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欲来风满楼(下)
——“文革”前的国内政治形势与北大“社教运动”
·丁广举·
(上接zk2003a)
三、风雨如晦——“文革”爆发地北京大学的“社教运动”
北京大学是毛泽东亲自发动的那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地。1964年7月在北京大学陆续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可谓是北大卷入“文革”的前奏。
什么是社教?我们体会:北大社教就是开展阶级斗争!怎么开展阶级斗争?在北大就是:人整人,开展整人运动。下面整上面,上面整下面,下面再整上面,翻来覆去地整,整,整,越整越激烈,来回“翻烙饼”,不断烧、烤、煎、炸。
第一阶段:工作队从“调查”到试点,掀起揭批高潮(1964年7月2日至1965年1月中旬。)
第一阶段的主线是工作队发动群众整领导(主要是校、系领导),给领导提意见,下面整上面,让群众“出气”。
1964年7月2日,以中共中央宣传部(以下简称“中宣部”)副部长张磐石为组长的调查组10人进入北大进行“调查研究”。
8月22日,陆平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哲学系党内整风问题。陆平说:哲学系党内过去对六个问题有分歧。1962年3月校党委常委会听取了系党总支三位书记的汇报,同年9月,冯定同志代表校党委在总支全体党员大会上讲了话,说表面上没意见了,但没有真正一致。这说明校党委在1962年对哲学系的问题没解决好。现在根据磐石同志指示,经校党委常委研究,要充分发动党员把意见摆出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思想一致,增强党的团结。每个人都要根据“九评”精神,考虑在两条道路斗争中自觉革命,过社会主义关。
8月29日,张磐石向中宣部提交了《一号报告》。《报告》说:调查组7月2日到北大以后“最突出的一个印象是北大党委的阶级斗争观念薄弱。在北京大学,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进攻是很猖狂的,特别集中地表现在教学和科学研究领域之中。校内帝国主义、蒋介石、修正主义的特务间谍活动,贪污盗窃分子、流氓分子的活动也相当严重。北大党委对这些问题却没有认真抓”。《报告》声称:北大党员干部队伍“政治上严重不纯”。还说:“哲学系聂元梓向我们反映,北大党委对中央的方针政策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提拔和重用一大批政治上不纯的干部。”
9月1日,市委大学科学工作部彭珮云兼任北大党委副书记。
10月21日,“社教”工作组拟定了《关于在北京大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初步计划(草案)》。决定从11月起在北大开展“社教运动”试点。提出弄清北大在贯彻中央方针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搞清学校各级组织领导权究竟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还是资产阶级手里,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等五项任务。
当时,全国左的思潮已很严重。北大调查组显然戴着“左”的有色眼镜进入北大的,他们在训练北大积极分子时明确说:陆平已经烂了,是搞阴谋的走资产阶级道路的当权派。有一次哲学系助教、社教积极分子张恩慈、孙蓬一到工作队办公室,谈到有些系里的问题一下子就捅到天上(指校党委),坐在一旁的张磐石淡淡地说了一句:“天也快塌了。”这句话让两位助教吓了一跳,因此留下深刻印象(1965年10月29日《北大哲学系党员干部整风学习会议简报》第32期张恩慈发言。)
社教工作队在各系展开了细致的动员调查工作,整理出大量有关陆平及校党委在北大队伍建设、教学方针等方面的反面材料,在整个偏左的大环境中很容易引发教职员工的共鸣和愤怒。哲学系后任党总支书记聂元梓在一次全系积极分子大会上传达工作队副书记庞达的指示,历数陆平及校党委的罪状,动员大家上阵斗争陆平,她大声问敢不敢斗?害怕不害怕?可以想像:场面情绪昂扬,得到与会者一致的应答声(陈徒手:《故国人民有所思》冯定篇,三联书店2013年5月1日出版)。
以上资料反映了北大社教初期中宣部工作队发动群众进攻党委、进攻陆平的激烈斗争气氛。
11月5日,中宣部开始在北大进行“社教运动”试点,由五人小组领导的工作队领导。五人小组成员是:张磐石、刘仰峤(高教部副部长)、徐子荣(公安部副部长;后由侯西斌处长参加)、庞达(中宣部教育处副处长)、宋硕(中共北京市委大学科学工作部副部长)。张磐石担任工作队队长。运动已在部分系开始。
