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365|回复: 0

万伯翱:“文革”中在农场接受改造的豫剧大师常香玉

[复制链接]

0

主题

9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15-12-31 05: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革”中在农场接受改造的豫剧大师常香玉

万伯翱

82FF0120DF6134745B46C6436406F6BC.jpg


秋天她被分配到果园看守果实,而且有个老工人跟着监护。她很认真,上班早到,下班晚走。虽然劳动量不大,但看护果园时间长达10个小时以上。  


常香玉应是新中国中州大地上豫剧的头号招牌,她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她率领河南豫剧团唱红大江南北,也尝尽了千辛万苦。她捐献了一架“常香玉号”(抗美援朝总会会长郭沫若命名)苏式米格15战斗机,用行动和成果支持艰苦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那年她芳龄28岁。  

她的豫剧我有幸欣赏过,她吸取了河南曲剧、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的长处和旋律;她还大胆吸收了京剧的唱腔和武功,比如梅兰芳和杨小楼的名剧《霸王别姬》中的舞剑和唱腔;她广采博纳,称自己的豫剧流派为“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派”;她的拿手代表剧目《花木兰》、《红娘》经她的“嫁接”改造,有了自己的特色表演及舞美、音乐中的“新妆”,迈出了常派“新步”。《花木兰》还拍成了电影戏剧片,让全国人民一睹她的英武芳容和优美悦耳的豫剧唱腔。


常香玉在豫剧现代戏上也颇有成绩。豫剧现代戏实际上比现代京剧“八个样板戏”成名还早。在河南以至全国都熟悉的名剧《朝阳沟》,她在1964年元旦领衔唱进了中南海怀仁堂,受到了毛主席、刘少奇、朱德总司令等开国领袖的观赏和上台接见。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朝阳沟》也拍成了戏剧电影。那时在我下乡的河南西华县农场放映时,竟出现了“万人空巷”观剧(影)高潮,出现了老中青三代农人边看边跟着唱的奇观;银环的“清凌凌的一股水冬夏不断”,栓保的“那个前腿弓后腿蹬”及栓保娘、银环娘见面时的“亲家母你坐下咱俩拉拉知心话”,都成了家喻户晓的唱段!干了一天繁重农活的社员们个个眉飞色舞地学唱着,优美通俗的唱腔深深打动了中原广大城乡人民,他们都和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融为一体了。  


然而,风云突变,祸从天降。  


“文革”开始的1966年,河南豫剧团几乎所有的老艺术家、名演员全部遭到批斗、侮辱,常香玉在劫难逃。她首当其冲地被造反派批判为“大戏霸”、“反动戏剧权威”,遭剃头、画脸、挂大牌子游街,而且在她经常演出的郑州人民剧场前开批斗大会,当场烧毁包括“木兰从军”、“红娘”在内的珍贵的古戏装行头。这还不算,她和其他豫剧演员统统被赶到乡下进行劳动改造。河南省一批又一批文艺界人士下放之地,就是我当知青的西华县黄泛区农场。最受社员和农场职工关注的就是,“常香玉来咱黄泛区农场了!”乡亲们终于见到了自己喜欢的艺术家,情不自禁地说:“你就给咱们唱一段吧!过去只在电影上见过,今天可看清楚了。”只见她微微一笑,用一口地道河南话说:“对不起大家,领导只让我们好好劳动改造不让俺唱呀!”群众仍不依不饶:“唱段革命样板戏,总中了吧?”“我没改造好,样板戏咋能唱好?”她仍笑着谢绝了。那时,我碰见了她也只能点个头招呼一声即刻走开,因为我父亲万里当时也被江青指名道姓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还被“四人帮”批为“北京市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的黑干将”,我也被大字报批为“刘少奇下乡镀金的黑典型”。  


后来她念初中的小女儿五毛来到农场看望母亲,凑巧编在我所在二队六组采收苹果。我们拉起了家常,知道她父亲陈宪章已被抓起来进行“群众专政”。实际上她父亲只是一般的“三青团”历史问题,组织上早已搞清楚,还被批准和常香玉一起到朝鲜慰问志愿军演出,受到金日成元帅接见,还获赠银杯、银筷纪念。“文革”前他一直埋头在剧团努力工作,搞编剧、音乐、唱腔设计等工作。现在常香玉和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也都是“失势凤凰不如鸡”了。五毛的姐姐陈小香作为高中学生在1963年9月读到《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我下乡务农的先进事迹后,曾和我通过几封信,说她的革命意愿也是离开郑州投身到广阔天地大炼红心,还寄来了她母亲演“花木兰”的剧照。  


在我的记忆里,1968年常香玉在农场劳动,农场职工并没有开过大会批判过她,好像在省会郑州声势浩大的“斗批改”中她已属于文艺界批判打倒过的“死老虎”了。秋天她被分配到果园看守果实,而且有个老工人跟着监护。她很认真,上班早到,下班晚走。虽然劳动量不大,但看护果园时间长达10个小时以上。那一年,风调雨顺,加上农垦职工辛勤管理,大果园一派丰收在望景象。常香玉仍是忠于职守、严守纪律,从不捡摘苹果吃。同班警卫劝她:“老常,天气炎热,咱们口干舌燥,你也真辛苦了,吃个苹果解解渴润润嗓子吧!”她从来一不动手二不动口,“不吃公家一个果子”!  她有时看见下放的京剧武生团在果园自挖沙坑练武功、生旦角清晨喊嗓,她也对演员们说:“中国戏剧源远流长,岂能长期无用武之地?”她女儿曾私下对我说:“我妈只要扮上‘花木兰’登台,就必会有观众,你信不信?”我听了一个劲儿点头。


后来看管慢慢松了,常香玉也和大家打成了一片,她同班的老高告诉我:“老常在没人的果园深处,也开始练练腰腿、喊喊嗓子,练起她的戏剧基本功了!”也由此,在1977年元月粉碎“四人帮”不久的首都新闻界第一个万人迎春大会上,常香玉满怀激情地演唱了郭老(郭沫若)的新词:《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清脆嘹亮,底气十足,震惊全场。  


2004年,国务院授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本文作者为原中国体育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作家)(来源:齐鲁晚报)


http://news.163.com/15/0415/13/AN8C5JPA00014AE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1 20:44 , Processed in 0.05181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