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73|回复: 0

王明贤、严善:文革中的大型雕塑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1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发表于 2010-3-12 12: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革中的大型雕塑

王明贤 严善

http://cn.cl2000.com/history/wenge/


  与文革的绘画一样,文革的雕塑也烙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舞台化的造型、象征性的符号,是它们显著的特点,尤其是一些歌颂毛泽东光辉业绩的大型的群雕,在各级领导的反复审查下,经过创作集体的不断修改,完整地体现了以江青为代表的文化官员的美学意志。这里,我们仅就当时较为著名的几件作品作一介绍。

一《红卫兵赞》、《空军战士家史》

  1966年2月2日--2月20日,江青受林彪委托,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由陈伯达、张春桥参加写出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该纲要经毛泽东三次修改定稿。纪要来否定了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成就,提出"文艺黑线志政"论,并认为"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和芭蕾舞居剧《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泥塑《收租院》等,已经得到了广大工农兵群众的批准,在国内外观众中,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这是一个创举,它将会对社会主义文化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1966年12月2日重新手复制的四川大邑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收租院》全部泥塑群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奉先殿正式展出。原作114个塑像,现修改复制成119个塑像,其中16个塑像是新创作的。在复制过程中,改动较大的是整个作品的结尾的《反抗》部分。此前,四川和北京等地的美术工作者复制了《收租院》的部分塑像,连同原作全部照片一起,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故宫神武门城楼展出11个月。被誉为样板作,品的《收租院》对文革中的雕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革初期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大型泥塑《红卫兵赞》、《空军战士家史》等即带有很明显的模仿痕迹。

  1967年10月1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万岁"美展展出了大型泥塑《红卫兵赞》、《空军战士家史》。《红卫兵赞》以连续的情节,着重表现了毛主席的红小兵,做文化大革命的闯将,在破四旧、立四新、捍卫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英勇斗争中,立下丰功伟绩。最使人难忘的一个场面是:被打成" 反革命、小黑帮"的红卫兵,有个身已负伤的小将,在牢方的墙壁上用血写下战斗的呼声。参加创作的有解放军、工人、红卫兵和革命美术工作者,仅仅经过了20 天的奋战,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完成。这是继《收租院》之后,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型泥塑形式,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斗争。蔡青在一篇文章中说:"泥塑《红卫兵赞》尽管有些粗糙,然而由于它强烈的战斗气息而受到广大革命的热烈赞扬。……他们(指周扬等,引者加)声称什么'雕塑是重工业',说什么雕塑不能及时表现革命斗争,而只能表现所谓的'永恒题材'。有那么一个资产阶级臭权威,仅仅搞一个头像,说整整用了一年时间,最后竟然才了发现耳朵沿没加上。"在中国雕塑史上,《红卫兵赞》第一次用大型泥塑及时地配合了当时的"文化大革命"。阿尔巴尼亚的同志参观后称赞这次创作说:"用大型的泥塑,在这样短短的时间内完成,及进表现革命斗争,这在世界雕史上还是第一次。"一位来自山西的红卫兵说:这个展览,说出了我红卫兵的心里话。我也是一个受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迫害的红卫兵。当我看到展览会上那个带着"小黑帮"牌子的革命小将,不禁热泪盈眶,想起同工作组和走资派斗争而受围攻的情况,想起在白色恐怖下,想起在白色恐怖下,唱着"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的场面。看了泥塑,更加激发了我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决心。

  文革中部队的美术创作,始于1967年,在当时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当年举办的"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万岁"中展出的泥塑《空军战士家史》。泥塑共分为8 组,共25个人物形象,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情景和拿起枪杆子造反的革命精神。《逃荒要饭》、《逼租》、《骗卖》、《被害》、《抓?》、《送子参军》等场面十分感人。来自祖国各地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和红卫兵小将,看了一组组栩栩如生的泥塑群像,听着讲解员动用空军战士家史进行批判,无不热血沸腾,激动万分。他们一个个置身于阶级斗争教育的课堂、大批判的战场。展览厅里不时传出"牢记阶级仇,不忘血泪仇!""打倒中国赫鲁晓夫!""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口号声。

