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泽荣案 参考资料1
1 post by 1 author
lihlii
7/9/11
Other recipients: salon-...@googlegroups.com, jr...@googlegroups.com, po...@lihlii.posterous.com
Translate message to English
文汇目录:
2002-04-01 苏仁彦:徐泽荣案内情
2002-02-23 宋永毅 译:国际学界就徐泽荣被判重刑给江泽民的公开信
2002-02-21 牛津大学促江泽民保障学术自由
2002-02-20 剑桥大学为校友徐泽荣入狱向江泽民申诉
2002-02-20 香港学者徐泽荣坐黑牢 国际学界关切
2002-02-10 宋永毅:徐泽荣──学术自由的殉难者
2002-02-10 宋永毅 译: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关于徐泽荣博士被中共判处十三年的抗议声明
2002-02-05 【纪元专栏】凌锋: 徐俊平连累徐泽荣判13年徒刑
2002-02-02 中共依间谍罪判处徐泽荣入狱十三年
2002-02-02 香港学者徐泽荣被中共判刑13年
2009-10-18 春秋冬月2 徐泽荣 ::入狱高干子弟“泄密”毛泽东出兵韩战的6大目的
徐泽荣: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角色
2006-09-19 VOA 亚微:媒体促关注香港学者徐泽荣泄密案
2011-06-24 VOA 林枫 香港学者徐泽荣在广州获释
徐泽荣个人文集
徐泽荣: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角色
2011-06-23 德国之声 DW 徐泽荣提前获释
维基百科:徐泽荣
2002-04-01 香港支联会 麥海華:荒謬可悲的徐澤榮「間諜」案
2001-03-31 英国广播公司 BBC 中国扣押香港学者徐泽荣
2011-06-23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RFI 麦燕庭:遭中国当局以“泄密”定罪的学者徐泽荣出狱
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角色(徐泽荣博士论文).pdf
二十世纪的美国与中国(迈克尔·谢勒[美国] 徐泽荣译)(三联书店).pdf
國際學界就徐澤榮博士被判十三年一事給江澤民主席的公開信
徐泽荣博士学位论文:有关朝鲜战争起源
徐泽荣: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角色
2001-12-20 徐泽荣案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http://www.epochtimes.com/gb/2/4/1/n180555.htm
http://neobservation.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1368.html
2002-04-01 苏仁彦:徐泽荣案内情
【大纪元4月1日讯】 徐泽荣的罪名只是幌子,护罪的真正原因是他发表文章泄露 中共支持东南亚共产党叛乱的历史,中联部指示要教训他。
香港居民、牛津大学博士徐泽荣最近被深圳中级法院以泄露中共韩战机密和非法经营出版被判刑十三年,海内外都感到很诧异。因为有关五十年前中国参与 韩战的决策早已不是甚么国家机密,以此定罪在法律上完全站不住脚,而且又判得这样重,令人更难以理解,不免使人怀疑案件背后另有内情。
中共恼怒马共电台曝光
据一位北京外交部人士透露,徐泽荣案的判决书完全是一个幌子,他获罪的真正原因是在海外发表的一篇文章,得罪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事的人说 「要好好教训教训他」,并怀疑徐泽荣是英国军事情报局六处的间谍。徐泽荣惹祸的文章发表在去年六月最后一期的香港《亚洲周刊》,题为《马共秘密电 台湖南曝光》,该期《亚洲周刊》六月二十六日出版(发行稍早二、三日)二十四日徐泽荣在广州家中被捕。
徐泽荣是该年五月在偶然一个场合听说湖南益阳岳家桥四方山有一个原马来西亚共产党的秘密电台,遂在五月二十六日到原地考察了两日,参观遗址,拍了 不少照片,还访问了一位电台退休人员。徐泽荣在这篇图文并茂的采访记的结尾写道,「五月二十九日上午,列车将我和随身携带的勘查资料平安地送回了 广州。马共电台遗址终于被一名关注它达三十年之久的,专治中共涉外军事史的学者正式发现和确证,逐渐走出历史的迷雾。」
据悉,中共支持东南亚共产党叛乱虽然早已是陈年旧事,海外报导甚多,但中共从未公开承认过,而且至今仍视为不可见人的机密。现在徐泽荣首次证据确 凿加以报导,触动痛处,中共有关方面便极为不快。而且北京历来信奉「外交无小事」,在徐文发表前,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已安排该年底访问东南亚(老 挝、柬埔寨、文莱),中联部认为徐泽荣此文有意破坏中国与柬南亚国家的外交关系,企图煽动东南亚右翼势力反华反共。因此将徐泽荣拘捕。当时一位知 情者以为,一旦江泽民东南亚访问归来,徐泽荣可能会获得释放。
徐早已受国安部监控
令人费解之处是,如果中共真以报导马共电台事教训徐泽荣,亚洲周刊六月二十六日出版,何以徐二十四日便已被捕?
据悉,负责徐泽荣案的是中共国安部反间谍组,早在这之前徐泽荣已受到国安部严密监控。据悉因徐泽荣研究韩战历史,在海外常发表有关中共军事外交内 幕的文章,加以他在牛津读博士,常往返香港与英国之间,中共方面怀疑他有外国情报机关的背景。
一九九九年徐泽荣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后,欲到北大教书,当时北大历史系表示已接纳,但一位副校长告诉系主任,徐泽荣是敏感人物,北大不能接收他。 据说徐泽荣在被捕前已查觉他被监视,预感到会出事。显然马共电台一文的发表只是促使有关当局立即逮捕他们已盯了好久的目标。因此徐被捕后,从大陆 方面传出他是英国MI-6的特工的说法。显见非空穴来风。
不过,徐泽荣初被捕时,由于缺乏证据,当局公开仅指控他自一九九三年到二○○○年在深圳「非法经营」出版书刊业务,完全没有提及后来成为他主要罪 状的「向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
据悉国安部反间谍组将徐案当作大案,高层多个部门多名重要人物都签了字,指示案情重大,要大查特查,但检查结果却使他们颇为失望,查来查去无任何 证据显示徐泽荣与任何外国情报机关有过接触,原寄予破获一宗「间谍大案」的期望落了空,最后此案唯一的要害是要惩罚他对马共电台的泄秘。
意外发现韩战资料,从而入罪
不过使当局相当为难的是,马共电台文章因中共对此段历史讳莫如深,而无法以此起诉徐泽荣,否则越描越黑。一个偶然机会给他们提供入罪的方便,原来 徐泽荣九二年初向韩国战略研究所所长洪晟泰提供他从私人处获得的中共五十年代出版的内部资料《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和《朝鲜战争敌军资料汇 集》,获得两千五百美元报酬一事,是徐泽荣被捕后安全部搜查他家意外发现的。也是当局从徐泽荣处查到的唯一钢鞭材料。
徐泽荣出于学者严谨的习惯,与人来往信件都保存得很好,包括有关此事他与洪晟泰及他当时尚未离婚的前妻(曾帮助他把资料带到香港寄往韩国洪晟泰) 的通信,中共认为这是「证据确凿」,可以此定罪。
中共一九九○年公布的国家保密法规定,国家绝密保密期限三十年、机密二十年、秘密十年,除有特殊规定外,到期自行解密。按此规定,这两份五十年代 出版的「内部资料」连「绝密」级及「机密」级也说不上,而且在此之前,从无有关部门下文对这两份资料作「特殊规定」,因此应早已自动解密。但当局 为了能成功为徐泽荣定罪,在审案时玩了一个花招,让广州军区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临时作一个鉴定,硬说判定两材料是「尚未解密的绝密级文件资料」,等 于是将材料的保密等级作事后追加,连中共当局为徐泽荣指定的律师都认为「这样砌生猪肉」(粤语,强行栽赃意),太荒谬了。
徐父是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化处长
据悉中共当局原拟指控洪晟泰为南韩间谍,因为无证据而作罢。洪晟泰是南韩研究韩战的学者,徐泽荣是经他的博士导师、牛津大学教授罗森马丽.弗特介 绍认识的。罗森马丽也是研究韩战的学者,与洪晟泰常有学术间的交流。如果中共为定徐泽荣的罪,诬洪晟泰是间谍,必然会引起国际学术界的轩然大波。 而学者间交换资料与心得,表示一点酬答,也是很正常的事。
总之,中共对徐泽荣欲加之罪,是把早已不属于机密的研究材料,定为秘件,然后把学者间的交流活动,定为向「境外非法提供情报。」
徐泽荣二○○○年六月被捕,在广州的家人至今未能探访他,其八十六岁的老母亲曾桂友仅收到过他从狱中寄出来的两封信。
曾桂友原是南洋华侨富商的千金,年轻时爱国和充满理想,回国参加革命,一九四九年后,曾任广州中山大学党委书记,但这位革命的女儿却遭到了革命最 惨烈的报复,中年丈夫冤死(徐泽荣父亲是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化处处长,文革中被迫害致死),老年儿子遭遇冤案,这教白发苍苍的老人情何以堪?
