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49|回复: 0

梁守福:《乱流浮沉半生缘》第三章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60

帖子

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
发表于 2010-1-20 15: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守福2 a' ^* `, r+ D& G( g% e

- p2 F% F9 }7 P第三章 隔窗也闻风雨声! q4 o# `( n( |

6 p  G+ W  |% I+ ^3 f    为了贯彻毛泽东教育改革的思想,我们六六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不是由老师3 R, l* w  G) Z# r$ T2 K
出题目,学生按照题目做文章,而是到设计现场或生产现场,“真刀真枪”地搞设# m+ ?0 V9 ?! m* Y* k4 m* o0 o+ P% G
计,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1 M3 D, s: t7 D* |8 T) z. S5 D7 O$ U8 y
3 g) k3 Q/ d" z9 F) p3 v    一九六五年冬,我和姚承慧同学,带十个同学分两组,到上海市计量局和上海# g* O+ d8 k- g  a+ `! H
录音器材厂搞毕业设计。两组由我总负责,姚承慧协助,还为我们配一位辅导老师
2 Y& x( n' {( ^4 _' Y。我们小组一行五人,都在上海市计量局。课题是:某种坐标镗床用的鉴定标尺。
+ }  e; [$ \, B' b  S. L! Y由于精度特别高,对标尺长度必须用氦氖激光的波长来鉴定。这是一项军工科研项5 k: l0 F( D! v* W* O& g3 U$ P
目,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工作的上海市计量局是在长乐路,但我们住在上海交通0 C. ]9 q6 b* F
大学单身教师住的小红楼里。每天上下班都要挤48路公交车,两头还要走一站,
1 L8 h- t8 F4 v5 c# |" k正值隆冬,确实辛苦。后来发现,乘车用的时间比慢跑上班省不了多少。我们干脆' S9 ~" R: ^+ M, Q
不乘车,每天早晨跑步上班,这样既可以给学校节省交通费,又锻炼了身体。除非
1 @  p9 E& N+ ~1 y5 G4 y6 P是下雪或下大雨,我们总是坚持跑步上班,我们一直坚持到离开上海。8 t5 i2 O& n7 I2 g9 \+ N. A
% c8 [5 {& H. i9 e! }# B, s
    由于我们的住地和工作单位都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所以对国家的政治3 |, V9 y: |1 \8 i
气候变化都很敏感,一到上海就听到对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
. f. B# e- v  n& F! P章有议论。我没有《文汇报》,以后买了单行本翻一下,只是感到姚的文章写得很
0 o, C5 @$ U# R; V1 m好,文笔很锋利,没有太往别处想。加上上班很辛苦,班上又要翻资料,参加课题
2 O9 T* I) m' R( a4 i论证,有时晚上还得加班,的确没有空余的时间想别的。同时我还要准备三月份的
( h; p7 T  S: `6 J! y! H( A, O研究生考试。晚上再迟回来也得看看专业书和外语。忙碌,使我这个组长忘掉了小7 j8 A* p4 q# q1 k! ?
组成员的政治思想学习,大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架势。但天
  t: |" E2 Q5 l$ o1 b底下的事不依你的意志为转移,我不想管“窗外事”,但窗外事要管我。到了六六5 N( c- y: o5 T$ k
年的四月份在报刊上批判吴晗、翦伯赞的文章越来越多。作为地方组织并未组织大
7 ]9 T! P9 K* w4 @  |家学习,有兴趣者多看看,无兴趣者少看看。作为我们这些外地来搞毕业设计的学& r% w* L# X' ^7 s7 f- E) u& J
生,更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这时研究生考试已经过去近月,总体设计方案已经论+ G6 }: g; A6 n. X4 d$ O
证完毕,只等局当权者同复旦大学、上海机械学院、上海机床厂等有关单位会同审( Z" {7 D- K  b" b# c
定,我们的任务就是将整体方案中的电子线路部份细化。因为整体设计没有批准,