  1967年5月,北京空军某部党委决定,在部队原有阶级教育图片展览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泥塑形式,指导部队6个苦大仇深的习行员和战士的家史,形象地表现出来,对部队进行生动形象的阶级教育。刘红军、刘凤鸣、杨金福、尤有安、孙洪江、张玉林6个没有受过美术专业训练、不懂雕塑,只有高小、初中文化程度的同志接受了这个任务。他们向创作泥塑《收租院》专业美术工作者学习。但参观了《收租院》,有的同志便皱起眉头说:这么大的像,这么复杂的技巧,我们能行吗?也有人说:"我们给专业工人者打打下手,和和泥,让他们给咱们塑几个泥像就行了。"总之,信心不是很足的。通过学习他们认识到能不能完成这项泥塑展览任务,决为单是"捏几个泥人"的问题,"这是一场文艺领域里的夺权斗争"。当他们一是入创作的时候,就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是照资产阶级"专家"的路子走呢?还是趟工家兵自己的道路?一次,雕塑专业工作者说:以前学习雕塑,先啃书本,什么解剖学、力学、人本透视待一大堆,根本不接触实际,结果学了6年还赶不上你们6个战士学习个把月。他们听完很受感动。虚心向革命专业工作者学习,不懂解剖学,架子搭不起来,就照自己身上的肌肉塑造。就这样,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雕塑任务。

  第一组塑像表现的是飞队大行副大队长张金秀的母亲,领着年幼的金秀讨饭的情景。创作时曾设想了很多方案,是伸着手向地主乞讨呢,还是表现遭地主的狗咬的惨景或母子俩在大雪纷飞中的凄惨场面呢?为了表示穷人有骨气,把仇恨记在心里,《逃荒要饭》就塑出:一个大雪纷飞的大年三十,张金秀母亲在地主的大门前,一手抚摸着金秀,一手紧握着打狗棍,她那怒目而视眼睛,射出仇恨的烈火;金秀握着小拳头,怒视着地主的大门,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阶级仇恨的种子。从这些形象中,企图显示出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民对地主阶级的强烈仇恨,显示出农民在贫困面前含恨不屈的反抗精神。

  在塑造飞行员陈功举的父亲被蒋军、保长抓去的情景时,是被抓走的呢?还是反绑着双手,用枪托赶着走?他们塑造成:功举爹被反绑着手,怒视着吃人的豺狼,猛地一脚向狗保长踢去。塑造军械师赵立明的家史,表现赵立明的父亲虽然重病在床上,仍然不顾一切托儿所起来,用右手支撑着全身,两眼死死盯住地主,又用左手指着地主。立明的二哥不顾一切扑上前去,抓住地主的手狠命地咬。为突出武装斗争,他们塑造了飞行大队副政委李明升的母亲送他参军的场面:指导员一只手拿着毛泽东著作,另一只手交给李明升一杆枪。李明升眼望毛泽东著作,把枪握得紧紧的。明升的母亲,眼睛不是看着自己的儿子,而是双目凝视着毛泽东著作,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这组泥塑表现的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民对地主阶级的刻骨仇恨,也表现了农民不畏强暴、敢于反抗、不屈不挠的精神。

  来参观的贫下中农,热泪盈眶,看完展览,当场举行诉苦会,展览厅"变成了声讨中国赫鲁晓夫的会场"。北京东北旺人民公社的社员,当得知这组泥塑是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6侠解放军战士创作的以后,又表示决心,要亲自动手在东北旺以村里阶级兄弟受压迫受剥削的事实,搞个同样的阶级教育展览馆。

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万岁》

  群雕《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万岁》(建成后改名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坐落在沈阳市"红旗广场"(现以改为文革前中山广场的名称)。广场直径200米,内圆直径138米,马路18米。