原载《开放》
4/1/2002 2:24:05 PM
相关文章
国际学界就徐泽荣被判重 刑给江泽民的公开信 (2002年2月 23日)
牛津大学促江泽民保障学 术自由 (2002年2月 21日)
剑桥大学为校友徐泽荣入 狱向江泽民申诉 (2002年2月 20日)
香港学者徐泽荣坐黑牢 国际学界关切 (2002年2月 20日)
宋永毅:徐泽荣──学术 自由的殉难者 (2002年2月 10日)
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 院关于徐泽荣博士被中共判处十三年的抗议声明(2002年2月10日)
【纪元专栏】凌锋: 徐俊平连累徐泽荣判13年徒刑 (2002年2月5 日)
中共依间谍罪判处徐泽荣 入狱十三年 (2002年2月2 日)
香港学者徐泽荣被中共判 刑13年 (2002年2月2 日)
相关专题
海外学者被捕案
中国政情
http://www.epochtimes.com/gb/2/2/21/n172235.htm
2002-02-23 宋永毅 译:国际学界就徐泽荣被判重刑给江泽民的公开信
【大纪元2月23日讯】尊敬的江泽民主席:
我们,这一公开信的下述签署者们,是来自世界各国中国专业或与中国同事一起工作的学者、新闻工作者、公务人员和商界人士。我们写此信给您是爲了徐 泽荣博士最近被判十三年一事,这一重刑引起了我们的严重关注。
徐博士是中国研究国际关系的受尊敬的学者。在2000年6月24日被拘押时,他在中山大学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他又曾是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 学院的研究生,在那里1999年获博士学位。
根据我们所获得的资讯,2002年在深圳市进行的审判判处徐博士经济罪3年和泄露国家机密罪10年。看来,他的第一项罪名和所谓的非法出版书刊以 及书号有关。而第二项判处他十年徒刑的罪名,则和他爲他的朝鲜战争(1950-1953)研究而收集材料,包括中国对美国、南朝鲜的分析以及某些 说明志愿军参战的文件有关。
如果徐博士所用的历史材料成了他被定爲泄露国家机密罪的主要依据,这是明显地违反了学者的学术研究的自由和他们的创造力以及获取研究资讯不应当被 限制的权利。这些权利是国际民事和政治权利公约的第19条和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的15条所明文保证了的。
本公开信的许多签署者是研究政府决策的学者。我们无法接收任何分析半个世纪前的任何国家的军事政策的研究是什麽“泄露国家机密”。我们要求和寻找 在进行与中国有关的此类研究时我们应有的免除任何牢狱恐惧的权利和保证。
我们深爲关注徐博士自2000年6月被拘押以来的境况。在他被审判前的整整18个月中,他显然被禁止和外界通讯和接受来访。他在牛津大学的教授探 访他的要求曾被拒绝。我们所得到的资讯使我们对徐博士的人权是否得到尊重以及对他的拘押和审判是否公正産生了很大的疑问。
我们一致强烈要求您,主席阁下,能亲自关注徐博士一案并尽早释放他。我们同时强烈要求贵国政府能执行你们对于尊重和保护在中国的学术自由和人权的 承诺。这样才能提供一种贵国和我们所属的世界其他各国的继续学术交流.
你诚挚的,
马略克·戈定爵士 (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院长)
罗森马丽·弗特 [中文姓名:傅诗]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圣安东尼学院院士,徐泽荣博士论文导师)
斯蒂夫·曾 [中文姓名:曾锐生]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圣安东尼学院院士,徐泽荣博士论文内聘主考)
迈克·雅呼达
(英国伦敦大学政治及经济学院教授,徐泽荣博士论文外聘主考)
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以及340多位美国、法国、瑞典、澳洲、加拿大、新西兰、日本、香港、台湾等地的学者
2002年2月19日
2/23/2002 2:40:56 AM
相关专题
海外学者被捕案
言论自由
人权、民权
文化_学术_思想
人权民运
言论自由
http://www.epochtimes.com/gb/2/2/21/n171944.htm
2002-02-21 牛津大学促江泽民保障学术自由
【大纪元2月21日讯】东方日报21日报导, 布殊访京前夕,英国牛津大学致中国主席江泽民一封公开信,对来自香港的毕业生徐泽荣据报因从事研究工作,被控泄露国家机密等罪成判监十三年深表关注。
该公开信指出,四十八岁的徐泽荣应是因研究半世纪前的韩战而惹祸,他于八九至九九年间在牛津圣安东尼学院修读国际关系,由该院校发起公开信有三百 四十名来自全球的学者、公务员、商家及记者联署。徐上月于深圳被判监十三年,其中盗取及泄露政治机密危害国家安全被判十年,公开信说难以接受有人 因分析半世纪前的军政情势而被指泄露国家机密,要求保证此等学术研究不构成犯罪。
另外,美籍华人六十六岁工程师方复明及四十八岁刘亚平分别因非法获取国家机密文件,及逃税诈骗罪长期被关押,刘氏虽获释但无法离境。代表律师称, 不期望布殊北京之行会促成两人重获自由。
2/21/2002 10:49:24 PM
http://www.epochtimes.com/gb/2/2/20/n171700.htm
2002-02-20 剑桥大学为校友徐泽荣入狱向江泽民申诉
【大纪元2月20日讯】(法新社20日北京电) 英国剑桥大学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发出一封公开信,对该校校友徐泽荣因在中国进行的研究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表示严重关切。
在美国总统布希即将于二十一日抵达北京访问前一天,剑桥大学发出了这封申诉信。信中表示,香港公民徐泽荣可能是因为研究五十年前的韩战,而遭中国 当局判决入狱。
布希在北京访问期间,准备向中国领导人提出有关人权的议题。许多已判刑坐牢异议人士及其他遭囚禁人士的支持者,近期以来不断向布希请愿,要求他向 北京提出他们的案件。
剑桥大学的公开信是由该校圣安东尼学院撰写的。徐泽荣曾于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九年间,在这所学院里进修国际关系学。
圣安东尼学院今天发表声明表示,全球各地对中国有兴趣的三百四十名学者、公职人员、企业人士、新闻人员在公开信上签名联署。
这份由设在美国的人权观察组织公布的声明说,现年四十八岁的徐泽荣于二000年六月间在紧邻香港的深圳市被捕;今年元月十日,深圳人民法院判处他 有期徒刑十三年。
声明指出,徐泽荣的刑期中有十年是因为他取得并影印中国政府机密文件,再将其交给境外有关人士,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危害。另外增加三年刑期是因为 他“非法出版”书籍和刊物。
圣安东尼学院说:“对于徐泽荣案的关切,尤其着重于他在法院开庭前遭到长期羁押,监禁期间被隔离审讯,对他的判决过份严厉,以及此案涉及的学术自 由问题。”
公开信说:“分析任何国家半个世纪前的军事政策会构成泄漏国家机密罪,对此我们无法接受。我们要求保证有关这类课题涉及中国的研究工作能够继续进 行,研究人员不必害怕触犯法律或其它形式的惩罚。”
除了徐泽荣案之外,中国人权观察组织今天表示,中国知名异议人士江其申的妻子也恳求布希,在北京提出她丈夫的案子,希望江能够保外就医。
江其申曾因涉及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门事件而入狱一年半,一九九九年他再度因颠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 年。(http://www.dajiyuan.com)
2/20/2002 11:21:44 PM
相关文章
香港学者徐泽荣坐黑牢 国际学界关切 (2002年2月 20日)
宋永毅:徐泽荣--学术 自由的殉难者 (2002年2月 10日)
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 院关于徐泽荣博士被中共判处十三年的抗议声明(2002年2月10日)
【纪元专栏】凌锋: 徐俊平连累徐泽荣判13年徒刑 (2002年2月5 日)
中共依间谍罪判处徐泽荣 入狱十三年 (2002年2月2 日)
香港学者徐泽荣被中共判 刑13年 (2002年2月2 日)
相关专题
人权、民权
江访美─人权篇
http://www.epochtimes.com/gb/2/2/20/n171538.htm
2002-02-20 香港学者徐泽荣坐黑牢 国际学界关切
【大纪元2月20日讯】国际学界十九日在伦敦递交一封公开信给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呼吁中国政府重视国际人权,尊重国际学术研究自由。同时吁请江 泽民重审香港学者徐泽荣案,提早释放遭中国政府拘押并判刑十三年的徐泽荣。
中国时报2月20日报道,这封由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出面协调,由英国和其他国际官产学界共三百四十人,包括三名英国上议院议员附属签名的给 江泽民公开信,是于十九日中午在伦敦递交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马振岗的,将由马振岗转呈给江泽民。
公开信中特别针对徐泽荣因收集朝鲜战争材料遭判刑感到质疑,认为若徐泽荣因引用历史材料成为泄密依据,明显违反学者学术研究自由,以及取得研判讯 息不应受限的权利。
参与这封公开信的许多签名人士多为研究政府决策学者,他们在信中强调,无法接受任何分析半世纪前的任何国家军事政策研究是“泄露国家机密”之说, 要求中国政府在未来提出保证,学界人士在中国进行此类研究时,可以免除牢狱之灾。
信中指出,徐泽荣在受拘留的十八个月期间,不得与外界接触,牛津大学教授欲前往探视亦遭中国政府拒绝,使外界对徐泽荣的人权是否受到尊重,审判是 否公正,感到莫大质疑。
徐泽荣于一九八九年到九九年在牛津大学就读,并于圣安东尼学院取得国际关系博士学位。
2/20/2002 2:54:38 AM
http://www.epochtimes.com/gb/2/2/10/n169731.htm
2002-02-10 宋永毅:徐泽荣──学术自由的殉难者
【大纪元2月10日讯】阅读最近中英文报纸上关于中共判处香港学者徐泽荣十三年徒刑的消息,一方面感到十分愤慨;另一方面又不仅哑然失笑,因爲这 又是一起典型的乌笼“间谍案”,还显示了制造者们近年来在这方面虽然动作频繁,却毫无长进。
明眼人一看便知,徐泽荣的牢狱之灾起于他的学术研究:中共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我读过徐所有的有关韩战的论文,他立论最新颖之处是在于揭示了毛泽 东与中共参加韩战并非被史达林拖下水,而是积极主动。以数百万志愿军的生命,去换取苏共数十个师的武器装备。这当然是中共不想让人知道的历史真 相。但在学界,却已经是一个渐被公认的共识。徐的论据,也尽出于西方和俄国解密的档案。最近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原毛泽东秘书师哲的回忆录,也披示了 类似的真相。因而,说徐的研究泄密,实在是滑稽之说。因爲这等于说:凡历史真相,均爲中共要掩盖的“国家机密”。两年前我因研究文革而在中国被 捕,其中一篇揭露周恩来在文革中作恶多端的文章成了重要的导火线。两者何其相似乃尔!
