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52|回复: 1

杨继绳接受史迪格-拉森奖书面答谢词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5-11-12 07: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继绳在颁奖典礼上的口头答谢词



尊敬的评委会委员们,尊敬的在座的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感谢大家举行这样的盛会。这不仅仅是一次授奖大会,更是对饿死的三四千万中国农民的追思大会;这 不仅是对我个人授奖,而且是对一大批揭露、挖掘这一段痛史的大饥荒的幸存者、研究者授奖。今天在贵国首都隆重举行这样的活动,体现了贵国人民伟大的人道关 怀。今天这个盛会在这段痛史发生五十多年之后,在远隔万里的斯德哥尔摩举行,说明人道关怀可以超越时间、跨越空间。但愿这种跨越时空的人道关怀,给我们地 球村带来和谐。带来幸福!


谢谢大家!


接受史迪格-拉森奖书面答谢词


杨继绳
尊敬的评委会的先生们,尊敬的在座的女士们、先生们:


我是怀着悲哀的心情在这里受奖的。我为3600万中国饿殍而悲哀,我为这一人类悲剧发生五十多年后还被掩盖而悲哀,我为因揭露这场悲剧的人们受到压制、攻击、诬蔑的现象而悲哀!


从1958年到1962年,在没有战争、没有瘟疫的情况下,在气候正常的年景,因当年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过错, 数以千万计中国人因饥饿而死。死亡前的饥饿比死亡更恐怖:野菜吃光了,树皮吃光了,鸟粪、老鼠、棉絮、泥土都用来填肚子。死人的尸体,外来的饥民,甚至自 己的亲人,都成了充饥的食品。


死亡的方式有多种多样,饿死是最痛苦的死亡方式。中国古代有残酷的“凌迟处死”,将人一刀一刀地割死,即“千刀万剐”。这是从人体外部开始剐割,饿死是对人体内部的“千刀万剐”。当年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的中国农民,每天所需要的能量为3400-4000千卡。这些能量是从食物中摄取的。按当年官方统计,中国农民平均口粮定量为每天0.35斤大米(没有油,没有肉等副食品),可发出热量618千卡。实际上农民是很少见到大米的,只有粗劣的代食品。就算吸收入618千卡,每天就亏空2782-3382千卡.。人体的能量入不敷出时,首先动用体内储存的“糖原”。体内存储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全部氧 化产生的热量不够一天基础代谢(即维持生命最低的代谢)的能量需要。接着就消耗体内的脂肪。消耗脂肪会产生大量的酮酸,可能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没有因酸中 毒而死的人,脂肪消耗完毕后就分解体内各器官、肌肉中的蛋白质,从而身体干瘦,脏器萎缩。人体内的各种酶、激素和抗体都是蛋白质,或是以蛋白质为原料合成 的。酶、激素和抗体没有了,人体就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自我消耗、自我分解到死亡的时间因人而异,大概有一个月左右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残酷、非常痛苦 的,相当于从人体内部“凌迟处死”。


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人体的各种机能下降,在一段时间内饥饿反射极度强烈。由于生存本能的需要, 他会不择手段地去搜寻一切能吃的东西。这时,生存压倒一切,动物性压倒了人性。饥饿到极点的人们,为了找到吃的,不考虑亲情、道德、人格和其它后果。据不 完全统计,全国人吃人的记录达数千起,其中有吃自己亲人的。


我,作为一名职业记者,作为研究中国当代史的学者,如果回避亲身经历的这一重大悲剧,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对不起3600万饥魂。何况我的父亲也是在这场饥荒中饿死的,我怎能昧着良心对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视而不见?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下决心把这段历 史记录下来。为此,我走访了十几个省,到十多个省的档案馆看了大量的档案,访问了上百位大饥荒的亲历者。2008年,我写的《墓碑》在香港出版。这部书没有虚构,没有誇张,每一件事都有可靠的依据。书名“墓 碑”有四重意思,一是为在1959年饿死的父亲立墓碑;二是为3600万饿死的中国人立墓碑;第三,为造成大饥荒的制度立墓碑;第四,写此书有很大的政治 风险,如我因此书而险遭不测,也是为理念而献身,自然也就成了自己的一个墓碑。


记录中国大饥荒这段痛史,不仅仅是出于我个人人道主义的良知,更是为了保存民族的记忆。一个不敢 面对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我们不仅要记住美好,也要记住罪恶;不仅要记住光明,也要记住黑暗。强制地抹去人们对人祸、对黑暗、对罪恶的记忆,有 可能使民族和国家陷入更深的黑暗。我写这段历史,让人们记住人祸、黑暗和罪恶,是为了今后远离人祸、黑暗和罪恶。


     评委会给《墓碑》授奖,体现了评委会的人道关怀。在我结束讲话的时候,让我们一起为3600万饿 死的农民默哀!(全体起立,默哀五秒钟)我为此表示衷心地感谢!这是对中国饿殍远离万里的默哀,是迟到五十多年的默哀,人道关怀超越了时间,超越了国界。 超越时空的人道关怀,是地球村和谐共处的必要条件。


   谢谢大家!

