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145|回复: 0

張穗強:《读我与一个时代的握手》有感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9-13 17: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珍貴的史料 深層的反思------------張穗強
---讀《我與一個時代的握手》有感





由楊小村著,香港偉確華粹書務有限公司出版的《我與一個時代的握手》,是一部成功的自傳體回憶錄作品。作者是一位老三屆知青,父親是原廣東省委重要領導。該書通過記載作者及其家庭過去數十年走過的風雨路程,見證新中國建立以來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為人們展示了珍貴、生動的史料畫卷。而作者站在時代高度對這段歷史進行的深層反思,更是難能可貴。該書很值得老三屆知青們閱讀, 因為它不僅留下了歲月的痕跡,更折射出這一代人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省悟。該書也值得當代史學家們關注,因為書中的資料十分珍貴,對研究廣州的革命史、地方史、文革史、知青史,以及近三十年來的廣東改革開放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資料具有研究價值
   《我與一個時代的握手》共十五章,除最後三章分別以“家庭”、“趙紫陽逝世”、“臺灣行”為專題寫作外,其餘一至十二章基本按作者的人生經歷來回憶撰寫,從作者的出生、童年、小學、中學、文革、下鄉、招工、就學、任職,到後來的赴港定居、下海經商、回穗投資,直至退休。由於出生在廣州的高幹家庭,本人及父母具有特殊經歷,使作者接觸到大量鮮為人知的人物和事件,加上作者成熟的素材積累和寫作技巧,令該書留下大批珍貴的史料。如第一章的張發奎“戰地服務隊”史、粵桂邊武裝鬥爭史、廣州解放及華南分局史;第二章的廣州東山地方史、廣州八一學校校史、廣東反地方主義及“三面紅旗”歷史;第三章的華師附中校史、廣東省委調研工作史;第四至六章的廣州文革史,包括廣州地區的破四舊、紅衛兵、大串聯、奪權風暴、武鬥等歷史;第七章的廣州知青下鄉史;第八章的招工回城及企業治保工作史;第九章的廣東公安工作史、廣東早期改革開放史;第十至十二章的廣州外商投資史;以及穂港兩地多姿多彩的官\商場角鬥史等。由於是紀實性寫作,均為作者的親身經歷或第一手所得,作品披露的各類史料生動詳盡,真實性強,資料積累大致與新中過成立以來各階段的政治生活同步,涵蓋了六十多年來內地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同時又具有濃郁的華南地方色彩,這在過去出版的同類書籍中十分罕見,極具研究價值。
形成夾敘夾議風格
     作品全書近四十萬字,涉及的各類人物及事件眾多,其中不少為粵港兩地民眾所熟悉,讀後很易獲得共鳴,有相當強的感染力。筆者認為,這些人物和事件之所以具有史料價值,一方面當然緣於作者的特殊家庭背景和豐富人生經歷;另一方面,也與作者對這些人物、事件的洞察力有關。綜觀全書,讀者不難看出該書的編排和撰寫甚具特色,也不難看出作者對眾多史料進行過系統的整理,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在進行紀實寫作中,還運用了一些史學、文學表現手法,如寫到重要的歷史人物和事件,都花大量筆墨闡述其背景;或對其前因後果進行評論;或跟進、交代人物後來的變化發展;或對事件的結局及時進行總結;或對某段經歷抒發內心的感受等等。這些表現手法對增強作品感染力也起到一定作用,使讀者對那段歷史有更深刻認識。歷史研究無疑是要依靠史料的,但歷史的評價從來也是要由後人來不斷延續、印證的。作者在梳理這段六十年來的足跡中,伴隨社會發展的脈博不斷抒發內心感受,及時表達自己的心聲,形成夾敘夾議的風格,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相信這也是該書成功的原因之一。
探索政制改革問題
    作者是一位文革老三屆知青,作為與共和國的同齡人,他與這個群體的不少有識之士一樣,對當前國內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生態有強烈感受,形成對一系列問題的深層思考,這在《我與一個時代的握手》中表現尤為突出。著名中國文化人、原國家出版總署署長杜導正先生以《獨立思考 值得稱道》為題作序,對作者的這種反思精神給予充分肯定。該書並不是政論性書籍,本不需涉足太多敏感的政治話題,但作者卻站在時代的高度不斷發表己見,令人觸目。如第4-6章寫的是寫文革歲月,洋洋7萬字,為該書閳述得最祥細、場面最大的章節。作者在第四章開頭即發表對“文革浩劫起因何在”這一敏感題目的看法,在引述內地現今最具代表性的兩種觀點後,公開表明要以自己文革中的經歷來印證第二種觀點。該書的內容能否支撐作者的上述見解,筆者暫不評論,但作者確實在“文革浩劫”的三章紀實寫作中,對“文革浩劫起因”這個大課題進行了多層面、多角度的探索,令作品增色不少。
又如記載作者下海經商歲月的第10至12章,也是該書的重要章節。在回顧自己一次又一次商海沉浮的同時,作者觸及到內地比較敏感的政治體制問題。在總結若干營商項目成敗的篇幅中,該書強烈抨擊內地現時普遍的權錢交易和官商勾結現象,指出這正是政治體制改革滯後引發的危機和後果,對當前嚴峻的腐敗問題和社會矛盾進行了反思。該書最後單獨安排《跋》這個章節,篇幅不長,約五千餘字,其主題並不是全書的歸納和總結,而是作者着意循理想、理性的角度,去深入思考“中國未來向何處去”這個大題目。該文中出現的一些用語如“權力的市場化和市場的權力化”等,之前似乎還未見在媒體出現過,頗具新意。毫無疑問,《跋》的核心是要站在時代高度來思考內地的民主政治和體制改革,從這點出發,它可說是全書的精華所在。筆者深感,《我與一個時代的握手》不是普通的紀實回憶錄,它是老三屆知青對過去六十年歲月的重新反思,是共和國同齡人對國家、民族的內心省悟,是這一代人對未來的寄托與呼喚。該書是近年最成功的回憶錄作品之一,,值得知青朋友們一讀。
(本文作者系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常務理事、香港文化傳播學會副會長、旅港海南農墾廣州知青)






http://bbs.yhnkzq.com/read.php?tid=51260&fid=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1 21:46 , Processed in 0.0371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