中共安全部起诉徐的主要证据,是说他“潜入某大军区高级将领家中,窃取了四大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韩战时中国军队出兵的机密资料。”又“出售给香港 的南韩情报人员。共两万人民币。”按中共自己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及其实施方法:绝密材料,三十年自行解密;机密材料,二十年自行解 密。韩战已经过去了五十年,这四本材料,还有什麽“机密”可言?中共近年来口口声声要保护人权,尊重学术自由。那麽,就完全应当主动公布这些历史 档案,让学者们查阅研究,而不是自相矛盾地以国家机密爲藉口扼杀学术自由。
至于南韩的情报机关会感兴趣于五十年前的韩战材料,又是一个天方夜谭。现代情报机关决不涉足于历史档案(因爲那是档案馆的事),早已经是一个常 识。至于“四大本”机密材料,情报机关才给了二千美金,又是太小看了南韩的国家财力。联想到二年前中共国家安全部在我身上制造的没有成功的“间谍 案”中,把文革传单、小报说成“国家机密,”还差一点把我任教的美国狄金森大学都打成“外国情报机构”,便可以想象这种乌笼证据有多大的可靠性 了。
说到中共重判徐泽荣的真相,除了掩盖历史事实外,我以爲不应当忽略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徐原爲中共高级军干子弟,是中共统治阶层的叛逆者。中共对这 样的魏京生式的叛逆者,远比对寻常的平民“反革命”来得仇恨,更欲置于死地而后快。二是徐是香港学者却没有美国背景。重判他不会引起国际纠纷,但 却起到了警告身处“一国两制”中的香港学界和百姓的作用。联想最近的黎广强偷运圣经案,中共安全部通过徐泽荣案发给香港学界和百姓的警告是非常明 晰的:不要以爲你们真有什麽“一国两制”的学术自由和宗教自由,如果你们真想实施一下这些自由,对徐泽荣等人的判决便是后果!
徐泽荣,便不幸成了学术自由的又一个,又决不是最后一个的殉难者。
──原载《议报》
2/10/2002 1:49:16 AM
相关文章
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 院关于徐泽荣博士被中共判处十三年的抗议声明(2002年2月10日)
【纪元专栏】凌锋: 徐俊平连累徐泽荣判13年徒刑 (2002年2月5 日)
中共依间谍罪判处徐泽荣 入狱十三年 (2002年2月2 日)
香港学者徐泽荣被中共判 刑13年 (2002年2月2 日)
相关专题
大陆政情
言论自由
人权、民权
测试一国两制
文化学术
社会万象
文化_学术_思想
人权民运
言论自由
中国政情
http://www.epochtimes.com/gb/2/2/10/n169728.htm
2002-02-10 宋永毅 译: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关于徐泽荣博士被中共判处十三年的抗议声明
【大纪元2月10日讯】徐泽荣博士曾是圣安东尼学院1989年至1999年的学生和当今中国受尊敬的研究对外关系的专家。他最近被中国南方深真市 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十三年徒刑。学院的所有师生和他在这里学习国际关系时曾经教过他的人,无不深爲这一判决及量刑之重而震惊。
徐博士是出生于四川省的中国公民。但他1980年来这里就学时,已经是香港居民。对他的指控是泄露国家机密,这使他被判10年。另外还有经济犯 罪,这又使他被多判了3年。这些判决是非常过份的。有证据表明对徐泄露国家机密的指控完全只是因爲徐发表在有声誉的学术刊物上的研究论文。学院直 至2001年4月才知道徐早在2000年 6月便被拘押。学院院长马略克.戈定爵士曾爲此事与中国驻英大使马正刚先生有过多次交涉。但所得到的所有资讯都只是关于徐博士的所谓经济犯罪而没有任何其 他的严重罪行。因此,学院没有预料到徐博士一案的严重性。
鉴于徐博士已被关押整整20个月而不允许任何人探访和与外界的任何通讯,学院对他现状的关切与日俱增。我们所提出的至少他在牛津的一名教授可以去 探望他的请求曾被拒绝。学院要求徐博士可以在他被关押和审判期间得到法律谘询的请求也被拒绝。
作爲国际政治和民事权利公约的签署者,中国政府应当实践诺言尊重自由表述。学院和徐博士的所有在牛津的朋友和同事都在此呼吁尽早释放徐博士。
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
2002年2月5日
2/10/2002 1:45:32 AM
相关文章
【纪元专栏】凌锋: 徐俊平连累徐泽荣判13年徒刑 (2002年2月5 日)
中共依间谍罪判处徐泽荣 入狱十三年 (2002年2月2 日)
香港学者徐泽荣被中共判 刑13年 (2002年2月2 日)
相关专题
人权、民权
文化学术
文化_学术_思想
人权民运
中国政情
http://www.epochtimes.com/gb/2/2/5/n168780.htm
2002-02-05 【纪元专栏】凌锋: 徐俊平连累徐泽荣判13年徒刑
根据香港<东方日报>的报导,于前年失踪的香港学者徐泽荣终于被深圳中级法院秘密判处13年徒刑,这13年是出卖国家绝密情报10 年,在深圳等地非法经营书刊3年,另罚款5万元,再剥夺政治权利3年。
所谓绝密情报,是潜入中共一个大军区高级将领家中,窃取朝鲜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绝密级军情资料,其中包括对美军、南朝鲜军队的高密级研究资 料,之后将这些未被解密的资料复制微型缩影偷运到香港,并以约二万元人民币的代价卖给南朝鲜的情报人员。
我们先看看,二万元人民币,才二千四百美元左右,在香港只能付中小型住宅一个月租金,这就是所谓绝密情报的价值?而且这是五十年前的情报,早就过 时了,在西方早就解密并且在公开的研究工作中已被用到滥了。而且如果是那样绝密的情报,怎么可以被将领带到家中?这是什么样的保密制度?这个将领 是否也该判刑?而这个将领是当年的将领还是现在被提拔的将领?如果是老将,大概这些绝密情报在家里放了50年,如果是现在的军区将领,眼下把情报 拿回家中研究,是否表示正在准备同美国、南朝鲜打第二次朝鲜战争?而徐泽荣“潜入”该高级将领家中,是挖地道或爬墙进去,还是冠冕堂皇作客进去 的,这些都同案情及判决有关。
非法出版经营书刊则是“陪罪”,因为现在“非法”的不知多少,用这个来陪伴徐泽荣的间谍罪,只是要显示对徐的判罪非常客观,不是纯粹的政治原因。 不过加上这三年,显然就是“罪上加罪”的严惩。
这个刑期,接近文革结束以后头号反革命魏京生的刑期,相等于八九“反革命暴乱”黑手王军涛的刑期。之所以如此,寻找其他原因恐怕更为恰当,那就是 徐泽荣被他的哥哥徐俊平拖累。
人民也许忘记了徐俊平是何许人,他原来是共军总参谋部美大局局长,前年十二月随团访美时离队投奔美国。他投奔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估计可能因为徐 泽荣在他之先被捕,是促使他叛逃的原因之一,而他的叛逃,又令中共当局恼羞成怒,加重对徐泽荣的判决。
2/5/2002 1:09:40 PM
本文网址: http://www.epochtimes.com/gb/2/2/5/n168780.htm
相关文章
中共依间谍罪判处徐泽荣入狱十三年 (2002年2月2日)
香港学者徐泽荣被中共判刑13年 (2002年2月2日)
争取学术自由由来已久 (2001年8月5日)
牛津大学博士徐泽荣被中国非法拘禁一年未放 (2001年8月1日)
董建华紧跟北京: 李少民是间谍 徐泽荣是非法印书梁华已在深圳遇害 (2001年6月 15日)
金钟: 徐泽荣与《开放》杂志 (2001年5月17日)
【纪元专栏】 萧寒: 地痞流氓绑架式的秘密逮捕 (2001年5月16日)
海外学人从“座上宾”成为“阶下囚” (2001年5月13日)
徐泽荣披露中共秘密接受苏联援助等秘密触怒北京 (2001年5月13日)
为什么国民党的高干子弟跑到美国为中共粉饰、辩护? (2001年5月12日)
李钺: 海外学人从“座上宾”成为“阶下囚” (2001年5月11日)
拘捕没罪名令海外中国问题学者裹足不前 (2001年5月10日)
中国拘捕海外学者没罪名 令华裔学者恐惧和困惑 (2001年5月10日)
陈奎德: 周期性的政治痉挛 (2001年5月8 日)
薛山:“黄色的面孔有红色的污泥”──东南亚华人与共産主义(2001年5月8 日)
风诡云谲的“间谍案” (2001年5月8日)
英国学者呼吁中国释放曾经在英国留学的徐泽荣 (2001年4月27日)
相关专题
大陆政情
解放军大校投美
社会万象
中国政情
新闻人物
凌锋
http://www.epochtimes.com/gb/2/2/2/n168265.htm
2002-02-02 中共依间谍罪判处徐泽荣入狱十三年
【大纪元2月2日讯】香港东方日报今天报导,香港学者徐泽荣,日前被深圳中级人民法院秘密宣判,判决书指他出卖国家绝密级情报、涉嫌间谍活动及非 法出版经营书刊,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三年,罚款五万元人民币及剥夺政治权力三年。
报导表示,曾经担任香港亚洲科学出版社社长的留英博士徐泽荣,前年被中共国家安全部人员拘捕。徐泽荣先后担任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广州 社会科学院客座教授等职位,曾出版「变化中的台湾.观察与思考」等近三十种书刊。
据报导,徐泽荣案发后,包括大陆军方在内的一批人员也因涉案被拘捕。由于涉及敏感的间谍案,徐泽荣的法律诉讼在不对外开放的情况下进行一审判决。
2/2/2002 10:43:03 PM
http://www.epochtimes.com/gb/2/2/2/n168261.htm
2002-02-02 香港学者徐泽荣被中共判刑13年
(图片: 徐泽荣(右)及高瞻(左)和李少民都在2000年被捕)
【大纪元2月2日讯】中国在今年1月底以非法提供国家机密的罪名,判处香港学者徐泽荣13年的监禁。
