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30|回复: 0

"档案杀手"沈志华:现在还看不出历史的逻辑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6-8-30 02: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沈志华作为当今史学界的“档案杀手”,是苏联史和中苏关系史的专家。他曾经说过研究历史就像是拼图游戏,而档案史料就是那些碎片。通过解读档案文献,可以纠正很多被歪曲或曲解的史实。

  关于朝鲜战争,沈志华认为这是由于信息渠道不通畅而导致的国际形势误判的典型例子,并以史料还原了林彪称病不出征朝鲜说法的真相。对于中苏关系从交好到交恶,他认为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中苏关于国际共运领导权的争夺。而解放战争仅历时三年就击溃了国民党的军队,统一全国,他认为其中的六大因素都起到了作用,其中,国民党部队的贪污腐化严重,共产党安插在国民党高层身边的红色间谍,或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往往是复杂而多变的,很多偶然事件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历史细节,或许比小说、戏剧都要精彩。


  嘉宾简介:沈志华,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著有《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无奈的选择》等。


  朝鲜战争的爆发是中美两国误判了国际形势

  搜狐文化:众所周知,您是当今史学界的“档案杀手”。您长期研究苏联史和中苏关系史,对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也做过深入的研究。新著《大国沧桑十讲——沈志华讲演录》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里面曾有大量的篇幅讲述朝鲜战争。有人说,朝鲜战争的爆发完全是偶然的,中国和美国都误判了当时亚洲的形势。您怎么看待这样的问题?

  沈志华:这个问题比较有现实意义。在国际形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要是对对方的行为和目标做出错误的判断,就会影响自己国家的政策方针,做出错误的决断。朝鲜战争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大国沧桑十讲——沈志华讲演录》(九州出版社)


  朝鲜战争爆发前,大概是1950年7月3日到7月5日期间,周恩来和斯大林曾有一份电报往来,双方做了一个约定,是有关中国何时出兵朝鲜的。斯大林定的决策是如果敌人越过三八线,中国可以出动陆军,苏联也会立即出动空军参战。到了7月7日,毛泽东决定早点出兵帮助朝鲜打败敌军,新中国百废待兴,还有许多事要做,不想让朝鲜战争影响到整个中国。

  搜狐文化: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其实调集了重兵,想一鼓作气解放台湾。

  沈志华:除了台湾,还有国家经济也需要重新建设。美军仁川登陆后,中国就多次跟斯大林提出要出兵帮助朝鲜,但开始设想的出兵方式跟后来不一样,开始是打算让解放军化装成朝鲜人,穿上朝鲜的军服,甚至指挥干部的名字都用代号替代。

  可斯大林就是不同意中国参战,斯大林不到最后关键时刻,他不想让中国插手朝鲜半岛的战争。后来形势越来越不利,斯大林只好在10月1日正式要求中国出兵。那个时候,朝鲜的情况已经很危急了。10月2日,毛泽东就给斯大林回电,我们已经都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出兵。然而,这个电报没发出去。

  为什么没发出去?因为毛泽东命人起草好电报以后,召开了一次书记处会议,多数人认为出兵的事情还要再考虑,现在出兵是不是合适?因为出兵的目的是要打胜仗,万一打败了怎么办?搞不好就引火烧身。毛泽东是倾向于出兵的,但其他多数领导人觉得要慎重。10月2日晚上,毛泽东召见了苏联大使,跟他说,中国暂时还不能出兵,我们觉得目前的时机还不合适。不过这不是最后的决定,我们还要再开会讨论。

  谈话后的10月3日凌晨,周恩来找了印度大使潘尼迦。周恩来让潘尼迦给美国人带话,表示美国只要不越过三八线,中国不会出兵。如果美国军队越过了三八线,我们一定会插手,但美国人没有重视中国的警告。



  潘尼迦(Kavalam Madhava Panikkar)1895-1963,印度驻华大使


  搜狐文化:美国人为什么没有重视?

