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17|回复: 0

刘云:话剧《八一风暴》创作演出亲历记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4-2-18 22: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剧《八一风暴》创作演出亲历记
——纪念话剧《八一风暴》首演50周年
今年8月1日是话剧《八一风暴》首演50周年。81年前发生在南昌的武装起义,在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的领导下,排除阻力,毅然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和工农群众进行土地革命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当时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能组织三万多人参加的武装起义,这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先进的政党。
八一南昌起义30年后,在20世纪50和60年代新中国的话剧舞台上,江西省话剧团上演了由刘云、余凡与江西省话剧团雪草、张刚合作的话剧《八一风暴》。80年代初,上海电影制片厂李洪辛与吴安萍、徐海秋、周大功合作,根据话剧《八一风暴》改编创作的故事影片《南昌起义》搬上银幕,将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成功地以戏剧和电影的艺术形式,向人民群众宣传“不怕挫折,敢于斗争”、“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八一精神的基本内涵,饮誉海内外。话剧《八一风暴》、电影《南昌起义》诞生前前后后的历史,台前幕后延续着许多风雨故事,值此纪念话剧《八一风暴》首演50周年和电影《南昌起义》首映28年之际,记述如下,以飨读者。
话剧《八一风暴》剧作的诞生
1958年,党中央提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口号,当时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向全省文艺界发出“回忆革命史,歌颂总路线”,掀起“五一”、“七一”文艺创作新高潮的号召。当时在江西省文化局工作的刘云和余凡,被批准创作反映八一南昌起义革命历史题材的话剧后。我俩便住进“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原江西大旅社)四楼,研究有关八一南昌起义的资料、访问八一起义时在江西大旅社工作的工友。经过日夜奋战,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将话剧草稿写出,暂定名《第一面红旗》,并读给省文化局长、省剧协主席石凌鹤听。老戏剧家石凌鹤对剧本除肯定外,提出一些非常宝贵的意见。作者根据凌鹤同志所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时任江西省话剧团团长迟守耕同志阅读剧本后,他很感兴趣,向作者提出这个剧本给省话剧团排演。为了使剧本更适合话剧排演,便由余凡同志带着初稿奔赴景德镇(省话剧团当时正在该地演出),将剧本念给演员们听,受到演员们的热烈欢迎。听取了剧团演员们很多宝贵意见后,旋即返回南昌。两人又作了一次从头到尾的修改,剧名则定为《八一风暴》。这就是1958年7月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江西省文化局剧目工作室油印的最初稿本。也是50年前江西省话剧团1958年8月1日为庆祝“八一”建军节在南昌市首次公演的剧本。这个剧本的主题思想是写武装革命斗争的,以反对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贯穿全剧的始终。当时作者的意图,主要是歌颂当年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同志领导八一南昌起义的功勋。但鉴于当时党中央有规定,凡是在世的党中央委员的形象一律不能在戏剧舞台上出现。于是,作者便通过剧中人的对话来交代,把周恩来同志主持起义会议的场面放在幕后处理。直接出场的人物是叶挺(二十四师师长)等。省话剧团按初稿本日夜赶排,于7月下旬在中山堂彩排。请中共江西省委文教书记方志纯审查,我在剧场请示方志纯书记,除请他提意见外,问他“这个戏可不可以演出”?方志纯书记指示说:“请文艺界的同志开个会讨论一下,听听意见。可以演,边演边改嘛!”。7月底,江西省话剧团在《江西日报》上,登了在南昌首次演出话剧《八一风暴》的广告。演出后,深深地感染着南昌的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指战员,轰动了英雄城。
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对话剧《八一风暴》非常重视。1958年8月,《八一风暴》在南昌首演十几场后,江西省话剧团便带着这个戏,到吉安、赣州地区和湖南长沙演出,征求意见。年底,又由李杰庸副省长率领省话剧团到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听取解放军战士和部队首长的意见。此时,省话剧团创作组的张刚参加了“边演边改”,但省、市文艺界的几次座谈会上,仍对剧本的修改提出了不少意见。话剧《八一风暴》如何提高,使之成为一部优秀剧目?在这关键时刻,吹来一股强劲的东风。