   2015年11月2日于斯德哥尔摩



杨继绳捐献全部奖金



杨继绳已于2015年11月初将所获的20万瑞典克朗全部捐献给了总部设在巴黎的“无国界医生”独立人道医疗救援组织。


http://56personal.jigsy.com/entries/general/%E6%9D%A8%E7%BB%A7%E7%BB%B3%E9%A2%86%E5%8F%96%E5%8F%B2%E8%BF%AA%E6%A0%BC-%E6%8B%89%E6%A3%AE%E5%A5%96%E5%90%8E%E8%87%B4%E8%BE%9E%E7%AD%94%E8%B0%A2-%E6%8D%90%E7%8C%AE%E5%85%A8%E9%83%A8%E5%A5%96%E9%87%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07: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继绳获瑞典史迪格·拉森奖后致友人

杨继绳获瑞典史迪格·拉森奖后致友人

October 27, 2015
研究大饥荒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国家統计局长李成瑞发起的。当时改革思潮是主流,承认原体制的弊端是发动改革的必要条件。李老是一位好人,为研究大饥荒我曾多次找他。他当年著文,大饥荒造成人口损失两千万。那时他是中国人口学会领导人。

(写长了就跳没了,接上。)

李成瑞是革命者,曾任李先念秘书。他承认两千万 是想为党放下历史包袱,他当然不愿看到更多的数字。他后来立了一个国家课题招标,西安交大蒋正华中标,算出1700万,李老很高兴,说是最科学的。多个权威 部門参加的课题鉴定会肯定了这个结果。但学界认为这个数太低。我取3600万是中外研究者的中数。丁抒说是3500一4000万。

改革开放的成绩世界公认,但也出现了不公正的向题。底层劳动者吃了亏,不满,他们不了解毛时代,把毛抽象成社会公正的符号,用这个符號批評现实。谁否定毛时代就骂谁。《墓碑》刚出版时好评如潮,自"不能否定前三十年"论一出,就有人否定大饥荒了。(曾发清华校友网)

【附】

杨继绳荣获瑞典史迪格·拉森奖

October 26, 2015

作者:瑞典诺斯德出版社(Norstedts)


瑞典诺斯德出版社(Norstedts)今天(24)公布,2015年史迪格•拉森奖(Stieg Larsson-priset)授予中国作家兼记者杨继绳,颁奖公报全文翻译如下:

中国作家兼记者杨继绳多年来一直致力找出1958-1961年大饥荒的背景,当时有3600万人死亡。现在,他获得今年的史迪格?拉森奖,是因 “他的顽强而勇敢的记者工作”。

《博览》(Expo)杂志主编兼评审团的主席说:“饥荒是中国最大的集体创伤之一。杨继绳获史迪格?拉森奖,是因为他以极大的新闻勇气关于挖掘和告知真相。”

史迪格?拉森奖每年颁发一次,由诺斯德出版社和史迪格•拉森父亲厄兰德(Erland)与兄弟乔金姆(Joakim)设立,金额为二十万瑞典克朗。



史迪格·拉森 (1954年8月15日-2004年11月9日)生前是瑞典记者兼作家,曾任职瑞典中央新闻通讯社TT,工作之余长期致力于反对极右和种族主义,1995 年参与创建博览基金会,并担任《博览》杂志主编直到2004年去世,以其畅销全球的遗作——推理惊险小说《千禧年三部曲》闻名于世。史迪格?拉森奖是其出 版者——诺斯德出版社和他的父兄设立的纪念奖,以表彰那些符合其精神的个人或团体,于2009年开始颁发,今年是第七届,杨继绳为首位华人得主。

杨继绳现年75岁,曾长期担任新华社记者,2001年退休后先后担任《中国改革》等多家杂志编委,2003年起任《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 长,2015年中被迫离任。杨继绳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经持续多年的深入调查,写出《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记录了古今中外最大的一场灾难 ——1958到1962年之间,中国在没有战争、没有严重天灾的情况下,饿死数千万人的大饥荒。《墓碑》于2009年5月由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全 书超过1200页,出版以来多次重印,并已翻译出版了英、法、德等多种外文版。杨继绳于2013年获美国曼哈顿研究所(Manhattan Institute)海耶克图书奖(The Hayek Prize),2014年获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奖。

—— 原载: 独立中文笔会
《纵览中国》网站刊登日期: Saturday, October 24, 2015

http://yangjs001.jigsy.com/entri ... 4%E5%8F%8B%E4%BA%B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6 03:56 , Processed in 0.0396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