  沈志华:当时中印关系非常好,中国让潘尼迦来传达,在美国人看来是一种恐吓行为。美国当时越过三八线,其实也有一点勉强,因为美国国防部原来的意图就是打到三八线,恢复原来朝韩边界线。三八线,其实是美苏之间的约定。

  三八线的产生,主要为了划定二战后,日本受降的范围。后来,三八线则演变成了政治分界线,两边都成立了国家。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统帅麦克阿瑟比较狂妄,他说,既然我已经把金日成的主要军事力量消灭了,就没必要留着三八线,我们顺势越过它,朝鲜问题不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吗?

  麦克阿瑟作为二战名将,在美国威望比较高,美国官方就顺从了他的意见,但是也附带了一个限制条件,如果在朝鲜境内发现中国军队或者苏联军队,美军就要撤回三八线;如果中国正式发表声明或者宣言说要出兵干预,美军也必须撤回来。上面这个限制条件,是美国国防部在1950年9月27日下达的指令。

  实际上,美国内部对是否越过三八线作战的问题也是有争议的。过三八线就意味着美国主动打破了政治平衡,虽然在战争方面对自己有利,但在国际上将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当时,中国根本无从得知美国官方内部的真实想法。

  从上面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中国送达的消息没有引起美国官方的认真对待。如果当时中国不是印度大使,而是英国或者瑞典等欧洲国家的代办,美国人可能就会重视中国的这个警告。

  第二,中国是秘密出兵的,非常小心谨慎。其目的可能是为了作战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现代战争形态已经不同于以往了,这种方式并不能对战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假如中国在出兵前发表公开声明,扬言美军如果越过三八线,将影响到中国的利益,中国会立即出兵,或许美国听到后政策也发生变化。

  美国害怕中国出兵朝鲜中情局曾做过多次评估

  搜狐文化:其实,美国也很害怕中国出兵朝鲜。

  沈志华:美国一直担心中国出兵。美国中央情报局为此做了好几次评估,他们都认为中国不会出兵。如果中国要出兵早就出了,中国已经错过了出兵的最佳时机。到了10月15日,中国还没有派军队进入朝鲜,一直跟苏联讨论出兵的方式。那时,美国早已越过三八线,向鸭绿江挺进了。

  美国总统杜鲁门很担心中国,他专门找麦克阿瑟谈了一次,就问他一件事,中国会不会出兵,如果中国出兵怎么办?麦克阿瑟回答:第一,中国不会出兵;第二,如果中国出兵,中国必败,中国的实力和美国相差太悬殊了。他当时说了一句“名言”:如果中国出兵,朝鲜战争就不是战争了,而是一次屠杀。杜鲁门听完之后,就没再干预。10月19号,中国正式秘密出兵,拉开了中美之间大战的序幕。

  搜狐文化:朝鲜战争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沈志华:中国领导人后来吸取了教训,增长了经验。越南战争,中国就处理得比较好。上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持续升级也涉及到与朝鲜战争同样的问题,如果美国进一步扩大战争,会不会威胁到中国本土的安全?

  当时,中国政府就通过英国跟美国谈判,传达了中国的态度。第一,美国陆军不能越过北纬十七度线;第二,美国空军不能越过中越边境。美国空军要是进入中国领空,陆军越过北纬十七度线,中国就出兵干涉。美国人很老实,说我们一定遵守。越南战争,中国表面上就没有出兵,当然,暗地里还是对越南有所帮助,比如秘密的派工程部队、防空部队协助,但没有直接跟美军作战。

  朝鲜战争给予了我们的经验就是,在国际形势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的渠道及时沟通,可能会化解一些大的危机。

  搜狐文化: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各自伤亡人数是否有精确的统计?现在,似乎对中国的伤亡人数还没有一个大家认同的数字。

  沈志华:我问过军方的研究者,他们的回答是对于战争伤亡数字的标准,只能以本国的伤亡统计人数作为依据,交战国认定的不能算数。我就问,那咱们怎么统计的?

  军方研究者给出的回答是,咱们部队一般是逐级向上面报战果,比如这个团打死多少人,打伤多少人,师级统计了团级之后再往上报,以此类推。战时伤亡人数一般都是估计数字,非常粗略。一般做法是,各部队都是将战死人数加到一起再去掉三分之一往上报,逐级都是这样。

  林彪并非惧怕美国而称病他曾准备到朝鲜指挥战斗

  搜狐文化:您曾质疑现在的一种普遍说法,即林彪因病而拒绝当统帅,跑到黑海去养伤。林彪是否因为害怕美国,怕打败仗而拒绝的呢?