11月12日,“社教”工作队杨××在机关总支党员大会上说:“工作组到北大以后,感到有一股阴影和工作队作对,搞阴谋活动……不相信工作组就是不相信党中央。”并点了党委书记陆平和副书记彭珮云、谢道渊的名。他把党委派人了解哲学系整风情况指责为与工作组“唱对台戏”,把书记们研究工作,请示上级,指责为“秘密活动”、“阴谋活动”。这次会后校内形势紧张,几位书记被孤立,许多干部不敢和他们接近。
11月14日,“社教”工作队写了《在北京大学进行“社教运动”试点的初步计划(修正稿)》,提出这次运动的主要任务是:(一)搞清学校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教育方针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搞清学校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阶级斗争状况,击退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在政治、思想、学术等战线上的进攻;(三)搞清学校各级组织的领导权究竟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还是资产阶级手里;(四)搞清学校干部和师生,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面貌和思想状况,整顿党、团组织,清理全校师生员工及其住校家属的阶级成分,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五)清查学校后勤部门和理科各系经济上的“四不清”问题,粉碎资本主义势力的猖狂进攻。另外,关于组织和领导方面,《计划》提出:在原五人小组之下建立工作队,成立工作队党委,由张磐石担任工作队党委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整个运动由工作队领导。全校每个党总支都要配备一个强有力的工作组,在工作队领导下独立作战。
11月15日,“社教”工作队队长张磐石召开全体队员大会。他向大家介绍了先前的调查过程及哲学、技物、西语、经济、地质地理、图书馆、政治和法律八个系的“问题”后说:“北大有几个(党)总支的领导权在共产党手里?!人事处、组织部的问题就更乱了。”他说:“哲学系正在进行的大论战,就是一场阶级斗争,是北大阶级斗争的缩影。”他再次表扬了聂元梓。他说:工作队的口号是“大揭阶级斗争的盖子”、“重点揭发校、系两级领导的主要问题”,开展面对面的斗争。这时,绝大多数党总支已被夺权。
11月29日,张磐石以“调查小组”的名义,写了《北大调查组第二次报告》(即《二号报告》)说:北大党委的领导“实际上走的是资产阶级的道路方向”。
12月29日,工作队统计:现北大“社教”工作队共260人,其中来自中央各部30人,北京市8人,北大吸收40人,其它各省、市182人;来自22个省市、101所高等学校、141个单位;其中13级以上干部102人,17-14级108人。
到12月份,各系工作组在向学生宣讲“双十条”时,把党内揭发的“校系阶级斗争”情况在学生中公布。
1965年1月6日,“社教”工作队召开北大党委扩大会,到会60多人。工作队党委副书记刘仰峤作报告,他说:我们学校的运动在党内阶级斗争的盖子已初步揭开,初步形成了一支积极分子队伍。现在,准备有步骤地把运动推向党外,发动大家揭发领导的问题。他还说: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的领导骨干中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学校里首先是校党委。他强调:要以阶级斗争为核心,集中力量打好阶级斗争这一仗。
1月11日,张磐石队长召开全体工作队队员和活动分子“紧急会议”,并报告说:北大全校总的斗争形势很好,十天来在全校20个点上,全面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过去谁是哪一派,斗人的是哪些,被斗的是哪些,看不清楚;斗争起来以后,斗争的阵营比较清楚了。在斗争的烈火之下,牛鬼蛇神开始退却,有些顽固的集团开始分化,被斗的人开始动摇、彷徨。北大“社教运动”第一阶段的斗争高潮已初步形成或接近形成。现在是极关重要的时刻,是决定胜负的时候,要抓住有利时机,乘胜前进;不能盲目乐观不再前进,也不能犹豫徘徊,坐失时机。这两种情况都是在政治上犯机会主义的错误。谁是革命者,谁是机会主义者,现在要大家抉择,一个礼拜内不前进就会犯错误。他表扬了几个工作组“斗争旗帜鲜明”,批评了几个工作组“斗争旗帜举得不高”,甚至“在斗争中还有倒退的”。
《北京大学纪事》(王学珍等主编,上、下两册,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记述到此,特别指出:这个报告稿被中宣部一位领导看到后,感到“大为吃惊”,批评说:“斗争”、“斗争”,仅在第一部分就用了40多次,“斗争一词前后还加了许多漂亮的形容词”。“斗、斗、斗就是革命派,不斗就是机会主义!?”
