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005|回复: 2

杜钧福:读刘朝驹《文革史话》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5-11-2 06: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文革史话》


天津作者刘朝驹先生下了大功夫,写作了一部巨著《文革史话》,在网上发表。据说总字数约700万字,1390回,27卷,七部。现在网上已经发表了1000回以上,还纸本出版了第一部《山雨欲来》,分上下两集,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这个第一部有101回,时间范围从1964年底到19667月底。


如书名所示,这部书是史话,也就是通俗历史读物、章回体。但是,和一般所见文革通俗读物不同,该书取材相当严格,一般都言之有据,所以,又可以认作是非常丰富的文革材料汇编。


但是,将原始文革材料简单汇集在一起讲不成故事,为连缀成裘,必须杜撰一些情节或对话把素材联系起来。这要看作者的功夫,也要看作者想写一本什么样的书。这位作者所做的,是尽量少引入新的信息。


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如果有了一连串实验数据点,必须把它们大致连缀起来成曲线,才能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在连接数据点的时候,总要有一些假设,一般多采取“最大熵法”,即尽量少的引入新的信息,取最大可能的路径进行。我看刘先生就是这样做的。这里主要指的是已出版的第一部。我看现在网上发表的部分,虚拟之处越来越少了,基本上是原始材料的集成。


这样做的结果,尊重了历史事实,但舍弃了可读性。如果把它当作《三国演义》、《说唐》一类的历史小说来读,未免失望。虽然这段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亚于中国历史任何时期。


可读性差还在于,作者是严格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叙事单元一般是几天里发生的事。刚说完湖北的事,又跳到四川,事件的前因后果不可能交待很清楚。即使交待清楚,等到下一回再说到湖北时又忘了。所以不利于叙述持续时间较长的事件。


至于客观性问题,在引言中,可以看到作者还是有自己的立场的,但是叙事还是尽量做到客观。只是由于取材的关系,必然将原来素材的倾向性带到书中。例如1968年河北的磁县事件,迄今只见单方面的描述,不可避免有片面性。但是不同来源材料的倾向性不同,总体上还是比较客观的。


还有一些地方可能受坊间一些传闻影响,如21回谈到196512月彭真到上海,当面批评张春桥“你们发表姚文元的文章也不打招呼?党性到哪里去了?”这是19663月,彭真在北京要许立群转达的话。当时形势和年前完全不同。在196512月的上海,彭真完全不可能当面对张春桥说这些话。


尽管有这些缺点,我估计,读这本书的人,作为消遣的远少于做研究的。原因在于所搜罗的材料空前丰富,是我所见关于文革的书籍、大事记所远远不能比拟的。而在当前的文革史研究中,最重要的还是弄清史实。


问题在于,因为形式上不是学术著作,没标明引文,当然也没给出出处,作为学术研究工具有缺陷。我建议作者在全书完成以后,不妨做一个人名和地区部门索引,将很有利于研究者。


既然没注明引文也没出处,有什么用呢?还是有用的,至少可以作为大事记使用,而且是很详细的大事记,大事小事都有。


我确信,日后文革史必将成为显学。届时可能有人对此书进行疏证,也可能有人根据书中的材料编一部真正的历史演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7878230102vu7x.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9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发表于 2015-11-2 15: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前我在天涯论坛看到过这部《文革史话》,还试图联系作者,但他没有回应。不知道“刘朝驹”是不是其真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03: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hachen) 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4 02:55 , Processed in 0.0446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