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052|回复: 0

牛正武:邓宝珊将军文革蒙难记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60

回帖

468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687
发表于 2014-12-10 22: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邓宝珊将军文革蒙难记

牛正武

       兰州市广武门外有一条僻静小巷,叫广武门后街。在满街平民百姓聚居的众多民居当中,有一处小花园,从外望去,土坯墙灰瓦顶的大门,不显山不露水,与周围的民居一般无二;进得门去,方见里边花木繁盛,曲径通幽,别有一番景致。如若不是文革中红卫兵冲击了花园的主人,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不起眼的小花园。

   小花园的主人是被誉为和平将军的邓宝珊,故而人们称此花园为邓家花园。

  邓宝珊,1894年出生于甘肃省天水,童年时读过几年私塾,16岁从军赴新疆伊犁,次年即在清朝新军中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了伊犁新军中革命党人的起义,后因起义失败离开新疆辗转返回故里。1914年,前往陕西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讨袁斗争和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1917年后,邓宝珊在陕西靖国军先后任营长、团长、前敌总指挥、副总司令。1924年,加入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先后出任第二军旅长、师长,参与了联合欢迎孙中山北上、主持国事的有关事宜。1926年后,冯玉祥成立国民联军,邓宝珊被任命为援陕前敌副总指挥、国民联军驻陕副总司令,在中原大战中,参与了冯玉祥、阎锡山讨蒋斗争,险被蒋介石拘捕。“九一八”事变后,邓宝珊复出,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陕西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后又任陆军新编第一军军长。1935年,中国***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邓宝珊积极拥护中共“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正确主张。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邓宝珊赞同张学良、杨虎城的义举,积极支持张、杨的八项主张,在张离开西安赴南京、杨处境艰难之际,应杨虎城之邀前往西安,协助杨处理了善后问题。“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邓宝珊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21军团军团长,驻守榆林。他大力协调榆林驻军各方面的力量,使其集聚在抗日旗帜之下,一方面在北线抗击华北日军西侵,一方面也从北面保护陕甘宁边区。1943年,蒋介石发动第三次**高潮,邓宝珊对蒋消极抗日、积极**深为不满,衷心拥护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与陕甘宁边区友好相处,协力抗日。毛泽东对邓宝珊胸怀大义高度赞赏,1944年12月致信邓宝珊说:“去年时局转换,先生尽了大力,我们不会忘记。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邓宝珊平生对国家、对人民的最大功绩,莫过于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的贡献。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邓宝珊出任傅作义的谈判代表,频频往返于北平和解放军平津前线驻地之间,经过多次谈判,终于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邓宝珊作为傅作义的全权代表在协议上签了字。1月22日正式宣告北平和平解放。当时,北平报纸曾发表文章称赞邓宝珊对北平和平解放作出的努力,标题是:《北平和谈的一把钥匙——邓宝珊将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宝珊先后被任命为甘肃省人民委员会主席、甘肃省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邓宝珊还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等。

邓家花园原本不叫邓家花园。原址本为清代兰州先农坛,1922年,为北洋政府甘肃督军的副官韩某购得,辟为私家花园,人称韩副官花园。邓宝珊1932年出任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后,从韩氏后人手中购得此园,增植花木,整修假山,建为别墅。1941年,兰州遭日本飞机轰炸,邓夫人崔锦琴携子女在躲避中不幸遇难。邓宝珊将爱妻葬于园中,于右任亲临凭吊并手书“慈爱园”,制匾悬挂于园门。花园由此而名“慈爱园”。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政府将此园稍作修缮,作为邓宝珊省长居住和办公的地方,从此人称邓家花园。

  还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前,年迈的省长邓宝珊就已经卧病在家。主持省政府工作的是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省长胡继宗。由于邓家花园处于小街陋巷,周围住户都是平民百姓,不像省委书记们住的“青年农场”、其他省领导和部委厅局级干部住的“宁卧庄”那么赫赫有名,所以少有人知,更少有人注意。当文化大革命气势汹汹来临、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的时候,邓家花园却有点像是世外桃源。身为民主人士的省长邓宝珊竟能置身“世外”,安安静静地在家养病。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地处大西北的兰州气氛越来越不平静。甘肃省的“文革”形势真可谓波谲云诡,变化莫测。从1966年初到8月份,以第一书记汪锋为首的中共甘肃省委领导全省文化大革命。第一阶段,跟着北京及全国各地的步伐走,发动教育、宣传、文化、学术等战线,批判《海瑞罢官》,批判“三家村”,批判各条战线所谓的修正主义,等等;第二阶段,在《五·一六通知》发出以后,从本省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拿出一些代表人物,发动有关单位和社会进行大批判。从教育界拿出的代表人物,是兰州大学校长江隆基。6月上旬,甘肃省委派出庞大的工作团进驻兰州大学,支持造江隆基反的历史系学生李贵子,把江隆基揪出来进行批判斗争。批斗越来越残酷,最后达到了极端。当时的中共甘肃省委把江隆基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反革命修正主义的三反分子,6月25日在兰州大学大操场举行声势浩大的万人批斗大会,省委领导亲自出席,要把江隆基揪到会场台上进行批斗彻底打倒。就在大会开始后去江家揪人时,不愿再受屈辱的江隆基在家中自杀了。一生刚正不屈、倍受广大师生爱戴的江隆基就这样含冤自尽。

