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02|回复: 0

文革中四川省泸州市武斗事件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帖子

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
发表于 2016-4-6 09: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革1967
& \, ]7 M! G- q4 g
. y, S( C7 G& f' v# W* b7 ]+ T
* L8 z6 S" ^9 l7 S' K9 c1 {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7年至1970年,由于"左"的错误路线的影响,一部分人和社会上一些坏人煽动、破坏,发生了一场全国范围的、人民内部的"内战"--武斗。各地相互对立的两大派群众造反组织,为争当"左派"、"核心"、争夺领导权,不惜兵戎相见。在"文攻武卫"的口号掩饰下,组织大批武斗队伍,强夺、哄抢人民解放军和民兵的武器,进行大规模武斗,演成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大历史悲剧。是时,四川泸州是武斗的"重灾区",前后持续3年零7个月,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尤其泸州市区,武斗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损失最重。
7 H! F& F0 o9 v( o, U% x
2 M/ g3 t" U( ^0 B, I- D; N, w  1967年7月6日,泸州两大派群众造反组织首次在城内进行武斗。双方主要使用钢钎、大刀、长矛、棍棒等群起殴斗,持续数日,死伤多人。18日,宜宾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负责人王茂聚发动第一次"武装支泸",组织外地大批武斗人员赴泸州,武斗骤然升级。双方使用从部队和民兵武器库抢来的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和火箭筒等现代化武器进行"战斗",持续数月,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著名文物景点钟鼓楼被火箭弹击中焚毁。9月5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副组长刘结挺、成员张西挺及宜宾地革筹负责人王茂聚、郭林川再次组织"武装支泸",调集成、渝两市和宜宾地区18个县、市武斗人员数万名,由王亲自指挥,陆续抵达泸州"参战",武斗规模更大,波及泸、纳、合等县。此次武斗使用了尚未装备部队的步枪、机枪等新式武器,动用了迫击炮、无后座力炮等重武器。城区及附近郊区工厂停产、商店关门、交通断绝,一些建筑物被毁,一些居民被流弹击中,双方人员伤重。
7 q: U6 o5 ^' b " L& l9 ~/ U1 i1 |. x5 C4 i
  1968年3月3日,泸州市再次发生激烈武斗。两派武斗人员隔长江、沱江对战,枪、炮互射,相持不下。4月8日,泸州百货站和人民北路被炮弹击中,一些建筑物和大批物资被毁,经济损失达27万余元。7月4日,刘、张、王、郭发动第三次"武装支泸",调集数十个县、市武斗人员,配备无线电台和各种新式武器,四路齐发,水陆并进,围攻泸城。7月28日,城郊大驿坝1163油漆仓库被炮弹击中起火,损失32万余元。经过这次大规模武斗,一派被赶走,泸州为另一派所控制。但市区及泸、纳、合、叙、蔺等县武斗仍断续进行,并未停息。196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名发出布告,重申严禁武斗,命令人民解放军采取强制措施,坚决制止武斗。31日,驻泸部队2300余人在城区进行武装游行,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央"7·23布告"。接着,先后派出宣传队1886个、5400人次,宣传中央指示;举办学习班32期,集训武斗人员1000余人;收缴各种枪1407支、炮17门、枪弹12万发、人民币10多万元及部分炮弹、物资;至8月底,市区武斗基本停息,武斗工事基本被拆除,武斗人员大部分被遣返原单位。12月25日,中共中央下达对《关于解决四川省当前若干问题的报告》的批示,严厉批评四川武斗,点名批判刘、张、王、郭等人。随即指令泸州两大派群众造反组织头头到北京学习班学习,彻底解决泸州地区武斗问题。至1970年2月6日,古蔺县两派在该县轿子顶的武斗停止,全区武斗始告平息。& I! z. S; f2 c& N& ^

  b4 B* v! P3 l2 }6 k  泸州武斗造成的损失无法一一统计。仅三次"武装支泸"即打死2000多人、打伤多人(内8000余人致残),非法动用国家资金3亿多元、粮食6840万余斤,损失汽车1000多辆和大批物资由宜宾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组进行的三次“武装支泸”  I; C; s. o" @: H  I3 J" C5 c

