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杨进 文化大革命下的悲剧中国 毛泽东和斯大林是如何背叛马克思主义的

发布者: Gowest | 发布时间: 2025-2-2 18:36| 查看数: 80| 评论数: 1|帖子模式

史達林和毛澤東如何背叛馬克思主義?(上)



楊進
Languages:
中文 /// English
圖片:楊進
破土將與台北哲學哲學閱讀俱樂部合作推出新的專欄「關鍵詞」,「關鍵詞」專欄將會介紹許多與台灣政治相關的批判或哲學理論中的重要概念。

在現代人的印象中,「共產主義」不免令人聯想到極權統治、民不聊生、個人崇拜、黨國政治的變態社會。在上個世紀裡的確出現如史達林、毛澤東、金日成等角色,大言不慚的以馬克思主義的名義建立了這段讓人民不堪回首的過去。但是,這些政權的形成和最終滅亡,真能夠證明馬克思主義是錯誤的嗎?筆者將在今天這篇「阿進教你馬克思」來介紹史達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如何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上忽略或篡改馬克斯的社會學分析,進而導致革命的腐化和最終失敗。

墮落工人國家:托洛茨基對史達林現象的重要觀察
首先,筆者要向讀者們推薦一本重要的著作:托洛茨基的《被背叛的革命》(繁體中文版本在此)。這本書及托洛茨基其他眾多的著作提出了對分析史達林、毛澤東這類人物在全世界崛起的現象之重要概念:勞動波拿巴主義。托洛茨基是與列寧共同領導俄國工人推翻殘暴沙皇的革命家,也是位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關鍵性理論家。 托洛茨基從一開始就與史達林在理念上有嚴重衝突,而列寧死後則不敵以史達林為首的官僚制度,被史達林及其走狗驅逐出蘇聯。日後史達林又因畏懼托洛茨基對世界各地社會主義者的高度影響力而在 1940 年將其殺害。

托洛茨基解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勞動階級革命在俄國是如何轉變成歷史上第一個墮落工人國家。這個腐化過程叫做勞動波拿巴主義。



托洛茨基所闡述的勞動波拿巴主義,意即描述無產階級革命時段後,國家機構並沒持續由贏得革命的工人們直接控制,而是被少數黨員和官僚霸佔 。這種以官僚來計畫全國經濟的政府就叫做墮落工人國家。 原本應該在勞動階級領導下,漸漸因革命在全世界的擴散因而消亡的國家機構,卻被新的少數領導階層建立的官僚體制日益壯大,變得更加極權獨裁。強人政治在這樣的情況下變得越來越明顯。[1] 這些政權雖然有可能推動(有限的)財產重分和禁止私產等等看似社會主義的政策,其實最終都是利用自己壟斷的政軍權力中飽私囊。真正的社會主義勞動政府,應該是由全國勞動人民先從工廠或工作單位基層組織小組投票表決選舉代表,然後由這些代表依據小組投票結果來參與城鄉、地區性和全國性的政治策劃。這些代表,不論在小組或全國議會層面上,隨時都可以罷免,收入也不能高於技術勞工所領的薪資。所以,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政府應該是最仰賴和保護民主機制的政體,絕對不是像史達林蘇聯和中共這樣由上往下控制、指派的專制和國家恐怖。

但是,史達林現象的成形不是任何一個人設計出來的。 從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看,當時俄國自身與全世界的物質條件造就了墮落工人國家在俄國的建立。在 1917 年俄國革命成功時,全世界的社會主義者都認為勞動革命也會在高度發展的歐洲爆發,尤其是馬克思的故鄉,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政黨所在地德國。然而 1918 年德國革命的失敗,在經濟上孤立了既落後又斷壁殘垣的戰後俄國(俄國此時已經歷了一戰和內戰)。這時的俄國勞動階級民眾缺乏了計劃經濟必要的資源,如時間(革命後減少為資本家上班的工時)、基本教育、公共設施(道路、交通、電力)、及基本資源(食糧、衣物、住宿等)。被孤立的俄國當時嚴重缺乏這些資源,導致霸道派的前布爾什維克黨員們(列寧領導的革命政黨)奪下政經兩權,並推舉能維護他們利益的史達林為領袖。

