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50|回复: 0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

[复制链接]

896

主题

1099

回帖

747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72
发表于 2020-11-26 01: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


第三节 任务的重点部分


第四节 基础科学的发展方向


第五节 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


第六节 科学研究机构的设置


第七节 科学技术干部的使用和培养


第八节 国际合作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一节  序 言


  进行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是为着实现国家的这样一个基本任务:迅速壮大我国的科学技术力量,力求某些重要的和急需的部门在十二年内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建设中许多复杂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能够逐步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加以解决,作到更好更快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第二和第三个五年计划又将更大规模地展开,在这个期间内,将全部地或部分地完成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改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建设任务,一个强大的科学技术力量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现代世界科学技术正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各门科学都有了崭新的发展,并且彼此互相带动、互相交叉,产生了许多边缘科学和新的科学生长点,使自然科学占领了许多新的领域,引起生产技术的不断的更新。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利用铀、钍等原子核内所蕴藏的能量来发电了,不久还将进一步学会利用水里的重氢的核子聚变作为动力的来源。电子学技术的应用,原来只限于通信和广播的范围,现在已经成为进行各种观测、传达、计算和控制操纵的极为重要的环节。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局部的自动化早已实现了,现在正在实现全面自动化,机器不仅能够用来代替人们繁重的体力劳动,某些机器像电子计算机还可以用来部分地代替人脑的某些劳动。高温、高压、高速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殊性能的物质的人工合成方法,使人们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利用自然资源,把社会生产的领域空前地扩大起来,以丰富人类的生活。这些科学新成就,正为人类社会准备一次新的生产技术大革命。我国在这个大革命的前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一切科学技术成就,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充实和发展这些成就,才能保证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比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先进的国家,落后了几十年。解放前,虽然在某些科学部门中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但因受到旧的社会制度的限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解放以后的几年当中,随着整个社会条件的转变,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许多部门如资源调查、机械制造、冶金、化工、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建筑工程、气象、地震、医药卫生以及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和培养干部工作,都结合国有的需要,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几年来的进步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状态。在近几年的建设事业中,不只是一些特别重大的复杂的技术总是就连某些比较一般性的问题,也还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还必须依靠兄弟国家的帮助。目前在我国,最新技术的应用还处在萌芽阶段。和这些新技术有直接联系的某些重要科学部门,如原子核物理、空气动力学、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学等几乎还是空白,或十分薄弱。某些原来较有基础的部门,虽然这几年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它们和客观需要之间的矛盾不但不见得有所减轻,却更显得尖锐化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努力使我国科学技术工作逐步走上自立的道路。对于科学的空白部门必须迅速加以填补,原来较有基础的部门必须迅速加以提高和加强,务须迅速摆脱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现象,在十二年内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一个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我国科学技术既然还很落后,在短时间内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工作。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按计划进行的,服务于建设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必须配合整个建设计划的需要。因此,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必须实行全面规划。只有这样,才便于国家更有效地加强地科学技术战线的领导,把全国各部门分散作战的力量组织起来,把一切潜在的和仍被闲置的力量发动起来,组成一个全国性的相互协调的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力量,来完成巨大的任务。


  根据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和我国科学技术力量的现状及其可能的发展速度,并参考世界各科学技术先进国家、特别是苏联发展科学技术的经验和我国工业建设初期发展技术的经验,我国发展科学必须执行“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实现这个方针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应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方向,确定国家的重要科学技术任务,把各个科学部门的力量汇合在统一的目标下。在所确定的各项重要任务中应挑出更重要的和更急需的任务作为重点,在这些重点上,集中必要的力量,大力开展研究,并带动其他有关部门的发展。


  2、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尽量避免重复研究国外早已解决了的问题。在这一方面,由于有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帮助,我们是有便利的条件可以运用的。在学习、掌握和利用国外的成就时,应该特别注意结合我国资源情况和技术要求,总结我国的经验,取长补短,发挥创造性和实事求是精神,防止简单的一味抄袭和盲目的模仿。


  3、必须及时地积极地积累自己的科学储备。科学储备的主要内容是科学理论的储备,既包括基础科学理论,也包括技术科学和其他应用科学理论。科学理论的泉源是生产实践,但理论既经形成就对生产实践的发展有重大指导作用。根据最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技术上带有根本性质的进步和革新,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因此,要想在今后逐步作到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本国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科学技术问题,从根本上摆脱目前的依赖地位,就必须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科学理论储备,大力加强和充实理论研究的力量,克服忽视理论研究的近视的倾向。


  根据上述方针,我们就重要科学技术任务、科学研究机构和人员、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规划。首先从十三个方面提出了五十七项重要的科学技术任务。这十三个方面是:(一)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二)矿冶;(三)燃料和动力;(四)机械制造;(五)化学工业;(六)建筑;(七)运输和通讯;(八)新技术;(九)国防;(十)农、林、牧;(十一)医药卫生;(十二)仪器、计量和国家标准;(十三)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和科学情报。第一个方面有一项或几项任务。每一个任务又包括若干个中心问题。每一个中心问题都参照国际先进水平,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科学途径和最近两年的研究题目。这些任务都是针对我国今后十年左右经济建设事业各个重要方面的需要提出来的。因此五十七项任务是国家的、重要的、综合的、长期的任务,需要各个科学部门配合起来解决,需要有关的各个部门和科学家们把它们放在优先地位上用共同力量来完成。除这些任务外,尚有一些研究项目,没有列入这个规划中,这些项目可以由有关部门根据需要与可能进行研究。


  57项任务总共包括616个中心问题,工作量是十分浩大的,在目前人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根据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抓住最关键性的问题,着重加以解决。这一类的问题综合成为第三节中所列举的12个重点。这些重点在人力和物力上都必须优先予以保证。


  在57项任务中,已经包括了和国家建设直接有关的各种科学理论问题,并且还专门把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列为重要任务之一。此外,又从学科角度对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天文学等科学部门做了规划,初步确定了这些部门的发展方向。


  由于现代科学正向着许多新的领域发展,在12年这样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以内,随时都会有新的发现。随着这些发现和其他条件的变化,我们现在所拟定的某些解决中心问题的科学途径、某些中心问题、某些任务、甚至某些重点项目都会有一些变化。因此,在今后执行这个规划时,必须保持必要的灵活性,以适应我国建设情况和世界科学的发展变化,并避免束缚科学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规划中还对全国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主要是科学院、产业部门和高等学校三个方面之间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原则)、现有人才的使用方针、培养干部的大体计划和分配比例、科学研究机构设置的原则等作了一般性的规定。对于若干重要紧急的任务,还做出了比较具体的措施。至于人员机构的更具体的安排,应在今后的长期和年度计划中进一步平衡。


  国际科学合作的规划是按照这样一个原则进行的:就是力求自力更生,但要有计划地合理地运用兄弟国家的帮助,虚心地学习一切国家的长处,并把学习外国长处和继承发扬科学遗产、总结本国的经验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第二节   一九五六 —— 一九六七年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


一、 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我国幅员广阔,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包括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和高原,也有广大肥沃的平原;海岸曲折,全长达11,000公里。我国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要使这些优越的条件和富饶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及时的开发,必须展开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以便掌握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和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从而提出利用和开发的方向,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各区和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远景以及工、农业合理配置的方案。


  地图是认识和利用自然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料。我国现有地图,从质量和数量上说,都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地理的特点,掌握和改进测量制图的新技术,发展测绘科学,以加速制成全国的基本地图。


  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的研究,既可服务于农林、水利、运输、渔捞及基本建设等事业,又可对海空军及其他兵种活动提供海洋及天气的情况。为了充分利用水文、气象的有利因素,避免或改造其有害因素,就必须首先建立统一的海洋、陆地水文、气象站网系统,改进仪器和观测方法,进行精密观测,取得全面资料,了解和掌握它们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以改进海洋、陆地水文、气象的短期及长期预告。


  为了大力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对矿产、水流和生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在工业建设上,首先要解决的是矿产资源问题。必须运用地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阐明矿产的形成及分布规律,同时,还必须掌握和发展各种新的勘探方法。


  我国河流众多,水利资源丰富,水能的储藏量很大,但是目前若干地区还受着严重的水旱灾害的威胁。我国的几条主要河流具有许多特点,如长江流量大、洪水大;黄河泥沙多,河床变迁剧烈,并且河床的泄洪能力也感不足,华北和江淮平原地势平缓,经常积涝成灾。为了根治水害,综合利用水利资源,必须研究有关流量调节、水能利用,泥沙控制和水利经济等科学技术问题。


  在生物资源方面,应特别注意北纬21度以南的地区,这里有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适合发展橡胶、咖啡、剑麻、金鸡纳树和椰子等经济植物。


  海洋中蕴藏着重要的生物资源、化工原料和矿物资源,过去我们研究得很少,利用得更少。“海洋学”在我国还是个空白科门,应尽速展开海洋资源的综合调查研究。


  为了全面规划各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还需要对某些特定的地区地质、地貌[1]、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矿产、水利、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农、林、牧和社会经济的现况,加以综合调查研究,制订生产力合理配置的方案。这项工作应该首先在重点开发地区进行,在不同的地区又应该找出不同的重点调查对象。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地区是我国今后工农业建设的新基地,冶金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广阔发展远景,已可初步肯定;可供开垦的荒地面积非常广大,畜牧业的发展也有远大的前途。因此,应该围绕这些重点,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西藏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资源情况目前了解尚少,在西藏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不仅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长江、黄河的流域规划,热带地区的综合开发,也必须在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国民经济的全面及长期发展,要求各个区域的生产建设互相配合,因此,必须按照国家计划工作的需要,分期研究和总结全国自然和经济的基本情况,作出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划,为拟订技术政策、规划生产配置提供科学根据。


  根据上述情况,提出下列十项科学技术任务。


  第1项:中国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划


  自然区划是根据不同的自然特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的。一种是分别研究各种自然条件,如第四纪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及矿产的发生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部门自然区划;另一种是研究某些自然条件间的有机联系,进行综合自然区划。应根据现有资料,研究和总结全国自然条件的基本情况,尽快提出初步的自然区划方案,以适应国家计划工作的需要,并应随着新资料的积累,分期予以充实及改进。


  制订综合性的经济区划必须分析研究各省区的自然、经济与人口情况,以及十二年内主要基本建设所可能引起的变化。此外应着重进行生产力配置理论和区划原则的研究。


  第2项:测量制图新技术和研究和我国基本地图的测绘


  测量制图包括大地测量控制网[2]的布设、航空测量、制图和印刷等一系列的过程。为了提高地图的质量,并保证加速完成国家基本地图的测绘,应着重研究和解决下述问题:


  (一)新技术的掌握及进一步的研究,如无线电定位在大地测量和航空测量上的应用问题,高生产率的制图印刷问题。


  (二)现行测量制图技术的改进,如国家天文——大地控制网的布设及平差问题,大地重力学及其在大地测量上的应用问题,现行航测成图方法的改进问题。


  此外,我国康藏地区的测量制图是一个特殊的问题,必须经过实验和研究,才能解决高原地区特有的大地测量和航空成图方法。建立国家授时站网,进行测量仪器和器材的研究和改进,也是保证本任务完成的重要条件、百万分之一地图和国家大地图集的编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工作任务。


  第3项:西藏高原和康滇横断山区的综合考察及其开发方案的研究


  西藏高原是世界屋顶,康滇横断山区的自然情况也很特殊。这个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据初步了解,藏南与横断山区有煤、铁、有色金属和盐类矿床,昆仑山区有稀有金属贵重金属等矿床;全区都有广大的草原,康滇峡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也有不少河谷地区适宜农业的发展;雅鲁藏布江、怒江、金沙江、澜沧江等水能蕴藏量也非常丰富。为了满足地方建设的需要,应首先对人口较多和已知有开发远景的地区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综合调查,并逐步推广到全部地区。同时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经济情况也必须进行调查研究。结合自然资源的调查,研究生产力的合理配置,从而提出全区的开发方案。


  此外,对西藏高原的特殊科学问题,如高山、冰川、地震、地磁、新构造运动[3]、太阳观测、大气物理等的研究,将对世界科学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第4项: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地区的综合考察及其开发方案的研究


  在地质矿产方面,必须普遍进行地质研究,尽可能找出矿产分布规律;并重点地研究石油、稀有金属、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为发展重工业准备条件。在农林牧方面,必须研究各种自然条件的特征和对其利用改造的措施。水利资源的研究是发展干旱地区农业的关键问题,也是解决动力资源和工矿交通供水的重要问题。必须大力进行有关冰川消长、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研究。结合以上的研究,对自然资源进行经济评价,阐明区内经济情况和区际经济联系,从而提出各区国民经济专业化和综合开发的方案。


  第5项:我国热带地区特种生物资源的综合研究和开发


  要发展热带地区的特种生物资源,必须进行综合考察,了解全区的自然条件,并重点研究提高土壤肥力和利用与改造自然植被以防御寒害风害等问题。提高橡胶树的单株产量和扩大种植面积,要着重研究栽培技术,选育优良品种,并研究其北移的可能性。对咖啡、纤维植物(剑麻、番麻等)、香料植物(香茅、胡椒等)和油料植物(椰子、油棕等)的生态类型,育种和病害的防治也应进行研究。紫胶在国防建设上有特殊的用途,必须研究扩大紫胶虫的培育面积和提高紫胶产量的措施。


  第6项:我国重要河流水利资源的综合考察和综合利用的研究


  制定我国主要河流(特别是长江黄河)的根治水害和开发水利资源的方案,首先应研究这些河流的自然情况和水文特性。为此,必须通过全国基本水文站网的建立来累积资料;研究各河流径流(特别是洪水)的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以便制订适合于这些河流情况的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方法。针对我国河流的特征,特别是黄河,应进行泥沙运行规律和河床演变过程的研究。并应在苏联先进的河流综合开发的理论基础上,寻求合乎我国具体情况的水库调节与水能利用的计算方法。此外应对主要河流流域的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并拟订流域规划要点。对我国水利历史文献也应整理研究,以便了解历史上水旱情况和总结前人的治水经验。在全部研究工作中将着重解决开发长江黄河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


  第7项:中国海洋的综合调查及其开发方案


  为了制定我国海洋开发与利用方案,须大力开展海洋水文、气象以及生物、地质化学等方面的综合调查,编制和出版海洋图集。通过资料分析,模型实验和理论研究,掌握我国广大近海地区海流、潮汐、海浪的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以建立海洋水文、气象预报系统。进行海洋生物、化工原料和矿产的调查研究,了解这些资源的分布,掌握经济海产生物的生活习性。此外,为了防止海港泥沙、生物、化学成分等对于船舰及海港建筑物的危害,还应当研究港湾泥沙淤积和防治海港建筑、船舰遭受海中有害生物破坏及化学腐蚀等问题。


  第8项: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发展全国气象工作


  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是发展全国气象工作的中心任务。必须开展天气学、气候学、及动力气象学的研究,逐步掌握我国及邻近地区天气变化的规律,从而改进现有的天气预报方法,并运用高速电子计算技术,建立数值预报。应通过大量农田气象观测和实验研究,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农业气象条件,发布农业气象预报。为了配合大自然改造工作,还必须开展气候资料的分析,地方气候考察及小气候实验工作,充公揭露我国各地区气候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此外为了保证航空安全及近代技术的要求,还须相应地开展一些大气物理的研究工作。


  第9项:我国矿产分布规律和矿产的预测


  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测各种矿产资源,必须研究并尽可能掌握我国矿产分布的规律,和预测其分布情况。今后十二年内应不断地扩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燃料矿产资源,寻找和研究放射性元素、稀有元素及其他特种矿物原料以满足国家发展重工业的需要,同时还要相应地解决化学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所急需的矿物原料。对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也应调查研究。要求在某些矿产资源的分布上,如煤、铁及磷矿等逐渐求得地区平衡。


  完成本任务的科学途径,是运用地质科学各部门的理论知识,结合大规模的地质测量和勘探的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主要内容是:研究火成岩及变质岩,了解内生矿床[4]的形成条件;研究沉积建造,了解煤和其他外生矿床[5]的形成条件;研究地层发育史及岩浆活动,了解我国矿床在地区和地质时代中的分布规律;运用地球化学的理论与方法,查明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富集的条件及规律。此外,还须要发展地质科学的薄弱和空白科门,如地球化学、沉积岩石学、海洋地质学。


  第10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其他地质勘探方法的掌握及新方法的研究


  运用探矿方法的最新成就,扩展其使用范围,提高其工作效率,是取得可靠的矿产埋藏量的关键问题。


  必须研究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掘探和地质勘探五种方法。在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方面,研究航测技术和自动记录仪器,以便迅速完成在大面积内磁场及放射性的测量,研究放射性测量用于油气的勘探的方法和地球化学应用于石油测井的方法;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扩大应用于各种金属矿床的方法。此外,在十二年内,把地震法、重力、磁力和电测法普遍应用于全国探油区域的生产工作也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在钻探掘探方面,应研究岩石破碎的理论,提高钻进和掘进的生产效率。在地质勘探方面,应利用直接观测的资料,根据矿床的理论,研究最经济的钻进、掘进的布置和采样的规范,以求用较少的钻探工程,获得可靠的矿产埋藏量。


