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1 20: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 整风反右
《当代浙江简史》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曲折”里指出,农村急促地完成高级合作化,经济建设要求过急,财政支出动用库存,城市中日用品短缺,升学就业遇到不少困难,层出不穷的人民内部矛盾日渐显现和突出。面对现实,一些干部和群众不理解,不协调,不适应。对此,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中说:“单有1956年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并且是不巩固的。匈牙利事件就是证明。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一个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于是,决定党内整风;继而,反击右派进攻;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的急风骤雨式的政治斗争运动迅猛地开展起来,犹如《老子》所云:“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第一节 社会闹事
1957年1月至5月上旬,温州15个县统计,共发生哄闹事件529起,参加哄闹人数28500多人。闹事中被打干部309人,多数为乡、社干部,占95.79%;被打死4人,其中永嘉县2人。5月27日,中共温州地委在向省委、上海局的《关于人民闹事情况的报告》中指出:“多数是闹粮食问题,其次是合作化问题(如闹退社,反贪污等),少数为其他问题(如禁止赌博和迷信活动等)”。并认为,“分析这些事件的性质,绝大部分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其中大量的集中的表现在人民群众与领导者之间的矛盾,主要的还是领导上的官僚主义、部分干部作风恶劣所促成的。”“报告”指出,官僚主义对一些突出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与解决,以致问题成堆发展到闹事。如合作化方面,一些社经营管理不善,分配不合理,账目不公布,公共财物受糟蹋,粮食统销没搞好;一些干部强迫命令,贪污腐化,发展到严重违法乱纪,引起群众公愤;部分干部非法关押、打骂群众,使群众忍无可忍,造成“官逼民反”。“永嘉县9起闹得最凶的事件,其中7起是干部先打了群众的”。一个社长为“禁止一户社员退社,组织社干将他打得死去活来,引起群众的报复行为,”并在群众大会上说:“谁要闹散社,抽你的筋,打平你的脚臼骨”;因社干从不脱鞋下田参加劳动,而又多分粮食,群众反映,“办起高级社,养起祖公爷”。闹散社的原因,还有“部分富裕农民自发资本主义思想抬头,反抗社会主义改造”和“个别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仍抱阶级对抗情绪,抓住我们工作中的缺点,乘机利用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煽动群众,进行破坏活动”。至6月,永嘉全县共发生哄闹事件91起,参加哄闹人数19210人,涉及41个乡,100个社;被打干部乡以上5人,社干26人,被打群众94人,被打死2人(一是乡党支部书记,一是社长)。中共永嘉县委分析,第一季度发生10多起闹事都系人民内部矛盾;第二季度发生闹事性质即起了变化,“包含着少量的阶级斗争”;6月份闹事22起,“系人民内部闹事仅一件,敌对阶级和右派分子参加煽动的有20件,敌人操纵、有组织有计划向我们进攻有1件”。“在敌对阶级和右派分子进攻下包产到户、按劳分田由春季20%发展到40—50%”。半年中,区境的梅头乡闹事46起,“主要是闹社内财务账目和粮食预支等问题”。闹事事件比上年大幅增加,“在客观上,正如中央指示所指出的,去年三大改造基本胜利后,形势已起了大转变,国内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因而人民内部矛盾就显露出来”,由于“得不到及时地正确地处理,一直发展到人民闹事。”
第二节 决策变化
1957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整风运动。5月21日,中共浙江省委作出《省委关于执行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的计划》,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党同志,必须以高度的自觉精神来迎接这个伟大的思想改造运动”,确定全省整风分为两批进行,县以上党组织和大专院校党组织为第一批,省级机关的附属单位、农村区、乡党组织和工厂、学校、企业、事业等基层单位作为第二批。
5月中旬开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连续发出内部指示和文章,要求做好准备,在适当时机反击在整风中暴露出来的“右派”。5月15日,“毛泽东写出《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标志着中央的指导思想开始发生变化,运动的主题开始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转向对敌斗争,由党内整风转向反击右派”(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反击右派的指示,《人民日报》发表反右派社论。浙江的党内整风和反右派运动从6月中下旬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陆续展开。自此,整风和反右,交织一起,同时推进。8月31日,中共浙江省委在《关于当前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几个问题的指示》中指出:“经过具体分析前一时期农村紧张情况的原因……认识到在农村中有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之必要”。要求在基层干部和群众中,普遍进行一次爱国、爱社、爱家的教育,批判干部中的右倾思想,批判不顾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批判和斗争破坏粮食和合作化的典型,打击邪气,树立正气(简称一个教育、三个批判、一个打击),并要与基层整风、整党、整社密切结合起来。9月12日,中共浙江省委根据毛泽东报告的6条标准和中央指示精神,制定7项划分右派分子的具体标准。规定,民主党派、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卫生界、工商界的成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论在什么场合(如座谈会、报刊、广播、私下集会和议论等),采取什么方法(如发表反动言论、写反动文章,张贴煽动性大字报、标语、背后谈话等),凡具其中之一者,均划为右派分子。整风反右运动分四阶段进行。1958年4月2日,中共中央《关于整风问题的指示》指出:“应当及时地转入整风的第四阶段,即阅读文件,个人反省,提高自己的阶段”。“在农村,应当紧密结合生产,进行整党、整团、整社”。“农村党员、团员、乡、社干部可以不必写个人的思想总结,但是,要在整风中进行一次鉴定”。同时,要有力地分化右派分子,交代政策,指明出路,“有拉有打,争取分化他们,并且督促他们彻底悔改”。
第三节 制定计划
1957年6月3日,中共永嘉县委发出关于执行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将全县的整风运动分期分批进行。规定县机关整风6月开始,年内基本结束;区乡基层党的组织整风运动在1958年初全面开展,10月16日,中共永嘉县委整风领导小组《关于县级机关开展整风运动的初步意见》形成。1958年1月8日,发出《中共永嘉县委关于整风运动的大体计划》。第一步,围绕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对阻碍当前生产运动的反抗的势力和落后势力,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坚决加以扫除”;第二步,彻底解决政治思想上、组织上的突出问题。县机关“并紧密结合整编,精简机构,下放干部,下乡上山下海,加强农业生产战线”。“计划”对农村基点整风问题,“采取以点带面和重点进行全面开展的办法,即在永强、梧埏二区和各区基点乡先进行”。要求贯彻执行党的阶级路线,整党、整团、整社,调整领导成份,整顿思想,清除各种坏分子以纯洁巩固党团组织;明确政治方向,划清大是大非,巩固合作化与粮食统购统销的制度,从实际情况出发贯彻一个教育、三个批判、一个打击。“计划”对文教卫生系统的整风和反右斗争,决定分三批进行,“并做好肃反补课工作,把暗藏在文教卫生队伍的反革命分子清洗出去”;对财贸工交城镇系统,分城镇、平原地区和山区两批进行。“计划”决定“在整风中应坚定不移的采用大鸣大放大争大辩大字报的群众路线的方法”开展运动,“并使之经常化成为传统”。
第四节 工商界反右斗争
1957年7月,永嘉县工商界分别在各区区委领导下开展反右派斗争。反右派斗争,是以有当地农民群众及各界人士共同参加的说理斗争大会方式进行。所斗的3名右派分子,为永强的姜毓成、三溪倪宝洁、沙头刘如烈。斗争大会出现“偏向”,“右派分子姜毓成不当场认罪被吊起来”;刘如烈斗争后第三天跳河自杀。
7月28日,永嘉县工商联执监委召开会议,决定8月中旬召开工商联代表扩大会开展反右派斗争。扩大会会期7天,主要是通过学习、听报告,明确反右派斗争的性质、意义,提高认识,划清是非界限,联系实际,暴露思想,揭发右派言论,开展辩论和说理斗争。大会建立主席团,掌握议程,审核材料,确定斗争对象。鸣放形式以发动群众写大字报、漫画、口号为主;动员、说理方式以大会、小组座谈会、个人谈话、揭发、交代等形式相结合。大会与会代表380人、工商联及区合作社商改干部42人;380名代表中,积极的70人,中间的268人,落后的42人,“通过这次反右派斗争后,90%以上代表是拥护共产党,愿意走社会主义的”。按照6项标准,大会主席团确定永强的王茂旺(国药业资本家)、茶山的诸葛镛等4名斗争对象,斗争大会有30人次参加揭发批判,永强区渔网业代表以“组织起来”前后生产经营情况对比批驳右派言论,斗争对象“除王茂旺坚持反动立场拒不交代,代表要求回区继续斗争外,其他3人均将主要问题作了交代,代表表示回区后继续说理”。开展反右派斗争运动后,使原“工商业户有10%要求退出合作商店、20%动摇的混乱局面,现在基本上稳定下来”。