托洛茨基的「勞動波拿巴主義」概念,其實是從一個宏觀的角度描述史達林和毛澤東這樣政權的崛起(當然每個案例不完全相同,但是還是相當相似的)。史毛兩人自己又分別在理論和實踐上因一己之私嚴重的曲解了馬克思主義,造成了無數歷史悲劇和對世界左派巨大的打擊。我們先來看被毛澤東崇拜的史達林的主要錯誤,再來看看毛澤東思想的病態和對世界的遺毒。

史達林主義的主要理論錯誤
史達林對於馬克思主義在理論的最大傷害,莫過於他提出的「一國社會主義論」。史達林認為在建立一個社會主義世界前,必須要先在一個成功革命過後的國家裡加強社會主義制度,才去幫助別的國家實現革命。這個論點有幾個嚴重缺陷:第一,馬克斯早就了解了隔離性社會主義的不可能性。成功的社會主義只有在世界革命之後才有辦法生存,因為被革命推翻的統治階級會逃到別的國家再以資本的力量回來反攻。再者,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物質條件,完全自給自足的經濟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唯有擴大社會主義權的合作領域才能夠將物資平均的分散在每個人手中。這就表示侷限在一個國家裡的勞動政府社會主義經濟終究會被自身物質條件的限制而逐漸衰弱。在這個情況下,這個國家要不是最後被統治階級重新征服,就是被勞動波拿巴主義挾持。這就是為什麼馬克思從一開始就強調社會主義,如同今日以世界市場在全世界散佈的資本主義,一定要是國際性的。

史達林在實踐上的罪行
俄國革命的孤立讓史達林派的官僚們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與馬克思主義越行越遠,史達林所有的「理論」都是為了辯護他的所作所為而撰寫的。「一國社會主義」其實是史達林欺騙再次被壓迫的俄國勞動階級的謊言,以防他們發動再革命。列寧和托洛茨基政府下史無前例的高度民主自由(列托領導的蘇聯是全世界第一個將同性戀和生育權合法化的國家)卻被史達林改造成一個獨裁、恐怖、極權的惡夢。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史達林不斷進行清黨防諜,草菅人命。甚至為了懲罰烏克蘭人的不合作而故意中斷運送糧食,製造出烏克蘭空前飢荒。國際上又投機取巧,甚至一度與希特勒、蔣介石合作。二戰後,又利用列寧創建的共產國際(Comintern)在全世界催生,指派他自己喜歡的「共產」政府。北韓的金日成和東歐各國獨裁者就是由此奪權產生的。這些史達林催生的國家與蘇聯的不同點在於:蘇聯政府一開始有個良性的工人政府但逐漸腐化,而這些史達林催生的政權因為不是由真正革命而產生的關係,又因為皆以史達林政府為榜樣,從一開始就是畸形的。英國托派理論家泰德‧格蘭特對墮落工人國家在全世界的擴散有篇精闢的分析。[2] 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工人政府是不會讓一個人有這麼大的決定權的。



台灣人所關心的自主自決問題,也無法侷限在一國的社會主義下實現。史達林蘇聯在形式上還是臣服於國族主義和天朝主義下,民族問題仍會浮現。史達林日後對大量蘇聯少數民族的種種暴行,例如強迫遷徙、禁止民族語言等政策,就是因為把社會侷限在一個以俄羅斯沙文主義為主的基礎上。對於台灣如何能夠從社會主義中獲取正真的獨立、自主、自決權,筆者已在前一篇破土文章解釋過。破土主編丘琦欣對於「左統,左獨」的完整論述也很清楚地解釋馬克思主義在統獨和民族問題上的立場。

史達林在蘇聯專斷跋扈的同時,在中國,有個狂熱崇拜史達林的人日後會帶領他的「共產黨」奪權,進而寫下人來歷史上最慘不忍睹的血腥篇章。

[1] 社會主義革命在全世界的擴散會逐步消除資本主義資產關係,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對這個過程有詳細的申論

[2] 不是所有的勞動波拿巴主義政權都臣服於史達林控制下的蘇聯。如南斯拉夫的提托,或是史達林死後公開跟蘇聯決裂的中國和阿爾巴尼亞,雖然在政治上與蘇聯為敵,但是形式上還是相同的。


https://newbloommag.net/2015/07/02/stalinism-part-one-tw/

最新评论

Gowest 发表于 2025-2-2 18:38:52
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下的悲劇中國:毛澤東、史達林如何背叛馬克思主義(下)

毛澤東作為一介勞動波拿巴主義者


在蔣介石敗戰前夕的中國,因自身經濟的極度落後,再加上毛澤東個人對史達林的崇拜,導致中國從一開始就直接效仿史達林主義,而不像俄國革命後的蘇聯健全的革命後政權。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政體在毛澤東體系淫威下,從頭到尾都是個畸形工人政權,是一種典型勞動波拿巴主義的表現。

