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76|回复: 0

安徽省委对于目前手工业中几个问题的处理意见(1957)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2-11-7 13: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共安徽省委批转省委工业交通工作部对于目前手工业中几个问题的处理意见


  中共安徽省委文件

  中共安徽省委批转省委工业交通工作部
  对于目前手工业中几个问题的处理意见

各地、市、县委:
  现将《省委工业交通工作部对于目前手工业中几个问题的处理意见》转发你们。省委认为,报告中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值得各地重视,对于几个问题的处理意见望参照执行。


  中共安徽省委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附:对于目前手工业中几个问题的处理意见

  一年来,我省手工业无论在发展生产、改组、改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表现得很突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的加以处理。现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一、处理专业与农副手工业间的矛盾问题
  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很多,经常争原料、争市场和争社员,以致打架闹事,特别是农业社强调发展副业以后,矛盾更加突出。从几个地区调查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农业社发展了一些目前已经不缺或者已经过剩的行业,如缝纫、铁器、竹木、家具、砖瓦建筑等,比去年同期增加10~20%。由于农副业的发展缺乏统一平衡,就排挤了一部分专业手工业,影响到专业手工业的巩固。但是,另一方面,有些专业手工业与农业经济服务不够,如有的手工业社,只愿搞制造,不愿搞修理,只做成批的,不愿做零星的,只搞集中生产,不搞流动下乡,结果促使农业社为了适应本身的需要而另起炉灶去搞副业手工业生产。
  处理专业手工业与农副业的矛盾,必须从有利于手工业、农业生产的共同发展和有利于改造两方面出发。农副手工业应该与农业统一结合安排生产,并应由各地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一般的安排原则是:“先专业、后副业,先城镇、后乡村”。分散在农村中的手工业合作组织,可以考虑根据自愿互利原则,逐步合并一些给农业生产合作社,但要注意到农副业与专业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经营方法和分配办法,目前各地实行的办法有三种:第一,农业社统一领导、统一安排下,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双方协商,向农业社缴纳一定数量的公益金和公积金。第二,实行以农业社领导为主的双重领导。手工业部门只负责技术指导和外地原料的采购供应,视其服务的多少和大小,向手工业联社缴纳一定的行政费用第三,与农业社统一计算工分,注意照顾其历史情况和现款收入,对技术性较高的社员,在分配上应稍高于农业的报酬。对于农业社中尚未组织起来的个体手工业,今后不再去组织专业合作社(组),应根据自愿,吸收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目前农村对个体手工业的管理由农业部门负责安排。
  二、关于个体手工业问题
  个体手工业,在合作化高潮以后,发展很快。根据一个市、一个县和一个镇的典型调查,个体户在合作化高潮以后,增加了四倍,占手工业部门改造人数的12.5%。从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缝纫增加32.7倍,五金增加3.5倍,木业增加41倍,竹器增加2.4倍。新增个体户来自:干部家属就业占9.5%;退社的社组员占7.9%;农业人口占74.4%;城市居民占0.8%。在个体手工业中,雇工剥削,偷工减料,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还在不断增加。据合肥市调查有53.4%的个体户有违法行为,这是很严重的。有些分子还对合作组织进行污蔑和攻击,抵抗改造。如滁县的一个铁业单干户雇了六个工人,还到处宣传要“扩大单干户的队伍”。有一个姓李的单干户公开宣扬说:“不搞垮合作社我就不姓李”。蚌埠市有一个退社的单干户,夸耀单干好,说:“单干单干,快活一半,四两老酒,一盘变蛋”。这种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危害了合作化事业。但新发展起来的个体手工业中,有部分也是社会所需要的,不能一律都看成是消极的东西,应该估计到某些个体手工业的发展,是今后较长时期内还会发生的问题,在某些方面是与手工业工作本身的缺点有关,象有些手工业合作社没有能够保持灵活多样、便利群众的特点,取消了好多零星产品和修旧补破业务等。因此必须在作好手工业改组工作的同时,加强对个体手工业的领导、管理和改造。目前应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第一,对个体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应结合整风对他们开展批评和斗争,决不能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违法分子,要在政治上给予孤立和打击,使他们规规矩矩的接受改造。另一方面应积极的整顿和办好现有手工业合作社,进一步的发挥和体现合作化的优越性,吸引他们走合作化的道路。