第五节 文教卫系统斗争
1957年11月28日,中共浙江省委在《关于在中等学校和小学教职员中完成肃反及开展整风和反右派斗争的通知》中指出:“运动证明,中、小学教职员中的政治情况确实是十分复杂的。隐藏的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及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有相当一个数量。”并认为,大多数知识分子,其政治态度,虽是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但其政治观点及思想意识,对社会主义并不完全同意,对党的领导也不完全心服,实质上还是资产知识分子,必须采取适当办法,开展整风学习和反右派斗争,以提高政治觉悟,确立社会主义立场,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人民教师。
12月30日,中共永嘉县委发出《关于文教卫生系统开展整风和反右派斗争的意见》,决定中小学教职员、扫盲干部及卫生所、保健站人员集中进行整风和反右派斗争;电影放映队和县人民医院、防疫站、文化馆站人员参加县四级干部大会进行整风;联合诊所医生和民间艺人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大辩论;剧团艺人另外安排整风学习。
组织
1958年1月8日,中共永嘉县委决定寒假期间集中全县小学教师和卫生人员在头陀寺(永嘉中学)开办文教干校,开展整风学习和反右派斗争。县委安排副书记孙乐亭、刘志良等7人和公安局1人、校长1人组成整风领导小组,下设秘书、组织、行政股。全体学员分11个班(卫生1个班),永强区为第一班,以班为单位建立班领导小组。干校成立中共党总支,各班建立党分支及共青团组织;抽调永强汪德夫、梧埏朱增云等人,直接负责各学习班整风工作;并抽调公安局、共青团、总工会干部充实组织管理力量。
摸底
调查摸底工作,是“初步摸清右派和中右分子对象”,并按期整理现有材料”。收集材料的内容及基本要求是:思想动态,对历次运动态度与表现,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行表现,历史政治情况,出身阶级成份等。参加“运动”人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排队分类。小学教师,划分为4类。第一类型,家庭出身好,本人政治历史清楚,社会主义觉悟高,阶级立场坚定,是肃反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积极分子,在重大问题上能分清大是大非;工作能从事业利益出发,积极主动,能够坚持完成任务;政治、业务学习认真,能够联系思想实际,能自觉进行思想改造。第二类型,家庭出身较好,本人无重大政治历史问题,阶级立场基本坚定,已是肃反和反右的积极分子,对政策还积极拥护和坚决贯彻;工作也积极主动,能坚持完成任务;政治和业务学习尚认真,有一定程度的思想改造要求。第三类型,有剥削阶级烙印,有未清之政治历史问题,立场不坚定,对党的政策有怀疑,贯彻不自觉;敢向敌人作斗争,又有些模糊;工作能完成任务,但不够主动;个人主义较严重,自满不团结;个别假公济私,腐化堕落;对政治不关心,对现实有不满,怕惹是非。第四类型,包括已宣布和未宣布的反革命分子与右派分子;部分人员品质恶劣,思想意识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坚持资产阶级立场;认错认罪态度很差,表现不老实,消极怠工;右派言论严重,甚至仍在暗地进攻。
永强区教师划分类型统计表1957年12月
[table=586px][tr][td=1,2,55]类别 [/td][td=1,2,28]总人数 [/td][td=10,1,275]家庭成份 [/td][td=4,1,111]政治情况 [/td][td=4,1,117]政治历史情况 [/td][/tr][tr][td=1,1,27]贫农 [/td][td=1,1,27]中农 [/td][td=1,1,27]小 土 地 [/td][td=1,1,27]职工 [/td][td=1,1,27]小商 [/td][td=1,1,27]富农 [/td][td=1,1,27]地主 [/td][td=1,1,27]官僚 [/td][td=1,1,27]资本家 [/td][td=1,1,28]小合 [/td][td=1,1,27]党员 [/td][td=1,1,27]团员 [/td][td=1,1,28]非党团 [/td][td=1,1,28]小合 [/td][td=1,1,31]历史清楚 [/td][td=1,1,27]一般问题 [/td][td=1,1,27]历史复杂 [/td][td=1,1,31]小计 [/td][/tr][tr][td=1,1,55]第一类 [/td][td=1,1,28]34 [/td][td=1,1,27]4 [/td][td=1,1,27]14 [/td][td=1,1,27]5 [/td][td=1,1,27]1 [/td][td=1,1,27][/td][td=1,1,27][/td][td=1,1,27]8 [/td][td=1,1,27]1 [/td][td=1,1,27]1 [/td][td=1,1,28]34 [/td][td=1,1,27]2 [/td][td=1,1,27]22 [/td][td=1,1,28]10 [/td][td=1,1,28]34 [/td][td=1,1,31]28 [/td][td=1,1,27]6 [/td][td=1,1,27][/td][td=1,1,31]34 [/td][/tr][tr][td=1,1,55]第二类 [/td][td=1,1,28]96 [/td][td=1,1,27]25 [/td][td=1,1,27]27 [/td][td=1,1,27]9 [/td][td=1,1,27][/td][td=1,1,27]4 [/td][td=1,1,27]5 [/td][td=1,1,27]24 [/td][td=1,1,27]1 [/td][td=1,1,27]1 [/td][td=1,1,28]96 [/td][td=1,1,27]1 [/td][td=1,1,27]37 [/td][td=1,1,28]58 [/td][td=1,1,28]96 [/td][td=1,1,31]57 [/td][td=1,1,27]37 [/td][td=1,1,27]2 [/td][td=1,1,31]96 [/td][/tr][tr][td=1,1,55]第三类 [/td][td=1,1,28]62 [/td][td=1,1,27]18 [/td][td=1,1,27]15 [/td][td=1,1,27]7 [/td][td=1,1,27][/td][td=1,1,27]1 [/td][td=1,1,27]2 [/td][td=1,1,27]18 [/td][td=1,1,27]1 [/td][td=1,1,27][/td][td=1,1,28]62 [/td][td=1,1,27][/td][td=1,1,27]8 [/td][td=1,1,28]54 [/td][td=1,1,28]62 [/td][td=1,1,31]21 [/td][td=1,1,27]33 [/td][td=1,1,27]8 [/td][td=1,1,31]62 [/td][/tr][tr][td=1,1,55]第四类 [/td][td=1,1,28]12 [/td][td=1,1,27]4 [/td][td=1,1,27]5 [/td][td=1,1,27][/td][td=1,1,27][/td][td=1,1,27][/td][td=1,1,27][/td][td=1,1,27]3 [/td][td=1,1,27][/td][td=1,1,27][/td][td=1,1,28]12 [/td][td=1,1,27][/td][td=1,1,27][/td][td=1,1,28]12 [/td][td=1,1,28]12 [/td][td=1,1,31]3 [/td][td=1,1,27]5 [/td][td=1,1,27]4 [/td][td=1,1,31]12 [/td][/tr][tr][td=1,1,55]合计 [/td][td=1,1,28]204 [/td][td=1,1,27]51 [/td][td=1,1,27]61 [/td][td=1,1,27]21 [/td][td=1,1,27]1 [/td][td=1,1,27]5 [/td][td=1,1,27]7 [/td][td=1,1,27]53 [/td][td=1,1,27]3 [/td][td=1,1,27]2 [/td][td=1,1,28]204 [/td][td=1,1,27]3 [/td][td=1,1,27]67 [/td][td=1,1,28]144 [/td][td=1,1,28]204 [/td][td=1,1,31]109 [/td][td=1,1,27]81 [/td][td=1,1,27]14 [/td][td=1,1,31]204 [/td][/tr][tr][td=1,1,55]备注 [/td][td=19,1,530]
“历史复杂”包括反革命,重大嫌疑分子、右派等;教师总数中有行政人员35人(校长15人,教导20人);教师中有工会人员182人。
[/td][/tr][/table]实施
1958年1月18日,永嘉全县小学教师和医务员在头陀寺集中整风学习、参加反右派斗争运动。运动历经4个阶段于3月26日结束,历时68天。参加运动的干部108人,学员2035人,其中小学教师1527人,区卫生所站人员31人,联合诊所人员477人(联合诊所人员先后分3批参加运动,不反右派)。参加运动人员中有共产党员68人,共青团员501人。运动的第一阶段自18日开始大鸣大放,19日“就形成高潮”,同时还开展多种鸣放形式,召开座座会提意见等,“基本上达到畅所欲言,全校鲜花盛开,毒草露头,右派对象暴露了84%”。第二阶段,对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集中制、文卫战线两条道路斗争等问题进行7天大辩论,汇集材料揭批斗争右派分子,并进行肃反学习补课、结合审干教育谈话,完善干部队伍政治运动历程。第三阶段,通过“比学赶超”活动,制订个人红专计划,转入精简机构与队伍的专题整改计划。第四阶段,为总结提高阶段,对历时2个月余的运动进行全面总结,制订单位事业发展规划方案,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教育、卫生系统的整风学习和反右派斗争,永强片区的中学教师被定性为右派分子的有3人,小学教师有16人定性为右派分子,占小教队伍的7.8%。 永嘉县教育、卫生系统整风反右运动结果情况统计表1958年4月17日