据设在香港的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说,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判定,徐泽荣向海外提供了50年代朝鲜战争时的机密参考资料。
徐泽荣被指控非法提供的这些资料涉及朝鲜战争初期中国领导人的决策过程以及中国志愿军的派遣情况,当局称这些资料为高度机密,因此将他判刑10 年。而法院还指控他把香港出版的一些书刊运到内地销售,构成非法经营罪,判刑3年,两罪并罚,共13年。
研究军史
BBC报道,徐泽荣2000年8月在广东被捕,直到今年1月29日才被判刑。徐泽荣据报正在向广东高级人民法院上诉。
46岁的徐泽荣专长军事史研究,据了解,他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朝鲜战争,他在论文中披露了可能令中国军方将领不安的内幕。
他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之后,回到中国广州社会科学院担任历史研究员,同时在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任职。
徐泽荣曾在香港工作,担任香港社会科学服务中心主席、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出版人。
徐泽荣已经离异,有一个儿子在香港读中学。
徐泽荣和李少民及高瞻等大陆出身的学者在大陆被捕,曾导致香港和世界各地学者的担忧。
2/2/2002 10:11:21 PM
http://www.duping.net/XHC/show.php?bbs=11&post=1011754
2009-10-18 春秋冬月2 徐泽荣 ::入狱高干子弟“泄密”毛泽东出兵韩战的6大目的
2009-10-18 12:39:31 [点击:491]
毛泽东“抗美援朝”的6大目的---(应该把真相告诉给广大百姓)
(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7月31日 转载)
入狱高干子弟“泄密”毛泽东出兵韩战的6大目的
(博讯 boxun.com)
内容摘要 :
作者简介:
姓名 徐泽荣
笔名 高卫国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54年1月14日
出生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
居住地点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江花园丽彦楼8-904(香港永久居民)
教育程度 1999年获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政治学博士
职业 香港亚洲科学出版社社长,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客座教授,广州中山大学东亚研究所兼职副研究员
拘捕日期 2000年6月24日拘留,7月29日逮捕
拘捕机构 广东省广州市国家安全局
拘捕原因 发表五六十年代中共支持马来亚共产党武装叛乱等内幕文章
罪名 非法向境外提供情报和非法经营书籍和报刊发行
审判日期 2001年12月20日(一审),2003年12月(二审)
审判机构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法院(一审),广东省高级法院(二审)
刑期 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辩护人 律师黄恳儒
关押地点 广东省广州市西川监狱
狱中情况 严重高血压,健康状况恶化,2003年12月后才获准家人探视
出狱时间 2013年6月23日
本文提出了研究中的六点主要发现,其中许多地方与大多数学者根据二手文献得出的、目前在学术界仍占支配地位的观点大相径庭:其一,中国对战争的卷 入甚早、甚深,其程度高于人们以往所知。其二,中国出兵朝鲜有三个前提条件,其中并不包括先行攻占台湾。其三,中国虽然误以为美国会派日本地面部 队入朝,但却正确地预测到,美国不会假道朝鲜入侵中国;此二项预测结合在一起,对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四,北京曾借助外交手 段企图令华盛顿止兵于三八线,但另一方面又设计了诱敌深入的策略、希望利用敌军登陆和北上之机歼敌,因此中国未派象征性部队先行入朝以警告华盛顿 不要越过三八线。其五,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目标是多重的,不过并无支配北朝鲜的意图,这多重目标中主要的十个是,拯救北朝鲜、打消斯大林的怀疑、 让解放军取得现代化战争的经验、用苏制武器装备给解放军换装、取得大量苏联援助以复兴中国经济、加入联合国、占领部分韩国领土以交换美军撤出台湾 等、引诱台湾国民党军进攻大陆以便围歼之、消除美国以核武器报复中国本土或中国军队的动机、令南北朝鲜基本恢复战前边界。其六,中共对苏联的政治 依附源于中共建国前苏联的饷械援助,这一依附性不仅极大地局限了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选择,而且在中国建国后希求得到大量苏联援助以保卫和复兴国家 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了。
中国卷入朝鲜战争远较人们以往所知为早、为深。1949年5 月,中共建国以前,金日成就派特使金一到中国与毛泽东商谈以武力统一朝鲜之事。当时,毛泽东请这位特使转告金日成,还得等一等,在中共尚未控制全国、而外 国武装干涉中国的危险又未消失之前,北朝鲜不宜过早地对韩国采取军事行动。但毛泽东对金日成的战争计划是持比较积极的态度的,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金日成,未来若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派遣日本的地面部队入朝作战、使北朝鲜处于不利地位时,中国会出兵相助。至于中国是否要待日本的地面部队跨过三八 线再出兵,当时则未予明确。毛泽东所考虑的出兵前提中,并未包括必须等到中国解放台湾之后这一点。毛泽东在会见金日成特使时,同意将解放军的三个 朝鲜族人师及两个团移交给北朝鲜人民军,此即中国卷入战争准备之发端。西方国家曾长期认为,金日成亲苏而不亲华,其实新的史料表明,金日成像毛泽 东一样对共产国际心怀不满,他曾对一中国代表团成员说,“每当朝鲜受苦受难时,就依靠中国。中国人民……是朝鲜人民的最大的恩人”。
中共1949年移交给北朝鲜人民军的这三个朝鲜族师当时在解放军中的番号为156 、164 、166 师,连同一并移交的另外两个朝鲜族团,解放军共为北朝鲜人民军提供了兵员69,200 人,构成了朝鲜人民军的作战主力,占朝鲜战争前朝鲜人民军总数148 ,680 人的46.5%。解放军的这些朝鲜族部队主要是从东北的朝鲜族(尤其是延边朝鲜族)地区征集兵员组成的,与中共基于某项中朝两党协定为北朝鲜征募、训练部 队有关。因此,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朝鲜族居民被征集入中共东北部队的比率即高达每17人出一兵,比全东北地区的入伍率(每32人出一兵)高 出几乎一倍。按中共当时的政策规定,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朝鲜族人属于中国籍,而且这些移交给北朝鲜人民军的解放军朝鲜族指战员中,大部分人的父母、 配偶、子女、土地等均在中国而非北朝鲜,因此,这些官兵是中国国民而非北朝鲜国民。
由此可见,参加朝鲜战争的中国军队并不是于战争爆发后的1950年10月才首度跨过鸭绿江的,中共于1949年(即朝鲜战争发动前)移交给朝 鲜人民军的三个师又两个团官兵,才是第一批中国的“志愿”军。没有这支解放军部队的加入,朝鲜人民军就可能不具备足够的战力发动对韩国的进攻。所 以,高岗的前卫士长魏宝玉曾透露,“中共中央东北局早就知道金日成欲以武力统一朝鲜”。中国此后又继续为朝鲜人民军补充兵员,据前苏联政府的档案 披露,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于1951年1 月16日又输送给金日成10万名以苏式武器装备的朝鲜族部队,这些部队的兵员包括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北朝鲜人以及五万韩国俘虏兵,是战争打响之后在中国 境内受训成军的。
徐泽荣: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角色
作者系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原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现广州市社科院副研究员
