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49|回复: 2

独家专访:儿子眼中敢于反潮流的陈伯达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10-15 22: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独家专访:儿子眼中敢于反潮流的陈伯达

多维记者高伐林报导/陈伯达在“文革”初期态度鲜明地反对“老子英雄儿好汉,
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对联,斥之为“剥削阶级的反动的血统论”;他所坚持和关注
的“发展生产力”、“电子中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在中共建党纪念
日,《多维月刊》刊发中国大陆学者陈小雅对陈伯达的儿子陈晓农的长篇采访记,
再次提醒人们,党史上有很多人与事,真实的情况与当权者灌输给民衆的其实很不
一样

------------------------------

  1949年中共夺取政权后,二十多年没用毛笔的陈伯达,重练毛笔字,把宋人张
载的《西铭》全文抄写了一遍。其中有“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勇于从
而顺令者,伯奇也。”将明知要被晋献公处死却不逃走的申生,和甘愿被听信谗言
的父亲放逐的伯奇,视为道德的典范。

  即将出版的《多维月刊》七月号,刊发中国大陆学者陈小雅采访陈伯达的儿子
陈晓农,请他回忆自己的父亲,就将这两句话作为标题:“无所逃而待烹,勇于从
而顺令”。


  今年正逢毛泽东发动的“文革”四十周年,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也刚巧是陈
晓农年满花甲。陈小雅对陈晓农说:“在这样一个时间里,我相信,你对自己的人
生会有很多的感叹;对那场你父亲也曾参与,然后又被它打倒的、给中华民族带来
巨大灾难、也给你自己的命运带来戏剧性转折的事件,会有很多的反思。”

  陈伯达三十年代首倡“新启蒙运动”,在半个世纪后的近二十年里,不断地被
思想新锐的人们重提;他所主张的“百家争鸣”,为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向所肯定;
他所坚持和关注的“发展生产力”、“电子中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
而他本人并未看到这些,他的儿子,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没能享受到这一切进步
理应带来的欢乐。但陈小雅对陈晓农说: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和人文学者,我希望你
能暂时先放置一下那些沉重的历史话题,先让读者了解一下,你父亲不为世人所知
道的那一面。“在你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这一长篇采访记中,5岁随父亲搬到中南海居住的陈晓农,详细讲述了他对陈伯
达的印象──与中共灌输给民衆的印象大相径庭。


陈晓农说:大跃进中父亲在福建家乡走了一圈,又到一个生产队蹲点,了解到许多
真实情况,严肃批评了脱离群众的瞎指挥和浮夸风,却和地方大员叶飞发生了争
论,1959年1月9日他还给中央写了信,对密植、深耕、干部作风、虚报数字等问题
对毛泽东直抒已见,他甚至明确地说:“当群众不同意干的时侯,即使有黄金万
两,也不要去捞。”后1962年七千人大会时,叶飞和一些福建的干部要求见父亲,
有表示抱歉之意。

陈晓农认为:父亲本是个比较软弱的文人。我母亲亲口对我说过:“你爸爸是个老
实精。”叔宴妈妈也说过:“你爸爸性格太懦弱。”但有时在关键时刻,在重要问
题上,他也能独出己见,而且很倔强。陈晓农自己亲见的父亲表现倔强的事,就是
文革初他对“血统论”的批判。当时那个“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
对联来势汹汹,猖獗一时。不同意这个对联的人一般也只是说这个对联“讲阶级路
线过了头”、“过分了”、“过左了”,没有人把它和“反动”一词相联系。“红
五类”、“黑五类”等说法也是这样。有些领导人对“黑五类”的说法表示过质
疑,但是没有反对“红五类”的说法。而父亲1966年10月16日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
话中却毅然决然说道:


“各地流行着一种所谓‘自来红’的谬论。制造这种谬论的人,利用一部分年青人
天真提出的‘老子英雄儿好汉’,来蛊惑一批学生。实际上,这是剥削阶级的反动
的血统论。这是彻头彻尾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反毛泽东思想的,是彻头彻尾的历
史唯心主义。”“现在有一些学生接受什么‘自来红’、‘自来黑’的观点,接受
什么要在学生中划分什么‘红五类’‘非红五类’或者什么‘黑几类’的观
点。……我们劝青年们不要接受这种血统论的错误观点”。

 陈晓农指出:定性为“剥削阶级的反动的血统论”,是父亲力排众议做出的论
断。有位老干部曾当着我说:“陈伯达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出身于资产阶级
家庭,这不是胡说八道吗?”还有一位高干子弟,在中南海里发泄过恼怒情绪。为
了制止血统论的严重危害,父亲不怕得罪自恃“血统高贵”者,不惜犯众怒,这是
我没有想到的。

陈伯达另一次反潮流,就是他起草的强调生产的九大报告稿被否定以后,面对中央
认可的张春桥、姚文元起草的报告稿,在中央会议上无人提出异议,他却坦率指
出:“还是要发展生产,搞好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尽搞运动,运动,像伯
恩斯坦说的:运动就是一切,而目的是没有的。”张春桥恼羞成怒地嚷道:“你说
的是‘唯生产力论’……”两人在会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陈晓农还说:父亲另一令我佩服之处,是他做了一些公益事或帮助他人的事后,他
自己是不说的,除非是不得已或很偶然的情况下,他才会提到。他自己只说过1958
年以后他没有再领取过稿费。但这些稿费到哪里去了,他一次也没有说起过。他去
世后,我才听到他以前的秘书说,他1958年以后的稿费和他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常
委的那份工资,都捐给科学院图书馆了,是秘书亲手经办的。

------------------------------------------------------------------------
---------

( 91 ) 独家专访:儿子眼中敢于反潮流的陈伯达(续1)

陈晓农也说:父亲为人处事,也有诸多缺点错误,也有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时
候,也有愚忠盲从、偏听偏信的时候。“驯服工具”和“齿轮螺丝钉”的观念也曾
灌输于他。在那个不正常的时期,虽然他也利用自己的位置,进行过不能算“微
弱”的抗争,但他更多的是身不由己。

六十年代初,陈伯达提出“电子中心论”,后来在他被打倒后,这也被列为他的一
条重大罪状──竟敢与毛泽东“以钢为纲”的指示分庭抗礼。陈晓农对陈小雅分析
了专长在文史哲的父亲能産生这一走在时代前列思想的思想基础,并进而讨论了当
时中共在教育上的“重理轻文”倾向,与毛泽东反对文科办大学思想的关系,以及
毛泽东“愚民政治”的历史文化渊源。

此外,在这一长篇采访中,陈晓农还对父亲出让“百家争鸣”方针的“发明权”的
思想动机进行了剖析。刘少奇和康生都证明,“百家争鸣”作为一个方针,最早是
由陈伯达提出的,连毛泽东也说这个发明权在陈伯达,陈伯达在这种情况下,还要
强调是毛泽东发明的,这是为什么?陈晓农认为,这与父亲自小接受的儒家文化熏
陶有关,是为了让这个方针得以顺利实行的一种策略。

多维邮报第 1170 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23: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论坛亦有转载:http://city.udn.com/53732/17437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23: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6 04:02 , Processed in 0.0376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