  沈志华:其实不是这样的。第一,当时几乎所有的军事领导人都反对出兵,觉得这是一场没有把握的仗。当时还有人说,如果苏联完全不管,靠咱们自己去跟美国人打,坚决不能去,连彭德怀都非常担心。

  后来,毛泽东与斯大林协商好,苏联出空军,中国出陆军。彭德怀才同意当志愿军总司令,觉得中苏联手,与美国还可以抗衡。那会儿中国没空军、海军,光靠陆军怎么跟美国人开战?

  所谓林彪称病不出,其实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完全子虚乌有。为什么?第一,林彪确实有病,而且这个病使他根本没法指挥作战。这个病伴随林彪很多年了,他也曾经到苏联去治病。

  他在抗战的时候,因为被阎锡山的友军误伤了一枪,子弹卡在骨头缝里取不出来,影响了他的神经。后来,子弹是拿出来了,但是落下病根了。这个病在辽沈战役的时候犯过,苏联还专门派了医生来给他治,也没有治好。解放后,林彪就在北京西山养病,当时所有领导人都知道,他在国内都不能指挥,怎么出国指挥?毛泽东从来没有打算让他挂帅出征。

  第二,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要立即组织十三兵团,在东北建立边防军。因为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南部和西南部还没完全解放,黄河以北基本没有解放军的野战部队。万一朝鲜战争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怎么办?所以要立刻调预备队到东北,预备队需要一位指挥员,就把粟裕从台海战场前线调回了东北。但是粟裕接到命令后,他称病没去。毛泽东就想请他来北京治病,顺便再和他谈一下。粟裕回复说,我已经在青岛住院了。毛泽东只好作罢,让他别来了。那个时候二人就产生间隙了。

  粟裕不去的原因是什么?他是不愿意指挥林彪的部队。粟裕作为三野出身的将领,他怕指挥不动由四野组成的十三兵团。粟裕后来提出过建议,请林彪或者刘伯承来做统帅。

  还有一个细节,林彪自己其实考虑过奔赴朝鲜战场。林彪的情报部长曾写过一个回忆录,他说9月15日,林彪知道美国在仁川登陆成功消息以后,立刻把他情报部门的主管人员叫过来,说你们要立刻准备,中国搞不好要出兵朝鲜了,说不定要派我去做统帅。他让情报部门的人分别搜集情报,了解敌情。所以我判断,毛泽东压根就没打算让他挂帅,真让他挂帅的话,林彪作为军人也不会推辞。林彪称病不出,这应该是往他身上泼脏水。

  美国开始轰炸中国只扔两颗炸弹应该是误炸

  搜狐文化:如果美国一开始就没打算侵略中国,为何又会向丹东投放炸弹呢?

  沈志华:这其实是我们的一种宣传。第一,美国开始根本没有打算轰炸中国领土,特别是10月11日前。没有的根据是什么?首先,根据美国的档案,美国远东空军的司令部曾命令,美国的目的是要炸断鸭绿江大桥,切断中国给朝鲜输送食品、弹药的输送线。美国原本只想炸朝鲜这一半的大桥,不炸中国部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美国根本不想招惹中国,不愿意给中国出兵朝鲜的借口。

  第二,丹东确实落了两颗炸弹,我们报纸上耶刊登了。我看过美国的一份炸桥过程的材料,里面记载了美国飞机炸桥的经过。当时,美军轰炸机是顺着鸭绿江飞的,炸弹投出去总会有误差,稍微错过时机,炸弹就会炸到中国。我判断轰炸丹东是飞行员的误炸。

  另外一个疑点,美国要真想轰炸丹东,怎么可能只落两颗炸弹?我为了证实这个事,曾专门找过时任丹东市委书记的高阳,他说美国就扔了两颗炸弹,是误炸。后来美国空军就没来轰炸过。直到11月以后,中美正式开战,美国才有意轰炸中国本土。

