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80|回复: 0

江娃利:回忆同学陈子明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4-11-6 19: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忆同学陈子明



北京八中老三届初一五班同学,江娃利

一、

我和陈子明是北京八中原初一五班同学。我们1965年考入八中。1966年6月开始“大革文化命”,停课闹革命。而后复课闹革命,学业仍不正常。

在学校时,陈子明同学被班上同学公认是数学最好的。在班上上课时,陈子明因眼睛近视,坐在第一排,就坐在我的前面。我记得他上数学课时不听课,自己翻书看。据说这是数学老师特许的。记得一次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提了一个问题,问了一圈同学后,无人答对,这时陈子明被叫站立起来,问题回答正确。

文革中,整个班上都是乱哄哄,一些同学不再来学校,一些同学成立了各种派别的组织。我记得我和我们班的同学刘华、李英和陈子明、那宗兴、白羽等人组成了一个红卫兵联队。因为文革一开始,我父亲就被打成走资派,我失去参加红卫兵的资格。当时刘华、李英和陈子明他们也都不是红五类,我们之间走的比较近。我记得我们贴过一张我们的组织成立的大字报,此后没有写过别的大字报。社会和学校的运动离我们初中一年级同学的学识太远,我们对社会和学校的运动没有多少话语权。有时我们也坐在一起聊天,那时我就感到我跟不上陈子明他们的思路,也插不上他们聊天的话题。1968年开始上山下乡时,他和班上的那宗兴首批去了内蒙阿巴嘎旗插队。我们失去联系。但陈子明的聪睿,他说话时的表情,他斜跨书包、骑着一辆旧自行车的身影,留在了记忆中。

二、

再次和陈子明联系是1973年。1970我已从陕北插队调回京郊的一个研究地震的地质部门,1972年我在所在单位被推荐上了北京大学地质系。1973年的一天,同学刘华找我,说陈子明在写总结“文革”的东西,让我去陈子明家要他在内蒙插队的地址。我去他家时见到他奶奶。他奶奶很高兴的说,陈子明有希望上大学了。因为他所在插队的县里让想上大学的北京知青考试,陈子明考第二名。当时和他一起插队的有一些老高中的同学,陈子明只是老三届的初中一年级,能考到这个群体的第二名是很不错的成绩。后来事态的发展大家都知道,因为张铁生的白卷事件,这次考试成绩作废。我记得随后我和刘华一起与陈子明通过2-3封信,他每封信都写几页纸,谈论时事,谈论当时的批林批孔,讨论国家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区别,思想活跃。我当时的思想依然跟不上他的思路,写信时觉得无话可说,也就终止了联系。曾与他往来的信件我曾保留了很长时间,后几经搬家,还是遗失了。

三、

再次听到陈子明的信息,是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了。详情不知,只知道他被通缉,被抓,被判了13年的徒刑。十分震撼。我手边至今还保留着我自己1991年2月5日读1991年2月1日光明日报有感而发写的短文。这个短文好像是照某个词的格式写的。

现抄录如下。

“读光明日报(91.2.1)”有感:

铮铮硬骨,此系中华民族之精魂。少年博学。虽优秀数理化,又政经史哲广读。追求真理,遭此结局。

狱中十三载,出来已五十。为中国人立一榜样,值得。但不知今后十二载,狱中如何度日。年迈父母,妻子小儿,每每逢年过节,是否泪伴灯丝。

相信此人此魄,不枉渡狱中之日。出狱之时,必展国栋之才。

念及中学桌前桌后,我大学他插队,通信讨论国家所有制。当时正值批林批孔,每每口吐惊人之言。尔后中断联系十八年。

我业地震科学,但关心国家之心甚切。只奈无能为力。只有精于自己专业。所求目标必达。日日不虚度。时刻以此自勉。”

我不会写诗,但遇到一些特别特殊的事情时,觉得不写不足以平复心情。在我的一生中这种情形有3次。另两次,一次是1976年唐山地震之后,得知大学同学王素吉在唐山地震现场去世后,许多天脑中都浮现她的身影,为此写了一首怀念她的词。另一次是在七十年代末期,从报纸上得知张志新的事迹之后,非常悲愤,从报纸上剪下照片,写了一段感受。