  第二,加强对个体手工业的行政管理,首先是城镇的个体手工业应该进行开歇业的登记,对于社会所需要的行业,允许他们开业生产,并可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对于目前已经过剩,供产销有很大困难的行业,不允许开业,那些早已开业的,要积极辅助其改行转业。
  三、关于贯彻民主办社方针问题
  各地贯彻民主办社方针,曾经作了许多工作,也有一定成绩,但是贯彻得不深不透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它影响着广大社员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不能发挥组织制度的作用,不按社章办事的现象很普遍。不召开或不按期召开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即使召开也不报告工作,不按社章行使职权。许多群众性的会议,多是上面讲、下面听,上面批评、下面检讨。理事会不能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往往是个人包办,特别是监事会多数不起作用,社员反映:“理事不理事,监事不监事”,有些理事会不经社员选举产生。有的联社包办或过多干涉基层社的工作,对基层社社员大会通过的决议不尊重,限制了基层社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第二,合作社有些干部作风不民主,包办代替,强迫命令,高高在上,重大事情不同社员商量。如有的社干购买价值4500元的机器设备,这样重大事情也不通过社员大会和理事会讨论。有的则发展到违法乱纪的地步,随便打骂和开除社员。如肥西花岗社主任欧打社员引起六个社员退社。
  第三,经济不民主。财务帐目不公开是普遍的现象,有的虽然公开帐目,也仅是一个形式。合肥市43个社中有25个社不公布或不按期公布帐目,少数几个干部包办一切,社内重要财务问题的处理,不和社员商量,有些社长时间财务混乱,贪污浪费现象严重,社员很有意见。其他关于生产、工作和生活制度的制订和执行,也经常不吸收社员参加和监督。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社干对民主办社这一根本方针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领导作风,有些干部习惯于家长式的领导;某些社员觉悟不高,思想上还残存着自由散漫和邦派、行会观念。因此,要求各地在整风中结合整社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广泛的深入的进行民主教育,使广大社员了解合作社是社员集体的经济组织了解个人与集体和国家的正确关系,了解自己在社内所处的地位和应有的民主权利,从而树立以社为家和当家作主的思想,加强关心合作社的责任感,克服旧的思想和习惯。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社干了解走群众路线、民主办社的意义和方法,切实改变工作作风,以树立依靠群众、为群众服务,办好合作社的思想,养成善于听取群众意见,遇事和群众商量的良好习惯,促使合作社造成一种充满生动活泼的民主气氛。
  (二)从组织上和制度上来保证实行企业的民主管理。首先是理、监事会按照集体领导原则进行工作,要坚持实行重大问题经会议讨论,日常工作分工负责的制度,理、监事会由选举产生并且按期改选的制度。更重要的是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会要按时召开,会上要全面讨论和审查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和审查重大议案并作出决定,并可以对社的工作和社干提出批评。再者,要按期切实公开财务帐目,随时接受社员群众的监督。有帐目不清贪污浪费的情况,应及时加以处理。
  (三)干部必须切实改变工作作风,积极工作和积极生产,以模范行动带动社员,关心和爱护社员,与社员同甘共苦。基层干部要尽可能不脱离生产;少数脱离生产的也必须抽出一定时间(每星期一天)参加生产,并且订好必须遵守的制度;一切福利享受,社干不得特殊,社干要树立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社员打成一片的作风。落选的脱产干部应该回到生产中去,或者由原派机关抽回。今后新派去的干部只能代理工作,经过社员的选举才能担任正式领导职务。基层干部要了解对上级社负责和对社员负责的一致性,把两者对立起来的看法,是不对的。
  (四)联社要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切实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解决困难,不要代替包办、遇事干涉,要善于启发基层社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领导。
  最后,应该注意在发挥民主的同时,也要防止极端民主化的倾向发生。
  四、关于处理退社问题
  根据32个县的调查,今年上半年已经有3.13%的社、组员退社,有5%左右的社、组员思想上动摇,准备退社。宿松县一个竹业社,已经有38%的社员退社;灵璧县有一个社员三年来入社退社达八次之多;此外,萧县、灵璧、全椒三县有四个合作社和五个生产合作小组,因社组员大量退社而垮台。这种严重情况,决不能忽视,应该引起注意。
