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415|回复: 0

李秉铎:诗人曾缄之死(缺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8-11-15 23: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人曾缄之死1 _* w: Q! M1 d* _
                              
3 p" ?( v* O+ z) w3 S. L                                               一、
8 S* d2 A, p) ^5 X5 H0 U. ]: A% Q2 h! V% P; ^/ ]" i" r" N/ a8 ]; T
' h8 y* M4 `. d- ~4 H6 f
      曾缄是何许人?现在已很少人知晓了,即使在大学中文系学文学的学生,可能也有许多不知道诗人曾缄。
4 o2 \) P0 f  L$ `1 }, \5 `, ]      曾缄(1892一1968),汉族,著名文学家。四川叙永马岭人,字慎言,晚号寸铁老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受教于黄侃,人称“黄门侍郎”,对古文学和诗词造诣颇深。民国时期曾任四川乐至、什邡、江北、雅安四县县长,四川参议会委员、西康省临时参议会秘书长、早期蒙藏委员会委员。但曾缄先生骨子里始终是个文人,诗人,其间写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杂著,见诸于各种报刊杂志。1947年4月,曾缄先生辞四川雅安县长,同年7月被聘为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系主任兼文科研究所主任。1968年在文革中蒙冤罹难。
9 K" w3 R, i( G5 {! C                                        0 Y6 f5 K: S# F0 g  ^- J* W3 Q1 C
                                             二、
( L2 r! R. h9 B; d       曾缄先生过去研究西藏佛学,又是蒙藏委员会委员,接触了很多藏文化,养成了狂放的性格。抗日战争期间,成都遭到敌机空袭,有朋友约曾缄先生去康定工作,先生从危险地区走向比较安全的边疆,得到探讨研究藏族文献的机会。曾缄先生怀着“陈诗观乐”的念头,访求藏族的优秀诗歌,不遗余力。不久果然发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1683一1706)遗留下来的情歌六十六首。仓央嘉措追求真爱,写出许多流传至今的诗句和情歌,因而他被称为“世间最美的情郎”,但在佛的世界里,他是一个“异类”,并导致他被政治迫害,很年轻就去世了。曾缄先生见仓央嘉措的诗哀感顽艳,和中土诗人李义山、李后主比起来似无愧色,于是下功夫把六十六首情歌译成七言绝句。并对诗人作一评价:“故仓央嘉措者,佛教之罪人,诗坛之功臣,卫道者之所疾首,而言情者之所归命也。”" B: O5 }: l, V$ P; E' m& }9 }
       仓央嘉措的情歌,曾缄先生的译本流传最广,其翻译版本在现行汉泽古本中公认成就最高。$ m- `' F6 f) a4 q
       如知名度最高,流传最广的一首(曾缄泽本中第24首)。
5 r! F$ K' j/ ~3 N' D# @! e( q7 K, V      于道泉教授的白话泽本如下:
, J9 t2 K' `0 T7 n# b0 H                              若要随彼女的心意,5 {- C& D) G3 L8 I! a9 p) g: H
                              今生与佛法的缘分断绝了。( `. w" V$ R; R
                              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0 ?0 x$ C& Y0 d2 D
                              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
' M" y- _1 @, a% N+ n, n* n      曾缄的汉译本:
/ v# p4 ^) J  p, a- K                              曾虑多情损梵行,
& G. F. i) \5 X- {: Z$ O3 y                              入山又恐别倾城。1 I& @. X% x* F% ^- E# r+ }2 ^* }
                              世间安得双全法,$ ~4 f* O, H' ?
                              不负如来不负卿。
; O3 r! ]# S, x) D6 Q& ]0 R+ e       前两句已将原文意思尽数表达。后两句可谓对原作的再创作,升华了全诗精髓,且文字浅显易懂,实乃精彩!
# z' H: }) B, V; [! N       再举一例(曾缄译本中第66首)。
- M* Y3 j/ l9 ~8 ?  I       于道泉白话译本:
& J' J3 S2 e( ~8 \0 L+ v. K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7 [: O! X; \% q9 r: Q
                               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 l( O" g3 b' k* O) u4 M                               第二最何好是不相知,
4 L& ]! t4 w7 I: ]# ^. I                               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 f$ u5 g5 ^0 E! Q( D        曾缄汉译本:
# ?! b. }( M# ]4 i5 F& w                               但曾相见便相知,
) \: d* x4 g2 B9 ~9 d1 _+ m3 d" p                               相见何如不见时。
8 N1 \* W6 c0 @6 t: r, k                               安得与君相决绝,! K: Z7 r3 R8 J1 t0 O
                               免教生死作相思。4 Y4 O5 g0 C: r) d. \% M, P( G
       把藏族传世名篇用博大精深的汉语翻译出来,并充分运用自己的古典文学造诣,斟词酌句,进行再创作,使仓央嘉措美好的情诗更加唯美。8 e" q/ z* c* v! j- G
      曾缄先生还从康藏人民传说中,收集了许多与仓央嘉措有关的故事,于1930年写出长篇记事抒情诗《布达拉宫辞》,轰动一时,享誉海内外。
5 T1 o& d+ C+ x3 ~( x: A; A/ c4 a8 l
2 a! j+ m' K+ m& P9 ~& I- l
; b; G0 K1 {/ T  s, _                                               三、
% B  v% o' t  m" Q. e/ \" f0 J' t# Y0 l2016年6月我的新浪博客上发现留言:5 ^) G: b: B2 n- h
      天道208
) A8 r. f( k4 d      李老师:你好!
- m: o3 ^* n# t9 x  j6 _      看了你写的《文革记事》,其中,1968年10月24日,“上午开全校大会,揪出一百多个走资派、叛徒、特务、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国民党残渣余孽进行示众、斗争……”那天,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曾缄先生含冤罹难。你的日记中,沒有提到此事,是不是当时川大封锁了这个消息。% y0 c3 u  W! D; k  p" j
      我叫曾倩,是曾缄先生外孙女,现正在整理他的著作。
8 i0 X4 d. n7 Y! ^$ Y5 p: F, \
. j5 }! C$ I# F! ?9 Z' t1 p6 |0 r8 ]# O5 `" V
      文革中我随所参加的红卫兵组织,走出校门,杀向社会,经历了成都市所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也曾亲历大规模的武斗场面。我们曾在人民南路广场的皇城内建立了我们那一派的喉舌:“解放大西南广播台”,成为对方的眼中钉、肉中刺。终于有一天深夜,被对方重兵包围、攻击,虽然援兵很快赶来解救,但在混战中我被打伤,学生证及身上带的10元钱(几乎是我一个月的伙食费)被抢。为了不忘记这一段难忘的经历,我在博客中写了一组回忆文章,总名为《文革记事》,约10万字。后来我自费印成书,在大学同学会时,曾赠送到会同学每人一本。成都当年的两派红卫兵组织头头都曾向我索要资料,供他们研究探讨成都地区文革历史作参考。《文革记事》其中有一篇《工宣队进校历程》,我在文章前有一说明:“偶然找到一本日记,是一本薄薄的练习本,记录了工宣队进校这一段时期学校及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以及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日记从1968年8月26日到1969年1月31日。开始记日记可能是回到学校坐下来搞大联合,天天政治学习,屁股和板凳相结合,生活安定、逍遥,就开始记日记了。从12月13日起我参加解放军成都警备区组织的清查敌伪档案工作,日记内容就发生了变化。现将日记中有关工宣队的内容保持原样摘录,以作纪念,也可作为研究那一段历史的参考资料。”我打开《文革记事》,1968年10月24日果然有曾倩所述的那一段文字。不过后面还有一句话:“校门都是由警备司令部派的解放军把守,只准进,不准出。”可见对自由散漫惯了的大学生们,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可是,我怎么也回忆不起有一位叫曾缄的老先生,在那一天因批斗而罹难之事。$ Y* e1 P$ |0 I: y