贺龙元帅的亲切教导
1959年1月15日的夜晚7时许,来南昌视察工作的贺龙元帅由陈丕显、杨尚奎、邵式平、方志纯、刘俊秀、白栋材、郭光洲、莫循等华东局和省委领导陪同来到江西艺术剧院观看话剧《八一风暴》演出。省文化局的领导,要该剧作者之一的刘云,坐在贺龙元帅前排听取、记录贺龙元帅对剧本的意见。
演出中间休息时,在贵宾休息室中,应省委书记杨尚奎之邀,贺龙同志还讲述了八一南昌起义时的史况。
演出结束时,贺龙元帅在陈丕显、杨尚奎、邵式平等领导的陪同下,健步登上舞台,亲切地和每个演职员一一握手。第二天下午4时许,贺龙元帅在滨江招待所和赣江的船上接见了该剧的编剧、导演、省话剧团负责人和一些主要演员谈话剧《八一风暴》的修改意见。贺龙元帅亲切深沉地对大家说:“我这个人有什么?不是三头六臂,没有党什么也做不成”,“在戏里不要突出任何个人的作用,应该突出歌颂党的领导,应该突出的是毛主席的武装斗争思想的英明和正确。戏要用党在起义中的作用和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来贯穿”。贺龙元帅还无限感慨地说:“八一暴动拥有几万人,由于不能依靠群众,缺乏正确的方针而失败。而与此同时,毛主席带了不到‘一把’人(他有力地伸出张开五指的手,意指500人,又紧紧地纂起往上举),在井冈山上竖起了红旗。从这里我们好好体会体会……”并对戏中特务活动过多、手段过于现代化提出批评。贺龙同志说:“那时,两条路线的斗争是有的,机会主义副师长还可以写得更深刻些。群众场面还要扩大些,要把工人纠察队的力量充分表现出来。”最后贺龙同志指出:“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把政治、艺术、技巧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个戏是成功的,可以到北京、上海去演,大胆的演吧!边演边改。”贺龙元帅给话剧《八一风暴》的修改指明了方向。3月27日,在省委宣传部领导同志直接指导下,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召开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座谈会,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武继国亲自出席会议指导。要求遵照贺龙同志的意见,集思广益把剧本改好,争取晋京参加向庆祝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出。
经过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由刘云、余凡、雪草根据贺龙同志的宝贵指示和省、市文艺界两次座谈会的意见,经过多次研究,由刘云执笔拟出了修改方案(提纲)对剧本进行较大的改动,并将修改方案(提纲)提交省、市文艺界第三次讨论《八一风暴》的座谈会上,刘云讲了修改方案(提纲)后,经过与会专家、演员的认真讨论,一致赞同这个修改方案(提纲)。这次修改时,根据修改方案(提纲),经几位作者推定,由省话剧团雪草按修改方案(提纲)参加进行修改。这次修改采取了忠于史实,对人物塑造,能真则真,不能真则像,既真又不全真,既像又不全像,以及虚实结合,交相衬映等手法,塑造了党代表方大来和“铁军”师长杜震山(贺龙的形象)、朱德的学生张敏、警卫连长罗林等人物,由此形成方大来在第二场里,从周恩来主持发动起义前敌委员会议的楼上走下,进入“铁军”两条路线激烈斗争的场面中。采用传统戏曲手法,进一步加强了“单刀赴会”的“鸿门宴”式的一场戏,由方大来带双枪警卫连长罗林赴宴,表面上觥筹交错,暗地里刀光剑影,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搏斗的场面。奇峰突起,扣人心弦,将戏剧推向了新的高潮。这部由江西省文化局的刘云、余凡与江西省话剧团的雪草、张刚合作的话剧《八一风暴》得到中共江西省委领导和省文艺界的肯定和好评,并定为晋京向建国十周年献礼剧目。
话剧晋京献礼演出的日子
1959年6月,江西省话剧团带着修改后的《八一风暴》沿长江而下巡回演出,7月上旬抵达上海。在申城一炮打响,30天演出40多场,场场爆满,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 910赶到首都北京,当时,江西省文化局指派党组成员、副秘书主任刘云负责在北京领导江西省话剧团、江西省歌舞团向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出工作。经联系后,911,解放军总政的同志把省话剧团接进了军委礼堂,晚上军委有千余座位的礼堂,座无虚席,总政领导及指战员前来观看话剧《八一风暴》,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在北京首演取得成功。
