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转贴这些照片花了整整一个多小时,不知有没有更高效的转贴照片的办法?
原载 粤海农垦知青论坛
http://yhzq.asiadcp.com/dispbbs.asp?boardid=59&id=28893&page=&star=1 
景洪街头坚持北上的知青刷出的标语

首批请愿团的代表证

原首批请愿团最后到京的十一名团员(重庆七名上海四名)

1978年首批赴京请原团从西双版纳出发时的四十三名团员
原1978年西双版纳首批赴京请原团(现在渝七名团员)于2008年金秋
公元一九七八年末,云南西双版纳各农场,一场势不可挡的返城风暴刮起,在面对地方当局的高压与知青内部产生(是否坚持北上)的暂时犹豫、分歧时。一群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青年,毅然率先扬起北上先遣的大旗。他们徒步北行,历经通关经费失窃、昆明卧轨、内地宣传、北京跪雪的苦难,最后仅剩下一个十一人的坚强团体抵京。
在京期间,他们如实地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了当时云南农场知青的心声,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王任重同志、邓小平同志的秘书亲切接见和处处关心。他们在北京一直坚持到版纳知青开始办理户口的喜讯传来。
事过境迁,弹指一挥间。风华正茂的青年已经步入天命,
往事不堪回首。
金秋之际,先谴队在渝战友又重逢。再展大旗,以祭奠他们逝去的青春……
北上日记摘录
——《北上前夜》
时间:1978年12月15日晚
地点:西双版纳州州委礼堂
人物:西双版纳北上请愿筹备总组全体成员
以及版纳知青数百人
在北上出发时刻即将来临的时候,北上筹备总组负责(丁惠民)同志提出了推迟一下再让一步,给点时间给州委,让他们再考虑一下作出答复。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按造民主集中制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对此(丁惠民同志)的意见进行了表决。
就是这推迟一下,(已经)给我们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省委、州委领导借和谈(机会),利用各种(手段),甚至诱导、拉弄知青负责人。同时派出工作组在知青中扇动、分化、瓦解一部分知青的意志,削弱北上的信念,我们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出的“即将到来的时刻。此时几万颗心在巨烈地跳动,几万知青不怕疲劳,长途跋渉聚集景洪,打听北上出征的喜讯,准备欢送北上代表。景洪街头人山人海,大家谈论着,欢心着:明天准时出发吗?
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几个知青代表,以二十团(勐满农场)的名义向在场的全体知青表了个态:“请大家放心,就是天塌下来我们也能顶住,坚决北上”。此刻多少双眼睛在盼望着我们,多少双手冲我们伸来:你们放心去吧!我们一定作你们坚强的后盾。
预料不到的夜幕降临了,我们的负责同志(筹备总组总指挥丁惠民与省委、州委领导谈话)回来了。(他立即)召集各团代表开会,统一思想(进行关于是否北上的)表决。八个农场,其中两个农场人数少没表态,其余一致通过:第二天准时强行北上。此时丁惠民发言了:一、目前看来强行北上对我们不利,要想到全局,我们再给州委几天时间考虑考虑。二、中央电话通知已学,中央关于对知青问题统筹解决的文件马上下达,等等吧!难道谁敢与中央精神作对?三、我看省委已找我谈过,可以给我们解决些具体问题,是已说好了的。丁惠民谈到这里,代表们愤怒了,暴跳如雷。质问(丁惠民):你不是说最后等一天吗?你曾经立过誓“就是死了也要把我抬上北京”。(你)简直是出尔反尔。要只是为了改善点我们的生活,为了点油、盐、酱、醋至于吗?不是为了回家,大家的心有这么齐吗?!最后丁惠民表态:“对于北上,我不支持也不反对,我弃权”。(在此情况下)全体代表(举手)表决,以5:3票取得了强行北上的通过。
然后,又有三个农场发言谈到:一、丁惠民去,我们才去。因为我们是看了丁惠民的联名信而来景洪的,他都不去了我们怎么去。难得让我们跟那些不明不白的人去吗?二、从各方面看我们觉得还是要等几天,省委、州委解决就行了,不解决咱们再北上。(这些同志)他们完全没考虑到已经推迟了一天,在知青中已造成了不好的后果,对知青打击很大。很多知青说像现在这种情况,怕没有人再会支持你们了,很有可能会造成全局大乱。
在这紧要关头,我们几个团的代表再次向知青们表态:头可断,血可流,北上,北上,坚决北上!明天一早出发,跨过澜沧江。那怕有数十挺机枪几百门大炮,我们会举起我们的大旗冲过去。
时间已过凌晨2点,抓紧时间重新筹备。当时的(州委礼堂)的情况就象“十月革命”的前夜,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各自都在作自己的准备工作。等我们筹备工作完毕,版纳已迎来新一天的曙光。
马上漱洗完毕,我们整装待发。(欢送)的群众来得多早啊,(几百辆)单车在前开路,北上代表夹在欢送的人群中,锣鼓声、口号声、歌声汇成一片。几千知青放声高呼:“向代表们学习,祝你们成功”!………整齐的队伍,迈着骄健的步伐,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了澜沧江大桥。
首批请愿团副团长(重庆知青XXX)
于1978年12月16日凌晨
1978年12月16日首批请愿团在景洪宣誓出发,徒步踏上北上征程
首批请愿团在普洱与前来堵截的省、州委领导对话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