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harrylg 发表于 2019-5-29 02:52:20

瑞安市第十中学校史(1961-1968)




校史文化篇——文脉毓秀(二)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2日作者: 来源: 点击数:15   字体:小大


第二编创办维艰非常岁月(1961年~1968年)
编者按:1961年~1968年的八年,学校完成了从借居到定居,民办到公办的转型,经历了从创办到初步发展两个阶段。我们把这段校史分为两段来写:1961年~1963年的“创办维艰”已在第一期上刊载,本期将刊载第二阶段“非常岁月”,以期校误。 二、非常岁月
城关民办中学——城关中学阶段(1963年~1968年)
1963年至1968年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期。是学校完成从业余夜校向全日制学校,从民办学校向公办学校的转型。1963年,“三年困难时期”进入尾声,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全县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城关镇将“城关业余中学”更名为“城关民办中学”;65年,又更名为“城关农业中学”;1968年6月,学校更名为“城关中学”。进入公办学校的行列。在这五年的转型期中,经历了头三年的平缓发展和后两年“文化大革命”非常岁月的动荡和“洗礼”。
这一阶段,学校的办学规模在徘徊中缓慢发展。1963年秋季,初一招生1个班级,班主任为李启水老师。全校共5个班(高三1个班;初三合并为2个班;初二、初一各1个班)。1964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学校开始发展。是年秋季,初一招生3个班。陈挺杰、高国权、金悟年三位教师分别担任班主任。毕业3个班,学校规模仍为5个班。1965年秋季,毕业1个班,招生2个班,班主任分别是王真侠和陈春水老师。全校发展为6个班。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课,直到1969年4月4日县革委会发出《关于中、小学复课闹革命的通知》后师生才开始回校“复课闹革命”。是年秋季恢复招生,学校招初一新生3个班,李启水、余孝柱、蒋乐荆三位教师任班主任。学校进入了新形势下的发展。这一阶段,随着全县教育的调整,金悟年、杜柏一、李启水、夏克西、曾毅、南松生、林复、王真侠等公办教师陆续进校。他们有从本县其他中学调入的,也有毕业分配的。这批教师的陆续进入,改变了原有教师队伍的成份。使教师成份的单一性向多元化的转化,从而促使学校在管理上的改革和变化,为68年学校体制从民办转为公办奠定了基础。
这一阶段,学校行政体制逐步健全。1962年5月,教育局准备筹建学校领导班子,计划从瑞安师范调朱景超、吴在望两位同志担任校长和教导主任。后因学校当时为业余学校,规模小,只调吴在望同志主持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余振棠、董金菊老师兼任教务和出纳工作。开始形成由兼职校长、主持教学工作领导和兼职财务人员组成的学校领导班子雏型。到了1965年秋季,吴在望同志调离,教育局调夏克西同志任校长,曾毅、南松生老师分别负责教务、总务工作,才组成了较为完整的学校领导班子,开始了较为规范的学校建设。这一阶段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重视劳动教育。据老教师陈挺杰、金悟年、南松生、高国权和当时毕业生陈培荣、陈光辉、曹国香等校友回忆:
当时的劳动锻炼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定期到劳动基地劳动;二是阶段性落户“三同”;三是列作政治运动内容。当时的劳动基地是飞云江农场。去农场劳动是季节性的,每学期安排(3—4)周,劳动内容有插田、割稻、打豆、挖红薯、剥蔗叶……师生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虽然非常辛苦,却给师生留下了深刻而甜蜜的回忆。校友陈培荣说:“在农场里劳动,挖蕃薯,吃着栗子一般的“胜利百号”,喝着豆腐泡汤,真是好吃,现在想起来还津津有味……”陈挺杰老师说,在农场劳动有一定的报酬,每人每天几角钱,由学校收入,作为学校办公经费的补充(因当时学校没有拨款)。
63届校友陈光辉说,他们的阶段性劳动去过后垟村和南岸的垟西村,到那里后落户贫下中农家,与他们“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这种途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培养阶级感情、劳动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为了配合农业学大寨,学校组织我们学生去平阳城西公社参加造梯田的“糢糍垅”大会战。那里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那场面,那气势震撼人心,让人热血沸腾,受到锻炼、鼓舞和教育。这一阶段非常抓紧政治思想教育:学毛选扎扎实实,学雷锋轰轰烈烈。当时几届校友回忆说,他们学毛选,写心得,写了一本又一本,遗憾地是没有保留下来。学雷锋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人心,人人自觉做好事。陈培荣校友说:那时,我们思想纯洁,政治热情高,没有私心杂念,利用休息时间与清卫工人一起到居民家里端粪桶。天未亮就去,我们人矮力气小,端着粪桶下楼梯,又怕又累……。
