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24|回复: 0

青岛文革名人杨保华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帖子

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
发表于 2015-9-2 21: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大革命中,山东有一首打油诗,我只记得前三句:
* c$ I, ^1 w7 Z. o: a+ g" W
( @) n4 C' f$ M# F: u! B1 q; u        山东大地坑连坑,
& J8 c7 O6 z  _1 P" ^/ Z        胶州湾畔卖花生,
. D4 [6 v& s4 h. x; l3 w6 {3 p: i        大明湖边焊铁壶," I- d1 b) u3 z: K9 f

4 W/ K; Z( V0 x    还有一句记不清了,是“泰山脚下---”。
# `' ]( @+ e" N) W# b: F; q8 F+ [! l
    这首打油诗写的是文革初期山东的四位著名造反派。第一句是王麻子。第二句是青岛名人杨保华。第三句是韩金海,他曾是济南的焊壶匠。第四句是泰安的国恕连。
" i% y- U- t3 V- D! i
3 |, h: |/ k! B5 c% [2 s. }% p    但是他们在山东只风光了两年多,就集体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4 ?, |9 b: q; {
8 w# R0 E6 q- S( U6 E$ f" h6 j
    本帖主要写杨保华。
% t% t) d6 m( m& O
1 v$ w" L& E, l' m2 R8 H& M    1969年“九大”结束,山东开始揭发批判王效禹,杨保华跟着倒霉。杨主任当年的一帮造反弟兄们为了自保,纷纷反戈一击,众叛亲离,他成为孤家寡人。8 Y8 ^; h/ M; q  K

3 u& E' Y% Y& |8 G/ V1 {    1969年12月19日,杨保华被迫写了一份约七万字的检查。第一句话是:“我是一个资产阶级世界观没有得到改造的人。夺权以后,把经济投机商思想又搬到政治舞台上来”。这句话,印证了青岛民间关于“杨八粒”的传言。
' M& s9 j6 q( v5 Q& A$ W0 s3 g
5 K2 ?( n# G6 e' i1 G    杨保华1940年出生,其父亲曾在国民政府的法院任书记员。在那个年代,杨保华的出身就成了问题。解放后,先后在青岛17中、9中上学。中学生时代,他对中医很感兴趣。高中毕业,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没有被录取。为此,他两次赴沪,花了不少钱。当时正是困难时期,为了弥补损失,从上海回青岛的时候,杨保华收购了一些禁止买卖的票证等物品带回青岛,结果在青岛被扣,有询问笔录。这就是杨保华投机倒把的证据。现在看来,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可那时却十分丢人,算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后来就业进了明胶厂工作。因为以前看了不少中医书籍,父亲去世后,他想在中医方面学出些名堂,杨保华拜岛城中医名家xxx为师,苦心钻研,在厂里还小有名气。
" e5 s' @. q: \  r: d8 y) J* U+ F3 P9 k! }; J7 B7 {
    青岛的动乱始于1966年8月25日,那时杨保华还没有参与造反。青岛首先起来领导和参与造反的人员,学生中首推青岛医学院的学生xxx。这位身穿一身黄军装,戴眼镜的高个男青年很有点学生领袖的风度,而后才有化工学院的xxx,海洋学院的xxx,橡胶学校的xxx等等学生。2 g7 ^0 v9 {/ G; ^9 D2 h$ J8 L

( }( {7 H+ C, c- M0 ]% y& u    职工中首先参与造反的是国棉六厂的复员军人xxx,他当时在青医附院住院。8月25日夜职工和学生发生冲突,这位住院的复员军人联合几位病号,写出了支持学生的大字报,和造反的学生红卫兵站到一起。后来青岛的著名造反组织“xx兵团”司令。
& c5 {' h. I" I7 j0 A" l; `) w; X& B" D, M* K& d  t* F
    随着文革的发展,杨保华参加了造反组织。
: L1 F2 a! g% A6 o  r( R0 p4 s) g. s: @" A! _
    1966年5月,全国开始批判“三家村”,厂领导安排杨保华写大字报,揭发本厂有问题的人。杨保华认为都是些小事,写了份先捡西瓜,后捡芝麻的大字报。因此惹恼了厂领导,把杨保华打成有问题人员的后台。因为受压,他产生反抗情绪,加入了造反队伍。一步步成为青岛轻工系统造反组织的负责人。
' ~7 O1 x) K& A& m: T( z# C% C8 m. |) w$ O5 k, W
    1967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也就在这一天,青岛23个造反组织夺权。同一天,广东、福州、包头等众多地区的造反派也夺了权。同一天,中央军委向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发出《关于人民解放军支持左派群众的决定》的电报。23日,中央正式下发文件。5 Y: e. y3 V  S" W/ D# `$ S
$ s$ N" Y" I9 R& x
    青岛的军队,主要是北海舰队和xx部队。在支左问题上,xx部队负责人陈xx积极响应,走在了北海舰队的前面。& R6 f) F5 X* d5 z- J

& H* ]0 v" y4 {    当时,以海洋学院xx为首的一部分造反组织,在“首都三司驻青联络站”的支持下,反对王效禹一派夺权,两派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此关头,xx部队表明态度,王效禹自然非常感激。而北海舰队同青岛原市委领导关系很密切,主持舰队工作的负责人1952年就是青岛市委常委。舰队领导对文化大革命很不理解,不知道如何对待造反派们的夺权,没有及时表态。另外,1966年8月29日开始批斗市委领导,30日谭启龙指示要保护市委负责人的人身安全。北海舰队副司令员邓龙翔、张元培等人商议后,把市委市府领导张敬涛、徐雷建、周化南、陈友群、侯季伍等8人接到401医院治疗休养,王效禹和造反派们十分不满,指责北海舰队保护了走资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青岛825事件”之后,王效禹表态支持造反的红卫兵,批评山东省委有修正主义,谭启龙很恼火。王效禹所在的崂山四清工作团中原来有一位北海舰队的正师职干部张xx任副团长,已经回到部队。谭启龙是济南军区第一政委,要求这位师级干部回到四清工作团,代表组织同王效禹谈话。舰队司令员、政委把张xx招到东海饭店,布置了任务,张xx来到崂山同王效禹谈话,批评了他。王效禹对北海舰队产生了很大怨气。
2 |/ ^/ e* p1 ]  ]! m7 y- L/ F" U: \
    所以,青岛夺权后,王效禹大捧xx部队,反北海舰队。杨保华遵照王的指示,按照王的意愿,组织和实施了大反北海舰队的一系列活动。
/ `- T1 ?$ Y% ^, p$ w" J! L1 F' q0 _, |
    按照中央文革小组的意思,王效禹带领一拨青岛的造反队伍,1月28日到济南夺山东的权。留在青岛的造反派们开始了勾心斗角,争夺青岛第一把交椅。这其中有青岛的老干部造反派鞠xx、xxx等人。
) o/ ]4 W" B6 J' Y0 n; P5 J1 z% D' v3 t* X3 j
    “122”青岛夺权后,杨保华只是名义上的傀儡,几个月前,还是个普通职工,所以根本就不具备领导一个城市的能力,因此他完全听从王效禹的指挥。王效禹离开青岛,部分人对杨保华很不服气,造反派内部的形势微妙起来。$ i& T! V! Y# c# X3 X

