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记红卫兵小将陈永康入伍后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1970.8.23)

发布者: Gowest | 发布时间: 2025-3-16 01:56| 查看数: 123|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革命路上迈大步
——记红卫兵小将陈永康入伍后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
《北京日报》通讯员 本报通讯员 
         文章来源于《北京日报》1970.08.23  第7650期  第2版

  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耀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千锤百炼,一代无产阶级新人正在茁壮成长。空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某部无线电员陈永康就是这千千万万个新人中的一个。陈永康入伍前是北京师大附中革委会主任。一九六八年春,他怀着保卫伟大领袖毛主席、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豪情壮志,应征入伍。两年多来,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他认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虚心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刻苦改造世界观,思想感情起了很大的变化,连续两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去年还光荣地出席了北京部队空军党员代表大会,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
  从一点一滴做起

  做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陈永康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开始,他政治热情很高,革命干劲很大,什么工作都抢着干。没多久,他被分配到通信连队当无线电员。他觉得,干这项工作,整天在屋子里和电键、耳机打交道,没法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因此热情慢慢低落下来。

  一天,陈永康对老战士刘学文说:“你觉得咱们成天干这些小事有意思吗?”刘学文回答:“我们干的工作是为了彻底埋葬帝、修、反,解放全人类,怎么没意思!小陈啊!我们要胸怀全局,立足本职,不能一边干革命,一边想自己呀!”

  为什么老战士一个心眼干革命,而自己却认为在平凡的战斗岗位上没意思呢?晚上,他翻开红彤彤的宝书,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知识分子在其未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在其未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的时候,往往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毛主席的伟大教导,象光芒万丈的灯塔,照亮了陈永康前进的道路。他明白了,自己虽然穿上了军装,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但是,并没有真正下决心与工农兵相结合!不安心做无线电员,这不就是动摇性的反映么!他越想越惭愧,越想越觉得自己中了大叛徒刘少奇“公私溶化论”的流毒。陈永康狠斗了私心杂念,决心把立足点真正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在“同工农兵结合”的革命道路上阔步前进。从此以后,他虚心向老战士学习,胸怀革命全局,立足本职工作,不惜从任何小事情做起,一点一滴扎扎实实地改造世界观。在无线电报务训练中,他以毛主席关于“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伟大教导为指针,集中精力,争分夺秒,努力完成训练任务。在搞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公差勤务,他主动出;内务卫生,他抢着整;为了搞好连队的农副业生产,他常常利用午睡的时间,顶着烈日到菜园翻地、锄草,到粪坑里掏粪、积肥。

  报务训练结束后,领导没让他继续当无线电员,却让他改行当饲养员,陈永康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愉快地来到猪圈,高高兴兴地当了饲养员。经过陈永康的精心喂养,猪长得膘满肉肥。陈永康就是这样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改造着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锤炼“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红心。

  在艰苦劳动中炼红思想

  雄鹰在暴风雨中练硬翅膀,革命小将在艰苦劳动中炼红思想。

  陈永康来部队时间不长,就改行多次,他先后当过无线电员、饲养员、炊事员。起初,他有个简单的想法,认为只要加强劳动锻炼,不怕脏不怕累,重活脏活抢着干,滚它一身泥巴,沾它一身油污,就不愁炼不出一颗红心。有段时间,他又改行当炊事员,常常是浑身上下沾满了煤屑和油污,脖子也黑得象车轴。他想,一定会受到领导的表扬和同志们的夸奖。但是,由于饭菜做不好,同志们对他提了些意见,他想不通。

  针对陈永康的活思想,班长和他一块儿学习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接着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炊事员要为提高部队战斗力贡献力量。你不怕吃苦这是好的,但是还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毛主席的教导打开了陈永康的心窍,班长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他的灵魂。他深深感到,劳动只是为改造思想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如果不在劳动中刻苦学习毛泽东思想,就不能改造世界观。思想明确了,陈永康坚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不断培养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