  通过这里的有红旗大街(中山路)、南京大街、北四马路,离沈阳市的闹市区太原街只有百米之遥。红旗广场是沈阳市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地,也是市区交通中枢(六路口)。塑像耸立在广场的中心,总高近为19米,毛泽东塑像高10.5米基座高约8米,宽11米、长23米,群像人高3.5米。整个座塑像全用玻璃浇注(毛泽东像原计划用不锈钢铸成),基座是红色花岗岩贴面。基座上原有林彪的题词:"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万岁",由铸铜后再贴金。1971 年林彪出逃后便被拿掉。据说,当时玻璃钢的造价很贵,而且也不知道它究竟保存多长时间,设计和施工人员是根据苏联飞机上的材料来推测它的性能的。不过,地基的承重却是按铜雕和石雕设计的。整个雕塑的建造估计花了一百八十多万人民币,环境发行也耗费了不少财力和人力,电车为这之改道。其花费之世、工程之大、历时之久、居建国以来城市雕塑之冠。这座雕塑现由沈阳市园林处管理。

  据说,林彪在1967年6月28日"指示",大军事机关的大院和广场都要竖立毛泽东像。于是沈阳军区政治部也成立了一个毛主席塑像办公室。由当时的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任总指挥,清华大学毕业的李伯秋负责具体的组织工作。他们从鲁迅美术学院和社会上调来了十多位艺术家(他们是田金铎、相美应、高秀芝、张玉龙、庞高轩、陈绳正、张秉田、贺中令、孙家彬、高宝田、丁伟年等)组成了十多个人的创作组(最后发展到七十多个人),集中在东塔机场进行创作,将还末启用的新建军的机库作为工作篷,创作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和当时的其它文艺创作的情形一样,军区负责人经常组织创作人员学习和体验生活。他们跑了不少地方,享有一定的特权,所有的历史资料者能查阅,就连当时已经封的一些电影,如《东方红》也被他们调出来放映。他们甚至还使用人本模特儿。当时,有的人提出了疑义,认为这是在搞资本主义复辟,但创作组的面员说,不用人体模特儿就无法做得正确。出现在群雕上的一百多个形象几乎是写生出来的。创作组的成员认为,人物的形象应该尽该尽可能兼顾南北、老少、胖瘦。因而,从沈阳军区文工团演员到天津火车司机。只要作者有要求,组织上都会想办法将他们调来。所有的道具都由部队提供,从最老的土枪到最新有的机关枪,应有尽有。据说,部队上还门肖出一个美工帮助他们做道具稿子进行了多次反复,广泛征求意见整个创作历时三年。由于是十几个人集体创作,集体修改的,所以,也就很难说这个群雕中的那个部分是由谁完成的。这种热情忘我的创作氛围,不仅使艺术家们得到了一个互相交流技艺的机会,也使他们逃过了残酷的派性斗争。尤其使这些艺术家们感到温暖的是,三年来,他们的生活一直受到领导的关怀,比一般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境遇不知好上几倍。唯一使他们感到压力的是,沈阳军区和辽宁省的负责人经常要来审查。当时,只要听那些官员来工棚视察,创作组就肢在二个小时内把所有的脚手架拆掉,让他们以窥全貌。待他们走后,又很快地将它装上,反正有的是人。

  文革后,曾一度传说,这一创作是毛远新亲自抓的,因此,后来的宣传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有一时期,有些负责人甚至建议将它拆除。但事实上,毛远新是在后期即创作"保卫政权"这部分时才参加的。据参加这一创作的艺术家说,毛远新、或者说"四人帮"对这项工程影响并不大。当时,毛远新最有影响响的一句话也就是要"一寸寸地过细"。他的指导思想只是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力争超过《毛主席去安源》。据一些作者回忆,当时负责人李和伯还是比较尊重艺术家意见的。有一次,创作人员考虑到透视的偏差,将毛泽东的一只手做短了些,李看了后觉得不舒服,建议他们还是按正常的比例做。但是,第二大早晨,当创作人员正在按他的意见修改时,李却突然驱车来到现场说:"还是照你们的意见做"。当时,还有一些人提出,夺取政权部分应该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开始,但李却还是坚持要从南昌起义开始。所以说,从整体上来看,这一群雕,基本上还是没有简单地成为一件紧跟当时形势的牺牲品。