! D5 d! s. T; z) R
& D' ~  U% K% n5 x' x& M诗人曾缄之死
% E, Y$ S! d+ M% o4 r2 [( _
. B0 n2 n' \+ M$ W; O  ^+ T3 }4 ^+ r- B/ D# X6 [* ^
      我写了一回复8 p8 X9 g+ H( }7 f
      天道208:你好!
: p6 V+ t) B3 J, H2 H6 T      当时我是物理系一年级学生,文革中普通一兵,对中文系教师情况不熟悉,对曾缄先生罹难确实不知道。可见当时校方至少没有宣传此事。中文系的学生或当时中文系头头们应该知道此事。整理曾先生的遗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预祝你圆满成功。" k& a6 a5 I; q# m. M
                                                                      2016.6.24
2 R- A6 @. ~4 q: j       对于没有能提供有用的信息,内心感到很遗憾。我在1966年文革初期曾抄录了一些大字报,并保存下来。我查了一下,有一篇“四川大学资产阶级分子目录”,其中列出40余人,有徐中舒、柯召、方文培、张鼎铭、缪钺等知名教授,其中也有曾缄,但只注明是中文系教授,没有例举其“反动言行”。我想可能是曾缄先生已70多岁了,早已退休,是只“死老虎”,不是重点批判对象。8 c5 @% @2 X% G3 g0 {$ R6 k
$ X& X6 f2 x0 c* M7 d; K) s. t
2 B- f) K, o* l( e% F" i' t
                                              四、
4 C8 E$ m1 t8 q9 J      虽然未能给予曾倩什么帮助,但她将其编辑出版的外祖父诗集《寸铁堪诗稿》,寄了一本给我。拿到《寸铁堪诗稿》,我很高兴,内心发出微笑:我又遇见一位不图报酬,只图传承文化、铭记历史的人。) ]( M( c0 r& @' s5 V7 ~
      通过诗稿首页作者介绍,我才知道:曾倩,字素描,号寸铁孙,成都某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致力于外祖父的诗文搜集整理和出工作。著有长篇小说《春空鹤梦》。我对编者孜孜不倦的追求表示敬佩。
- z& _8 l( Q! |$ @4 n      翻开诗稿的前言,有一段关于曾缄先生的话使我震惊,“1968年10月24日,在四川大学文史楼(一说第二教学楼)蒙冤罹难,尸骨无踪。”特别是最后四个字“尸骨无踪”,就是说50年过去了,曾老先生的尸骨都未找到。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我忙上网查询,终于查到一条资料:“68年批斗时,红卫兵将曾缄拖往批斗会场的途中遭踩而死。悲夫!”虽然未经最后查证,但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不然一个大活人怎么就来去无踪迹了呢?8 p: f! ~. r! v
       文革给中华民族留下的是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和苦难。文革之罪,其一就是丧失人性,灭绝人性。人性被斥为资产阶级思想,人和人之间只能讲阶级性。一个人一旦被划为阶级敌人,就会被打骂、批斗、侮辱,甚至割喉、踩死、打死,且凶手不会被追究。野蛮战胜了文明,对人尊严的侵害,对人性的践踏贯穿文革的始终,罄竹难书!文革之殇,祸国殃民,反思历史,警醒后人。7 R. P6 f: ?" s5 b' B& i0 H
  S, _3 e8 C9 ?) @