; S4 b  L5 L" @我们也只是准备而己,相对时间空闲,在局里除翻阅技术杂志外,也可多看些报纸
! g% k, L# h% m8 e1 t,同时也可与局技术人员说些别的。这样,对文化大革命有关信息知道的要多一些* N* q9 ~) \( O0 L
,加上我们住的宿舍对面就住了一个安徽徽州老乡。他因生病,休学留校养病。他) R' h; q) s0 }( W6 T5 I6 p. r$ @
对时政很关心,经常到我们宿舍闲扯。这样,零星的信息在我的大脑里像细雨般地
3 e" u& P+ V/ l* M; p渗透起来,也越来证实我几年前的感觉是对的。但由于我们在外地搞毕业设计,再
: @$ k. {8 L  d& O有几个月就是毕业分配,头脑里考虑更多的是今后到那里?自己该怎么办?再加上" [$ f% M+ [) r0 U  E6 o
对旧友的思恋,尽管当时的形势己是风雨乍起,声满沪城,但在我的心灵深处并未
% t- c7 ?1 p4 I  T9 l* I激起太多的共鸣。; `# c: O* v6 ?4 k  N6 X' X( A0 T
: v+ W3 X$ s5 Z7 `4 p) w3 F
    到了六六年的五、六月份,文化革命的暴风雨真正来临。五月中旬全面声讨邓
9 ]2 V0 Y" }0 x: L5 r拓、吴晗、廖沫沙的“三家村”,这时已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作为一个共产
6 p; ?* s$ |% c% W# ~& x& M) t党员是必须服务党的需要。当时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搞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批“三, l- C4 G7 w; q9 X, }
家村”;就是要愤怒声讨邓拓、吴晗、廖沫沙,就是要批反动学术权威……。我一
) B% C9 |% X$ J: |+ m8 o9 h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只有无条件服从,而把党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生命。因此,上2 A  P6 I+ b/ T
海计量局组织的大小批判会、声讨会我们都是参加的,而且还发过言,这就是所谓
$ M8 z6 z4 K7 P. @人在风雨中,不能不闻声。这时的交通大学也变得很不平静,除掉按中央的调子批
# t- o: X8 `- o2 A- F8 o. E了“三家村”、《燕山夜话》外,也还有交大自己的特色产品,就是“反动学术权
5 J. @1 T0 p% i( w, V0 E+ w7 `威”。如果说五月份是风雨乍起的话,六月份就是暴风雨来临了。7 w" f* U/ e8 @! T& w1 g2 p4 H

) }, `2 d( S% H* O( v    一九六六年六月一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 j5 ]  j6 e" \9 w% N4 c% H
这篇社论一出,上海交大沸腾了,特别是六月二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发了北1 T: _/ ^5 Q' g9 `+ @: E" Z6 a
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以后,更是风起云涌。但交大的风向有所转变,“反9 Q! `% F# R6 s: g; t
动学术权威”的大字报少了,校党委的大字报多了。这时似乎学生已停课,看不到
; Q9 o" v# r  r学生上课,都在校园里忙忙碌碌写大字报、贴大字报、看大字报、抄大字报,还有
; d1 C: n1 {( A: ?三五成群辩论的。我们将对面宿舍的小老乡请过来问情况,小老乡告诉我们:“上
7 R0 H% e8 T' c) o海交大有教授资格的是67人,现在被点名上大字报已经有63人,还有4人不知
0 W6 w4 p: g& d& d7 X$ b是什么原因没上大字报。学生、老师有多少,没有去统计”。当时上海计量局虽然
3 e  T1 E! c, K8 a$ P8 w也有个别人的大字报,但毕竟无碍大局。我们的设计工作己经处于半停顿状态,人
1 t. ]& R( W- u5 l0 w4 W心开始浮动了,两个设计组的同学,也时不时问我怎么办,我的回答只能是:“等1 S" q% I: C8 F& {
学校通知”。其实,我的内心也是动荡不安。六月上旬,我们的设计方案基本就绪
4 J" ~4 e8 w9 v- n3 c1 o8 }( q( C! r。白天,局里会议多,只好晚上做实验。这时交大的文化大革命已是热火朝天,设8 h" L; m- h4 @3 {& E
计组的同学再也按捺不住了,老是问我怎么办?我和辅导老师及姚承惠商量一下,
