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9|回复: 0

徐庆全:邢燕子走了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

回帖

1108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108
发表于 2022-4-28 10: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邢燕子走了

作者:徐庆全
来源:八十年代

2022年4月6日,邢燕子病逝,享年81岁。

邢燕子曾作为一个典型定格在历史上;2009年,她位列“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在了历史的延长线上。很多和她同时代走过来的人,以及如我这样学习过她的事迹的人,依然不能忘怀她。


(邢燕子)

充斥人们记忆的是,邢燕子那英姿飒爽的形象:头戴草帽,遥望着蓝天,健康、快乐。这是那个贫乏和饥饿时代报纸树立的一种象征:发愤图强,勤俭节约,凝聚着力量、理想和向往。

邢燕子的事迹

一九六〇年九月二日,《人民日报》刊发《河北日报》和《唐山劳动日报》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新农村》,一个在农村劳动默默无闻的女青年,一下子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

通讯开篇就写了关于邢燕子的故事梗概:

有一位全家人在城市工作的农村知识青年——汉沽市大钟庄公社司家庄生产队共青团员、“燕子突击队”队长邢燕子,这个二十岁的姑娘,为了改变穷队面貌,听党的话,不怕去年严重灾害带来的困难,坚决留在农村。她克勤克俭,埋头苦干,团结广大青年,和全村人民在一起,战胜灾荒,为发展生产作出了巨大的成绩。中共唐山市委认为邢燕子是党的好儿女,青年的好榜样,号召全市党员干部、青年和广大群众向邢燕子学习。

通讯很长,故事梗概只能简要,因为说到底,邢燕子也就是这么点事迹:全家人都在城市工作,而她因为在老家农村和爷爷一起生活,中学毕业,没有让父母把她弄回城市工作,留在了农村。

通讯是河北记者采写的,只是号召唐山市的干部群众向邢燕子学习,而《人民日报》的导读语则说:

邢燕子的事迹鼓励着广大青年发愤图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需要千千万万像邢燕子那样眼界宽阔而又有雄心大志的青年。

既是全国的站位,又点出树立邢燕子这个典型是“党需要”。

“党需要”,就是我们的社会需要,就是那个时代需要。关于这一点,且按下不表。

其实,这篇通讯所写的邢燕子的所有事迹,还不如这一年直接考察邢燕子的著名作家王林的日记来得实在。

王林是谁?现今的读者大概不知道他。我称他为著名作家,因为他仅有的一部作品《腹地》,洋溢着一个抗战战士的作家才能,只可惜,《腹地》从出版到被批判、被封禁,就三年多时间(一九四九到一九五二),成为一九四九年来第一部被封禁的作品。很多读者不知道王林,连文学史的写作者也忽略。一九九〇年代,我研究周扬时,关注王林的《腹地》,后来与王林的儿子王端阳成为好朋友,我也看到了他所整理的王林日记等作品。

此时,王林任天津作协党组副书记。河北出了这样一个典型,他当然要去实地考察。一九六〇年九月二十二日,王林“跟邢燕子谈了一天”。他日记中写道:

邢燕子的成长跟她本身的优良品质,党的培养分不开的。她在小学就是模范少先队员,少先队的大队长,到农业中学高小后入团,又当中队长。农业中学未毕业到村参加生产,又担任公社民兵三团的副团长。她从在小学就爱劳动,帮助小朋友,阶级精神特突出。他父亲在土改时当十几个村的联合主任,对开辟工作甚有贡献,“搬石头”时被搬过。燕子的亲娘早死,她从小跟着奶奶爷爷长大。奶奶的勤俭劳动闻名于村。邢燕子愿留在村里,跟她从小学就受教员建设新农村的教育,社会主义水利建设,建设远景,管理区和支部当作培养对象等,以及她个人的品质,个人的遭遇,综合到她身上而形成。基本上应是热爱农村,不图到城市享受现成生活是主导的。

——另外一个故事,对她有直接影响:她村有个石姑娘,一心找城市对象,到唐山找到一个临时工,图了二百元的东西。结婚后,临时工被解雇回家,她即与之离婚。该临时工追到村里索回那二百元钱的东西。仍不死心,又到唐山找一工人。这次又要下放她。前一次教训,管理区党委和支部当典型时对青年姑娘进行过教育。这对燕子的心理状态有直接影响

燕子从小就爱劳动,而且愿跟男子在一起干活儿。对于动脑筋的事倒不感兴趣。

王林日记中的邢燕子,综合起来说是三条:

第一,是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值得表扬。

第二,同村石姓姑娘的遭遇给她带来心理阴影。石姑娘一嫁“临时工”“被解雇”,二嫁工人又要被“下放”,她不愿重蹈覆辙。

第三,她“对于动脑筋的事倒不感兴趣”。王林隐含的意思是,邢燕子干苦活、累活没问题,读书或者搞点农业科技方面的事情不灵。

时代需要的典型

一九六〇年十月七日,王林日记写道:

晚到第二文化宫看省话剧院演出的《邢燕子》。很有戏剧效果,反面人物“盲流”父子虚构得很成功。燕子的爷爷也比事实突出。但正面形象燕子和支书并不怎么突出。总之,是成功的戏。但正面力量似乎微嫌弱一些,“盲流”的资产阶级论调还会有市场。农村的生活乐趣——从斗争中奋斗出来的生活乐趣,也就是生活本身所产生的革命浪漫主义的火花迸发得不灿烂,有点儿苦难影子。去冬劳力上城市当“合同工”支援工业建设,上山造水库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建设,对农村青年的鼓舞,对未来的向往色彩不够(似乎没有提)。实际上北大洼的改变面貌,主要是因为蓟运河大堤、密云大水库和扬水场的影响。这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建设,应在这戏中有突出的表现,才能表现出党的领导作用,也才能表现出燕子的真正精神面貌,她愿意留在农村才有更高的理想光芒。同时,从“盲流”看来,社会主义城市只是“享乐地方”,怎么流浪也比农村好。这对社会主义工业城市有不正确的表现。在农村演出,可收恐吓“盲流”的临时作用,但使农民有损热爱城市工业的感情。

戏剧有冲突才好看。这部戏的冲突在于,正面人物的邢燕子和“虚构”的“反面人物‘盲流’父子”。

“盲流”这个词,像我这个年龄的人耳熟能详,是历史上的一个名词。一九四九年以来,城乡户口二元管制,农村一些人混进城里谋生,企图过“城里人的日子”,统称“盲流”,一直是城里驱逐的对象。当然,后来词义也宽泛了,饥荒时期农民离开家乡去讨生活的人也在此列。

到了一九五八年,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口号下,社会主义城市工业建设呼呼啦啦地铺开摊子了,就需要大量的农村青年(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词“农民工”)进城参加工业建设。据可靠数据,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〇年,到城市工厂参加建设的农民一共有两千多万人。那时,城乡二元的户口管理体制被短暂地打破了。

到了一九五九年、一九六〇年,我们忽然发现,一天就是一天,不可能等于二十年,靠跑步进入不了共产主义。工业城市建设的大摊子就开始收摊了。这也有可靠的数据:一九六〇到一九六五年,大约有十多万家工厂关闭。

摊子收了,招来的两千万“农民工”怎么办?灾害时期,城里人吃不饱饭,要节衣缩食,当然容不得“农民工”分食!一声令下,赶回乡下?但是,进城的“农民工”,享受过城里人的“好日子”,很有一些有头有脑的人不愿意离开。再者说,城里人吃饭还有配给,可以不致饿饭;农村有很多地方,可是连饭都吃不上啊。所以,这时期,驱赶城里“盲流”的任务就格外重。

我们一直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几个归乡务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配合着城里驱赶“盲流”的重任,是十分重要的!于是,在一九六〇年,报纸上宣传的重点,就是这样的典型。

一九六〇年九月二十七日,《人民日报》刊登那个著名的“马铁丁”署名文章说:

郑州有个荆焕云,天津有个王培珍,河北有个邢燕子、孔令印,上海有个朱玉琪,江西有个宋喜明……,它们彼此之间,虽然有许多差异,但是,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农村里安居乐业,长期落户。是知识青年的好榜样,是新型农民的第一代人。他们的道路,将是几千万、上万万有理想、有志气、有才能的青年人所要走的道路!

邢燕子只是其中之一。他们的榜样力量在于:稳定农村人心,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到一九六四年,大规模青年上山下乡开始后,上述“邢燕子们”又成为知青的典型。

除此之外,在粮食困难的一九六〇年,“邢燕子们”还承载着发愤图强、丰衣足食的教育意义。这一年八月,党中央发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新方针,海兰的一位和邢燕子一样典型的吕根泽,向邢燕子约定,在报纸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立功”的友谊竞赛。这场竞赛的后续,我似乎没有看到。但宣传的效果足够就好了。

成了全国典型的邢燕子,荣誉多多。她被毛接见过五次,被周恩来接见过十三次。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毛生日的饭桌上,她和陈永贵、董加耕等与毛同桌,而党政大员则在另一桌。

此后,邢燕子各种职务纷至沓来,从大队、公社、县、市到省,从妇联、共青团到贫代会,担任过大大小小十五六个职务。官至中央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处书记、天津政协副主席。

但是,她的形象已经在报纸上“定格”,是发愤图强的典型,所以,无论官大官小,这个形象不能改变。譬如,她任天津市委书记处书记时,要自己烧火做饭,要亲自到地里捡柴禾。她唯一的特权就是开会有车接送。她最大的光荣,就是跟毛、周合影。

晚年的邢燕子对自己的一生做了这样的总结:“我这一生,就跟说笑话似的。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全是急转弯:我没想出名,却出名了,还闹到中央去了;我没想当官,却有了那么一大堆职务;可是等我想继续革命工作的时候,却突然什么也不让我干了……你说是笑话不是?”

“笑话”云云,我看成是邢燕子心直口快的说笑。作为农村长大的一个女生,在一九六〇年城市压缩人口的情况下,即使她的父母都在城里工作,想安排、也能安排她回城,也不符合彼时的政策,她回乡务农自然而然。她的确“没想出名”,但她出名了。

卸掉了名利,人们依然会想起她,是她朴实、勤劳的真诚,感动了人,也是和她同一时代人对记忆的咀嚼。

忙碌了一辈子了,老人家安息!

https://mp.weixin.qq.com/s/LoZq0i08kMO7ycsmyCiLY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3 00:07 , Processed in 0.0280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