这次“紧急会议”后,各单位“面对面的斗争”更加激烈,有的党总支被定为“阶级报复”,有的党总支被说成“两面政权、内外勾结”,许多党总支书记被扣上“敌我性质”的大帽子。学校流传着这个单位烂了,那个单位烂了,“北大烂了”等说法。工作队骨干阮铭说:北大干部只见过江隆基、陆平这样的共产党,没见过真共产党,是从一个资产阶级的被窝滚到另一个资产阶级的被窝。聂元梓说:过去北大不是真共产党,现在才有了真共产党。有的队员对北大党员说:把一切倒过来看,才能革命,还把干部当书记就揭发不出问题来。还有的队员说:他们(指校、系被批判的干部)的成绩是假象,错误才是本质。
1月中旬,有14个系的学生在政治学习中“揭阶级斗争的盖子”,给校、系领导提意见;有物理系等三个系,给校、系领导贴了大字报。只有地质地理系,未涉及校、系领导。
第二阶段:学习贯彻《二十三条》精神,纠正张磐石工作中的偏差(1965年1月下旬至4月底)。
第二阶段的主线是“转弯”。中央书记处、邓小平、彭真等借贯彻“二十三条”,批评张磐石搞错了,停止下面整上面,北大“社教”“刹车”。
1965年1月23-24日,陆平、彭珮云先后在贯彻中央《二十三条》精神的市委全会(扩大)高等学校小组会上发言。他们根据《二十三条》精神,联系北大“社教运动”,对北大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作了自我批评,在肯定“社教运动”成绩的同时,对北大工作队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批评。他们指出:工作队把北大党委和大多数党总支撇在一边,没有实行“三结合”。对北大总的估计,特别是北大干部队伍的估计,不符合实际情况。北大过去工作中有不少缺点、错误,但正如中央估计“绝大多数干部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北大也是如此,问题严重的干部只是很少数。不能因此就不依靠干部的大多数,更不能由于干部工作中有缺点、错误,就说成执行了资产阶级干部路线。对干部队伍应作历史的全面的分析。工作队领导对干部不是重在表现,而是过于重视成分、出身、历史,这就意味着“唯成分论”。中央指示对干部要“严肃、积极、热情”,工作队领导也没有做到。对北大许多领导干部不经说服教育,就给扣上大帽子进行批判斗争。党委书记6人(除冯定外)斗了5人,常委14人中批判斗争了8人,连党委书记、副书记向市委请示汇报,也被当作“阴谋活动”,“追逼交代”。他们说:各省、市高校都在北大试点,影响很大。希望中央对北大社教工作加强领导,很好地贯彻执行《二十三条》,真正把运动搞好。陆平还请参加会的北大工作队的同志把他的发言转达给北大工作队党委。
关于此次(1月23、24日)陆平、彭珮云在市委全会上发言的内情,有资料说:陆平、彭珮云在彭真的支持和授意下,突然在市委扩大会上对张磐石在北大“社教运动”中“不批判冯定”提出批评,一反几个月来的软弱和萎靡,言词变为激烈,令熟悉政治形势走向的与会者大为震惊。可以看出:陆平他们已是背水一战,在政治靠山的暗助下,拼此一搏,以此来扭转自己一方即将缴械的劣势。陆平、彭珮云利用中央抛出冯定进行批判之机,对张磐石工作队进行反击,批判张磐石“批陆平大于批冯定,保护冯定,对抗中央”(引自陈徒手:《故国人民有所思》冯定篇,三联书店2013年5月1日出版)。
2月9日,“社教”工作队党委召开工作队党委扩大会,听取学校党委书记陆平对北大前一段“社教运动”的意见,各系工作组组长和学校党委常委参加会议。陆平基本上重申了他在23-24日中共北京市委全会(扩大)上的发言。
2月17-18日,北大“社教”工作队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对2月9日陆平的发言进行批驳。工作队党委主要干部说:各系和机关(不包括常委)共揭发批判了52人,占北大全体教职员党员的4%。一般说,这些干部或轻或重地犯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错误,不论从方针方法上或从结果上看,是基本上符合《二十三条》精神要求的,没有发生斗争面宽的问题。有的工作组组长说:我们系揭发批判了4个人,如按全系干部党员(教职员党员)算,还不到5%;按全系干部(教职员)算,还不得2%。有的组长说:关于“唯成分论”问题,我们系的积极分子中有50%是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系“四清”领导小组10人中,有6人是剥削阶级家庭出身,因而也没有“唯成分论”的问题。有的说:我们只批斗了1个人,而且该斗;陆平是无中生有,恶意攻击。
2月22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给中宣部所属的各工作队作报告,结合《二十三条》,回顾前一段工作,讲了《二十三条》的形成过程和重要性。他指出:一部分同志认为自己的工作和《二十三条》完全符合,这种看法不好,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他说:“性质严重、领导权由阶级异己分子或蜕化变质分子把持的,要夺权”,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夺权。即使在问题严重的地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也是极少数。他特别讲到北大说:关于陆平,我问了许多人,要从大的方面看他,许多事都是做得好的。当然,他有缺点、错误,但总的看,还是好人犯错误。北大工作中的问题,似乎看成主要责任都在陆平?可是反过来想想,主要责任是否在我们,我们下边还有教育部嘛!对他的问题可能是定得过早了。现在搞成两肚子气。双方都要学《二十三条》,检查自己的缺点。他再次强调:不要以为过去的工作已经完全符合《二十三条》的要求了。