* G( w# A+ e+ ~' b) [9 u决定先给学校发个电报,请示在外地的毕业生要不要回校参加文化大革命。也许是+ C, p2 n9 V1 x# t5 B8 B
安徽的文革开展滞后,一直到六月十日左右才给我们复电:要求我们立即返校。在
! R: ~6 [/ v" v0 H8 |( }/ V此期间,我作为一名正式党员,必须带党的临时关系,以便参加当地党的组织生活
- A' V4 E7 W: e1 a" t* B* e。大约在六月七日左右,上海市委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动员文化大革命,同时宣布
6 X2 ^& f; G( ]! ]2 r2 k文革中的有关政策和注意事项。上海计量局作为市府机关,党员都安排在主会场,& A5 E5 g- D- k6 y5 O( a  O  b0 n
就是当时的工业展览馆(原中苏友好大厦),会议由市委书记陈丕显主持,市长曹
4 E8 O6 M. ?9 @! x& O荻秋讲话。我当时最关心的是政策,因为我对上海交大搞了那么多的“反动学术权( o" m: L: M0 \: {9 K& x) }9 g6 Y! W
威”就很想不通,哪会有这么多的坏人?更何况还搞了许多普通教师和学生。我就
% F+ u3 J, n+ T! i想知道上海市委对这一问题如何看,所以我对上海市委的有关政策记得特别清。正
' c4 m1 i3 j+ F1 v# M( F是我记清了上海市委有关文化大革命政策和规定,并把它带回了合工大无线电系六
, q% R& G8 g/ }六届党支部,这些政策都成了我引火烧身的火种。
. Y0 x) z+ a# U2 E% L3 b  T2 i( Q1 Z
4 k  Y% Z2 O8 H( u    我们接到学校要我们立即返校的复电后,连实验数据都未来得及整理交掉,就
* _8 s: g0 h# ?/ Y匆忙打点行装往学校奔。大约是六月十二、三日的下午一点左右,我们一行十人踏
! J, Q+ j8 Z& U) Z+ a1 A/ `9 _进合工大的北大门。一进大门,我就看到工大主楼上贴满了学生的大标语,其中有  A+ X" B* v6 P. M" g7 M
两幅就是我们班同学的。我看到这些大标语的反应首先是吃惊,接着是反感。上海
/ d& Y, I" V3 j+ G( a/ T交大在市委文件传达后,老师和学生的大学报立即被覆盖,零零星星出现了校领导
* a6 {6 N+ b$ x的大字报,而大字报内容多半是批评和建议性的,为什么工大还在搞学生和老师呢
, N4 E3 q$ d+ k" w?难道文化大革命不是党中央统一领导的吗?又是对工大做法的不理解,把我推到  T" A2 V1 ]9 L$ c
了风口上。当天下午我没来得及休息,就在校园内各处看一看,我居然发现在3号5 N$ Q# V2 B4 a3 u
楼和5号楼之间的墙壁上还有团支部书记的大标语,要她交待与大学阀×××的黑
/ j0 W, c5 g' ]; x' |/ V3 Q* Y" K& \1 a关系。说来也巧,当天晚上,团支部书记就到宿舍找我,想和我好好谈谈。我们一4 h8 _' {: t4 u
起走到西操场,在一支篮球架下坐定。她真是未曾开口泪先流。见此景,我说:“
# b% t: P& e9 h" M4 Q0 r0 u+ q1 d你先哭吧,哭出来心里好受些”。她说;“我哭不完,我们就这样说。这么多年来
  X  g# p- |" D* A4 s,你是我们班的党小组长,我有什么思想问题,都是先要向你汇报的。你也比我大/ e- E% c# w* u
些,我一直把你当作我的兄长。我和某某的关系是清白的,以前我也向你谈过,你, \' ^0 C* ?/ L. p7 s! {
是知道的。现在非要让我交待同他的‘黑关系’,我们之间哪有什么‘黑关系’?% `$ D7 i& Q) D  Q
党内党外压力这么大,这是校党委,党支部布置‘抓黑点’,‘摸黑线’,搞的到
( {8 X4 n, k5 d( z3 U5 f处都有我的大标语……”。其实她一直是抽泣着向我哭诉,当她讲道:“我是个女
' C0 f3 u9 e3 _孩子,这样以后我怎么见人……”,她讲到这里,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痛苦,真的7 T1 I$ T! J" j8 g8 k
放声大哭起来。我的心被她的哭声震撼着,儿时那种好打抱不平的性情,像烈火一& ~' r0 y5 d! r0 U$ u$ y6 O
样燃烧起来。我一定要找机会为她讨个公道。& X+ R1 M7 t8 V- O/ p
5 O" {  O9 W* ]% O
    机会很快就来了。大约是六月十三号,年级党支部因为我和姚承慧刚从上海回9 f- L) K1 A( k! C7 V7 p1 g. N
来,对学校和系里的文化大革命的情况不了解。开个支部大会,一方面向我们传达
+ B9 {3 z9 Y7 N" Y8 R/ }校党委“抓黑点”,“摸黑线”的指示精神,另一方面也想听听上海文化革命的情