  二、矿 冶


  要发展工业,首先必须保证原料的供应。因此,矿产资源开发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工业发展的速度,而提高采矿效率的问题也就变得更为尖锐。


  我们需要开发的矿的种类是很多的。不同种类的矿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分布规律,而同种类的矿也经常由于地质环境的变迁而处于完全不同的埋藏条件。要提高采矿效率,一方面有赖于机械和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必须针对矿床的特点和埋藏条件选择最适当的采矿方法,这两方面要配合得好才能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开采出来的矿石并不能直接用于工业生产,需要通过选矿,把矿石中各种有用成分分开,才能充分利用国家资源。不仅在选矿过程中应该这样做,在有色金属提炼过程中也应该这样做,有时两者必须密切结合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尤其是稀有金属一般都存在于复杂而品位低的矿中,更需要在选矿和冶金过程中分离或收回这些金属。


  稀有金属的供应是发展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无线电电子学等新技术所必需的条件。这些金属的种类很多,有的熔点特别高,有的特别容易被氧化,而在使用方面又往往要求有很高的纯度,因此在制备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我国包头铁矿中含稀土元素极为丰富,含铍矿物也有充分的来源,这对于发展稀有金属工业是有利的条件,应该重点研究。


  钛的比重仅比钢的比重的一半略高一些,如按强度与重量比计算,某些钛合金的单位强度比合金结构钢还高,它的高温强度远比铝合金为优而仅次于不锈钢。因此,在超音速飞机及火箭制造上,钛是一种很优越而需要的材料,它还可以用来发展轻型武器,如轻型坦克和枪炮等。钛的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就各种金属在地壳中含量来说,钛占第七位,但分布较散。目前钛的提炼和加工都很困难,大规模生产不易,成本很高。如果能够解决上述困难,钛的应用将有更广阔的前途。


  世界工业技术的发展是走向更高的温度、更大的速度和更高的压力。为了适应这些发展,合金钢、高温合金与其他特种合金不但在需要量上日益增大,而且对它的性能要求也愈来愈高,最重要的是强度要大、要能耐磨损、耐高温、能抵抗氧化和腐蚀等。


  由于组成合金钢的某些重要元素如镍、铬、钴等的来源在我国目前已感不足,将来如无新资源发现,这方面的问题更大,因此节约这些元素建立适合于我国资源情况的合金钢系统就不能不及早考虑。在有色金属方面,我国有丰富的稀土元素和锑,应该进行研究如何扩大其应用范围。此外,铜的来源在世界各国都感到不足,因此应该寻找节约铜的方法。


  为了增加金属的产量,一方面要依靠新的基本建设所增加的生产能力,同时还必须依靠强化冶炼过程,使已有的和新建的冶金设备发挥更大的生产能力,其中采用并发展最先进的生产方法和技术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环节。我国水电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在发展电冶金方面应予以重视。


  根据上述情况提出下列六项科学技术任务:


  第11项:高效率的采矿方法的研究


  (一)在露天开采方面,应着重研究高效率的机械设备和开采方法,以增加露天开采的深度和降低采矿成本。对于砂矿,应研究改进水力开采[6]和砂金船开采[7]的方法。


  (二)在地下开采方面,金属矿的大量崩落方法和极薄矿脉的开采应重点研究。就煤矿而言,发展水力采煤并研究急倾斜煤层的开采是今后应该遵循的方向。


  (三)建立矿山压力理论基础,研究岩石压力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从而解决顶板管理、坑道支护、建筑物下或河海下的开采技术。此外,还应该研究矿井通风的理论与方法,矿井瓦斯突出的规律,有用矿物自然发火理论及其预防和灭火方法,以及凿岩爆破、井巷掘进和矿山测量等问题。


  第12项:先进的选矿方法和共生矿物利用的研究


(一)研究金属氧化物的浮选理论,有效的浮选药剂、泥矿的选矿理论和各种选矿流程,尤其是选矿与水法冶金[8]的联合流程,以解决金属氧化矿、多成分钨锡矿、重要稀有金属矿及低品位贫矿的选矿方法,以合理回收金属。


(二)研究和掌握现有的选矿、烧结新技术,如重介质选矿、离心力选矿、选择破碎、各种合理流程,以及高自熔性烧结矿的工艺过程,提高选矿和烧结效率,改进产品质量,并研究利用光能、热能、超音波、高速振动的选矿方法,以不断改进和发展新的生产过程。研究有效的选煤方法以扩大炼焦煤资源。研究铁矿粉的造球方法,提高贫铁矿的利用价值。


  (三)为了给上述两项工作创造条件,尚须研究制造更有效的浮选药剂,设计新型高效率的选矿、烧结设备,并掌握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有机溶液萃取、质谱分析等新技术,进行矿物物质组成的研究,俾能提高选矿效率并作为决定及改进工艺过程的依据。


  (四)研究选矿与烧结的理论,尤其是对金属氧化物矿和泥质矿的选矿、烧结和球形团矿的理论等进行研究,以不断指导技术的发展。


  第13项:强化现有的并探索新的黑色金属的冶金过程


  在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年产量将增长十几倍,这样迅速的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必须依靠强化冶金过程以不断提高冶金设备的生产能力。目前我国的高炉和平炉的利用系数大致相当于苏联1952年的水平;电炉则由于容积小,双联法也未普遍应用,生产率较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应该开展下述科学技术工作:


  (一)迅速掌握并大力推广国外已有的先进生产方法和技术。譬如,在炼铁方面普遍采用加湿鼓风和高压炉顶操作〔9〕提高自熔性烧结矿的碱度[10]等。在炼钢方面,发展氧气炼钢,推行平炉快速炼钢,推行转炉-电炉双联法[11],发展优质耐火材料的制造与使用,并推广真空处理以提高钢锭质量等。


  (二)研究国际上正在发展的先进生产方法,如顶吹式转氧气炼钢[12]和连续铸锭等,争取尽早投入生产。


  (三)结合国家长远需要研究新的炼铁方法。应建立实验高炉,研究利用贫铁矿和劣质煤焦直接炼铁的新工艺过程,并且可以结合这桩工作在强化炼铁过程方面做深入的探讨。


  (四)开展冶金物理化学方面的研究。


  第14项:强化现有的并探索新的有色和轻金属的冶金过程


  目前我国的有色金属和轻金属冶金工业是很薄弱的,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1955年我国生产的有色金属及合金品种共只24种,最一般的金属如铜、铝等都尚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要。冶炼过程中金属的损失率过高,许多复杂矿的提炼问题尚待解决。为了改变上述落后局面,应开展下列研究工作:


  (一)研究并推广先进的生产方法和技术,以强化冶金过程并回收副产品。沸腾层焙烧[13]、悬浮熔炼[14]、富氧吹炼等新方法应首先掌握。发展真空精炼技术以提高金属的纯度。改进集尘设备并研究从烟尘中提取各种有用成分的方法。研究强化电解过程的措施如采用高电流密度等。


  (二)解决低品位矿、复杂矿、氧化矿等处理问题,以综合利用资源。为了这个目的,应研究湿法冶金的新方法,如高压浸出[15]、离子交换[16]、液相间萃取等,并应制订它与选矿相结合的联合流程。


  (三)改进铝的提炼过程并帮助建立镁冶金工业。根据我国原料特点应进一步研究硬水铝石的处理方法,并探索利用明矾石的有效途径。研究从白云石、盐卤和菱镁矿等提镁的工艺过程。


  (四)研究金属、熔渣、气体、熔盐等的热力学性质与反应动力学,为寻找新的冶金方法开辟途径。


  第15项:合金钢及特种合金系统的建立


  掌握各种合金的生产技术并发展新型品种是我国冶金工业当前和今后的主要工作之一。为此,应开展下列研究工作:


  (一)结合我国资源建立合金钢系统。主要目的是利用硼、钼、钨、钒、矽、锰、钛等来节约镍、铬、钴,工作重点应放在用量大的合金结构钢方面。


  (二)建立有色合金系统。包括镁合金、铝合金和轴承合金,在镁合金中充分利用稀土金属,在铝合金方面发展多种元素的品种,以提高其强度。在轴承合金方面,建立铅基和铝基合金系统,并推广铁基含油轴承的应用,以节约锡和铜。


  (三)研究高温材料。首先应掌握高温合金与金属陶瓷[17]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新品种。研究钼、钨等高熔点金属的表面保护层的制造方法,以求获得超高温材料。


  (四)磁性材料及特种合金。研究超级矽钢片和各种叵姆齐[18]的制造方法,并掌握电阻合金、电极合金、低膨胀系数合金等的生产技术。


  (五)研究粉末冶金[19]。许多特种材料需要用粉末冶金方法来制备,研究的重点是烧结理论和各种金属粉末的制造方法。


  第16项:钛冶金及其合金


  金红石是目前提炼钛的最好的原料,但在我国尚无大量发现。我国目前已知的主要资源是钛铁矿。从钛铁矿中提钛,成本很高,因此必须加强勘探金红石的工作。为了解决建立我国钛工业中的某些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应开展下列研究工作:


  (一)钛的冶炼。首先应掌握克鲁尔法[20]。为了达到连续生产和降低成本的目的,应进一步研究新的方法,如钠还原法与电解法等。


  (二)钛及其合金的加工。研究铸造、压力加工变形、切削、焊接、表面处理和粉末冶金等方面的工艺过程,降低生产成本。


  (三)钛合金。首先应掌握现有钛合金性能及其处理方法,进一步探索新型钛合金以提高其高温强度和抗氧化等性能。


   三、燃料和动力


  燃料工业和电力工业都是先行工业,必须走在其他经济建设的前面,我国特别需要在这两方面努力,来赶上先进国家。在工业先进国家中,平均每人每年使用的各种燃料的总量相当于2吨煤以上,使用电力的总量在800度电以上;而我国目前平均使用量还不到0.2吨煤和25度电。


  目前使用得最多的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最新而储量最大的燃料是原子能燃料---铀和钍。我国燃料资源目前情况是煤的蕴藏量多和质量较好,石油和天然气发现得还少,铀的富矿尚未大量发现,但低品位的铀矿还是充裕的。总的讲来,我国目前燃料生产的中心问题是石油产量的不足,使得各企业对液体燃料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我国现在石油年产量,连人造石油在内,还不到一百万吨,只能满足目前需要量的百分之三十,而石油消耗量不到全部燃料消耗量的百分之五。现在美国年产石油已超过3亿吨,加上从国外掠夺来的石油,全部石油消耗量占全部燃料消耗量三分之一以上。苏联石油产量已超过7千万吨,消耗量为全部燃料消耗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并且这个比例正在急速上增中。根据初步估计,到1967年,我国石油需要量至少在二、三千万吨以上,为目前产量的二、三十倍以上。因此在石油方面应该着重研究如何发现新的产油地区,和如何来保证最迅速和最有效的开发和加工。同时也应当加强人造石油的科学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油页岩干馏和页岩油加工工艺的研究,改进煤炼油的方法以降低成本等。此外,天然气是最便宜的一种燃料,也是最好的化工原料。我国四川等地拥有相当多的天然气。我们应及早研究它的最有利的用途,特别是在缺乏石油地区替代液体燃料的问题。


  和扩大燃料来源的研究工作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燃料综合利用的研究。燃料是很多化工产品的必需原料而它的蕴藏量又是有限的,因此,一方面应该尽量利用水力和原子能以节省煤和油的消耗,一方面还应该在使用煤和油时尽量综合利用以得到最大的经济效果。譬如,现在不仅利用炼焦工业的副产品煤焦油作为化工原料,并且已开始利用焦炉煤气和焦炭本身作为化工原料。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新发展是苏联学者首先倡议和试验成功的在发电厂中得到液体和气体燃料副产品的研究工作。如果我国在十二年内,平均每年在发电厂中消耗3千万吨固体燃料,采用了这种综合利用方法后,可能每年得到150万吨的液体燃料和60亿立方米的高发热量煤气的副产品。


  规划全国各地区各种燃料的利用方向和它们在冶金、化工、运输、发电、农业、国防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用途上最合理的分配,是一个重要和必需的研究工作。


  最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在动力技术方面,有着极大的进展。在蒸汽动力方面,蒸汽温度和压力的提高与每座机组功率的提高,降低了发电的成本。结合我国煤比较便宜和高温合金钢比较贵和比较缺乏的情况,我国在蒸汽动力方面应着重研究发挥我国煤的较高灰熔点特性的锅炉的设计,提高机组的功率,以及适当地提高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以节省金属、降低造价和发电成本。燃气轮机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动力机械,在交通运输和发电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范围。采用它来发电,可以节省大量金属和资金并减少建设时间,用在缺水的地区更是有利。我国应在最短期间内,掌握燃气轮机动力新技术,解决它的烧用固体燃料问题,并逐步实现它的极高热效率的可能性。两年前首先在苏联使用成功的原子能动力给人类带来了改造自然的伟大远景。我国必须在短时间内,掌握原子能动力新技术并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它的经济性。


  我国水力资源丰富,目前电力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大力发展水力发电。在黄河、长江巨大水力发电厂的建设中包含着一些困难问题,如水轮机组参数的选择和运用问题。在这些发电厂建成后,需要把大量的电力向远处输送,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气候、地形、地质等特点进行高压远距离输电的研究。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保证各种动力资源的配合利用,并获得投资和运行费用的最大经济性,必须建立高压电力网,把各大型发电厂连结成强大的动力系统。最后还要结合长江水力发电厂的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动力系统。建立这种地区性和全国性的动力系统,就引起规划设计、运行各方面一系列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


  根据上述情况,提出下列五个任务:


  第17项:发现并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经常共生,探采过程和方法相同,所以合并提出,而以石油为重点。


  我国沉积岩的分布占全国面积1/3以上,四周邻国又有许多油田,已发现的油气苗几乎遍及全国,最近克拉玛依和柴达木冷湖地区喷出石油,这些都说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是极有希望的。首先应从地质工作着手,根据沉积、构造、古地理、大地构造和区域地质的特点,研究中国油气区的分布规律,油气储集的基本规律,储油层系和圈闭类型,并结合地球物理探矿和钻探,发现好的油储;其次对现有的和新发现的油气田进行迅速而合理的开发和开采方法的研究,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把油气资源从地下取出来;最后研究如何经济有效地把这些油气送到加工场所。


  第18项:扩大液体燃料及润滑剂来源


  目前我国从天然石油的加工过程中,仅取得50%左右的透明石油产品,因此,必须迅速采用各种先进的高效能的催化加工与非催化加工方法,以提高透明油品的收率。为了很快地使石油加工工业现代化,必须在最短时期间内迅速完成几个重要的新油田原油的评价,并得出设计数据。逐步开展新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催化加工、合成润滑剂及其添加剂,求得最充分和最合理的利用我国石油资源。


  在大力开发天然石油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适当地发展人造石油工业,在这方面油页岩的利用更有其重要意义。我国的页岩油工业在规模和方法上,目前尚不亚于其他国家,但现行方法缺点很多,而在新方法的研究和发展上则是很落后的。必须大力开展油页岩干馏和页岩油加工工艺的科学研究。


  煤的干馏,焦油加氢,煤气合成等煤炼油方法的费用目前还很高,但各国都在不断研究改进。我国煤炭资源极为丰富,除配合新基地建设的研究工作外,还应当进行发展新方法的研究,为煤炼油工业开辟途径。


  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还必须相应地进行原油成分分析、催化机理、化工原理以及技术经济等基础性、综合性的科学研究。


  第19项:可燃矿物作为燃料及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


  必须研究我国煤(包括油页岩)和天然气的基本性质及其合理利用。对各种工业用煤,特别是炼焦用煤,应制定分类方案。为适应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尚需要改进现有的炼焦方法,并研究配煤与炼焦新技术。结合我国资源情况,研究各种煤的高效能气化方法及天然气的加工技术,以扩大可燃矿物综合利用的范围与经济作用。


  固体可燃矿物的物质组成级为复杂,各国的煤炭分类方法至今仍不一致。研究煤的物理化学性质,结合煤岩学的研究与煤化学地质图的编制,不仅可研究我国煤质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也可为分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和确定经济的利用方案。从胶体体系和高分子化合物观点出发,用各种近代的实验方法,可研究煤和油母的组成结构及其在热解过程中的转化原理与各种现象。从而可探讨成焦理论,改进配煤与炼焦方法和提高化学产品质量。


  苏、德等国利用低级煤粉,用加压成型、流体化、两段炼焦等方法,创造了新炼焦技术。研究改进现有炉型与操作条件及掌握新炼焦技术,将促进炼焦工业的生产改革。


  应用氧气、加热空气、加压和常压气化以及流动床沸腾床等气化法,在各国都在不断改进和发展。研究我国各种煤的气化机理和反应动力学,掌握先进的高效能气化设备的技术,是发展我国煤气工业的重要步骤。对地下气化技术,也需要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天然气的加工技术,如制氢、制合成氨与气化热解制乙炔等在国外已工业化。通过反应机理和其它化学加工方法的研究,可确定我国天然气的工业用途。


  第20项:全国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动力技术的研究


  要充分和合理地利用全国各种能源,必须研究如何根据最有利的条件来统筹规划各地区各种能源的利用方向和这些能源在冶金、化工、运输、发电、农业、国防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合理分配,使得整个国民经济能够得到最迅速的发展。