朝鲜战争堪称中美两国之间首次交战。中国为何卷入这场战争,又是如何卷入的,是近年来中外史学家非常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对这一问题的 研究所涉及的时间跨度是1949年5 月至1951年7 月,即从金日成开始准备朝鲜战争到战争爆发,直到交战双方举行停战谈判的时期。以前,由于来自中、苏、北朝鲜三国的资料十分稀缺,有关朝鲜战争起源的研究 是十分困难的。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这一局面改变了。首先是中国陆续公布了一些原始资料[1].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前苏联方面也开始公布许多原始 资料。1994年6 月,叶利钦访问韩国时,送给当时的韩国领导人金泳三216 件前苏联政府的档案文件。后来,美国的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出版的《国际冷战研究计划通讯》上,译载了部分前苏联政府的档案文件。后来,一些能够接 近前苏联政府档案的俄国专家的著作或文章也成了有价值的二手文献[2].这些资料的大量涌现,构成了此一研究领域中的“资料革命”。不过,这些原 始和二手资料并不完整,中国公开的资料仍然十分有限 字号(4 ){[3],前苏联政府的档案文件虽然透明度高一些,但也有不少缺失,如1949和1950年之交,斯大林与毛泽东在莫斯科举行的关于金日成战争计划的讨 论记录便告阙如。因此,不少关键决策的内幕仍待挖掘。
虽然大部分有关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始资料来自中、苏、北朝鲜三国,但建立在这些原始资料之上的二手研究文献中最具价值者,乃由居住在西方的中国 学者和西方学者所提供,因为他们可以比较客观地研究而不受约束。在西方,对朝鲜战争起源的探讨有过传统和修正两大学派。传统学派认为,是斯大林连 同毛泽东策划了这场战争,其目的在于检验美国遏止国际共运扩张的决心有多大;毛泽东同意斯大林提出的苏联管西方共运、中国管东方共运的分工原则, 在此前提下北京答应出兵援助平壤。传统学派的新生代学者则争辩说,是金日成而非斯大林发动了战争;斯大林害怕朝鲜战争会引发苏美之间的直接军事对 抗,因此对金日成的主意不表热心;但金日成一再坚持,于是斯大林征求过毛泽东的意见后便对金日成开启绿灯。这些新生代学者认为,中国的卷入乃源于 它对美国武装威胁必须作出回应。而修正学派的观点是,在朝鲜战争中是韩国侵略北朝鲜或诱使北朝鲜入侵。修正学派的新生代学者则辩称,战争的最终策 动者既非莫斯科和北京、亦非华盛顿,战争之起因应从朝鲜的国内因素方面追查;朝鲜战争实质上是“革命的北方”对“反动的南方”的一场内战,追究谁 打响第一枪并无意义。美国学者布鲁斯。克明斯领导了这一流派,但学者中附合者甚寡。1990年,一位韩国学者曾指出,除了传统学派的旧生代学者以 外,整个西方学术界均倾向于认为,虽然中国对朝鲜战争的策动是知情者,并祝愿北朝鲜获得胜利,但中国事先并未积极介入战争准备。在前苏联政府的档 案文件公开以前,大部分西方学者都同意,中国出兵朝鲜“是对美国对中国领土安全造成的巨大威胁的不情愿的回应”、“是对莫斯科全盘冷战战略的附合 行为”。
当中国开始公布相关资料时,几乎所有的官方资料都把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角色描绘成一个不情愿的介入者,强调当时的中国亟想将注意力放在攻占台 湾和国内建设上,并无意卷入这场战争。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前苏联政府的档案文件被解密公开,现在人们已经了解到,史学界传统学派提出的关于朝鲜 战争起源的解释比修正学派的观点更接近真相。已有几位美国学者利用前苏联政府的档案文件说明了这点。
本文作者不仅参考了苏联的这些新近公布的资料,也广泛和深入地分析了来自中国的资料。笔者认为:传统学派关于朝鲜战争起源的观点较为准确,中 国并非不情愿地卷入战争准备;在五十年代上半叶,中苏、中朝之间并不存在可能令北京不愿意响应莫斯科和平壤发动的朝鲜战争的“紧张”关系,中国之 所以参与这场战争,不仅仅是被动地回应苏联的请求和美国的威胁,还明白无误地有自己的积极的目标,如换取大量苏联武器为解放军换装、换取大量苏联 援助以复兴经济等;在驱使中国参战的苏、美两大因素中,苏联因素更具决定性,而且苏联因素之性质与以往人们所知道的几乎截然相反。
本文提出了研究中的六点主要发现,其中许多地方与大多数学者根据二手文献得出的、目前在学术界仍占支配地位的观点大相径庭:其一,中国对战争 的卷入甚早、甚深,其程度高于人们以往所知。其二,中国出兵朝鲜有三个前提条件,其中并不包括先行攻占台湾。其三,中国虽然误以为美国会派日本地 面部队入朝,但却正确地预测到,美国不会假道朝鲜入侵中国;此二项预测结合在一起,对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四,北京曾借助外 交手段企图令华盛顿止兵于三八线,但另一方面又设计了诱敌深入的策略、希望利用敌军登陆和北上之机歼敌,因此中国未派象征性部队先行入朝以警告华 盛顿不要越过三八线。其五,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目标是多重的,不过并无支配北朝鲜的意图,这多重目标中主要的十个是,拯救北朝鲜、打消斯大林的怀 疑、让解放军取得现代化战争的经验、用苏制武器装备给解放军换装、取得大量苏联援助以复兴中国经济、加入联合国、占领部分韩国领土以交换美军撤出 台湾等、引诱台湾国民党军进攻大陆以便围歼之、消除美国以核武器报复中国本土或中国军队的动机、令南北朝鲜基本恢复战前边界。其六,中共对苏联的 政治依附源于中共建国前苏联的饷械援助,这一依附性不仅极大地局限了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选择,而且在中国建国后希求得到大量苏联援助以保卫和复兴 国家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了。在以下的讨论中,笔者将详加分析。
莫斯科和北京对平壤发动战争的设想是如何反应的?
(1949年1 月至12月)
1949年初,中共控制了整个东北,北朝鲜既有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大后方,又可望直接以解放军中成千上万训练有素的朝鲜族人官兵为基础组建朝鲜 人民军的主力部队。于是,金日成便不失时机地两次向斯大林提出他的以武力统一朝鲜的战争计划,但均遭斯大林拒绝。当时,斯大林担心美国的地面部队 会入朝作战,但他并未将这一考虑如实转告毛泽东。
中国卷入朝鲜战争远较人们以往所知为早、为深。1949年5 月,中共建国以前,金日成就派特使金一到中国与毛泽东商谈以武力统一朝鲜之事。当时,毛泽东请这位特使转告金日成,还得等一等,在中共尚未控制全国、而外 国武装干涉中国的危险又未消失之前,北朝鲜不宜过早地对韩国采取军事行动。但毛泽东对金日成的战争计划是持比较积极的态度的,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金日成,未来若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派遣日本的地面部队入朝作战、使北朝鲜处于不利地位时,中国会出兵相助。至于中国是否要待日本的地面部队跨过三八 线再出兵,当时则未予明确。毛泽东所考虑的出兵前提中,并未包括必须等到中国解放台湾之后这一点。毛泽东在会见金日成特使时,同意将解放军的三个 朝鲜族人师及两个团移交给北朝鲜人民军,此即中国卷入战争准备之发端。西方国家曾长期认为,金日成亲苏而不亲华,其实新的史料表明,金日成像毛泽 东一样对共产国际心怀不满,他曾对一中国代表团成员说,“每当朝鲜受苦受难时,就依靠中国。中国人民……是朝鲜人民的最大的恩人”。
毛泽东对金日成的支持乃基于与北朝鲜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相关性和道德义务感、对国民党假道朝鲜反攻大陆的戒备,以及他对美国只会派遣日本部队 入朝作战的误判。当时,毛泽东与金一会面时主要讨论的是日本而非美国地面部队入朝作战的可能性,而金日成和苏联驻朝大使什特科夫也持相同的估计。 那时,毛泽东认为,美国的人力资源不够,如果要干涉朝鲜就必须利用日本的人力资源;而中国的军事当局估计,日本可用于侵朝的雇佣兵人数至多只有 六、七万人,不难对付。中共和北朝鲜当局当时认为,二战中战胜国的对日和约尚未签订,日本在法律上仍可举兵抗华,这种估计与日本军国主义之凶蛮留 给中国人、朝鲜人的心理阴影也有关;同时,二战后美国业已开始重新武装日本,中国对日本军国主义可能的复活也忧心忡忡。因此,在朝鲜战争爆发前, 中共和北朝鲜当局一直把日本部队当做支持南朝鲜部队的假想敌。例如,中共建国后,官方的外交周刊《世界知识》就连篇累牍地刊登文章,强调日本而非 美国地面部队入朝作战的可能性。一直到1951年7 月初,周恩来才正式通知苏联驻华大使,北京现在相信美国不会派日本地面部队入朝作战。
中共1949年移交给北朝鲜人民军的这三个朝鲜族师当时在解放军中的番号为156 、164 、166 师,连同一并移交的另外两个朝鲜族团,解放军共为北朝鲜人民军提供了兵员69,200 人,构成了朝鲜人民军的作战主力,占朝鲜战争前朝鲜人民军总数148 ,680 人的46.5%。解放军的这些朝鲜族部队主要是从东北的朝鲜族(尤其是延边朝鲜族)地区征集兵员组成的,与中共基于某项中朝两党协定为北朝鲜征募、训练部 队有关。因此,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朝鲜族居民被征集入中共东北部队的比率即高达每17人出一兵,比全东北地区的入伍率(每32人出一兵)高 出几乎一倍。按中共当时的政策规定,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朝鲜族人属于中国籍,而且这些移交给北朝鲜人民军的解放军朝鲜族指战员中,大部分人的父母、 配偶、子女、土地等均在中国而非北朝鲜,因此,这些官兵是中国国民而非北朝鲜国民。