5 Q$ N3 R( d; i  ?# @况。会议是由党支部书记宋某某主持的。这是个老实人,没说几句话,后由年级辅% R/ V6 o1 r2 s( M  w
导员丁某某介绍情况,并要求党支部要继续按照校党委的指示精神,在师生中“抓
% A( [' u+ a/ Z& A. x5 E黑点”、“摸黑线”,搞摸底排队。最后,丁某某一定要我和姚承慧介绍上海交大; U3 _7 a' `" u/ F
的情况。开始,我要姚先讲,姚推辞说:“我不行,我们小组(设计小组)在郊区1 S$ m( o! s' K' [, V, z" R# D& o; \
,又是工厂,对文革情况知道不多,不象老梁他们组。他们住在交大,工作在计量) t( `  E: H2 k: P8 X9 P. _! p# P$ y
局,都是知识分子比较多的地方。文化革命搞得比较热闹,情况比我多。我们工厂
3 f' G. n* m* _, v, B% \! f不行,搞的冷冷清清,没有什么东西好讲。再说,我的表达能力(姚有点口吃)也* R) G+ ^: D& `8 R3 j+ N6 }1 Q8 C
不如老梁,请他先讲。”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汇报。我就要利用这个机会讲几句
  [/ ], ]1 b" [% z( L, C真话,也是心里话。
. {0 u  x/ @; n( I+ C
- j# ?$ W, j  X0 `; \  h9 m    我开始从表面上介绍交大和上海计量局的文革情况:六月一日《人民日报》发& T$ \5 {8 Z, x
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后,当天晚上,我们又从广播里听到北京大学聂元
. c/ u0 a4 V! M3 t! T  u# j梓等七位同志写出质问校党委的大字报。第二天《人民日报》不仅全文转载聂元梓
& J" G8 v+ |7 Z0 b5 @! F4 _  N等人的大字报,而且加了按语。一时间,上海交大沸腾了,打起了横炮,掀起了老: ~3 Y  R# l8 J3 _
师、学生之间互相斗争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的出现,上海市委紧急召开全体党员
# e4 N" m6 q- y大会。自从上海市委宣布了几条政策以后,不知为什么,运动朝着纵向发展,矛头
4 p0 |7 j* i6 R0 f  V主要对着党委。一夜之间,老师、学生的大字报不见了。这时听说市委向学校派了7 j# I" G  v( `: D1 N. A
工作组,掌握运动的大方向。紧接着我就传达上海市委的文件精神,运动的重点还
' [* E! b2 M6 a! U  Y& I' F+ e/ x是解决党内走资本主义当权派的问题,这是大方向。对老师、学生中的问题,一律6 ^2 i  s' Q4 E2 h0 ~
不准整,即使个别人有问题也要留在运动后期再处理。我回来后,各处看了看,到
8 y3 G" \4 N/ @0 I& d% s处都有“黑点”、“黑线”的大字报、大标语,与上海交大初期一个样,不知道是: y7 S- R6 P6 K) S$ ?
不是全国各地没有统一的政策,各搞各的才会出现这样大的反差。接着我对“黑点$ h/ r& ]5 ]5 s
”、“黑线”问题大发议论:大家知道,我们工大教职员工加起来上万人。在这么
9 t# _' l3 _1 O# y0 O5 x大的人群中,有几个“黑点”是可能的,也是正常的,抓一抓也是必要的。但在群; |6 W( |/ h8 P
众中摸“黑线”,我有不同看法。大家都是学过数学的,线是什么?线是无数个点% u$ S! ]9 L5 C) ?
的集合,点连成线,数量就难于控制,容易搞成扩大化。这与上海市委的精神完全
( I5 i5 g  Y1 _  D4 u不符。谈到这里我把话锋一转,说到抓“黑线”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班原来的班; G( Z1 M- J3 |& m1 A+ y  p
长朱某某,他身上存在一些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例如他看不起工农家庭出身的同学" J( @4 I) O* N
,在学习上他也缺少对这些同学的帮助,他接触的同学中,多半也是剥削家庭出身
4 n+ `- o6 A7 B( E8 x的,存在白专道路的思想。这些问题一九六四年,我和他做过长时间的交谈。他也
% q4 ]2 n+ m* A9 V& ]  S5 t承认自己身上的这些不足,并表示今后向党组织靠拢,多与工农家庭出身的学生接
3 |3 U0 U" n3 @& H: G触,增加无产阶级的思想感情。不久后,他还向我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 a* Z' L7 I* U$ c
整理的谈话记录现在还完整的保留着)。他怎么一下就变成反动的大“学阀”了?