  在动力技术的研究方面目前必须着重提高内燃机热效率和内燃机使用天然煤气和发生炉煤气的研究工作,在研究燃气轮机这一个新型动力机械时,除了研究提高它的热效率和功率等问题外,还必须着重解决它的烧用固体燃料问题。


  在燃料的节约方面,除了一般动力机械热效率的提高和工业企业中二次能源的利用外,目前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就是燃料的动力、工艺综合利用。我们应该立刻开展在火力发电厂中得到液体燃料副产品并附带得到气体燃料副产品的研究工作。


  在原子能动力方面,主要是选择动力反应堆类型,并研究相应的传热介质、传热系统和热力系统等。此外,还须研究原子能动力中远距离操纵、安全装置,燃料棒等的取出、清理和重制,各种设备的设计制造等问题。


  动力技术的研究中还包括热力学、燃烧学和传热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些理论的研究对于解决其他一些任务(例如第21、22、35、37、44等任务)也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第21项:发电厂和电力网的合理配置与运行,全国统一动力系统的建立


  为了满足我国广大地区迅速增长的用电的需要,根据我国水力资源特别丰富而又集中的特点,我国发展电力的技术方向应当是:在水力发电内采用大功率水轮发电机,在火力发电厂内采用大功率高温高压蒸汽动力设备、燃气轮机,联合供电和供热,发展远距离输电,建设巨大动力系统,并有步骤地建立全国性统一动力系统。


  在水力发电方面,研究大型水力发电厂主要设备参数的选择,水轮机震动、磨损和气窝的防止,水力发电厂的自动化和遥控的特殊的电气问题。


  在火力发电方面,研究各地区燃料,特别是低质燃料的特性和燃烧技术;大功率高效率发电厂设计和运行的科学问题,包括锅炉用水的高度纯洁的处理,建立并提高供热网技术,发电厂生产过程和联合机组的自动化,及有关减低发电厂投资和加速其建设的科学问题。


  在高压交流远距离输电方面,主要问题是提高线路送电容量,包括提高稳定性的研究;结合我国气候、地形、地质的特点,研究内部过电压[21]、大气过电压[22]、放电和绝缘性能;解决输电线路的机械问题。


  在高压直流远距离输电方面,主要问题是:大容量换流阀[23]及换流装置结线方式[24]的研究;直流断路器[25]的探索;无功功率的补偿;高次谐波[26]和暂态过程[27]所产生不良影响的防护。


  在动力系统方面,应结合建立全国性统一动力系统的远景,研究动力系统规划的理论基础以及有关动力系统综合性的经济问题;电压和周率的调节;继电保护[28]和系统自动化;系统的经济调度;遥测、遥控和通迅技术的提高。


  四、机 械 制 造


  机械制造工业是重工业的心脏。建国六年以来我国机器制造从无到有,从修配到制造,虽然有了若干进步,但科学基础仍很薄弱,缺乏独立设计能力,在工艺与机器品种型号方面一般也是落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机械制造的理论基础,掌握新技术,从而走上发展创造的道路。


  机器制造总的发展方向是要求机器能力大、人工省、用料少、质量好、制造快、成本低,在设计方面要求充分利用国产材料,发挥材料强度和特性的最大作用,要最大限度地加大机器单位重量的能力;在制造方面要求生产过程更短、材料加工过程效率高、精密度高和节约材料。


 为此必须展开有关零件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研究,和有关零件材料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的研究。必须进行各类机器、器械在不同情况下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综合研究,以确定设计中所用最合理的机器性能指标与材料和工艺的选择。也必须研究工艺的基本理论,如加工准确度与裕量[29]的理论,装配理论等,以及新工艺的科学基础,如新的铸造,压力加工、切削磨削工艺和新的电工特殊工艺的科学基础等。


  为了设计制造国民经济各类不同专业机器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涉及异常广泛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技术。例如发展长江水力发电需要30到50万千瓦的水力发电机组,必需结合流体力学进行水轮机模型试验,以确定叶片的最好形状,并进行其他结构问题以及若干制造工艺问题的研究。


  在十二年内首先从分析国内外先进设计与工艺资料着手,掌握设计与工艺的经验方法,以后逐步发展理论研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根据统一化、标准化原则进行建立我国各类机器系列的设计研究。在这基础上进行新型高效率的典型工艺过程的研究,创造专业和成批生产应用的先进工艺及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的基本条件。掌握设计理论和新工艺原理,然后进行新理论与新工艺发展的研究,以保证新型、高效率的,特别是大能力的机器器械的创造。


  有关的研究任务包括下列三项:


  第22项:掌握现有的并研究新的、更完善的工业、运输业各部门的机器器械,特别是大型机器器械的制造


  机械制造中基本理论的研究,包括零件结构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艺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各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的研究,包括大型及高效率水轮发电机组,大型、高效率及新型锅炉、汽轮机、燃气轮机、内燃机、鼓风机、压缩机及泵,巨型电机电器制造及新型发送配电装备,高效率及新型的采掘、勘探、选矿、破碎、粉碎设备,起重运输及土建机械,冶金设备,轧制设备,化工、石油、矽酸盐工业设备,金属成型(包括铸造、锻压、冲压)设备及切削磨削各种机床的设计制造的科学研究。此外,还有高效率及新型的轻工业机械设计制造新发展的科学研究,传动装置,滚动轴承的设计制造新发展的科学研究。


  在各类机器制造共同性研究中,主要地是研究设计中如何在计算零件时正确地采用材料与结构,使材料的强度和特性得到充分的利用;在特殊机器或机件设计时进行模型或模拟试验,使理论计算得到证实和发展;在制造工艺中结合设计中的统一化标准化的研究工作,进行研究典型工艺过程,以建立成批、大量、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基础。


  各类专业机械在国民经济中必需配合发展,而所需研究的问题范围很广,现阶段研究工作最大重点为动力机械。为了保证完成黄河、长江水力发电,在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内所需12-20、30-5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以及高温、高压、大功率和新型的热工机械(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柴油机等)和相适应的发电、送电、配电与电动机械的设计制造,需要研究流体力学、模型试验、热传导与燃烧,应力分析、高温材料、大件成型与加工的特殊工艺、电工特殊工艺及高压电工学的科学研究。其次为了保证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与材料成型及加工的机器设备,特别是冶金轧制设备、大型水压机、重化工设备及大型与精密切削机床等的发展,必需进行有关各专业机械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有实验基础的理论研究。


  第23项:掌握并研究高效率、高精密度和高材料利用率的材料加工过程


  研究提高铸造、压力加工、热处理和机械加工等成形工艺过程的效率、精密度和材料利用率,提高机器质量,和节省大量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以加速工业的发展。


  研究重点是:(一)用连续作业的轧制代替间歇性的锻压加工来生产各种零件,以大大提高零碎件生产的速度和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金属切削工作量以及金属切屑量;(二)使液体金属直接注入轧辊之间,或冲模、挤模中,一次成型,省去铸锭过程,以节省费用与消除随着铸锭带来的缺陷;(三)用焊接结合较小锻件与铸件来代替大型铸件或锻件,这样可以不用重大锻压铸造设备,使大机件减少制造上的困难,减少内部缺陷,而且降低重量。为此,必须研究半液态金属受压力后的结晶与流动规律,金相组织与强度变化、轧辊与模子抗热应力的方法,焊接应力、变形、焊缝组织等问题。


  此外也应研究现在已比较成熟但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加工过程,包括:(一)金属特别是黑色金属的热挤压和冷挤压,以解决国防上和工业上所要求的复杂断面低塑性金属成型方法;(二)其他压力加工新工艺,如行星式轧机等高效率轧制的新发展,和精密模锻,无余模锻[30]等。以下两项均需研究金属在各种条件下的可塑性,最大容许成型速度及模子材料与设计,和冲压挤压时所用润滑剂等;〔三〕铸造工艺的新发展,特别是壳模铸造[31]金型铸造[32]真空铸造[33]等,要进一步研究铸造的基本理论、凝固过程及改进方法;(四)球墨铸铁、可锻铸铁和其它强度铸铁在制造和应用上的新工艺过程;(五)材料切削加工的新发展,特别是强力、高速、精密切削磨削。要探索新的刀具、磨具材料、研究工具、磨具的设计、制造与使用方法,并进一步发展新工艺;(六)金属热处理的新发展。要研究金属学理论上高效率热处理的可能性与新工艺。


  第24项:机器和工具使用期限的延长方法,特别是金属防腐问题的研究


  研究机器,工具的腐蚀理论并探求新的防腐方法;热带地区电工器材的变质规律及防止方法;机器工具磨损理论及减低磨损的新方法;机器维护修理及现代化的改装。


  在防腐蚀方面,建立防腐蚀的科学研究组织,推广防腐技术与防腐制度,发展我国耐腐蚀合金和金属保护方法,基本上控制主要化学工业中防腐与热带电工器材的变质,打下防腐蚀理论与技术的基础。在磨损研究方面,建立有实验基础的磨擦与润滑理论,有效的抗磨方法,和提高润滑剂的质量。在机器设计制造方面解决有关抗腐抗磨损问题。在机器维护修理、改进和现代化改装方面建立先进的维护制度,和强迫预修制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配合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提出主要类型的机床改装和工具改进的方向性方案。


   五、化 学 工 业


  强大的化学工业能保证供给社会主义工业化、国防现代化以及改进人民生活水平所需的各种产品及材料。现在人类已经能够利用过去所没有利用的自然界资源制造各种需要的产品了,如利用煤、石灰石、水、空气等制成农业用的肥料、工业用的橡胶及塑料、各种类型的燃料以及各种染料、药物等;又如利用矿物资源可以得到工业及国防所需的各种金属及非金属的材料。


  由于化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上牵涉范围极广,因此在科学规划中牵涉化学的研究任务便很多。有些问题已分别在“矿冶”及“燃料和动力”二分节中叙述,现在在化学工业方面共提出稀有元素、矽酸盐等五项研究任务。


  在全部已知101元素中,稀有元素约占三分之二。由于许多稀有元素是和平利用原子能、半导体、喷气飞机和火箭等新技术所不可缺少的材料,世界各国都在广泛地开展着稀有元素的研究,并已开始整千吨或上万吨地进行生产了。为了保证供应我国建立现代新技术所需要的材料,必须积极研究稀有元素的提取,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结合我国资源情况研究某些稀有稀土元素的应用。


  工业、国防及基本建设需要大量的和各种类型的水泥、耐火材料、陶瓷和玻璃等属于矽酸盐一类的化学工业产品。矽酸盐工业的原料基础极其广泛,因此除应进行各种类型矽酸盐制品的研究外,还应研究各种原料的特性,以便结合我国特有原料提高产品质量。


  重无机化学产品,如酸、碱、盐等,不但是一切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也是冶金工业、轻工业和国防工业上大量使用的原料。需要量极大的农业肥料,极大部分是无机盐类。在肥料的生产中应注重有关资源的勘探,结合我国农业的需要与无机化学工业的发展情况,研究生产肥料的新品种和新方法。农业药剂(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植物刺激剂等)过去侧重使用无机化合物,但近年来转向使用有机化合物,如杀虫剂滴滴涕,六六六,有机磷内吸杀虫剂、有选择性防莠剂等等。这些新式的有机农药效力高,而且宜于大面积施用,是提高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化学产品。


  近代化学工业的另一个原料来源是重有机合成工业的产品。各种溶剂、洗涤剂、浮选剂、乳化剂、染料及药物的中间体等,已经渗入到化学工业各部门成为必需的原材料。另一方面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也主要依赖重有机产品的供应。苏联等工业先进国家对重有机合成工业都给予极大的重视,大量地进行了从天然资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工农业副产品等出发合成重有机产品的研究工作。我国重有机合成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研究工作极待大力开展。


  在化学工业中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和研究工作是近二十年才发展起来的。由于高分子化合物种类和性质的多样化,很快就被利用到各种近代工业中去,成为极重要的化学材料。飞机工业、汽车及轮船制造工业、国防工业、电讯工业以及大量的日用品的生产都和多种多样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密切的联系着。合成橡胶、塑料、纤维及涂料等已经大部地代替了天然原料,并在某些性质方面超过了天然原料。高分子化合物有研究工作是极有前途的。


  此外,造纸、漂染、制糖、油脂、制革、摄影材料等工业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轻工业过去虽有一些基础,但是缺乏科学研究工作,不能合理利用原料,产品质量还待提高。


  第25项:稀有元素和分散元素的开采、提取和利用


  我国稀有元素的矿藏很丰富,如包头铁矿中就含有大量的稀土元素,但是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还处在萌芽阶段,某些分析方法和分离提炼的技术尚未掌握。


  稀有元素在矿石、炉渣、烟灰、海水、空气等中的含量一般都很微少,成分复杂,并且有些元素彼此性质又很近似,所以分离非常困难。而在某些使用方面,对纯度的要求极高,因此研究制备超纯的稀有元素的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注意下列各点的研究:(1)研究从矿石中提取稀有金属的方法,并建立生产流程;(2)研究从工业副产品中收回稀有元素的方法;(3)研究从天然气和空气中制取稀有气体的方法;(4)研究稀土元素化学并探索它的新用途;(5)掌握并改进各种超纯元素的制备方法。


  为了完成以上任务,首先要加强地质勘探工作,了解资源情况。掌握稀有元素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化学分析方法及仪器分析方法,进行利用高压浸出[34]、真空熔炼、带熔精制[35]、离子交换、溶剂提取等新技术提取、分离和提纯稀有元素的研究。在理论方面应加强研究稀有元素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为寻找新的冶金方法和扩大稀有元素的用途,提供科学根据。


  第26项:改进现有的水泥、耐火材料、陶瓷和玻璃钢的性能并制造新型产品


  我国虽有传统的陶瓷工艺技术,但近代矽酸盐工业的基础还很薄弱,产品种类少,生产方法落后,而且大部分质量不高。为此,必须开展下列科学研究工作:首先是了解资源,加强地质勘探和研究主要矿区的工业类型,同时应研究原料的基本性质和加工方法,制订合理利用的方案;第二是改进现有的产品质量,并研究新型产品的生产工艺,譬如我国缺乏铬矿,而镁砂则产量甚丰,因此应该研究用稳定性铝镁砖代替铬镁砖。对一些在国外已具有相当成熟的生产经验的重要产品,如特性水泥、高级耐火材料、建筑用玻璃、电瓷等,应尽快地掌握它们的制造技术,并结合我国资源特点加以提高。对一些国外还正在蓬勃发展的,如特殊耐火材料、特种瓷、特种玻璃、陶瓷金属等制品的生产,则必须在国外的技术援助下迅速建立基础,开展研究。第三是研究矽酸盐工业的新型机械设备和窑炉加工,探索新的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第四是若干共同的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如矽酸矿物和制品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生产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制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损毁机理,玻璃的结构,高温及多元体系的相图等。


  第27项:矿物肥料、农业药剂和重无机化学产品的生产过程的研究


  在氮肥方面,应该着重研究获得廉价氢气的方法以降低原料的成本,并研究生产过程的强化,以及各种新品种氮肥和复合肥料的生产。磷肥方面,一面勘探新的矿藏,尽可能求得原料产地的地区平衡,一面改进磷肥的生产工艺,试制各种新的高效磷肥,并在冶金部门的协作下研究廉价的磷酸盐矿渣肥料。钾肥方面,首先要解决水溶性钾盐矿的资源问题。在钾盐矿未大量发现以前,应进行综合利用明矾石的研究。如在浙江平阳所产的明矾石,可以做为钾肥的原料,但必须研究同时提取其中所含的氧化铝,才能使工业生产合乎经济的要求。微量肥料元素如硼、铜、钼用量小而收效大,也是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向。化学肥料在不同地区对不同农作物的肥效试验是确定化学肥料的品种和产量以及施肥量的依据,必须在最近四、五年内得出初步结果。


  农业药剂现有产品效能应设法提高,并创造更多的新品种。农药方面最根本性理论研究是药剂的作用机理和分子结构与生理活性的关系。至于农药的使用剂量和效果又须视地区的情况、作物的种类、病虫害的类型、施用的方法等等而有所不同,必须选择若干据点进行一个时期(二、三年)的田间试验,得出初步结论,然后才能推广。这对品种的生产比例是有很大关系的。


  在重无机工业方面,我国硫的资源缺乏,因此,应在硫的节约利用和强化硫酸制造方面进行研究。盐矿及硼、氟等是我国丰产的资源,应该及时开展研究,扩大用途,并发展硼、氟的化学。此外络合物的化学,无机合成方法的研究等亦应开展,因为无机化学目前还是我国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必须大力推动,以引导工业技术不断前进。


  第28项:重有机化学产品和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的研究及其应用范围的扩大


  应迅速建立我国重有机产品和高分子化合物两个工业的完整体系。逐步作到能解决这两方面的技术问题。为此在重有机化学产品方面要掌握、改进和研究新的有机合成方法,使其能更经济地从乙炔、石油气、天然气、工业气、煤焦油馏分及农林副产品中制造出更多的重有机化学产品。要研究有机催化反应,并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机构和催化原理。要研究分子的新的活化方法,以求发现新的合成方法,研究重有机合成的生产技术,如工艺流程、反应设备、设计原理等。在高分子化合物方面要调查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资源,研究它们的性能和化学加工的方法。研究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方法和生产技术;研究它们的加工成型方法以制成橡胶塑料和纤维等材料,并研究这些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以扩大其应用范围。同时应在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高分子化学形成的反应机构、高分子的结构及期限与机械物理性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创造新型的具有指定性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并发展高分子化学这门科学。


