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31|回复: 0

唐少杰:评《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2006年,第二版)》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9-2-10 15: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见微知著,集腋成裘
            ——评《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2006年,第二版)》


                              ·唐少杰·


    十余年前,我在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库存本阅览室的藏书楼里,望着那成千上
万册(卷)的文革传单、文集、报刊等文献资料,既有“收之桑榆”之喜,因为清
华大学在文革初期曾是全中国大陆极为少有的各地文革资料(主要是群众组织小报
和传单)的汇集地之一,这为研究文革提供了颇为有利的原始资料查阅条件;又有
“望洋兴叹”之感,因为以我个人的精力和时间实在难于把它们浏览一遍,更不用
说熟记心间、运用自如了。鉴于中国国内的文革研究状况,对于这些布满了灰尘、
沉睡了二十年多之久的文献资料,我只能连嘲讽带调侃地借用清华园工字厅后面悬
挂的晚清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那著名楹联来略表惆怅:“槛外山
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换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我当时期盼着在不太遥远的未来,有志之士将会编纂出收集比较齐全的文革文
献资料汇集,但又为这一浩大、庞杂、艰苦的工作而感到希望渺茫,更主要的是为
长期以来的中国国内文革研究的艰难环境而信心不足。然而,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
外的是,美国著名的文革研究学者宋永毅、周原先生和他们的同仁们,不仅在五年
前完成了洋洋大观的百卷本《新编红卫兵资料》(美国中国研究资料中心编印,1
999-2002年)的编纂和出版,而且在全世界首次完成了《中国文化大革命
文库》的编撰和发行,即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于2002年隆重推出了文化大革命网络数据库及其CD光盘,这是全世界上第一
个大型的、专业化的文革数据库。这一数据库及其光盘的问世,无论从哪一方面来
讲,都是文革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我们要感谢宋永毅先生(现任职于美国加利福
尼亚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在内的七位北美华裔文革专家和一位台湾学者,他们
历经近十年,克服数不尽的曲折,甚至度过说不尽的苦难,才最后完成了这一文革
研究里程碑式的重大工程。包括宋永毅先生在内的编撰者们的名字完全值得文革研
究者们所铭记,他们是:明尼苏达州诺曼学院丁抒教授,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馆
长周原博士,芝加哥大学王友琴教授,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沈志佳博士,威
斯康辛大学郭建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约克学院周泽浩教授和国立台湾大学石之瑜教
授。


    2006年,在文革爆发40周年、结束30周年之际,特别是在文革的故乡
文革研究依然处在风声鹤唳、万马齐喑的情况下,传来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上
述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和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经过编撰者修订的新版(亦称第二版
)《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据编撰者所言,这一新版的文革文库是在2002年
版的文革文库数据库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当我获得那张宝贵的新版文革文库的CD光盘时,真是喜不胜说,可谓一盘在
手,便可通览文革历史的主要的原始资料。当把这张光盘输入电脑后,洋洋洒洒的
数以千万字之巨的文革资料以及相关材料,真可谓尽收眼底,选用自如。


    毋庸置疑,2006年新版《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这一电子媒体性的文库的
完成和发行,不但会强有力地促进文革文献资料的进一步征集、开发和使用,而且
必定会促进文革研究本身的深入、细致和创新,正如该文库序言中所言:面对文革
“如此巨大的史料容量,如果采用传统的印刷出版,可能有数百本之多,连存放都
很不方便。而现代计算机技术却使它们能浓缩在一盘体积极小的光盘之中,从这一
意义上而言,这个文库光盘正是借助于现代科技,在史料汇编方面完成了一个研究
性和资料性并重的‘文革博物馆’”。据悉,目前,世界上已有近百所著名的高等
学府和学术机构以及图书馆订阅了这一网络数据库或其光盘。


    我个人认为,2006年新版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新版文库更加丰富、翔实。与2002年版的文革文库相比,新版的文革
文库最主要的长处就是它的数据收藏进一步增大,即由原来旧版的三千万字的文献
容量增加到新版的三千五百万字的文献容量。新增加的五百多万字的文献,既为过
去文革资料汇编中是十分罕见或非常少有的,也对今后文革研究来说是相当珍贵的