從1920 末期至今,中國「共產黨」從來不是一個以勞動階級為主的政黨。毛澤東掌權後的共產黨,結構上是由激進知識份子、農民和失業工人組成,而解放軍基本上是一支農民軍。中共的計劃經濟並沒有將計畫權交給勞動大眾,而是將其據為己有,被以毛澤東為首的少數官僚控制;但真正的社會主義計畫經濟,是需要所有勞動者透過表決的方式計畫,而不是由政府少數人來決定的。
—來自破土發佈於破土的沙龍 https://vocus.cc/article/5a121f74eceaed97b4027849

我們必須要了解,計劃經濟在 1949年後對饑荒頻繁、民不聊生的中國的工業化,雖然是以軍事工業為主,是有些許幫助的。在國家計劃經濟下,勞動大眾們能夠收到更好的醫療服務、教育機會和退休保障制度,人民不再屈服於勞動市場來謀生,而是因計畫和指派制度而都有工作。但是,當計劃經濟不是以勞動民主制度來計劃,而是讓官僚制度掌控時,大量的浪費、錯誤和消耗就會因此產生。

毛澤東「大躍進」的空前失敗,就是源自於從上而下的計畫經濟造成。試想:如果中國的農民和工人們有權利自行結社計畫自己的生產,會有任何人荒謬地將自己的農具、工具拿出來燒成廢鐵嗎?那由大躍進導致的饑荒是否就可以避免?勞動波拿巴主義在世界各地的經濟失敗,就是因為計畫經濟的權力落在少數坐鎮政府裡的人手中,而不是讓全民參與、由下而上的計畫。毛澤東的巨大失敗,也讓像鄧小平這樣的人乘虛而入,重新將資本主義引入中國;從理論開始就失敗的「社會主義」,終究要臣服於資本主義的。

毛澤東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直接背叛

除了在形式上效法史達林,毛澤東也自行發明了一些「理論」,統稱為「毛澤東思想」(Mao Zedong Thought)。至今,不論是中國內部還是全球激進左派,都有沈迷於毛澤東思想的政黨、學者,乃至恐怖份子。毛時代中國的恐怖,台灣的讀者們想必耳有所聞,可至今卻少有人對於毛澤東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扭曲造成的悲劇做出連結。接下來,筆者會將毛澤東思想的主要概念以馬克思主義的角度進行批判。

我們必須先從 1925-1927 年的共產黨歷史來了解毛澤東。當時年輕、在毛領導之前的中共,相當仰賴共產國際的指點;而被史達林從 1924 年起霸佔的共產國際,又給中共及世界各地的共產黨相當多狗屁倒灶的建議。當時的中共如果選擇以面向工人、工農結盟的方式與蘇聯互動,就可能導致蘇聯的勞動階級再次發動革命,推翻史達林官僚獨裁;更可以讓社會主義革命在全世界,尤是被殖民國家擴散。但是,當時的史達林選擇與蔣介石狼狽為奸,和國民黨結盟,計畫幫助中國有「進步」思想的資產階級全面掌權,並囑咐中共必須要相信國民黨。

當然,狡猾的蔣介石視日益壯大的中共及工人運動為威脅, 屠殺工人、草菅人命。中共在面臨史達林共產國際矛盾指示及蔣介石屠殺下不知所措,而毛澤東也帶領了一部分的黨內派系撤退到鄉村地區。但是,盲目崇拜史達林的毛澤東派系不但不檢討共產國際的錯誤,而是趕走質疑史達林的黨員(這些黨員,如陳獨秀,日後支持托洛茨基),並開始將馬克思主義畸形化。
—來自破土發佈於破土的沙龍 https://vocus.cc/article/5a121f74eceaed97b4027849

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革命必須要由受薪資剝削的工人階級來領導。而當時的中國經濟還是以半封建農業為主,工業則大多集中在國民黨直接控制的都市裡,而且數量已經微小的工人階級更因為過去的失敗而士氣低落。因此毛做了戰略性的抉擇,面向社會多數的農民人口,決定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來對抗國民黨。對於在城市裡的工人們也漠不關心。

乍看之下,這套策略在毛的觀點上是理所當然的。但是 1917 年的俄國經濟結構其實跟中國相當接近,那為什麼列寧還是選擇面向相對少數的城市工人階級呢?這是因為不同於毛澤東,列寧沒有忽略馬克思在對工人和農民在經濟上扮演角色的不同做出的分析。