[table=600px][tr][td=10,1,247]措施实现情况 [/td][td=7,1,157]打击对象(人) [/td][td=10,1,294]纯洁共产党、共青团组织 [/td][/tr][tr][td=2,3,58]鸣放大字报(张) [/td][td=3,3,59]召开座谈会(次) [/td][td=5,2,130]提出整改意见 [/td][td=2,3,42]右派 [/td][td=2,3,58]坏分子 [/td][td=3,3,56]反革命 [/td][td=5,1,142]开除 [/td][td=5,1,152]发展 [/td][/tr][tr][td=3,2,58]党员 [/td][td=2,2,84]团员 [/td][td=3,2,68]党员 [/td][td=2,2,85]团员 [/td][/tr][tr][td=2,1,57]条数 [/td][td=3,1,73]针对领导(%) [/td][/tr][tr][td=2,1,58]约80000 [/td][td=3,1,59]400多 [/td][td=2,1,57]64000多 [/td][td=3,1,73]61.3 [/td][td=2,1,42]88 [/td][td=2,1,58]29 [/td][td=3,1,56]一个支队 [/td][td=3,1,58]3 [/td][td=2,1,84]26 [/td][td=3,1,68]12 [/td][td=2,1,85][/td][/tr][tr][td=1,5,37]教育整改 [/td][td=14,1,317]队伍精减(人) [/td][td=12,1,344]教学改革情况 [/td][/tr][tr][td=3,2,71]退职退休 [/td][td=2,3,35]解雇 代课 [/td][td=2,3,35]停止 试用 [/td][td=1,3,35]下放 [/td][td=1,3,35]打击 处理 [/td][td=1,3,35]合计 [/td][td=4,1,71]师生比例 [/td][td=4,1,105]改革班数 [/td][td=8,1,240]勤工俭学 [/td][/tr][tr][td=2,2,35]原比 [/td][td=2,2,35]新比 [/td][td=1,2,35]二部制 [/td][td=2,2,35]半日制 [/td][td=1,2,35]巡回 教学 [/td][td=2,2,48]种试验田(亩) [/td][td=2,2,49]养猪(头) [/td][td=1,2,47]养兔(头) [/td][td=2,2,47]养羊(头) [/td][td=1,2,48]鸡鸭鹅(只) [/td][/tr][tr][td=2,1,34]教师 [/td][td=1,1,37]工友 [/td][/tr][tr][td=2,1,34]66 [/td][td=1,1,37]23 [/td][td=2,1,35]80 [/td][td=2,1,35]12 [/td][td=1,1,35]135 [/td][td=1,1,35]62 [/td][td=1,1,35]511 [/td][td=2,1,35]1:33 [/td][td=2,1,35]1:54 [/td][td=1,1,35]98 [/td][td=2,1,35]87 [/td][td=1,1,35]145 [/td][td=2,1,48]313.8 [/td][td=2,1,49]1024 [/td][td=1,1,47]5657 [/td][td=2,1,47]864 [/td][td=1,1,48]1479 [/td][/tr][tr][td=1,1,37]备注 [/td][td=26,1,661]
勤工俭学未统计养鱼、砍柴、结草鞋、结网、结席等;未统计兼职民校教员、会计员、宣传员等10员10勤任务;春节期间宣传农业发展纲要40条,受教育395000人次;整改阶段捐献人民币2500多元;决定购买“教师号”拖拉机赠送农业社;还参加兴修水利、积肥、绿化、筑路等义务劳动。[/td][/tr][/table]第六节 农村基层整风
1958年1月10日,中共永强区委召开全区干部会议,确定永联、永兴、联甲、永兴、水心5个乡开展首批基层整风;永中镇和永红、天河、灵昆3个乡在宣传农业发展纲要40条(简称40条)基础上制订生产规划,掀起生产高潮,为基层整风做好准备。
基层整风运动分四步进行,概括为“一纲二放三改四建”。时间与运动进展,须统一步调,可有差距。第一步,6—7天,深入广泛宣传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总纲“40条”,从思想上发动群众到生产上发动群众,检查与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并安排好生产,将生产推向高潮。第二步,7—8天,以提早实现40条,组织生产大跃进;放手发动群众大鸣大放,集中群众意见,制定整改规划。第三步要求领导以身作则,发动与领导群众大整大改,改进生产规划,改进合作社经营管理,正确处理分配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认真贯彻勤俭办社和民主办社方针。第四步,以乡社党支部为中心,整顿思想作风,加强组织建设;整改干部作风,贯彻总路线和群众路线。各阶段工作均以围绕生产大跃进为中心,正确处理“三包”和分配政策,重点整顿三类社和一、二类社中落后小队问题。1月27、28日两天,中共永强区委第二次召开全区干部大会,将整风运动转入第三步,并在4月结束第四步。整风运动“在全区范围内以兴修水利、建造水库为中心的生产运动,已逐步形成高潮。水利出工已达37万工之多,培育春花和积肥运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从5个基层整风乡鸣放材料分析,群众反映意见最多的是干部工作作风、粮食生产与分配、合作社经营管理问题,最集中的是生产领导问题。整风运动,使“全区各乡发现了一批高额丰产田”。水稻亩产800斤以上的3446亩,900斤以上的1700亩,千斤田1241亩,有40个800斤的生产小队,合计超“40条”规定(800斤)的有6387亩。“其他粮食作物大面积高额产量亦均发现了不少”。
梅头乡,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高级化。1957年上半年,群众因农业社财务管理和粮食问题,发生社会闹事事件46起。主要是由于农业合作高级化后,管理制度跟不上,“记分问题上也还是采取死分活计的办法”;副业统一经营后,从事副业生产者“赚钱归自己,对社内生产影响很大”;财务账目混乱,干部不参加生产劳动,“群众意见很大”。整风运动针对所存在的实际情况,整风工作队“首先抓住整顿干部队伍,召开了生产队长以上干部和党团员参加的会议”,进行全民整风运动的意义和40条内容的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利用大小会议、黑板报、宣传队、墙头诗等形式向社会群众作“大张旗鼓、全面深入的”关于整风运动目的意义和40条目标方向的宣传教育,消除顾虑,冲破保守,“掀起了大放大鸣的高潮”;并按照鸣放所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根据边整边改精神,又掀起生产大跃进热潮。
第七节 平反改正
区境的整风反右运动结束于1958年下半年。8月,温州行政区划调整,区境的永强片和状蒲片由永嘉县划归温州市管辖,海城街道(梅头乡)隶属瑞安县。区境的整风反右运动与对右派分子的“改造摘帽”、平反改正工作分别按不同时期辖区隶属关系而接受领导展开、进行和落实。
综合情况
经综合统计,龙湾区域在整风和反右派运动中被划为右派分子22人,在外地划为右派回乡劳动9人。右派分子中绝大多数是干部和知识分子。从1958年4月起,对这些人员从政治上、组织上陆续作出处理结论。区境时为农村,知识分子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统。在整风反右运动中,永强片区小学教师204人,最后被开除清洗39人,其中作为反革命分子开除16人,作为坏分子开除7人,作为右派分子处理16人,经批斗后按撤职、降职处理16人。
改造摘帽
1959年9月17日,中共中央下达《关于摘掉确实悔改的右派分子的帽子的指示》:“决定在庆祝建国十周年的时候,摘掉一批确实改好了的右派分子的帽子”。“今后,根据右派分子的表现,对那些确实改好了的人,还准备分期分批摘掉他们的帽子”。1961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造右派分子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关于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管理、教育改造和处理问题,过去因为没有专门部门负责,有些问题没有及时得到适当解决。中央决定今后由统战部门主管”。中共浙江省委1961年12月15日发出434号文件规定:“审批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权限,省委原则同意,过去哪一级党委批准戴右派分子帽子的,摘掉右派分子帽子时仍由哪一级党委审批”。“改造右派分子”除劳动改造外,每年还须进行一期集中学习。1960年2月7日,中共温州市委统战部和市公安局联合举办“右派分子”学习班,分系统为机关、工交、文卫、财贸、统战及其他编成32组,其中第32组(其他组)为永强组,组长张中强、副组长姜启兴,组员6人。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简报”统计,1957年反右,全市“揭发出右派分子”433名。1959年第一批摘帽43名,1960年第二批摘帽64名,1961年摘帽100名,1962年摘帽14名,除10名死亡和49名劳教外,尚有153名,散在农村劳动。至1966年,陆续给区境的一部分“右派分子”摘了帽。
全面平反