2 O, W; Q2 s4 t* f0 F) ^2 m  1967年7月5日,泸州两派群众组织(“红旗派”与“红联站”)首次在城内进行武斗。双方主要使用钢钎、大刀、长矛、棍棒等群起殴斗,持续数日,死伤多人。由于刘、张、王、郭早在4月份就明确表态支持泸州“红旗派”,称其是“二月镇反”中受压的左派群众组织。王茂聚曾公开讲:泸州“红旗这派,我们在4月份就是支持的。当时不叫红旗派,叫联合会、九一二。现在看是支持对了,没有错。我们一直支持红旗派,对红联站从未表态支持”【王茂聚1967年9月1日在地革筹、军分区召开的6县1市武装部和“红旗派”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因此,在武斗发生后,以王、郭为首的宜宾地革筹即公开表示支持泸州“红旗派”,致使武斗持续进行。7月9日,地革筹小组又电告解放军驻泸部队,要军队支持“红旗派”,压制“红联站”,被部队抵制。随后,在地革筹组织策划下,宜宾“红旗派”数百名武斗人员,头戴藤帽,手持钢钎,以运送粮食、药品等物资支援泸州“红旗派”为名,于7月22日分乘8艘机动船,前往泸州支持“红旗派“武斗,史称“第一次武装支泸”。泸州两派发生大规模武斗后,以王、郭为首的宜宾地革筹不但不努力做工作制止武斗,反而支持一派压制一派,策划发动了第一次武装支泸,无疑加深了泸州两大派的对立情绪,使泸州武斗骤然升级。从7月22日起,武斗双方即开始使用真枪实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为严重。+ ^- W% S, F1 p1 D; I1 ~

% F/ k. k; O+ `  8月,以王、郭为首的宜宾地革筹又开始策划组织第二次武装支泸。8月中下旬,王、郭指示地革筹驻各县、市联络组,要迅速把民兵组织起来,情况紧张的县市可以先发枪。武器要发给政治可靠的坚定左派,要武装造反派。19日,郭林川在全区电话会上,对组织民兵、发武器等问题作了专门部署和督促。8月下旬,王茂聚兼任宜宾军分区第一政委后,主持召开有宜宾市、宜宾县、南溪、江安、长宁等10县(市)的武装部长和“红旗“造反派头头及地专“红旗”总部头头参加的会议,动员各县、市和地专机关组织民兵到泸州去瓦解“红联站”。要求各县组织一个民兵营,宜宾市和地专机关共组织两个民兵团。会后,王茂聚又到泸州去给“红旗派”撑腰打气,策划和支持“红旗派”进行武斗。到8月底,地专和宜宾市级机关及市郊区的厂矿已成立了两个“民兵团”,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隆昌县、富顺县等10余县和芙蓉矿区各建立了一个“民兵独立营。”江安、珙县等地多次发生抢夺驻军和县人武部枪支弹药事件。8月21日,宜宾“红旗派”组织在长宁县成立“三县一区联防指挥部”(江安、长宁、珙县和芙蓉矿区)。9月1日,地革筹、军分区联合召开6县1市(泸县、合江、纳溪、江安、隆昌、叙永和泸州市)武装部和“红旗派”负责人参加的解决泸州问题座谈会,时己兼任宜宾军分区第一政委的王茂聚在会上讲话时公然说:“泸州现在有两派,一派是红旗派,是革命组织。一派是“红联站”、“泸联站”、“革联站”,“绝大多数是原来的保皇组织或其变种。”要参加会议的县市武装部把造反派组织起来,发枪训练,训练”如何选择地形,会修工事、会打抢,会瞄准等”【王茂聚1967年9月1日在地革筹、军分区召开的6县1市武装部和“红旗派”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 m2 C' ^% x- J3 C