) T7 c) n: J$ f+ B并且还要从他身上摸黑线。这样把我们的团支部书记汪某某也摸进去了,她是一位
; K2 q7 u3 I! k  A( M* f5 x女同学。大字报,大标语一贴,要她交待与朱某某的黑关系,以后她怎么过?我的% B/ c8 H* s1 V. E! d! g/ H2 q
话越说越激动,坐在我身边的姚承慧用手拉拉我,意思叫我不要再说了。没想到我
1 R  B  V1 i" j, e的调门更高了:我认为我们年级已经出现扩大化,本来可以和风细语地批评教育同% u' n2 \+ E) c9 e+ Z% k
学,一下子就把人家推到坏人一边,不符合党的一贯政策。我认为,我们应该停止" b" U) `  S9 w
在同学中摸“黑线”的做法,停止继续扩大化。我觉得我为同学说了公道话,说了+ N) j# H8 d' L
真话,没想到就是真话成了一把烈火,一夜之间烧到了我的身上。
7 m- w4 V7 `: s( v
) c2 _. g7 M9 J    当天晚上大约十二点左右,同班的李道舒同学把我喊起来,告诉我二专业(电
- y/ b+ h' g6 F+ U: z/ D6 I3 ^% x+ x真空专业)一部分同学准备连夜贴你的大字报,听说这种事丁某某也知道,我把这
' C$ R. a! k0 \' ]个消息告诉你,你要有个思想准备。我说:“谢谢你的提醒。请你放心,不过我不1 V9 }# q# c" k
怕,我不相信安徽和上海不是一个共产党”。第二天一大早,我还没有起床,班上
, r9 g- [# x# }( K4 G3 J1 K- H# ^几个同学气喘嘘嘘地告诉我:3号楼下面的路边上摆满了你的大字报(因为没有那
6 j" p- J: l8 t8 G. b- S么多的大字报栏,只好平摊在路边上,用砖块压起来),有些话很不好听,你要经8 Q+ N: K0 c  {
得住。3号楼和5号楼之间只隔一条马路,5号楼就是女生宿舍。我们无线电系的( q1 U% ^7 ?: Q' F1 |9 x/ p
男生住在3号楼,2号楼是单身教师,6号楼、8号楼的几个系的同学到教学楼区
5 G4 v6 N" t* W0 n2 [" f1 f,那是必经之路。我还没有被打上红XX名字的大字报就摆满了那条必经之路的两& }) ^2 R& Q/ W+ i5 i
旁,内容基本都是些工作中的问题。最让我不能容忍,也是最刺痛我的心的是,有
) S! n8 [; m) r$ C3 P/ ]# P% K一份大字报,竟然用一些,“谈笑风生”,“拥抱接吻”的语言,指名道姓地点出
; N0 n- [. B5 m8 e% x/ d了我和原来女友的恋爱过程。后来我听说,他们就是想用这种所谓桃色事件搞臭我- Z$ a! A" Q9 b7 u; [3 V& K7 d$ M
。当时我真怕她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但又不好直接安慰她(因为我要信守对系党总1 o9 ^" }3 I$ h" d7 a/ P
支的保证),我只能侧面向我们班的女同学,打听XXX情绪怎么样?回答是:开/ P- M3 Z/ d" m% z2 V3 U5 h
始是很气愤,但很快就好了。这话无疑是对我极大的安慰。还有一份大字报就是“( O, R2 S* m9 i. y
看西瓜皮司令——梁守福的嘴脸”。这张大字报在当时看来是存在阶级感情问题的) d7 s$ L; M- v& Q. a8 q8 z! r7 L
。因为“西瓜皮司令”本来是出自国民党军队一名副官之口,这一点被无线电技术
2 _' l6 o, _5 r6 h8 {6 f" {. u专业(简称一专业)的同学抓住了。三个班的同学几乎不约而同地要准备向二专业
9 E3 ]& |# x) {部分同学的大字报进行还击。无线电系的学生内战一触即发。这件事很快惊动了六. E  f; ~' Z$ _9 ~
月十四号刚进校的工作组。工作组指示系工作组组长,先做我的工作,最好由我说( U! z7 m* [# f
服一专业的同学不能反击,校工作组马上采取措施。果然不错,当天下午,校工作  b* j/ L7 `- J' b
组组长马维民就召开了全校党员和学生干部大会。会上指出,无线电系出现的大字2 O7 x7 e+ z5 l3 L
报是错误的,不能用阶级敌人的话骂自己的同志。肯定了我和一专业的同学是顾全
6 U$ q. Q% x$ F0 L: m) g7 Y大局的,避免了一场本不该发生的内战。会上同时宣布了省委与上海市委类似的政6 m5 C1 P, R. I; E
策。
' u1 t- g; ~, f3 d4 n; A, }8 r; K3 t, e- v; q6 y4 Z9 n' m; B
    学生、老师的内战刚一结束,斗争的矛头指向校党委。从对校党委揭发的大字& z, l, [- k3 b% l4 ^* ]2 ?