  第29项:轻工业新技术的建立


  轻工业和其他化学工业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为大部分轻工业产品是利用农林产品经过部分化学加工而制得的。本项任务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纺织用纤维及造纸用非木材纤维的研究,包括各种适合于制造再生纤维的原料的研究以及摄影材料制造的研究;合理利用食品中的糖、酒、油料等资源及改进加工方法的研究;原料皮分类及皮革速鞣方法与设备的研究;纺染工艺及其设备设计的研究;在食品工业方面应研究酿酵工艺及食品保藏新方法及设备;应根据我国轻工业副产品的情况进行纤维水解加工以及纸浆废液的综合利用的研究工作。同时应深入研究,总结并发展我国轻工业的特点,如麻和丝的整染技术、非木材纤维制造高级纸和精制浆、带毛革、特产香料、特产发酵制品及其他特产品等。


   六、建 筑


  在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建设的投资中,建筑工程占着很大的比重。在今后十二年内,我们将要建立许多新的工业基地和城市,修筑几万公里的铁路,和近百万公里公路。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面积也将增加几亿平方公尺。在水利建设方面,特别重要的是,配合着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水利资源的开发和水患的防止,也将兴建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和成千累万的中小型水工建筑物。要顺利地完成这个艰巨的建筑任务,必需在建筑科学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首先,工业基地和城市的建设必须符合于区域规划的安排。这就是说应该根据自然条件、区域经济、国防要求等等方面的考虑,来保证工矿业、城市和居民点的合理分布。城市建设的本身也涉及社会经济、卫生保健、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几个方面。历史事实证明,城市的规划和修建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文化和建筑技术水平以及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产物。由于这种高度综合性,科学问题也就异常复杂。


  为了使建筑任务得以迅速完成,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走建筑工业化的道路。建筑工业化包括下列三个主要环节:(1)把建筑物设计成为若干标准零件的组合体;(2)在工厂中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方法分别将这些零件进行大量生产;(3)用机械化的方法将建筑零件在工地安装起来,成为建筑物。这样可以简化施工程序,缩短施工时间,降低建筑造价和保证工程质量。


  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同时,必须结合进行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理论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只有把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成就应用到建筑实践中去,才能使建筑满足“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


  在水利工程方面,世界上从来还没有像长江三峡这样巨大的水利枢纽,这样广泛地影响着各项国民经济建设和水利科学技术的发展。像它那样大规模的围堰导流工程[36]和那样高水头大型通航措施,必须创造性地寻找解决的办法。它的高速溢流工程、地下电厂、高坝与基础应力分析、机械化施工等等也都是很复杂的技术问题。黄河上的水利枢纽规模虽然较小,但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并且我们还需要和泥沙作斗争,也还需要研究利用当地黄土筑坝的问题。此外,在江淮、华北等广大冲积土地区以及沿海一带淤泥地区需要修建为数很多的河川建筑物和港工建筑物。进一步发展在这些软土地基上修建大型水工建筑物的技术,可以给国民经济带来很大的节约。


  我国境内不少地区地震相当强烈,必须开展地震规律和建筑物抗震措施的研究。


  各项科学研究任务是:


  第30项: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建筑创作问题的综合研究


  总结国内外有关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及建筑创作的经验。根据技术经济和自然条件,拟订区域规划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城市和居民点的规划和建设问题,以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在市政工程方面,必须综合研究市内的交通运输、供水、供热、卫生防护等科学技术问题。我国旧有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的改建,应结合具体情况,寻求合理的方法。


  第31项:建筑工业化问题的综合研究


  实现建筑工业化要解决三方面的科学问题。在设计方面,要研究装配式结构物的定型化问题和统一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预制构件系统,并应发展有关建筑设计和结构物设计的理论,推广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在建筑中的应用,以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在预制构件生产方面,要研究如何使用地方材料及廉价原料制造高效能的建筑材料,并研究如何以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各种制品的大量生产。在现场施工方面,要研究各种工程的机械化和全盘机械化,以及与机械化施工相适应的施工组织问题。此外对于建筑工业化的建筑经济问题、组织规划问题和建筑法规也须作充分研究。


  第32项:大型水工建筑物和水利枢纽的建设问题


  研究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水利枢纽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基的处理、加固和计算方法。改善高坝、大型水电厂房(坝内式或地下式)、泄水建筑及输水管道等的设计方法。研究港工及护岸建筑物的合理型式。设计新的轻型水工建筑物,并发展装配式与预应力构造[37]。研究节约水泥和利用地方性土料特别是黄土的筑坝技术。发展水利工程的施工机械化,并创造性地研究解决长江三峡水库的围堰导流问题和高水头通航措施。


  第33项:中国地震活动性及其灾害防御的研究


  了解中国的地震情况和提出合理的防震措施,首先应该建立全国地震台网和改进仪器观测的技术,以掌握科学的观测资料;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全国地震强度的区域划分及各地区地震特征的研究;研究地震对于建筑物的影响及有效抗震措施。为了最彻底地解决防震问题,还需要开展地震规律和地震预告方法的研究。


   七、运输和通讯


  运输通讯和广播事业,是发展国民经济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运输在扩大工农业生产、巩固国防、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以及便利国际贸易的发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讯与广播是现代人民生活和相互联系所不可缺少的,而且是现代国防军所必需的。


  目前世界各工业先进国家的运输业,正处在技术改造的高潮中。最近都已经或即将先后停止蒸汽机车的生产,而代之以较为经济和性能优越的柴油机车和电力机车。新的工业频率单相交流制[38],已成为各国铁路电气化的一般趋势。在飞机上已经广泛采用燃气轮机,已开始在机车和船舶上应用。在船舰和飞机上,并已开始应用原子能动力。此外,各种运输工具都正在朝向加大载重量、减轻自重和提高速度的方向发展。这一系列的演变,包含着许多新的科学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发展运输业的过程中,必须逐步予以解决。


  新的通讯和广播技术,近年来在许多国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同轴心电缆[39]和微波接力线路[40]的应用,大大地加多了通讯线路的通路,使一条线路可以同时允许数以千计的电话通过。调频技术[41]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无线电广播和通讯的质量。电视广播近十年来在国外已有相当广泛的应用,目前正朝向彩色电视发展中。电视在国防、工业、医学等方面,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途。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全国通讯将形成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因此,必须研究和逐步采用新的技术装备,对军事所需要的有关新技术,也必须开展研究。


  现代运输包括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五种形式,每种运输形式又可以采用不同种类的动力。全国运输系统必须在与我国资源条件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相互配合的情况下予以综合发展。通讯和广播事业也必需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和最经济而质量又好的通讯系统与广播系统的选择,以及各种设备联合运用的研究。


  根据以上情况,提出如下研究任务:


  第34项:建立统一的、更完善的通讯系统和广播系统


  首先要进行全国通讯网和广播网的拟定和设备联合运用的研究;为了促进通讯事业的现代化,提高效率及质量,应进行多路通讯技术、电传和传真新技术,以及电报、电话新交换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了提高广播事业的质量和扩大广播范围,应研究播音室技术及电声设备、电视新技术以及无线电广播新技术;为了保证通讯及广播的可靠性,应研究通信及广播中的干扰问题和拟定对干扰作斗争的措施。


  在以上工作中,通讯方面应以多路通信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广播方面应以播音室技术和电声设备的研究为重点。


  第35项:运输装备新技术的研究和综合发展运输问题


  在综合发展运输方面,必须着重研究货物和旅客运量以及流动方向的发展规律、制定全国运输网图的科学基础、有关联运的问题、各个运输业进行技术改造的途径等。


  运输业新技术的研究,首先着重研究适合各个运输业的新型动力装备。动力装备的选择与发展,和国家的资源条件是密切相关的。我国目前石油产量不大,但煤矿较多,水力资源特别丰富。因此,必须着重研究烧用固体燃料的机车燃气轮机、铁路电气化的技术装备和烧用煤气的汽车发动机。同时,对于船舰和飞机用的燃气轮机和原子能动力设备,也应开展研究工作。


  在各运输业中,必须同时解决新型运输工具的构造问题,包括适应新型动力的机车结构,载重大、速度高的列车车辆,发展远洋运输用的大型船的船体结构,新型汽车的构造等。


  此外,为了适应新型运输工具的发展,必须相应地加强运输线路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有关加强铁路线路,采用经济的公路路面材料和防治线路坍方的问题。


   八、新 技 术


  在二十世纪的前半期中,科学技术上最伟大的成就是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大大地扩大了动力的来源。原子能利用的发展也附带地给我们送来了一种极有用的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工具——大量的多种多样的放射性同位素。它可以使我们看见从前所看不见的,测出从前所测不出的事物。在医疗上、农艺上、工艺上还有许多用途。因此,放射性同位素是今后在科学和技术进展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原子能的特点是它的惊人的强度,原子燃料所能放出的能量要比化学燃料(例如煤、石油等)大百万倍以上。由于原子燃料具有强烈的放射性,和在使用它时热量的高度集中,利用原子能就要使用很多新的技术方法。在我们这样一个工业落后的、科学技术上缺乏经验的国家,怎样能够使各种有关的工业跟得上原子能工业发展的要求,同时怎样能够使后者的发展顺利地推动其他工业的前进,这是复杂而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原子核反应进行时可以产生高达千万度以上的超高温,如何控制和利用这种超高温,是一个科学技术上更为特殊的新问题。


  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以机械化为基础,由机械化发展到个别过程的自动化,然后再发展到全面自动化。自动化不仅减轻了人的体力劳动,而且改变了劳动方式;它不仅降低了设备成本、提高了生产率,而且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在近代工业生产中,有生产过程快得远非人的生理反应所能控制,如不使用自动化装备,就不能准确地保持规定的操作过程;有的生产过程是人不能接近的,特别是在原子能工业中,更需要先进的自动化装备。另一方面,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将促成各种生产过程的全面改造。


  生产过程全面自动化,需要在整个控制系统里装上计算装备来代替人脑的运算。最先进的最复杂的计算装备就是各式各样的电子计算机,它在自动化系统中起着神经中枢的作用。电子计算机的创造已为计算技术开辟了一个新纪元。由于它能快速地、正确地作出大量的繁复的计算和选择最佳途径,因此它能大量的节省人的脑力和时间,使许多科学技术问题能够得到迅速的解决和发展。电子计算机在科学研究、生产过程、国防应用中甚至在整理资料和文字翻译等工作中都已有应用,它在将来的应用无疑地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广泛。


  无线电电子学是应用得特别广泛的技术之一。在原子能和平利用中,量测和控制就需要这一技术。它是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等的基础。而无线电的主要领域——通讯、广播、电视、遥远测位以及遥远控制等——还在继续迅速发展中。正因如此,无线电电子学和国防军事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无线电电子学的发展提高了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效率,甚至有时开辟了新的方向,例如无线电天文学和无线电气候学。目前我国无线电电子学干部数量与需要相差悬殊,今后如何迅速加强对无线电电子学干部的培养是应当受到特别注意的。


  无线电电子学技术过去一贯采用电子真空管,近年来创造了以半导体制造的晶体管,它比真空管体积小得多,耗电量小,寿命长;在许多电子学技术中,如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以及一般小功率的无线电通迅设备都可以用它来代替电子真空管。由于半导体晶体管的特点,进一步促进了无线电电子学技术的新发展。但是,半导体晶体管目前并不能代替全部电子真空管,例如在超高频、高功率的范围内,现在的半导体晶体管是不适用的。半导体的应用决不仅限于电子学技术,它也可以制成为变交流电为直流电的高效能整流器。利用半导体可以把光能和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半导体在其他方面可能的应用正在日益发展中。


  喷气飞机和火箭是现代飞行器械技术中的最高成就。这种技术的掌握和发展对于增强我国国防有很大的意义。喷气飞机的速度可以达到超过声音传播的速度,飞行高度可以高达两万公尺,可发展为高速交通工具。火箭的速度更高,可以达到更远的高空,以至可以作为星际交通的工具。由于火箭是利用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来控制飞行的路线的,因此,在国防上可以达到超越远距离瞄准的要求,它同时也是近代空防的利器。这两种超高速度的飞行器械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是突出的高峰之一,掌握它、运用它和继续发展它必须要付出很大努力。


  电火花,电弧和超声波现在在生产过程中有新的应用,如先进的电焊方法,金属和硬质合金的电火花加工和超声波加工,超声波探伤等等。由于这些新技术具有若干特点,如能量易于集中,使用灵活,所以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为生产过程的综合自动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上面说到的新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先锋。但是这些新技术在我国还都是空白点,没有基础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这些新技术;我们还必须加快地建立作为这些新技术的基础的理论学科,包括:原子核物理、基本粒子物理、力学、控制论、统计数学、计算数学、电子学、无线电物理、半导体物理等。


  第36项: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尽速建立铀、钍和重水提炼工业,研究和掌握各种反应堆的设计,进行有关热核反应控制的研究,并要求在十二年内能够着手自建中型的原子能发电站和试验性的用于交通工具的动力堆。


  为了保证上述任务的完成,必须组织力量,发展原子核物理及基本粒子物理(包括宇宙线)的研究,立即进行普通加速器和探测仪器的工业生产,并在短期内着手制造适当的高能加速器。为了保证原子堆的有效运转,必须研究原子堆中的可分裂性材料及构造用材料在各种射线下以及在高温度下的性质和结构变化。


  另一方面,必须研究和推广放射性同位素在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及医学上的应用,并建立处理有强烈放射性物质的化工技术。


  第37项: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


  首先掌握喷气飞机和火箭的设计和制造方法,同时研究其有关的理论,并建立必需的研究设备,从事高速气体动力学、机身结构、各种喷气动力、控制方法以及飞行技术的研究,使在最短期间能独立设计民用的喷气飞机和国防所需的喷气飞机和火箭。


  第38项:无线电电子学的研究和新的应用


  无线电电子学的许多新的用途,如电视、多路通信、测位、遥控等所用的波长都在超短波和微波范围内,故首先应以发展超短波和微波为重点。毫米波是目前最前哨的研究范畴,我们也应创造条件展开这一新波段的研究,发掘其新应用。重要的基本问题,如电波传播、信息论、干扰和反干扰等应从具体工作着手,逐步在理论上深入。为了更多地发挥电子学技术的作用,应广泛展开电子线路和仪器的研究。为了满足本任务所提出的、以及国防和其他多方面所提出的要求,生产方面应首先掌握各种电子管和元件的设计制造工艺和特殊原材料的冶炼技术。


  第39项: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以总结先进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就为开始,然后发展调节理论和它的工程计算方法,研究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的理论,建立自动电力拖动和远动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自动,远动技术工具的科学基础。另外,根据国民经济的需要,还必须按各个生产部门的特点和缓急的程度,定出先后次序,配备力量对它们的生产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进行研究,决定各部门自动化的程序和规模,并应有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究成果,研究具体工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中的重要问题。


  第40项:半导体技术的建立


  首先保证尽速地掌握各种已有广泛用途的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制备技术,同时进行与制备技术密切联系的研究工作,在这基础上逐步开展更基本而更深入的研究,以扩大半导体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创造新型器件。在开始阶段,解决锗的原材料和提纯问题,以及掌握和发展锗和硅电子学器件的制造和应用技术是本任务的首要工作。希望一、二年内能掌握制造纯锗单晶体的方法以及实验室内制造几种放大器的工艺过程。二、三年后开始大量生产各种类型的锗的器件。其他如光电和热电器件、发光和磁性材料以及铁电体等问题都应当首先掌握并改进已有的制备技术,然后逐步深入研究。


  计划在十二年内不仅可以制备和改进各种半导体器材,创造新型器件,并扩大它们的应用范围;而且在半导体的基本性质与新材料的研究上都展开系统的和广泛的工作。


  第41项:计算技术的建立


  本任务必电子计算机的设计制造与运用为主要内容。一、二年内,首先着重于快速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从中掌握各种电子计算机的基本技术与运用方法,以建立计算技术的基础。二、三年内,开始掌握专用电子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进而根据需要研究制造各种专用计算机。关于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自动翻译的工作,首先由语言学家与数学家协同研究翻译中字汇范围和文句结构,并编制运算程序,然后进行实际操作的研究。此外,有关计算机技术的数学问题,如程序设计与近似计算方法等,也包括在本任务之内(关于模拟计算机以及穿孔式及检式计算机的制造问题,已列入第54项任务内)。


  第42项:改进电和超声波的技术并扩大其应用范围


  本任务以电加工和超声波加工为主要内容。在电加工方面,一种是要掌握若干先进的电焊方法,另一种是掌握和研究电火花加工的方法和原理;后者利用带电粒子的冲击力量,打碎各种坚硬的材料,因此可以不用刃具,制成复杂形状的工件。此外,要研究高频电加热、静电除尘等方法。在超声波方面的主要应用,一种是利用它的反射、折射现象来探测物体内部的不均匀性,即超声波探伤的原理,另外,利用它高频而强烈的机械振动,来切割硬质材料,改善冶金过程以及净化表面等。掌握了这些方法的规律,就可以改进和发展各种加工设备并进一步发展新的应用。