“由于反右扩大化,混淆了敌我,使许多忠贞的同志,许多同党有长期合作历史的朋友,许多有才能的知识分子,许多政治上热情而不成熟的青年,被错划‘右派分子’受了长期委屈和压抑,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1959年至1966年间分批摘去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但并未有从根本上澄清是非,解决问题”。(《当代浙江简史》)1978年9月17日,中共中央下达(1978)55号文件,指出:“对于过去错划的人,都要做好改正工作。有反必肃,有错必纠,尽管事隔多年,也应予以改正”。1980年5月,遵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历史反革命又戴上右派帽子的复查问题的通知》,对历史反革命又戴上右派帽子和划右派又有新罪被判刑的人进行复查,均属错案。至此,在反右斗争中所有被划为右派的人全部得到改正。1983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在《(1983)19号》文件中指出:“有必要对一些已复查改正的案件进行一次‘回头看’。对于那些应当改正而尚未改正的,要抓紧进行复议,坚决改正过来。对于那些已经改正,但结论留有‘尾巴’的,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复查,除有重大原则问题外,一般不写上‘有错误言论’之类词句”。对被改正的人员全部恢复政治名誉和作好安置工作。
第十章大跃进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经过毛泽东审定的《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社论,提出,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发动全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时称“三面红旗”。
跃进运动激情澎湃,三面红旗联缀神圣。总路线,“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大跃进”运动·浙江卷》)。宣传时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就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大跃进运动以高指标为先导,以大办钢铁、大办粮食为主要内容,与以“一大二公”为主要特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原来就存在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以及后来出现的‘共产’风等‘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当代浙江简史》)。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农业生产下降、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遭遇严重困难。《淮南子·修务训》:“名可务立,功可强成”。然“狂者无忧,不知祸福也”。
第一节大摆余粮 促跃进
1958年5月,在早稻下插后青黄不接之际,粮食问题又突出起来,“出现社员叫苦,干部畏难现象”。中共永嘉县委认为,“粮食问题既是两条道路斗争的焦点,同时又是相互关系中的中心问题,”决定在全县开展“大摆余粮运动”。要求广大群众公开储备粮,解放思想,大摆余粮,心情舒畅,生产更跃进。
永强区根据中共永嘉县委指示,决定在永联乡联合高级社进行摆余粮试点。该社由丰台、孙垟、沙岙、坦头等4个小社于2月份合并组成。全社共216户,1087人,水田817亩,山园427亩,“二年来就获得空前未有的全面丰收”。“可是到了今年春花收割的时间,与往年一样,社员叫缺粮的一天多似一天,全社有50多户社员,差不多每天都跟着社、队长叫没有饭吃”。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回忆对比,“解放前全社只有9件绒衫,现在有207件,人民靴17双,手表9支,新屋54间,新床48张,人人有新衣,个个有凉鞋”。通过发动群众,摆成绩,比多快好省,比丰产、比高低、比节约,全社摆出余粮12700斤。中共永强区委在联社召开现场会议,永嘉县委批转永强区联合社解放思想,大摆储备粮,促进生产跃进的报告,向全县推广。通过大摆余粮后,“干群一条心,生产大跃进,争取上北京”。每户正门张贴奖状,以资鼓励。联合社社员用这样一首诗歌,来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想起解放前,无地又无钱;无粮吃不饱,长期喝饮汤;无布无衣穿,寒冷最痛苦;屋破无钱修,瓦屋稻草补。来了共产党,人民得解放;生产大增加,生活大改善;造起新房子,买来新衣服;牛羊满山岗,户户谷满仓。 第二节 大办农业 放“卫星”
宣传
1958年5月28日,中共温州地委召开各县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农工部长等120人参加的会议,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决定自6月15日至7月15日在全地区组织30万人宣传队伍,开展总路线宣传月活动。6月6日至8月,中共永嘉县委把宣传贯彻总路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召开全县四级干部大会,“分析批判了安于中游、自卑、迷信、保守等思想”,由“各区、乡、社书记挂帅,全党动手,立即向广大群众开展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宣传活动”,“一次又一次,一浪高一浪地形成了宣传运动的几大高潮”。“二个月中,高潮时有10万人以上宣传队伍投入宣传”,并印发文艺宣传资料和宣传提纲、8万张宣传单、召开2次专题广布大会等50多种宣传形式,“占领了一切宣传阵地,使全县3岁以上的儿童、成人有98%以上受到15次以上不同形式的总路线教育,干部、党团员受教育次数更多。在全县每个角落插上红旗,使人们说的、干的、想的、看的、写的、唱的,无一不是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一年实现40条,压倒帝国主义,震动全球,争取上北京等豪迈雄壮的战斗行动口号”。“坐卫星,乘火箭,一天等于二十年”,“在5年或10年赶上或超过英国和美国”。
指标
1958年6月27日,中共浙江省委第二次农业生产检查团来到温州,提出要放“高产卫星”等口号。7月,区境农业生产“放卫星”运动进入高潮。7月8日,中共永强区委代表全区10万人民向党宣誓,发出《万斤区宣誓书》。口号是:奋战百天,规划翻十番,实现亩产万斤区,名闻世界,威震宇宙,秋后见毛主席,争取全国“开现场会”。并向全县、全省各地区委发出《倡议书》,认为,只怕想不到,不怕办不到,在具有冲天气概的人民面前,叫高山畜水,海水成肥,岩石开花,实现万斤区是年内之事。人类已进入原子时代,时间一天等于二十年。“不实现万斤区誓不罢休”。梅头乡,争取早稻亩产3000斤,晚稻亩产7000斤。
措施
“实现万斤区的七大措施”:①大株密植,2×4寸,种子保证每亩40斤,每亩8万“蓬”,每“蓬”15株;干部试验田每亩10至15万“蓬”。②“大搞肥料”,大闹海水,围剿涂泥,削尽草皮,捞光河泥,满垟火泥,亩施3000担,加高一尺肥。③“大搞水利”实现300毫米雨不下山,12级台风不决口,奋战一年,出工500万,蓄水4000万,实现水利化,达到山谷都蓄水,堤塘似铁壁。④大抢季节,不分白天黑夜,不分男女老少,不怕台风暴雨,奋战半个月,插秧不过大暑关。⑤治尽虫害,备药20万斤,组织专业队,坚决、彻底、干净,使所有虫害断子绝孙。⑥“大搞深耕”,全部使用双铧犁,将所有土地翻耕一次,深达6寸;干部试验田深达1.5至3尺。⑦“大闹”技术革命,人人创造,个个发明,达到收割、下种、运输基本机械化、车船化、沼气化。
3月3日,中共永嘉县委在梧埏区茶山乡罗一社举办五天为期的双铧犁技术训练班,永强区被指定派出区(镇)负责人1名、乡干部8名、农技站干部1名、供销社干部2名、社长8名,合计20人参加培训。26日,永嘉县委批转灵昆乡党支部关于推广使用双铧犁的经验通报,指出,灵昆乡使用双轮双铧犁“是一种促进派的革命气概”,“我们希望其他地区也能像灵昆乡领导一样,以坚强的决心和毅力为恢复双铧犁名誉、积极推广使用双铧犁而斗争”。10月12日,永强区在衙前“红专农场”召开绳索牵引机翻耕土地现场会议,参加会议代表354人。10月25日,中共温州市郊区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贯彻深耕与改良土壤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深耕是农业增产技术措施的中心”。“儿要亲生,田要深耕”。措施是,政治挂帅,加强领导;全面规划,贯彻到底;改革工具,提高效率;培训技术,发动献计;并制定分区任务数额,要求深耕37万亩,其中深耕一尺的24万多亩,1.5尺以上的12万多亩,此外低产田需要改良的有35750亩。
11月上旬,温州市农林水利局在永强公社联甲大队开展土地深耕试点工作,购置绳索牵引机2台,并将51台双铧犁全部改装成深耕双铧犁,提出“确保深耕一市尺,坚决消灭土木犁”,“如果使用土木犁必须大队批准”的口号与决定。
11月,为促使工作跃进,开展连队之间互相评比竞赛运动,先进者得红旗,最慢的得白旗。永强公社联甲大队“连队和连队之间争夺红旗情绪非常激烈,谁也不愿落后,大家都自觉的在晚上12点钟就起床,凌晨一点不到就下田生产;青年队甚至晚上11点钟就出发耕田,青年队有8个妇女也参加了耕田队,积极性很高,生产劲头很大”。梅头乡,大抓积肥每亩达1000余担,其中石星连队“在摆积肥擂台时,连夜发动男女社员2300余人,点气灯和各种小灯734盏达4小时多,当夜积肥5800余担,并开辟肥源34种;其次是大抓鸡、猪、鸭,普遍做到‘三关’,共积肥546.75万担,平均每亩达523担,每户达到2560担”。
粮产
