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49|回复: 0

郑重:《张春桥:1949及其后》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7-11 20: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迄今最詳備張春橋傳記 | 鄭重《張春橋:1949及其後》

2017-07-11 不激不随


在毛澤東駕馭的革命列車上,隨著列車的顛簸丶變速或急轉彎,有許多人被甩了下來。而張春橋則不同, 他調整自己的姿態,始終沒有被毛所駕馭的革命列車甩出去。張春橋所以能走到毛的身邊,取得他的喜歡丶信任和重用,靠的幷不是對毛的高調歌頌,而是對自己的準確定位:毛澤東思想的詮釋者。

——鄭重《張春橋:1949及其後》


上海《文匯報》老報人鄭重八旬力作
迄今最詳備張春橋傳記


640.jpg


張春橋:1949及其後(簡體字版)
鄭重著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7年7月新書

迄今為止最詳盡傳記


張春橋(1917–2005)是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共産黨的重要領導人,在文革後與江青、姚文元、王洪文作爲“四人幫”被公開審判。長期以來,官方出版物和主流媒體將其定義爲“陰謀家”、“野心家”。\n
本書作者試圖脫離歷史審判者的角色,采用平視的態度,通過整理浩繁的史料和采訪衆多相關人士,從共和國錯綜複雜的歷史中尋找真實的張春橋。

本書是迄今爲止最詳備的張春橋傳記,講述共和國時期的張春橋及同時代衆多政治人物。書中用豐富的細節描述張春橋如何從一位小文人、小記者成爲深受毛澤東信任的筆杆子,對長期被妖魔化的毛張關係進行了梳理和解讀。作爲“四人幫”中毛最倚重的幹將,張春橋是文革時期的關鍵人物,直面真實的張春橋,正是理性面對及深刻理解文革不可或缺的一步。

上海《文匯報》老報人鄭重八旬力作
640.jpg

圖片來自文匯讀書


鄭重老師,1961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在上海《文匯報》擔任記者、編輯工作四十餘年,著有《風雨文匯,1938–1947》、《毛澤東與〈文匯報〉》等。


附蕭木長篇跋文 探析張春橋心路軌迹

蕭木(原上海市委寫作組成員、王洪文讀書輔導員)為本書做長篇跋文:

江青、張春橋、姚文元三人中,毛澤東最倚重、最看好的,就是能够按照他的意圖、指示始終沖在最前面因而成爲矛盾的聚焦點、中槍中箭也最多的張春橋。


640.jpg

書脊、腰封圖片:1980年張春橋在特別法庭上
© New China Pictures/Sovfoto

要說我有什麽野心的話,我這一生最大的野心,也就是寫一部《毛澤東傳》。
── 張春橋




自序

鄭 重

2008年完成《毛泽东与文汇报》的写作,感到言犹未尽,还有一些文化大革命的资料未能用上,浪费了可惜,我就想写当年的中共上海市委写作组,写作组的一些人和《文汇报》多少还有些关系。在整理写作组资料时,无论怎样都绕不开张春桥和姚文元,他们是写作组的灵魂人物。要了解张春桥和姚文元,也无法离开写作组。张、姚和《文汇报》的关系更密切、也更深入一些,我对他们也有些感性印象。这样,我就改变了写作的初衷,写起张春桥传来了。

按照过去一边倒的历史,张春桥已经是被钉在历史耻辱架上的人物了。什么“篡党夺权”、“武装动乱”、“叛徒”、“特务”、“阴谋家”、“野心家”,他简直就成了魔鬼的化身,似乎已经盖棺定论了。但一边倒只能带来历史偏见,历史偏见又必然会把人带入误区。张春桥案距今已有四十年,张春桥和与之利害相关的人物都已去世,随着政治风云的淡化和一些历史真情的显现,人们看待以往事件的视角也在逐渐多元化,开始用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张春桥。凝固的看法打破了,张春桥成了有着颇多争论的历史人物。这些都为走近张春桥创造了条件。

我无法看到和张春桥有关的文献档案,只能穿行在官方已经公布的文献和已出版的书籍、文章中,从字里行间寻找张春桥。但这些文献不完整,而且多是向他问罪的,这些都无助于全面地认识张春桥,也没有打动我想去做深入的探究。直到我了解到在北京元老派的眼里,张春桥只不过是个“小文人”、“小记者”,或者如他自己所说“我是个小人物,人家哪里把我放在眼里”,我才觉着触摸到了一些东西。


640.jpg

文革時期的張春橋

寻找张春桥,特别是寻找真实的张春桥,可以说我寻找得很苦。张春桥给人的印象,在大会上讲话出口成章,洋洋万言;在小会上,他常常是后发制人,出语尖刻;平时沉默寡言,高深莫测,给人留下“阴谋家”的印象。张春桥本来就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知心朋友也少,使人无法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幸好我做了一些采访,其中有他的孩子、秘书、部下及一些知道真实情况的人。还有当年在工作的地方听到他的一些讲话,看到他的一些批示,都还残留在我的记忆中。尽管如此,我也不敢认为就找到了真实的张春桥。应该说本书的写作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在寻找张春桥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我不是审判者,张春桥也不是受审判的人,他是这本传记的主人,在材料的基础上,我和他进行平等的对话。我是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历史素材,更是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张春桥。