报中知道:六月上旬工大发生学生斗学生,老师斗老师,学生斗老师的混乱局面是  w* A" p( S( h" _% N  G
校党委一手造成的。五月二十二日,学校党委副书记陶某,在校党委常委会上指出1 d2 k$ a: D7 ~) Q0 X% h, W7 _
21个“黑线”人物,还有一个马列主义教研室的“黑单位”。6 v0 |6 v( k0 O3 |- y: H
9 }  z7 j6 R2 O# e: c% X
    六月三日,也就是在《人民日报》发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及中央人民
0 v' n  C3 l) L9 A9 y' M广播电台广播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与《人民日报》编者按语之后,校党委决定了“
) Q" M) W8 p; k+ h$ y5 u' `黑线人物”名单并上报省委。到六月四日,正式向全校抛出了“黑线人物”。学校
: e+ A2 a  {5 M* v: q0 p. c里的“摸黑线人物”的斗争从此正式开始。五天内揭发“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教8 S$ P% R: W+ M9 K% y
师共140人,占学校教师总数的19.2%。陶某在会上又说:“要把学生中挖8 p9 z- D, l& a
好的黑线抛出去”,“把靶子交给群众”。
6 s. c; e5 \6 ~$ m0 m) g! N
6 V1 f# \: }2 Q: e    六月七日,根据校党委的要求,各总支对6个学生,6个工人,9个一般干部0 X* ^0 H+ m! q" Y0 ~9 G+ o. y+ \, u
,25个助教,29个教师,15个教授整理出了系统的“材料”,并用大字报向5 `1 I/ }* H0 I
全校师生公布。此时,全校被揭发“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人数共有97个。
+ n$ }  s' b, [, ~) }
: C( Q) l/ |4 G" I$ P# T& Z    在校党委的示范作用下,全校掀起了“横扫”的高潮。主要是以大字报的形式& c* K* z' Y! ]$ m- L' V& S. |
,挑动群众斗群众。仅六月十一日上午半天,挖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达8: }: b2 B2 g/ Y* y2 W) x
7人,其中学生48人,工人19人,教师9人,一般干部11人。学校已搞得人
" ]; k+ J5 i: w$ R# m1 |人自危,提心吊胆,到了今天我贴你的大字报,是积极分子,明天一觉醒来,可能
; o2 Q7 n' R7 Y: A! @& Z2 Z又变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甚至有的大字报中写上:“欢迎大家揭发我的反
2 o  [1 t& q% W9 i党、反社会主义言行”,“向我这个牛鬼蛇神猛烈开火”等等。
# X* ~3 ]$ a7 D' K, Y1 f+ m! F4 y. B
    有一个班,全班共有32名同学联名贴出《投降书》。大大小小的“三家村”* }5 W% v" \* R' C
、“四家店”、“反革命集团”、“裴多芬俱乐部”,成批的“牛鬼蛇神”、“右4 p: ~& E4 A" C7 n
派”、“黑帮”都出现了。
# b: G8 p3 Y8 f" W% x2 V0 j7 i0 G! q! H/ U0 A
    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六七届挖出了以戴某为首的“篡党”、“篡政”、“
" I1 q3 j' L- }# O5 d9 e/ g9 s里通外国”的“反革命集团”。
; U7 @3 C$ s) a/ }
: b2 |7 H3 M) J. ]  O" B+ ]    机械铸工教研室“破获”了一个大型的“反党集团-裴多芬俱乐部”,规模之% u9 R5 V) S$ `3 a% ?& s7 O; v2 U) f
大,竟涉及到七个教研室,两个系和一个实习工厂。由原来一个人迅速株连到二十+ Y$ x$ @8 m- r6 N& h* U
多人。这个“反党集团”的“反党”材料已由校党委上报公安部门备案。; ^# d' A# ^8 Y7 R

$ A8 P) B* M) M8 ]    机械系当时在校学生830人,被大字报点名的有150人,其中被扣上“黑
$ f. D; p, f- r4 |6 Y帮分子”帽子的85人,占10%。
+ Y# a. k  n% t4 g  a4 L7 b- ~( N1 U% B. e" M
    从六月四日校党委刨“黑线”开始到六月十四日工作组进校的十天内,被揭发, I3 P1 g9 a! l; d, F3 t6 j