4 n! h- p% X3 Q" L  b诗人曾缄之死
! v/ ~- R8 Z$ y* m9 Q! O7 M4 c
, \4 y: G- l) Y9 e
6 j% V1 I6 w0 d9 z6 v/ F2 x, D3 A  I  K+ F
' e* j2 r+ w: e5 }
                                                五
( u% X, {6 A( }/ a       从1968年曾缄先生罹难到2018年,已整整过去半个世纪了,我们这一批文革的亲历者都已年逾古稀,进入晚年。我想当年押解曾老先生的学生、红卫兵或工宣队队员,一定还没有忘记当年的情景,人在做,天在看,50年的犹豫,50年的愧疚,难道还不能拿出勇气,说出真象,使内心得到安宁。还有当年工宣队领导、校系一级的头头们,其中总有人知道真情,为什么封锁消息50年,不让人知道?应该给历史一个交待,给曾老先生的亲属一个交待。有哲人曾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人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在文革那种特殊的年代,普通人的感情和思想被时代的精神所扭曲。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心,就是回归人性。对他人苦难的冷漠和淡忘,就是缺乏基本的人性。希望当年的知情者们,有一份同情心,给自己的良心一个交待,做正直诚实之人,使自己的一生不留遗憾。
% O8 G% \+ L8 W" F$ P6 c      在曾缄老先生罹难50周年之际,慬以此文表示对老先生的缅怀和敬重。3 t, @2 m5 W, g

9 F; [4 e4 W* p- s5 |+ \) ?
3 B" a2 k4 Z0 b; ^8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4a68e90102yaif.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3-29 14:40 , Processed in 0.1223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