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780|回复: 1

叶曙明:“万岁”与“战歌”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8-11-5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7年初夏,一股红卫兵排演大型合唱、歌舞的浪潮,从北京、上海席卷南下,《井冈山之路》《毛主席的红卫兵》《红卫兵组歌》《英雄的红卫兵万岁》《前进,毛主席的红卫兵》等,纷纷登上舞台。一位华附主义兵得到了一套从北京传来的《红卫兵组歌》曲词资料,这是模仿《长征组歌》,用《长征组歌》的旋律配上歌词演唱的,抒发了文革初期北京老红卫兵的情怀,这位主义兵同学建议广州主义兵也组织排演。
: H/ @1 N9 c+ v
& H6 A3 `% c& f( d0 Q' e
, p5 ?- ], }9 r, C# X2 ^! B8 g  T  主义兵马上给予全力支持,从华附主义兵里选了一批文艺积极分子,再从各校抽调一些人,组成了一支合唱队,对外称“组歌连”。进行《红卫兵组歌》的排演。组歌连最初集中在华附排练,后来移师到八一中学。
1 S, _( ~& [$ h4 Q/ z0 r% g   y; q/ G( b7 `
" U, r7 f" ~' Z" k

* V' r; d. h; @+ Y2 M) g
$ O+ ~8 Y" M& k: K+ A红卫兵组歌/ r% Y. r: c, Z$ V
( j4 Q! j0 }) [' }) l$ y
  h& O9 r- H' V  ?7 U" v: j
  附中本身有一支乐队,但为这样庞大的合唱队伴奏,稍嫌单薄。而七中的乐队在广州市中学里,颇有名气,当时正在东莞参加劳动,华附便去邀请七中乐队参加组歌的伴奏,又从省实、二中、广州音专等学校的乐队里,找了一些擅长吹拉弹奏的同学加盟。附中的军训团派了一名文化干事到组歌连,自始至终进行“艺术指导”,还借了一些旧军装给他们。 主义兵得到北京中学红卫兵的《红卫兵组歌》是10首歌:《造反》《诞生》《见毛主席》《八月风雷》《串联》《长征》《爬起来再前进》《灭刘邓》《迎亲人》《看未来》。歌词大多是“战鼓响,烈火熊,杀声起,军旗红”一类杀气腾腾的呐喊,广州主义兵自己加了一首《反工作队》,插在《造反》和《诞生》之间,一共是11首歌。 这首《反工作队》唱道: 雄关险,豺狼凶,恶风起,黑浪涌。白色恐怖遮目,刘邓扼杀大革命。日夜想念毛主席,威武不屈骨头硬……
& i( b' @8 S3 ^# Y* d; z7 q# f6 a4 P6 B3 |& @
红卫兵万岁演出团  l/ [* w& G# \

; X: g, h! ~' b; | ) z# Q5 z$ J. H( F- a
! j  k% P& G  x/ o7 u
当年每个演出者都怀着庄严、悲壮的感情,放开喉咙,震天动地,仿佛全身每个细胞都在燃烧。《红卫兵组歌》的主要演出场地是在市一宫,但也有到工厂、农村、学校演出,至1967年7月23日前,演出近五十场。在组歌的演出中,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是1967年7月23日,主义兵总部在中山纪念堂召开成立大会,当天在纪念堂发生大型武斗,双方都有不少人受伤。晚上,武斗稍歇,主义兵组歌连在纪念堂内登台表演《红卫兵组歌》,其中有些演员因为受伤,头上裹着纱布,在视觉上,营造了一种“英雄主义“效果,悲壮的气氛感染了全场的观众。 主义兵在排演“组歌”的同时,也在筹备一场大型歌舞《红卫兵赞歌》,以音乐歌舞史诗《东方红》为样板,采用歌舞形式,表现主义兵参加文革的历程。由于需要大量的艺术创作,直到1968年3月前后才正式公演,改名为《红卫兵万岁》。“万岁”的演出团队,仍然以“组歌”人马为主。“万岁”断断续续演了一百场,到1968年8月前后谢幕退场。: c# D! `/ Z7 w
( G9 v8 C, ]  p1 f- J0 K) J
红卫兵万岁剧照! K- i) J  L* W& p$ I9 h/ l1 ^6 W
" `- |. G1 A$ R8 l, L
# J$ j! U! q. m5 t  \3 G& y
“万岁”剧照. ]5 k6 [) x3 s" d$ b* Z
6 @7 o& M4 ?$ r

3 i' u) b) k2 n2 p0 K  主义兵的“组歌”面世后,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满城争说,轰动一时,不少歌曲在街头巷尾广泛流传,学生们纷纷传抄歌词曲谱。旗派也招兵买马,集合了一批文艺精英,在沙河顶的广州京剧团里,埋头磨剑,1967年秋天,创作了一台大型歌舞《红卫兵战歌》,与主义兵唱对台戏。2 L+ r$ ?" h6 D* F) g
( d7 H% N* U$ ?, D: P9 `