1958年11月10日,“温州市永强人民公社高额卫星田初步综合”统计,全社各大队发现水稻亩产3000斤以上的高额卫星田76.746亩(附表)。其中亩产3000斤以上的2丘,2.67亩;亩产4000斤的20丘,26.76亩;亩产5000斤的9丘,8.366亩;亩产6000斤的8丘,6.66亩;亩产7000斤的5丘,4.94亩;亩产8000斤的4丘,4.03亩;亩产9000斤的7丘,4.80亩;亩产10000斤的8丘,7.33亩;亩产11000斤的6丘,3.73亩;亩产12000斤的4丘,2.80亩;亩产1300斤的1丘,1.77亩;亩产14000斤的2丘,1.17亩;亩产15000斤的1丘,0.92亩;亩产16000斤的4丘,1.00亩;亩产18000斤的1丘,0.3亩;亩产20000斤以上的一丘,1.66亩。11月17日,中共温州市委工作组在永联大队城北连队(村)放晚稻产量“卫星”,将20多亩田、总产量为12000斤的稻谷集中到一处,作为0.5亩田产量,使亩产“达到”24000斤,全市大队以上干部和各界知名人士前往参观。12月23日统计,梅头乡“全乡干部27人,过去参加生产30%,整风后全部投入参加生产,建立试验田、小农场面积80余亩,得到高额丰收有40余亩。最高亩产5430斤,一般的单产也在2000斤以上”。 温州市永强人民公社高额卫星田汇总登记表 1958年11月10日 [table=584px][tr][td] 建(队)制 [/td][td] 专管人 [/td][td] 面积 (亩) [/td][td] 土地坐落 [/td][td] 产量 (斤) [/td][td] 亩产 (斤) [/td][td] 耘籽 [/td][td=3,1] 产量分等情况 [/td][/tr][tr][td] 城北 [/td][td] 党支部 [/td][td] 0.51 [/td][td] 东门外 [/td][td] 11353 [/td][td] 22260 [/td][td] 西瓜红 [/td][td] 亩产 (斤) [/td][td] 面积 (亩) [/td][td] 实收量 (斤) [/td][/tr][tr][td] 城南 [/td][td] 党支部 [/td][td] 0.71 [/td][td] 庙上河 [/td][td] 8531 [/td][td] 12014 [/td][td] 西瓜红 [/td][td] 1000 [/td][td] 30 [/td][td] 30000 [/td][/tr][tr][td] 城南 [/td][td] 张先廷 [/td][td] 0.29 [/td][td] 庙上河 [/td][td] 3051 [/td][td] 10521 [/td][td] 耘谷 [/td][td] 1500 [/td][td] 200 [/td][td] 300000 [/td][/tr][tr][td] 城南 [/td][td] 孙秀夏 [/td][td] 0.5 [/td][td] 虹桥前 [/td][td] 5227 [/td][td] 10453 [/td][td] 白谷 [/td][td] 2000 [/td][td] 700 [/td][td] 1400000 [/td][/tr][tr][td] 城南 [/td][td] 麻建祥 [/td][td] 0.24 [/td][td] 街 底 [/td][td] 2504 [/td][td] 10432 [/td][td] 白谷 [/td][td] 2500 [/td][td] 1500 [/td][td] 3750000 [/td][/tr][tr][td] 城南 [/td][td] 团支部 [/td][td] 0.89 [/td][td] 庙上河 [/td][td] 8673 [/td][td] 9745 [/td][td] 西瓜红 [/td][td] 3000 [/td][td] 3000 [/td][td] 9000000 [/td][/tr][tr][td] 城南 [/td][td] 王景斌 [/td][td] 0.28 [/td][td] 榜眼桥上 [/td][td] 2527 [/td][td] 9025 [/td][td] 西瓜红 [/td][td] 3500 [/td][td] 1353 [/td][td] 4735500 [/td][/tr][tr][td] 新城 [/td][td] 王加增 [/td][td] 1.8 [/td][td] 上车头 [/td][td] 16700 [/td][td] 9120 [/td][td] 耘谷 [/td][td] 4578 [/td][td] 5.44 [/td][td] 24195 [/td][/tr][tr][td] 城南 [/td][td] 陈占浩 [/td][td] 0.36 [/td][td] 大堆夹 [/td][td] 2591 [/td][td] 7214 [/td][td] 西瓜红 [/td][td] 5408 [/td][td] 3.44 [/td][td] 18605 [/td][/tr][tr][td] 城南 [/td][td] 王兆旺 [/td][td] 0.24 [/td][td] 下浃潭 [/td][td] 1947 [/td][td] 8117 [/td][td] 西瓜红 [/td][td] 7573 [/td][td] 0.6 [/td][td] 4544 [/td][/tr][tr][td] 新城 [/td][td] 王会青 [/td][td] 0.6 [/td][td] 东门外 [/td][td] 3513 [/td][td] 5855 [/td][td] 乌衣京 [/td][td] 11206 [/td][td] 1.5 [/td][td] 16809 [/td][/tr][tr][td] 联合 [/td][td] 黄加义 [/td][td] 0.9 [/td][td] 朱垟届前 [/td][td] 4770 [/td][td] 5300 [/td][td] 黄谷鲜 [/td][td] 22260 [/td][td] 0.51 [/td][td] 11353 [/td][/tr][tr][td] 城南 [/td][td] 陈兆奎 [/td][td] 0.8 [/td][td] 双路坑 [/td][td] 4457 [/td][td] 5571 [/td][td] 早皮京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南 [/td][td] 陈运斌 [/td][td] 1.14 [/td][td] 坑儿头 [/td][td] 5865 [/td][td] 5145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白水 [/td][td] 刘景水 [/td][td] 1.20 [/td][td] 刘宅庙下 [/td][td] 5763 [/td][td] 4862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北 [/td][td] 忠 良 [/td][td] 1.42 [/td][td] 东门外 [/td][td] 6788 [/td][td] 498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北 [/td][td] 月 钦 [/td][td] 0.8 [/td][td] 衙前祠堂前 [/td][td] 3706 [/td][td] 4632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北 [/td][td] 孝 玉 [/td][td] 1.30 [/td][td] 林 涂 [/td][td] 5922 [/td][td] 4230 [/td][td] 河尼丹京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南 [/td][td] 陈运祥 [/td][td] 0.62 [/td][td] 街底 [/td][td] 2736 [/td][td] 4412 [/td][td] 向京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白水 [/td][td] 郑仁金 [/td][td] 1.31 [/td][td] 田垟头 [/td][td] 5231 [/td][td] 3998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联合 [/td][td] 党支部 [/td][td] 0.85 [/td][td] 龙前 [/td][td] 2975 [/td][td] 3500 [/td][td] 黄谷鲜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北 [/td][td] 王阿枢 [/td][td] 0.83 [/td][td] 西坟阁 [/td][td] 3262 [/td][td] 393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度山 [/td][td] 团支部 [/td][td] 0.84 [/td][td] 祠堂东 [/td][td] 2940 [/td][td] 350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南 [/td][td] 王成夫 [/td][td] 0.44 [/td][td] [/td][td] 1505 [/td][td] 342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联合 [/td][td] 王加青 [/td][td] 0.86 [/td][td] 井潭 [/td][td] 2940 [/td][td] 3400 [/td][td] 黄谷鲜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度山 [/td][td] 朱善有 [/td][td] 1.20 [/td][td] 上南 [/td][td] 3960 [/td][td] 330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联合 [/td][td] 陈彦生 [/td][td] 2.30 [/td][td] 坦头下 [/td][td] 7360 [/td][td] 320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度山 [/td][td] 朱良文 [/td][td] 1.04 [/td][td] 沙田井 [/td][td] 3290 [/td][td] 316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北 [/td][td] 王成廷 [/td][td] 0.8 [/td][td] 东门处 [/td][td] 2544 [/td][td] 3180 [/td][td] 耘谷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新城 [/td][td] 王岩明 [/td][td] 0.83 [/td][td] 小南门 [/td][td] 2541 [/td][td] 3062 [/td][td] 土河乡京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新城 [/td][td] 王益昌 [/td][td] 0.82 [/td][td] 西门处 [/td][td] 2418 [/td][td] 3015 [/td][td] 