馬克思在《僱傭勞動與資本》中指出,工業社會的形成是基於生產資料的強大,和對操作生產資料的工人們以薪資的方式高度剝削,從而產生了大資本家能夠囤積大量財富的可能。領薪階級人們的生計完全依賴著資方決定的薪資,也沒有辦法擁有自己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工人們明明為資方創造出大量財富,卻被迫接受只能夠領取他們創造出的財富的極小部分。這不同於佃農雖然也被地主壓榨,但是他們的方式是交出自己種的農作物,也可以個自己留一小部分來自己兜售、食用或重種。這不同於領取時漲時跌的薪水/貨幣 [1]。筆者當然不是忽略地主們對佃農所施加的壓迫,但是在經濟角度上,巨大的財富只有資本家透過薪資剝削工人的方式來創造。

但是同時,工人們雖然被剝削,但是也是實際控制生產資料的人。他們對資方所有名義上擁有的機械、財產都瞭若指掌,社會主義革命開始時,工人們也就比農民們還有辦法充公資本家的財產。這就是為什麼列寧和托洛茨基堅持面向工人的原因。就算當時的中國工人只佔了中國 3% 的人口, 他們還是掌握了社會重要的關鍵控制桿,如生產、運輸、建設和其他重要服務。

那我們看看毛澤東面向農村的後果:當時的中國雖然有有錢的地方仕紳、地主,但他們對全國政治和財富的控制遠不及住在城市裡靠工業和金融業致富的大財閥家族,如孔、宋等家族。沒有和都市工人聯合起來的結果,就是給國民黨的腐敗官商們帶著大量財富逃到台灣的機會,錯失了很多可以日後用來建設社會的資源。所以,毛澤東面向農村的政策是相當短視的。而後來世界各地的毛派都犯了同樣的錯誤,導致革命的最終失敗。

「槍桿子裡出政權」

毛澤東最被引用的名言莫過於這一句,這種以暴力為主的政治觀至今仍受到很多人的愛戴;的確,在馬克思主義裡面有將「政府」定義為「壟斷暴力的少數人」的見解。馬克思指出一個有階級意識又團結的勞動階級,是有辦法整合勞動大眾,將政經兩權從少數資本家手中奪下來,建立一個勞動民主政府。

恩格斯也提到,如果勞動階級有很強的組織性及防禦性,革命就能夠相對和平的進行,而資產民主下的民意代表或政府選舉也可以是革命的一種途徑 [2]。但是當反動派用暴力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時,革命一方就有必要用武力解決爭端。但像恐怖主義,或任何不是勞動大眾主導的武裝行為,馬克思是有直接且嚴正駁斥的 [3]。在今天的世界裡,我們也見證過如委內瑞拉和埃及這樣無暴力革命的成功,雖然成果不是社會主義,但是相同的模式也可以用來實踐社會主義革命。

毛澤東這番話的結果,不只引起文革紅衛兵的嗜血性,更是讓全世界毛派認為暴力就會引發革命,促成了種種荒誕恐怖組織的成立。如日本赤軍、西德紅軍派、紅高棉,乃至今天還存在的菲律賓南部叛軍和在秘魯濫殺無辜的「光明道路」。 這些極左組織大多成立於 60 和 70 年代,許多大規模革命和社運的失敗低迷氣氛之中,並試圖利用馬克思主義來為他們的行為辯解。

中國的悲慘十年:文化大革命

就連死皮賴臉否認六四存在的中共,也無法掩蓋文革為中國人民帶來的悲慘十年。 文革的恐怖和遺害筆者在此不必多說,但是筆者必須要指出這種作為是如何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

毛澤東聲稱,中國革命過後一直停滯不前,不是他壟斷政權所造成的,而是把所有過錯都怪罪在「學術界、教育界、新聞界、文藝界、出版界的資產階級反動思想」等等的「思想陣地和文化陣地」[4]。私底下毛又想盡辦法消滅對自己有威脅的共產黨員們,如曾經和他並肩作戰的朱德、彭德懷及來自台灣的謝雪紅。因此毛澤東發動文革,鼓吹年輕的紅衛兵們大肆破壞、批鬥、擾亂社會。受害者無以數計。