" M' Z2 e3 N& Q8 G9 e; o9 c  为武装镇压另一派群众组织作准备。按照王茂聚的指示,宜宾军分区和各县市武装部发给“红旗派”各种枪1万余支,子弹200多万发。其中军分区即发枪2474支,炮15门,各种子弹发。8月30日中午,泸州两派再次发生大规模武斗。9月4日,泸州市钟鼓楼被火箭弹击中烧毁。同日晚,宜宾专、市“武装支泸”数千武斗人员荷枪实弹,齐集宜宾市灯光球场,由郭林川作战前动员讲话后,乘车到江北宜宾纸厂一带隐蔽到夜12时出发,直扑泸州。南线的高县、珙县、叙永、古蔺、江安等县的“民兵”和北线的富顺、隆昌“民兵”也同时出发。9月5日,在王茂聚等的操纵下,宜宾地革筹小组、宜宾军分区、解放军驻泸部队就解决泸州问题发出《联合声明》,支一派、压一派,指责泸州、泸县“红联站”、纳溪“革联站”、“已经完全走到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相对抗的自取灭亡的道路,”要求其立即执行《联合声明》的5条要求,“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你们完全负责。”与此同时,由王茂聚亲自策划指挥的宜宾专、县“红旗派”及邻近的重庆、江津地区共34个县市的2万多名武斗人员,已分5路到达泸州市郊,开始了武装镇压另一派群众的第二次武装支泸。王茂聚、郭林川还携带电台和军事地图,取代号为“长江”、“黄河”,分别乘小汽车亲临泸县、纳溪、泸州市前线指挥。地区一级的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组长、副组长,亲临武斗现场指挥武斗,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此次武斗使用了尚未装备部队的步枪、机枪等新式武器,动用了追击炮、无后座力炮等重武器。泸州城区及附近郊区工厂停产、商店关门、交通断绝,一些建筑物被毁,一些居民被流弹击中,双方人员伤亡惨重。
: h5 i: {% `4 A) t$ _$ |, K 6 v, \2 |4 L4 D! c  @+ _1 f
  省革筹组长、成都军区政委张国华和司令员梁兴初得悉王茂聚发动武装支泸后,即于9月6日发电报给王茂聚,不同意这样行动,要其迅速撤回武装支泸人员,但王茂聚不理。8日,省革筹又来电指出武装支泸在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是错误的,要立即撤回,但王茂聚仍然不理。9日,省委筹、成都军区再次来电批评王茂聚,要求立即撤回,并责成王茂聚作检查。王茂聚才以自己和郭林川的名义向张、梁首长回电,一方面称:“按照你们的命令执行,已经停止向红联站的进攻。拟今天动员,明天返回。“一面又向张、梁首长对抗说:“我们认为红联站是地地道道的保守组织,从武斗发生后发展到反革命暴乱。这次宜宾造反派的行动没有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至于我们两个人,现在也没有认识到有什么错误。只准允许红联站制造反革命暴乱,镇压红旗造反派,不允许红旗造反派进行反击,那是不行的。宜宾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工作,请你们尽快派人来主持,以便更好地搞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但实际上王茂聚却“按兵不动”,并未将人员撤回。在此情况下,张国华、梁兴初于9月14日将王茂聚叫到成都当面进行批评教育。但王茂聚返回泸州后仍不立即撤回。直到9月19日,王茂聚身着军装在泸州市原川南军区大礼堂向武装支泸人员表示慰问后,王茂聚等人及武装支泸人员才于19日晚和20日全部撤回。足见王茂聚等人顽固地坚持其支持一派压制一派,使用武力解决另一派的错误立场。这也是宜宾地区武斗不断,泸州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原因。直到1968年2月25日,地革筹在向省革筹、成都军区党委报送的《关于泸州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才承认,“在1967年9月初处理泸州问题时,在行动前虽然多次向成都军区、省革筹小组作了请示报告,但未获批准就急于行动。事后在张国华等领导批评指示后,又拖延了撤离时间,是无组织无纪律行为。”但与此同时,王茂聚等人又出尔反尔,继续策划组织武斗力量,准备发动第三次武装支泸。
" {, ?( H5 h8 ?& u
) r% _0 q: I( l- [5 W  1968年3月3日,泸州市再次发生剧烈武斗。两派武斗人员隔长江、沱江对战,枪、炮互射,相持不下。4月8日,泸州百货站和人民北路被炮弹击中,一些建筑物和大批物资被毁,经济损失达277万元。4月27目,宜宾地革委召开正式成立大会前夕,隆昌县两派群众组织发生大规模武斗,一派群众组织攻占了隆昌县城,县革委被迫撤离县城。在王茂聚的组织策划下,全区18个县、市人武部于5月1日联合发表《关于当前隆昌局势的严正声明》,公然声称要坚决支持隆昌“红旗派”,誓作“红旗派”的坚强后盾,彻底粉碎另一派群众组织的反革命武装暴乱。时在北京学习的宜宾部分要求在京的省革筹领导人解决泸州、隆昌的武斗问题。刘结挺乘机煽动说:“对立面不仅要打隆昌、内江、自贡、宜宾,还要打成都。”紧接着张西挺煽动说:“我如果是隆昌县革委会的主任,我就有自卫的权力”【1982年3月24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审刘结挺、张西挺的刑事审判书[82]川法刑字第01号】。" b# c: K+ A) X: R) \8 N8 R