( W3 f. W' r" c0 |    为了保证夺权的成果和有办公的地方,杨保华的“青岛市革命造反委员会”于2月1日发出《第一号紧急令》,宣布解散没有参与夺权,却占据青岛市委大楼的“红卫兵革命造反第一司令部”和“红卫兵卫戍司令部”。这两个造反组织都是以13中学的一派造反组织为主组建的,两位“司令员”都是13中学的学生。1967年1月份,两个组织正在为争夺市委大楼而武斗。杨保华领着夺权队伍,把这两个中学的造反组织赶出市委大楼,杨保华坐进了大楼办公室。
& ~# J* @2 R+ A. A1 k1 h' [$ g/ b# I7 g; {
    青岛是王效禹的发家之地,又是山东举足轻重的地方,他自然要选一名完全听命,并且能打能冲的奴才在此掌权,他选中了杨保华。王效禹决定在青岛组建一个以造反派、青年为主要领导,还要占绝对多数的领导班子。
* h4 r9 J: e7 T* C/ _# ~) I$ A
8 ~( J, r& g% B1 e9 s- e    对这个方案,xx部队没有表示反对,而在青岛市支左的三位北海舰队的军师级领导干部明确表示不同意,同时向中央写出书面报告。王效禹知道后恨的要命,认为这份报告是:“颠覆红色新政权的第一个黑纲领”。王效禹对北海舰队更是不满意。因为海军是灰色军服,所以青岛的海军被称为“灰老颠”。
9 W& y2 q% A3 S5 }5 ]: y; _
7 e0 g* R8 _3 h5 e& ]    为了巩固杨保华和造反派在青岛的领导地位,打击反对势力,王效禹策划了一场“拉鞠”的闹剧。& z3 C' i" z( i1 y( B

7 X- Q4 X( h! x- ?    鞠xx,文革前的市南区委第一书记,是干部中的造反派。毕竟多年担任基层领导工作,能力比杨保华强。同是老干部造反派的王效禹坐上了山东省的第一把交椅,鞠xx就不甘心屈于杨保华之下。但是鞠xx在市南区的威信并不高,曾是当权者。他不仅压制一派,还把文革前夕刚从部队转业,任市南区副区长的李xx逮捕,引起群众不满,1967年4、5月份,群众给鞠xx贴了不少大字报。王效禹抓住了这个时机,拿鞠xx开了刀。9 C) X$ |$ G% R! \; T) E5 J0 D
* \% ~; P6 N" ]* X! ^. s/ N
    1967年5月18日,王效禹在济南的南郊会议上说:鞠xx“是市南第一书记,就是因为他是第一书记,他们区的盖子没有揭开,群众有意见----。不管你造反早晚,回过头来造你的反是对的”。
- R( O% m: Y  n
4 Y8 b8 g8 C& O2 I    按照王效禹的指示,青岛开始批判鞠xx,大约有上百造反组织参与。要把鞠xx拉出革委会,简称“拉鞠”。
& i& w! S% P1 }# {2 p5 y* H- E6 |, c
    当时市南区支左的军队人员由北海舰队派出,部队人员原本对造反派就没有好感,省革委会王主任发出指示,北海舰队支左人员也参加了批判鞠xx的会议。4 I, u8 D+ i1 |# Y

" O! C. t4 p- X* m  t& z    青岛开始了“拉鞠”,自然就要牵涉到造反派们的种种劣迹。靠造反起家的王效禹发现效果适得其反,害怕引起连锁反应,马上刹车。
- \1 x2 k& s5 [0 V6 H5 X+ ?* n4 @$ u' D
    此时,青岛的一派造反组织印发了一份传单《青岛问题纵横谈》,王效禹认为此传单是反毛泽东思想的大毒草,命令杨保华组织批判。% M4 }& A4 V1 m" ^$ @) ~

6 Q4 ]( V+ J# ?4 M" g. h; K/ k    1967年6月10日,王效禹发表讲话:“象鞠xx同志这样的干部也要打倒的话,我们的干部就要打光了。”已被斗的焦头烂额的鞠xx闻听此言,感激的鼻涕一把泪两行。从此他对王效禹是服服贴贴。完全服从杨保华的领导,配合杨保华的工作。8 Z% m8 _, w& q, C! A! n' U& _
  ~  x3 M7 _7 w: ?. v" |" B
    与此同时,王效禹发现市南区的北海舰队支左人员参加了批鞠的会议,如获至宝。他把参与“拉鞠”的群众组织打成保守派,加以围剿。并把“拉鞠”的责任完全嫁祸于北海舰队,以解他积压了近一年的怨气。王效禹向杨保华说:“把市南区海军支左的问题公布到社会上去,把北舰搞臭。”
2 {- ?' \0 e; Z& W
- h# ?" W/ d, k( d* N: _; k3 O    主子下令,奴才遵命。杨保华和另一位杨xx,于6月中旬坐汽车赶到海军潜校学院,对潜校的造反组织“红联总”的人员说:“要揭开北舰的盖子,你们在里边搞,我们在外边搞,里应外合。现在主要从xx身上打开缺口。” xx是北海舰队驻市南区的首席军代表,团职干部,他根本就不清楚为什么要“拉鞠”。6 C% U, c! j7 c/ \( t