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有447人,占全校总人数的7%。其中:教师159人8 d. S5 ^0 y4 L, F5 g8 u
,占教师总人数的21.9%;干部47人,占干部人数的12.3%;工人537 W  P* i  y. j' ^& U$ T6 F4 Y
人,占工人总人数的14.1%;学生176人,占学生总人数5.5%。这就是$ Q& Q1 q6 [2 m% E8 @
我在揭发校党委陶某的大字报上看到他十日内在全校取得的“战果”。
# o) \& w4 f& w- g2 |0 S- d+ v
) v. Y+ J) [3 |; N7 K$ G$ G, {, H    此一时,彼一时。省委派来的工作组结束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混战。学校混战: \( p- F3 \* |9 w; ~5 x) Z4 C
的气氛很快冷清下来,但内火仍在燃烧,那就是揭发校党委。一时间校党委的内部
. F# L5 J+ t* r1 ]2 C) Q3 K“材料”,也可以以大字报的形式公诸于众。这些材料主要是来自校党委的内部。/ _8 N) u8 L* w$ v/ J# Q: ^& u
代理书记赵某某、副书记陶某、校长刘某均未幸免。工大的党委职能被工作组代替! ^  P1 M) b6 j: n4 {
了。但工大被揪出来的那些“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和“党内走资本主义当权派”
6 s' }  j' m$ S9 i% ~8 T,公开作过检查,但没有人被戴上高帽子游校园,更没有谁挨打或罚跪,体现出“
  p) {; a6 e; s5 b7 D要用文斗,不要武斗”的政策。! S2 \5 L* J: R& P# ?+ t
: Q" ?: ?8 c6 D0 r; z
    由于我认为工作组进校后,结束了群众间的混战,火烧到校党委符合上海市委# R% _1 f+ P. {7 N* W6 Q  l' N/ {7 u
宣布的政策,再加上自己又是毕业班,对工作组的工作并不关心。虽然到了七月初
9 D2 x+ b. E" A9 C,校内也有批评工作组的声音。由于我经常同几位同学下乡劳动,对校内的风向反+ i! h9 b6 t+ T8 |5 e
应迟钝。没想到七月中旬风向突变,批评工作组的大字报一下多了起来,围绕工作2 M- n9 G4 o$ j. d/ _
组的辩论开始了。( D9 N3 v4 D1 l( Z8 q/ a# J4 `
1 P5 H5 {8 S) v* T$ S. q$ ~- [4 _1 h0 m
    形势难测,瞬息万变。也许是我消息不灵通,也许是我不很关心,也许是我变
3 ~- `- [1 f# w& w5 C3 B得木纳。一九六六年七月初,在北京已开始赶工作组,有的学校居然将工作组赶走
7 B$ j! T9 C- F9 ^+ Z了。但我还一直认为工作组在工大的成绩还是主要的。所以,在评价工作组功过是
6 t  U, H/ b/ `非的问题上,我是站在工作组一边的。因此,在关于工作组的大辩论中,我写了“
+ g3 u+ y$ ^/ S1 h% Y& P2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评价工作组的功过是非”的长篇大字报,极力为工作组辩$ ~' e# k0 {) P& t) t! K, ]; {+ j
护。主旨是:工作组进校后,结束了学生,老师之间的互相混战,保护了一大批老
- t5 {1 h4 v& F( m2 R% a1 E师和学生,把斗争的矛头引向校党委的几个少数人,这就避免了打击一大片,保护
3 b8 K' p# @/ b! T1 u, [% ~一小撮的悲剧发生,这是符合毛泽东一贯思想的,也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6 v5 R+ Y) c8 A
的。由于这张大字报理论性较强,同学们没有兴趣,也没引起什么反响。特别是七* {- g( W# P7 n: e8 Z/ h; A
月二十九日,刘少奇作了公开检讨,承认自己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周恩来
; i' S6 L, m: d7 l. D: A对派工作组问题,也作了相应的检讨。这次会议是以广播的形式,向全国现场转播- r; R1 J$ a, e! s6 H
的。工大组织学生进行了收听,我觉得自己落后了,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很不合时
- }6 Z( T! ?  ]$ j5 _宜。特别是《十六条》发表后,感到是老调重弹,只是早已宣布过的政策,用中央
0 E4 ]! o& C, d, h决议重说一遍,所以在心中并未点起激情的火焰。  }- T$ B. {) c& R. n1 n( L
( I4 \0 ~- v  Z1 Q7 v. R# ?# `: C