3月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北大的“社教运动”。邓小平总书记主持会议。会议对北大作出了基本估计:北大是比较好的学校,陆平同志是好同志犯了某些错误,不存在改换领导的问题。书记处会议最后总结时,邓小平总书记对北大“社教运动”作出了基本估计:北大的运动有成绩,肯定有缺点、错误,发生了“顶牛”现象。缺点、错误有几条:一是没有“三结合”,这问题不只是北大,中央担了责任;一是开始对北大估计错误,当作烂掉的单位去搞,以夺权问题对待,越搞越远;一是斗争方式有严重毛病。
中央书记处要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分头召集北大“社教”工作队和北大干部会,按照《二十三条》和中央书记处会议精神,统一认识,做好工作。
3月5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给北大“社教”工作队全体队员及北大党委常委作报告,讲解《二十三条》,批评有些同志说自己“从前执行的路线和《二十三条》符合”的说法“是不对的”,要检查一下有哪些是符合《二十三条》的,哪些是当时还没有认识清楚的。他说,当初有几条是符合《二十三条》的:(一)抓大是大非,抓两条道路问题,小是小非不要抓;(二)搞党内,不要搞党外;(三)摆事实讲道理,不要打人骂人、开斗争会等。他还说:今天主要不讲这方面,主要讲讲另外方面的问题。他强调了几点:(一)干部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好的和比较好的是多数,这一条很重要,“坚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是极少数”;(二)《二十三条》规定:“性质严重、领导权由阶级异己分子或蜕化变质分子把持的,要夺权”,不是这样的单位就不能夺权,这一点很重要;(三)“三结合”问题,这一条非常重要。在《二十三条》以前,我们没有交代这个问题,这个责任我们来负,《二十三条》公布已快两个月了,北大“社教运动”也要从学校到系都要搞“三结合”;(四)第9条讲对干部的态度,要“严肃、积极、热情”——干部有错误,要去帮助他,听他的意见,不是搞得人人小心谨慎、害怕;(五)第16条,讲落脚到什么地方,“四清”要落脚到建设上,北大要落脚到教育上,把教育革命搞好;(六)“好话、坏话、正确的话、错误的话,都要听”;(七)第22条,讲要努力避免片面性和局限性。他还指出:把北大“社教”的五人小组扩大为八人小组,增加校党委书记陆平和副书记戈华、彭珮云。由这个八人小组来领导北大“社教运动”。
根据中央书记处指示:从3月9日开始,北京市委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北大党员干部会(后称“第一次国际饭店会议”)。市委书记处书记万里作报告,他说:中央书记处指定我召开这次干部会,目的是要大家认真学习《二十三条》,按《二十三条》精神总结北大的工作,以便在自觉的基础上,配合中宣部派到北大的工作队,把北大的“社教运动”进行到底。他阐述了《二十三条》的基本精神和重点条款,着重讲了第1条“形势”和第2条“运动的性质”。在讲到第9条“干部问题”时,他说《二十三条》指出:对待干部要采取“严肃、积极、热情”的态度。干部有四种:好的、比较好的,在一般情况下是多数。对犯错误的干部的政策是“说服教育、洗手洗澡、轻装上阵、团结对敌”,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不是无情打击、残酷斗争。如果不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党内斗争就没有好结果,后患无穷。他要大家好好学习《二十三条》,学习毛主席、刘少奇同志关于党内斗争的文章。讲到第16条“‘四清’要落实在建设上面”时,他说,小平同志指示:学校要落实到教学改革上。他最后说:总之,要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对人对事,要一分为二。认真执行主席指示,我们的会就能开好。参加这次会议的干部96人。工作队负责人张磐石、刘仰峤出席。
3月12日-15日,万里两次听取各组召集人汇报讨论情况,传达了中央书记处3月3日对北大的基本估计及对北大“社教”工作队的估计。他要求大家根据《二十三条》和中央书记处的指示,总结工作,统一认识。
3月17日,北大“社教”工作队党委副书记、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副部长常溪萍给总书记邓小平写信,反映张磐石不认错,不贯彻执行《二十三条》的意见。
