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38|回复: 0

社会科学报:叶永烈谈要研究“文化大革命”

[复制链接]

24

主题

417

帖子

309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3
发表于 2019-12-27 01: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叶永烈谈要研究文化大革命
' M; f" _8 A. j$ ~' s作 者 : 本报记者;盛巽昌& ]4 I& p0 w: U+ i0 m5 c! @. T1 P* j
日 期 :  1986.10.09. ^1 v# Z$ K0 j5 s
来 源 :  社会科学报  q, w! D  p& p. s! @
版 次 : 第01版:一版要闻
/ \* G, K7 f( r# r& x国庆前夕,我遇到作家叶永烈,他正在为创作长篇纪实小说《浩劫》忙碌着,这是一部叙述十年浩劫为内容的历史文学,书分三卷,现在第一卷四十五万字即将付梓,另两卷正在搜集素材中,谈话自然就谈到我们都经历过的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  叶永烈说,要写一部历史文学,必须要有真实性。十年浩劫,很多同志都亲身经历过,如果仅仅是写些过程和情景,那没有多大意思。十年中出现无数的光怪陆离,首先得掌握第一手材料,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如姚文元写《评》,毛泽东说他没有抓住罢官的要害,但姚文元早知道要害处是罢官,可就是没有写,为什么不写呢此中奥秘就值得探索。一位老同志及时提醒我,要重文,也要重献。献,即时人的口碑。文革很多重大事情,没有文字记录,要靠当事人的追忆。如姚文元,看他的档案很简单,经过调查,找了中学时代和姚一起的师生、入党介绍人、党支部书记,方知这个人入党的细节和复杂情况。  当谈到文学和历史关系时,叶永烈不无感触地说,文化革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也是中国社会矛盾的总爆发,它留下极其丰富的题材,如果仅把它作为小说描写,那是很不够的。从我们长期的战略思想出发,对它所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不能停留在人们的感性认识,而是要当作学术问题深入、持久地开展研究。文化革命在发动时,就连刘少奇那样的老革命家也不理解,认为遇到了新问题,今天难道这个新问题,已经有了圆满的答案,就不必再深化了吗显然这是片面的。巴金同志提出设立文革博物馆的建议很有必要,我双手赞成,但我认为文革这个新课题,也是当代中国史研究的一条重要分支,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历史科学深入研究。为此我建议,中央和地方社科院还可设立文革研究所,创办专门研究文革的定期刊物,刊登论文、回忆材料和重要史料。文革博物馆的开设,是教育后人不要忘记过去,不再重蹈旧路。而文革研究所,要从宏观研究有关文革等一系列事件的由来和发展。现在,文革刚刚结束十年,可是文革材料分散各处,很多饱经风霜的老同志还要请他们留下口碑,那些文革风云人物,也应让他们留下史料,这些都有待人们赶着去做。他说,对文革的种种现象和事件,要作反思,从中建立理论,摸出规律。我们多年来建立的各级清查办、核查办,积累了很多素材。它很珍贵,这些机构的材料,现在只是用在审查人员、查清事件上。叶永烈说,他看过大量清查材料,这是些极其重要的史料,可是仅用在这儿,毕竟受到时空限制,应该发挥其更大作用,如果把它们集中用于科学研究,那才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文革中的各种小报、传单、大字报底稿、会议记录,也应作为由料加以整理、研究。现在美国、日本、联邦德国都专设机构和人员搜集中国文革材料,我们是文革的灾难地区,更应该有自己的研究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理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规律,不至于让若干表象掩盖真相,也只有这样,从理论上弄清文革产生的原因、背景、规律,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第二次文革。  叶永烈最后说,如果说前段日子思想还去理清,不宜匆匆进行,但在今天,社会科学研究欣欣向荣,党中央十二届六中全会又作出关于精神文明决定,我们就应迎头赶上,从速成立文革研究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3-29 17:02 , Processed in 0.0889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