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95|回复: 0

樵余:重庆文革亲历者积极撰写回忆录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60

帖子

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
发表于 2010-3-8 11: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文革亲历者积极撰写回忆录0 z, r) f2 Q+ Y$ u8 W$ D
3 W* x" F0 V0 ^8 A. w
樵 余
5 O  W$ J+ ]" z! E) ^9 q9 B# }  R" `  H$ V
自原重庆大学八一五战斗团《8•15战报》主编周孜仁的回忆录2002年在网络刊物《文革博物馆通讯(华夏文摘增刊)》上连载(连载时名《红卫兵小报与我》,2006年更名《红卫兵小报主编自述》由美国溪流出版社出版)后,重庆的文革亲历者撰写回忆录的人越来越多。" q; a9 V: o7 ^8 h/ M
重庆大学另一位曾任八一五战斗团《8•15战报》主编的黄肇炎也写出了回忆录《沧海一滴•第九章:文革亲历》,发表于他的博客上。
5 v: F; {8 M! f: b另一位原重大八一五成员、校广播站工作人员张德昂,先后写出了《文革杂忆》、《文革岁月》,在其博客上连载。
$ K$ o2 j( }5 E此外,原重大赤卫军成员黄昌国的回忆录《文革中我在重庆当保皇派和炮打中央文革的回忆》,已经发表于《文革博物馆通讯397期(华夏文摘增刊563期)》(2007年3月20日出版)。
: C2 B2 L) P) X$ d目前,原重大八一五主要负责人黄顺义也开始写作回忆录。最初写成的几节已经由黄肇炎发表于博客上征求意见。现黄顺义还在搜集资料,为进一步的写作做准备。另一位原重大八一五负责人、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常委周家瑜(文革中一般写作周家喻)也正在朋友帮助下整理口述回忆。
( E) z, ?) O" j3 G+ z$ f' z原重庆反到底一号负责人、重庆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李木森已写成回忆录《亲历重庆大武斗——重庆反到底派一号勤务员自述》(何蜀整理),由著名文革史研究专家王年一、余汝信分别写了序。这部回忆录中的一些片断已在《文革博物馆通讯339期(华夏文摘增刊505期)》(2006年6月12日出版)和四川省社科院《当代史资料》及电子刊物《往事》第32期、《记忆》第二期发表。
0 u5 X* x+ X& _- q, \原反到底派工人造反军一支队负责人朱登明的回忆《我所知道的重庆1967年“八二二”宽银幕电影院事件》已在《文革博物馆通讯424期(华夏文摘增刊591期)》(2007年8月14日出版)发表。
# @9 h& W  m4 z0 Z% P( t  J# \原反到底派西南师范学院八三一战斗纵队成员、曾作为砸派(即反到底派)代表参加1967年4、5月中央解决四川和重庆问题会议的西师中文系教师杨向东,写成了回忆在1967年武斗中被八一五派俘虏、关押经历的《多雪的春天——被困于集中营的65天》,发表于潇湘书院网站,此后继续在写作文革前期如何支持《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造反及参加中央解决四川和重庆问题会议有关经历的回忆录。8 f( g" N9 `9 p7 j( Z# {6 j
原反到底派农总司负责人、重庆市革命委员会常委蒋良之已写成回忆录《一个造反派农民的文革十年》(何蜀整理)。8 d- A' ^7 e4 v  N( C& n/ A
原八一五派后期主要负责人、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常委陈万明已完成长篇回忆录初稿,正在修改。1 a: }# o) W0 Q$ r
原重庆长江电工厂八一五联合指挥部常委(分管后勤)、重庆市革命委员会委员黄荣华(女)的回忆录《我怎样成了“江青的干女儿”》(何蜀整理)也已经完成初稿,正在作补充修订。
# E0 s2 E% [: ]' U& |原反到底派江北指挥部一号负责人、江北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苏静康已写出回忆录初稿,正在修改。- q2 g) I+ [2 K, N- y
原反到底派重庆师专附中(今第八中学)井冈山红卫兵负责人黄开全已经写好文革回忆录,正在征求意见进行补充修订。- N9 |' ?4 d, x4 E' \
原反到底派工总司勤务组副组长、重庆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黄廉,在网上发表了由老田整理的《重庆文革口述史——黄廉访谈录》,因其内容在史实上有诸多编造不实之词,引起许多批评和当年两大派不少人的反感,不过对一些原重庆两大派风云人物来说,也起到了促使他们写出自己认为真实的回忆的激励作用。+ g4 }5 q0 @* d7 b
原重庆市曲艺团著名评书艺术家徐勍(2008年获中国文联、中国曲协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因反对小说《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造反而介入文革运动,从反对八一五派(重庆造反派在造反初期的统称)变成“八一五的广播员”。他的回忆录《口舌人生》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时,文革部分内容被作了删节处理。不过仍保留了他因“八一五的广播员”名声而在达县地区被与反到底派同观点的武斗队俘虏险遭枪毙的一段惊险回忆。此后他又写成了《口舌人生中的一段插曲》,详细讲述了他怎样从反对罗广斌、杨益言造反而介入文革运动的经过。发表于《文革博物馆通讯419期(华夏文摘增刊586期)》(2007年7月4日出版)。: m/ t/ q' I0 Q% W# _% b
甘犁(杨世元,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离休干部,文革时为重庆市文联业务组组长)所写有关重庆市文联文革情况的《“焚琴煮鹤”诗案——老诗人邓均吾之死》,已发表于《文革博物馆通讯229期(华夏文摘增刊393期)》(2004年9月6日出版)。) w1 q2 m( l4 y/ S0 n
原重庆市人委秘书张光明,文革中先后任驻重庆大学工作组成员、市革筹工作人员,已经写成长篇回忆录《骚乱的重庆》,从一个市级机关工作人员角度回忆了文革中的经历和见闻,已在他的博客上连载。
) ~. F9 ?. G0 e  O/ O这些回忆录的写作尽管观点各异,但大多能按照亲历亲见亲闻来写,已经形成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抢救历史记忆的可喜局面。
0 j1 T4 _) ]* T; C3 X( s
; V. u/ x: {& d$ ^4 L" c8 n+ @( j記憶  2009年1月11日第1期   第十一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3-29 20:21 , Processed in 0.1300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