  这座群雕的风格基本上属于写实主义,与文革前的一些大型群雕(如农展馆前的那种民族化风格)有一定的区别:相比四川的《收租院》(《收租院》中人物的眼珠是用黑色玻璃球做的),它显得更具有纪念碑的特点。人物的造型虽然有些朝英雄化的方向夸张,但并没有出现过分的地方。人物的组合及其动态,主要受了《东方红》的影响,显然是舞台化的。由于当时在制作时,没有筑台,没有充分考虑它的实际高度及人们在观看时的透视偏差,所以,现在广场上的达座雕塑在构图上就显得有些局促。应当说,从社会主义的美学尺度来衡量,这一雕塑在艺术上是相当成功的,尤其是往当时的那种特殊历史条件下,整体布局的处理和人物的性格的刻画能做到如此的完美协调,确实是不容易。事实上,后来的毛主席纪念堂前的雕塑也基本上根据这一思路发展起来的,虽然它调动了全国的雕塑专家,但在艺术处理上,却不比《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线胜利万岁》精到。

  在1970年11月1日的《辽宁日报》上,全面地向读者介绍了这个雕塑的创作过程。当时的沈阳军区、辽宁省革命委员会、辽宁省军区、沈阳市革命委员会组成的"敬建毛主席塑像委员会",还编印了一本《(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万岁〕大型塑像创作方案》,准备征求中央的意见,然后大作宣传。方案中有设计小稿的照片,还附有相当的文字解释,这些文字表达了"塑像委员会"的创作构想。在前言中,他们这样写道:"群星永远朝北斗,葵花永远向太阳。为了集中表达沈阳军区全体指战员和辽宁省三千万革命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和永远忠于毛泽东思想,永远忠于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坚定决心,我们准备在沈阳市红旗广场敬建《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万岁》大型塑像,使毛主席的伟大光辉形象和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传之千秋万代永放光辉。"在前言中,他们还引用了一段在当时广为流传的毛泽东语录,并改用醒目的黑体字:"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个路线,一种观点,要经常讲,反复讲。只给少数人讲不行,要使广大革命群众都知道。"后面的各段解释,也都以一条毛泽东的语录引首。摘要转录如下:

  毛主席教导我们:"世界上一切革命斗争都是为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原处也为黑体,以下所用黑体处均按原文,笔者注)这一雕塑就是围绕着政权问题展现的。它通过高大的毛主席全身塑像和在毛主席塑像四周的56个工农兵群像,以豪迈的革命气势和典型的历史情节,构成了一幅宏伟壮阔的革命图景,集中概括地展现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各个历史时期,我国人民在伟大领袖的英明领导下,追穷寇、缚苍龙,起宏图、征腐恶,经过半个世纪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排除党内机会主义的种种干扰,战胜国内外阶级敌人,赢得武装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伟人胜利。

毛主席的塑像,身着大衣,(神采奕奕,高瞻远瞩,挥动巨手。

  群像由四个部分组成:基座后部是建党。左侧通过"井冈山的星火"(1927-1936)、"抗日烽火"(1937一1945)、"埋葬蒋家王朝" (1946-1949)三组群像,集中表现民主革命时期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胜利。右侧通过"社会主义好"(1949-1957)、"三面红旗万万岁" (1958-1965)、"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1966-1969)组群像集中表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巩固政权的伟大胜利。正面表现我国人民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 奋勇前进。

  整座塑像,象征着中国革命的航船沿着毛主席他老人家指引的革命航向,乘风破浪,胜利向前,驶向光辉灿烂的共产主义前程。

《建党》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于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 以站起来的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三个人物形象,表现我们伟大领导毛主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亲手创建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希望。(正稿部分去掉了红旗上毛主席年青时期的浮雕像,笔者注)。