由此可见,参加朝鲜战争的中国军队并不是于战争爆发后的1950年10月才首度跨过鸭绿江的,中共于1949年(即朝鲜战争发动前)移交给朝 鲜人民军的三个师又两个团官兵,才是第一批中国的“志愿”军。没有这支解放军部队的加入,朝鲜人民军就可能不具备足够的战力发动对韩国的进攻。所 以,高岗的前卫士长魏宝玉曾透露,“中共中央东北局早就知道金日成欲以武力统一朝鲜”。中国此后又继续为朝鲜人民军补充兵员,据前苏联政府的档案 披露,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于1951年1 月16日又输送给金日成10万名以苏式武器装备的朝鲜族部队,这些部队的兵员包括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北朝鲜人以及五万韩国俘虏兵,是战争打响之后在中国 境内受训成军的。不过,中国从1949年5 月起介入朝鲜战争的准备阶段时,毛泽东和金日成原来准备对付的并不是美国兵,而是日本兵,这是他们的误判。
莫斯科和北京批准平壤的战争计划(1950年1 月至6 月)
中共建国后不久就控制了中国大陆,在对外关系方面,关于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谈判已在进行中,中国已基本上不再面临来自外部的威胁。据斯大 林派往毛泽东身边的特使科瓦廖夫回忆,莫斯科曾一度担心沃德事件和 “紫石英”舰事件可能引起美英对中国的联合军事干涉,到了1949年底这一担心已经消除了。这样的局面增强了斯大林和毛泽东掌控内外局势的自信心。
在1949和1950年之交毛泽东访苏期间,斯大林就金日成的战争计划和毛交换了意见。毛泽东对朝鲜战争的前景有错误的预测,他以为战争爆发 后美国将派日本步兵而非美国步兵帮助韩国,所以毛对金日成的战争计划持积极态度。于是,斯大林向毛泽东提出了“请求”:北朝鲜攻入韩国后,若有外 国出兵入朝、帮助韩国作战,则中国也出兵入朝、帮助北朝鲜作战。毛泽东和斯大林就此达成了协议,如果在朝鲜战争中发现(中苏以外的)外力干涉,那 么,中国将派陆军、苏联则派空军入朝作战。为了避免苏联介入朝鲜战争之事在国际上暴露,毛泽东曾向斯大林建言:“可为中国部队提供日造而非苏造枪 械”,真是用心良苦。根据中、俄新近公布的资料,斯大林和毛泽东在会谈中重点讨论了避免使莫斯科与华盛顿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必要性、苏联为中国入 朝部队提供武器装备和空中保护的必要性等。这样,毛泽东实际上就把帮助金日成统一朝鲜置于比中共解决台湾更优先的地位上了。
毛泽东之所以答应斯大林的上述“请求”,固然与中共和苏联、北朝鲜的意识形态相关性有关,也是中共成立以来对苏联长期依附的必然结果[4]. 在前苏联政府的档案公开以前,中共对苏联的政治依附关系常常被低估了。美国学者约翰·L ·甘迪斯提到过,南斯拉夫共产党人曾指证说,斯大林认为,真正的革命不应当是自发的,而是受莫斯科组织和指导的,凡是莫斯科不能控制的共产党都不是真正的 共产党。前苏联的档案资料披露,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初,共产国际与中共的接触极为密切,斯大林一直暗中扶持中共,毛泽东并不象中国的党史研究者 和部分西方学者所解释的那样独立于苏共,相反,在外交和军事领域,中共的行动大多数都是得到斯大林批准后才实施的。抗日战争末期,斯大林把在东北 收缴的大量日本武器交给了中共军队,此后,在苏联红军撤离东北时,又悄悄地帮助中共巩固其在东北的地位。
苏联的大量金钱和军事援助对中国革命起过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很清楚,这都是他对斯大林欠下的旧债,如果他不以某种方式偿还、不继续依附于斯 大林,斯大林是不会为他提供中国所迫切需要的各种外交支持、军事保护和经济援助的,而出兵朝鲜则是唯一的还旧债、邀新宠的机会。也正因为如此,斯 大林实际上握有对毛泽东发号施令的权力,虽然这些号令表面上被称为礼貌的“请求”,但对毛泽东而言实际上是难以抗拒的,否则,毛泽东就无法为中共 的新政权奠定稳固的基础,而毛本人也可能受到莫斯科的冷遇、惩罚乃至抛弃。斯大林与毛泽东之间的这种关系完全符合“权力”的定义。美国学者艾伦· 惠廷曾正确地指出:“在中苏联盟中,权力地位的不对称性,使毛泽东在中苏两国发生政策矛盾时,极端缺乏手段来推进中国的政策。”近年来,中国的官 方外交史也已承认,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决策与希求得到大量苏援以启动国内经济建设有关。
在中国出版的相关文献中,有一种极为流行的说法,即毛泽东此次访苏时受到了斯大林的冷遇。而《汪东兴日记》的记载是,在毛泽东访苏的头两个星 期内,斯大林每两天半就会见毛泽东一次,如此高的会晤频率怎么能被解释成毛泽东受冷遇呢?毛泽东在莫斯科时与斯大林之间曾有过一些不愉快,源于斯 大林不同意供给中共海军舰只以解放台湾,这并不是大争执。在中共的成长过程中,确实有过“奶大了的孩子不听娘”的情况,而斯大林则用援助和惩罚并 举的办法迫使中共服从,基本上是奏效的。例如,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曾指望毛泽东在南满一带组织八路军作战,防止日军侵苏,并许诺首先在中蒙边 境以大量苏援武器为八路军全面换装,但毛泽东惟恐因此可能被斯大林“换马”而一再拒绝。为此,共产国际通过决议谴责了中共,苏共从此便猜疑中共, 称中共为“人造奶油共产党”,并采取了报复手段。[5] 斯大林藉此给了毛泽东明确的信息:“你不关心我的胜负,我也不关心你的死活。” 后来,在国共内战时期,斯大林曾试图说服蒋介石亲苏疏美,失败之后就转而全力支持中共。正因为毛泽东和中共欠斯大林及苏联的旧债太多,当斯大林“请求”中 共必要时出兵援朝时,有求于苏联的毛泽东是很难拒绝的,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斯大林的要求则是十分符合逻辑的。
1950年1 月中旬,毛泽东尚未离开莫斯科,斯大林就通知了金日成,金的战争计划已获批准。不过,斯大林告诉金日成:“此一问题仍须由中国和朝鲜同志联合作出最后决 定。”因此,1950年5 月,金日成到北京向毛泽东正式提出了向南朝鲜发动进攻的请求,毛泽东自然依照与斯大林的约定照准,并作出了必要时会派兵入朝的具体承诺。据前苏联政府档案 中一份“有关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和停战谈判的情况”的文件披露,在金日成与毛泽东的会谈中,“毛泽东强调,他不相信美国会为朝鲜这么 块小地方而卷入战争,并说中国政府将派一支军队驻扎在沈阳一带,以备在南朝鲜吸收日本士兵加入军事行动时入朝作战。”1950年底入朝参战的解放 军38军113 师师长江潮亦回忆说:“我们的失算在于没料到美国会直接干涉。”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认为,中国卷入朝鲜战争既早且深,可以说,这场战争是北朝鲜、苏联、中国三方策划的结果。在朝鲜战争中,斯大林既扮演了 “发令员”的角色,又是中国、北朝鲜这两个“运动员”的“教练”。他安排了一场接力赛,先由金日成起跑,再由毛泽东接棒。显然,若无斯大林做此种 安排,朝鲜战争或许就不会发生。一旦金日成获得了来自苏联的战争物资和顾问、来自中国的久经战阵的官兵,又正式向苏联、中国“请求”向韩国进攻而 获准,北朝鲜当局就进入了准备战争的“倒计时”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国不但不是一无所知,相反,还积极地从旁协助、配合支援。例如,朝鲜战争爆 发一个星期后,中国政府情报部长邹大鹏于1950年7 月4 日曾告诉苏联驻华大使,中国已向南朝鲜派出了间谍人员,并允许一支北朝鲜部队从山东半岛渡过黄海到韩国登陆。
为参战做准备(1950年1 月至9 月)
1950年1 月,毛泽东刚与斯大林谈妥朝鲜战争的计划,在北朝鲜人民军发动对韩国的进攻前数月,中国就开始为出兵朝鲜作准备了。解放军的七个野战师于该月奉调东北,加 上东北军区(含内蒙古军分区)原有之部队,那时东北共有军队40万之众。如此庞大的部队数量远远超出了维持东北治安的需要,毫无疑问,这些部队的 集结是为了参加即将到来的朝鲜战争的。1950年2 月,解放军42军行军赴东北途经北京时,朱德曾指示该军军长吴瑞林:“你们要一面生产建设,一面准备战斗。目前,美帝国主义仍占领朝鲜半岛……我们必须解 放那里的土地和人民。”此外,中国还在河南屯兵九个野战师共12万人(隶属于13兵团),后来,朝鲜战争一爆发就急调这些师入东北,与先前抵达之 部队组成了东北边防军,以粟裕为司令员。中国虽然不一定了解北朝鲜的作战计划的细节,但对其大致的构想显然是事先知情的。北朝鲜人民军计划于6 月25日发动进攻,就在进攻开始之前,北京的最高领导层于1950年 6 月22日至26日连日开会,研究朝鲜局势,东北边防军粟裕司令员专程赴京与会。
中国同时还展开了在韩国的谍报工作,向韩国首都汉城派出了谍报人员王以伦、丁升烈等。北朝鲜人民军攻占汉城及仁川市后,中国驻北朝鲜大使馆武 官王大纲随即前往汉城与这几位中国谍报人员秘密会面。那时,王以伦让其侄子每天由仁川骑摩托车前往汉城汇报“仁川的敌情”(即联合国军在仁川的侦 察活动),这表明中国早就预料到联合国军可能在仁川登陆。1950年7 月下旬,志愿军正式入朝前三个月,解放军42军军长吴瑞林就奉命率二名侦察参谋,化装成火车头司机,在北朝鲜境内勘察地形达一周之久。此事被北朝鲜的内务 部察觉,报告了金日成,金日成根据报告中的描述,发现其中年纪较大者为他的老朋友吴瑞林,于是交代北朝鲜内务部人员不要打扰解放军的谍报人员。
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出兵干涉,这才使中国认识到它先前所做的参战准备是很不充分的。中国立即请求苏联为中国即将入朝的军队提供空中保 护,1950年7 月,斯大林两次向中国保证,如果中国在东北加强兵力,苏联将派一个战斗机师前往东北为他们提供空中保护。当苏联作了承诺后,中央政府马上指示东北地方当局 成立一个以林枫为首的机场建设委员会,有苏联军事顾问参与其事。1950年8 月,苏联的一个空军师就开进了东北。至1950年底,东北当局共修复了31个日本关东军留下的机场,其标准是满足苏制米格-15 喷气式战斗机起降的要求,这些机场可供31个飞行团近2 ,000 架飞机使用,这一飞机数量与联合国军在朝鲜使用的飞机数量相近。由此可见,中苏双方原先准备的空战规模是相当大的。