   九、 国 防


  第43项:国防上的一些问题(略)


   十、农、林、牧


  为了迅速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养蚕业,必须研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面积(如垦荒等)的办法来发挥劳动力和土地的增产潜力。同时,必须在十二年内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做好农、林、牧、水产等机具的选型与改进工作,并制订出整套的机械化耕作,栽培及森林采伐、运材、家畜饲养管理、渔捞等技术。农、林、牧业是密切联系着的,三者的结合对于不断提高农、林、牧业的产量是有重大意义的。


  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要求迅速地、大量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195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3497亿斤,平均每亩只产198斤。1954年我国水稻平均每亩产329斤,比同年西班牙的产量低361斤;小麦产115斤,比荷兰低336斤;玉米产182斤,比美国低129斤。今后必须一面吸取国际行进科学成就,一面继承和发扬我国农民长期积累起来的精耕细作优良传统,集中力量解决当前问题,同时为今后的不断发展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开垦荒地是为了扩大农、林、牧的生产基地。我国有15亿余亩的可垦荒地,荒地类型很多,问题也很复杂。许多地区的荒地,如沼泽土荒地,干旱地区的盐碱性荒地和华南地区地力非常瘠薄的红壤荒地等都需要改良后才能利用,但过去对于荒地的研究做得非常少,今后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土壤改良和开垦技术。


  实行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技术改造的必要步骤。由于我国具有复杂的气候、地形、土壤、作物等条件,水稻田和山地面积特别大、农业生产上具备许多特点,如精耕细作、复种等,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各种农业机械的选型和改进,特别是水稻田所需要的水中耕作的和插秧的机器等装备。


  我国目前畜产品无论是产量或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我国羊毛绝大部分很粗而且不是同质毛,大部不适合毛纺工业的要求,细毛和半细毛的产量仅及需要量的2%,占羊毛总产量的1%弱,1955年一年即进口细毛毛条2,400万磅。在苏联细毛和半细毛,则占羊毛总产量的50%以上。其他如皮革、蛋品、奶品等也极不足。这些情况是和我国畜牧兽医科学工作极不发达分不开的,如家畜的生产性能低,家畜传染病的猖獗流行等,严重地限制着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发展我国森林业是一件迫切而又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由于解放前森林遭受长期的破坏,使我国森林面积只占全国面积的8%。在森林缺乏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农田常受水、旱、风、砂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由于没有充分掌握树种的特性造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不同条件下的造林技术,造林效果往往不高;由于没有深入研究森林保护、抚育、更新的方法,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由于没有全面掌握各种木材的材性、现代化采伐、运材以及林产机械加工与化学加工的技术,在木材的使用上也有很大的浪费,估计每年约有2,000万立方公尺木材的损失。因此,今后必须加强研究工作,为全国绿化事业的完成,为现有森林合理经营与管理,为林产利用率和森林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供科学技术上的保证。


  我国渔产量到1956年底将接近300万吨,成为世界渔业高产量国家之一。但按人口计算,每人每年平均只有10斤,比日本少70斤,比英国少20斤,比苏联少17斤,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在今后十二年内大大提高渔产量,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必须加强水产科学的研究。


  养蚕业包括家蚕、柞蚕、蓖麻蚕三种。目前家蚕的出丝率平均只达12%,比日本低4%;柞蚕在放养中,因受天然环境的影响,产量得不到保证;蓖麻蚕养育是一个新兴的事业,丝的品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研究解决,以保证完成蚕丝增产的任务。


  根据以上情况,提出下列五个科学技术任务:


  第44项: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和农业机械的制造问题


  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研究,包括农作物生产的田间作业、农产品初步加工和畜牧业生产等机械化、电气化及其技术装备的制造问题。研究方向分两方面:(一)掌握农业机械组织运用的理论,根据调查试验,制定我国不同地区各种农业机械的运用维护技术规程与作业的经济技术指标,并研究各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骤,为国家农业机械化的远景规划提供科学技术资料。(二)掌握农业机械耕作与土壤、作物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利用国际农业机械设计、制造的新成就,创制新型的农业机械(如水田农业机械、煤气、蒸汽拖拉机等),逐步建立各类机械系统。


  第45项: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年产量


  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年产量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发展农业生产,应以增产粮食为重点,特别是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等高产作物;地于棉麻等工业原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改进灌溉技术,并防止水土流失。必须研究灌溉的工程技术和灌溉制度,以及防止灌区盐渍化和雨期土壤水分过多现象的方法。同时还必须研究农、林、牧、水利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一些基本研究工作,如各地区主要作物的需水量,土壤侵蚀的分布情况和原因等都必须进行。(二)提高土壤肥力。必须研究掌握土壤肥力变化规律,并采用轮作、耕作、施肥、栽培(包括复种)、土壤改良等办法来定向改变土壤的成分和性状,以提高土壤肥力。许多基本问题,如我国农业土壤生成发育规律与基本性质,作物之间,作物与土壤、气象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种间、种内关系等问题,必须加以研究。只有这些问题逐步获得解决后,高产复种的轮作、耕作和栽培技术,才能制订出来,并不断获得提高。(三)创造农作物新品种,并制订良种繁育制度。采用农作物优良品种是增加产量的最经济而有效的途径。必须加强研究选育适合各地区农作制度、机械化作业和新垦区的优良新品种。利用杂种优势产生双杂交种[42]玉米是增产玉米的先进办法。正规划的良种繁育制度不仅能维持原有品种的生产性能,而且可以不断提高品种的产量和质量。(四)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并减少贮藏损失。掌握病虫害和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和消长规律,从化学、生物学和耕作上研究提出最有效的消灭办法。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创造出许多适合各地区的优良品种和耕作栽培方法,至今在生产上起着主要的作用。此外,我国还有大量有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没有被利用。我们必须收集这些丰富的材料,科学地总结这些宝贵经验。


  第46项:荒地开发问题


  (一)通过综合调查,研究荒地类型和特性、成荒的原因,提出农、林、牧结合的荒地开发初步方案。(二)不同类型荒地上所适合的作物品种和耕作栽培技术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研究因地制宜的开荒技术。(三)沼泽土、盐碱土、红壤等荒地的改良方法的研究,需要和以上两项工作同时进行。


  第47项:扩大森林资源及森林的合理经营与合理利用


  在林业方面,研究各种重要树种和各种森林的特性,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造林方法,优良种子与苗木的供应,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森林抚育、更新、采伐方式及其组织原则。在森林工业方面,研究不同地区机械化采伐和运材技术,各种木材的材性和用途,及其机械加工与化学加工技术。


  第48项:提高畜牧业、水产业和养蚕业的产量和质量问题


  (一)畜牧方面:(1)研究集体养畜业的规划;制定农牧业的合理配置,畜牧业专业化和各种家畜的合理配置方案,研究提出畜牧业生产规划的各种指标和定额。(2)研究建立巩固的饲料基地,提出增产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改良利用草原的措施;并研究制定饲养标准和集体养畜业和各项饲养管理技术措施。(3)研究提高家畜生产性能,制定提高家畜受胎率、产子率、成活率以及家畜改良和育种的方法,培育适合于不同地区的各种优良家畜品种。(4)研究改进各种家畜疾病的防治方法,制定家畜卫生、兽医卫生检验及检疫措施;并整理总结中国传统兽医的诊疗经验和研究其医学理论。


  (二)水产方面:(1)发展海水、淡水养殖工作。扩大养殖面积,改进养殖方法,进行驯化、育种、施肥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使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2)提高渔捞的效率。掌握渔捞对象的数量变化规律,改进渔捞方法。研究旧有渔场上最有效的繁殖保护办法,使渔获量稳定在最高水平。同时,研究逐步发展远洋渔业的问题。(3)水产资源调查。我国缺乏水产资料,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海洋和淡水的资源调查。(4)提高水产加工品的质量,使渔获物的利用率和品质得到逐步的提高。


  (三)蚕丝方面:(1)研究蚕的遗传规律,改良蚕的品种,从而提高丝的品质和出丝率。(2)研究各地区、各季节、各种蚕生长发育期的生理现象,从而改良饲育方法,制定出适当的饲育规程。(3)研究蚕的脓病和软化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染途径,以及发病与环境的关系。(4)研究提高蚕的的饲料,即桑、柞、蓖麻的品质和产量。


   十一、医药卫生


  积极防治各种主要疾病,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标志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必要条件。我国尚存在着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钩虫病、脑炎、鼠疫、天花和性病等严重危害人民的寄生虫病和传染病,要求分别在今后若干年内基本上控制蔓延并逐步求得消灭。共他传染病与地方病如麻诊、痢疾、伤寒、白喉、砂眼、肺结核、麻风、柳拐子病、克山病、甲状腺肿等也相当广泛地存在,应当积极防治。心脏血管、血液、消化、内分泌、神经精神等系统的疾病和恶性肿瘤、特殊创伤、放射病等在很多方面尚无完善的防治方法,也须积极研究。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加强劳动卫生和劳动保护,防止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发生,更有必要。国防医学是国防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方面的研究也必须加强。


  为了防治疾病,必须掌握在医疗预防上各种有效的武器。由于各种新的抗生素、药物、生物制品、血浆制品及其代用品的应用,许多疾病在预防和治疗上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放射性同位素的利用使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均向前推进一步。这些武器的利用,在我国还是很薄弱的。


  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和疾病作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医学,它有极其丰富的经验,并有它的理论体系。中药种类极为丰富,包括植物药、动物药与矿物药,配合成为各种不同的方剂,有不少已经用现代科学方法证明其疗效很高。针灸能解决一些现代医学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他中医外治法如按摩、敷贴、气功等都有它们的特殊用途。必须认真地研究祖国医学,一方面在中西医密切合作下,应用于临床实践,作为防治主要疾病和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武器之一,一方面应用化学、生理、生化、药理、实验治疗等方法研究期其作用的机理,并用现代科学思想方法对中医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吸取其精华,以丰富现代的医学科学。


  社会主义的保健事业,不仅是防治疾病,而且必须从改善环境卫生、供应合理营养、推广合理体育锻炼等方面,积极的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增进劳动能力,使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并能愉快地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出无穷的力量。


  为了上述目的,提出下列五个重要科学技术任务:


  第49项:防治我国人民主要疾病的综合措施的研究


  在我国流行的主要寄生虫病与传染病中,病原体及病的传染方法大多已经确定,但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与流行因素都无准确资料,早期而简便的诊断方法与有效的防治措施尚待进一步的研究。随着原始森林、荒地及河流的开发,有些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很可能流行,因此必须在地区开发之前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预防措施。有的地方性疾病,流行地区广泛而病因不明,在孕产妇和婴幼儿方面,存在着不少疾病,威胁着妇女和新生一代的健康,这些疾病的发病率相当高,有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其他常见的心脏血管系统的高血压症,动脉粥样化、冠状动脉病,血液系统的贫血和白血病,内分泌系统的甲状腺病和糖尿病,消化系统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神经精神系统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和癫痫,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原因尚不明确,均须进行研究。防治疾病的有效方法在于采用综合措施,必须研究运用生物、化学、物理等各种方法,并组成相互连系的防治网,才能获得最大的效果。


  第50项:掌握生产现有的和研究新的抗生素、药物和医学器材


  目前我国仅能生产青霉素和氯霉素,而且产量不足不敷应用;金霉素和链霉素均在试验阶段。抗生素方面的问题在于寻找新的抗病毒、抗肿瘤、抗放射病、抗结核菌、抗真菌及有广制菌谱的抗生菌与抗生素,并扩大其在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在药物方面,我国的植物药资源极为丰富,但药用植物的品种鉴定、栽培方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均待研究。化学药的问题是除掌握现用药物的生产技术外,必须在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寻找和合成防治主要疾病及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新药物。在医学器材方面,必须改变目前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输入的现象,掌握生产精密器械的技术,并创造符合于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中需要的新器械。


  第51项:总结和发扬中医的理论和经验


  中医的专著在两千种以上,达数万册,但文词深奥,不易理解,须语译主要经典著作,并整理各种重要文献,使它们成为易于学习的资料。中医对于病因学说,诊断、治疗与预防均有其理论体系,而且经过数千年实践的考验,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应该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并加以推广与发扬。中药品种根据李时珍著作的本草纲目有1,892种,本草纲目所载的经验良方有11,096条,此外,流传于民间的还有不少。应从药物的品种鉴定与培养方法,方剂的剂型与炮制方法,药物与方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疗效等多方面方进行研究,并在肯定疗效的基础上,研究药物的化学分析与提纯以提高效价。对于针灸疗法,已证明其疗效很高,须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其作用的原理,进一步发展其理论,改进其方法。中医外治法,即不用药物内服的治疗方法,种类很多,亦须加以研究。


  第52项:劳动卫生、劳动保护的综合措施及防治主要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研究


  在生产环境,特别是工业生产环境中,存在着粉尘、毒气、微小气候、各种辐射、噪音、震动、照明等物理和化学因素,将来展开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时将产生更多的有放射性物质。这些因素以及生产中劳动过程本身对人体都有一定影响,严重的可引起职业病和职业中毒。在医学方面,须研究这些影响的危害性并制定防护措施;在工程技术方面,须研究在工矿作业过程中个人防护和安全技术措施,以防止外伤并保证安全生产。


  第53项:环境卫生、人民营养和体育活动的研究


  生活环境与人民健康有密切关系。水、土壤和大气为垃圾、粪便及工业废水、毒气等废弃物所污染时,不仅可引起疾病的流行,还可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应研究水、土壤和大气的卫生标准,制定卫生防护措施。同时应研究废弃物无害化后的回收利用,研究城市和农村居民区规划及建筑物的卫生标准也很重要。


  营养是保证健康的条件之一,应在调查研究我国人民营养状况和我国不同地区食物营养价值的基础上拟订合理的营养要求,预防营养缺乏症,并提出各类食物所需要生产的数量的科学依据。


  体育活动是增强体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研究体育生理学,在医护监督下推广体育和运动。


  此外,还必须加强保健组织的研究。


   十二、仪器、计量及国家标准


  没有仪器,计量和国家标准,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我国目前,仪器主要依靠外国进口,计量和国家标准则还没有建立。


  现代新技术的发展,都是和仪器分不开的。尤其是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喷气和火箭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都需要先进的强大仪器工业作为后盾。我国仪器制造在极端落后的情况下,要赶上世界水平,必须进行全面规划,有步骤地建立仪器制造工业,在发展生产的推动下发展仪器的科学研究。


  化学试剂是一切化学工作中必需的材料,尤其是化学分析用的试剂,要求有严格的纯度。工业先进国家所生产的分析用试剂约600种,一般用药品5,000种以上。国内现能生产分析作试剂仅250种,但品质上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我们必须逐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满足工业上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制订和推行国家统一的先进技术标准,是发展国民经济、保证实现工业生产计划的必要措施。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就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保证部件和零件的通用性与互换性,保证大量生产中的专业化和协作化,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设备利用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家标准,包括度量衡标准,产品的分类、型式、牌号、基本品质、主要尺寸、技术条件、验收规则、试验方法、包装运输保管规程、工艺规程等的统一标准,以及工厂安全标准,技术名词符号定义等标准。


  要实现工业生产标准化,首先需要有精确而完整的计量工作。计量工作,是为了保证各种量具和量测仪器的一致,准确并监督其正确使用。其中包括为控制生产过程所需用的长度、质量、力学、电学、温度以至于光度、放射性方面的量度等等。因此,计量工作,是贯彻生产规程的客观根据,没有它就难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机械部件的相互配合,也就难以保证生产质量。没有它,也将使科学研究不能很好进行。它也是贸易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做好计量工作,除了必须建立健全的计量检定机构网而外,必须建立各种国家计量基准,后者是高度科学性的工作,必须从速进行。


  第54项:掌握现有的并建立新型的、更完善的控制仪表、精密仪器和化学试剂


  本任务里所指的仪表和仪器包括:(一)机械制造用的精密量具及量测仪器,(二)光学仪器,(三)电学仪器,(四)无线电及电子真空仪器,(五)自动控制仪表及装置,(六)计算机,(七)材料及工程试验仪器,(八)各种专业用仪器(如探矿、气象、教学等仪器)。其中以自动控制仪表及装置为发展重点。并应注意仪器用特殊材料的生产问题。此外,还要从速确定我国仪器生产及研究的发展规划,协调各生产部门之间以及生产、研究与使用部门之间的问题。


  化学试剂的生产,十二年内,应以满足分析用试剂为首要任务。在技术上必须掌握杂质分析方法,改进工艺技术,稳定产品纯度,并逐步扩大品种。结合我国有机化学工业的建立,并须增加有机药品品种的生产。


   第55项:统一的计量系统、计量技术和国家标准规格的建立


  为了迅速的建立国家标准,保证工业生产质量,并使生产走上现代技术水平,需要:


(一)从速设立管理国家标准的机构。


(二)组织国民经济各部门,依其业务范围,分别轻重缓急,制定适合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技术和产品标准;经过试行,确立为国定标准。


