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19|回复: 0

外交部重大历史档案解密过程独家披露

[复制链接]

896

主题

1099

回帖

747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74
发表于 2020-6-27 19: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档案馆馆长在讲述档案解密过程



涉及赠几内亚大米事件档案原件



第二批外交部尘封的历史档案向公众开放,人们通过这些资料了解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



第二批外交部尘封的历史档案



开放首日学者查阅档案资料


来源:华夏时报


  外交部重大历史档案解密过程独家披露


  ■核心提示


  昨天,外交部对外开放了25651件、59345页解密档案,这批在1956-1960年形成的秘密档案,在尘封40多年后终于露出神秘面容。


  这是外交部继两年前向社会开放1949-1955年档案后,第二次向社会开放历史档案。“开放数量和比例比第一次更多,标志着中国外交档案开放走出了更坚实的一步,这也是中国自信的表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张勉励如是评价。


  此次解密档案的内容,涉及众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核心内幕,如1959年新中国国庆十周年庆典、1958年炮击金门事件、1956年波匈事件、苏联从中国撤走专家事件等……


  在关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核心内幕的同时,本报特别采访了参与档案解密工作的老外交官,独家披露了这些神秘档案的解密全过程。


  ■档案开放


  再现重大历史事件


  昨天上午9时,长期研究国际冷战史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志华来到外交部南配楼七层的开放档案借阅处。当天,外交部第二批解密后的外交档案(1956-1960)正式向社会开放,沈志华成为首位借阅者。


  “听到第二批外交档案将对外开放,我非常高兴,所以一大早就赶过来了。”沈志华脸上洋溢着兴奋。


  “沈老师今天收获大啊!”外交部档案馆鉴定开放处副处长郝伟华告诉记者,当天沈志华和他的学生调阅了150件档案。


  2.5万件档案面向社会借阅


  “这是继2004年1月开放首批(1949-1955)外交档案后,向社会开放的第二批外交档案。”


  外交部档案馆廉正保馆长昨天介绍说,本批开放档案共25651件、59345页,文件种类主要是中国外交部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类请示、报告、谈话记录、来往电报以及照会、备忘录等外交文书。


  “与首批相比,这次开放的档案数量更大,所用时间却缩短很多。”据廉正保馆长介绍,首批开放的外交部1949-1955年间档案约有上万份,开放比例大约为30%,整个鉴定开放过程历时5年。而此次开放的档案约占1956-1960年期间外交档案的60%,整个鉴定开放过程仅用了两年时间。


  涉及众多重大历史事件


  关于内容部分,廉馆长介绍说,本批开放档案主要涉及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双边和多边外交领域的有关原则立场、对外交流交往情况,如:中国在该时期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支持非洲、拉美人民反帝反殖斗争和民族独立运动,先后与亚非拉14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大使级会谈(第32次-第102次),中国在相关国际组织反对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斗争;中国对1956年波匈事件和苏联撤走援华专家等问题的态度和采取的相关措施等。


  ■史海钩沉


  决策细节鲜为人知


  “开放档案中有关于1958年炮击金门的材料!另外,中美大使级会谈档案也有相当价值,很多是首次向社会公开的。”外交部档案馆廉正保馆长昨天透露。


  关于中国在1956年放弃起诉日本战犯事件的原委,公众知之甚少。记者昨天在外交部档案中,找到了不少解答疑问的文件……


  炮击金门事件后总理批美


  廉正保说,从1958年8月23日起,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开始炮击金门和马祖。随后,美国派军舰在台海海域游弋,干涉中国内政,由此引发台海危机。开放档案显示,中美大使级会谈从第80次开始主要围绕这一问题展开。针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要求中方停火等说法,开放档案中有周恩来总理就该问题的亲笔批示:“中国解放台湾是内战,美国杜鲁门总统承认了的……沿海岛屿从来就属于中国,世界一切正义人士都承认了的,只是杜勒斯不承认……中国人民有权解放自己的领土,联合国无权干涉中国的内政。”


  “学界一直关注,炮击金门前,中国方面是否曾与苏联协商或通知此事。”沈志华教授说,虽然多数学者相信,中国政府决定炮轰金门事先未同苏联政府商量,对他们隐瞒了行动的时间、过程和目的,甚至是有意不让苏联知道。但遗憾的是,所有上述说法,都无法证明其结论的可靠性。


  “得看1958年7月底8月初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四次谈话纪要,但目前只能查到两个,还差两个,希望外交部这次公布的档案中有。”但令沈志华有些遗憾的是,他没有找到。记者在借阅系统中搜索,也未果。