张春桥曾是个热爱文学的青年,十七岁就带着“俺们山东人”的豪情来到上海滩。他受到左联影响,追求进步,奔向延安,进了抗大,听了毛泽东的报告,还没有参加延安整风运动,就去了晋察冀边区,开始了报人生涯。他从延安带走的是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写了《毛泽东之歌》。可能是由于革命的火候不到,对毛泽东理解得不深,《毛泽东之歌》受到批评,说他用小资产阶级情调写伟大的革命领袖。从此,他努力锤炼革命精神,带着这种精神去理解毛泽东。1949年之后,张春桥作为掌管意识形态的地方官员,贯彻毛泽东的指示,跟上毛泽东的步伐,一直在理解毛泽东的精神上下功夫。

张春桥所走的这条道路,是没有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中国革命知识分子以及一部分从延安走出来的知识分子共同的人生经历,有着普遍意义。在毛泽东驾驭的革命列车上,每当列车急转弯时,有许多人被甩了下来,变成不革命的、甚至反革命的知识分子。而张春桥则不同,随着列车的颠簸、变速或急转弯,他调整自己的姿态,始终没有被毛泽东驾驭的革命列车甩出去。随着对毛泽东理解的加深,张春桥和毛泽东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走到毛泽东的身边,取得了毛泽东的欢喜、信任和重用。张春桥所以能做到这样,靠的并不是对毛泽东的高调歌颂,而是对自己的准确定位:毛泽东思想的诠释者。他目不旁视,坚定地跟着毛泽东,以写一本《毛泽东传》作为一生的最高理想。毛泽东身边的笔杆子一个个被淘汰出局,毛却和张春桥相始终。毛对张有着知遇之恩,视其为知音。

640.jpg

1969年4月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投票现场
( 左起: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

张春桥和毛泽东的关系是本书的主线,这也是我写张春桥传记的出发点。如果说毛泽东伟大,张春桥的影响还存在;如果说毛泽东渺小,张春桥也只好尘飞烟灭。离开毛泽东,张春桥也就从历史上消失了。他只不过是毛泽东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没有这颗棋子,毛泽东晚年的棋就可能是另一种下法。探讨张春桥的错误,也只能从毛泽东那里找根源,我没有能力在这方面作出合理的评论,只能记述张春桥在毛泽东的棋盘上走了哪几步棋。

张春桥当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女儿维维问他:“你的感觉怎么样?”他回答说:“没有怎么样,哪一块革命根据地是我开辟的?哪一支军队是我带出来的?哪一个战役是我打下来的?”这句话极为重要,是张春桥的内心世界。他还当着众人之面说:“要说我有什么野心的话,我这一生最大的野心就是想写一部《毛泽东传》。”张春桥的这个理想和他给自己的定位很吻合。他只能充当一个摇笔杆子的人。从林彪开始,那些功臣宿将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只不过是个“小文人”、“小记者”。毛泽东借古人的话“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不只是说给许世友听,也是针对张春桥的,他就是当代的随何、陆贾,毛泽东虽然让他穿上军装,置诸高位,但在军队里没人听他的。要是没有毛泽东的庇护,他根本不是功臣宿将的对手,所以,他以疏远、警惕、批判的态度对待元勋们,把军队系统的人都得罪光了。张春桥有这样的自知之明,还会有什么非分之想吗?当然也就成不了什么“野心家”。他把自己定位为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思想的阐释者,想在理论上制胜,或许认为理论比权力的寿命更长。


640.jpg

年2月张春桥(右)与周恩来(左)
在欢送美国总统尼克松(Richard M. Nixon)的宴会上

在调查、写作的过程中,除了那些接受我访谈的人,对我推心置腹,以诚相待,还有书稿评审专家和我的几位朋友,都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编辑们更是付出了心血,特别是责任编辑叶敏磊小姐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和精致的编辑风格,助成此书。画家徐唯辛教授慷慨提供封面图片,影像收藏家周铁男先生也提供了若干幅珍贵的插图。在这里向那些为本书作出贡献的人一一表示谢忱。我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人,“诗赋自惭称作者”,正是我此时的心境。也许有人读后会说我在为张春桥翻案,其实我毕竟是年藉八十的老翁,既没有为张春桥开脱翻案的精力,更没有这个胆量和能量。我不研治历史,只是一个吃新闻饭的人,多年的新闻生涯养成了遇事探真求实、捕捉细节的习惯,对同是报人出身的张春桥的经历,只不过是作了一番整理编辑的工作罢了,读者朋友们能从这里听到我真诚的心声,能对我提供的资料有着鉴证的兴味,此愿足矣。

郑重
2016年7月

本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重返大上海
第二章执掌《解放日报》
第三章走近毛泽东
第四章特殊历史时期的序幕
第五章批判《海瑞罢官》
第六章毛泽东棋盘上的一粒棋子
第七章安亭事件
第八章市委心脏爆炸:写作班造反
第九章实践毛泽东夺权理论(上):一月革命
第十章实践毛泽东夺权理论(下):短命的上海人民公社
第十一章夺权之后
第十二章大批判:思想领域的夺权
第十三章“四·一二炮打”和秋后算账
第十四章九大前后
第十五章难识庐山真面目
第十六章对垒周恩来
第十七章管好自家的后院
第十八章最大的野心:写一部《毛泽东传》
第十九章毛泽东战略调整:批评“四人帮”、支持邓小平
第二十章邓小平下课及四五运动
第二十一章一九七六年十月事件
第二十二章现在还不是说话的时候
代跋海燕与太阳——张春桥心路轨迹试探(萧木)

end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dwuEv8GTtT48XW3p#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14:46 , Processed in 0.03760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