(三)在各部门内,就其业务范围,组织进行为制定标准所需的研究工作,并建立必要的检验与管理力量,以保证国家标准的实施。


  统一的计量系统,包括:量度单位的统一,各种量具和量测仪器的准确和正确使用,以保证生产标准化、专业化和自动化的实施,保证科学研究实验数据的正确性。


   为此,应进行下列工作:


  (1)建立全国计量基准中心,设立长度、质量、力学、温度、电学以及时间、光度、放射性学等计量基准,并用以导出在计量检定中所用的各种计量标准器。期于五、六年后,能使计量基准的几个主要方面展开工作。


  (2)建立计量检定网:由国家计量局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各级计量检定所约200个。各种量具和量测仪器,按照计量规程,进行检定。


  (3)制造计量标准器及特殊计量设备,以适应计量工作的发展。


   十三、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和科学情报


  在本规划的各项任务中,已经分别包括了有关的理论性问题,但是还有些比较基本性的或者普遍性的理论问题,没有能够列入。这些问题和各项任务的关系比较间接,或者牵涉面比较广泛。因此,把这些问题的研究专立了一项任务。


  科学研究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或最近的将来的问题,并且还要探索较远的未来的问题,使科学技术进入更高的阶段;科学研究不仅是为了个别学科的前进,而且为了科学技术全面的发展,使各个科学部门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发展出更多的边缘学科,或者更多的生长点。科学中未来的问题或者普遍性的问题,常常是一种基本的理论,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钻研,将对科学或生产技术的进展起重大的革新作用。因此,还必须有一定的力量来研究自然科学中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使科学更健全地发展,同时又在广泛的意义上帮助其他科学技术任务的完成。


  科学技术情报也是发展整个科学技术重要条件之一。科学的继承性,要求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工作,必须掌握有关的资料和情报,总结前人的知识与经验,了解其发展过程,特别是掌握目前国际上的发展情况,以免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没有科学技术情报工作,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就很难掌握国际上科学的动向。就在国内,如果对各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不能及时地交流和报导,也会造成人力物力上的重复和浪费。


  因此,提出了下列两个任务:


  第56项:现代自然科学中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本任务的主要内容是指下列基本理论问题:


  物理学方面的场论和量子力学的基础的研究,固体和液体中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化学方面的物质的化学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的研究,生物学方面的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合成的研究,生物个体发育和系统的发育的研究,动植物的引种,驯化和培育的理论,以及天体的演化、物理力学的研究等。研究这些问题的目的是:进一步阐明自然界的基本运动规律,从而为人类控制和利用自然界开辟新的途径。


  偏微分方程,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其中还有许多定解条件问题没有解决,尤为重要的是在新技术发展情况下提出的关于混合型方程的定解问题。过去数学物理中所考虑的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都是线性的,但在自然现象与工程技术研究中,随着科学的发展,用线性化方式已不足以说明问题,因而逐渐提出了非线性的问题。还有在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中,有若干问题如交通调拨之类在一定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存在着一个最有效而迅速的具体解决办法,如何寻求此种解决办法就是属于运用学的研究范围。所以对以上三个问题的研究不但对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工程技术的改进也有极大的帮助。


  第57项:科学技术情报的建立


  我国科学技术情报工作的基础非常薄弱。情报工作的任务主要是迅速建立机构,培养情报工作的专家,全面地和及时地搜集、研究和报导国内外,特别是科学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和新的成就,使全国科学工作能及时地了解这些发展与成就。具体办法是:筹建专门机构,组织力量,从事摘录全世界科学技术期刊上的论文,用快报和文摘的形式编印出版。


第三节  任务的重点部分


  五十七项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是相互密切联系的,必须配合在一起发展。但是在目前人力不足的情况下,要想求得全面发展,必须抓住若干更带有关键意义的问题,着重加以解决。这些重点,有的需要研究人员很多,有的需要研究人员不一定很多,但都须由国家给以最大的注意,优先保证它们的发展。


  下边就是我国今后十二年内的科学研究重点:


1.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2.无线电电子学中的新技术(指超高频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计算机、电子仪器和遥远控制)。


  3.喷气技术。


  4.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精密仪器。


  5.石油及其他特别缺乏的资源的勘探,矿物原料基地的探寻和确定。


  6.结合我国资源情况建立合金系统并寻求新的冶金过程。


  7.综合利用燃料,发展重有机合成。


  8.新型动力机械和大型机械。


  9.黄河、长江综合开发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10.农业的化学化、机械化、电气化的重大科学问题。


  11.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最大的几种主要疾病的防治和消灭。


  12.自然科学中若干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这十二个重点,都包含着对整个国家的生产技术基础有根本性影响的重大和复杂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由于我国情况的特殊性,不能完全引用外国的经验和成果,需要独立研究解决;有的虽然在经济建设的计划中目前不一定是重点,但在科学上必须提早研究和解决;还有的是在现阶段中发展最迅速的科学部门和新的生长点,这些部门和新的生长点又恰好是我们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上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将会带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迅速成长。


  第一、二、三、四个重点是当前世界各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展开竞赛中的注意焦点。对于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会促进生产技术的根本革新,同时也会带动很多方面的研究工作的发展。由于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就会对稀有金属如铀、钍、锆、铍等的冶炼和新型动力机械的制造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新的研究任务;由于放射性元素的广泛应用,也将为许多科学部门和生产技术开辟新的局面。


  无线电电子学新技术对于国家的广播和通讯事业,无线电定位、反定位,电力系统装备的建立,实验室和生产过程中的测量、控制,特别是远距离操纵方面,以及整个仪表工业的发展,都有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会把新的技术原理引入这些部门。喷气技术(包括喷气飞机和火箭)的建立会要求把我国高空气体动力学、燃烧学、热力学、传热学、材料强度学方面的研究大大加强,会大大提高我国在遥远控制和复杂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的水平。生产过程自动化是关系整个工业技术的改造的一个共同性问题,是近代生产技术发展的一项综合结果。但是现在有关自动化,特别是综合自动化的一系列理论基础尚未成熟,有关不同生产部门的遥远控制与调节的理论和方法等均极需要研究。


  第五、六、七、八重点都是关系着我国重工业建设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其中第五个重点是针对着我国有战略意义的资源问题和矿产基地的部署问题提出的。第六个重点也是为解决由于资源的特点而引起的冶金技术问题。第七个重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合理地利用我国燃料资源和发展重有机合成来取得某些必需的新材料。第八个重点是为了解决我国机械工业中最困难的问题。


  第九个重点是黄河、长江综合开发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黄河、长江开发在我国建设中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不但要解决防洪问题,并且要综合地解决灌溉系统、动力中心、水运网等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后不但使受洪水威胁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得到保障,而且它将全面地加速工业,特别是用电力最多的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国防工业的发展,并将给农业、运输业、水产业的发展开辟出新的领域。黄河、长江的开发中,包括一些规模在世界上也算是极复杂的大工程,必须及早地创造性地寻找解决办法。


  第十个重点是关系到五亿人口生产和全国人民生活的问题。农业技术改造速度是我国经济规划中比较难于确切肯定下来的。因为它不止要根据重工业发展的程度,也要依据科学研究工作的资料,才能找到良好的答案。如耕作制度、农业机械选型、农村动力来源和小型发电设备、地方电力网的建立、化学肥料、防治病虫药剂、灭草剂的生产等方面都有大量的科学问题。特别是农业机械化问题,我们要求能设计出一个适合我国的土壤、气候、地形、耕作条件和金属资源的机械化系统,和能够适合机械耕作的耕作制度,以便一开始就能保证单位面积产量比以前手工操作时代提高。农业化学化和局部机械化是现在就要开始的,有关的研究工作更须及时做好。


  第十一个重点是防治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最大的疾病,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在社会主义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我国目前有几千万人正受着各种疾病的侵害,积极防治并逐步消灭这些危害广大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已定为全国人民基本任务之一。因此对于危害着广大人民的健康的寄生虫病、传染病、职业病、职业中毒,和随着原始森林、基地、矿山的开发可能出现的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都要动员巨大的医药科学力量,研究预防和治疗方法。


  以上各个重点中都包括着理论的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带普遍意义的理论问题也不能忽视,因此特别提出第十二个重点。这个重点包含的内容是:偏微分方程、非线性方程及统计数学,塑性力学和物理力学,场论,固体理论和液体理论,物质的化学构造和性能的关系,蛋白质结构及性能,遗传的规律,高级神经活动,天体演化,地球内部构造、组成及地壳的演化的研究等等。


  以上是我国在十二年内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十二个重点。我们必须抓住这十二个重点来带动全局。但是,在今后制定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时,这十二个重点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具体安排,不能要求齐头并进。在上述十二个重点以外,也还有一些牵涉到国家经济全局布置的科学问题,如百万分之一比例尺地形图及国家地图集的编纂,综合的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划,动力系统的规划,运输和通讯网综合发展的布置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是不可缺少的,这方面工作有一些应和经济学家们合作进行。虽未列入重点,但属于前提性质的任务,也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第四节  基础科学的发展方向


  基础科学的学科规划是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将规划中的数学、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以及地理学等八门科学的发展方向,扼要说明如下:


  一、数 学


  数学在现代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若干人文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及工程技术等科学的许多近代重要成就离开了数学是不可能实现的。数学不仅通过其它科学部门得到应用,数学中许多部门还可以直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无论对工程技术人员或其它科学工作者,现代数学知识都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有力武器。


  十二年内首先要尽快地把数学中一些重要、急需而且空白或薄弱的部门(包括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论)大力发展起来。在配备人力、培养干部方面必须以这三个方面为重点。对于数学中一些基础理论部门,包括数论、代数、函数论、微分几何学、拓扑学等,我国原有较好的成绩,应当继续发展。近年来一些对于数学或其它科学有重大影响的新学科,例如泛函分析和数理逻辑,发展得异常迅速,我国过去则注意得不够,基础很薄弱,今后应当予以特别注意使能得以适当的比重迅速发展。对于数学史和数学中的哲学问题,也应该放在足够重要的地位上,除应有一些专家从事研究外,还应引起广大数学家的关怀。应用数学的范围牵涉极广,不仅应当把它作为数学家与其它科学家共同合作的领域,还要培养能把数学工具和实用问题结合起来的应用数学家。在这方面,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论等部门负有较大的责任。计算数学主要应配合现代快速数字电子计算机来解决问题,因此产生了机器数学这一新方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则应注意应用方面的新方向,如运用学、讯息论等。


  二、力 学


  力学是一切工程技术的基础。近代的航空、火箭技术的发展中,力学研究常常是它们的先导。固体强度的研究是机器制造业和土木建筑工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巨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要求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解决大量的问题。最近力学逐渐渗入到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工业、动力工业中去解决一些根本性质的理论问题,将对这些工业中生产效率的提高起重要的作用。


  力学的各个学科应该着重发展的方向,在流体力学方面主要是结合高速高空飞行的发展研究高速飞机空气动力学问题、亚音速飞行和超音速飞行中的边界层理论,并进一步结合火箭的研究发展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和稀薄气体力学的研究。结合航海事业开发关于船舶造波理论和推进理论以及水翼理论的研究。发展旋转机械中流体力学的研究,以提高涡轮机和压气机的效率。此外应该着重发展和水利建设、石油工业等有密切关系的含颗粒流体力学、渗漏理论和多相流体动力学。继续发展流体力学中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湍流理论。


  应该重视流体力学中两个新的生长点的发展,即(一)和化学反应、传热、传质相结合的化学流体力学,例如关于燃烧理论、爆震理论、化工反应器和工业炉中的流体力学的研究,它对于化工、冶金和动力工业极为重要。(二)和电磁学相结合的电磁流体力学,它对高速航空、核子工程和天体演化论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固体力学方面应该发展固体的强度理论,特别是在高温状态下或高速变形状态下金属的塑性理论。开展关于金属的破裂理论和疲劳规律的研究。结合机器制造工业开展关于金属压力加工和金属切削的塑性变形理论的研究。应该发展弹性动力学和流体弹性力学的研究,解决抗御地震和爆炸的结构问题、飞机和水工结构的颤动问题以及高速机械的振动问题。发展非线性弹性力学和非均匀体弹性力学并解决机器制造和建筑工程中大量的强度分析问题。此外还应展开岩石力学和土力学的工作,并建立流变学的基础。


  应该重视建立起把力学和近代物理学、化学结合起来的生长点——物理力学,研究从特质的微观结构预测气体、液体和工程材料的性质等重大问题。


  作为力学基础的一般力学,应该结合新技术的进展加以发展。目前应该结合控制机械系统的要求着重发展运动的稳定性理论、非线性振动理论、以及和控制仪表相关联的刚体动力学(如陀螺仪理论)、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等,此外也应发展和火箭及星际航行相关的外弹道学和变质量物体力学。


  三、天 文 学


  天文学研究各种类天体系统的结构和演化,同时也研究如何使天文现象更好地为人类的特质生活服务。由于我国在天文学方面的基础薄弱,十二年内不能在各方面都求得充分发展。因此发展重点选为:授时和纬度变化、方位天文、天体力学和年历编算、太阳物理、恒星天文和恒星物理、星云物理和无线电天文。


  研究太阳物理,对太阳表面活动经常作精密的观测,是天文学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太阳表面上的活动(例如黑子、日珥、耀斑等)影响到地球的磁场引起磁扰和磁暴,也影响高空的电离层和无线电短波的传播,并且也很可能是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天体上有高温、高压、低压、极高和极低的密度等等在地面上不易获得的物理条件,所以是研究特质结构很好的实验室。例如关于热核子反应的概念,就是由于研究太阳能的机制才形成的。


  无线电天文学是利用无线电雷达技术来进行天体观测。利用无线电天文设备,不只在夜间,在白昼也可以观测流星,且不受天气影响。由流星的观测结果,可以推测高空的物理情况。在天体无线电辐射观测中,可以了解地球电离层内部的变动情况,对于短波无线电通讯、无线电定位和导航、远距离操纵火箭等提供必要的资料。


  天体演化学综合了天体物理、恒星天文、无线电天文和天体观测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而得出关于天体(包括地球)以及天体系统(太阳系、双星、星团、银河系等)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的一些结论。地球起源问题和太阳本身的起源和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也应当研究恒星的起源和演化问题。地球起源问题对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四、物 理 学


  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都需要物理学的原理作为它们的理论根据。现代生产技术所达到的水平,很多是取决于物理学的研究成果。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如蒸气动力、电磁感应、无线电以及最近发现的原子能,已经导致社会生产发生根本的变革,并由此发展了一系列的工程学科。物理学和其他科学密切结合,便产生了一系列的边缘科学。物理学继续处在迅速发展的时期,它的疆界还在不断扩充。


  我们首先应以原子核物理与基本粒子物理、无线电物理与电子学、半导体物理三门学科作为今后十二年内物理学发展的重点。我国在金属物理、光学、晶体学与磁学等方面的基础较好,国家需要也大,故须作相应的发展。在金属物理方面应着重解决原子能利用、喷气飞机和高速机械零件的制造所提出的强度原理与金属在特殊条件下的性能与结构等问题。光学方面应发展分子光谱、光谱化学分析、固体发光和应用光学等部门。矿物、岩石与蛋白质等的晶体的结构分析和晶体合成对工业上所需特殊晶体的制备有重要意义;磁学所研究的磁性材料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但它们的性质、变化与机构有待于进一步的了解。其他如声学、低温物理、绝缘物理、热物理、高压物理等,都能在技术革新问题上和对于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了解上作出有重大意义的贡献。故也须适当地发展。


  地球物理、天体物理与生物物理等边缘学科都是自然科学中的生长点,目前我国对地球物理学更有迫切的需要。


  除了每一门学科有它的理论问题外,物理学还有普遍性的理论问题,如场论、量子力学基础以及固体和液体物理中的理论问题,对它们的研究都有重大的意义。


  五、化 学


  天然的资源大都需要经过化学处理才能成为有用的产品。对于研究生物学、医学所必须了解的许多生命的过程,如新陈代谢、消化、疾病等等也包含有化学变化过程。因此化学是现代文明的最重要基础之一。


  化学最初只有无机化学一门。由于化学知识的累积及实际的需要,才又衍变出分析、有机、物理化学、胶体及高分子化学和技术科学中的化学工程等。由于原子核科学的发展又产生了一门新的边缘科学——放射化学。在无机化学中首先应配合原子能、半导体、冶金等等的研究发展高纯度元素的制备并研究其化学性质。这就需要对无机合成进行大量的工作。许多稀有元素,特别是稀土族元素,在我国是丰产的,因此也应当将稀有元素的化学列为重点之一。在分析化学方面,应当发展自动化的仪器分析。因为仪器分析是建筑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因此对于后者也必须深切注意。在有机化学方面,首先应注重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和发展有机合成。有机合成的研究是一切有机化学的最重要的基础。为了建立化学工业,还应当注重利用本国的资源,特别是石油和煤,来发展重有机合成的化学。在物理化学方面,首先应当发展化学动力学,特别是催化作用的研究,因为这是现代化学工业的灵魂,也是理论研究的中心;与化学动力学配合的是浓溶液和高压下的气体等真实体系的热力学。上述二门在国内的基础都很薄弱,故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及设备。在胶体化学方面首先应发展表面化学,这是催化作用的关键,同时也是现代胶体化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对于高分子的物理化学也应投入相当大的力量。高分子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除了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外,还应在合成及反应机构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在化工原理方面首先应注意传热、传质及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研究,这样才能使化工设计建筑在更坚固的基础上。在放射化学方面,应当首先注意原子核燃料、辐射化学以及同位素的研究,这些研究将能促进其他科学的发展,并在化学科学中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途径。