  前几年我去丹东档案馆查档案,想搞清楚美国到底轰炸丹东多少次。档案里面的确记载了,11月之前其实就扔过两颗炸弹,11月以后,美国才多次来轰炸。

  解放前中国共产党曾想与美国建立外交因司徒雷登电报请示而延误

  搜狐文化:您的书往往以细节取胜,会发现很多重大事件的爆发都是偶然性的。比如,您在写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关系的恶化,是因为戴维斯回国被捕,美国国内反共潮流兴起导致的。与司徒雷登的谈判,也是因为司徒雷登要求物质条件比较高,而没有从南京飞到北京谈判,让人读来觉得特别具有戏剧性。

  沈志华:这段历史现在比较清楚了。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都有意要摸清对方的动向和真实意图。解放军过江后,国民政府迁到广州,苏联大使也跟着国民党走了,但美国、英国和法国大使没走,滞留南京。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就考虑,他们为什么留下来,是不是想跟我们接触一下,建立外交?共产党就传递消息给司徒雷登,让他到北平以燕京大学校长的身份,而不是大使的名义来商谈。

  我看了司徒雷登的日记,他里面也提到共产党的邀请。但不知道为什么,司徒雷登没有去。其实,中国共产党不是直接把消息传达给司徒雷登的,是通过别人转达的。所以,司徒雷登没有回应,也没向白宫报告。可能他认为这个消息不真实。

  1949年6月23日,周恩来派黄华跟司徒雷登接触。黄华后来发回一份电报,说司徒雷登要回国述职。因为原来中共传递过让他北上的消息,他没反应。黄华就问,现在是否需要跟他说一下我们的打算,再听听他的态度。毛泽东在周恩来给黄华的电报中加了一句,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跟他透露,希望他北上。

  这个时候,司徒雷登证实了这个消息,所以他就打电报向艾奇逊(编者注:时任美国国务卿)报告。他需要拖着黄华,所以提出了一些额外条件,说如果我要去的话,要坐飞机,不坐火车,因为中国不安全。其次,我要坐美国的飞机,不坐中国的飞机。

  这个条件传达到北京党中央的时候,恰巧又发生了一件事。黄华的电报是6月28日到的,但6月27日刘少奇就已经到了莫斯科。这个时期,中苏关系发生一个微妙的变化,原来在1949年渡江前,斯大林一直躲着毛泽东,不想让苏联卷入中国的内战。他怕苏联搀合多了,美国人也会加入。美国人本来就在怀疑,中国人打内战是苏联人背后鼓动的,所以毛泽东几次想去莫斯科,斯大林都拦着不让去。

  但是到了1949年初,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逆转,国民党三大主力已经被消灭,解放军马上要渡江解放全中国,这个时候,斯大林决定干预中国的内战了。他非常担心,万一要中国共产党跟美国结成同盟,苏联就无法干预东亚的局势了。斯大林就派米高扬到西柏坡跟共产党领导人谈判,了解共产党的真实意图。最后他弄明白了,中国共产党要跟苏联走,搞社会主义。

  那时候中国共产党刚取得政权,确实需要苏联的帮助。不管是资金、军事还是人才。中国共产党缺乏干部,没有管理国家的经验。不过,米高扬在西柏坡的时候没有表态苏联是否会帮助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决定派刘少奇去莫斯科。6月27日,刘少奇一到莫斯科,当天晚上就跟斯大林进行了会谈,会谈的结果非常好,苏联满足了中国共产党所有的要求。刘少奇第二天凌晨就向毛泽东报告了情况。司徒雷登的电报是在毛泽东知道苏联的意图之后才收到,毛泽东的回复是,你告诉他,爱来不来,来了也没什么好谈的。

  大概在30日,司徒雷登才收到艾奇逊的电报,艾奇逊电报里告诉司徒雷登不要去北京。此时,美国正在大选,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对艾奇逊连任总统非常不利,对民主党也非常不利。就在30日这一天,毛泽东写了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公开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曾帮赫鲁晓夫解决苏联理论困境

  搜狐文化: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批判斯大林,当时中国是什么态度?是否赞成?