' k: d, h" n; S7 R& w    不久,杨保华指挥他的嫡系轻工司令部和潜校的“红联总”,秘密绑架了市南区的军代表xx,押到潜校,扣留十几天,进行审讯逼供,要xx交出所谓的“拉鞠”后台。后来海军把xx调到旅顺工作,王效禹、杨保华才没了辙。8 W+ v  ], X# h
9 t! B0 V3 M9 r. S  }: ?
    对鞠xx一打一拉之后,为了找到替罪羊,王效禹、杨保华又向另一位一同夺权的老干部xxx开了火。9 m3 C' R" ?" y& T* m

4 x! Z4 o; j) m& [3 D    这位老干部造反派是抗战初期参加八路,资格同王效禹差不多。1967年1月19日,他在北京和张子石一同受康生、王力接见并谈话。康生、王力让他们回青岛向王效禹转达赶快夺权的指示。可王效禹坐阵山东省后,向杨保华交待,xxx是反对他的。在决定谁任青岛一把手的问题上,这位xxx老干部表态让军队支左的领导干部担任,这下捅了马蜂窝,开始批判他。对此北海舰队支左领导认为是人民内部矛盾,更加惹恼了王效禹、杨保华。1967年7月4日,市革委召开常委会议,批判xxx的错误。并把对此有意见的常委张xx、委员高xx也揪了出来。后来三人被抓进监狱,惨遭殴打迫害。5 Q) B' C* U1 q6 B! A
7 y7 v1 v' X- O. x
    杨保华把所收集的有关北海舰队的材料上报王效禹,王上报中央文革小组。1967年7月2日,关锋在谈青岛问题时说:“我看了一些材料和群众来信,很明显,北海舰队是不对的”,“舰队某些人对王效禹不信任”。但是没过多长时间,王力、关锋因反军乱军就被抓了起来。再有北舰的领导是中央支持的,所以,关锋的讲话对北海舰队影响不大。
& H* P: m" e3 q& e; B5 z' k" R
2 ^& M: g1 ~4 {3 Z4 ]    但是,北海舰队同王效禹、杨保华等造反派的矛盾加深了。
8 G1 j/ M  t0 u  b* j, b, L, z7 o- R) x
    通过“拉鞠”,“保鞠”等等活动,王效禹建立了以杨保华为首的青岛市领导班子。杨保华紧跟王效禹,开始了在青岛为期两年多的大折腾。
4 `( J" `$ n0 W  n' A6 B- z. b& B% S  n. F- I( \$ T
    王效禹支持下的杨保华,在青岛掌权的两年中,不是一件好事没做,细细统计,还能列出几条。可如果全面分析,他所干的坏事,大大多于好事。这其中有当时大环境的原因,但杨保华的基本素质、思想意识应该起决定作用。他是个基本被否定的人。
) x- Q4 U/ l% l1 `
6 {: Q( x* F% w    杨保华在青岛上跟王效禹,下靠一帮哥们带领的造反队伍,站稳脚跟后,他秉承王效禹的旨意,把北海舰队视为主要敌人,矛头所向,一心想搞垮青岛的海军部队。同时为了打垮反对他们的另一派造反组织,杨保华在青岛成立了专业的“文攻武卫”武斗组织。老百姓称“棒子队”。  I1 q- b3 l# R2 Z/ O( ?
5 b% U. U& X7 \
    “文攻武卫”一词是河南的造反组织首先提出的。4 d& f1 h; G; {
; F# |& d/ L- T+ ^; x& l+ o
    1967年2月7日,郑州大学“大联筹”、河南医科大学红卫兵、郑州国棉六厂“工人赤卫队”等74个组织,在郑州成立了著名的造反组织“河南二七公社”。“二七公社”的一把手“一号服务员”党言川坐在吉普车里在前边开道,其他人员分乘若干辆大小车辆,在郑州城内的大街小巷好一番游行示威。为了使今后的武斗合法化,“二七公社”在全国率先提出“文攻武卫”的口号。
0 q, q% b/ R; z3 F8 I$ n: ^  g5 }: n0 c2 b0 g% O! ^5 \7 x7 i' D
    这个口号被江青知道后,1967年7月22日,江青在接见造反组织的大会上大说特说要“文攻武卫”,这如同火上浇油,全国的武斗骤然升温,更加惨烈。
6 q0 \; {/ m8 P" \7 g
5 @8 a9 y: J5 G7 B; R* B# @& [8 K    有了江青的宣传,山东的济南、青岛等地,先后名正言顺的成立了武斗组织“文攻武卫”。简称“棒子队”。
  t7 J+ O- l& j4 e4 S! w+ Z3 @/ s2 M6 N
    1968年1月17日,杨保华在市革委会第一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文攻武卫”组织,同时公布领导班子的人员组成名单。当晚,市革委委员、政法委常委胡xx开会宣布棒子队正式成立。总指挥杨保华,履行杨保华总指挥职务的是市革委常委xxx,第一副总指挥就是胡xx,第二副总指挥是陈xx。后来又任命了7名副总指挥。组织机构设立政法部、参谋部、办公室、直属营等共约400人。下属各区县,各大系统共35个团约万余人。参谋部下设一处(情报)、二处(作战)、三处(审查)。直属营就是打手队,搜罗了不少摔跤打拳的人和一些社会“混混”级的人物。同时私设了公堂、监狱,配备柳条帽、棍棒等武斗的武器和刑具。青岛政法委(即原来的公安、法院)参与其中。
0 z' l( q, J9 k; f/ F' T
( w" N6 E0 M8 q/ s) U" R    在杨保华等人的指挥下,“棒子队”在青岛大搞武斗,冲击海军院校,攻打海军军工企业,随意抄家抓人,刑讯逼供,殴打致死多人,干尽了坏事。
1 d4 F5 ]( H9 G( ]- L9 j3 k2 R) S8 r( {/ s! j, x2 @
    棒子队对群众采取的暴行太多。1968年2月打死港务局无辜老工人常xx,8月打死12中无辜高中生黄xx。稍微有点问题被打死的人更多。海运局、橡胶学校、海洋学院、交通局等单位都有被棒子队打死的人。24中、8中等单位发生被刑讯自杀的人等等。1968年11月夜间,棒子队在崂山搞了一次大搜捕,搜捕了120多户。每到一家,将全家人赶到院中,打手们在家中翻箱倒柜,有的人家被掀掉房顶,有的把炕掀了,地刨了,墙推倒了,一番大折腾,结果什么也没搜到。打手们扬长而去,多户农民一家老小们面对破损的家,欲哭无泪。
3 ?) ], I5 s, ~! v) X, }
4 x7 b# y' m: b; O    除此之外,棒子队大搞针对北海舰队和对立面组织的武斗,在此介绍其中的几次主要武斗。
0 v5 T" W6 @' b& i4 E" J
2 w3 d5 {$ t0 b* I' q- V    1、“28”攻打交通局、汽车一队武斗。
; Q% k$ ~4 E- z0 ^! {. B5 o
  I7 `: C6 t$ ^) l, Y- B    交通局的造反组织夺权成立革委会,原本杨保华是同意的。按照统一布置,交通局由海军派出人员支左,杨保华就想找茬。1967年11月29日,林彪为海军题词:“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 12月8日海军在莱阳路8号召开庆祝大会,交通局派出队伍参加了会议,仅此,惹恼了杨保华,经过准备,他要教训敢于和海军靠拢的人。; J. v  `# O$ s8 T* y" p
9 s* F6 P/ L" S3 B- E5 I
    1968年2月8日,杨保华亲自打电话指挥,副总指挥陈xx调集1200多人,攻打交通局革委会和下属汽车队。逮捕各级革委会负责人36名,打死一人。局革委会负责人,著名造反派xx被抓到“棒子队”,被殴打致残。多人遭刑讯。交通局系统的上下领导机构整个被解散,全局运输生产陷于瘫痪。. p3 P) O# O- s8 Q1 p6 o+ K# f