《井冈山的星火》(1927-1936)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个阶段,通过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和长征,表现伟大领袖毛主席亲手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亲自开创了第一个红色根据地,亲自建立了第一个工农政权,把我国革命引上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在这一组创作中稿时,根据群众的意见,突出了"秋收起义"部分,由原来的一个,改为二人:一是安源工人,一是湖南农民。

《抗日烽火》(1937-1945)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这中"。

  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员出没在青纱帐中,人自为战,村自为战,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宝塔山下的八路军战士,一手捧着革命宝书《整顿党的作风》,表现伟大的整风运动;一手拿镐,表现解放区军民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粉碎了蒋介石的围困封锁,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埋葬蒋家王朝》(1946-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从峨嵋山上滚下来妄图吞占人民的胜利果实。大叛徒、大工贼、大内奸刘少奇也梳装打扮,准备到国民党政府去做官。在这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严重关头,毛主席向我们发出伟大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这组群像表现了解放区人民积极支援前线,老梢公紧握舵柄,撑起风帆,解放军战士脚踏国民党的狗牙旗,勇往直前,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举解放全中国。……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社会主义好》(1949-1957)

  毛主席教导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建国以后,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刘少奇提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妄图复辟资本主义,而全国人民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坚决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老贫农手捧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这一光辉著作,表达了五亿农民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中,同朝鲜人民一道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了社会主义祖国,保卫了世界和平。一九五七年,工人、农民(在创作中,增加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运用大字报的武器,打退了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取得了政治思想战线上的伟大胜利。

《三在红旗万万岁》(1958-1965)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人民公社好。""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一九五八年,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线的光辉照耀下……,国民经济出现了全面跃地大好形势。人民公社像初升的太阳,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毛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都要学习解放军"的伟大号召,极大地鼓舞了我国人民的革命热情,迅速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彻底粉碎了帝修反的反华浪潮,把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在这部分创作时,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把解放军战士的形象创作为雷锋的形象。后面的女民兵手中,高擎着毛主席的语录牌,上面写着:"千万不要记忆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1966-1969)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高举毛主席《炮打司令部》的工人,张贴大字报的红卫兵小将,高举红色宝书的农民和誓作广大无产阶级革命派坚强后盾的解放军战士,表现我国亿万军民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战略部署,经过革命的大发动、大批判、彻底砸烂了资产阶级司令部,在阶级斗争的急风暴雨中胜利地诞生了新生的红色政权。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代表举卢了革命委员会的牌子与左侧的工人、农民高举着国徽相呼应,形成了巩固政权的高潮。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认真搞好斗、批、改"等一系列最新指示,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登上了上层建筑斗、批、改的政治舞台,取得了极其伟大的胜利。全国军民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正为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而斗争,这部分在创作中稿时,根据广大革命群众的意见,增加了《红灯记》里高擎红灯的铁梅的形象。

《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奋勇前进》

  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现在正处于世界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的时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革命风暴,定将给整个的旧世界以决定性的摧毁和打击。"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我国七亿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周围,高举革命宝书的工人表达了全国人民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忠于毛泽东思想,永远忠于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坚定决心,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紧握枪杆子,紧握笔杆子,誓将反帝反修斗争进行到底,随时支援世界革命人民的解放斗争,彻底砸烂旧世界,迎接世界一片红。

三、《农奴愤》

  泥塑《农奴愤》是继《收租院》之后现代中国雕塑史上的又一奇迹。它以舞台化的造型、叙事性的手法,戏剧般地展示了旧西藏农奴的苦难和斗争的历史。

  这组泥塑,由106个真人大小的塑像、6个动物塑像、4幅浮雕组成,内容共分四部分:1、最悲惨的地狱--封建领主庄园;2、最黑暗的吃人魔窟--反动寺庙;3、最反动的统治机器--噶厦;4、家奴斗争盼解放。这四部分的内容由十组群像组成:1、乌拉差苦;2、无偿劳役;3、人换驴;4、非人生活;5、逼债;6、活埋孩子;7、勾结;8、刑场斗争;9、流放;10、农奴们起来。