    二是新版文库更加可信、可靠。新版文库的主编者和编撰者,听取了旧版文库
出版、发行之后有关学者提出的批评建议,改进了旧版文库中的众多文献在电脑屏
幕显示页面时没有注明出处的缺点,现如今十分醒目而又清楚地标示出了每一文献
的来源或出处,即新版文库中所收集的全部关于文革之前、文革之际和文革之后的
中共中央文件、指示、公报、中共领袖和首长讲话、重要报刊社论和当年的重要大
字报、小报、传单等等,都列出了令人信服的资源依据。更为可贵的是,新版文库
同旧版文库相比,编撰者对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文献内容进行了重新校勘。


    三是新版文库不仅在其软件安装上比旧版文库的软件安装更加简便易行,而且
在检索上或使用上更加灵活、有效。新版文库还增加了旧版文库所没有的“打印”
、“标明被检索的关键词”、“中英文互换”等新功能。新版文库除了中文简体字
文本之外,它还可以使用英文文本的“总目录”、“主题”、“日期”、“作者”
、“标题”、“全文”、“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等提示词来进行查阅。这样就
大大地方便了查阅者,特别是给那些想要了解或研究中国文革历史的外国学者,提
供了很大的便利。


    四是新版文库的使用形式更加多样、方便。新版文库不仅呈现为小巧玲珑的一
张CD光盘,可为携带此光盘的使用者随时随地所查阅,而且它登录在香港中文大
学的有关网站中(http://ccrd.usc.cuhk.edu.hk)
,使用者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打开电脑,成功上网,就可订阅或查阅到新版文库的
网络数据,并查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仅仅是在香港中文大学,新版文库的网络版
一旦订阅,该大学的全校师生均可以无限制地进入使用,并具有远距离网络登录和
下载的功能。


    五是新版文库进一步表现出开放的、动态的、求新的特征。新版文库的编撰者
明确地坚持要使新版文库的网络数据库富有随时不断增加新发现或新补充材料的特
色,他们要孜孜不倦、长期不懈地把新得到的文革数据及时地补充到文库的网络数
据中,甚至是按照每月每年的方式来适时地加以输入,进而使得整个网络文革文库
的内容不断丰富、扩大,使得文革文库的数据库功能不断具体、增强。新版文库的
这一重要特征实实在在地表明了网络版的文革文库比起光盘版的文革文库具有流动
常新、与时俱进的特性。


    我个人认为,新版文库有待改进的一个主要之处在于:整个文库应该切实重视
省级以下地区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文革文件或文章、著名事件的原初文本以及著
名人物的原初资料等等的汇集和编撰,甚至应该大力加强这一工作。进而,在进一
步巩固和充实现有文革文库前五部分内容的同时,加强并加大对于地方性、基层性
和群众性的文革资料的开发。若是作到这一点,就不难完整地显示出整个文革在领
袖与群众、中央与地方、热点与边缘、上层与基层、部门与单位、“正宗”与“变
异”之间乃至所有这些方面的每一个方面自身之中的关联、互动甚至差异。当然,
提出这一要求决不限于文革文库的编撰者们,而是有待于所有关心文革研究的人们
和从事文革研究的人们的共同努力。


    新版文库的另一个明显不足,就是不知什么原因不具有“中文繁体字文本”的
功能,而旧版文库却有这一功能。“中文繁体字文本”功能的缺失很有可能给中国
大陆之外的华人学者或华人查阅者的使用带来了某种程度的不便。从技术的角度来
讲,使网络版的和光盘版的文革文库数据库具有中文繁体字文本的检索或查阅的功
能并不是一件难事。


    非常令人欣慰而倍受鼓舞的是,文革文库的主编者宋永毅先生表示:文革文库
的编撰者们并不把文革数据的收集局限在1966至1976年,而是信奉一个“
大文革”的观念,即把文革前的六十年代的“四清”,五十年代的“反右”等政治
运动也看作是文革的前奏;把文革后的“清查”运动也看作是文革的延续。因此,
这方面的材料在网络版的文革文库数据库中也已经开始输入。“将来十年中,这一
数据库将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共建国以来的所有政治运动史的最大型的数据库。”我
们衷心祝愿这一雄心勃勃的未来十年工作计划能够顺利地早日实现。


□ 原载《动向》杂志2007年4月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1 21:13 , Processed in 0.0408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