3月19日,北大党员干部会结束。万里书记肯定了会议的收获:很多人讲了心里话,作了自我批评。绝大多数同志表示了团结的愿望。绝大多数同志表示愿意把“社教运动”搞好,把北大工作做好。有些同志之间还交了心,心情比较舒畅了。他希望受批判的同志对工作队不远千里来帮助北大搞革命要采取真诚欢迎的态度。张磐石队长讲话:这次会很重要,家里(在校的工作队队员)也在总结。过去工作有缺点,《二十三条》讲,根本方法是“三结合”,不执行就要走到夺权。回去后,“三结合”一起总结,共同把运动搞好。
中宣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张子意副部长给工作队全体队员作报告,根据《二十三条》和中央书记处指示精神讲工作队的工作。他在肯定前一段“社教”成绩的同时,着重讲了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3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的同志约常溪萍谈话,并写了谈话纪要,上报中央领导。《纪要》说:常溪萍认为张磐石的指导思想和许多做法是不符合《二十三条》和中央指示精神的,但他却独断专行,把一些正确意见视为“右倾”,并调动了几个系工作组组长的工作。常溪萍说:“因为事关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样板,建议中央派人检查。”
3月21日,陆定一部长和陆平谈话。陆定一对陆平说:毛主席说了,你是好同志犯了某些错误。放心好了,以后第一书记还是要你做下去。名声不好了,这不要在乎,向同志们讲清楚就行了……你1961年后有点右,我们也右。你在市委的发言,我们看了,也了解你当时的心情(陆平向校党委常委汇报了以上谈话)。
3月30日,邓小平总书记对常溪萍与中办同志的谈话纪要作了批示,批评张磐石在北大工作中,对《二十三条》是患得患失的,抵触的。……再这样“顶牛”下去,北大工作要受损失。彭真书记也在该纪要上作了批注:直到最近,就是说《二十三条》已经下达这么久了,中央书记处也为北大(“社教”问题)开过会了,有的同志还是有错误怕检讨,而且听不得不同意见。
4月1日,“社教”工作队负责人与学校党委常委开会。张磐石讲,中宣部负责同志说:中央领导同志对北大“社教运动”很关心,周总理最近还问到北大运动情况。领导同志说:北大工作队不仅仅是北大的问题,工作好坏还会影响到全国。中央书记处要北大作出个总结来,供全国参考……张磐石说:中央讲了,陆平同志是好同志有某些错误,北大是比较好的学校。所以,大家是有共同语言的。校内的工作要靠学校党委常委、陆平同志。
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二十三条》和中央书记处指示精神,认真总结北大“社教运动”的经验,中宣部决定:自4月2日起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北大“四清”工作队部分骨干座谈会。
4月28-29日,中宣部在民族饭店召开北大工作队部分骨干座谈会(扩大为全体工作队队员大会),北大校、系主要干部参加。28日,校党委书记陆平发了言,中宣部副部长许立群讲话。29日,陆定一部长和副部长张子意讲了话。三位领导人总结了近一个月来会议的情况,总结了北大“社教运动”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工作队队长张磐石的错误进行了分析批评:他所犯错误的性质是对抗《二十三条》,拒绝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甚至引导工作队同中央“顶牛”。在组织上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独断专行。陆定一部长代表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宣布:撤销张磐石同志北大工作队队长职务,由许立群同志任北大工作队队长。八人小组改为九人小组,增加常溪萍同志为成员。许立群为九人小组组长。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北大“社教”第二阶段以贯彻《二十三条》为中心,否定以张磐石为工作队队长的在北大“社教运动”中发动群众给领导提意见,而后把北大陆平党委上升到“走资本主义的方向道路”、开展夺权斗争的错误路线;实为“转弯”,最后以撤销张磐石北大工作队队长作为对北大前一段运动的结论。
第三阶段: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央书记处关于北大“社教运动”的指示,总结经验教训(1965年5月初至10月)。
这一阶段的主线是:“烙饼”又翻过来了,给“社教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整风”,“上面整下面”。
北大“社教”第66期《简报》透露了运动第三阶段的意图:陆平说这次整风很重要,应该把他们(指前段给领导提意见的“社教”积报分子)调回学校参加学习,接受教育;如果他们不回来参加,对他们也不好。另据阮铭提供的现场记录是,陆平当时插话说:“这些人要好好整整。”……谢道渊说:“要毁掉这些人。”(以上摘自两人提供的记录本)
