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85|回复: 1

山野:读何希明主编《盐亭文革史料集》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4-6-29 20: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上)

——读何希明主编《盐亭文革史料集》

                                                            山野



前段时间,有幸拜读了何希明老师编撰的《盐亭文革史料集》,感触颇深,如梗在喉,不得不说。

该文集分上、下编。上编为“沉重的回忆”,收录了曾经在和仍然在该县工作的各方人士对于文革的回忆,其中有当时运动中的浪尖人物,如被称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时任中共盐亭县委书记的王廷瑞和时任宣传部部长的梁发章以及文革初期全县最大的群众组织代表,后任县革委副主任的蒙尔坤的回忆文章。王天纵的《劫》生动地记述了该县社会名流,满清遗老,曾任重庆特税局长、盐亭县赈济会副主席、佛教会长的杜代三家遭砸抄的经历。敬家碧的《怀念胞弟家琪》深切地讲述了盐亭中学高中生、红二四造反组织成员敬家琪,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造反有理的号召,参与运动遭流弹中伤致死的惨剧。王天纵撰写的《惊心动魄的盐亭“文革”一幕》,记叙了该县地下共产党员,解放后长期担任县中学校长,平易近人,知人善任,关爱学生,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享誉全川,有“南袁北白”美誉之称的白大科首遭游街批斗,由此拉开了该县文化大革命的序幕。而更多的还是普通人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的一段生活经历,如江渭川的《全省第一个“新生红色政权”》详细地记录了四川省第一个新生红色政权——盐亭县革命委员会的产生过程。王直平、王克全等则记述了大坪中学、富驿中学的文革中的一段历史。王天纵的《藏书小记》、赵尽忠的《我所喜爱的这些书籍哟》则记述了象征人类文化文明成果载体的书籍的悲惨命运。而衡平以及何希明则记录了因为家庭出身不好,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内心苦不堪言,但还不得不强装笑脸认认真真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如诗人流沙河在《故园六咏》中描写的右派模样:“爸爸变了棚中牛,今日又变家中马。笑跪床上四蹄爬,乖乖儿,快来骑马马!  爸爸驮你打游击,你说好耍不好耍,小小屋中有自由,门一关,就是家天下。  莫要跑到门外去,去到门外有人骂。只怪爸爸连累你,乖乖儿,快用鞭子打!” 有泪只能背着往肚里流,令人苦不堪言。那还要是子女尚在牙牙学语未读书识字之前,夫妻同心不反目,关起门来才是家天下。要不然,关倒门也未必就有你的自由。说不定还有可能是最致命的打击,因为“知夫(妻)者莫若妇(夫),知父(母)者莫若子(女)”,他或她最了解你的情况。倘若是那样那可真是防不胜防啊……令人欣慰难能可贵的是,即使是在那个“当面说好话,背后捅刀子”,时刻打小报告,损人利己以求自保的非常时期,也还有不但没有“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反而是凭着良心为人处世,力尽所能真心诚意帮助落难者,如何希明的《一位没有受到冲击的老支书》中的老支书顾发清,顾性德的《冒尖尖的一碗白米干饭》中的那位老妈妈等,可见良心未泯,人性未灭。而下编则收录了关于“文革”的一些史料,包括文革文件和文革中的一些风云人物的简史以及研究家的一些观点,同时也收录了该县文革中的一些资料,包括在“红二四”和“东方红”两派组织的造反史,让人深省和反思。

                                    二

文集编撰者何希明先生志存高远,勤奋好学,正如他在本文集收录的《广阔天地炼红心》中所描述的那样:正当鼓足勇气,全力以赴,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初中毕业和高中升学考试,有望进一步继续深造的节骨眼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打破了他的人生计划和理想。这还不算什么,先前景仰的老师一时间成了人们批斗的对象。因为卖了点从牙缝里节省下来的零星大米,用来买《世界知识》月刊,加之同学反映他有严重的升学思想,而成为全班的典型。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回乡知识青年。小小年纪的他就已经开始感受到了人生的迷茫、困惑,感到了政治和社会的压力。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完全失望,仍然像虔诚的宗教徒那样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安下心来,从小事做起,逐渐地几乎所有的农活都难不倒他了,耕田犁地,栽秧打谷样样在行。同时丝毫不放松学习,白天下地干活时,总不忘带张报纸什么的,趁休息或别人吹牛聊天时,拿出来看。可现实却从来就没有光顾过他。由于他出身中农,大伯父解放前曾当过国民党区分部书记,二伯父又当过保长,父亲虽然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又担任过生产队长、出纳,却因在解放前当过甲长,而使他眼睁睁看着残存的少得又少的几次机会一次次从身边溜走,最终连个小小的计分员都没有当上。要不是十月春雷响,恢复久违了的高考,使他有了一个较为平等的竞争机会,那他还真不知道还有没有他的前途和理想。长期的低下生活使他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和记者(中级)技术职称,在《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数篇,所采写的消息、通讯、评论、论文,编辑的广播节目获省、市一、二、三等奖数次。