  化学的下列各部门也应得到适当的重视:络合物、物理化学分析、分析化学的试剂及理论、有机反应的机理、元素有机物、石油、煤及中药的化学、热化学、燃烧与爆炸、固体反应(以上三个部门在国内还是空白点)、物质结构及化学键理论、电化学和溶液理论、流变学、胶质体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光化学等等。此外,化学的各个学科都应充分注意利用其他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新成就和新方法,如同位素、微波技术等。


  六、生 物 学


  生物学是农、林、医疗等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


  生物学中以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昆虫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土壤学为发展重点,对于细胞学、心理学、人类学和古生物学亦予以相应地发展。在十二年内的发展方向,可归纳成下列三方面:(一)通过有系统的调查研究,累积起我国生物学的基本资料,如动植物志的编纂,植被土壤的调查,生态形态的研究等,这将是我国的自然区划和资源开发的基础,同时也会对生物学中基本理论,如系统发育、物种形成等作出重要的贡献;(二)通过实验培育和环境控制,研究有机体发育和生长的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变化、遗传和变异的规律以及有机体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为农、林、渔、牧、医疗等的发展充实理论基础,为进一步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累积更多的资料;(三)充分利用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钻研有机体的细微结构、代谢机制、能量转变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发展生物学的边缘学科,以发掘有机体的物理化学机能,使生物学的研究更加深入。


  七、地 质 学


  地质学的任务首先在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于矿产资源的需要,以及为水利、铁道、海港、大型工厂等工程建筑解决工程地基问题。因此必须着重发展下列学科:(1)为研究我国重要的、急需的有用矿产(特别是重工业原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可燃性矿物、石油、放射性元素与稀有元素)的分布规律,并指导普查勘探的金属矿床学、非金属矿床学、煤田地质学以及石油地质学;(2)为工程建筑、农田灌溉及国防建设所迫切需要的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3)为有助于上述学科的发展,发展并为解决地质学上更基本问题的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以及土质学。


  在这些学科中,有些在我国已较有基础,发展较易,但一般还很薄弱,都还不足以担负日益繁重的任务,特别如地球化学、沉积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以及石油地质学的基础更为薄弱,必须从各方面努力,以期能逐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


  另如海洋地质学,应结合海洋综合调查任务,打下必要的基础。放射地质学和航空地质学是两个有发展前途的新方向,也必须逐渐予以更大的重视。


  八、地 理 学


  在5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中,全国自然区划与经济区划、国家基本地图的绘制与全国主要地区(包括陆地与海洋)的综合考察等都是和地理学有关的重大任务。为了保证这些任务的完成,地理学应着重发展下列五个学科,并由此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景观学):通过景观调查制图,研究出水分与热量平衡、生物地理群落、地球化学景观以及历史自然地理变化等问题。完成自然区划的研究任务,并预测各种改造自然的措施所引起的自然地理变化。为适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需求,应发展土壤地理及生物地理。


  (二)经济地理学:在生产配置的一般理论基础上,吸取经济学、技术科学、自然地理学的成就,具体研究工业、农业各部门生产配置的特点与条件,以完成经济区划及综合考察中经济地理学应负的任务。


  (三)地貌学与气候学:地貌与气候是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无机自然条件。地貌学应特别加强对黄土、沙漠、高山高原、海岸与卡斯脱区的地貌的研究。气候学应开展气候考察,结合台站记录的整理分析,阐明各地区气候特征。


  (四)地图学:注意小比例尺地图与综合性地理图的编制方法,加速发展利用航摄照片进行地理制图方法的研究,以完成编制国家大地图集的任务。


  此外,陆地水文学与海洋学已在57项任务中作了规划,地理学家应尽力加强这两方面的工作。陆地水文学方面除以主要力量研究河流外,还应建立湖泊学的基础,开展测站稀少地区的水文考察。


  第五节 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


  正确地建立我国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使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能在统一科学研究工作系统中,按照合理的分工合作的原则,有计划地协调地进行工作,是顺利完成国家的科学技术任务的重要条件。


  我国的统一的科学研究工作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地方研究机构四个方面组成的。在这个系统中,科学院是学术领导核心,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两支主要力量,地方研究机构则是不可缺少的助手。


  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用最大力量来加强中国科学院,使它成为领导全国提高科学水平,培养新生力量的火车头。”必须使科学院逐步形成为一支坚强的科学核心队伍,使它在科学的若干主要的部门内,真能担当起突破阵地、开拓新的科学领域的任务。我们也必须大力加强各产业部门的研究试验机构(包括厂矿中心试验室),使它们能够结合生产需要,解决较专门的问题,使科学的新成果引用到生产中去,并根据生产中的新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来发展和丰富科学的理论。同时,我们必须重视高等学校内的巨大科学力量,鼓励并组织高等学校的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高等学校中,研究领导力量较强的教研室和实验室,应独立担当重要的科学研究任务,必要时,高等学校中可以成立独立的研究室。我们还必须重视地方的科学研究事业,充分发挥各地方对科学研究事业的积极性。


  科学研究工作的绝对分工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但是,适当的分工则是必要的,是研究工作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


  在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系统中,科学院和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的任务是有区别的。在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中,由于生产迅速发展所发生的问题急待及时解决,一般总是多注意生产上的现实问题,对于科学新领域的开拓和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事实上很难同时兼顾;至于如何把本部门的新成就加以发展而推广到另一部门去,更不容易顾到了。科学院的研究所就可以少受眼前生产上比较零星问题的束缚,可以把主力放在发展新的科学技术领域和基础科学的研究上,担负起探索新方向和寻找新道路的任务。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的研究所应该注意发展重要的技术基础理论(如无线电技术,自动化技术,机械学中的强度、磨损、润滑,化工中的化工原理,机械设计的系统理论,金属生产中的金属学,电工中的高压电现象,动力中的传热学、热物理、多相热工学、应用光学等),这些基础理论是各产业部门共同需要的,有些还是带有边缘性的科学生长点。这些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提高,可以促成很多方面的技术进步。当然,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除了满足本部门眼前生产上的迫切需要外,还应该尽可能注意长远的和基础的问题;而科学院的研究所也必须对当前生产上的重大的关键性问题,给予密切的注意,忽视这一方面也是错误的。


  高等学校的研究工作,有它自己的特点。高等学校应同时注意基础理论和对发展生产有重大意义的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工作中,教师一般适宜于负担工作量较小、完成期限较宽的工作,并应多采取和产业部门及科学院合作研究的方式。高等学校应经常接受产业部门和科学院所委托的研究任务。委托应采用合同的方式,在合同中应规定委托部门给高等学校的物质和人力的支持。此外,还应该鼓励产业部门和科学院把规模较小的研究机构附设在高等学校里面。


  科学院与高等学校应该重视高级科学干部的培养工作,并不断为各产业部门输送新的高级科学干部。产业部门研究所,也应该培养高级科学干部。


  我们的科学技术力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很不足的,科学研究的领导力量,更为紧张。为了更有效地使用科学技术力量,在考虑一般分工的基础上,应该考虑科学技术力量尤其是领导力量的结合使用,即要求一个人当几个人用,使现在有限的人力能同时兼顾生产(包括国防——下同)、研究和培养干部三方面的任务。这种结合使用科学家的办法,应当是较长期的方针。


  结合使用科学技术力量的方式是很多的。有的可以在发展初期采用“一套班子,几套用法”的办法,待干部成长后,再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逐步铺开工作。也可以采用“联合工作,先合后分”的方式,这就是说,在开始掌握新技术的时期,为了便于培养干部,各方面联合起来,待干部成长后,再根据不同需要,陆续分立。也可以采用“互相配合、交替接力”的方式,即一个任务由几个研究单位配合接力完成,而每一研究单位又可以在同一业务的范围内在不同时期中完成不同单位所交给的任务。也可以采用“高级科学家兼职负担科学研究的指导工作及主要教学工作”的方式,尤其在力量缺乏、急需发展的学科,如果研究所高级科学干部都同时负责高等学校的教学任务,就可以解决这方面的研究和教学的矛盾。另一个比较易行的方式是由需要研究工作的部门把研究任务中的一部分委托给有关的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也可以把干部送到另一机构委托培养,然后回原机构担当起研究任务。


  国防方面的科学研究也应该重视与各方面的合作。根据苏联和英美等科学技术先进国家的经验,国防研究除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工作需要集中人力单独进行外,有许多工作可以在一定的保密制度下,用合同的方式分散给高等学校和一般研究机构分别去进行。


  五十七项“任务”的执行应分别根据“任务”的内容,指定主要负责单位。主要负责单位对于所负责的“任务”一般负担着较大的研究责任,并负担组织分工、检查和督促的责任。在五十七项任务里,计由科学院主要负责的有八项,由各个产业部门主要负责的有十六项,由各委员会主要负责的有三项,其他尚有三十项由有关的几个部门联合负责。所有各项“任务”,有关高等学校均分别参加研究工作。基础科学的学科规划中的研究任务,则由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部共同负责。(五十七项“任务”和基础科学的学科规划的主要负责单位见附表[43])


  我们的科学技术任务是繁重而复杂的。为了把全国范围内的工作组织起来,一定要有统一的协调工作。国务院所属各部内部的经济协调工作,应由各部自己负责解决。各个部之间的协调工作,首先由主要负责部门与有关各部协商解决。各工业交通部门之间的问题,由国家技术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问题涉及科学院、高等教育部和国家技术委员会时,则由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


第六节  科学研究机构的设置


  合理的设置科学研究机构是保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力量,有效地进行研究工作,并迅速培植新生力量,以实现国家科学研究任务的重要措施。


   科学研究机构的设置,应注意下列五项原则:


  (一)必须有明确的任务。研究机构是从事研究工作的基地,必须按照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要求,积极设置各种研究机构。对于少数重要的空白和薄弱学科的研究机构,如原子能、无线电电子学、计算技术、喷气和火箭、自动化、半导体等,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优先给予各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


  (二)必须注意各方面的配合,避免重复,防止过多铺摊子浪费人力物力。这里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综合性和专业性问题。一般新建科学研究机构。应以综合性而规模不大的为宜。这样比较容易解决研究工作所必须的领导力量,容易通过一个研究机构内多种研究工作的相互影响来较快地推动研究水平的提高,在一般的人力物力方面,也可以比较节省。在力量生长壮大以后,如有必要,再分设专业研究所。(某些重点专业,如开始时就需要相当多的研究人员,也可以早日成立研究所)。(2)全国性和地区性问题。每一重要专业的专业研究所,一般全国只设立一个,并尽可能设在靠近该专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如果有必要在其它地区设立同一专业的地区性研究机构,应尽可能考虑在该地区有关的综合研究所内设立相当的专业研究室,或成立独立的地区性专业研究室和试验站。(3)生产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分工问题。一般应首先建立生产部门的研究机构,但是当产品使用中有较大较多问题时,使用部门也可以成立必要的研究机构。如问题不多,则可以用向生产部门提出要求的办法,委托生产部门的有关研究机构进行研究。(4)重视厂矿中心试验室的工作。厂矿和设计单位的试验室,其工作直接影响着生产,是非常重要的。产业部门必须注意充实这些机构。这些试验室,应注意接受附近的研究所的指导。(5)各部门对共同需要研究的问题,应该尽量考虑合作的可能性,采用联合成立研究机构,或互相委托等办法。


  (三)必须有周密的准备和必要的人力物力条件。每一个研究机构的设置都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必须事先经过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重要机构的设置,应列入各部门的五年计划及年度计划中。为了保证质量,研究机构的设置应具有相当的条件:第一,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人员,特别是能领导研究工作的相当于硕士水平以上的人员[44]。在近期内,研究机构中相当于硕士水平以上的人员一般应达到大学毕业以上全部科学研究人员的14%左右。这个数字以后应逐渐提高。第二,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


  (四)研究机构的规模应该适应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一般规模不宜过大,层次不宜过多。科学研究的基层单位是研究室,它包括几个性质相接近的研究题目小组,由室主任负责学术领导。研究室一般没有独立的行政工作。由几个性质相近的研究室组成的研究所,是进行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单位,由所长负学术领导责任。为了使室主任和所长对研究工作能进行深入的学术领导,研究室和研究所的规模都不宜过分庞大。有几个研究所的产业部门,可组织学术委员会以担负部的学术领导工作。


  (五)科学研究机构的设置地点应该接近研究对象和生产基地,并尽可能和高等学校的设置相配合,应有合理的分布,不宜过分集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需要应加以适当照顾。研究机构设置在主要的生产基地或接近研究的对象,可以丰富研究的内容,使研究的成果容易推广,因而也就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机构设置接近高等学校便于结合使用科学力量和设备。


  应该制定一个统一的科学研究机构设置程序规程。这个规程应规定:科学研究机构的设置,应有明确的任务和详细的事业设计书。这个设计书至少包括所研究的中心问题及其简明计划,人员编制计划和基层组织,研究所和研究室的负责人及其主要履历,设备计划,建筑计划,图书计划,预算计划和发展的步骤等。独立研究室和研究室的设置,由各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并报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备案。研究所的设置则须由各主管部报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批准后始得正式成立。


第七节  科学技术干部的使用和培养


  科学技术干部是保证实现科学规划的最重要的条件。


  为了解决干部的培养和最有效的使用问题,必须合理地规定生产、研究和教育三方面科学技术力量的分配比例,积极地培养科学领导骨干和合理配备辅助人员。


  (一)生产、研究和教育三方面科学技术力量的分配比例。


  为了兼顾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必须使生产、研究和教育三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有着合理的比例,并应根据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作具体调整,避免畸形发展。


  科学技术干部的大多数应当用于直接参加生产。但为了保证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力量投入科学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绝大部分(约80%)应放在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内,以解决当前生产中的科学问题,同时必须集中较少数更优秀的科学研究人员于科学院各研究单位,以保证科学发展的基础和长远利益。为了保证干部来源的不断扩大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还必须每年以一定比例的人员充任高等学校的师资。


  在分配力量的时候,必须首先注意保证十二个重点的需要,对原子能和平利用、无线电电子学、半导体、计算技术、喷气及火箭、自动化及国防上的一些问题等重要、急需而又十分薄弱的部门,更应该配备较大的力量。


  (二)高级科学人员(相当于硕士水平以上)的比重和成长速度。


  为了保证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质量,必须保证在高级科学人员和初级科学人员(大学毕业生)间有一个最低的比例[45]。考虑到我国目前高级科学人员的缺少和成长的困难,最近几年对高级科学人员的比重不应要求过高。但是,应争取尽快达到和保持以下的比例:在科学院一般为1:3,高等学校及新技术研究部门为1:4,在比较成熟的科学和工艺性的研究部门为1:6-7[46]。


  为了加速高级科学人员的培养,我们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原则下,采取多种多样的有效措施。


  (1)从比较成熟的科学技术干部(讲师、高级技术员等,在大学毕业后已从事工作三——五年)中选拔培养对象,加以培养,这样的对象可以缩短培养过程(培养时间约需二年),并能在结业后就担当局部的科学领导工作。培养成功后,一般应回原单位服务。


  (2)在生产和教学工作中,注意培养和提拔未经正式培养过程而经验丰富、科学水平较高(相当于硕士水平)的人,来参加科学研究的领导工作。对于在研究工作中确有创造性贡献者可以在经过审查后直接授予学位。


  (3)对重要的急需的空白或薄弱的科学部门,聘请苏联及其他外国专家来指导研究工作,并培养干部。


  (4)向苏联及其他国家派遣研究生,学习各国最擅长的学科。


  (5)争取还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回国。


  (6)充分发挥高级科学人员“带徒弟”的作用,争取在十二年中多传几代。


  (7)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和群众性的业余科学活动,以培养爱好科学的风气及广大的科学后备军,为选拔优秀的培养对象提供良好条件。


  各有关领导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对所需要的科学技术骨干进行全面规划、合理配备和加速培养。如忽视了这一环节,必将使科学事业的发展受到重大损失。同时,科学院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亦应着手培养博士一级的科学人员。


  (三)科学研究人员与辅助人员的比例。


  为了充分发挥高中级科学人员的作用,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作为助手。科学研究人员与辅助人员的比例,在科学院和高等学校一般应为1:1,在产业部门研究机构应为1:2[47]。


第八节  国 际 合 作


  要在十二年内使我国某些重要的急需的科学部门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主要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科学技术,同时必须尽力争取国际上的帮助。为此,我国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上国际合作的力量,大力开展与各国之间的科学技术交流活动,使我们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国际现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就,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以迅速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并进一步丰富世界科学宝库,促进各国科学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在国际合作中,应根据各国科学技术的特长和双方需要,遵照我国的外交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加强和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的合作,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科学技术国际合作的项目必须围绕本规划中的重点,首先注意最急需的科学研究基础的建立。对于我国自己有力量解决的问题,则不应提请外国援助。