   “文革”运动发展真是具有戏剧性。在中共甘肃省委还要再找典型代表人物进行批判以推动文革时,形势发生了省委领导们意想不到的变化。1966年8月下旬,一批声言“造反有理”的红卫兵从北京来到兰州,联络当地造反群众,把斗争矛头对准了中共甘肃省委。他们在兰州市红山根体育场举行大会,把中共省委主要领导推上大会主席台进行了批斗。中共省委领导们被拉下了马,中共省委瘫痪了。

  中共甘肃省委领导前大半年在发动领导“文革”,顾不得管在家养病的邓宝珊省长。待他们自己被拉下马后,就自顾无暇了。此时人们还没有注意到邓宝珊。邓宝珊虽然心焦于社会上的动荡局面,但还能平平安安在家养病。不料,到了11月,一场灾难降临了。又是一批北京中学生红卫兵来到兰州,冲进了邓家花园,冲击了邓宝珊。

  1966年11月下旬,一天午后,天阴沉沉,风冷飕飕。一个电话打到新华社甘肃分社,说:北京红卫兵冲进邓家花园抄家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同事汪祖高立刻骑车奔往邓家花园。从新华分社到邓家花园骑车不到20分钟,说来可谓“近在咫尺”,以前竟从未到过。如果不是电话中问清了位置,一下子还不好找到呢。那时的邓家花园大门很一般,不像如今重修的门楼高大漂亮。进得大门,前院西厢房门口,坐着几个人,有男有女,像是邓家勤杂人员。他们指着花园后边的平顶洋房,说那便是邓省长的住宅。我们穿过花园小径来到邓宅,踏上月台还未走到门口,从屋里走出一男一女,把我们迎进屋里。在客厅落座后,女的自我介绍说,她是邓宝珊的女儿,叫邓引引,男的是她丈夫,都在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工作。我和汪祖高也作了自我介绍,说我们是新华社记者。

  邓引引告诉我们,抄家的红卫兵午前已经走了。接着,她向我们叙述了红卫兵冲击的情况。她激动地说,父亲早就有病在身,加上“文革”运动来势凶猛,社会动荡不安,所以一直卧病在家。尽管外面闹得翻天覆地,家里倒还安安静静。想不到今天来了一群北京红卫兵,上午冲进来一直闹到中午才走。他们进得门来不由分说,各房间乱窜乱翻,找到一把刻有“蒋中正赠”字样的佩剑,当成了父亲反动的证据。他们把老人家从床上拉起来,罚他跪在地上,红卫兵拔出剑来架在老人家的脖子上,对他进行批斗。他们声色俱厉地喝问老人家:你是不是反动派?打过红军没有?杀过共产党没有?……

邓引引说到此处,眼泪夺眶而出,泣不成声。她丈夫接着说,老人家知道这些娃娃不了解历史,不懂得历史,实实在在地向他们承认,当年作为国民党军队将领,确实与***打过仗,打死过红军,打死过解放军,做过对不起***的事。

  邓宝珊女婿讲到这里,摇摇头不胜感叹地说:这些红卫兵哪里知道,邓宝珊抗日有功,保护陕甘宁边区有功,促成北平和平解放有功,是爱国将军、和平将军哪!

   邓引引稳住了情绪,接着说:红卫兵像审问犯人一样审问我父亲,对回答不满意,就举起宝剑威胁,抽出皮带威胁。反复折腾够了,才扬长而去。临走,倒也没有抢走多少东西,只拿去了那把宝剑,拿走了一些武侠小说,不过,没想到把我们俩带的手表也摘下拿走了。说到这里,夫妇两人伸出手来,让我们看了看他们的空手腕。

    听过了夫妇两人的介绍,我们走到邓宝珊房间门口,轻轻推开门缝看了看。邓引引说,父亲受了惊吓,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现在里间睡觉。我们没有惊动邓宝珊,就告辞了。

    离开邓家花园,我们想追踪采访北京红卫兵。我们知道,那时北京红卫兵来到兰州,一般都由兰州军区第二招待所接待。我们骑车出了广武门后街,即直奔兰州军区第二招待所。到了那里,招待所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北京红卫兵已经走了,兰州的一批大学生下午来把他们押到火车站,送上东去火车,驱逐出了兰州。工作人员说,这批北京红卫兵很神气的,听说大多来自高干子弟居多的中学,都是初中生,言谈话语之中可看出,他们的信条是“老子革命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想不到兰州大学生竟然能把他们赶走!我们让工作人员带着看了看北京红卫兵住过的房间,只见人去室空,留下了一些小传单、饼干盒、罐头瓶之类。

  我们看时间已经不早,赶快回到分社,将所了解情况写成内参,当晚发给了新华总社。

  两天后我们听说,周总理得知情况后,命人打电话通知尚在主持甘肃省政府工作的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省长胡继宗,要他切实保护邓宝珊,保证邓宝珊的安全。几天后我们又听说,周总理已经派专机把邓宝珊接到北京,安排住进了医院。

  两年后的1968年11月,邓宝珊于北京病逝,终年74岁。我们从报纸上看到了新华社发的一条简讯。

  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979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为邓宝珊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对邓宝珊将军一生做出了全面的评价。

  邓宝珊将军可以瞑目了,邓家花园也旧貌换新颜。1982年,邓宝珊的子女邓惠霖、邓团子、邓引引、邓成城、邓文文商定将花园献给了国家。1985年,甘肃省政府接收后进行了修缮,将花园开设为旅游公园,住宅辟成了邓宝珊纪念馆。

http://libra65.blog.sohu.com/20835632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1 23:48 , Processed in 0.0321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