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30|回复: 0

父亲刘澍德与康濯的两帧信札(六十年代初)

[复制链接]

852

主题

1924

帖子

71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174
发表于 2020-8-17 23: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父亲刘澍德结识的作家中,同前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湖南省文联主席康濯的交往是较频繁的一位。他们都是从事农村题材写作的作家,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创新,作品曾让读者熟知和欢迎,一有新作出版,都相互赠送,平时的书信往来也就必不可少了。最近,陆续见到两帧父亲写给康濯的信札,目睹旧物,一眼就认出父亲熟悉的笔迹。因目前能看到父亲留下的文字,几乎只有成书的作品和未完成的书稿,而最能体现个人真实性情的书信,所见极少,尤其是写给个人的私人信件,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不能不感到新鲜和惊喜。信札中虽没落下书写的时间,但从内容来看大致能够推算出来。4 K! A3 R7 S! t- C6 ?0 H. T
7 z+ R& q3 ?  I  t2 o8 d* m/ B

4 ]0 B' u8 {! v6 C9 D
6 g2 s$ K) u  d& z
5 f* U9 k6 q$ v' k信札一; f4 U, n( y2 o4 k, r

- v1 O. f0 o3 L* }
1 X- b$ Y  A; Z) [, ]康濯同志:信和书,均收到。奉寄拙作“寒冬”,请指教。这些全是解放前旧作,靳以、广田等编刊物,逼着写的。当时思想不明确,没把文学当成事业,写完就过去了。上海要出书,考虑再三,选出这样几篇,给过去留一点陈跡,再大的意思就没有了。你如有兴致,在无聊时翻翻,就(有)意见告诉我。我们应该多写,只好多写,多探索,才能搞出结实的东西。我的感觉,总是越写越难,有时连过去那点水平都保持不住。这样,对于汶石、李准诸家,就不能不钦佩了。' S- `4 F! ~5 C) \4 _) h6 Q; u/ T

3 i3 k0 T2 m$ p! _' S7 {
& Y2 m6 m$ C# x2 y4 e谢谢你的文集。你的书和翰,对我全是鼓舞。从七月至今没有下乡,生活枯了,东西便写不出了。专覆,敬礼!(书外寄)刘澍德10月27日。
* m; h7 q: y3 M5 Q7 Z: F0 \
4 l/ ?0 u+ G7 S) {! G" [
# d6 C& i5 ^* `9 l5 r信中的“靳以”“广田”,即作家章靳以、李广田。“寒冬”,指的是1960年4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寒冬集》。在这之前,父亲的中篇小说《小蛉村的阴阳社》《桥》和短篇小说集《红云》《造春集》已相继面世。当时父亲已步入中年,与那时擅长写农村题材的青年作家相比,陕西的王汶石勤奋多思,河南的李准新颖敏锐,对父亲都有所触动,觉得写的东西还是太少,描写对象有的难以把握,深度也不够,加上一时离开了农村,感到生活枯了,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了,由此对他们产生钦佩之情。父亲先后在晋宁县上蒜乡呆过八年,那里是他的生活基地,创作来源主要就出自于此。在之后的三年里,他笔耕不辍,勇于突破框套,写出了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归家》及短篇小说《拔旗》《卖梨》《甸海春秋》,一直到被迫停笔前,留下了未完成的长篇《幸福梯》《湖边记事》和《鹰庄的旗帜》。' X& v+ l2 D9 D6 j

' ]' l$ y1 f& \0 f5 ?9 l
) D( }4 a$ ^7 m5 r* Q* A信札二) N# U* T* Z7 E, K4 w- O; P

) E( N8 T& V+ g8 F) Q1 Y3 Y& i4 p: G5 m  K. T3 z- ~0 Z
康濯同志:赐函已悉。我由大连北返,在沈阳换车,小作勾留,即返吉林,住在舍弟家。这里是吉林市郊区,虽云农村,已与城市无大差别,只要有电灯照明,有新鲜瓜、苞米可尝,复何求哉!感冒,归来后尚未全可,病势虽去,身体甚弱,拟完的工作,只感心余力绌,故九月中仍不能去京。你惠赠“来卡”二合,敬谢。我不去京,你可交人民文学编辑周明同志,我赠阁下的烟,亦交其代呈。如周明不在,托其他编辑同志亦可。但须保密,以免为同道同好者所劫,此最重要!我赠君老“山茶”二、“云烟”二,足相尝否?若尚感不足,再搭“红塔山”一座,总可以了吧?最近有何新作?感冒好未?甚怀!专覆,敬祝,秋吉!澍德9月3日。
2 o5 B2 \, T! X- H2 m3 D7 S* p
9 Z6 n7 S9 [8 `* w7 g
- I8 N; \5 [+ ^6 `1 w2 G( R1962年8月,父亲参加了中国作协在辽宁大连组织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即后来遭到错误批判的所谓“鼓吹中间人物”的“大连黑会”)。会后,父亲北上回了老家吉林一趟,这封信应是由吉林回到昆明后写的。父亲一向喜欢蔬菜瓜果,自己也爱在闲置的空地上种植,尤其是瓜类,曾写过小说《瓜客》。因他长期夜间赶稿,养成写作时烟不离手的习惯,但多是一支支地躺在烟灰缸里自燃,真正吸的并不多。云南以香烟质量上乘闻名于世,是礼尚往来的佳品,信中“来卡”也属香烟的一种。至于信中的“同道同好者所劫”“红塔山一座”,则纯属随意的玩笑口吻罢了。. g( \1 R- f0 q, N5 R' k5 i

, C. p- @+ I& y5 Y1 {
' `( z; F0 R: |在同父亲相交的同仁中,往来书信是很多的,较频繁的还有郭小川、端木蕻良、杨朔、李广田、黄裳、王西彦、阎纲等,单是互赠的书籍就有几十种。文革期间,书信被视为重点查抄对象,家中父亲所有的往来信件和上百封读者来信,都被洗劫,片纸不留。以上所记,实属难得一见。  ]. k( N' I' c2 `; s' b/ w0 h
6 v/ Y8 P3 g" c" M1 W. X
5 h" u% _3 x( C9 i& O
(原标题:父亲刘澍德与康濯的两帧信札)! `6 c9 u+ b- p+ F# f1 s: C
5 Y! L  V" e2 Q2 h4 G/ m! e# P) B* v. v

4 V8 v+ D. T; P5 f5 Uhttps://new.qq.com/omn/20191013/20191013A08LLA0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3-29 08:55 , Processed in 0.1006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