) j# e. O5 l% }" z4 v7 p/ M    2、“111”攻打捕捞公司武斗。
8 O! l( T7 Y3 I$ u8 f( B" @
# @+ h3 K; p+ }( ]! j: R    1968年12月29日,王效禹向中央发了份状告北海舰队的电报,杨保华在青岛开始行动。1969年1月3日,他从青岛也向中央发了份告北舰的电报。3 j+ x  G( r3 U' }; }
; D  x. v/ A' d+ u8 d
    经过杨保华多次武斗和捣乱,海军从多个支左单位撤出。但象捕捞公司这样少数在海上生产作业的单位,在海上同海军部队有很多联系,所以仍由海军支左。6 O' p1 K5 C$ C: R
' d( l; I8 w6 s& @
    1969年初,各省市、军队开始向中央上报参加“九大”代表名单。王效禹、杨保华这两位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没有一点自知之明的人,妄想搞垮北海舰队,甚至海军的领导班子,按排效忠他们的人担任领导。这位效忠他们的人就是杨保华的准丈人xxx。
% w9 Q$ U( M( A% ~, S' a
, R3 ]% N/ I: |7 g) B7 X' t    海军参加“九大”代表的人员当然由海军上报。王效禹、杨保华这时不仅同北海舰队,连同对海军,已发展到“苦大仇深”的地步。身为海军的那位准丈人xxx一心想当“九大”代表,但海军都知道他和王、杨过从甚密,肯定不会报他。杨保华要找事。
9 a1 ~( W5 B- O8 m- ^7 y# U- b' K4 ?4 Q! _% K6 k- P
    1969年1月11日,杨保华、那位“拉鞠”中的鞠xx,调集数千棒子队员,攻打捕捞公司。抓捕了600多名船员,数百人被打,押到纺织疗养院办学习班。捕捞公司的海上生产全面瘫痪。
  k( q$ v/ |6 \( ~4 F
' _) h5 l! ~/ s5 n, b2 w    杨保华的如意算盘是打算通过攻打捕捞公司,引诱调出北海舰队的部队,从而他上告中央,嫁祸于海军,逼中央改组北海舰队领导班子,为他准丈人出气。没想到北海舰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反而把全部支左人员从捕捞公司撤出。捕捞公司成为一个刺猬,被杨保华捧在了手中。
" K9 m$ v, K" x: Z: B9 k& O6 X1 w" k9 _/ H3 J
    3、“122”攻打4406工厂武斗。
5 I! {: t7 T5 P  `7 \) p8 z$ p2 C5 G& o/ \7 F. F  V% e) X. c
    杨保华攻打捕捞公司,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他准备攻打4406工厂。按杨保华的原话是“引导北舰犯错误”,还是想抓把柄,逼中央表态。; j1 I3 U' `5 D4 U

" E2 N: j% {5 H) Q5 n+ s    4406工厂是北海舰队下属军工企业,已经军管。厂内绝大多数职工的观点是支持北舰,反对杨保华。全厂仅有一个7人的组织支持杨保华。* m$ X3 l9 R) a' i( B- e/ c
2 X* N/ ]8 `% x  ^0 K- b& \$ `
    1969年1月20日,杨保华同这7人组织的负责人王xx在市革委4楼房间研究策划了攻打4406工厂的计划。22日,青岛工总司的司令任xx按照杨保华的命令,带领上千棒子队员攻打4406工厂,多名海军战士被打,抢走了一些枪支、弹药、文件。4406工厂全面瘫痪。
. \1 |& G. p' v% T* u1 x% x! ^8 G: i7 v5 p, _. \
    北海舰队还是没有派出一人,又把4406工厂的军管人员全部撤走。! k9 N+ h0 V' J) o
: o" X& E! K" Y' ?
    至此,杨保华才有点回过味儿来,发觉情况有些不妙。但是他过于相信王效禹,过于自信。为了他的准丈人能参加“九大”,能成为北海舰队负责人,他要孤注一掷,决心打到底。. U9 `* ]: l- w  D9 x" b' ]
# m8 O9 {9 y& t
    4、“125”攻打潜士校武斗。* X; E# ]( z3 d2 k! O