  1974年春,"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美术学院"赴藏雕塑组、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赴藏教师,进入西藏,与西藏革命展览馆人员一起创作《农奴愤》,主要雕塑家有王克庆、曹春生、赵瑞英、张德华、张得蒂、关竞、时宜、司徒兆光、郝京平、李德利、杨为铭、多吉平措等。他们与西藏的翻身农奴共同开展大批判,同生活,共战斗,经过"九上九下"的深入生活,听取了70多位翻身农奴的忆苦思甜的报告,"理解了百万翻身农奴为什么对党、对毛主席的感情那么深,为什么对万恶的封建农奴制度那么恨,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的干劲那么大,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劳动、工作都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最重要的问题联系起来。" 可以说,他们创作《农奴愤》的目的,也就是要"以阶级斗争为纲,揭露了在旧西藏,反动的地方政府,寺庙和贵族三大领主对农奴的残酷压迫,歌颂百万农奴的反抗斗争,它激励人民反修防修,把无产阶级专政一睥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创作任务,泥塑《农奴愤》创作组访问了西藏叛乱分非常猖狂的一个乡。据说,那里有的干部和群众被叛乱分子杀害和活埋,有的被砍掉手脚。一位年轻的区委书记悲愤地告诉这些艺术家:"我要一个人做几个人的工作,努力完成烈士的遗志,搞好西藏地区的革命和建设,让无产阶级专政永远巩固",艺术家搂着烈士留下的孩子,心情十分沉重,决心用手中的雕塑刀来保卫百万翻身农奴的成果。在德庆公社的一个阶级教育展览会上,雕塑家们看到:那些翻身农奴用木架支起真衣服,画上纸脸,表现旧西藏农奴主对家奴的残害和镇压,进行自我教育。当时,激动的人群哭成一片,大家纷纷诉苦,还结合现实的政治斗争,愤怒地批判林彪、达赖。这些感人的场面,触动了雕塑家的艺术心灵,他们幡然猛醒,"群众用简单的形式却产生了那样强烈的教育作用:说明革命群众多么需要文艺呵!而在文艺黑线下,文艺工作者脱离群众、呆在城里,关进工作室,怎么能体会群众的需要和群众的感情呢?"泥塑创作组的人员每到一处,翻身农奴都嘱咐他们,一定要把《农奴愤》这一阶级教育的泥塑做好,要用它来教育下一代,千万不要让旧西藏的农奴制复辟。

  创作组的艺术家由于思想发生了变化,对翻身农奴的感情也就自然不同。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时常忘了吃饭,甚至地晚上做梦也在想着创作中的情景。他们的这种创作热情感动了百姓,也更加激发了自己的阶级感情和艺术灵感,并真正领会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之处:

  在藏北,一位老阿妈拉着我们的手说:"过去谁肯看我们奴隶一眼,今天,从北京来的同志为我们画像,这是党和毛主席给我们翻身农奴的幸福和荣誉。"老阿妈的话使我们激动得落泪。每当为忆苦或劳动的翻身农奴画像时,看着老阿爸、阿妈旧社会刻在他们脸上的条条皱纹,看着他们久经苦难和斗争,对今天又充满信心的目光,看着青年人坚定朴实的形象,就想到他们高度的阶级觉悟和忘我的劳动精神,画像时总是充满了感情,心情很激动,不再像从前那样,画得四平八稳,平平淡淡。画完之后,看到这些形象,就想起他们对我们的教育和嘱咐,总想在创作里努力把他们表现出来。我们开始理解了毛主席"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代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的教导。