9月14日傍晚,中南海怀仁堂华灯齐放。在京的中央领导、副总理和部长们及他们的夫人,还有邓颖超同志都出席观看话剧《八一风暴》。江西省军区司令员邓克明也到场观看。演出结束时,朱德委员长和谢觉哉、林伯渠、沈雁冰、张治中、邵力子等中央领导上台祝贺演出成功,与大家一一握手,合影留念。周恩来总理得知江西省话剧团和江西省歌舞团,晋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很高兴。为欢迎江西老革命根据地的两个剧团的到来,9月16日,在中南海紫光阁设宴招待两个剧团来京献礼的演员和话剧《八一风暴》的作者。贺龙、陈毅等副总理及夫人出席。文化部钱俊瑞副部长等领导与话剧《八一风暴》的作者和两个剧团的领导与周总理在一桌。总理谈笑风生,不断给大家挟菜,演员们激动万分,充满无限感激之情。十几天的献礼演出,省话剧团全团晋京的同志,以无限激动的心情,代表江西老革命根据地人民和红土地的文艺工作者,向首都观众和庆祝建国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10月中旬,江西省话剧团的全体同志怀着激动、难忘的心情离京赴天津等地演出。在继后几年的日子里,他们的巡回演出走遍全国各大中城市、部分兵营和农村,把这颗用众人心血凝成的弘扬“八一精神”、宣传党史、军史的精神文明食粮奉献给了大江南北的广大人民群众,也为江西人民争了光。
《八一风暴》在北京献礼演出后,得到首都文艺界领导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发表十余篇评论《八一风暴》的剧评。1959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报》第18期刊登了一篇《十年艺苑花齐放 开向东风朵朵红——记首都国庆献礼戏剧演出》的本刊记者文章,在关于话剧《八一风暴》文中写道:“在革命历史题材方面,特别要提一下的是江西省话剧团成功地献演了《八一风暴》,这场描写中国工农武装诞生的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话剧,出色地塑造了几个无产阶级领导者的生动形象。这个戏和南京前线话剧团演出的以抗日战争初期我军团结一切力量坚持抗日为题材的话剧《东进序曲》,就艺术成就来说,是最近出现的描写中国人民革命史实的双璧。”
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在这期《戏剧报》中,以《戏剧艺术的青春》为题发表专题评论文章。文中写道:“拿话剧来作为例子。这次在京艺术团体的献礼演出中,一共演出26个话剧节目,其中有12个是1957年以后新创作的剧本,这12个剧本的作家,新人占了很大很大的比例,如《降龙伏虎》的段承滨、杜士俊,《东进序曲》的顾宝璋、所云平,《八一风暴》的刘云、余凡、雪草等,《烈火红心》的刘川,《比翼齐飞》的李未芒等等。这说明话剧剧本的新作家不是很少而是很多,不是成长得很慢而是成长得很快。”对话剧《八一风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62年,在江西省第三次文代会上,刘云、余凡、雪草、张刚四位《八一风暴》的作者,作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创作道路》的联合发言,总结了他们的创作经验。话剧《八一风暴》于1959年7月,经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批准,在上海巴金、靳以主编的《收获》文学双月刊第四期上首次发表。于1960年3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随后,被收入江西省文化局、江西省文联编印,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十年剧本选》(创作集)中。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等还改编为连环画读物出版。总之,在50至60年代,《八一风暴》是全国人民群众及文艺界公认的优秀话剧剧目,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誉,解放军总政、全国许多省话剧团皆排演。
由江西省话剧团和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上海戏剧学院、全国各省话剧团、京剧团、评剧团等移植演出的《八一风暴》使历史上的八一南昌起义更加深入人心,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形象生动的广泛传播,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香花。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党集团基于他们篡党、篡军、夺权的目的,蓄意将其污成了“流毒”甚广的“大毒草”。
该剧编剧、导演、演员,参与过工作的人员被列入“反党”黑名单,炮打火烧,批透批臭。不少同志被关押,送进“牛棚”、劳改、下放。作者之一的余凡由此身心遭到摧残而过早地离开了人间。
另一方面,林彪、江青及其在江西的代理人积极网罗策划,另组织人员要将《八一风暴》改成“前半出写起义,后半出写失败”并突出宣扬林彪的剧本,借以妄图实现毁我长城,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
改编成电影 再创新辉煌
一声霹雷震天响,纷碎“四人帮”,《八一风暴》得解放。
1977年1月18日,张家口市京剧团根据话剧《八一风暴》改编移值的京剧《八一风暴》在张家口市首先复排上演,新华社发了消息,称“被‘四人帮’打入冷宫10年之久的现代京剧《八一风暴》,最近在张家口市重新上演。”各地戏曲剧团纷纷到张家口市观摩学习复排《八一风暴》。全国掀起上演《八一风暴》热。