从1973年和陈子明通信到1991年知道陈子明被捕,18年过去,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间目睹过1975年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四五事件,1987-1988年曾去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留学一年,其后目睹了1989年天安门广场六四事件,以及这期间对建国以来几十年发生重大事件的反思,知道我们这个社会必定存在严重弊端。为此也由衷敬佩从事社会制度改革的人。这些人不是为了个人。以陈子明的天赋,如果他不从事政治研究,他定会成为顶尖的科学家,会有令人骄傲的科研成果。而他选择了这样一条艰苦的荆棘之路。在得知他被捕之后,以我对他性格的了解,毫不质疑他的执着和坚定。

大约是1996年我参加了北京八中老三届校庆。当时老三届的初一五班只有我一人到场。得知别的班级都在组织同学会,我也在联系我们班上的同学。在和谢其相见面之后,了解到一些陈子明的情况。尔后我又从他们手中见到一些当年陈子明和同学的老照片,对其进行了翻拍。当年这些宝贵的照片,留下十几岁时陈子明在北京八中的身影。

1999年以后我从别人手中得到陈子明写的《改革十年反思(讨论稿)》,约二十万字,列举大量实际资料和数据。我对这些内容无法评价。但感到这些资料很接地气。

四、

再和陈子明见面是他刑满释放之后。2002年春节前夕,北京八中老三届初一五班的几个同学在商量聚会时,从谢其相同学那得知陈子明会参加这次聚会,大家都很期待。见面那天是在安徽大厦一楼餐厅,他和他夫人王之虹一起来的。在席间,陈子明夫妇风趣幽默地讲述他们还在被监视之中,子明讲述他如何和监视他的人讨论问题,交换看法,对他们的子女教育提供意见。他们大约坐了半个小时就走了。见到他们两个人精神和身体状态不错,我们都很高兴。尤其见到陈子明的夫人王之虹理解和支持陈子明,大家觉得十分欣慰。因为有家庭成员中最亲近人的支持,陈子明不会觉得孤单。另一方面,他的夫人王之虹会在更高的层面上看待陈子明的遭遇,脱离世俗的见解。

从那次和陈子明见面之后,我记得在十年期间还见过陈子明3次,都是在春节期间同学聚会。其中2次是在安徽大厦,都留有照片,一次大家还在乒乓球室打了一会乒乓球。另一次是在西城区阜外大街的一个饭店。这次聚会是我们初一五班多年来人员最全的一次。有从美国回来的许虹,有从阿根廷回来的张立南,有从国内珠海回京的徐先凤。陈子明依然是同学聚会关注的中心之一。他平静平和地和大家聊着家长里短。

这几次和陈子明见面之后,我想以后大家见面还有机会。谁想这几次见面竟是永别。再次相遇已是在2014年10月25日在北京昌平殡仪馆举行的陈子明遗体告别仪式上。

五、

回忆这50年断续与同学陈子明的交往,我觉得陈子明是我们这一代人中的奇葩。

说他是奇葩的理由之一:我们这一代50年代初出生的人生长在红旗下,在批判封资修的年代,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一种不允许质疑、不允许思考的灌输式教育。陈子明是在这样残缺的教育下生长出的一颗独立思考的幼苗。在经历50年的风雨之后,这颗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

说他是奇葩的理由之二:我们在十四五岁人生懵懂的年龄遭遇“文化大革命”,当时我们参与政治运动、“要保卫毛主席”的热情不谓不高。事后,我们感受到的是欺骗。之后,我们或是厌恶政治运动,或是回避政治。但陈子明反其道行之,他不是远离政治,而是非要探究使他学业中断、使他卷入这场荒诞的“文化大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原因。

我们大家敬佩子明同学,不仅在于他的聪明天赋和后天博学,更在于他迎难而上的执着,在于他的身体力行,在于他的平易近人。没有超乎常人的个人品质和胆识,子明不可能走到今天。

作为子明的中学同学,我们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各自有自己岗位和专业。对子明的著作,我们拜读的不多,对于子明的学说,也不完全了解。但我们认为,我们和子明是一个大的群体,无论我们从事的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共同追求的是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公正和公平。我们在几十年间坎坷的命运中,也努力过,奋斗过,取得了各自的成绩。但我们和子明有差距,我们内心没有子明坚强,学识没有子明博学,也没有子明那样的忘我精神。子明是大聪明、大智慧。他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为己任,他为大众而遭遇囹圄之灾,积劳成疾。

从事社会改革研究的是一群学识渊博又内心坚强的群体。改革成功之时大家享受成果,改革未实现之前他们遭受苦难。这些人是无冕之王。陈子明是这个值得人们尊敬群体中的一名标志性人物。

子明是我们同辈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陈子明,我们永远怀念你。



2014.11.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9ea270102v5zq.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00:29 , Processed in 0.0974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