二000年在当了三年乡党委书记之后,受组织安排,担任县党史办主任。短短三年时间,他就主持编撰了《盐亭解放五十年》、《中共盐亭地方史大事记》和这部《盐亭“文革”史料集》,总字数达124万。由此可见他的勤奋、他的敬业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尤其是二00二年主持编撰的这部《盐亭“文革”史料集》,是全川党史系统第一个关于那场浩劫的史料集。这对于回顾那段曾让人痴迷、疯狂、迷惑、痛苦和深思的历史,确实是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由此可见编撰者的远见卓识。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三十几年了。对于那场浩劫、灾难,我不知道会不会有来者,但我可以肯定说,是前无古人的。虽然类似这样的事件,在我国历史上,或者其他国家也有,但它对知识的仇恨,对文化的践踏,对人性的摧残,对人的生命的藐视以及思想自由的钳制,其灾难程度和对后世的影响却是绝无仅有的。远的不说,就说人们所熟知的“焚书坑儒”吧!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王赢政,为了他万世都能做皇帝,听从宰相李斯的建议,杀掉一批儒生,烧掉一批书籍,自以为江山将永远是他家的了,这样他就可以做万世的皇帝,子子孙孙无穷尽已,可最终并没有遂他的愿,仅二世而终。可他也只局限于京畿,因为统一的秦王朝地域并不大,鞭长莫及。(要不然哪会有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因而秦王朝一亡,各种文化就又重新抬头,出现了多种文化繁荣的景象,包括诸子百家。就连秦始皇最痛恨、最反感的孔孟之道都没有被斩尽杀绝,而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进而成为汉王朝及其以后历代治理国家的主流文化。可是这场浩劫却远远超过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首先从范围上讲,秦始皇对政府收藏的图书、供博士们研究的儒书以及农耕、医药方面的著作不在焚毁之列。可是文化大革命却是不论国内国外的,古代现代的,只要不是正统的马列著作和最高统治者钦定作家作品,通通都在打倒之列,都是一把火烧之,就连死去百年、千年的作家的坟墓都不能幸免一难。其次从地域上看,在整个人民共和国的大地上,只要不符合最高统治者口味的,不管你身处何方,哪个旮旮旯旯都难逃厄运。而且最大不同的是,这场空前的大灾难、大浩劫不是领导者亲力所为。一人去做,还有一定限度,其危害程度还不可能有如此之大,如此之深。以最高统治者身份煽动起来数以亿计的人去做他难以办到的事,却是轻而易举的了。简直就是无孔不入,只要看不顺眼,就捣毁掉,消灭掉,不留一丝痕迹,“罢黜百家,独尊毛著”。其危害之大,亘古未有。第三,从数量上看,秦始皇焚书之后,因有方士侯生、卢生攻击他,他被激怒了,才下令把京城周围的知识分子逮起来,审讯他们有无诽谤皇帝的言论,调查结果,罪状确凿才全部坑杀。而文革十年全国死亡人数就难以统计,仅一个偏僻小县,因各种原因致死的有名有姓的就达二十三人,这在周边县还算是比较少的,因为该县既没有外地来的造反组织,也没有造反组织到外地,加之“新生的红色政权”——盐亭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得早,全县“一片红”比“全国山河一片红”还早一年,没有出现大的武斗。即便这样仍然出现了大量的混乱局面,导致人口剧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976年全县财政收入仅比文革初增加43万元,而人口却净增11万,人均纯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10元,国民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文化大革命,这个中国历史上的怪胎,与其说是文化大革命,不如说大革文化命。正如陈老总在文革中对那些风云人物说的那样:“听话听反话,不会当傻瓜……”。而毛却不以为然,数次对秦始皇褒奖有加,还一个劲儿火上浇油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须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读《封建论》呈郭老)。在他的鼓动下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有些不识字的人竟然问:秦始皇是不是共产党员?由此可见一斑。不要文化传承,不要历史,更不要传统,真好像齐天大圣孙悟空一样,不知父母,不晓祖宗,是突然间从石头里崩出来似的。