# T# ~3 r9 M9 u! a" d& T; f    攻打潜士校,这是青岛地区最大的一次武斗,参与的人数最多。也是杨保华政治生命的转折点。
0 L8 {. `- p& u+ G/ l6 n" f; L% O. d8 i& Y
    连续几次武斗,杨保华没有抓住北海舰队的把柄,无法向王效禹交代,他不甘心,还要打下去。
, s, C7 V: J+ @. A% @& c6 k" k9 u1 ?. |8 Q
    1968年底,决定召开“九大”后,全国的形势已经转向安定。为稳定局势,军委决定,一些军事院校转为正面教育部队,青岛的潜士校成立了临时党委,造反组织要解散。潜士校原有极个别几个反对海军,支持王效禹、杨保华的人组成的造反组织面临被取消。他们求助于王、杨,并且向杨保华谎报情况说:潜士校正在转移材料,其中有很多整理的关于王效禹、杨保华的黑材料,现在还有十几包未运走。杨保华听后大喜过旺,认为把这些材料搞到手,就抓到了有力的证据。: q4 E; t! H+ ^; R$ O

" i- C* O3 j% X$ h2 [( ?    1969年1月22日,杨保华在居庸关路15号向棒子队副总指挥刘xx布置:“北海舰队耍阴谋”,“对拥护省、市革委的指战员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潜士校有一批很重要的材料,我们要把它抢出来,你立即和文攻武卫联系”,“冲进潜士校,见枪就抢,枪响就好办了”,“抢出黑材料,看中央表不表态”等等。23日杨保华又说:“反正上面我有数了,问题闹大了,也就好解决了”。棒子队负责人刘xx、杨xx,还有宫xx同潜士校几个人研究后,察看了地形,制定了攻打潜士校的计划。
. ^* ]2 D. B2 V# e$ U: b, @: K) R
8 G6 V$ {5 p/ t  m; G0 q    1969年1月24日约20时,棒子队在太平路总部召开紧急秘密会议。主持会议的隋xx说:“缴他们的枪,如果打死我们几个,那就更好了”。按照已经制定好的武斗计划,具体分配了任务:
( `6 e0 t* c2 [  ~" |. z- s
5 d" S# K& b1 P' T, g. F    第一梯队:由化工、重工、省运、四机、四方、纺机、交通等十几个系统的棒子队组成,数千人。任务是冲进潜士校,抢档案材料,抓人。% e8 r$ t- n4 F
# p* v; H7 E7 e2 g$ @
    第二梯队:由轻工、二轻等组成,是预备队。主要支援配合第一梯队。
3 Y6 d; I: {: p' o, T+ J! X) p4 p
/ L5 Q+ o, y" @% [9 v! K* b    第三梯队:由房产、钢厂、沧口等组成。主要任务是外围戒严,封锁现场。
2 I4 w) z: y) T) S9 D5 g2 a1 u) G. ?* j3 l8 l! B; y# J
    另外由交通棒子队负责对潜士校附近北海舰队的其他部队监视,阻拦。; d6 M! E; L' H6 a/ X
0 s  E) ]0 g9 f9 s: o
    武斗总指挥部设在纺机,市棒子队副总指挥刘xx坐阵。前线指挥部设在第三粮库,粮食系统的孙xx等人为前线总指挥,按装了专线电话。8 J! Y5 z3 D/ l, y# e+ {2 w
) J; D3 h* L0 {, l# T
    为了声东击西,由市南、市北、台东的一千多名棒子队员,在市南棒子队副总指挥xxx的指挥下,对4808工厂展开佯攻。同时十几部卡车组成巡逻队,在市南招摇过市,转移视线。
9 U# z  O* ~# R' o. P* I# Q4 O5 J/ ~: E8 Z4 X
    23时过后,6000多棒子队员分乘蓬布卡车秘密集结到第三粮库等单位院内,手持各种武器:匕首、钢丝鞭、铁棍、木棒、铁锤等等。* I. o8 i* C/ G

. H% N- K1 E/ Q) [& h& V6 N  T    25日凌晨3时,棒子队在纺机召开紧急协调会议,潜士校几个叛徒向打手们介绍了校内的情况,刘xx作了最后的布置。: ?& v6 G5 _) g& W! ~/ ^4 C
    1969年1月25日7时15分,趁潜士校早饭时机,攻打潜士校的武斗开始了。粮食系统的孙xx率领第一梯队,乘卡车冲到校门口。这时,门口的数名海军警卫战士卧到在地,劝阻不要冲击军事院校。孙xx竟然命令卡车司机开过去,司机不敢开,数十名棒子队员上前,把警卫战士从门口拖开,数千人冲了进去。此时,校南、校北多处围墙被推倒,大批人拥了进去,近千人翻墙进去。校内大乱。* Q/ T5 Y8 Z5 H% r4 U9 Q9 Z
% ^9 p+ ?+ |0 w* {$ p  S$ W2 Y
    棒子队首先强占校内广播室,广播准备好的“通告”。随即冲进电话总机室,打昏总机李班长,砸毁电话总机,断绝潜士校与外界联系。交通局数百名打手冲进食堂,厉xx踹翻餐桌,就餐的军人都被架成“喷气式”押走。打手们见人就打,见材料就抢,见玻璃就砸,300多名指战员被打伤。80多名指战员被绑架到第三粮库、二库、面粉厂、青纺医院等地刑讯逼供。抢走了九麻袋的机密文件和材料,部分枪支弹药,以及大量军用和私人物资、物品,所有军队汽车全部被抢走。门窗玻璃、办公用品、生活用品几乎全部被砸毁。
  Y+ a! R+ |. h( M1 N9 w& m$ D. T+ \& d) n8 r
    但是,还是没有找到一份杨保华所需要的材料。北海舰队还是按兵不动,杨保华没有抓到任何把柄,反而让北海舰队抓到了杨保华的致命把柄。
, ?5 G  R( s5 H! t8 S% o- i7 V+ W8 Z* k% D: [1 k7 Z
    青岛整个文化大革命中,如果和外地相比,武斗并不严重。尤其是1967年7、8月间,全国许多地方两派之间的武斗非常激烈,相比之下,青岛算平静的。经过中央,特别是周恩来等人和各地军队的艰难工作,1968年下半年,各地武斗逐渐平息下来。进入1969年,除了少数地区,大部分省市已经较为安定。" L' T/ \+ p) _0 p+ X( ^8 C. m
: C" _: k- S2 T6 h5 G; K* i9 ^8 z6 k
    可就在这时,青岛却接二连三的发生武斗。而且都是以杨保华为首的革委会发动的针对北海舰队和海军的围攻武斗。这与中央的要求和各地的形势大相径庭。
' i/ Y9 [7 |' s0 {' l. {! z6 p. }; y
    文革之中,当时中国最主要的敌人是“苏修”,中苏边境的军事磨擦不断,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为了防止苏联从海上袭击中国,当时中国海军的主要部队集中在北部沿海。北海舰队的作战部队几乎是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之总和,北海仅领导的师级作战部队约达15支,从水下潜艇到空中歼击和轰炸机、以及岸防炮兵等等都有。另外还指挥若干独立团一级的作战部队和大量后勤辅助部队。对于这样一支拥有重兵的兵团级的北海舰队,坐在司令员和政委等领导位置上的人,那是要经过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等人和中央点头同意的,是中央信任的人。王效禹、杨保华应该完全明白这一点。但是他们在中央文革小组的支持下,异想天开的打算在全国逐步安定的1969年,由他们施展手腕,逼迫中央改组北海舰队领导,换上支持他们的人。, _  g9 l2 i( F- F