从毛泽东于1950年5 月批准金日成的战争计划,到金日成于同年10月初向毛泽东求救,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中国领导人至少召开了九次会议,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平均每个月三 次,这说明中央政府积极地进行了战争动员及准备。在这些会议上,毛泽东支持金日成的意向基本上得到赞同和支持,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能说明,参会 的高级军政官员中有谁曾对毛泽东的参战主张表示过重大的不同意见。在志愿军入朝作战前两个月的1950年8 月23日,东北边防军入朝作战预算即已由周恩来主持确定。中国参战的准备大体就绪,在50万东北边防军(包括13兵团、9 兵团、19兵团等)和东北地方政府内部也进行了战争动员。1950年8 月中旬,高岗就曾在一次东北边防军的干部会议上说,“我们必须主动帮助朝鲜人民……让朝鲜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当时,东北边防军屯兵中朝边界时并未及时换上苏联武器,这一点后来使西方史学界产生误解,以为中国迟迟未做好参战准备。其实,东北边防军未及 时换装的原因是斯大林坚持“不见兔子不撒鹰”、一定要这些部队入朝作战后才予换装。鉴于斯大林曾给蒋介石、冯玉祥、毛泽东提供过大量饷械援助,而 蒋、冯后来都反目成仇、毛也有前述知恩不报的表现,所以斯大林此次有所警觉。
近年来,中国的资料中提到了一个故事,即雷英夫(后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最早提出敌军可能在仁川登陆的预测,先向毛泽东、周恩来汇报,中国政 府再转报北朝鲜。这个故事与史实并不相符。早在1950年7 月初,毛泽东和斯大林二人便在往返电文中多次谈论到敌军在仁川登陆的可能性。同月,邓华奉命出掌行将入朝作战的13兵团时,写过一份给中央军委的报告,预 测联合国军将在朝鲜半岛中部登陆。此外,当时的中国驻北朝鲜大使馆武官王大纲也曾从汉城发回密电,报告当地人对联合国军可能于9 月15日大潮时在仁川登陆的预测。1950年8 月底,东北边防军指挥部通过林彪向朱德建言,让仁川登陆之敌北进到北朝鲜北部宽阔山区部再行围歼。甚至当时国内的公开刊物上也有人讨论过这一设想。[6]
由此可见,不管北朝鲜当局是否清楚联合国军的仁川登陆计划,至少中国的军事领导机关早有防备。中国未设法阻止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可能是出于 军事战略上的考虑,欲利用这一机会造成不利于联合国军的战略态势。例如,解放军39军前军长吴信泉后来回忆说,若志愿军于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前就 入朝作战,势必会挺进到三八线附近,这样敌军就会在北朝鲜的咸兴或南浦登陆,切断志愿军的后路,反而于志愿军不利。中国的军事指挥机关估计,联合 国军在仁川登陆成功后极可能向北跨越三八线,联合国军越是向北冒进,中国军队就越有信心将之歼灭在多山的北朝鲜北部地域或与之形成僵持的局面,所 以中国军队在联合国军未接近中朝边境前一直按兵不动。有证据表明,在朝鲜人民军北撤和中国志愿军过江这两个战略性行动之间,有着某种事先精心策划 的配合。新近公布的1950年8 月26日周恩来的“充分准备、初战必捷”的讲话便是证明。
外交交涉和出兵朝鲜(1950年6 月至10月)
朝鲜战争爆发之初,中国并没有意识到,可以利用朝鲜战争来争取进入联合国,因此,中国政府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的问题不应与朝鲜 战争联系在一起,二者应分开处理”。但是,很快斯大林就告诉中国政府,莫斯科的意图是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于是中国和北朝鲜立即表示同意。这一 方法具一箭双雕之用,若北京被接纳入联合国,台湾问题就可迎刃而解。1950年9 月下旬,毛泽东在和苏联学者尤金谈话时指出,如果华盛顿承认北京,北京将遵守国际社会要求它遵守的规范;若不承认,北京将不受约束而自行其是。
既然中国和苏联决定利用朝鲜战争这一机会获得外交上的利益,就必须改变一些以往的外交策略。过去,苏联因为未能让中国进入联合国而“抵制安理 会”,此刻,中苏却改而实行新的策略,即“利用朝鲜战争”争取让中国进入联合国,其理由是,“联合国若要解决朝鲜冲突,就得让中国参与”,同时随 着战事的变化改换谈判解决朝鲜问题的要价。
当时,周恩来拟定了谈判解决朝鲜冲突的五项强硬条件:即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美国军队撤出台湾、朝鲜人民自决内政、联合国接纳中国、诸大国准备 对日和会,敌方只有全部答应这些条件,才能进入谈判。中国政府以为,华盛顿和伦敦为了防止中国武装干涉朝鲜,会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因此,在与苏 联政府紧密的配合下,中国先后七次通过外交努力以实现其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一是要求联合国正式接纳中国,另一要求是让联合国特邀中国代表参与其会 议)。中苏两国设法达到了第二个目的,但却始终未能实现第一个目的。
中国为争取实现其在联合国的代表权所作的第一次外交努力是请印度出面,向安理会的两大理事国美国和苏联提出要求(当时苏联正抵制安理会、拒绝 参加安理会会议,故不向安理会提出此要求),但未成功。第二次外交努力是由苏联以安理会理事国的名义直接出面,向安理会提出要求,也未成功。第三 次外交努力是由苏联和印度出面,直接诉诸联合国大会,要求让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仍未成功。第四次外交努力由中国自己出面,向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 提出了控诉美国侵略台湾和空袭中国领土案,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将此案列入了议程,但中国还是未被邀请与会。第五次外交努力仍是中国出面,向安理会 主席、英国代表杰布提出了美国空袭中国领土的问题,未能达成目标。在第六次外交努力中,中国向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提出了美国空袭中国领土和船只一 案,结果安理会同意邀请中国代表参加安理会对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的讨论。第七次外交努力发生在仁川登陆之后,再次改由苏联出面,向联合国大会的政治 与安全委员会提出了解决朝鲜战争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一案,还是未成功。现在看来,中国当时试图以不干涉朝鲜来换取联合国席位的打算并不现 实;而且,随着战事的发展,“周五条”的非现实性也暴露出来。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一方面利用各种外交渠道,一再警告华盛顿止兵于三八线;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准备与联合国军作战,当时制定的军事策略是“初 战必胜”,企图引诱联合国军深入到北朝鲜北部山区,以便善于山地伏击的志愿军获胜。然而,要诱敌深入,就必须制造朝鲜北部军力空虚的假象,所以, 中国当时刻意掩盖自己即将出兵朝鲜的战略意图,有意不派象征性先头部队到北朝鲜。这一为诱敌深入所作的战略欺骗是成功的,从军事战略上看,甚至可 以说,此一战略欺骗成功的意义超过了联合国军在仁川成功登陆的意义,因为联合国军登陆后贸然北进、恰恰落入了这一战略欺骗的圈套之中。
但是,这一战略欺骗的政治代价是,由于不愿派出象征性部队,这一做法抵消了中国警告联合国军止兵于三八线的外交努力,英国学者杰拉德·西格尔 也持此看法。如果当时中国公开地向北朝鲜派出先头部队,会为中国争取加入联合国以及阻止联合国军于三八线的努力增加不少分量,也许中国和联合国军 就不一定会直接交火,双方可能以三八线为界各自停兵。可是当时中国为了军事目的而实行的战略欺骗造成了西方国家的错觉,它们以为,既然中国并不向 北朝鲜派出象征性部队,那么中国在外交上警告联合国军不得越过三八线就只不过是一种恫吓和虚张声势而已。美国学者惠廷认为,“基本上,中苏两国的 策略未能达到它的目标。它既不能说服联合国让平壤和北京进入旨在停火的谈判,也不能阻吓联合国军进入北朝鲜”。这样,朝鲜战争的战事就迅速扩大化 了。
在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中,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参加朝鲜战争是为了抵抗美国假道朝鲜入侵中国本土的企图,即中国要保家卫国。而笔者 在研究中发现,中国领导人其实当时并无这种担心。他们知道,由于中苏同盟关系的存在,美国不会、也没有进攻中国的准备;同时,由于苏联不肯向中国 提供海军舰艇,中国将长期缺乏渡海攻击台湾的能力,因此也不会与美国在台湾地区发生军事冲突。所以,在朝鲜战争是否会扩大到中国这一关键问题 上,1950年中国政府内部往下传达的的估计是:“世界无大战,远东有战事;中国无大战,广东可能有战事”。这里所讲的广东的战事,是指国民党军 队可能渡海挑起对大陆的局部袭击。可以假设,如果联合国军当时止兵于三八线,中国也许就不一定出兵朝鲜,或许会改而以支持在韩国发动人民战争来代 替直接出兵干涉,就象五、六十年代中国在印度支那的作法那样。