                              四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了。许多事件的亲历者,尤其是重大事件的参与者,也逐渐离开了人世,许多事也逐步被人们所淡忘。又特别是在注重物质利益,处处讲究经济效益,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的今天,谁又会再想起那令人痛苦不堪的艰难岁月呢?即使是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甚至更远的人,都不愿意提及这令人心酸的事。即使提,开口就是说过去如何如何的好,那时的人如何如何的没有私心杂念,领导又如何如何的公正廉洁,不贪不占。而闭口不谈所受的苦和所受的冤屈,真个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就更不用说以后出生的人了,他们晓都不晓得,那又会谈及好与不好呢?照之推算,再过上几十年,就真的很少有人会记得有这场空前的、举世无双的大劫难了。更不会有人知道那场浩劫曾给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了多么大的灾难,造成了多少人间惨剧。因此,这部文集无疑是给快要淡忘的记忆提个醒:“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使人们不要“好了伤疤就忘了痛”,该记住的,就不能忘记。“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吗?记住过去那些曾让人痴迷、疯狂、困惑、痛苦的历史,是为了使人“吃一堑,长一智”,使人变得聪明起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人们啊!我是爱你们的,但你们要提高警惕啊!”伏契克的话始终在我的记忆里回荡。因而这部在地方党史系统首先出版的史料集,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值得称赞。

读了这部文集,使我想起了胡适先生曾劝告不少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一来是给人以教益,二是给后来的人留下一些资料,即“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由此开辟了新文学的新路。地方资料,包括方志历来都是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特别是那段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就更是如此了。

该书名为“史料集”,只是对文革的一些史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书中的文章大多也是耳闻目睹,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文革中的一段经历,令人信服。但从更深层次上来说,此书局限于就事论事,缺乏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但瑕不掩瑜。为此我还是要说,盐亭党政领导,尤其是该书编撰人员确确实实做了一件大好事,对文革史的深入、系统研究,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从思想、体制上根本铲除产生类似文化大革命这种反人类、反理性的人间悲剧的滋生土壤,包括巴金老人所呼吁的:建立文革博物馆,无疑开了一个好头。

读罢此书,拉拉杂杂写下了这些文字,并且以胡适先生的话作为文章的标题,不知妥与否?恳请老师们批评、指正。总之,文革这段历史不能忘!非但不能忘,还应该从纵深各方面系统深入研究,如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出版系列书刊,又比如将文革与反右,文革与苏联的肃反等作比较研究,使这段惨痛的记忆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让人们永远记住这血的教训和生命的代价,任何时候都不要过于盲从,时刻警惕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极权专制者,那真是国家甚幸!民族甚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420110100b2we.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20: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盐亭"文化大革命"人物小录

红二.四派-----赵宴之,梁其勇,敬家琦,刘守佐,何德胜,徐崇高,孙绪奎,胥勋凡,淳永益,李泽培,江翠蓉,岳素芳,雍圣契,廖永义,杨本立,何文猛,彭科善,范朝均,赵修昭,王维华.........{据不全统计}

东方红派-----任宗清,雷茂伯,蒙尔坤,刘德崇,李成果,杜树贵{后反戈}........{据不全统计}

老干部-----王昌梓,王廷瑞,梁富贵,王绪基,王雄志,杨昌炽,李太恒,何惠.....{据不全统计}





偶于近期发现老资料,上载"文革"盐亭县城两派情况,始觉新鲜好奇;后感历史沧桑;现将部分名录传于论坛,不褒贬,不评价,原汁原味,供于历史而已!或可做"文革"研究的珍贵史料!

http://bbs.mala.cn/thread-1426034-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4 16:11 , Processed in 0.0535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