  退社的情况和原因很复杂,根据最近座谈会初步分析;退社的社组员中,绝大部分是原来的小业主和富裕的独立劳动者。据宣城、肥西调查,前者约占30%,后者约占60%;思想上准备闹退社的也大多是这些人。他们退社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些人大体上相同于农村的富农和富裕中农。
  退社以后的去向,据肥西统计,有44%退社单干,有42%去农业社继续进行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有13%出走到外地或有其他生活依靠回家养老。
  退社现象大部分发生在两年以内新组织起来的合作社,而且大部分发生在三类社。
  造成退社的主要原因大体是:(1)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滋长;(2)个体户活动的影响(3)社会上坏分子的破坏和煽动;(4)合作社本身工作上有缺陷;(5)个别地方社内被坏分子窃据了领导权。
  退社问题,是手工业内部矛盾表现的一个方面,应该按照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指示精神,进行妥善的处理。对手工业组织中社员退社的情况和原因,各地应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作到心中有数,对社员退社的处理,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一般原则是:有合理要求的应允许他们退社;不合理的经说服无效时,也暂允许他们退社;但对那些煽动拉拢别人退社的分子要坚决给予打击。退社入社均应严格履行手续,防止坏分子钻空子。对那些判刑的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应由社管制生产,不能给以社员的称号。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改进合作社的工作,加强思想教育。同时,合作组织必须明确依靠那些过去是贫苦的手工业者来办好合作社,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这个组织路线和阶级路线。
  五、关于加强三类社的工作
  由于手工业改组、改造工作进行的有先有后,领导管理的有强有弱,它同农业社一样存在着三种类型。根据二个市、四个县、一个城镇334个社、组初步排队的情况来看,一类社有109个,占32.7%,二类社有167个,占50%,三类社58个,占17.3%。有的县三类社要占到30%左右。以上三种类型社排队是按以下四点划分的:(1)干部是否纯洁和团结(2)是否有一定的生产管理制度;(3)积累和社员收入是否增加;(4)大多数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程度。这就是说,划为三类社的,一般是干部不纯洁,不团结,管理混乱,收入减少社员思想落后。象这样的社,全省共有635个,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从典型材料来看,三类社问题很多,情况复杂,是一批很不稳固的合作社。这里举出一个极坏的典型:如肥西丙子铺缝纫合作生产小组计八人,其中出身于地主的2人,惯匪2人,参加过反革命组织的2人,富农1人,只有1个共青团员,但实际上已成为他们的俘虏。这个小组挂着合作社组织的牌子,招谣撞骗,经常聚赌,服务态度恶劣。以上只是举的一个例子,估计其他地方也还会有这样的社(组)。
  对三类社必需从思想上、组织上和具体的管理工作上,认真的迅速的加强领导,各地都需要排一排队,对改进三类社的工作,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订出措施,要求在明年一年内基本上把三类社消灭。这里必须指出,要求加强三类社的工作,并不是意味着可以放松对一、二类社的领导。
  六、进一步加强对手工业领导问题
  手工业工作对支援农业生产,满足市场和出口需要,解决失业问题、弥补大工业不足等方面均有很大作用,它在当前和今后的任务是相当繁重的。今年六月份省委召开有县委书记参加的手工业会议后,各地党委对手工业工作的领导比任何时期都加强了,绝大部分县都有县委副书记或常委委员管手工业。但由于手工业组织起来的时间短,基层领导弱因而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今年增产节约计划完成的不好,还有43.3%的任务要在第四季度去完成。同时,手工业系统在今冬明春还要普遍的开展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因此要求各地党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手工业领导,特别是城市的区委,乡镇的乡镇党委,更需要加强对手工业领导。目前大部分乡镇上的手工业存在的问题较多,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情况与手工业部门不依靠当地党委领导,不及时反映问题有很大关系。今后手工业部门的干部要教育基层社干部,有问题请求当地党委解决,经常主动的向党委汇报情况,多取得当地党委的领导。乡镇党委应在保证以农业为中心的同时,要以适当的注意力兼顾手工业工作。

  省委工业交通工作部
[/pre][pre]
[/pre][pre]原文地址: http://60.166.6.242:8080/was40/print?record=130&channelid=56956&back=3似乎是个档案电子化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1 21:30 , Processed in 0.0177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