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4|回复: 0

王全 宋心鲁 王成业 立志做红色的接班人(1964.4.6)

[复制链接]

896

主题

1099

回帖

747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72
发表于 2023-2-8 22: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6版()
专栏:

立志做红色的接班人
今年年初,《人民日报》发表了通讯《将军和儿子》,向读者介绍了解方将军怎样教育子女、怎样为革命培养接班人的动人事迹。通讯发表以后,我们陆续收到许多青年人的来信,叙述了他们如何从这篇通讯里受到了教育,懂得了应该继承革命前辈的事业,立志做红色的接班人。也有不少家长来信,表示一定要学习解方同志那样严肃地负起教育革命后代的责任,严格地要求子女。今天我们选择了三封青年人的来信,在这里发表。
——编 者
无情与有情
一九六○年,我从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新建的技工学校工作。当时想到大企业里搞技术,钻研几年之后,可以升到助理工程师。当教师,十几年也不过添个“老”字罢了!所以表示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分配。后来,在父亲和学校领导上的帮助下,才勉强地进了技工学校。
一九六二年,我要求调到父亲所在的省地质局去工作。心想,坐在办公室里也不错!我怕父亲不同意,就极力说明这样做对我一生的利害关系。我以为父亲是地质局的领导干部,一定可以办到。哪里想到,父亲却严肃地说:“不行!你要听从你们学校的分配。要记住,党需要你到哪里,你就应当在哪里好好地工作……。”当时,按照党的加强商业战线的精神,把我调到商店去了。我真没有想到,连作教师的机会也失掉了。从此,我又滋长了埋怨情绪,怪父亲无情。由于工作不安心,经常出错。同志们热情地帮助我,我反而笑他们幼稚。
《将军和儿子》这篇通讯解决了我的思想问题。我明白了:我满脑子装的什么前途呀,大材小用呀,英雄无用武之地呀,等等,实际上是个人主义。而父亲的“无情”正是老一辈的革命者以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培养下一代。因为他们知道无原则地迁就下一代,对革命事业是没有好处的。“病”因找到了,前进的动力也自然产生了。今后我将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成绩。
辽宁本溪市手工业产品经销部
王全


要和延风一样
第6版()
专栏:

要和延风一样
和延风一样,我也生长在一个革命的家庭里,也在北京市第四中学学习,教过延风的老师也同样教导着我;然而,我们俩走过的道路却不大相同。就在他被全校誉为“三好”学生的同时,我却是以“调皮捣乱”闻名于同学中间。
延风一直自觉地接受父母的教育,在父亲的帮助下,他明白:家庭出身好,并不等于生长在红色的保险箱里。于是,他认真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而我呢?从初中的时候就一直背着“家庭出身好”、“自来红”的包袱。我总觉得:家庭环境这么好,我又在出名的好学校读书,我会有坏思想?父亲是老革命,儿子自然会成为“小革命”,别看我现在还有不少缺点,那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节,“树大自然直”。因此,我一直不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干部子弟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延风在这一点上成为革命干部子弟的榜样。将军的儿子应该是什么样的?革命干部子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在解方将军的教导中,延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决不让别人看出自己是高级干部的孩子!想到这一点,我深感惭愧。其实,我连什么是干部都认识不清楚,可我模模糊糊地感到干部是“管人的”,无意识地就把人民的干部和资产阶级的官等同起来。我甚至认为: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的人是可尊敬的。因此,我特别热中于“革命干部子弟”这个“称号”,总希望别人能一眼就看出我“与众不同”。我错误地认为干部子弟应有的风度:一是“大方”,花钱用东西满不在乎,对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毫不爱惜;二是“直爽”,自以为是,对事情一不满意,不论时间、地点、对象,随意批评、议论;三是对任何人都不能“低头”,对正确的意见也要固执己见。我这样做了,结果和集体越来越远。后来,在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下,我才慢慢地懂得我原来的认识是错误的。


读过关于解方将军教诲子女的文章,我怀着十分尊敬和感激的心情想到我的爸爸和妈妈。他们也像解方将军和章帆阿姨一样,为了使我更快地成长,曾严厉地教育我,而当我稍稍有了一点进步的时候,他们又勉励我继续前进。现在,我深深地体会到革命的老一辈对接班人的殷切期望。我的父母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一直走在斗争的最前列,现在,在和平建设时期,我就应该继承父母的革命传统,站在斗争的最前线。革命干部子弟应该在政治上成熟得更早,思想觉悟提高得更快,担子挑得更重。北京第四中学学生 宋心鲁


干部子弟“红”的标准要更高
第6版()
专栏:

干部子弟“红”的标准要更高
解方将军对他的儿子说:“你是干部的儿子,应该把红的标准订得更高些。”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的父亲也是一个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干部;我也是在革命家庭中哺乳成长起来的,我的父亲也经常不断地教诲我。从家庭、学校到人民空军部队,我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党的教育,领导上的关怀,同志们的帮助和父亲的教诲;可是自己的进步却很微小。这些,不由得使我深思。我发现在我的思想深处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家庭出身好,从小跟着父亲到处奔跑,到过战场,这样政治上就不会发生多大问题了。我对领导上和同志们的帮助,往往计较对方的态度,没有作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我对什么是真正的“红”,不太明确,总以为能完成工作任务就行了。正是这些想法成了我前进中的绊脚石。
现在,我深深地感到思想改造的重要。一个人思想上的进步,主要依靠自己主观的努力,靠自己刻苦学习、锻炼和实践,不能单靠客观环境的影响,更不能把父母是“老革命”当作包袱。《将军和儿子》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越是革命干部的子女,越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红”的标准,越应该经常想到如何起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才能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
解放军某部飞行员 王成业

人民日报 1964年4月6日第六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1 20:50 , Processed in 0.0235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