% V5 i9 f5 u) U; l% g9 P; `2 P8 V5 d    与此同时,王效禹在济南更是忙活。他指挥了一帮人在江苏折腾许世友和南京军区,打算以徐州为基础,在江苏建立支持王效禹的一派组织。对济南军区的杨得志等人,王效禹明里暗里在那里捣乱,一心想把政委袁升平、副司令员杨国夫等等军区多名领导打下去。
# V; z6 \5 I5 Y, v4 ^9 q4 L3 b4 d9 Z3 S( g% b9 r
    王效禹、杨保华等造反派完全将南京军区、济南军区、海军,及毛泽东非常熟悉和信任的许世友、杨得志等等众多老将军们摆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他们头脑已经极度发热,利令智昏到十分愚蠢的地步。  h- y5 q% i( p1 m

3 w& w, y  z. p2 g6 B, l2 M9 L' e    在中央主持军委工作的开国将帅们终于火了。将帅们抓住“潜士校事件”发难,中央文革小组撑不住劲了,1月底发出对攻打潜士校事件的批评。
7 ^/ ~+ b& D/ i# W5 t4 P3 q8 x, h; i% L4 N& o
    王效禹迫不得已,于2月1日分别给中央文革和杨保华发出电报:1、冲击潜士校是错误的。2、进入潜士校的人立即撤出来。3、杨保华要做检查。王效禹密告杨保华要采取退却战术。
  }$ y& q( c& }  D
2 ?+ x: v$ W9 c. |! D    但为时已晚,王效禹、杨保华作恶太多。以“潜士校事件”为开始,他们率领着一帮造反派们,逐步走向他们自己为自己挖掘的政治坟墓之中。
  }$ A9 F8 C0 P) H# o6 [! e+ c5 {$ J
    1968年10月后,王效禹在山东发动“反复旧”运动,杨保华紧跟,在全国造成极坏影响,这是他们倒台的主要原因之一。! ?9 I8 _+ |( v, V
- ?7 l+ F$ B& _: H9 i8 V
    1968年10月13日,召开了八届十二中全会。会议一开始,林彪和中央文革小组那几个人操纵下,错误地批判朱德以及“二月逆流”中的“三老四帅”们,被批判的绝大部分是开国元勋和军队的老帅。参加会议的王效禹对军队领导和老干部原本就有一种仇恨感,王效禹打算把这种批判带回山东。10月31日会议结束,王效禹回到济南。
7 Q6 `4 m7 i. t3 {$ m
  Z% x8 D) A! ]0 p: G    在八届十二中全会期间,王效禹得力亲信,省革委会副主任韩金海,10月20日在济南印刷机械厂召开省、市“工总”负责人参加的“反复旧誓师大会”。11月1日王效禹回到济南,2日同韩金海、刘崇玉研究商议了七个小时,决心在山东“反复旧”。11月5日,在济南车辆制修社召开“反复旧”现场会,王效禹、韩金海先后讲话,济南革委会负责人杨恩华谈了四点意见。山东的“反复旧”拉开序幕。0 Z- h" Q0 c" c4 H4 Z6 E* b

  w, A& v) J" ?! ~8 A8 @% P    1968年11月2日,中央发出文件《关于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传达及其文件处理的通知》。9日军委办事组向林彪、康生报送材料《“二月逆流”反党集团在军内活动大事记》。11日张春桥向中央报送《关于传达十二中全会几个问题的报告》,要求点名批判“三老四帅”。王效禹自1968年以来,一直和开国将帅们做对,这些文件正符合他的心意,他决心要大批特批山东、济南军区、南京军区、江苏、海军、北海舰队的各种“二月逆流”们。凡是同山东沾边,并且不听他王效禹的,他都要插一手。他认为只有自己才是中央文革小组最信任的人,只有他才是最紧跟中央文革的人。9 _' I0 E0 P% X3 U$ `% g
% x, N: E/ Y. c, P3 g
    经过准备,1968年11月24日,王效禹主持召开山东省革委会第五次全委会,贯彻八届十二中全会精神,批判“二月逆流”。12月3日会议结束,在会议决议中,提出“反对为‘二月逆流’翻案的邪风和复旧倾向”。山东正式全面开始“反复旧”。/ X0 L# d8 l, R" A, u
( r' C) U/ `+ Q: D) [2 e
    八届十二中全会的议题之一,是研究召开“九大”。11月各省市先后召开会议,上报出席“九大”的代表。此时,一些造反派才想起还不是党员。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就发现河北石家庄国棉厂的一位参加会议的代表竟不是党员。11月,各地出现造反派突击入党的高潮。
- y1 M( n2 p# D) \. q8 \$ o  x) n8 o& ]& Z+ N
    在青岛突击入党时,有一个造反派于景瑞,因为复杂的家庭出身和曾经的经济作风问题而榜上无名,这位于造反心里憋了一肚子气。
0 a0 P3 y# e" U7 }" P4 \
# L8 ]( k3 Z- O+ c8 P$ p/ d- `$ Z    于景瑞在青岛的造反派中也算个人物。因家庭出身而受压,其父曾是国民政府的警察巡官,1962年解除劳教。于景瑞四清中因经济作风问题被整。文革中参与造反,“122夺权”后,从轻工局的工厂来到市革委工作,一心追随王效禹、杨保华。1967年8月底,杨保华拿着王效禹的条子,带着于景瑞到北京找李广文,准备向王力反映北海舰队的问题。此时王力已经被抓,所以没见到。于景瑞还参与外贸“131”、“21”两派的争斗。还是搜集北海舰队情报的干将。1967年11月到1968年1月,按照王、杨的指示,于景瑞亲自向中央文革小组等上级发出多份状告北海舰队的电报。% ?, w0 }/ g' B3 f

