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帖子
查看: 3379|回复: 0

肖喜学 人民大学1967年的文革记忆碎片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8-4 17: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边的历史:人民大学1967年的文革记忆碎片
001NR8vDty6INxAqopD25&690.jpg
文革期间,尤其是在1967年,人民大学有两大红卫兵派别---人大三红和新人大公社激烈对抗,甚至引发流血事件,引起最高层关注。所谓“人大三红”,是对“人大红卫兵、人大红卫队和人大东方红公社”三个组织的总称,主要源自1966年8月8日成立的“人大红卫兵”组织,最早属于“揭郭(郭影秋)派”;而“新人大公社”,则源自“八·一八红卫兵”,即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等天安门接见红卫兵后成立的,属于“保郭派”。这样,“新人大公社”和“人大三红”成为人民大学两大派别,前者出版《新人大》小报,后者出版《人大三红》小报,于是有了后附报纸上的舆论阵地战。

一、侯成亚先生(哲学64级)回忆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文科综合大学,其老班底来自延安的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1950年代,它所招收的对象主要是来自部队、党政机关及各条战线上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青年及模范人物,如高玉宝,郝建秀等,由所在部门、单位保送或推荐。60年代,开始招收高中毕业生,但思想政治条件要求较严,学生大都为干部、工农子弟。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干部、师生思想政治上比较正统。因此,文化大革命在人民大学的发动比较迟缓,但随着运动的发展,还是出了“人大三红”这样一个在北京市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群众组织。

所谓“人大三红”,是对“人大红卫兵”、“人大红卫队”和“人大东方红公社”三个组织的总称。其实是这三个组织是“三位一体”的,其核心和主体是人大红卫兵。因此,说到人大三红,就不能说到“人大红卫兵”。中国人民大学红卫兵是文革中全国高校最早成立的红卫兵组织,约有十来个来自人大各系的学生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纪念堂前的“月台”上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并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红卫兵”。

“人大红卫兵”成立时,校内的“文革”已闹得沸沸扬扬。师生在对校党委书记、副校长郭影秋(校长吴玉章一般每年只来人大两次,郭实际上是人大主要的领导人)的态度上出现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派别。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派是揭郭派,主张对郭影秋的问题进行揭发批判,持这一观点的多是学生和青年教师;另一派是保郭派,认为郭影秋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持这一观点的多是工人、干部。为了避免郭受到冲击,他们把他从家中转移出来,保护了起来。

面对这种局面,人大红卫兵认为有必要亮出旗帜,表明态度。于是就在8月11日夜深人静之时揭出了《中国人民大学红卫兵严正声明》的大字报,指出,郭影秋究竟是什么人,应在文化革命中经过群众的揭发、审查后才能做结论,广大师生揭发批判郭影秋的错误是革命行动,应当予以支持。第二天,人大校园一下子就炸开了锅。保郭派很快地就贴出了许多的大字报,对人大红卫兵的“声明”进行声讨、批驳,说人大红卫兵是“黑组织”,是“反革命”,并到处寻找被怀疑可能是人大红卫兵的学生,对之进行围攻、辱骂,弄得人大红卫兵成员东躲西藏,其活动也只能在“地下”进行。而揭郭派则认为人大红卫兵是革命组织,人大红卫兵的“声明”好得很,坚决予以支持。

正在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件谁也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了。1966年8月17日,当时已进入中南海、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文革领导小组顾问的陶铸(邓小平陪同),突然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人大红卫兵的代表,和人大红卫兵代表进行了座谈,表示了对人大红卫兵的支持。更出人意料的是,在陶铸接见后第二天的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接见北京市及来京串联学生、群众的大会上,人大红卫兵的代表被安排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总理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人大红卫兵”也一下子由“地下”走到了地上,但当“保郭派”清醒过来之后,马上就拿出了对策:成立一个叫做“八·一八红卫兵”的组织,成员数达千人,并隆重地举行了成立大会,还高姿态地邀请“人大红卫兵”代表参加了他们的成立大会。这样,在人大校园内就出现了两个观点对立的红卫兵组织。

在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上接见了红卫兵和群众代表之后,人大校园不仅出现了“八·一八红卫兵”,而且还出现了其他一些群众组织,如:一部分由部队来的、观点与人大红卫兵一致的学生组成的“红卫军”;一部分与人大红卫兵观点一致的教职工组成的“红卫队”。所有这些组织都与人大红卫兵联系密切,行动协调一致。到了1966年底,“八·一八红卫兵”解体,其成员有的倒向了人大红卫兵,有的成了“逍遥派”,有的外出串联,到外地造反、闹革命去了。“人大红卫兵”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正当大家迷惘彷徨之际,1967年1月传来了上海工总司夺了市委的权、成立了上海市革委会的消息,全国各地迅速地掀起了夺权的风暴(时称“一月风暴”)。这时,“人大红卫兵”才如梦初醒,开始筹划夺权行动。但其计划尚未付诸实施,形势又突然大变。原“八·一八红卫兵”有一个叫赵桂林的人(政治经济系61级学生),在其组织解体之后,带了几个弟兄,到武汉去造湖北省委和陈再道的反,闹得天翻地覆,名声大振,被武汉造反派视为英雄。这时,他顶着从外地挣来的“响当当的造反派”的光环,“杀”回了人大,把原“八·一八红卫兵”的一些成员又聚拢起来,成立了一个叫“新人大公社”的新组织,而且气势汹汹,与“人大红卫兵”开展了新的斗争。