江南京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联合 [/td][td] 黄加隆 [/td][td] 10.8 [/td][td] 朱垟殿前 [/td][td] 33206 [/td][td] 3075 [/td][td] 黄谷鲜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联合 [/td][td] 坦头班 [/td][td] 3.7 [/td][td] 龙前 [/td][td] 11174 [/td][td] 302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联合 [/td][td] 团支部 [/td][td] 1.8 [/td][td] 孙垟殿前 [/td][td] 5724 [/td][td] 318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联合 [/td][td] 陈岩元 [/td][td] 3.0 [/td][td] 孙垟山下 [/td][td] 9018 [/td][td] 3053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able] 第三节 大办工业 炼钢铁 1958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在《关于浙江工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提出:“全党办工业、全民办工业、县县办工业、乡镇办工业、大家都办工业”的口号。6月,省委召开工业会议,讨论加快全省工业建设速度问题,提出以钢铁为统帅,带动工业全面大跃进,加速实现工农业机械化和城乡电气化进程的任务。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估计1958年人均占有粮食将达到1000斤左右,农业问题已基本解决,工业战线要迅速赶上去。工业的中心问题是钢铁生产,会议正式提出工业以“以钢为纲”。
任务
1958年6月30日,中共温州地委将炼铁小高炉基建和年度生铁、钢、铜的生产分配计划公布。1958年,永嘉县的钢铁生产任务2700吨,铜的生产任务20吨。7月5日,地委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必须在短期内摸清我区铁矿资源的地区分布与储藏量情况,为此,地委决定7月份为开展全民报矿运动月。”要求各级党委指定分管工业的书记专管,发动全民投入报矿运动;各县委钢铁办公室要具体负责指导报矿运动,并将群众报上的矿名、产区、储量、品位及其他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地委钢铁办公室。永嘉全县下半年烧制耐火砖任务10250吨,其中地方国营耐火器材厂6360吨,新记窑业厂1550吨,永强青山窑业社和天河窑业社各1170吨,分二批次完成任务。
资金
1958年,在新建、扩建工厂中,除乡镇办工厂外,永嘉县办工业项目共需基本建设资金650万元,其中由国家预算拨款及吸收华侨投资共计200万元,其余450万元均须动员各阶层群众支援解决。5月21日,中共永嘉县委在《关于自筹地方工业资金问题的通知》中提出,筹集办法,“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各阶层的储蓄额”或动员参加特种储蓄,支援工业建设,并设计任务分配安排。至6月25日,永嘉全县“除办起了约3000个工厂外,在筹集资金工作方面(6月5日止)已认储101074元,已存入银行特种储蓄6157元,其中以永中等地进度比较快。永中镇委机关12个人自报投资共计1070元,平均每人达到89元。由于领导干部带头,也带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认购,工商界也提出要献宝支援工业建设口号,初步统计已献出黄金10多两,旧铜旧锡500余斤。”至此,中共永嘉县委提出“在宣传总路线,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抓紧时机,继续进行认储登记及动员交储工作,要求在6月底前基本结束各阶层认储登记工作,同时应抓紧组织交储工作。为保证及时供应基建资金的需要,兹根据工程进度重新分配在6月份必须完成的特种储蓄交储任务。”7月3日,中共永嘉县委批复县财政局党组报告“关于永中镇委抽调公私合营企业部分资金办工业、办剧院设备等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合营企业的流动资金系国家资金的一部分,如有多余应按系统上交县财政局管理使用,任何单位不得提取”,“镇人委不能直接收受或运用这项资金。”“合营南货商店已交永中镇人委收去的资金500元,由永中镇银行营业所负责在镇人委存款户中直接转作特种储蓄存款”。“剧院建设资金已由县拨给6000元,因此更不应该采取摊派方式进行筹集”。
劳力
1958年7月1日,中共永嘉县委成立钢铁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分设耐火器材、机械设备和采矿、基建、培训4个组,抽调专职干部13人,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县委认为,必须一手抓钢铁,一手抓农业,确保钢粮双丰收。“安排劳力成为当前在钢铁生产的重大问题。”“根据各区劳动力情况,确保从总人口的58%的劳动力中抽33%的人专搞钢铁生产,其他工业抽10%。”7月25日,永嘉县妇联会“为了实现县委提出粮食亩产4500斤,争取5000斤指标,工业产值翻四番,办好2万个工厂的宏伟计划”,在永临区桥下乡召开妇女大办工业现场会议(预定人数300人,实到195人),“现场参观‘三八’肥料厂、妇女小高炉和砖瓦厂、水泥管厂、农忙食堂、托儿所、幼儿班”等,号召“必须发动占人口半数的妇女投入大办地方工业,使我县工农业生产并驾齐驱”。9月25日(区境已隶属温州市),中共温州市委召开7000人三级干部会议,由于“钢铁紧急指示” 会期由5天,改为1天。会议统计,永强区炼钢大军15125人,运输开矿大军500至1000人,每天支援市区矿石250吨;梧埏区炼铁大军11500人,运输开矿大军4000至6000人,每天支援市区矿石210吨。11月10日,中共温州市委钢铁指挥部在《关于永强人民公社钢铁生产情况的通报》批评中指出,“由于工农并举思想不够明确,在最近农业突击抢收抢种中,钢铁队伍中人员已被大批抽走,开矿、洗砂、烧炭、冶炼陷于停顿状态。”“投入钢铁生产的劳动力和半劳动力不足千人”。“钢铁厂原决定调集1500人,实际只来600余人,其中半劳动力占相当比重,党团员人数很少”。“此外,钢铁队伍中还存在组织不纯现象,工商部门抽来参加炼铁的44人中,有地主3人、反革命4人、坏分子1人;红专高炉20人中有右派2人,其中1人是去年师专闹事首领四大金刚之一,另有特务儿子1人。又没有安排必要数量的劳动力去烧木炭,以致大批炉子不能点火”。
进度
1958年7月13日,永嘉县组织全县工厂、生产社党支部书记、厂长100余人到温州五金厂、农械厂参观小高炉建设。回来后,“使全县钢铁工业有了迅速发展”。永强区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小高炉在13日晚炼出二炉红红的铁水,“这是历史的新创造”,“打破炼钢神秘观点”,全县共炼钢铁490斤。22日,召开全县150余人报矿积极分子会议,开展报矿竞赛,推动报矿工作,结合总路线宣传,积极报矿成为全民义务。全县组织230余人的“开矿大军”,“发现主要铁矿38处,计331640吨,其中铁矿257500吨;年锰矿11处,计120300吨;已开采铁矿有70余吨”。至月底,投入生产的土炉达到58座,“新建的小高炉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钢铁之花遍地开放”。
10月30日,中共温州地委提出,要在10月15日至21日在全地区开展钢铁生产突击周活动。活动实行“五定”:定任务,定炉群、炉型,定干部,定工人,定制度;“抓三料”:燃料、原料、耐火材料;“三保”:人保健,炉保温,料保干燥,“每个炉子都要搭棚加盖,并积极设法改冷风为热风,以保证冬季正常生产”。
至11月,永强人民公社大办钢铁工业在“二次突击战中发动群众较充分,全民性的钢铁生产热潮已经初步形成”。到6日止,共产铁51吨,开采矿石(包括矿砂)2000余吨。“炉子已经基本定型,大部分炉子都已正常出铁”。10日,中共温州市委钢铁指挥部在通报批评中指出,“由于该公社(永强人民公社)领导上对工农并举,确保钢粮丰收的思想不牢固,存在单打一作风。从公社到大队、作为区的党组织,第一书记都没有挂帅、亲自过问钢铁,也没有固定必要数量的干部和劳动力从事开矿、洗矿、烧炭、冶炼等工作,以致‘三料’没有,大批炉子不能点火,,陷钢铁生产于停顿和半停顿状态之中”。市郊区工委分配给永强公社的任务是日产生铁19吨、钢7吨,每日上调矿石50吨。实际完成情况,1至9日共产生铁1.877吨,钢没有生产,开矿石58.5吨,洗铁砂1.25吨,烧木炭4.8吨。7日,投入生产的炉子仅有1只,出铁9公斤;开矿石1吨,洗砂1吨,没有烧出1斤炭;8至9日,生产情况未见好转。至11月底,温州市累计产铁1919吨,钢332吨,建成3m3以上小高炉24座,各种土炼铁炉1015座,小转炉3座,炼钢炉105座,培养了5000多名冶炼工人。
12月,根据省委、地委分配的任务及本地“三料”来源实际情况,中共温州市委对全年及12月份的炼钢任务作了调整,“比原定计划要求减少很多”。措施是,必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整顿干部职工队伍,继续大鼓干劲;发动群众基础,千方百计,自力更生,“大搞三料”;大搞技术创新,开展大面积丰产运动,“使高产卫星一个比一个大”;继续做好“五定三保”工作,抓紧小高炉的基建、生产和炼钢轧钢工作。至1959年初,大炼钢铁运动消声未匿迹。
第四节 大办食堂 促生产
1958年10月下旬,区境“随着公社化生产飞跃发展的要求,社员觉悟大大提高,全社同时形成生活集体化运动,日夜苦战,进行食堂、托儿所、幼儿班的筹建工作。”到11月1日,永强公社230个食堂、托儿所、幼儿班全部投入为秋收冬种生产和10万社员生活服务,“使全社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更加走上轨道,推动了生产高潮。”