  与此同时,他们还努力地批判自己头脑中的各种资产阶级的艺术观念。他们说,在文革前的17年里,在"文艺黑线"推行的"三名三高"和鼓吹的"艺术私有"的毒害下,艺术创作不要说对工农兵关门,他们自己的工作室也是用帘子互相隔开,彼此保密,怕别人"偷"。如果不批判这些错误的观念,在《农奴愤》的创作中,也会搞"包产到户"--把一百多人物分到个人手里,各干各的。"那种完全把创作当作个人私有财产的状态,怎么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又怎么可能为工农兵服务呢?"他们还把自己的思想与翻身农奴相比较,找差距。其中一个雕塑家说; 领导让我去帮助民间艺人多吉师傅修改泥塑,我怕他不高兴,还怕别人改得不好,考虑个人得失,但是多吉师傅却非常诚恳。他过去是奴隶,作泥塑是为领主支差,稍不如意,就要挨打,如今翻身解放了,他为自己阶级服务,根本就没有"艺术私有"的观念,对我教育很大。

  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为克服"无冲突论"、"写真实论"等"资产阶级"艺术观念的影响,还学习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了样板戏《杜鹃山》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典型的经验。他们决心要在"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上塑造高大的工农兵形象",他们强化了"苦与斗"、"压迫与反抗"的关系,明确了压迫愈深,反抗愈烈,苦与斗相辅相居,斗是主导思想。在一篇创作总结中,他们这样写道:

  我们在创作中深入讨论了压迫与反抗的关系,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关系,人物与画景的关系,这些关系有个逐步摸索反复讨论修改的过程,既来源生活又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普遍性。"例如设计泥塑"刑场斗争"一组,开始把藏北牧民英雄放在布达拉宫的中心位置,扭动身子,侧指墙角的上层官员。泥稿修改几次大家都不满意。英雄塑造不舒展、不强烈、不高大、经过反复多次讨论修改,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地反面人物调动到前台中心位置而背侧向观众,肥胖丑恶的活佛左手缠着虚伪佛珠,惊恐支撑在卡垫上,狡猾老朽的三品官发左抖的双手拿着达赖的反动法令,美式装备的代卓慌张抽刀拔枪,而农奴英雄顶着压在农奴身上的阴沉的布达拉宫扭动刚健身躯,伸出有力的手臂像闪电一样直指三大领主官员,怒目而视,痛斥他们"末日来到"!从高墙角下涌上的阶级兄弟成为女英雄的后盾,成为有力的战斗场面。

  《农奴愤》在整体设计上,表现压迫与反抗,有起有伏,逐浪推进。"庄园"、"寺庙"部他揭露压迫和内容较多,调子倾向于低沉,埋下反抗的伏笔。在刑场斗争之后,又安排了农奴被流放的情节,为反抗斗争做了铺垫。最后的"农奴斗争盼解放"部分,火烧宗政府,打死反动官员,向解放的路上迅速地奔跑,结束部分,一个铁匠一手高举木枷,带领农奴往前冲锋,展现了农奴们以战斗迎接解放的情景。

  泥塑《农奴愤》的创作六易其稿,历时一年半时间。创作组的艺术家们"摸索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尝试运用圆雕与浮雕结合,雕塑与画景结合,灯光音乐与(原稿脱"与"字,引者加)讲解词结合等艺术手段来揭露最反动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封建农奴制,热情歌颂百万农奴可歌可泣的反抗精神,塑造藏族、门巴族、洛巴族多样不同性格的英雄形象。"

  1976年9月开始设计、1977年9月建成的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为文革历史画上句号。华国锋在"隆重纪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及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大会"上说:"我们一定要把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当做传家宝,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矗立在天安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就是 我们这种坚强决心和神圣誓言的伟大而崇高的象征。"星移斗换,历史幽默且无情地翻开了新的一页。然而,纪念堂前的雕塑却依然屹立着,无言地和周围环境一起构成了丰富而又复杂的景观。

        本文为"二十世纪中国雕塑学术研讨会"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2 15:01 , Processed in 0.0349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