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亞洲基金會」究竟是如何與「友聯」諸君接上頭?很可惜,還未有確實答案。據曾任「友聯」總經理的何振亞憶述,「友聯」創辦人之一陳思明就讀國立中央大學時,認識時任國民黨黨團負責人何義均教授,而「亞洲基金會」的代表James Taylor Ivy就是由他於50年代初介紹而來。但若再追問,到底是誰做主動?是「亞洲基金會」看中「友聯」的工作與美國的反共政策相符而找中間人鋪路,還是何教授主動推薦昔日學生給「美國勢力」認識?這些問題,因當時人離世,暫時都只能存疑了。
《香港文化眾聲道1》尚有很多有趣的歷史往蹟供讀者發掘,在此不能一一細表。舉其要點,可再說一則。原來「亞洲基金會」的代表James Taylor Ivy曾於「福特基金會」任職,期間力主將部分金錢經「雅禮協會」(因法律原因)轉贈「新亞書院」,有了這筆錢,「新亞」才得以興建農圃道新址;而早期的「友聯」中,有不少人就是來自「新亞」,其後「友聯」亦曾出版一系列「友聯活葉文選」,其中就包括唐君毅、牟宗三和左舜生等人的著作。「新亞」與「友聯」的互通聲息與乎合作,亦可算妙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