木板两头用砖磊起的课桌,二年级是水泥板磊的课桌。有一点记忆,当时老师是下乡知识青年杨丽,人挺漂亮,说普通话,我们就是在做醋的操作间上课的。下课带我们做活动操,我们玩做迷藏都藏在那大瓮里。当时毛主席朱德周恩来逝世我在二年级。我记得我们好像以前还在康广劳家上过课。我们二年级老师是王团会他舅爷,记得伟人去世时我们啥都不懂,要求胸前佩戴白花,我们当时上课看谁抄写的毛主席语录多。上三年级就挪到了现在的小学,当时窗子上没玻璃,都是用塑料膜定的。打到四人帮当时都在长宁街道搞文艺汇演,群众大游行。班里组织活动,声讨四人帮的罪行。那时声讨四人帮让我们举起拳头 我记忆尤新的有两句,我们红小兵: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其实那时就不懂啥意思。小时能玩的有滚铁环,踢毽包,抓貌,打四角,蹦杏核,玩泥巴,做链条枪,跳绳,翻交交,打猴,丢草窝,捋喇叭(柳树和杨树发芽时的枝条)。

四、葛家与田赵组成葛家大队

从1958年开始,田赵娃与葛家娃一起上学。1973年,田赵与葛家组成一个大队。写葛家小学,必须要写田赵村(赵家)。


葛家小学1991届毕业合影(田赵高艳萍老师供图)

1986年我上一年级时,还记得赵占国课间严肃地对大家说,咱属于陕西省武功县长宁乡,把这要记好。那是我关于大地方名字最早的记忆,赵占国他大伯在公安局工作,见识多。田赵张辉辉的帽子上有“北京”二字,他爸在铁路上工作,课间也严肃地给大家讲过有关北京的事。


葛家小学1994届毕业合影

田赵与葛家不属于同一个村落联盟,葛家、崔家、张家称上庄,约明代形成的村名。而田赵、田段、侯家、金城、田大、田刘属于田寺村,以田大为核心。不同的村落联盟,作为一个整体明清时期接受过上级的摊派,便于上级管理。为了自保、祭祀、娱乐等,相互也有过协同行动。秦川大鼓自上古战鼓演变而来,同一个联盟的村子鼓调一致。葛家50年前鼓调变革后,与崔家、张家已不能共同打奏,田寺村依然一致。


葛家小学1997届毕业合影(朱军涛供图)

1949年后,成立长宁区,长宁西部的田赵与其他田寺村5村、岗子、下焦村属于一个管区,葛家、崔家、张家、长宁坡、三家庄、上焦村,同属一个管区。人民公社成立后不久,葛家、崔家、张家成立上庄大队,田赵、田段、金城成立一个大队。上庄大队时,张家比崔家多200人左右,崔家比葛家多200人左右。葛家没地主,人少,人均耕地也最少,张家人均耕地最多,是葛家的两倍左右。

人民公社时期,“一平二调”是主导思想,要求一个公社、大队内部的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同一个大队的葛家和张家,人均耕地相差一倍,水肥条件却差不多。我的祖父是上庄大队的主要干部,崔家位于葛家和张家中间,将崔家东北部近百亩地划给葛家,将张家相当数量的土地划给崔家,葛家与崔家、崔家与张家的地界南北基本成了一条直线。即便如此,张家人均耕地面积还是最多,葛家还是最少。人均土地多的村子给人均土地少的村子划拨土地,在当时比较普遍。镇南村、镇北村土地较多,人民公社时期给周边村子划拨过土地。祖父带领村民在西北部葛家与崔家地界拉土方,修抽水站,垒起了一道二三百米长的土岭,最高处近3米。祖父说,葛家人世代欺不过崔家,明修抽水站,实际就是一道长城,他们再费事能把这土岭挖完。为了地界,村民之间、村子之间常有纠纷。葛家抽水站,土岭高程距离西北部最高点相差三四米,土岭磊成后也没有配套,没有拉电线。



葛家抽水站土岭远观(葛天拍摄)

人民公社时期,虽然贫富差距整体不大,但各生产队组织性、历史遗产有差异,农户劳力的多少,导致分配粮食、分红差距还是很大,队队不一样、家家不一样,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