5月5-6日,全体教职员及研究生党员大会,连续收听4月28日陆平、许立群以及4月29日张子意、陆定一在民族饭店北大工作队会议上的讲话(录音)。
5月7日,工作队召开全体工作队队员和北大教职员党支部书记、行政科长以上及校党委机关干部参加的大会。由新任工作队队长、党委书记许立群布置工作。他说:根据中央书记处书记彭真指示,5月4日九人小组开了第一次会议,作出了几条决定,队党委和校党委也分别进行了研究。现将九人小组决定的几件工作予以说明:(一)工作队与校党委要集中力量抓两件事:一是抓教学秩序。农村“四清”要落到生产建设上,学校“四清”要落脚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上。中央领导同志批评张磐石同志进驻北大八个月没有抓教学。现在,一定要好好抓一下,校党委多抓,工作队也要抓。二是贯彻国际饭店和民族饭店两个会议精神,使大家领会进行党内斗争的正确原则。前工作队的主要错误,就是不执行《二十三条》和中央书记处的决定,反对党内斗争的正确原则,不按“团结—批评—团结”的精神办事,使得北大党内团结受到严重损害。(二)坚持“三结合”的工作方法,系一级要吸收党总支的同志参加共同领导运动。目前,以工作队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党总支为主。(三)北大干部已吸收到工作队的,同意两边会议都通知参加,逐步过渡到回原单位……
5月17日,校党委书记陆平召开汇报会,听取各系对中央关于北大“社教”问题指示讨论的情况。大家同意中央关于张磐石同志在北大“社教运动”中所犯错误的指示,同时认为:“社教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和被批判同志之间的隔阂还很深,在一些问题上分歧严重。
5月26日,“社教”工作队召开工作队队员和学校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和机关副科长以上党员干部会,许立群队长报告工作。他说:上次会后,工作进展比较快。放过四个录音后,大部分同志认清了张磐石同志的错误,团结改进了,党的威信逐渐恢复。有些工作组向被错批的同志道了歉,同志们反映好,认为“到底是来革命的”。他还提出:高校“四清”究竟怎么搞?各地同志来取经,总得大家一起研究出一个条文来。
6月29日,彭真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向北大工作队队员和北大党员干部作报告。他讲了八个问题:(一)北大形势好还是坏?我看北大形势好。(二)北大“社教”试点很有收获。正面经验是收获,反面经验也是收获。(三)当前北大要防止的主要偏向是什么?工作队到北大后有一段时间主要偏差是一部分同志否定一切,一片漆黑。现在应该防止的主要偏向是对问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以为北大可以万事大吉了。(四)从根本上把大是大非问题解决好。办法是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整风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办法。(五)解放思想,增强党性。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怎样,也是测量党性的一个标准。(六)高等学校“四清”必须密切结合教学实践并落实到教学改革上。前一段工作队最大缺点之一是没抓教学。(七)关于“重在表现”及如何看待历史、出身、成分问题。这是个战略方针问题。出身、历史要看,有烙印,但要“重在表现”。(八)健全校、系两级党的领导核心。对一些有德有才的,要破点格,提拔一些年轻人。
7月1日,校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讨论关于“社教运动”的部署。陆平书记说:九人小组开会研究,根据彭真同志的报告精神,为加快运动的进展,准备利用暑假,校、系领导干部集中清理思想,总结经验……各级干部,主要是校、系领导干部要清理思想,按“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自觉革命,别人帮助。
根据中共北京市委、中宣部、高教部的通知精神,7月29日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北大党员干部整风学习会(后称“第二次国际饭店会议”),校、系两级主要领导干部,吸收部分支部干部和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参加。到会250多人。会议由中共北京市委、中宣部、高教部及原九人小组成员共14人组成领导小组。中宣部副部长许立群任组长,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邓拓为副组长。许立群作了如下说明:(一)为什么要开这个会?6月29日彭真同志报告后,大家经过学习,有了初步提高,为了集中精力首先把北大的党整好,因此,三个单位一致同意召开这个会。要办好北大,必须把社会主义教育进行到底,当前深入开展“社教运动”,就要把存在的严重“四不清”(主要是在政治上、思想上)问题,认真地系统地加以解决,其关键就在于党,要把党整好。