就在这浓厚政治气氛中稳步前进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1966年爆发了,它冲垮了学校秩序,造成了极大混乱和灾难。在那段非常岁月里,有两件震撼性的大事永久地留在这两年的历史上。一件是串联武斗,另一件是插队支边。文革开始时的大串联点燃了学校思想斗争的熊熊烈火。“大串联”是“文革”的特有词汇,亲身经历的都记忆犹新,就是学生戴上红卫兵袖章可不付路资和伙费而能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观看文革形势,学习交流“文革”的“先进经验”,上北京见毛主席……据老教师南松生和校友陈培荣等人回忆,串联按形式可分三种:开始是推选先进师生上北京见毛主席,比例是十分之一。我们学校推选了陈挺杰、南松生两位教师代表和17名学生代表,计19人,后因校长夏克西自己加入共20人,由两位教师带队到北京见毛主席。
后来变为自由串联了,后期又限为徒步串联最后禁止串联。长达半年之久的串联造成全国的极大混乱,红卫兵却带回了“革命造反”的火种。串联一回来,学生就成立“革命造反组织”——战斗队。于是便开始造反。(教师到温州参观大鸣大放,回校后把学生发动起来;)先是贴大字,后升极为批斗游街。夏克西是校长,是“走资派”,被学生批斗戴高帽游街示众。王真侠老师因丈夫右派的牵连,受到残酷批斗。校门口挂着“大右派的臭婆娘——王真侠”的横幅,全校各班轮翻批斗。王老师深情地说,她没有罪,丈夫右派与自己没有牵连,所以每次批斗都梳好头,整好衣,坦荡地去,批斗时始终不肯低头。造反派很火,狠狠地按她的头。当时,造反派的头脑发热,批判极左。南松生老师上政治课时讲了一句话,造反派竟断章取义,任意歪曲,无限上纲,造成冤案。后经多次调查甄别,才得以解脱。大鸣、大放、大字报,批斗、游街,攻击、诬陷后便升级为两派武装冲突——武斗,南老师说,我们学校部分学生也参加了武斗,在东门华侨屋的联总武装点被打死了两人。陈光辉校友回忆说,我们学校的音乐教师郑尚奇很有才艺,笛吹得很好,在他影响下,学校音乐氛围很浓,音乐队、宣传队很活跃,好多同学受他影响爱上音乐,爱上生活。后因文革停课,他在西山创办乐器厂,出差到泰顺采购笛竹,在旅馆中不明不白地被造反派乱枪打死……留下千古奇冤!
留在这段历史上的第二件大事是插队、支边。家在农村,祖居在农村的可回乡插队,其他属于支边。我们走访了当时支边的蔡爱华、陈光辉、丁永松、黄秀莲等校友。他们诉说了那段悲壮动人的往事。65年入学的校友蔡爱华是震惊全国的梧桐河沉船事件的幸存者。她说,69年,全县第一批支边学生87人,我们学校20多人,其中女生5人。她们是去黑龙江梧桐河农场支边的。6月30日出发,经5个昼夜颠簸,在7月6日到了目的地。但在一个月后的8月19日竟发生了一个大悲剧。那天下午,她和30多名姐妹分两批乘船过河割柳条。她是第二批上船的,船上载了16人。船舷离水面很近,到河中时遇到风浪,有点进水。他们忙向划船“老大”警示,老大话未说完,船就翻了,一船人都翻进河里……在这危急的时刻,她和瑞安的金洁,饶明蕙、施彩仙和东北的1位姐妹被宁波的3名男知青救起来了,其他11名都不幸遇难。其中瑞安姐妹就有五人:我们学校四人:吴月云、木月肖、胡爱莲、董庆尚,瑞中一人:彭丽华,她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永远地留在北疆这块土地上,隽刻在这段特殊的历史上。事发后,她们只知道这3名救命恩人是宁波知青,却不知是谁。寻找救命恩人成了她们终生牵挂。40年后,她们终于寻到了,演绎了一场去宁波谢恩人的悲喜交集的喜剧。2009年3月30日的《宁波日报》作了专题报道。
63届的丁永松、黄秀莲两人的支边竟演绎了“一个喜剧性的婚礼故事”。1969年10月6日,支边名单贴出时,黄秀莲名列其中。眼看心上人就要远离,本来无需支边的丁永松也毅然决定同往。8日,领导同意为丁、黄两人办理结婚证。丁永松给黄家送上2.5公斤糖和1只上海表作为彩礼,当双方家长提出举办婚礼时,学生气未脱的丁、黄两人感觉一下子难以接受,婚礼就此拖延了。1969年10月15日,丁永松陪同黄秀莲到达贫瘠的黑龙江桦南县达莲泡。北大荒艰苦的生活使两人的心贴得更近,他们相互支持、照顾,共建爱巢的愿望在心中燃烧。1970年9月,两人挑选了黄道吉日,决定在黑土了上结成终身伴侣。消息传开后,整个生产大队都沸腾了。6小队的知青们让出宿舍,给他们作新房,自己跑到别人宿舍挤着睡。女知青们纷纷赶来,帮助布置洞房,将泥屋糊上纸,将板箱作家具,贴上纸剪红双喜。没有菜,弄些土豆、白菜,大队干部特地宰了一头猪;纯朴的老乡们也来了,送来了一对枕头、一对脸盆等成双成对的贺礼。没有鱼,知青曹华夏自告奋勇连夜跑了80多里地,买来了十多斤的鱼。那天,两个南方青年的婚礼变成了整个达莲泡大队的狂欢节。大家坐在由两张炕桌合并的酒桌前,高声谈笑,开怀畅饮,从中午一直喝到深夜。他们喝醉了,触景伤情感怀身世,个个都抱头痛哭。那一刻,喜悲乐苦,谁又能说得清!今天,他俩已韶华不再,两鬓斑白,但当回忆起那场婚礼、那段岁月时却无限感慨地说:“我们的爱留驻在那片多情的黑土地上……”支边是当时的壮举,在辽阔的北疆广袤的“北大荒”留下知识青年的汗水、泪水、血水、青春和生命,留下了那个时代永恒的足迹,写进共和国的历史!