但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來看,文革可以從毛澤東行為真正的目的,和文革理論自身的荒謬性來批判。毛澤東利用社會部分人口(紅衛兵)來打擊他不喜歡的官僚,是在勞動波拿巴主義國家很常見的控制手法,但我們絕對不能因此而斷定毛澤東或其他相似的獨裁者們是反官僚的。在勞動波拿巴主義政府下,官僚體系的肥大和反中央派系的產生是無法避免的。而獨裁者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絕對威權,勢必會利用各種手段,以「打擊官僚」的名義來剷除異己。如果毛澤東當時真的有心要建立一個社會主義中國,那他就應該將政經兩權交還給透過民主集中制投票產生的勞動政府。因此,文革實質上只是毛澤東獨裁自保的一種政治手段。

另一方面,文革理論是相當荒唐的。雖然馬克思從來沒有否認文化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但是文化最終還是會被物質、經濟條件影響。所以革命一定要先從物質條件著手,才能影響文化。直接從文化著手,不但會遇到很多永遠爭不完的定義性問題(如什麼是中華文化?什麼是中國人?),更是給不肖份子一個鬥爭別人的理由。紅衛兵大肆破壞所謂「封建」的建築設施,更是錯失了利用這些既有建設來幫助經濟成長的良機。

毛澤東理直氣壯的反對黨內討論、檢討聲浪,也奠定了文革反智的風氣。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應該是最依賴理性辯論,探討來決定行政方針的,但是毛澤東卻在五一六通知裡直接宣佈毛澤東思想為「壓倒性的真理」 [5],是不能反駁檢討的。這種邏輯順理成章的讓林彪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宣佈「二十世紀的天才是列寧和毛澤東同志。不要不服氣,不行就不行。不承認這一點,我們就會犯大錯誤。」[6] 荒謬的個人崇拜,就是從毛澤東思想反智根本而來。

毛澤東在海外效仿者也紛紛以文革的邏輯為自己大肆破壞辯護,如秘魯「光明道路」恐怖組織領導人阿比瑪艾‧古斯曼(Jacobo Arbenz Guzmán,又稱「剛左總統」)就以在秘魯發動文革的名義到處炸毀工廠。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應該是鼓勵工人們共同控制工廠、計畫生產。毛澤東的文革論不但禍害了上千萬中國人民十年,更是誤導了無數世界社會主義者的思想,遺害人間。

切記歷史教訓,通往成功革命的一大步


史達林和毛澤東等勞動波拿巴主義者的種種嚴重錯誤,不僅奠定了日後必然的失敗,也無謂地將一整世代人囚禁在貧困和恐懼之中。我們都知道今天罪大惡極、身處危機的資本主義,必須要以社會主義革命來推翻,但也絕對有義務在革命過程中,不重蹈史毛兩罪犯的覆轍。一個社會主義世界,是屬於所有人的 。

有問題,盡量問!


首先,筆者在此先謝謝各位讀者對破土和這系列文章的踴躍支持。我真的沒想到在台灣有這麼多對馬克思主義抱持開放態度的人,心裡真的很受到鼓舞!而我也會在日後更加努力的帶給讀者們更優質、詳盡的文章!並且明確地指出「左統」的論述是如何違背馬克思主義的。

馬克思主義作為人類史上最後的大哲學(Grand Theory),涉獵的思想橫跨哲學、經濟學、革命科學和社會學,相當的廣泛。因此,可能探討的題目也頗多,有時讓筆者不知道要如何選擇。因此,我鼓勵大家踴躍的在臉書上或破土網站上發表迴響,告訴你們對馬克思主義哪一部分有興趣或疑惑,或者是如何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來看待一些時事。筆者和夥伴們一定會給讀者們最完整,詳細的答案!謝謝!

註[1] :對於如何分析農民在經濟上和革命時刻扮演的角色,請見托洛茨基《過度綱領》第十一章

註[2] :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第十六個問題。1847年十月。

註[3] :Marx, Karl. Marx and Engels Collected Works, Volume 42: Letters 1864-68. Vol. 42. Pg501. S.l.: Lawrence & Wishart with Electric Book, 1986. Web. 6 July 2015.

註[4] :摘自毛澤東自己起草的「五一六通知」,這份文件被公認為文革的官方正式起點。

註 [5] :同上

註 [6]: 摘自人民網,這篇表面上為毛澤東辯解而批評林彪的文章,暗地裡還是在拍毛澤東的馬屁。

https://vocus.cc/article/5a121f74eceaed97b4027849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2-13 21:18 , Processed in 0.0459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