与此同时,江西省话剧团、总政话剧团等各地话剧院团也陆续恢复重新排演了话剧《八一风暴》,同样受到了全国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而有的话剧团在修改上演的话剧《八一风暴》里,正面描写了八一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同志,正面写了朱德、贺龙、叶挺等同志。修改者的愿望是好的,想在剧中歌颂周恩来同志领导八一南昌起义的伟大功勋,因而受到热爱周总理人民群众一时的激动和欢迎。但修改者却忽略一个问题,就是历史剧必须忠实于历史,它必须在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的描写上要忠实于历史、革命历史剧尤其应符合革命历史。修改者在剧中不顾1927年周恩来同志在白色恐怖下极端秘密地到南昌领导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而把原创话剧《八一风暴》中的方大来简单地改为周恩来,把周恩来写成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张发奎部下的“主任”,并亲自到南昌敌人卫戌司令部赴“鸿门宴”。让周恩来说方大来的话,这就不真实了,既违背革命历史事实,也损害了周恩来同志的形象。
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话剧《八一风暴》改编的彩色故事影片《南昌起义》,却是非常成功的改编、再创造的优秀之作,再创了辉煌,重现了八一南昌起义气势磅薄的历史画卷。
1980年夏,江西省文化局局长李定坤同志,要时任江西省文艺学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刘云到他家,会见上海电影制片厂文学部的姚国华、金大漠二位编辑,就上影计划根据话剧《八一风暴》改编成电影一事,征求原创作者的意见。刘云当时表示:“上影将话剧《八一风暴》改编成电影,这是大好事,我代表几位话剧作者表示欢迎”。当时他向他们提出:“改编成电影可不能让前敌委员会书记、八一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同志,到南昌敌人卫戌司令部赴‘鸿门宴’啊!这个情节是虚构的,用在话剧《八一风暴》中方大来身上可以,用到周恩来同志身上,就是严重损害周恩来同志的形象,也是违背历史的。因为当时周恩来同志,是在白色恐怖下,秘密到南昌的,请你们考虑。”当时,李定坤局长说:“原创作者的这个意见很重要,请你们考虑。”上影的编辑说:“电影剧本不会这样处理。”拍摄后的彩色故事片《南昌起义》,电影剧本是根据话剧《八一风暴》改编再创造的。它以广阔的历史背景,描绘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各个阶级、阶层人物矛盾斗争。概括了整个时代的社会历史风貌,热情洋溢地塑造了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蔡和森、叶剑英、谭平山、恽代英等为创建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向武装的反革命打响了第一枪的丰功伟绩。
把电影和话剧、京剧《八一风暴》相比较,不仅在典型环境的选择、矛盾冲突的安排上更加集中,许多场景作了较大的电影化处理以外,最大的改动是影片大胆地将重要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都真名真姓地出现在银幕上,除上面提及的一些我党早期革命斗争的领导人物外,其他重要的历史人物,如陈独秀、张国焘、李立三,还有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将军等都出现了。影片以形象逼真的众多的著名历史人物、宏伟的气势、富有历史特征的情节,把已经逝去时代的历史画卷再现于观众面前,它激发我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倍加敬仰之情,增加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鼓舞我们弘扬“八一精神”,为加速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影片《南昌起义》,经过经验丰富的老编剧李洪辛同志(执笔)与吴安萍、徐海秋、周大功合作,经过著名导演汤晓丹、著名美工师韩尚义、著名摄影师沈西林,在音乐、美工和演员们的通力合作下,大胆地以文献片式的精确性,把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画卷,作为“全景”而摄入一部故事片之中。这种改编,才是真正的改编,成功的再创辉煌,不失为获得1981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在中国电影史上丰碑永存。八一精神,永放光芒。

                                                         (原载2007年8月《文史大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04c580100elua.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20 17:45 , Processed in 0.0177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