这时,“人大红卫兵”才重整队伍,迎接新的战斗。为团结大多数,壮大力量,经人大红卫兵勤务组研究决定,成立“人大东方红公社”,将所有观点一致、但不适合加入人大红卫兵的学生教职工全部吸收进来,作为人大红卫兵的外围组织。这样,人大红卫兵一派至此名义上就成了三个组织,即人大红卫兵、人大红卫队和人大东方红公社。

这以后,人大两派的斗争又趋激烈。两派不仅在校内对一些问题观点对立,而且在地盘上也以一条水沟和一条路(共青路)为界,南北各霸一方。两派都有自己的广播站,先是在大喇叭上你来我往地“文明”的辩论,后来逐渐演变为隔空争吵、叫骂。起初“新人大公社”在每次广播中,都要对人大红卫兵、人大红卫队、人大东方红公社三个组织一一点名,后来可能是觉得太啰嗦,干脆就简称为“人大三红”。久而久之,周围的群众都得知人大有个群众组织叫人大三红,人大红卫兵研究决定索性就自称“人大三红”。


二、陆伟国先生(统计62级)回忆

人大的两派斗争,早期是从郭影秋问题上的分歧开始的。之后,则主要是围绕对学校的控制权,争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而展开。1967年初,校内两派的阵营逐渐泾渭分明。“新人大公社”一派往北面集中,“人大三红”一派主要在南面一线。等我回校时,我所在的宿舍楼---东风三楼,已是“三红”的范围。我也不想搬。要搬的话,还不知道得去投靠谁。就在原地了,“三红”就“三红”吧。“新人大”走了以后,一时间,这一边竟清静空闲起来。我们也都能搬到朝南的房间住了。食堂的师傅也大都走了,我们轮流值班做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大锅饭”。

校园里分成两派,自然也就有了两个对立的广播站,布满校园各个角落的大喇叭,整天吵得不得了。“三红”这边有个男播音员音质很好,宏亮而又清晰,真能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媲美。有时“三红”的广播一响,住在学校周边的,真有人以为是人民日报又发表什么重要文章了。当然更多的时间,这些广播是不待人听的。本方“三红”就连续播放过一个被关押的校级领导的“供词”——讲自己怎么勾结对方组织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路线。那断断续续、极其虚弱的声音,夹杂着一阵阵的喘息和呻吟,被剪辑成一小段一小段地播放。一听就知道是在拷打和逼供之下的录音,叫人听了,很不是滋味。
001NR8vDgy6IiTqtvu31b&690.jpg
《新人大》第6期,3月30日(时任文革小组成员、《红旗》副总编的戚本禹给新人大和人大三红写信,推荐一张外国人写的大字报,但他自己也没料到会在三个多月后的武汉“七二〇事件”后失势,与关锋、王力一起沦为“文革小爬虫”)。
001NR8vDgy6IiTqyJ2e6e&690.jpg
《新人大》第12期,4月20日(上海2月份夺权成功后,北京市于4月20日夺权,革委会成立,谢富治为主任,人民日报欢呼革委会成立,彭真作为走资派被点名批评,小报则称北京革委会成立是“毛泽东思想有一个伟大胜利”。)
001NR8vDgy6I9AnsTaUd0&690.jpg
001NR8vDgy6I9AoDoCYd8&690.jpg
胡锡奎批判材料(找一找批判者中熟悉的名字),5月29日。
(背景资料:胡锡奎,湖北孝感人,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于1928年在莫斯科参加了中共六大。先后任中共唐山市委书记、热河省委书记等职。建国后,任华北人民大学副校长,1950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党组书记兼副校长。1963年调任中共西北局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1970年10月死于狱中,终年74岁。他的重要贡献,在于1940年代,曾与邓拓一起主编了最早版本的《毛泽东选集》(晋察冀版))。
001NR8vDgy6IiTNNQHR97&690.jpg
《新人大》第31期,8月5日(纪念一年前毛泽东在中南海大院内张贴的大字报---《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誓言“埋葬刘邓黑司令部”,1966年12月“打倒刘邓”的口号开始出现,而在8月份陶铸接见人大红卫兵时,邓小平还曾陪同出席)。
001NR8vDgy6IiTqE2UKc6&690.jpg 001NR8vDgy6IiU5lAvA5e&690.jpg
《新人大》第32期,8月12日(林彪的“军内一小撮”提法此时甚为流行,不过由于可能扰乱军队,引起毛泽东强烈不满,不久此提法迅速消失,而这一错误被归到另一“小爬虫”---王力的头上)。
001NR8vDgy6I5NGsG5bc9&690.jpg
《新人大》第35期,8月25日。(7-9月,彭德怀受到军队、地方机关和院校20多次万人大会的批斗)
001NR8vDgy6I5NHbNob17&690.jpg
《新人大》第45期,10月7日。(9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毛主席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沿途发表谈话,提出“要斗私批修”,这是该口号首次亮相。10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斗私,批修”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根本方针》。)
001NR8vDgy6I5NHQNPY8a&690.jpg
《新人大》第46期,10月12日(12日,《人民日报》再度就“斗私批修”发表社论《全国都来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要求以“斗私批修”为纲,普遍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把全国工厂、农村、机关、学校、部队都办成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于是有了“把新人大办成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
001NR8vDgy6I5NIwH4Lb3&690.jpg
《新人大》第48期,10月29日(“新人大”抨击对手“人大三红”大搞打、砸、抢、抄、抓,假借孙泱之死,企图把水搅浑、制造混乱,对文化大革命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背景资料:孙泱,四川南溪人,朱德挚友孙炳文烈士之子,周恩来养女孙维世之兄。曾任朱德的秘书,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曾参与《朱德传》的撰写。张春桥在认为此书歪曲历史,开国元帅是毛泽东,朱德什么都没有做,下令对作者进行追查。孙泱不肯认错,认为《朱德传》是尊重历史事实的。1967年9月,孙泱被认定为“坏人、日本特务、苏修特务和国民党特务”,数天后死在人民大学的地下室里,时年52岁。)