参加会议的干部整好了,再帮助一般党员。希望每个同志自觉革命,首先清理自己,清政治、清思想,去掉资产阶级的东西,增强党性。这次会议的中心就是增强党性。能不能自觉革命,是对社会主义的态度问题,是测量党性的重要标准。(二)怎样清理?对这几年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认识如何?立场是否坚定?是否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个人与党的关系上是否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人对己是否一分为二?这次运动有什么经验教训?(三)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弄清思想,团结同志。(四)方法是“团结—批评—团结”、“说服教育,洗手洗澡,轻装上阵,团结对敌”。邓拓也讲了话。学习文件主要是毛主席关于增强党性、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反对个人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等方面的讲话和文章。
8月25日,领导小组召开学习会全体与会人员会议。邓拓主持。首先由领导小组成员宋硕汇报学习情况。他说:经过学习文件,自8月5日开始“自我清理”,现在已有243位同志作了“清理”,占到会人数的百分之九十多。上周开始互相批评,吸取教训,大家感到收获不小:(一)党性有所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气氛有所增强;(二)对张磐石同志的错误指导思想和错误的斗争方法及对北大党内的影响,认识有所提高,与他的错误思想进一步划清了界限;(三)通过自觉革命,互相交心,互相帮助,运动中产生的隔阂减少了。他说:大多数同志自觉革命精神比较好,但也有些同志还没有完全摆脱个人情绪,极少数同志认识很差。8月25-9月1日,陆平、戈华等7人在大会上作了清理检查,各小组进行讨论。9月4日,这次整风学习会举行全体大会,宣布大部分单位学习告一段落,可以回校。哲学系、经济系、技术物理系和学校常委还需要继续学习讨论一段时间。
在第二次“国际饭店会议”期间,无论是在工作队内部,还是在北大的干部、党员中,斗争都更趋激烈。
原本观点就不统一的“社教”工作队内部吵成一团,从当时的记录看,他们逢事就争论。如在一次队部讨论中,针对中央书记处所提出的“陆平同志是好人犯错误”的提法,阮铭加了两个字,说应该是“陆平同志是好人犯路线错误”。从上海来的常溪萍立即批评这个说法超出了中央所做结论的界限;阮铭不服,举例论证陆平有托洛茨基观点。副队长、教育部副部长刘仰峤当即提出反对,副队长庞达也接着说“不对”。大势所迫,工作队队部人心惶惶,政见不一的诸位队长各怀心事,不知“社教运动”会以怎样的方式收场。
在“国际饭店会议”驻地的房间里,情绪波动很大的聂元梓告诉系里“社教”积极分子说:小组召集人会议开得很晚,交锋激烈,万里拍桌子发火,不得不拿“王牌”(指中央书记处对北大运动的指示)压人。在随后的会议中,聂元梓的发言还是围绕着冯定问题展开的,拿出具体事例来论证为什么“社教运动”中没有批判冯定。她说:“批判冯定,调走冯定,也不能解决整个北大和各系的问题。”北大党委由此认为:聂元梓无非是说冯定问题不如陆平问题大,不如各系的问题大(1965年11月1日第36期《北大哲学系党员干部整风学习会议简报》)。
第二次“国际饭店会议”的重点是“整风”,实际上就是整人。人人“清理思想”,清算张磐石的错误,自我检查,人人过关。邓拓在会议上鼓动对“社教”积极分子“整风”,要敢于“刺刀见红”。聂元梓“文革”后曾对友人讲:“国际饭店会议上就是对我们进行批斗。”整人又翻过来了,这次是上面整下面,来回翻烙饼。但压而不服,“积极分子”们并不服气。
第四阶段:检查总结1958年以来的北大工作,“社教运动”转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5年10月至1966年6月1日)
1965年10月以后,校党委组织讨论1958年以来工作的检查总结。10月25日,校党委扩大会继续讨论。校党委认为:这些年来工作中发生过不少缺点错误,但总的讲,成绩是主要的。说北大党委“实际上走了资产阶级的方向道路”是不符合事实的、错误的。校党委用了较多时间检查讨论了干部工作和党建工作,认为虽然大多数党员出身于非无产阶级家庭,不少人自觉改造的精神不够,但总的说来,北大党组织是好的。大多数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他们努力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工作是积极的。说北大党员干部队伍“政治上严重不纯”,是在“唯成分论”思想指导下的错误结论。
10月份,全校各党总支正副书记、党员正副系主任在党员大会上作了思想“清理”、检查。党员都在党支部生活会上联系个人思想检查缺点,以增强党性。同时,对张磐石同志的错误指导思想和做法进行批评。校党委要求党员整风学习一般要争取在11月25日前告一段落。
1966年1月24日,校党委召开常委会议。会上明确宣布:“社教”工作队不再回来了。这意味着北大的“社教运动”至此结束了!