    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工作组的情绪越来越高,要求省委一定让以马维民为首的. U! e6 u) {  x; g* c
工作组向全校师生作检讨,否则马维民等必须回工大接受革命师生的批判。马维民, m# Q% }7 V& l9 G9 [$ }
为首的工作组,在工大师生一片喊“打”声中,于八月四日悄然离去。但党的一元
$ D( B  ^$ h, I' A; {化领导权力不能处于真空,随后又来了以李振东为首的“观察组”、“联络组”,
0 P4 K% W% s7 `& K4 V1 q  W他们继续行使校党委的职权。我对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局面,实在不, C* r: z( p4 R% I% f/ C# F; g- {
感兴趣。就在工作组撤走后,工大校园里出现了以电机系总支书记杨素清等人的大
5 J% j8 X/ u% b) s字报,标题是:“是谁扑灭了工大的四清烈火?”其矛头所向是对省委的。因为我
: R! B5 d! u$ _# \  V; v当时认为,从大字报涉及的内容来看有来头,所以印象很深。我这个保工作组的老8 H# z( j+ c2 |3 _; X/ R
保分子,并没有受到工作组问题的更多株连,只是逍遥而已。大约就在这个时候,
/ v' I0 Y. d+ i( V7 J% @' \中央下通知,六六届毕业生推迟一年分配,留校参加文化大革命。这样我们想分配  S7 Z. E7 f1 P, b( s9 n* G
后离开学校的念头彻底打消了,而且推迟分配期间不发工资。于是家里还得继续支
, V, o; D; p/ m. X5 X: G$ s持我在学校搞文化大革命。本来经济就比较困难的我,无疑是雪上加霜。有什么办$ D3 e, d' l5 o' k, [( X$ o0 L
法,这是党中央的决定,只有服从。本来对文化大革命就有些不理解、不热心的我
- S1 h$ {5 h8 c,变得更加不积极。7 W% K" l4 p% V

" i/ Z! W# o7 y  ~. ~1 p2 h' s    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三日晚,合工大东操场架起了临时舞台,是为马维民作检
! P, N2 `6 R0 Z% k, \5 ~7 r9 h, O讨做准备的。为了开好这次大会,省委很重视,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省委书记处
+ g7 m9 a2 T( g) j5 _# K书记任质斌,书记处书记张恺帆,三位省委主要领导人,下午三点就到了工大。开; Q# Y  {6 z/ ~: s/ U" _
始是看学校的大字报,晚上八点参加马维民的检讨大会。谁也没想到,同学们对工% K$ f& e2 K, X2 o9 M% c. a7 N" T
作组的检讨已经没兴趣,不要马维民作检讨,而是要李葆华直接回答安徽省的问题7 v8 T( S' N( A5 r( d8 [
。其中最集中的是:省委为什么封锁毛主席关于学生大串联的消息?造成八月十八3 I) H; s. a8 F% N# Y
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时,安徽没有几个人,工大没有一个人参加。: Z" x0 {# I* \1 i% j2 O- [
这个问题,李葆华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结果机械系六八届的一批学生,强烈
' h; _; w8 L- A& J要求省委立即同意工大学生到北京串联。三位书记就在主席台上,临时商量一下,- o5 W1 a1 _/ Y+ ]0 {
决定工大同学从今晚起,在校文革的统一组织下,分期分批到北京串联。这对当时
3 ~$ m6 A% \4 g# J1 ]还封闭在校园内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爆炸性的好消息。参加会议的同学再也按捺1 w6 A! j! k5 H6 k3 w; r1 r( Q9 v
不住内心的兴奋,一哄而散。我们班的同学也不例外,回到宿舍,经自愿报名,我6 Z. |  P: Q0 L, b5 Y
决定暂不去北京,留下护校。这样工大近五千名学生到二十六日,学校剩下的学生9 p" p+ a1 M- P) i
不过千人,这批人多为党员和学生干部。就是这批不过千人的学生,却掀起了安徽$ d8 a* |' h. n4 |+ a9 O7 D6 |
波澜壮阔的文化大革命。' A/ A3 b/ V" h( O7 O' @5 w7 Z

! Y. R6 y! }7 t% `0 n+ U4 p□ 摘自梁守福:《乱流浮沉半生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3-29 21:02 , Processed in 0.1048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