中共浙江省委在关于农村公共食堂的指示中指出,公共食堂的普遍举办,对于解放妇女劳动力、提高劳动出勤率、促进生产的发展,以及培养社员的集体生活习惯,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因而受到多数群众特别是那些单身汉、青壮年妇女和家庭中缺乏辅助劳动力的社员的热烈欢迎。是年冬,永强公社共办食堂200余个,其中最大的一个拥有2000余人用膳。食堂化后,“把妇女劳力2万多人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消除了因男劳力支援工业建设而造成农业劳力紧张的现象”。永兴第12队,93户,有85个妇女下田参加抢收抢种,16个妇女负责晒场,只有8个妇女负责食堂,15个妇女负责幼儿和托儿工作。食堂实行供给制,吃饭不用钱,“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解决了过去部分劳力少,吃口多的社员生活困难。”食堂大,用柴省,解决了燃料紧张。“永联白水队122户计算,过去一户日用柴20斤,现在集体日用200多斤,每日省柴2100斤,值39元”;用粮省,按每只镬浪费2两米,100只镬要15斤;坚持勤俭办公社精神,永兴3队的3处食堂只用了现金27元。1960年11月上旬,中共温州市委派天然气勘察队到永中、宁城、永联等地试办天然气,解决烧柴困难。城南生产队第一食堂1100余人用膳,利用天然气每日可节约柴草1500余斤。“灵昆海安社社员编快板歌颂说:“海安好食堂,主人大家当;分工来负责,分头专门抓;事事有人管,饭菜还有汤;养猪种菜园,鲜鱼养满塘。妇女大解放,生产田头忙;幼托有人管,饭食吃得饱。男女喜欣欣,干活更有劲。”
整顿
随着“三年困难时期”的到来,粮食短缺情况的加剧,“食堂问题”也日渐显露出来。1959年1月,梧埏公社蒲州管理区23个食堂中有19个食堂“叫喊无粮,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工作后,仍有4个食堂存在问题,个别食堂已经停伙”。4月22日,中共永强公社党委向市委《关于当前粮食摸底情况报告》,全社食堂207个,比1958年底减少66个,比1959年3月减少14个;207个食堂中吃“二干一稀”的1个,吃“一干二稀”的150个,吃“三稀”的56个,共计用膳人数92804人。至4月18日,全社存粮2550506斤(其中国家统销未食用的543955斤),永兴、永江、联甲3个管理区可吃40天左右时间,永新、灵昆、天河、永中只可吃10天左右,永中桥北、寺西等食堂只能维持三、四天;离早稻登场需75天,按“一干二稀”的要求,整劳力日定量1.5斤,半劳力1.25斤,一般人日定量0.7125斤,“尚缺少粮食2035639斤”,“现特请上级市委迅速研究,要求帮助解决。”
6月20日,中共浙江省委作出关于整顿农村公共食堂的指示,“粮食供给制是一种分配制度,而公共食堂是一种集体消费的方式”;要有利生产,便利群众,坚持自愿,才能办好食堂;食堂必须根据群众的要求,因地因时制宜,可以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如常年食堂、部分社员参加的食堂、一天供应一餐或两餐饭的食堂等;公共食堂一律实行企业化,自计盈亏,决不能放任自流。自此,农村公共食堂供给制取消,实行“以人定粮,指标到户,实物到堂,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原则。到1960年初,区境的下兴食堂仍为全市典范,并以“下兴食堂越办越好”为题,作为经验介绍,书面向全市推崇。其主要做法是:党支部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政治进食堂,书记进伙房;”建立食堂家底,办起蔬菜基地、蔬菜加工场、畜牧场和鱼塘(“三场一塘”),实行蔬菜供给制;坚持民主管理、勤俭办食堂原则;建立保卫制度,民兵睡食堂,防敌破坏等。 农村公共食堂情况
[table=551px][tr][td=1,2,79]年份 区别 [/td][td=2,1]1958年 [/td][td=2,1]1959年 [/td][td=2,1]1960年 [/td][/tr][tr][td]个数 [/td][td]用膳人数 [/td][td]个数 [/td][td]用膳人数 [/td][td]个数 [/td][td]用膳人数 [/td][/tr][tr][td=1,1,79]合计 [/td][td]1359 [/td][td]368235 [/td][td]1818 [/td][td]343792 [/td][td]1228 [/td][td]354371 [/td][/tr][tr][td=1,1,79]梧田 [/td][td]309 [/td][td]94285 [/td][td]300 [/td][td]66629 [/td][td]247 [/td][td]66850 [/td][/tr][tr][td=1,1,79]永强 [/td][td]273 [/td][td]94775 [/td][td]373 [/td][td]95145 [/td][td]170 [/td][td]96444 [/td][/tr][tr][td=1,1,79]三溪 [/td][td]151 [/td][td]55302 [/td][td]322 [/td][td]56147 [/td][td]179 [/td][td]61918 [/td][/tr][tr][td=1,1,79]藤桥 [/td][td]312 [/td][td]71910 [/td][td]484 [/td][td]71286 [/td][td]328 [/td][td]77939 [/td][/tr][tr][td=1,1,79]洞头 [/td][td]198 [/td][td]37523 [/td][td]205 [/td][td]38481 [/td][td]189 [/td][td]36278 [/td][/tr][tr][td=1,1,79]大门 [/td][td]116 [/td][td]14440 [/td][td]134 [/td][td]15745 [/td][td]115 [/td][td]14942 [/td][/tr][tr][td=1,1,79]备注 [/td][td=6,1]
⒈根据农业统计年报整理;
⒉未包括在农村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福利事业数。[/td][/tr][/table] 散伙 1961年5月2日,中共温州市委召开公社第一书记座谈会,“对食堂问题展开热烈的争论。”有3种态度:第一种,食堂存在缺点,不能散,非万不得已,粮食不能到户;“六十条”只叫积极办好,没叫积极散伙;党委抓生活,散了食堂,怎能抓,过去都说食堂好,不能出尔反尔。第二种,食堂势在必散,但顾虑重重,担心散了食堂,局面不好收拾。第三种态度是“入伙自愿,散伙自由。”经过二天反复讨论,明确食堂是生活方式,而不是制度和方向问题;初步克服“捏不住,放不得,难下台”的不正确思想。食堂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买饭排队浪费劳力,永强公社七甲生产大队4000余人,每餐打饭‘两条龙’约二小时,一天要浪费1600个劳动日”。群众调查,主张不办食堂的占43%,主张农忙办、农闲不办的占57%,散食堂是多数人的要求。只能承认这个实际,主动地领导群众“散伙”,并要做到逐步停伙,安排好群众生活,“有利于安心生产”,“有利于加强和巩固人民公社制度”。 第五节 大办福利 出劳力
随着人民公社体制落实和工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区境普遍建立以食堂、托儿所为中心的集体福利事业。由于公社发展集体福利事业,使“22220个妇女从锅灶边解放出来”支援农业生产。“秋收冬种时,妇女出勤从50%提高到120%”。永兴青年妇女556人,组织44个火箭、卫星、刘胡兰、穆桂英、赵一曼等突击队,日夜抢收抢种。永兴经验推广全片区,使全社秋收冬种提前10天完成任务。
大办福利工作在永兴试点,口号是,“奋战3天,办好母子康乐院”。采取干部分工,生产、福利分头抓,提出不花公社一分钱,一切经费、用具等,发动群众“来献室”,由自己解决;召开会议,连队之间开展竞赛,“看谁献多、献快、献早”。永兴在2天内共献出人民币233元、草席25床,棉被1条、脚盆10个、茶几16个、床23张、布票16丈2尺,并让出七连俱乐部作院址。康乐院设学习休息室、候产室、劳动室。随后,永强公社召开各大队妇女干部会议,现场参观永兴母子康乐院。不到半个月,全社共献出棉被189条,木床、竹床共266张,枕头60个,热水瓶22个,脚盆91个,椅94张,白银8斤2两,人民币600万元;吊桶、茶几等零星用具1633件,折人民币7000多元;共让出房屋68间,办起10个妇产院、10个康乐院,2个月中,入院354人,入院产妇占总产妇90%以上。上半年,永中生产大队为解决鳏、寡、孤、独五保老人生活,在大乘寮创办敬老院,该院有生活用房三进两轩计24间。敬老院确定专人管理、服务,达到1人1室1床1桌1椅。口粮、生活费由生产大队负担,民政部门协助。学校少年儿童常为其送温暖,使五保老人安度晚年。
至1959年3月,永强公社有食堂221个,托儿所215个,幼儿班177个,受托儿童19551人;有缝纫组64个,参加缝衣、做鞋的有336人;妇产院和母子康乐院各10个,产床256张;敬老院2个。公社规定,妇女产假40天,对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实行生产劳动照顾;规定妇女每月休假5天;实行月经卡登记、月经带管理制度。永兴福利工作试点时,永兴小学教师将母子康乐院编成顺口溜:过去一生产,马上就体弱;一下不仔细,就会“儿窝”散;接下“月里病”,一世健康难。现进康乐院,安乐来生产;妇婴健康好,上辈无麻烦;丈夫勤生产,巩固公社快。对幼儿班的辅导,将永强公社美景编成“三字经”:永嘉强、顶呱呱。寺前街,花啦啦;瑶溪镇,开矿山;白水滩,发电站;大河边,水稻插;横河下,糖甜煞;到蓝田,鱼如山;办公社,真爽快。第六节讲究卫生 除四害