北大的“社教运动”虽然告一段落,但“左”的阶级斗争理论和路线的影响已经蔓延,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裂痕岂能短时间弥合?!
此后,北大也跟全国一样,以学习毛主席著作为武器,积极开展对《海瑞罢官》以及吴晗、翦伯赞所谓“反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批判。对邓拓、吴晗、廖沫沙所谓“三家村”和《燕山夜话》“反党反社会主义”立场的批判。
5月15日,校党委常委会研究了文化革命运动问题,决定积极投入文化革命,不再进行单独整风。
5月19日,北大党委开会传达中央文件——《五一六通知》,聂元梓、赵正义等出席会议,听了传达。会后聂等七人酝酿写大字。
5月25日,聂元梓、宋一秀、夏剑豸、杨克明、赵正义、高云鹏、李醒尘7人贴出了《宋硕、陆平、彭珮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报,张贴在北大大膳厅(第一学生食堂)的东墙上,引起全校的激烈争论。
6月1日晚8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根据毛泽东的批示,全文播发了聂元梓等7人签名的大字报(不久,被毛泽东誉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
该大字报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全校震惊,全国震惊……
毛泽东6月1日在批示向全国广播北京大学第一张大字报时,有个批语:“北京大学这个反动堡垒从此可以开始打破。”(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下》)毛泽东以北大为突破口,利用聂等人的大字报,从基层发动群众,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从此,“烙饼”再次翻过来,并加大火候,下面整上面,整得狠上加狠;所谓的阶级斗争越来越激烈,路线也越来越左,以致达到登峰造极!
6月1日当晚,也就是6月2日凌晨零点30分,中共中央华北局就委派以张承先为组长的工作组进驻北大,领导北京大学开展文化大革命。
从此,全国进入毛泽东亲自发动的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就向全党、全国转发了毛泽东5月7日写给林彪的一封信(即著名的《五·七指示》),后来又公开发表毛泽东1966年7月8日在武汉致江青的信、8月1日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卫兵的信和8月5日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还随时发表很多很多“最高指示”,如8月10日“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等等,成为全国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金科玉律和尚方宝剑。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中华民族历经了十年浩劫。
中国人民在文革中付出了沉重代价——生命的摧残,心灵的折磨,道德的践踏,文化的破坏,经济的凋敝。叶剑英在1982年9月的十二届一中全会后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曾披露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及死亡人数:(1)规模性武斗事件,4300多件,死亡123700多人;(2)250万干部被批斗,302700多名干部被非法关押,115500多名干部非正常死亡;(3)城市有4810000各界人士,被打成历史反革命、现行反革命、阶级异己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反动学术权威,非正常死亡683000多人;(4)农村有520多万地主、富农(包括部分上中农)家属被迫害,有120万地主、富农及家属非正常死亡;(5)有1亿130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政治打击,557000多人失踪。
众所周知: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当然,在这十年里,几乎所有的成年中国人,甚至小学生,都以不同角色、不同程度地被卷入“文革”。每个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经历,都该有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凡是经历过那场“革命”的人,理应记忆犹新!
□ 原载王复兴主编《回顾暴风雨年代——北大文革亲历者文集》
http://hx.cnd.org/2020/03/02/%E3%80%90%E5%8D%8E%E5%A4%8F%E6%96%87%E6%91%98%E5%A2%9E%E5%88%8A%E3%80%91%E7%AC%AC%E4%B8%80%E4%BA%8C%E4%B8%80%E5%9B%9B%E6%9C%9F%EF%BC%88zk2003b%EF%BC%89%EF%BC%88%E4%BD%9C%E8%80%85%EF%BC%9A%E9%98%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