  “可能这些谈话纪要没有放在外交部档案中。”沈志华这样分析。廉正保馆长也支持这一分析,“可能在其他档案馆”。


  中美大使级会谈档案面世


  廉正保表示,中美大使级会谈档案也有相当价值,很多是首次向社会公开。


  据介绍,本批开放档案主要涉及从1956年1月12日起至1960年12月1日第32至102次中美大使级会谈,共计71次。开放档案显示,这一时期的中美大使级会议主要围绕中国留学生回国、美国在押战犯回国、美国对中国禁运及美国干涉中国解放台湾等问题。开放档案包括中方对会谈的一些内部考虑和对策,以及外交部与在前方进行谈判的王炳南大使关于会谈进程、口径等问题的往来电报,这些都是首次向社会开放。


  “开放档案内容显示,双方谈判非常艰苦,几乎都是在针锋相对的情况下进行的,外交部在每次会谈开始前都向前方提供有关材料及我方草案。王炳南大使则于每次会谈后及时向国内报告会谈的具体情况。”


  主动向几内亚提供大米援助


  廉馆长向记者展示了一份中国政府主动向几内亚提供大米援助的档案,档案详细记录了新中国支持非洲人民反帝反殖民斗争和民族独立运动过程。


  一份外交部亚非司转邓小平请示的电报称:几国每年缺粮约四五万吨,靠进口解决。货币改革后,法国粮食停止供应,法商囤积居奇,导致几国粮食紧张。


  兄弟国家使馆纷纷议论,希望中国能有所行动。我们认为几国反帝较坚决,和社会主义阵营关系还友好,并公开称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没有和平共处可言。但几国小,受帝国主义压力大,在几国困难时期,我如能主动伸手给以援助,对中非关系会有好处,也顾及了几国的尊严。


  另一份文件则显示,最后中国向几内亚提供了一万吨粮食援助。


  放弃起诉千余日本战犯


  中国在1956年放弃起诉日本战犯事件的原委,公众知之甚少。记者昨天在外交部档案中,找到不少解答疑问的文件,其中,1956年4月中国就此问题向苏联通告的文件中有比较详细的叙述:


  中国关押的日本战争犯罪分子共有1109人,其中969人是苏联政府在1950年7月移交给中国政府的,其余140人是由中国政府逮捕的。这1109人中间,历年来先后病死了46人,当时关押的实际人数是1063人。


  中国检察机关为做好审判的准备工作,对这批战争犯罪分子的罪行,进行了必要的侦讯和调查。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完毕。


  考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10年,中日两国所处的地位已经有了重大变化,中国政府现在决定在近期内把握大方针,处理这批日本战争犯罪分子。


  中国政府认为在目前国际形势情况下,采取宽大处理的方针,将有助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推动国际形势更加走向缓和。为此,中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战争犯罪分子的决定”。根据这项决定,中国政府准备把其中罪行严重的少数人交付审判,分别判处不超过20年的有期徒刑,一个不杀;对其中罪行较轻的或者在关押期间悔罪表现较好的(大约在1000人左右),免予起诉,予以释放,交由中国红十字会遣送回日本。


  主席与赫鲁晓夫谈苏联专家


  在外交部此次档案中,还有一项简短而有趣的档案,是毛主席与赫鲁晓夫在人民大会堂休息室谈话时的两句话抄录。


  赫鲁晓夫:我听说中国的干部对我们专家的工作很是不满。


  毛主席:苏联专家绝大部分人都是好同志,使人不满的只是极少数。苏联专家把中国的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工作十分热情,并且做了不少义务劳动,有些人不是工作8小时,而是10小时。


  没发现共同舰队事件档案


  “我没有发现关于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事件的档案!”昨天,一位关注此事的媒体记者表示。


  1958年,苏联连续向中国提出建议,希望在1958年至1962年间,由中国和苏联共同建设一座大功率的长波发报无线电中心和一座远程通讯的特种收报无线电中心(即长波电台)。


  因为这种军事通讯设施在中国领土上由中苏合资共建,而资金的大部分又是来自苏联,这就涉及到长波电台将归谁所有、由谁控制的问题,中国不能不慎重考虑。后来中苏在关于“共建长波电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与此同时,苏联又向中国提出建立共同潜艇舰队的问题。“中国的海岸线很长,条件很好,因此希望同中国商议建立一支共同的潜艇舰队。”


  但毛主席和中国其他一些领导人认为,建立共同潜艇舰队也是一个涉及主权的政治问题,明确表示不同意。后来毛主席与赫鲁晓夫进行了直接对话,但没有谈拢,此事被学界认为“给中苏关系投下了阴影”。


  ■独家披露


  外交官透露解密过程


  昨天,参与了第二批档案解密工作的中国驻格鲁吉亚原大使张咏荃向《华夏时报》记者独家披露了外交档案解密全过程。张咏荃1964年进入外交部,先后在莫斯科、乌克兰工作,后担任格鲁吉亚大使5年。


