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40|回复: 0

丁一夫:马的回忆之一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9-5-16 14: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的回忆之一
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我原来以为,这辈子是不会再提当年放马的日子了。我们的青春已经和那个时代一起过去了。没想到网上一些饱读诗书的学者谈马的帖子,勾起了一些往事。
一、
1969年春天,我在“一片红”中插队到黑龙江小兴安岭深山里的一个鄂伦春地区。此地离中苏边境九十里,离县城一百八十里,不通车。屯子四面环山,湍急的刺尔滨河在屯子边流过。


我插队前在学校吃过点苦头。来到这遥远边疆,原以为可以逃离大城市里的运动。谁知,那个年月,政治无所不在。中苏边境地区,政治更为浓厚严酷。为了管住自己的嘴,化险避凶,来年春天,我主动要求到一个远离村屯的放牧组干活。这个地方是在刺尔滨河的上游,山更深,林更密,周围四五十里方圆没有一个人影。放牧组是官样说法,老乡的叫法就是“马群”。


马群原有四个鄂伦春人。年纪最大的是一老头,矮个,人称“半截老头”。其貌不扬,坐骑是一黄膘马,是这伙人中最好的坐骑。领头的是一中年人,看上去沉着,有县贫协委员的头衔,我们叫他“团长”。他没当过兵,团长的头衔来自露宿寒风下缩成一团之“团”。还有一半老头,外号“豁牙子”,有此外号则不必介绍特征。第四个是鄂伦春年轻人,是民族上层家庭的孩子,从小优越了一点,到二十岁还没有自己猎下过野猪和麋鹿,在鄂伦春人里很有点没脸面活下去的意思。到马群放马,因为这儿野猪麋鹿更容易撞到枪口上。


我用自己全部的钱,25元,从屯子里的小学教员手里买了一个旧马鞍。这是旧时候地主老财用过的,鞍面上蒙着皮子,马蹬是黄铜的,锃亮。背上我的马鞍,一个简单的铺盖卷,还有大小红宝书各一本。我按指点顺河往上游走,来回七次趟过弯弯曲曲淌着冰水的刺尔滨河。白日短,整整走了一天。终于在河边看到一个地窝子,马群到了。


那年,我刚好18岁。


二、


马群的任务是放牧几百匹马。这几百匹马分成几群。一群全是驯服了的骑马,那是鄂伦春人冬猎时的坐骑,从春末到秋天在马群养膘。另外有两群是各有一匹公马领头的,里面大多是妇女儿童,成年男性就是公马一个。还有一群全是三岁儿马子,那是让它们的父亲给驱赶出来的孤儿们。它们将卖给边防部队或森林警察当巡逻用马,这是这个鄂伦春公社主要的现金来源,剩下来的就全部骟掉,驯服了当骑马或拉车的马。


团长让半截老头给我挑一匹坐骑。半截老头给我指了一匹四岁骒马,我叫她“兔儿”。


三、


兔儿是一匹漂亮的马,是马中的美女。她的腰背曲线是如此完美,四肢挺拔,脖子和肩膀表现出力度,一举一动,顾盼有神。青色的马鬃顺脖子在右侧飘洒而下,一路小跑时鬃毛飞扬,那种高贵和潇洒,任何语言、图画、音乐都无法描述。


马群放牧在外,坐骑是养在马厩里的。每天早晨,一骨碌爬起来,动作要快,第一件事是给马匹上草上料。然后。忙完自己的事,给马饮水。兔儿对饮水的要求特别高,不干净的水,她是不喝的。有时候我给她打一桶水,故意在水桶里涮一下手。兔儿就会用她宁静的大眼睛看看水桶,闻一下清水,不喝,抬头看着我,等我把水倒了另打一桶干净的。