001NR8vDgy6I5NJeptff9&690.jpg
《新人大》第50期,12月9日。(10月14日,中央、国务院、军委、中央文革联合发出《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11月两派发生流血事件,在周恩来的协调下,双方签订七点协议,卫戍区副司令员李钟奇专程来监督双方履行协议,拆除防御工事,收缴武器。李钟奇为开国少将,9月1日曾在万人批斗大会上当众打了开国元帅彭德怀的耳光,被指公报私仇)。
001NR8vDgy6Ij5fkags94&690.jpg
《人大三红》第14期,4月20日(“人大三红”主办的《红卫战线》改称《人大三红》);“人大三红”发布《关于广州地区目前局势的郑重声明》,抨击广东省委内以赵-紫-阳为首的党内一小撮走资派疯狂镇压革命造反派。
001NR8vDgy6Ij5f4Bzk12&690.jpg 001NR8vDgy6Ij5fcBFL61&690.jpg
《人大三红》第35期,8月18日(人大三红、人大附中井冈山《给毛主席的致敬信》,批判邓小平“钞票第一”)。
001NR8vDgy6IyZlTyGF55&690.jpg
尾声:68年5月14日,人民大学人大三红与新人大公社发生武斗,新人大公社1人被长矛刺死;5月22日,双方又发生激烈武斗,新人大公社当场死3人(二男一女);7月28日,毛泽东指示“制止武斗”,为显示两派“雷厉风行”“贯彻指示”,两张小报合刊出版。然而可能这两派谁也没有想到,两年后(即1970年10月),他们曾经欢呼成立的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发出通知:中国人民大学停办!1973年10月,中共北京市委、市革命委员会通知,撤销大学领导小组和革命委员会,军宣队全部撤离,人民大学被彻底解散。

图片来源:

新浪博客“文革纸品收藏”,http://blog.sina.com.cn/u/1256797374
孔夫子旧书网,http://www.kongfz.com/
7788收藏网,http://www.997788.com/

人大文革资料链接:

陆伟国:人民大学的“二月兵变”风波,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mjls/2013/0922_92387.html
侯成亚:陶铸与人大红卫兵,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3197-316482.html
陆伟国:风霜雨雪忆年华_—个中国人民大学普通学生的文革纪实,http://club.mil.news.sohu.com/zz0152/thread/!7a659568f9d92b8a/p1
陆伟国:有关人民大学武斗的事_陆伟国_我那不堪回首的大学生涯(1962-1968),
http://blog.renren.com/share/224294288/3259062490
元淦恭:以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的尺度看历任校长,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 ... _2013112796045.html
杨连元:我的青少年时代,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89ff80100x56o.html
张立文:在中国哲学中探寻人性与自我,http://news.ruc.edu.cn/archives/48691
如渊如尘如泪:人大三红与人大红卫兵,http://hi.baidu.com/rjhsg/item/ef3a50327debfecf1b9696ab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844c110101f96y.html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10 02:33 , Processed in 0.0428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