1958年1月14日,中共浙江省委召开除四害(老鼠、麻雀、苍蝇、蚊子)电话会议,提出7年成为“四无省”的目标。2月,省委在二届九次扩大会要求在5年内实现“四无省”。这两次会后,浙江“全省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除害灭病运动”。2月3日,中共永嘉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召开全县除四害、消灭疾病动员大会。出席会议代表每乡3人,每镇6人,指定由各区、镇分管文卫的区、镇长或区、镇团委书记、妇联主任带队;参加会议代表应是共青团员、妇联主任、放假在家的优秀学生或留校教师,镇代表可增加工会干部和工商联干部。会议旨在贯彻执行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27、28条及省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动员广大群众投入以除四害、讲卫生、增加肥料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争取在3年内使全县成为“四无县”。会议后,中共永嘉县委又号召,要在3个月内实现“七无”(无四害,加无蟑螂、跳蚤、臭虫)。中共永强区委提出,要在“五一”前实现“七无”。6月,中共永嘉县委发出指示,要求“七一”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除七害突击运动。6月18日,永嘉县人委卫生科、永嘉县商业局联合通知认为,“全县相继地出现了基本七无镇、乡、社,粮食系统、卫生系统已成为基本七无系统”,“在这个胜利的基础上扩大战果,七一前使我县成为基本上七无县是完全可能的”。8月24日,中共温州市委郊区工委在《关于开展夏秋季消灭七害突击运动的意见》中认为,“现在蚊蝇密度又有增高”。“我们的口号是:全区男女老少齐动手,不让蚊蝇过‘九九’关”,“以总路线为动力……将郊区变成为一个七无整洁区”。突击运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一周,为准备发动阶段,搞好试点后召开由区、乡主要干部参加的现场会议。第二阶段, 9月1日至5日,“大搞消灭蚊蝇与毒鼠”。第三阶段, 9月5日至10日,为总结评比阶段。运动成立郊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恢复各区除七害指挥部,以加强领导,并规定建立日报制度。永强片区除七害“工作劲头很大,情绪高涨,都连夜苦战,点起煤气灯来打扫街道,冒雨疏通阴沟,全身衣服打湿还不肯歇气”,“在377个清水坑中用煤油杀孑孓2至3次,粪坑用六六六粉喷洒灭蛆3至4次”。梅头乡“党团员带头,苦战7昼夜,终于实现了七无乡,被评为县级卫生模范单位”。区境的除害灭病运动正如《大跃进运动·浙江卷》所指出的“人们不仅在家里,还纷纷走向田间、爬上房舍除四害,场面颇为壮观”。
除七害战果统计表 1959年3月1日
[table=600px][tr][td=1,3,36]项目
区域[/td][td=7,1,303]场地处理 [/td][td=13,1,509]捕杀害虫情况 [/td][td=2,1,86]大扫除 [/td][/tr][tr][td=1,2,68]阴沟 (条) [/td][td=2,1,76]粪坑(个) [/td][td=2,1,70]清水(个) [/td][td=1,2,44]洼地 处理 (处) [/td][td=1,2,44]烟熏 (户) [/td][td=2,1,90]鼠 [/td][td=4,1,94]麻雀 [/td][td=1,2,44]杀蟑螂(只) [/td][td=3,1,110]杀蚊虫(只) [/td][td=1,2,59]苍蝇(斤) [/td][td=1,2,56]蝇蛹(斤) [/td][td=1,2,55]臭虫(只) [/td][td=1,2,41]参加 户数 [/td][td=1,2,44]清扫 垃圾 (担) [/td][/tr][tr][td=1,1,41]加盖 [/td][td=1,1,35]填塞 [/td][td=1,1,34]加盖 [/td][td=1,1,35]填塞 [/td][td=1,1,44]捉鼠 (只) [/td][td=1,1,46]堵洞 (个) [/td][td=2,1,49]捉雀 (只) [/td][td=2,1,46]毁窝 (个) [/td][td=2,1,55]杀蚊 (只) [/td][td=1,1,55]灭孑孓 (斤) [/td][/tr][tr][td=1,1,36]永强片 [/td][td=1,1,68]202 (10609米) [/td][td=1,1,41]3037 [/td][td=1,1,35]446 [/td][td=1,1,34]1065 [/td][td=1,1,35]207 [/td][td=1,1,44]33 [/td][td=1,1,44]24415 [/td][td=1,1,44]23338 [/td][td=1,1,46]2853 [/td][td=2,1,49]10658 [/td][td=2,1,46]1219 [/td][td=1,1,44]348944 [/td][td=2,1,55]172348 [/td][td=1,1,55]9 [/td][td=1,1,59]153 [/td][td=1,1,56]10050 [/td][td=1,1,55][/td][td=1,1,41]1898 [/td][td=1,1,44]310092 [/td][/tr][tr][td=1,1,36]梅头乡 [/td][td=1,1,68]全部 [/td][td=1,1,41]645 [/td][td=1,1,35][/td][td=1,1,34][/td][td=1,1,35]864 [/td][td=1,1,44][/td][td=1,1,44][/td][td=1,1,44]59353 [/td][td=2,1,46][/td][td=2,1,49]8775 [/td][td=1,1,45][/td][td=1,1,44]170 多万 [/td][td=1,1,55]12斤5两 [/td][td=2,1,55][/td][td=1,1,59]18斤14两 [/td][td=1,1,56]19380 [/td][td=1,1,55]17000 [/td][td=1,1,41][/td][td=1,1,44][/td][/tr][tr][td=1,1,36]合计 [/td][td=1,1,68][/td][td=1,1,41]3682 [/td][td=1,1,35]446 [/td][td=1,1,34]1065 [/td][td=1,1,35]1071 [/td][td=1,1,44]33 [/td][td=1,1,44]24415 [/td][td=1,1,44]62311 [/td][td=2,1,46]2853 [/td][td=2,1,49]19433 [/td][td=1,1,45]1219 [/td][td=1,1,44][/td][td=1,1,55][/td][td=2,1,55]9 [/td][td=1,1,59]171斤14两 [/td][td=1,1,56]29430 [/td][td=1,1,55]17000 [/td][td=1,1,41]1898 [/td][td=1,1,44]310092 [/td][/tr][tr][td=1,1,36]备注 [/td][td=22,1,898]
永强片数据为1958年全年不完全统计数;梅头乡上报时间在1958年5月20日。[/td][/tr][/table] 第七节 全民扫盲 学文化
决心
1958年6月15日晚至17日上午,中共永强区委召开“文化革命誓师大会”。会期一天二夜。参加会议人数452人,其中乡级干部6人,共产党员31人,共青团员128人;与会人员中,男354人,女98人。大会由区委书记作“学习与宣传总路线,大搞技术文化革命与‘七一’实现无盲区”报告;传达浙江省在诸暨县召开的无盲县现场会议精神;开展讨论、安排实地参观扫盲同音字教学法等。17日上午,“组织无盲单位送喜报和声势浩大的大摆擂台,开展友谊竞赛”等活动。会议“破除了学文化神秘的迷信思想,树立了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文化学习可以来一个无限度的跃进”。会议中,灵昆乡提出比“七一”提前5天实现无盲乡;胜安团支部不愿落后,决心力争上游,对“七一”前实现无盲区信心百倍;永联乡利用饭后休息时间,部署召开妇女会,解决妇女全部入学扫盲问题;永兴乡向大会保证,全乡10天扫盲,半月超过灵昆;金岙社保证7天扫掉男人的盲,10天扫掉妇女的盲。
举措
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永强公社在“民校学习经验”介绍中指出,运用宣传队伍,街头巷尾广泛宣传,全民动员,“以冲天干劲,轰轰烈烈搞生产,热热闹闹学文化”。1958年6月21日至27日,“经过7昼夜苦战,使全区22013人摘掉了文盲帽子,实现无盲区”。8月23日,在永联乡召开500人的文化革命现场会议,把文化革命推向新的高潮。10月1日,中共永强区委在《关于当前工农教育工作意见》中提出,各工厂、矿山职工在30人以上的要办职工业余学校,建立校委会;要把民校搬到采矿的地方、小高炉旁,“做到为政治服务,与生产结合”。同时还要“大量培养学习骨干和民校教师”。在“文化革命誓师大会”结束的当晚(6月17日),即召开全区的完小校长、教导主任、社教主任、五年级班主任会议,研究扫盲运动。10月1日,永强区委又提出:“各乡社党政必须大力培养民师,发动一切爱国识字者投入工农教育工作,担任民校教学”。并规定,各中小学师生,除做好校内工作外,要分村负责到底,每星期抽二个晚上的时间参加工农教育;组织发动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投入运动,帮助家庭成员和邻居学好文化,初中学生必须担任民校教学工作。教学形式多样,采取包教包学、送字上门、田头学、有空就学,办好扫盲识字班、高小班、初中班和老人读报组,学好文化。
成果
9月27日,永强片区有各类扫盲班及其提高班学校188所,参加学习人员10591人,其中永联白水、天河西前、联甲联二、永兴乐二、永江乐一、水心东林、灵昆胜安、永新永安等社民校,坚持常年办学。1959年6月4日,永强公社召开“向文化进军誓师大会”,总结经过一年的学习,全公社原有的文盲、半文盲30530人中,有22013人摘掉文盲半文盲帽子,占72.1%。至9月30日,经温州市工农教育检查组认定,永强公社复课民校共140所,参加各种形式学习的学员8000人左右,占青壮年文盲、半文盲人数的60%左右。其中永兴大队八村民校坚持经常学习的经验得到推广。八村民校坚持闲时多学,忙时少学,尽量固定,力争不停原则;书记陈岩南带头参加学习,把民校作为宣传阵地,结合先学习,后开会,保证学员一定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形式有利生产,便利群众,灵活多样,结合时事,编写快板,顺口溜,选编课文,结合中心,生产任务就是学习内容,使“妇女都会记工分、记账、学习识字”。
同时期,温州市“扫盲和业务教育出现了空前的人跃进”。1958年6月间全市参加识字学习的人数在13万人以上,至1959年上半年,全市实际扫盲人数在48000人以上,为1949年至1957扫盲总和的两倍,全市青壮年人群中的文盲已由解放初期的80%以上,降之40%左右。至1963年秋,区境的永强片区共有民校28所(包括青少年班),有青少年学员1073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