  沈志华:毛泽东其实非常赞成。那个时期,毛泽东所有的讲话稿我都看了,他曾跟南斯拉夫的领导人说,我烦透斯大林了,我从来对斯大林没好感,但是以前又没法批评他。赫鲁晓夫帮助中国共产党搬掉了头上的一块大石头。

  从政治上考虑,毛泽东觉得赫鲁晓夫公开批判的做法有问题。苏共批斯大林以后,苏联党内确实提出不少质疑,说斯大林领导我们走这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是错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吗?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的逻辑,认为我们不能完全打倒斯大林。而且赫鲁晓夫批斯大林事先没有通知毛泽东,这让毛泽东非常不满。后来,毛泽东提出“三七开”,即功占七成,过占三成,解决了苏联人的困惑,赫鲁晓夫这方面的确没经验。


  搜狐文化:他作为斯大林之后的苏共总书记,他对中国的援助要比斯大林时期更多,但为何最后中苏会走向分裂?

  沈志华:中苏同盟跨越了斯大林时代和赫鲁晓夫时代。从1949年中苏建立同盟关系,到中苏交恶之前,共分为两个阶段,在性质上各有不同。斯大林时期,中苏同盟是不平等的,苏联和中国是领导和被领导者的关系,到赫鲁晓夫时期,特别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中苏两国开始平起平坐。毛泽东曾说,以前社会主义阵营是老子党,现在变成兄弟党了。在斯大林死后,毛泽东认为中苏真正开始兄弟平等了。

  此外,物质援助方面,赫鲁晓夫比斯大林给予的更多。当时,苏联对华援助不是一般的多,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不但援助项目增加了,派遣的专家也增加了,而且把旅顺港主动还给中国,把四个股份公司的股份也转让给中国,做了很多对中国人民有益的事。

  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态度开始是非常友好的,他非常支持赫鲁晓夫。波匈事件爆发之后,苏联反党集团要把赫鲁晓夫赶下台,毛泽东马上站出来力挺赫鲁晓夫,给予政治上的支持。投桃报李,赫鲁晓夫也同意给中国核武器的核心技术和原料。一直到1957年,双方关系都特别好,但是1958年以后出现问题了。

  中苏分裂之后,我们说赫鲁晓夫提出了修正主义的路线,比如与资本主义阵营和平共处。

  其实,中国一开始也是同意这一方针的,双方配合得非常好。当时,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核潜艇下水,中国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形势都非常好,大家觉得现在社会主义的力量已经压过资本主义了,这是所有共产党国家领导人在莫斯科会议上一致的感觉。用毛泽东的话说,现在是东风压倒西风,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

  真正的分裂,首先是有了政策上的分歧。苏联提出,我们要和平共处,以后不需要战争了,我们要靠制度优势压倒帝国主义,争取帝国主义的人民倒向社会主义。这叫和平过渡。

  但是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只能用战争打倒,最后还是要靠枪杆子解决问题。所以毛泽东说,有人现在开始怕革命和战争了,指的就是苏联。在这种情况下,毛就认为再让苏联来领导社会主义阵营,路就走歪了,所以他要取代苏联领导社会主义阵营。

  1959年,赫鲁晓夫还访问了美国,他认为自己的举动开创了一个缓和的新时代。结果,这个时候,中国大陆炮击金门,中印边界发生冲突。苏联就认为中国到处制造战争,两个国家领导人就此产生了分歧,出现了争夺领导权的问题,到底是按照赫鲁晓夫的路线方针走,还是按照毛泽东的路线方针走?中苏之间开始理论论争,都证明自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符合原教旨马克思主义,这就是中苏论战的由头。

  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建交用三个世界理论解决意识形态困境

  搜狐文化:波匈事件,捷克的布拉格之春,苏联都进行了武装干涉。所以,后来中国一直批判苏联是霸权主义。

  沈志华:苏联入侵捷克对中国影响非常大。毛泽东很担心苏联对中国也会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入侵中国。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发生摩擦,苏联的威胁对中国就越来越大。这个时候美国投来了橄榄枝,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想让美国尽快从亚洲脱身,比如朝鲜、越南等地,他希望跟中国缓和关系。1971年,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毛泽东觉得,中国需要跟美国缓和关系来对付苏联。那个时候,毛泽东认为苏联是中国最大的威胁。但毛泽东又遇到一个意识形态上的困境,作为共产主义阵营的反帝领导人,世界革命的旗手,跟美国缓和关系,会不会也被别人也说成修正主义?