: v& x$ C' U' Y$ \9 E
! E5 z3 A" Z) W) Q% p5 ^ 5 I4 \4 ~* J; v3 Q3 o
红卫兵战歌剧照& r. M5 l$ j- l, J% K7 [
; ]  o. z5 {: n" `. ^
& X# a( F- @0 b/ v, u% E
  《红卫兵战歌》的起点,比“万岁”要高,从音乐到舞蹈,都是自己编创的,内容虽然与主义兵的“万岁”差不多,都是反映红卫兵投身文革的历史过程,但由于得到珠江电影制片厂、军区战士歌舞团、省艺术专科学校、省粤剧学校等专业团体的帮助,其中有些人参加过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广东演出团,有近两百场演出的丰富经验,所以整台歌舞具有不俗的艺术水准。 从“战歌”的组建规模,可见其阵容的鼎盛。乐团由管弦乐队和民乐队两大部分组成,人数超过一百。管弦乐器的演奏者,大多来自原广州市中学生管乐队,也有从各个学校乐团遴选出来的;民族乐器的演奏者,则大多是省粤剧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据说,光是主要的乐器就值十几万元,在当时是个吓人的天文数字。打天幕的幻灯设备,十分先进,连国外都还没有,“‘战歌’领导还要求大家要注意保密,千万不能让港澳来的人员看到,以免被帝修反把这么高级的技术偷去。: O, v6 `, k1 |/ _# U" K

* `& ]% G( v# } ; s* K3 S8 r1 B& J
3 Y0 T: J+ E0 b3 a

/ c. a3 u9 P* c战歌的庞大乐队' \( p* Y) I9 h9 ^' N9 c
" d+ W9 o+ {9 H

' G' o) G3 g) L) M- w  1968年2月,《红卫兵战歌》文化公园劳动剧场正式公演,反响之热烈,丝毫不逊于主义兵的“组歌”和“万岁”。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台上在唱,台下观众跟着唱;台上呐喊,台下观众跟着呐喊;台上哭,台下也哭;台上笑,台下也笑。演员与观众已无清楚的界线,感情相激相荡,融为一体。 “战歌”的整个演出团队,从市京剧团搬到了文化公园。它所创下最骄人的纪录,是在中山纪念堂连演四场,场场爆满。还到肇庆演出了两场,在当地造成极大轰动。演员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大家意兴勃发飞扬。演出门票收入,除了交场租费、水电费之外,余下的钱用于购买道具和演出的化妆品。而演员们每人晚场结束后,可有一碗红豆粥食。
  ]6 o$ @' F8 C( k7 k' }* f; @- n) B$ v! G6 N
8 g/ l# i9 g2 i
% s% Q5 B& W- c* Z
; a7 V# }6 Z& h, n  {! P( t2 L; X
“战歌”的部分演员
- X, y$ ~; [' x& t3 R& q! S& r
; m$ i& E& R- j( i- T# s4 Z/ G
2 P# S7 ^! K& k5 M  五个月后,由《红卫兵战歌》演出团再次创作排演大型组歌《门合颂》。但那时全国的文革形势,已节变岁移,旗派气数将尽,不复半年前的盛况。《门合颂》的公演,在社会上几乎没有引起任何涟漪。1968年8月,《红卫兵战歌》演出团便宣告解散,各自回校“复课闹革命”去了。一位“战歌”成员在几十年后,感慨地留言:“躲在战歌里的日子,无疑像一束透过密林照射到地面上的晨光,尽管稍纵即逝,但仍然给那个年代小草一般暗淡无光的生命罩上一丝光彩,仍不失为人生经历的一种微弱的丰富。”4 T1 j) V6 R' o2 q- x0 X

- |2 ?  a* a  T8 u0 r# B
! f- P2 w  T7 M0 I7 V2 @7 l ) `5 V5 U. p9 S) S

7 r) C, D6 Y8 d  t“万岁”与“战歌”几乎同时诞生,也几乎同时解散。两者都是同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代表着那个年代的极权主义艺术审美标准,强调政治工具化作用,情感的表达,愈是简单粗暴,愈容易引起共鸣。最典型的舞台造型,就是让敌人匍伏在强壮的革命者脚下,簌簌发抖,任由群众羞辱和蹂躏。从歌词、曲调到舞蹈的编排,一举手一投足,一字一句,乃至每个音符,都充满着对领袖的崇拜,对暴力的歌颂,对死亡的美化。8 q2 o" [' V+ C  ]

) Q. Y. }# M* G' P! [
0 h. y1 O6 j& d. k7 K2 M) Z- W9 g; R  以今天的目光来看,两台歌舞有如孪生兄弟,无论宗旨、内容,还是结构、概念、词句、表演风格,同出一辙,所传达虔诚、迷乱、狂热的红色宗教情绪,也毫无二致,根本看不出这是对立两派的作品。几十年后,如果人们还有机会重看这两台歌舞,大概会奇怪地问:他们之间打来打去,究竟所为何事?
" p! l* p% X- {/ d& C, f1 a
  y7 a  P  @$ u; A
6 u" `# }; ^4 p( B  请当年看过组歌、万岁和战歌表演的朋友,来报个到。
8 H& Q. n6 z# J" | 5 P7 U. p, `' e& ?. r, A4 e  n

- r  \# @; O8 d9 W2 K# H0 O5 m% ~http://wiki.sseuu.com/index.php/ ... 8%E6%AD%8C%E2%80%9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1: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亦可见:http://bbs.tywik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41  o3 D; Z/ _& K/ W1 k6 R$ p
) J2 r5 K4 N' S; S4 i$ x& K& \
http://www.hzwssc.com/minzuleqizhinan/4310359.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3-29 22:07 , Processed in 0.0981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