田赵小,比葛家少200人左右,但田赵有地主,四棱分子多,田段有大地主,田段以善养马、骡子等高脚头牯闻名,人民公社时期继续依靠高脚头牯养殖获得极高的经济效益。侯家穷些,但田赵、田段、侯家整体地主富农成分比重过高,贫农不占绝对优势。


葛家小学1998届女生毕业合影(葛萌供图)

1973年,中央为了发展生产力,要求缩小人民公社、大队的规模。同年,从长宁公社分裂出河道公社。葛家北部不足1公里的长宁坡村归河道公社,长宁坡是唯一冠有长宁之名的村子,位于长宁西近2公里。长宁坡归属河道公社(后为河道乡)后,长宁坡这个村名可能令河道领导不悦,改名长兴村,让长宁坡人彻底忘记故乡。时间长了,长宁坡人说,我们村名长兴,与长宁无关,我们属于河道乡。


葛家小学2000届毕业合影

1973年,葛家脱离上庄大队,田赵脱离田段、侯家,葛家与田赵组成葛家大队。不久,两村筹建新的葛家小学。


葛家小学2001届毕业合影

1972-1973年,长宁中学教育发生了飞跃式发展。在长宁中学增设高中的同时,长宁建起了三座初中:长宁街初级中学、寨大初级中学、上庄初级中学(存在3年多,后在附近建岗子初级中学)。长宁街初级中学就在以前的长宁小学原址,长宁小学撤销,各村都有了小学。我的父亲1970年在长宁小学任教,1972年底服兵役,1976年复员后在葛家小学、镇西小学、镇南小学、葛家小学任教至1984年。我还记得4岁左右在镇南小学教室坐在桌子上被学生围观的情景,一个学生是我二舅爷家的宁宁姑,我认识。


葛家小学2003届毕业合影

1966~1976年,中国教育重心向农村转移。1965年,农村初中学生占33.7%,而农村人口占90%。1976年,农村初中生比重提高到75.2%。而高中在校生,农村学生的比例从1965年的9.0%提高为1976年的62.3%。


葛家小学2004届毕业合影

除了朝鲜等极少数被美国严厉制裁的国家,几乎每个国家都搞改革开放,绝大部分亚非拉国家比中国改革开放还早很多,为何只有中国异军突起?毛泽东时代,特别是文革时期,农村教育大发展,中国基础教育推行的力度极大,造就了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



美国历史学家莫里斯·迈斯纳说过,毛泽东时代“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这些经济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己通过劳动获得的”,“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共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白嘉轩在《白鹿原》中的高光时刻,带领村民修祠堂、修学校。其实,20世纪70年代,葛家大队、长宁公社乃至全国农村,基础教育之兴盛、普及,人民组织性之强,远在白鹿原之上。

五、葛家小学(试验站校区)

葛家小学(南邻家园子校区)面积太小,且田赵孩子上学太远,葛家大队筹建新的小学位于两村交界处,即两村试验站的一部分,试验站主要试验、培育新品种。



新学校三排教室,每排六间。葛家承建两派,田赵承建一排。国家没有投入,全靠两村自己。木料是沟渠集体种植的树木,砖瓦是两个村砖窑厂烧的,木匠是两个村的,劳动者记工分。



葛智潜叔说,我记得现在的葛家小学1977年9月建成开学,我开始上二年级第一学期,最早5间教室、5个年级各一个班约30人,一二年级的书桌是水泥板,凳子自带,三至五年级的是木桌、长条凳,我上四年级时通上电,之前全校二年级以上学生上晚自习都点煤油灯。直到我五年级毕业,窗户没玻璃,用塑料薄膜蒙上,多处开口,冬天没暖气,几乎每个学生的脸上手上都是冻疮。



王团会爷回忆说,我记得上学前班就在咱葛家村老小学,就在马小库老庄基后边,生产队醋房的傍边,自带小板登,爬水泥板上写字呢,上一年级在现在的葛家小学,记得新小学盖房打地基,四个人用绳子拉石夯,叫着号拉起,然后猛的落地,那场面印像很深刻,应该就是一九七七前后。



葛彦明爷说,我上学前班时就在我老屋后面醋房,当时是下乡知青当老师,只记得白铁皮桶的糖水,用小洋瓷碗分发,挺甜,还有儿时的几个女同伴,叉叉裤。只有一个夏季的时光,然后去了东庄的葛家小学,爬水泥板,坐小凳子。