  |& a# H& l+ w3 P3 @    进入1968年,形势相对平稳。因为于景瑞个人的历史问题太多,对他已是不太重用。突击入党时,没有他的份。! F: |* T2 U. A4 A7 ?0 e! G: |
0 P4 X5 g* z- A* X* m) f
    1968年11月13日,杨保华安排于景瑞到达济南。一是听说济南开始“反复旧”,让他了解情况。另外,王效禹的老婆刘崇玉准备入党,把刘的证明材料带给她。来到济南,于景瑞见到王效禹,汇报完后,上楼把证明材料交给刘崇玉。刘随口问于景瑞是否入党,于趁机说出心中不满。王效禹正因为杨保华同王新阳关系不错的问题,想找茬教训一下杨保华。知道了于景瑞的入党问题,抓住这个事情大做文章,王效禹安排于景瑞在第二天的省革委会发言,同时通知杨保华马上来济南。4 o" n' |, c& j; e' r/ l; u
/ @! L6 I8 F. [! ]! o
    杨保华和鞠xx、张xx等人连夜赴济,参加14日召开的省革委会。会上于景瑞先诉受压之苦,随后王效禹作了长篇发言,拍胸脯要和鞠xx介绍于景瑞入党。同时鼓动“反复旧”,指桑骂槐,矛头对准济南军区领导。当天下午,杨保华等人在济南研究回青岛如何发起“反复旧”运动,准备以于景瑞入党一事为突破口。如果青岛支左军队领导不同意于入党,就和军队顶着干。杨保华向王效禹汇报后,听取了王的指示。杨说来省之前,驻青xx部队支左领导表示:不同意青岛全面复旧的观点。王说:“不同意也得干,不干不行”。16日杨保华回到青岛。  m. x6 Q8 Y7 }4 F' t
2 f- l/ T' ]% o2 t
    1968年11月17日,杨保华主持召开会议。他按照王效禹14日讲话的内容和基调,也发表长篇大论,宣传“造反派受压了”,发动“反复旧”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流毒全国的“杨保华1117讲话”。
$ p9 t+ s  Q' @( }4 q5 o% M' D$ ^& _3 G  D
    按照王效禹、杨保华的布置,山东、青岛等地的造反派迅速进行“反复旧”,冲击、改组被他们认为是“复旧”的革委会,特别是生产指挥部。同时造反派还有组织的冲击驻山东、江苏的陆海空军部队。一时间山东陷入重新夺权的风潮中,军代表被赶走,重新工作的老干部又被批斗。事后仅对青岛地区500多个工厂企业的统计,处于停产停工的达一半以上。青岛“反复旧”运动中,杨保华即把矛头对准驻青海军,还指向原来支持他的xx部队,左右开弓。
' @* X+ F$ ?2 ]5 k7 N6 t' P) I
6 v% ]+ W5 u0 \8 [    王效禹看到杨保华“1117讲话”,非常欣赏,在济南第一次就印刷5万份,广为散发。
+ b( P1 j  P. O7 L' Q2 Q" E1 C) {2 T8 x0 x* q: i: n5 t  s# j. \. i
    山东“反复旧”运动以及“杨保华1117讲话”迅速得到各省市造反派的拥护。
9 W  f/ k1 h. a, D
: `# Z; y" q8 R3 Z. e6 ]    浙江金华的造反派们,首先在《金华日报》上转载了“1117讲话”。全国著名造反派,浙江的翁xx认为讲得对。浙江省基本由20军、空四军、东海舰队派出的军队负责人担任省市各级主要领导工作,造反派本来就不满,借助“反复旧”闹事。“九大”上,杨保华找浙江负责人串联,被拒绝。浙江负责人说:“你那篇讲话,我们省群众组织转登了,我们吃了不少苦头”。
6 [1 a$ H: p8 ^; Z8 R1 C: ?
& l4 u# X/ P& V/ N    全国著名造反派,江西革委会副主任万里浪,学习王效禹,在江西大搞“反复旧”,搅乱江西局势,被撤职查办。王效禹知道后说江西负责人右了。
* ~  S4 V" E* b# \) [0 X% M+ D# P9 f' B5 E
    在江苏省,王效禹以徐州为点,进行“反复旧”,矛头对准南京军区,引起许世友的愤怒。
- B1 J/ i0 t! e; P
7 g' ]( M  u. K: R2 A  _    陕西省一位革委会副主任,原是造反派,得知“1117讲话”后,带领6人到青岛取经。杨保华向他们介绍了经验。回到陕西,这些人开始重新造反。, `+ f7 J4 T; C$ P