当中国发现,麦克阿瑟指挥的联合国军不听警告,越过三八线北进追击朝鲜人民军残部,进入了中国军队可能设伏的山区;而莫斯科又答应为中国出兵 朝鲜提供武器和空中保护后,兑现此前向苏联和北朝鲜作出的承诺的时机到了,中国军队立刻大规模出兵朝鲜。然而,在中国正式派军入朝的前夕,即 1950年10月的头19天里,中苏双方的决策过程似乎都出现了相互矛盾和令人费解的迹象。在这19天中,毛泽东曾告诉斯大林,中国将取消或推迟 出兵朝鲜;而斯大林则在毛泽东重新确认出兵之后通知毛泽东,苏联将延期出动掩护志愿军的空军。一些史学家对此的解释是,中苏两国在卷入一场大战之 即,都出现过“最后一分钟的犹豫”。而笔者则认为,在是否参战这一点上,其实毛泽东和斯大林都未真正地犹豫过,双方的表面上的“退缩”只是彼此讨 价还价过程中做给对方看的一种姿态。
毛泽东先表示出“退缩”之意,其动机是想向斯大林施加更大的压力,以获得更多的苏联军事供应和空中保护。这“最后的犹豫”并不是因为当时中国 领导人对是否出兵有重大分歧。1950年10月2 日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是志愿军入朝作战前的一次重要决策会议,此会召开前两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在接见派往印度支那共产党的中共联络官罗贵 波时,便已责成他转告胡志明:“中国已决定出兵援朝”。在10月2 日的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有意识地让与会者提出几点不宜出兵的理由,以便他向斯大林施加压力时引用。据当时在会场内外值班的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会 上根本无人反对出兵。高岗的遗孀李利群和卫士长魏宝玉均说,高岗对出兵一事根本没显露过保留的态度。
此次会议之后,毛泽东派周恩来于1950年10月8 日前往苏联,会同已在苏联的林彪,面见斯大林,佯称出兵朝鲜困难很大。其实,此时毛泽东调兵遣将的活动并无须臾停顿。就在周恩来出发去苏联见斯大林的当 日,1950年10 月8 日,毛泽东就已正式通知金日成,中国决定出兵参战。第二天,志愿军后勤部即开始大量运送战争物资入朝。中国当时口头上和军事行动上的一虚一实说明了,毛泽 东并非不想出兵,而是藉出兵与斯大林讨价还价。斯大林允诺武装五至六个师的解放军,毛泽东并不满足,他想得到更多,最后他实际得到的是100 个师的武器装备。所以,尽管中苏双方之间藉出兵与否讨价还价,斯大林还是兑现了提供武器装备的承诺,毛泽东也恪守了出兵朝鲜的承诺。于是,在彭德怀统率 下,东北边防军改名为志愿军,终于在1950年10月19日开始渡江,入朝作战。
志愿军入朝前,毛泽东原希望苏联空军能在志愿军入朝后两个月内即行出动。但斯大林却告诉中国,要推迟出动空军。因为,当联合国军逼近鸭绿江边 时,安全降落地带缩小了,斯大林担心苏军飞行员可能被联合国军生俘而引发美苏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志愿军于10月19日入朝后,联合国军全面后 撤,发生上述问题的风险降低了,于是苏联空军从11月1 日开始就加入空战、与联合国空军交手了。所以,实际上苏联空军不但没有推迟出动,相反还提前出动了,在志愿军入朝后11天即进入空战、开始为志愿军提供空 中掩护。
在中、苏两国新的资料公开之前,美国学者惠廷认为,中国与朝鲜战争的关系有以下四个特点:一,中国认为自己首要的任务是解放台湾,而在朝鲜对 联合国军采取行动应由莫斯科负责;二,中国当时面临严重的经济、内政问题,所以它对朝鲜战争唯恐避之不及;三,中国并未精心策划、引诱联合国军深 入朝鲜北部,以便歼灭之;四,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并无派兵入朝的准备。另两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郝雨凡和翟志海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他们认为, “当朝鲜战争于1950年6 月25日爆发之时,中国像美国一样没有思想准备”。本文以上的分析证明,这些结论是不成立的。
志愿军在朝鲜的军事行动及其结果(1950年10月至1951年7 月)
从中国出兵朝鲜后的行动中可以发现中国在此次参战行动中的诸多目标。首先,中国要消除因联合国军占领北朝鲜而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威胁,保 障东北和鸭绿江上水电站的安全。其次,中国领导人希望借助苏联的援助,让解放军取得现代化战争的经验,并用苏联的武器装备换装,建立中国自己的技 术兵种和军事工业,让中国的经济复兴获得新的动力,并增强解放台湾的能力。笔者认为,中国和西方的史学家可能忽略了这一组物质主义导向的目标。
美国学者查阅前苏联政府的档案文件后发现,“在斯大林于1953年3 月逝世之前,他与毛泽东之间的大部分通信是关于中国请求苏联给予武器装备的”。中国出兵朝鲜一举,从苏联得到了很高的回报,斯大林及其继任者不仅用崭新的 苏造武器替中国装备了100 个步兵师,并帮助中国建立了能有效作战的空军、海军、炮兵、坦克兵等技术兵种,而且还援建了300 多项大型工程项目,使中国得以形成独立的军事工业体系。如果把苏联从1945到1955这10 年间为中国提供的武器装备加在一起,足以装备300 余个步兵师。可以说,苏联对中共的武器转让规模是现代史上最大的一次。这样超大规模的援助是毛泽东以前的近代中国的历任统治者无法企望的,蒋介石从美国得 到的武器援助远比毛泽东少,而且美国并未为中国援建过大型工程项目。毛泽东的幸运就在于找到了一个坚实的靠山,然而,为了获得这些援助,在朝鲜作 战的数十万志愿军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代价。
中国在朝鲜的作战目标并不是建立在北朝鲜的长期性支配地位,也不是在鸭绿江南岸北朝鲜境内建立便于中国防卫的缓冲区,而是在军事上摧毁联合国 军的有生力量、重获战争主动权,在政治上解放全朝鲜、迫使联合国接纳中国、使美军撤出台湾等。为了实现这一系列作战目标,志愿军入朝后连续发动了 五次战役,前三次和第五次是进攻性的,第四次则是防御性的。这五次战役中,前四次是成功的,最后一次则失利了。志愿军能大量歼灭联合国军、突破三 八线、令华盛顿大失脸面,使斯大林相当满意。更重要的是,志愿军在远东拖住了美军的有生力量[7] ,减轻了北约在欧洲对苏联的压力。同时,由于志愿军的参战,北朝鲜当局免遭灭亡之命运,然后又得以光复三八线以北的原控制地域。从军事学角度来看,志愿军 的第一次战役是隐蔽设伏、突然袭击,因此并不能显示双方真正的实力对比;而志愿军的第二次战役的大获全胜则具有历史性意义。美国军事史作家弗朗克 兰和道林认为,这次战役是二十世纪中的决定性战役之一,体现了中国军队具有相当的指挥和作战能力,能战胜装备优势、训练有素的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 军。
但是,由于中国军队缺乏重型武器和空中力量,无法在连续作战中保持优势,这场战争后来变成了双方拉锯式的僵持局面,中国不得不放弃占领韩国全 境的计划。当时,毛泽东一再指示彭德怀以疲兵突破三八线,因为毛担心斯大林怀疑志愿军攻占韩国的决心。由于朝鲜半岛东、西两岸的海岸线不易设防, 所以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所要求的攻占韩国的作战目标其实并不现实;即使勉强实现了,也很可能只是个暂时的、昙花一现的成功,很快就会被敌军从 后方登陆、切断后路、包抄围歼。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一再顶住来自莫斯科、北京和平壤的要求南进的压力,坚持稳扎稳打,始终未深入韩国追击联合国 军,这才使志愿军得以避免重蹈金日成初次攻占韩国失败的覆辙。彭德怀的决策虽然阻止了苏、中、北朝鲜政治领导人的战略企图,但基本上维持住了志愿 军作为战役胜利者的姿态。
虽然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朝鲜的对抗基本上是以地面作战为主的局部战争,但是,这场战争还存在着升级成核战争的可能性。在第四次战役期间,曾出 现过美国对志愿军或中国本土实行核打击的可能。据38军112 师326 团前任团长李耀庭回忆,当时为了预防美国发动核打击,志愿军司令部曾命令部队不得过度南进和过度集中。如何控制战争的范围、避免诱发核战争或世界大战,成 了朝鲜战争里中国、苏联、北朝鲜方面不得不小心对待的问题。例如,在第二次战役期间,作战地域处于以安东为基地的米格15战斗机的作战半径范围 内,如果当时苏、中空军全面出动、实施对地支援,截断西线联合国军的南逃之路、炸沉东线联合国军的撤退船只,将可能成建制地歼灭更多的联合国军, 使战果更辉煌。但是,北京和莫斯科却抑制了这一冲动,自我限制空战的规模和烈度,从未空袭联合国军的地面和海上部队,更不去袭击联合国军空军在韩 国和日本的基地,以免刺激美国对志愿军和中国本土进行核报复。
中国出兵朝鲜之后,原来针对台湾的军事态势便从进攻性转为防御性。毛泽东曾设想,乘朝鲜战争爆发之机,可对在台湾的国民党军队运用引蛇出洞再 歼灭之的策略。他为此指令沿海各省(除少数几个地方外)均不得大建要塞,应当先让敌人登陆和深入内陆再围歼之,以削弱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有利 于未来的解放台湾的战役。但国民党当局未曾渡海反攻大陆,引蛇出洞的策略未达目的。
...
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4E179C02.7020109@gmail.com_mozTocId5867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