  H- V9 j' Z4 [4 Q  刘、张煽动后,宜宾市革委会主任李良等5人于5月6日由北京回宜宾与王茂聚策划后,随即成立了宜宾地区文攻武卫指挥部。7日、8日晚,李良即操纵指挥一派群众组织抢劫宜宾市人武部的武器装备和军分区刘臣街军械仓库的各种枪支4000余支,子弹80多万发。与此同时,全区大部分县市都成立了文攻武卫指挥部(后改为群众专政指挥部)。在各地文攻武卫指挥部的组织策划下,一派群众组织大量抢夺部队枪支、弹药,非法制造武器,调集武斗人员,准备发动第三次武装支泸和武装支隆。在王茂聚等人的组织策划下,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到7月初,宜宾“红旗派”和外地来宜的武斗人员已经组成了近20个“民兵团”,5000多人的武斗队。分别建立了纳、合,隆、富、泸,南、江、长三个前线指挥部。7月4日,由李良率队发起对纳溪“革联站”的总攻,开始进行第三次武装支泸,并同时发起武装支隆。支泸武斗人员配备无线电台和各种新式武器,四路齐发,水陆并进,围攻泸州,造成274人死亡。7月28日,城郊大驿坝1163油漆仓库被炮弹击中起火,损失32万余元。经过第三次武装支泸,“红联站”等组织被赶走,泸州城区为“红旗派”所控制。但市郊及泸、纳、合、叙、古等县武斗仍断续进行。! \3 p, j' e- ~# l" R
5 K5 T* n; i6 m0 Q! D- u( R
  从1967年7月至1968年7月一年时间里,在刘、张的支持下,王茂聚等人先后组织发动了三次武装支泸,造成2000多人被打死,1万多人被打伤打残,动用了战备电台20部,各种枪炮1万多支(门),耗费粮食5400多万斤,布匹34万余尺,钢材2200吨,损坏车、船1200多辆(艘),现金和物资损失折款9700余万元,停工停产造成的损失更难以计算。
/ a1 j/ f4 Y# H7 }, A9 ^' x6 f' h) J 4 r+ F8 z" E: ?2 D0 z* Q$ `) d8 K
  引自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3-29 01:27 , Processed in 0.0976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