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吴畅畅的“Debates on Constitutionalism and the Legacie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以1982年宪法、知识分子的宪政诉求、《炎黄春秋》提倡宪政、冯象的《国歌赋予自由》4个角度回顾70年代末以来的“宪政革命”,指出“宪政革命”往往回避了1975年宪法第8、13条和工人罢工权部分。天津工业大学王行坤的《从“批林批孔”到“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毛泽东最后的理论思考(1972—1976)》从葛兰西、阿尔都塞等人对马基雅维利的解读以及毛泽东晚年的思考脉络出发,考察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意义。陕西师范大学陈越的《“劝君少骂秦始皇”:毛泽东与中国革命中的“传统知识分子”难题》指出,“儒法斗争”是毛泽东暮年日益迫切地寻求表达的理论冲动,而他与中国知识分子间的历史龃龉,为理解这一行动提供了一把钥匙。陕西师范大学霍炬的《1970年代思想政治语境中的柳宗元〈封建论〉》在梳理相关的历史争论的基础上指出,柳宗元《封建论》在70年代语境中事关当时国家道路选择问题。上海大学周展安的《从中国政治思想史上观察“人民中国”的位置与特质——以〈柳文指要〉围绕“民”所展开的论述为中心》通过对《柳文指要》内在结构的理解分析特定时段在更长的中国史脉络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