到夜里,临睡前最后一件事,是给马儿添上草。如果轮着值班,半夜里还得起来给马儿添一回。马无夜草不肥,这是天下马倌的常识。马是一种娇贵的动物,你得给它时间让它细嚼慢咽。轮到我半夜添草,在马儿们一片沙沙的咀嚼声中,兔儿会转过头来,脖子在我身上蹭一下。她会嗅我的手,看我是不是又偷偷地给她带来半个馒头。


兔儿的眼神里总是那种悲天悯人的忧郁。兔儿不会说话,但是有动物世界最丰富的body language。只有我懂她的意思。有时候她不愿在马厩里关着,瞅空子跑了,没人抓得住她。把团长和半截老头都气得骂骂咧咧的。这时候只有我才能让她回来。她认人,你还得跟她好好说。


四、


春天,马儿都乏了。北地漫长的冬天,耗完了牲口身上的能量,膘都掉了,一个个都能看出肋骨。我们的坐骑虽然养在厩里,一冬有草料,但是骑着翻山越岭,辛苦了一冬,都瘦得皮包骨。马瘦毛长,兔儿看上去毛茸茸的。撵马群的时候,一阵紧跑,听到兔儿沉重的呼吸,跟拉风箱似的。在初春的寒风里,马脖子上沁出细密的晶亮汗珠。


趟过喀喀奇河,是一个大山坡,这是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兔儿实在乏了,这一段上坡路走得直喘。我跳下来,牵着,一起走完这三五里的大上坡。都不吭声,马喘,我也喘。


到了坡顶。兔儿自己停下来。她等我上马。到家还有十来里路,是一个大平坡,我不用自己走了。


五、


阳光刺眼起来,雪在悄悄地化。封冻的刺尔滨河,吱嘎吱嘎地裂了。把耳朵凑着冰缝,可以听到冰层下有流水的声音了。突然,冰层散了,底下深色的冰水涌了上来,把冰层挤碎了,成一大块一大块一米来厚的冰块,小的桌面那么大,大的房子那么大。冰水把冰块托了起来,缓缓地,你挤着我,我挤着你,往下游去。


冰块太大了,走不多远,就在乌库奇河口前的峡谷堵住。上游的冰块还在不断下来,堵在那儿成了一个冰坝,冰坝越来越高,把冰水都拦住。冰坝前的峡谷成了一个水库,一片汪洋。


下游的河道里,水只到膝盖深,就象枯水期一样。


我们把马群都拢到山坡高处。等着。


清晨,奇冷。突然,听得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嘣”,就象什么地方炸山一样。开河了!


冰坝倒了。那积攒着的冰水,簇拥着大大小小的冰块,争先恐后,浩浩荡荡地下来了。


冰水漫出了河床,旋转着,啸叫着,裹挟着枯木,树枝,往远方的大海奔去。这水,得有十来天才会下去。春天真的来了

六、


就在这个时候,巡逻经过马群的森林警察带来口信,家里从上海寄来急信,我得回屯子去办一个重要的证明。那个时代,种种色色的证明是最没法通融的,常常难得死人。回屯子,得越过刺尔滨河。


平时趟着过河的地方,现在是一片汪洋。黑色的冰水下,是乱石,是沟坎,还是高寒地带特有的草甸泥沼,不知道,看不出来。漩涡呼呼地打转,把枯木冰块吸进去,又翻滚着吐出来。我骑着兔儿,在山坡上停住,犹豫了。这河能过吗?


可是,不过怎么办?有事儿得办,你无论如何得过。也许,这水并没想象的那么可怕?总不会出什么事儿吧?