葛建河叔说,建试验站学校的时候,他还是小学生,也参与劳动,从砖窑厂端两个砖,往学校走,路程六七百米,20分钟左右。更小点的娃,一次端一个砖。

开始学校只有三排教室,围墙是土墙。后来建了平房,作为老师的办公室。学校的围墙,也换成砖墙。

我1985年开始在葛家小学上学前班,自己搬凳子,教室在学校厨房,做饭的时候很呛,当时学校都有玻璃。上一年级,学费10元,自己不用带凳子。当时的十元价值较高,据说某人为了限制人口增长,要求义务教育收费。两三个孩子的农家,改革开放后小学、初中的费用是不小的经济压力。教过我的小学老师有高艳萍、侯振雅、叶志祥、段建会等。约1991年左右,学校大门内两对面盖了4间平房,我们也参与了劳动。

上了六年级,我们一项特色劳动是挍水。学校没有自来水,葛家村1997年才有了自来水。学校东墙有口井,上架辘轳,用桶挍水。我们力气还不大,两个同学一起挍。葛家小学的那口井,一直挍到2015年。

六、葛家教学点

2008年汶川地震,关中震感强烈。葛家小学南部两排教室严重受损,被鉴定为危房,不宜办学,南部两排共12间教室不久被拆。只剩下北部一排教室六间。这排教室,我们上学时三间一个教室,西边是我们的一年级教室,东部是二年级和六年级教室。


2015年5月一二三年级准备放学(王亚玲姨拍摄)

葛家小学任教学前班的王亚玲姨说,咱们村小学2009年四、五、六年级分流上庄小学和镇西小学,葛家娃去上庄,田赵娃去镇西。后面就剩下学前班和一、二、三年级。三、四、五年级分流后,葛家小学就改名葛家教学点。



2015年底,撤点并校,葛家教学点学前班、一二三年级分流到田大和镇西,田赵娃去镇西,葛家娃去田大,这次葛家娃没有去上庄,因为上庄小学也面临裁撤。姨当时在学校里带学前班,咱村那些小孩是跟我难舍难分的,特别是王根会家的孙子王一洋,哭着说我不去人家学校,我就要在我们学校。没办法呀,政策谁也挡不住。咱们村学前班娃就由家长每天护送去田大小学,田赵娃去镇西小学。咱们村学校可能是咱们乡镇第一个撤点分流的,2008年地震后咱们校舍被鉴定为危房,为了安全,咱们一部分大点学生就先分流外校。后面生员又不达标,就彻底撤点了。

七、回光返照

自民国开始,葛家村有十几户人信仰天主教。民国十八年年馑的时候,大半人口饿死,天主教会在当地施粥赈济,活命不少。当年村里一教徒去世送葬时下雨,有段路泥泞,神甫感慨太落后。


2015年5月全体师生接受检查

2015年5月,天主教西安教区派人来小学考察,说这个年代没见过这么落后的学校。还是辘轳挍水,操场是黄土地。很快教会拨款,对操场、道路全部硬化,并接了自来水。



其间,老师、村干部、学生全动员,小学生也搬砖。


小学生搬砖



在刚硬化的教室门前学习

2015年底,葛家教学点裁撤,葛家小学成为历史。

八、追忆

2011年,河道乡被撤销,并入长宁镇。从1973年开始的长、河分治结束。1973年前,河道千百年都是长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短短两代人,长宁、河道对等、互不统属的观念深入人心,直到今天,许多河道人还是难以接受并入长宁的现实。历史是什么不重要,人们最在乎自身的经历。


2017年葛奥林回学校拍摄


2022年2月1日葛天回学校拍摄

以前,长宁坡等其他村子的同学常说我是上庄的,我想,上庄是多么古老的名字,我是葛家人。2019年,长宁镇改革,田赵、葛家、崔家、张家合并,统称上庄村。支书、副支书、村长、副村长,四个村子各占一个。

民国时,我的祖辈去西边的张家上小学。1949年后,我的父辈去北边的长宁坡、东边的长宁、南边的田大上小学。葛家,一个五六百年的村子,拥有学校的历史也就五六十年。今天,葛家娃又要去西南方向更远的岗子小学上学。

一切好像回到从前,一切又分明不同。

作者赐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3 04:29 , Processed in 0.0313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