  去年春天,陈永康调离炊事班,随同连队执行军农任务。插秧的时候,连里根据人员情况分成插秧和拔秧两个组。陈永康坚决要求参加了插秧突击队。插秧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对从小生长在城市里的陈永康来说,是一次考验。干了一会儿,腰就累得直不起来,别人插两、三趟,他连一趟也插不完。陈永康知道,干慢点会轻松一些,但得不到艰苦的锻炼,培养不出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精神。他以突击队的老战士为榜样,“担子拣重的挑”,中午不休息,继续苦练。当时,骄阳当头照,干一会儿,汗水就滴滴答答地往下掉,手指也被芦苇扎破了,他仍然坚持干。经过几天的磨炼,陈永康终于赶上了大家,并很快成了插秧突击队里一名最快的突击手。

  种田是为了革命,滚泥巴是为了炼红心。正当生产大忙的紧张时刻,陈永康病了。领导和同志们一再劝他养好病再继续干。他想,目前正是农忙时节,生产任务很重,多出一把力,多生产一粒粮食,就多一颗射向帝、修、反的子弹。稻田就是战场。在紧张的时刻,自己怎能安稳地躺在床上?第二天一早他就跑到地里,继续拣最苦最累的活儿干。

  做永不毕业的小学生

  今年春天,陈永康担任了代理台长的工作。在成绩面前,他逐渐滋长了自满情绪,认为自己接受再教育“差不多”了,可以“毕业”了。

  有一次,厕所的下水道堵住了,地面上积满了脏水。陈永康见到后,没有在意,踮起脚跟跳出门坎就走了。而战士张广明看到这个情况,二话没说,拿起扫帚就把厕所里的脏水扫得一干二净,并且把下水道疏通修好。这件事对陈永康震动很大。他不由得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张广明同志做到的,自己却没有做到?自己过去经常做的,现在为什么不去做呢?

  带着这个问题,他又一次学习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广大的知识分子虽然已经有了进步,但是不应当因此自满。……必须继续改造自己,……而不要中途停顿,更不要向后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陈永康深深感到自己虽然有了一点进步,但离毛主席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很远。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绝不能“一阵子”,而要“一辈子”。在工农兵面前,应该做一个永不毕业的小学生。

  从此,陈永康加倍努力活学活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不断提高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自觉性,做到职务变了,向群众学习的思想不变,改造世界观的劲头不松。

  为了当好工农兵的小学生,陈永康还给自己制订了一条措施:定期向大家征求意见。有一段时间,他征求同志们的意见时,听到的多是赞扬声。起初他想,大概是自己工作做得不坏,同志们提不出什么意见来。后来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又仔细回想了自己代理台长以后,忙于具体事务多,和同志们谈心少,有时检查自己也是原则话说的多,不作深刻的自我批评的情况,感到不是群众没有意见,而是自己和群众的关系不融洽。这时,陈永康才意识到,如不迅速改正,发展下去是多么危险啊!

  这以后,他有“私”就主动在同志们面前彻底地亮,有缺点错误就请同志们“对症下药”地帮,坚持在赞扬声中找缺点,把取得的点滴成绩都当作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新起点。有一段时间,陈永康的工作搞得不错,领导经常表扬他,还常常让他在连队介绍经验。这时,他产生了一种活思想:典型不好当,要是搞不好垮下来,就很不光彩。还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算了。这个思想一冒头,他就主动给大家亮,同志们也中肯地指出:“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是革命事业的需要。你怕当典型,是‘私’字作怪,是继续革命觉悟不高的表现。”在同志们的帮助下,陈永康狠斗了私心杂念,提高了继续革命的觉悟,对工作的标准更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当时,他们台担负战备值班,因技术力量较弱,缺乏实战经验,大家信心不足。他就积极组织大家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增强了信心,正确处理了政治与技术的矛盾,大大促进了全台同志的思想革命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今年四好初评,他们台光荣地被评为四好台。

  毛泽东思想的阳光沐浴着陈永康不断成长,三大革命运动把他锻炼得更加坚强。他决心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光明大道胜利前进,做一个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冲锋陷阵的先锋战士。

  《北京日报》通讯员

  本报通讯员

最新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2 15:53 , Processed in 0.0466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