  我看了当时所有的材料,毛泽东认为,我们和美国只是暂时的妥协,他举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例子,困难的时候,妥协一下是必要的,但毛泽东依旧没有解决理论上的问题。

  怎么摆脱这个困境呢?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划分。要知道,以前,社会主义阵营都是以阶级来划分敌友的。资产阶级就是反动的,帝国主义是资本家的代表,无产阶级国家就一定是社会主义的国家。三个世界理论则不以阶级划线了,而是从霸权主义和凡霸权主义角度区分。

  毛泽东就把苏联、美国划分为第一世界,其他的发达国家划分为第二世界,不管你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剩下的是第三世界,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按照经济的发展程度来划分世界格局,确定自己的外交方针、政策,很好地解决了当时中国的理论困境。


  共产党情报机构非常厉害国民党核心部门都有潜伏人员

  搜狐文化: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可以那么迅速的夺取政权?就连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开始也没有预料到,解放战争打得那么顺利?

  沈志华:共产党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消灭了号称八百万的国民党军,现在研究民国史或者搞党史的人都在讨论,但也没有一个特别确定的说法。但有几个可以确定的因素,第一是军事指挥问题。蒋介石确实不会指挥作战,犯了很多战略、战术上的错误。


  第二军队结构问题。国民党军队,有的蒋介石能够指挥,有的他指挥不了。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官员之间阳奉阴违。相反,共产党军队是统一的,毛泽东早就整编了直属军队,所以命令贯彻得非常彻底。

  第三是军事情报的作用。共产党的情报人员非常厉害,往往国民党部队还没得到转移、进攻的命令,共产党领导人就知道了。那时,国民党国防部、办公厅、作战厅都有共产党间谍。

  第四是经济因素,共产党的经济负担小。当时共产党不是执政政权,不需要有管理国家的功能,而且共产党军队不以占领城市为主要目的,主要是消灭国民党有生力量。国民党则需要占地盘,所以他经济负担非常大大。

  第五是共产党军队作战成本小。国民党里面“老爷兵”比较多,没有信仰,不给钱没人会卖命的,而且国民党贪污腐化非常严重,层层克扣军饷,这导致国民党战斗力太差。共产党比较懂得动员群众,靠党的系统支撑战争,士兵都是农村出来的,非常能吃苦。国民党全则全靠钱来支撑,没有钱,士兵根本不去打仗,一旦经济不行,就支撑不了战争。

  第六个就是人心向背问题。到1949年,社会舆论对国民党非常不利,国民党作为一个执政的政党,成了人们攻击的目标,民主党派、知识分子慢慢开始倾向共产党。

  大量档案仍未解密当代史还有很多断裂的链条

  搜狐文化:您认为,历史事件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沈志华:我个人认为,凡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这些因素之所以能凑到一起,本身就是一个偶然。但历史也有必然性,历史还是有一个大的趋势,但这不适用于具体事件。

  搜狐文化:中国史学界和俄罗斯史学界怎么看待中苏分裂?二者有什么样的差别?

  沈志华:原来的差别很大,结论也非常对立。之前很少有人从学术的角度去研究,都是政治性的。最近这二十年,俄国档案解密陆续解密,中国、美国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而且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

  遗憾的是,俄国学者似乎没搞出突破性的研究,虽然他们发觉了大量文献,但研究水平很浅。他们年轻学者少,专门做这方面研究的人也不多,很多研究这方面的学者都去了欧美,像潘索夫去了美国,谢尔盖拉金博士去了英国。

  搜狐文化:您认为现在研究当代史,还会有什么样的困难?

  沈志华:还有大量的材料没有解密,我们只能慢慢接近真相,这段历史的环节,还有很多断裂没有搞清。我们只能期待档案不断的解密,材料不断的充实,将断裂的历史链条联结起来。只要所有的链条都清晰的展现,我们才能寻觅到一个逻辑,将历史解释清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http://mt.sohu.com/20160827/n466280424.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5 20:33 , Processed in 0.0340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