我用后跟重磕马肚子,催促兔儿下水。兔儿在原地转了一圈,又一圈,突然对天长嘶。扑腾扑腾地下了水,一步一步往对岸去。


河水渐渐地上来,淹了马镫,马在往深处去。我不敢把腿提上来盘坐在马鞍上,怕失去平衡。两腿浸在冰水里,一点没感觉那刺骨的冷。我盯着远处的漩涡,盯着那些翻滚的冰块和枯木。水越来越深,终于,我感觉兔儿在一拱一拱地往前。水太深,她踩不到地,只能游了。


我知道,疲乏了的兔儿,这样游,坚持不了多久。突然,一个浪头,兔儿被打得转了半圈,我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已经从马背上翻了下来。完全是求生的本能,让我跌落的同时抓住了兔儿的马鬃。我们被水冲得不分东西南北,急流而下。


下面不远处就是悬崖下的乱石垃子,要是冲到那儿,那就完了。


我脑子里已经没有思维了,也没有恐惧,瞬间闪过一个念头:就这么完了?这么容易?


我没有叫喊。没有想到叫喊。叫喊了,在这山谷里,谁听得到?


我唯一的本能是抓住兔儿的马鬃,不是指望她能救我,而是因为她是我此刻在世界上最近的生命,我们是一起的,我是她的buddy,她是我的partner。


兔儿在水里挣扎着,奋力扑腾,她的身体刚好帮我挡住上游的来水,挡住那冲下来的冰块和树枝。突然,兔儿在水里站住了,不随着水漂了。她踩到坚实的土地了!


她就这样把我拖到了对岸。水漉漉的兔儿静静地站着,等我上马。


七、


四十里外,有个地营子,夏天队里派一些妇女在那儿采木耳,住的是草棚,吃的是让夏天的雨泡过的大饼子。连续十天的暴雨,大小河沟山洪暴涨,她们给封在了林子里,断粮了。


照道理说,大自然里有很多可吃的东西。夏天的树林里,蘑菇啦,木耳啦,野浆果啦,都是动物们的粮食,也是人类的吃食。但是我们汉族人依靠这些天赐之物生存的能力,却老早就失去了。这些采木耳的妇女,只能顿顿吃盐水煮木耳。城里人挺稀罕的木耳,要是让你连吃三天,我保证你这辈子不愿回想木耳的滋味。


我们刚好赶着一群马在附近。断粮的人来求救,恰好我们也没了存粮。到处山洪爆发,野兽也打不到。团长和半截老头用鄂伦春话商量了好久,沉着脸。 好半天,说了,把马群里那匹瘸腿的骟马杀了,大概够这些人度过这关了。


把那匹瘸马套上笼头,拴树上。马们一定看出,可怕的事情要发生了,全静静地在远处站着。


半截老头把一颗子弹小心装进七九步枪,在离开瘸马几十米的地方站下,把他用小桦木杆做的枪架支起来。站直了,低头,瞄准。


就在这时候,瘸马抬头往这边看。它的大眼睛,平静,忧郁。那种眼神,是对人类的彻底的信任。


枪响,瘸马应声倒地。半截老头百步穿杨的本事名不虚传,子弹正中脑门。


我们马群的人有整两天没人说话。马倌们是不吃马肉的。如果要饿死了,吃不吃?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就是饿死也不会吃兔儿的。从此,我懂了,为什么,中国人的史书上,遇大灾年,人吃人了却还是要“易子而食”。


八、


听到网上有人在议论马肉的吃法。有人说马肝最好吃。


马儿啊,我的朋友,见到这样的人,你离他们远一点。


九、


记得刚到马群,头一会回屯子取粮食,我打了一水壶的白酒回来。晚上,把白酒倒一个搪瓷茶缸里,转圈轮流喝,就着狍子肉。喝得糊里糊涂的时候,我突然好奇心上来,问半截老头:“马肉能吃吗?”


话一出口,猛地一惊,酒醒了一半。糟了,失言了!怎么可以问这样的问题!


半天,没人说话。半截老头醉眼通红,抬头看着门外,好象是自言自语:


“能吃。咋不能吃?一样儿,能吃。不能吃的是,狼心、狗肺、毒蘑菇。”





http://duping.net/XHC/show.php?bbs=11&post=14176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5 03:07 , Processed in 0.0302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