  老外交官披露解密全过程


  退休后,根据领导安排,中国驻格鲁吉亚原大使张咏荃从2004年3月被抽调参加第二批档案解密工作,直到2005年3月结束。


  “当时从欧亚司借人,我们最初来了3个人,一个负责东欧,两个负责苏联,每人都配有助手。”张咏荃说,所有解密工作都在档案馆进行,工作区有几间办公室。


  据他介绍,在解密前,都会进行学习和培训,统一认识,掌握开放原则。“我们严格按照原则审查档案。”张说。


  解密的大体流程是,助理负责提取档案,把所有档案提给他们看。“虽然档案都已经扫描进电脑,但审核时都会看原件。”在认真阅读后,张咏荃会对每一份档案给出是否同意开放的意见,并将意见记在电脑上,并写上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我们的鉴定意见是第一步,然后,外交部档案馆鉴定开放处领导会有一个判断,可以开放的话,就确定意见。如果不同意,再送主管司审查,由主管司给出意见。“总的来说,本着对公众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尽可能完满。”


  对于解密工作累不累的问题,张咏荃称谈不上累,工作不是很紧张,主要是提出是否开放的理由,流程不是很复杂,只是工作量很大。


  档案中领导讲话更感人


  张咏荃透露,在长达一年多的解密工作中,他有很多印象深刻的记忆。毛主席说过“青年人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这句话,出自1954年他在莫斯科大学的讲话。“当我看到外交档案中原始的讲话稿时,感触特别深。”他透露,虽然媒体都有报道,但档案中的讲话内容要比报纸上公布的多一些,其中有很多是鼓励年轻人努力学习,热爱祖国,讲话感染力很强,令他动容。


  张咏荃还讲述了一段记忆。苏联从中国撤走专家,当时中央要求做好善后工作,安排好他们的归程。“原来我对这了解得不是很深,但看了有关档案,发现中央作出了很细的安排,一条一条的,细得令人感动。”


  对于解密档案中为什么没有见到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时的四次谈话记录,张咏荃表示不太清楚。“当时我们有两人负责苏联这部分档案的解密,我只是负责其中一块,是没有还是未解密不好说,我也没有看到有关谈话记录。”


  ■解密进程


  更多历史档案将分批解密


  昨天,外交部档案馆鉴定开放处处长张素林介绍说,现在档案借阅费比原来下降六成。另据介绍,目前外交部第一批档案开放占三成多,第二批占六成多,其余部分肯定有一些会永久封存,但也不排除一部分会在未来被解封。


  外交部档案借阅费降六成


  “从今天起,档案借阅费调整为每份2元,比原来下降六成;档案打印费每张5元,为原来的一半。”外交部档案馆鉴定开放处处长张素林昨天说。


  据张素林介绍,第二批档案借阅办法和开放时间都不变。中国公民和组织,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外籍华人以及外国组织和个人都可通过预约,提前向外交部档案馆提出申请,接到确认通知后,即可前往阅览。


  下批档案力争两年内开放


  “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正规的模式,工作程序也比较规范了,大家对工作也比较熟悉了,我们的组织人员也比较精干,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管理制度的完善,未来档案开放的速度应该更快。”廉正保馆长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快外交档案的解密工作,力争在两年内向社会开放1961年到1965年期间的档案。”


  廉馆长表示,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只要“不影响国家安全利益、不影响与其他国家关系、不涉及各类隐私、不影响民族团结”,外交档案都可以开放。


  档案解密过程中的难点是什么?廉正保认为是档案开放与否的把握。“必须要经过讨论,有些人说能开放,有些人说不能开放,最后提交上一级部门领导考虑,同时向国务院报批。”


  目前第一批只开放三成多,第二批开放六成多,其余部分是否意味着永远被封存?廉馆长表示,肯定有一些会永久封存,但也不排除一部分会在未来被解封。


  档案开放问题是否会导致公众知情权和国家安全之间产生矛盾?对此,廉馆长表示,公民关心档案开放工作,也是关心国家外交工作,关心国家利益,而不是为了损害国家利益,因此从大的方面来说它们是一致的,并不矛盾。


  ■学者声音


  外交档案开放是国家自信心的表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张勉励表示,中国外交档案的进一步开放,其实可视为中国外交有自信心的一种表现。


  “中国外交档案解密,是中国改革开放花园里的一枝鲜花,也是中国档案事业改进的一件大事。”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这样评价外交档案开放工作。他认为,中国外交部档案馆对外开放目前迈出的虽然还只是一小步,但这对于推动中国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开放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


  这个自认为是“受益人”的学者指出,中国的学术界,特别是从事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学者,以及他们在国外的同行,为此感到兴奋。“作为学者,我们在兴奋和庆贺之余,应该做的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阅读这些珍贵的文献,寻找研究相关课题所必需的史料,然后经过研究者对文献的解读,经过深入的考查和探讨,把历史的真相告诉公众。”

https://news.sohu.com/20060511/n243185596.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09:15 , Processed in 0.0326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