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一书有三个中文版本,最新一版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在2008年推出的。目前他的另一本书也已经出了中文版,Marx Beyond Marx: Lessons on the Grundrisse《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本周六举行的第二场讲座将主要讨论三部曲的第三本书(Commonwealth《大同世界》),主要论题是公共性。
当我们考虑大都市和资本,哈维的作品(比如 Seventeen Contradictions and the End of Capitalism 《资本主义的十七种矛盾及其终结》),以及列斐伏尔对“进入城市的权利”(the right to the city)的呼吁,这些都引起了城市研究者们的共鸣。但是,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我们不能忽略这些作品和概念的历史背景。比如“进入城市的权利”,其产生的语境是住在福特主义郊区的人们(比如巴黎郊区的中产阶级)要求享有在城市中心自由移动的权利。另外一个例子是1950至1960年代的意大利,很多人从意大利南方迁移到都灵,并且进而要求占领市中心。总之,这个概念的历史背景是福特主义的城市化过程。至于哈维,他所关注和批评的资本主义也是福特主义式的,并因而导致了他的悲观消极态度。在他的分析里,后福特制的转变并没有得到重视,自主性的问题也被完全忽视。
作为一位哲学教授,奈格里教授的演说可能比较抽象。我这里可以帮听众们举例来辅助理解。我觉得共同性的一个例子就是互联网。最近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失败,共和党控制着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因此接下来立法措施可能就会有改变。在此之前,民主党主张 internet neutrality,一些巨头则呼吁建立 fast track的机制,有可能影响到网络的neutrality。如果共和党上台后让有关fast track的法案通过,这就意味着对共同性的剥削:本来高度综合,共同创造,但是现在被少数力量攫取。
另外我也很赞同奈格利教授所强调的把诸众作为一个主体的观点。这里的例子就是开源软件,比如借助linux挑战微软系统的垄断。有关版权的法律问题,我想起来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前些年发布的《网络共产党宣言》(dot communist manifesto),区分了copy left与copy right,并规定了基于前者的行为准则。
对于哈维等人而言,这一机制里最重要的过程是遗弃性积累(accumulation by dispossession)。这些看法是有意义的,但是同时我们不能忽略金融在萃取性机制和抽象化过程中的作用。所谓萃取性资本主义,具体来说就是跨国公司的资本主义,包括中国的跨国公司在全世界扩张的影响都属于此类。关于抽象化,可以理解为旧的有关剥削的理论,还有新的萃取资本主义理论。这两者都可以放在同一个范畴 里,构成抽象化理论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