3 H9 s8 j1 v% X5 Q( L    甘肃的造反派知道“1117讲话”,如获至宝,兰州工代会的造反派在甘肃工人战报转载。兰州军区的司令政委十分反感。. Y% Y% P* E0 O' q% e

3 {* k% S7 x3 M4 g  Z$ m7 Y* ^: V    全国著名造反派,湖北的朱鸿霞、胡厚民到山东了解“反复旧”情况后,1969年4月在武汉大批特批张体学,5月又冲击湖北省革委会,引起中央的重视,周恩来、李先念非常不满。
) Y* |! [: L0 p# j9 q: u$ w" E* Y& M% D8 m0 C7 E! k0 @0 z
    河南省掌权的是原省委主要领导和河南省军区负责人,“1117讲话”使河南造反派蠢蠢欲动。河南革委会的负责人刘建勋、纪登奎发言批判“1117讲话”。王效禹看到河南负责人批判“反复旧”的讲话后,说河南是“干部上台,思想回潮”,“右的表现”。
/ s. g! }* n8 i0 z& L% A/ z0 h4 I7 |) G2 B5 ^, R
    山西的造反组织刊登了“1117讲话”,山西造反派要求刘格平向杨保华进行学习,开展“反复旧运动”。
! ~9 V5 \. J% u7 p/ _
5 F$ p# p* C; x    福建的造反派们知道山东的“反复旧”,看到“1117讲话”,也开始重新造反,冲击军事机关,抢劫武器弹药,杀害解放军指战员。福建是前线,台湾当局经常派武装特务来捣乱,必须保证福建前线的内部安定。因此福州军区对抢武器、杀人的造反派进行了反击。王效禹竟然攻击福州军区:军人掌权,造反派就没有活路。# {5 K4 g( p  J% n! x1 R* w- {
+ h( Z! ?  Q  w
    等等,等等。( p5 r# n2 X7 k( v: f% o, ^6 e: P2 Z

& u6 e: l6 v7 o$ Z- S5 ?    此时,真不知道王效禹等人的神经是否还正常健全。" o" L7 q* |; e. Z
: q$ Y2 a' M6 W( F( F
    “九大”开幕前,中央召开了预备会议。会上,各省市负责人矛头对准王效禹、杨保华。虽然有中央文革小组的偏袒,但他们的政治末日已经为期不远了。; ~. W8 E* M, N0 C( }5 R1 D6 n5 w4 Y

( T# o# M. i* _$ [: Z    1969年4月1日,“九大”在北京召开。
7 E6 J. x& O: X( F, Z; Q: |: D% W( L! t5 u* Y1 y+ K
    山东代表团一到北京,王效禹就把他的几个心腹韩金海、杨保华等人叫去说:“我一下飞机就斗上了,这个风真不小,他们对你们几个劲头很大”等等。这倒是实话,各省市对王效禹、杨保华鼓动造反派搞反复旧、二次夺权,将帅对他们反军乱军都感到气愤。有些省市负责人把杨保华的“1117讲话”交到中央。其中意见最大的是许世友,他以前根本就没把王效禹、杨保华放到眼里,没想到山东的这位王麻子,鼓动江苏徐海地区的造反派,正经给许司令找了不少麻烦。“九大”上,王效禹挺着脖子,跟许司令较劲,气的许大爷揪着脖领子要揍他,这才镇住了麻子王。9 Y- ~  P* s& K  X. M  i

/ c& q3 y! ~  F$ W. u5 U    “九大”上,中央其他领导知道中央文革小组是王效禹的后台,所以有意要康生把杨保华的“1117讲话”转给王效禹看,可王即不检讨也不表态,竟然没有回音。康生第二次给王效禹、杨保华两人看,并提出批评。王效禹才写了封应付的短信,全文是:“康生同志:你二次转来的杨保华的讲话我们都传阅了,杨保华的讲话是有些错误,问题不是批准于景瑞入党不入党的问题。” 王效禹的态度和写信的口气以及用词,着实惹恼了一直保他的康生。此时,王效禹还在那里布置杨保华:“如果中央接见时,问起这个事情,你就说是造反派受压”等。: Y4 g8 S" W* X; H

- T/ L9 K2 R" r    周恩来准备解决徐州问题,王效禹事先又布置韩金海:“总理要解决徐海问题,你要参加”,“你作一点检查,之后把问题摆出来”。王效禹要求韩金海把矛头对准68军,准备在周恩来面前强词夺理。开会时,韩金海按王的要求发言,还没谈完,周恩来就察觉了他们的意图。周恩来打断韩的发言,严厉批评了韩金海。5 r; `, k0 K; e& _$ |" O5 `3 C, V

0 x; h; d  Z$ ~* q* p4 P    “九大”快结束了,王效禹才有点明白。他跟杨保华说:“看来福州、南京、兰州和很多的一些省,都反我们,这是济南军区搞的鬼,上边有人支持。” 这话说对了一半。很多军区和省市反对他们是对的。可原因不是济南军区搞鬼,而是王效禹、杨保华这些低素质的造反派们自己在那里搞鬼折腾,惹起了众怒,成为过街老鼠。
8 Z% x1 g/ K" }: d
: }4 C8 h- a4 L    “九大”结束,4月30日,林彪接见许世友、杨得志、袁升平、王效禹等江苏、山东的负责人,发表讲话。至此,除了毛泽东外,中央主要领导,基本都出面参加了具体解决山东问题的会议。, L& o5 k1 s% z5 D5 v1 L1 `

) O1 a% M, q. d# o8 A    随后,山东的27名参加“九大”的代表留在北京办学习班。随着揭发批判的深入,王效禹、杨保华等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1969年5月25日,中央发出中发[69]26号文件,他们的政治末日终于来临。到这个时候了,王效禹还幻想着中央文革小组的几个人,到时候会伸出手了来拉兄弟一把,摆出了一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他确实过分愚蠢天真了。王效禹已经没有使用价值,还得套用一个词叫“民愤极大”,康生、江青等人把他当垃圾一样,一脚给踢了出来。文化大革命时间还未过半,王效禹就领着他的一帮子由杨保华等人组成的乌合之众,被踹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e/ L9 t0 t% s
7 p( s# ]# f" t% `+ w0 O  \7 t: x
    “四人帮”倒台。1979年2月同一个月,王效禹被开除党籍,杨保华被判死缓。相对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济南文攻武卫头子孟庆芝来说,还算幸运的。杨保华1982年被改判为20年徒刑。! a9 z& V: e3 ?: ~7 j1 _5 F
+ T. X) X% Q, ~' I* }( z
    约1990年杨保华被释放后,在市区、崂山、即墨等地打工。约1998年去世,结束了一生。他这一生未婚,没有后代。* B+ W  `8 S4 r  t
( n% n9 E3 [1 ?, u+ G/ q/ e
    但在青岛的历史中,留下了他的名字。/ D: K. [5 \! c& E) Z; u

- ]& f- U9 j! H; N) R    再过若干年,会有人写出一篇有关杨保华的传记,或者是故事,或者是演义,或者是----。
" }: k5 w1 h1 Q! I, V+ p1 G% C8 n! {' H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3-29 09:33 , Processed in 0.1123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