艰苦创办,完成学校的转型;闯过险滩,蓄势待发;克服困难,培养人才是学校这阶段的主要历史。它为学校下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附一:时间招生(班)学校规模(班)班主任1961年高一17
余振棠初一4
贾永滋、陈肇新、金春雷、潘瑞贤初二1
贾永滋(兼)高小1
金履成1962年15
陈春水1963年15
李启水1964年35
陈挺杰、高国权、金悟年1965年26
王真侠、陈春水1966年~1968年//
文化革命,学校停课,停招。

(1961—1968)高中、初中部分知名校友
附二:姓名入学时间(届)事业情况电话项美玉
1961年(首届高中)
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多次参加省级学术会议,发表多篇论文,获2002年市“十佳医生”荣誉称号。65695619(小)吴宗权
1961年(首届高中)
毕业于西安交大,中学高级教师。瑞安市数学会常务理事,温州市高中会考课题组成员,曾获温州市“园丁奖”和省“春蚕奖”。82623923(小)65668351(宅)张瑞雯
1961年(首届高中)
温州诗词学会副秘书长,省诗词学会理事。发表诗词千余首,出版《对联趣读》,主编《瑞安旧联今读》。13736912456陈素梅
1961年(首届高中)
曾任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市总工会副主席,退休后,在慈善总会工作,任办公室主任。1351587788865625227(办)施一松
1961年(首届高中)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安阳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65673043(宅)胡艳丽
1961年(首届高中)
市中医院放射科主任65617326(宅)65075326(小)潘海光
1961年(首届初中)
市中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发表论文多篇,“双钢板骨折固定器”获国家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荣获瑞安市先进工作者称号。13868410655宋文秋
1961年(首届初中)
曾任瑞安县钾氮肥厂技术厂长,市计经委企管科科长。13958888373沈普进
1961年(首届初中)
奥利尔家俬有限公司经理13706655705吴卓然
1961年(首届初中)
飞云机械厂厂长、经济师,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理事。13906874125郑乐洲
1961年(首届初中)
市建设银行信贷科科长、工会主席13706688060张志明
1961年(首届初中)
浙江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模具开发中心主任。13004750467孙经
1961年(首届初中)
华艺广告公司经理13355878189谢公淮
1961年(首届初中)
浙江省永久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书记教育网651637曹国香
1962年(第二届)
瑞安市实验高级中学副董事长。曾任里学乡副乡长,上望镇党委书记,莘塍镇人大副主席。65661536(宅)陈光辉
1963年(第三届)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浙江省音乐家、戏剧家协会会员,任瑞安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市文化馆书记,创作室主任。1396773182965627544(办)杨瑞疆
1963年(第三届)
瑞安市人民医院脑外科主任医生1395888210865670068(宅)蔡圣栋
1963年(第三届)
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研究所研究员,瑞安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发表诗词千余首,出版个人诗集《望松吟草》。1390687231182680007陈培荣
1964年(第四届)
瑞安市教育局调研员,曾任教育局副局长65837058(宅)教育网656021顾学书
1964年(第四届)
瑞安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教育网657935曹迪
1964年(第四届)
瑞安市实验高中董事长教育网638537蔡爱华
1965年(第五届)
瑞安市中保公司经理1395889956665691884(宅)王木春
1965年(第五届)
瑞安市国贸大酒店总经理,曾任瑞安市土地局副局长13705789998叶维仁
1965年(第五届)
瑞安市制药厂厂长1395887688865810885缪进光
1965年(第五届)
瑞安废旧公司总经理13868838611
http://rasz.rajyj.com/art/2010/6/12/art_852_39982.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瑞安市第十中学校史(1961-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