   科学技术国际合作的方式,大致有下列几种:


  (一)派遣科学家出国考察和进修。派遣科学家出国进行专业考察和进修,是比较简便和能迅速见效的方式。出国的科学家应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出国时应有充分的准备、明确的考察或学习任务。这一种方式,过去用得不够,今后应当加强。


  (二)派遣研究生出国学习。为了培养具有巩固的理论基础和独立的研究能力的干部,必须派遣较多的研究生出国作较长期间的学习。研究生应有计划地成套地派遣,规定学科和专业。不要平均分配力量。出国的研究生必须经过审慎选拔,一般的应具有高等学校毕业的水平和一、二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国以前应把外国语和基础课程学好,以便出国后可以集中力量学习更专门的课程和作论文,并且得到更好的效果。研究生出国以后,应经常与国内派遣机关保持联系,所作论文的题目应结合我国的需要。


  为了学习各国科学技术特长,除应继续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外,还应多派遣留学生到人民民主国家去学习,同时也要争取和其他国家互派留学生。


  (三)派遣研究人员出国实习。为了解决在重要的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问题,或是为开展新的研究工作准备条件,可以采取派遣研究人员到外国的有关研究机构实习的方式。出国实习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在国外一般不进行专门课程的学习和写作论文,主要是针对国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参加实际的研究工作。出国的实习人员至少应有一、二年以上的实验工作经验。


  (四)请外国帮助我国建立研究工作基地。为了迅速建立和发展某些在我国还是空白或非常薄弱的重要而急需的学科的研究工作,必须争取外国的帮助,主要是争取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请他们为我国设计研究机构,或代为审查研究机构的设计,供应仪器、设备、图纸和资料,训练科学干部等。请国外帮助建立研究机构时,我们必须作好准备,如搜集和整理必需的资料,配备足够的人力等。


  (五)聘请外国科学家来我国讲学或帮助研究工作。对于我国较有基础的学科,聘请外国科学家来我国作短期的(一、二个月到半年)讲学,可以交流科学成就,提高我国学术水平。对于基础差或没有基础的学科,可以聘请外国科学家短期的或长期的来我国参加研究工作,帮助建立研究基础,培养干部。我们不仅要聘请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科学家,还要聘请其他国家的科学家。聘请外国科学家讲学和帮助研究工作,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研究人员和他们一起工作,认真地虚心地学习他们的学术成就和研究方法。


  (六)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对于我国与有关国家共同关切的某些科学问题,如共同的自然条件与资源的联合考察等,可以由两国或几国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分享研究成果,这是今后科学合作的主要发展方面之一。在目前我国科学基础薄弱,干部缺乏的条件下,与外国共同进行研究,应挑选最重要的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七)建立科学联系,交流科学情报,参加学术会议。我国科学院、高等学校、生产部门研究机构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相应的科学机构建立直接联系,交换研究资料,讨论学术问题,交流工作经验或相互咨询、委托检验鉴定等是促进各国科学发展的有效方式,今后应继续发展。科学家之间的个人联系,也应该加强和扩大。


  各种科学机构、图书馆与外国相应的机构经常交换科学技术的文献、期刊、资料、图册、复制品、标本等是十分重要的。在目前,我国文献、资料缺乏的情况下,更应大力开展,努力设法搜集各国图书资料,逐渐建立起我国的科学技术情报系统。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派遣科学家参加外国召开的学术会议是加强各国科学联系,促进学术交流,互相学习的最好方法之一。应根据我国的外交政策,积极参加。


  以上国际合作的各种方式应该互相配合,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最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在我国科学力量薄弱,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国家建设任务又极其繁重的情况下,在开展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时,必须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不要贪多贪大,齐头并进,否则就非但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会形成被动,对于确实需要又有可能实现的国际合作项目,承担之后,则必须保证其完满实现,不然,同样也是对国际合作的开展不利的。


第九节  结 束 语


  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我国科学技术的远景规划已经编成了。为了实现这一规划,还必须作巨大的努力。


  (一)进行科学技术发展远景的全面规划,对于中国科学界和各有关部门说来都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必须看到其中一定会有不少的缺点,遗漏甚至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予以修正。有了这样一个规划,我国科学技术的全国的有计划的发展,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要实现这个规划决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必须进行极其艰巨的工作。需要一切科学工作者更进一步地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觉悟,用最负责的态度去对待人民和国家的要求,专心一意地埋头研究工作,苦下工夫,虚心地向国内外的一切先进的科学家学习,向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学习,巩固同业之间的亲密合作,不断提高水平,扩大科学队伍,使国家在科学技术事业方面建立起自力更生的基础。老科学家们负有双重的任务,一方面是开展自己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是为国家培养新的人才。对新生力量的培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新生力量的大量成长,要想迅速地大规模地发展科学事业,是不可能的。


  (二)百家争鸣的方针必须在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在自然科学研究工作中,不但在发现与认识某一种自然现象规律时,要经过学术上的自由争论,就是某一种新的工艺过程,在特定的具体环境下加以运用,也必然在技术应用和经济价值计算等方面产生不少争论。这种争论是有益的,应当提倡的。特别是由于我国自然科学基础落后,在一定时期内要着重先向外国学习,而在向外国学习时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既要坚定地向社会主义国家学习,也要积极地向非社会主义的国家学习;不论向任何国家学习,都应该学那些正确的适用的东西,并且结合自己的需要和经验,而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为了达到这种正确学习的目的,也必须经过学术上的自由争论。


  (三)发展我国科学研究事业的必要条件,应该切实地逐步地有重点地加以解决。


  第一,图书和资料。包括古代的和现代的、外国的和本国的图书、杂志、文献、档案、标本、模型等。应改进现有的并增设必要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技术资料馆。拟订出便利于科学工作者和一般读者借阅和使用的办法。进口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书刊的办法和交换国外刊物的办法必须改善。应该逐步地大量影印外国的旧科学期刊和图书,分批地将国外科学的经典名作、专著译成中文。重版或再版本国古籍文献。


  第二,仪器、设备、试剂、实验材料的供应。关于仪器、试剂等的生产和改进,在第54项任务说明书中已提出具体建议。此外,应该改善仪器、设备等的进口工作,在适当业务部门中成立进口和销售的专业机构,在进出口和外汇使用手续方面给购用单位若干便利。对于各种科学实验室自制优良仪器的推广给以支持和鼓励。还要设法保证科学工作者所需用的特殊实验材料,保护若干珍贵或稀少的动植物,和收集其他难得的试验材料等。


  第三,为保证一切科学工作者能够集中精力于科学业务工作,必须更切实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保证科学家每周六分之五业务时间的决定。


  第四,必要的科学经费和外汇必须保证。建立照顾科学事业特殊性的某些财政管理制度。


  第五,建立厂矿和研究机关、高等学校的直接联系制度,建立宽严适宜的并且便利于科学研究工作的保密制度,建立必需数量的中间实验工厂。制订有关推广研究成果的程序及其技术经济的鉴定办法,制定对于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和重大发明的奖励办法,以加强科学研究成果的实验、推广和奖励工作。


  第六,对群众性的科学普及工作给以有效的支持,发动广大群众向文化科学进军。使科学研究成果能迅速而又正确的应用于国家建设,发扬群众中蕴藏的民族科学遗产与现代生产经验,并培养群众科学人才,为科学研究队伍创造群众性后备。


  (四)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把我国的科学技术从十分落后的基础上提高到接近于现代先进水平,当然是不会没有困难的。但应当看到我们工作中具备着更多的有利条件,只要把它们运用起来,就能把困难一个一个地加以克服。最根本的有利条件是我国业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优越性为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还提供种种条件促成了我国知识界面貌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完成我国科学文化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对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是以苏联为首的各兄弟国家的无私帮助,这种帮助可以使我们节约许多时间、少走许多弯路。只要我们永远保持着前进的信心和旺盛的战斗精神,团结一致,虚心学习,奋斗不懈,任何人都不能阻止我们走向胜利,一个科学技术繁荣发达的中国一定能够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出现在世界上。


----------------------------------------------------------------------------------------------------------------------


注 释


  [1] 地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各种起伏形态,包括陆地上的山岳、丘陵、河谷、平原、沙丘、火山、海岸、冰川地形与海洋中的岛屿、海底深沟、海底隆起等等。地貌学研究地表各种起伏形态的特征、类型与其生成过程。对于一个地区地貌的了解,有助于地形测绘、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土地整理、道路选线、建筑物基地选择等工作的正确进行。


  [2] 大地测量控制网:广大地区的地形测量,需要若干经过精密测定的控制点,作为作业中经常的和可靠的根据,保证正确而容易地将测量成果拼合编制成完整的地图。这种控制点构成大地测量控制网。


  [3] 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是第三纪末至今或第四纪时期的地壳运动,其中人类历史时期发生的地壳运动,叫做现代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以升降运动为主,升降剧烈的地区,例如天山,在第四纪时期,上升了数千公尺。研究新构造运动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因为地面的升降会使一个地区的水文状况发生变化。在修建水库、运河、海港与灌溉系统时,需要考虑新构造运动的方向与强度。


  [4] 内生矿床:主要是指地壳下部岩浆作用所形成的矿床。


  [5] 外生矿床:主要是指地表各种作用所形成的矿床。


  [6] 水力开采:水力开采一般用于露天开采的砂矿。开采方法是利用水枪喷射出来的高压水柱,使砂矿破碎并冲洗到溜槽内进行重力选矿。


  [7] 砂金船开采:它是用一只平底船,船上装有挖掘机和重力选矿设备,砂矿的开采和精选都在船上进行。


  [8] 水法冶金(又名湿法冶金):就是用水溶液或其他液体的方法来分离提取矿石中的有用成分。


  [9] 高压炉顶操作:就是把高炉炉顶部分的瓦斯压力提高。这样做可以促进铁矿的还原,从而使炼铁过程加快。


  [10] 提高自熔性烧结矿的碱度:在选矿后所得到的铁精矿细粉中加石灰,然后烧结成块,称为自熔性烧结矿。烧结矿的碱度随加入的石灰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不妨碍烧结矿的强度和透气度的条件下,提高碱度对于炼铁是有利的;用碱度高的烧结矿可以减少高炉中的石灰石用量,从而提高铁产量。


  [11] 转炉-电炉双联法:先用转炉吹炼钢水,然手倒入电炉中进行精炼就叫转炉-电炉双联法。


  [12] 顶吹式转氧气炼钢:它是从转炉口用管子向钢液表面喷射氧气,而旧式转炉则是从转炉底部或两侧吹入空气或富氧空气。


  [13] 沸腾层焙烧:将硫化矿或硫化与氧化矿混和的细粉放在炉床上加热,在加热过程中从炉床下部鼓入氧气或空气,硫化矿粉就会燃烧起来,由于气流的作用,矿床上的矿粉会活跃得像沸腾一样,所以通常叫沸腾焙烧。


  [14] 悬浮焙炼:在熔炼过程中,气流从下而上,被还原或焙烧溶化的矿粉从上而下,由于粉末很小,气流作用使它处于悬浮状态。


  [15] 高压浸出:在湿法冶金中,用溶剂来抽提矿石中的有用成分一般是在一个大气压的压力下进行,当所用的压力是在一个大气压以上时就叫做高压浸出。


  [16] 离子交换:它是用来富集或分离水溶液中某些有用成分的一种方法。通常用合成树脂做离子交换剂,树脂中某种阳离子跑到溶液中去而溶液中某些有用成分的离子则跑到树脂中来,所以称为离子交换。


  [17] 金属陶瓷:是将金属粉末和陶瓷粉末混合烧结而成,金属的作用是使许多陶瓷粉末结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硬质合金就是金属陶瓷的一种。


  [18] 叵姆齐:英文名为Permalloy,它是含镍高的合金,磁导率很高,是一种优良的磁性材料。


  [19] 粉末冶金:是将金属粉末混合,压成形状以后,再加热烧结。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经过熔化来制造金属成品。


  [20] 克鲁尔法:克鲁尔(Kroll)是人名,他发明一种冶炼钛的方法,把钛矿先变成氯化钛,然后用镁还原而得到海绵钛。


  [21] 内部过电压:电力系统中因开关的操作而产生的较正常数值更高的电压。


  [22] 大气过电压:在架空线上因雷电而产生的较正常数值更高的电压。


  [23] 换流阀:直流输电中用以把交流变为直流和直流变回交流的永孤换流器。


  [24] 换流装置结线方式:指换流阀的联接方法。


  [25] 直流断路器:直流输电线中所用的开关。


  [26] 高次谐波:比50周波高几倍的电流或电压波。


  [27] 暂态过程:电力系统内因运用情况改变而引起的暂时动荡。


  [28] 继电保护:指电力系统中各类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等为避免因不正常运行而引起损坏的保护装置。


  [29] 加工裕量:为了进一步加工而在工作物上多留的尺寸,准备加工时去掉的。


  [30] 无余模锻:无余模锻是指一种模锻方法,其中模子的设计使金属坯料在锻压过程中恰好在模子中挤满,没有挤出来的金属,这样便不必如一般模锻再将挤出的多余的金属切去,因此收到节约金属的效果。


  [31] 壳模铸造:壳模铸造是精密铸造的一种。它应用一个金属做好的样子(照所需零件尺寸,加上熔铸金属凝固过程收缩的尺寸制成),喷涂或浸入树胶,再浸入造型砂,使砂黏附样子四周成为薄壳,干燥后再加树胶、清砂,使沙壳加厚,达到适当的强度,然后取出金属样子,将上下壳合起,铸入金属,即可得到和样子相同的零件,尺寸正确,表面光洁。


  [32] 金型铸造:金型铸造指用金属做成模型,进行铸造。用这种方法可使铸件尺寸准,表面光。


  [33] 真空铸造:真空铸造是指在真空中铸造。一种方法是将炉子和模子全放入一个真空系统中;另一种方法仅仅将模子放入真空系统内,在铸造前后均加以密封抽空。用此法可使铸件少含气体杂质。


  [34] 高压浸出:在高压下用溶剂抽提。


  [35] 带熔精制:此为制备超纯金属的方法,先将含有热量杂质的金属制成棒状,用特殊的电炉从一端加热使杂质逐渐由融化部分随着电炉的移动而集中到另一端。


  [36] 围堰导流工程:围堰导流工程是指利用临时性的堤堰围住了水工建筑物的基坑,不使进水,并导引河水绕过基坑下泄的一种工程措施。在有些河道上施工时,须要同时考虑到施工期间的通航、排水等问题,这就是更增加了导流工程的复杂性。


  [37] 预应力构造:预应力构造是指在钢筋混凝土中,用对钢筋预加拉力的方法,使混凝土预受压力,这样在荷重后混凝土可不致发生裂缝,并可节省材料。


  [38] 工业频率单相交流制:在匈牙利首先采用的一种制度,近两三年来在法国得到很大的发展。用这种制度,电力机车可以直接应用普通工业所用的电源,事先不需要把它换成直流电或者频率较低的交流电。


  [39] 同轴心电缆:电缆中心只有一根圆铜线,它的外围包着一层和圆铜线同轴心的铜皮。这种电缆对绝缘材料的要求很高。


  [40] 微波接力线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波长不到1公尺。由于这种电波沿直线进行,而地球表面又呈圆弧形,所以每隔50公里要收下重发一次,称为微波接力线路。


  [41]调频技术:一种新近采用的技术。现有的无线电一般采用调辐,就是把电波的辐度加以调节。新技术是将频率加以调节,谓之调频。调频可以大大减少杂声。在美国等地应用很广。


  [42]玉米是一种异花授粉作物。当异花授粉作物进行强迫自花授粉后,在后代中就会出现许多自交系。到了第三、四代,自交系趋于稳定,就可以选择两个不同的自交系杂交,产生第一代杂种,下一代再把两个第一代杂种杂交,就产生双杂交种。


  [43]此附表本书略。


  [44]所谓相当于硕士水平以上的人员,目前阶段可包括:(甲)科学院的研究员,高等学校的教授及产业部门的二等以上工程师,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乙)科学院的副研究员:高等学校的副教授,产业部门的三等工程师,获得科学或技术硕士学位的留学生。(丙)有特殊技术经审查批准的,如中医及农艺师。


  [45]在苏联研究人员中,有学位(硕士以上)与无学位(大学毕业生)的比例,在科学院是1:1,在产业部门研究机构是1:3,在苏联高等学校教师中,这比例约为1.5:1。这个比例就保证了苏联研究和教学工作有较高的质量。


  [46]初步估计:我国现有能够指导研究生的导师不超过1000人,几年内通过研究工作可能性成长的导师约1000人;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的研究生一般不过5-6人,而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择研究生来培养硕士,须经三——四年后方能结业。由此可见,如仅依靠四年制的研究生制度来解决科学领导骨干问题,则十二年中约能成长2万人,而且缓不济急。


  [47]苏联科学人员与辅助技术人员的比例,在科学院为1:1,在企业部门研究所为1:2,在高等学校为1:1。美国研究机关的平均比例为1:1.5。两国都在考虑把辅助人员的比例提高到1:2。

http://www.most.gov.cn/ztzl/gjzc ... t20050831_24440.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07:40 , Processed in 0.0461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