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18|回复: 2

余汝信:文革旋涡中的38军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60

帖子

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
发表于 2010-1-18 1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汝信
8 h0 n1 G6 a& l; \! m+ C% C + E; D; T- [+ n+ `: b9 z
  拙作《林彪“5.18讲话”前后的防政变措施》草成,有朋友批评说,漏了5 s* I9 X$ x$ c8 d( G$ O; x
重要的一项--38军调防保定。笔者解释,调防一事,与防政变措施风马牛不相及. Q9 C, k2 N& {5 @
,朋友讶然。从朋友的认识中可窥见,对38军的历史,尤其这支部队在文革期间/ x& q! s. {. m& H" ]
的表现,多有误传,实有予以澄清之必要。4 R! G, ~+ `. J. v# @1 b6 T1 @2 E
9 q. K6 k$ f4 T- |
  38军,文革期间的番号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十八军”。其前身
: R5 I# v- @& j' U1 m9 W  }, K( e,是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纵与2纵、6纵,合称林彪“三虎”,同为公认的
* }7 W8 I7 _! t2 V7 I" I2 [6 S东野主力。追溯至更久远的历史,其112师334团的前身,为1928年彭德
  _8 b& C: _+ X0 x! N1 g5 P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暴动后创建的红5军之一部,113师338团的前身,为
, j: H4 ]& ~' W! t5 K) e: Z1932年吴焕先等重建的红25军75师一部。1937年8月,两部分别改编) l3 ]) u7 V# y' A; `. c
为八路军115师的两个营。112师335团和113师337团,前身亦为以
) i' x. o, c9 v8 W5 `* g" [" U红军干部为骨干组成的115师一个营和一个补充团。该军114师,前身则为东
/ `5 i/ Z; U" o北军111师,1942年起义投奔中共,后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
* j2 w" u9 x; P' F3 n
  f, y( x) \# a( Q) b# f  “三虎”之中,1纵、2纵与林彪的渊源远不及6纵。6纵16师,即后来的# q3 t9 `0 I# e+ i* ^  C# v5 U# }
43军127师,其历史可溯源至北伐战争中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即中共
$ s6 \5 r6 [- a8 E9 b早年掌握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叶挺独立团”)。1926年,林彪从黄埔军校四! K: a9 C8 q' S  h8 ]9 |
期毕业,分配在该团当见习排长,从此与革命军事生涯结缘。
6 i" p" t- S$ P( z8 [ 2 {: Z6 H; ~) O
  弄清历史渊源,是重要的。不要老说38军与林彪本人如何如何。如果非要说
1 A" L/ c2 i: o8 Y9 {$ B) g' f& Y什么林彪嫡系,真正算得上的,只有一个127师。说38军是林彪嫡系,怎么不  y- X  z: @% n" f) g, [
说它是彭德怀赖以起家的老底子?1纵在东北战场确实打得好,原因一是其基础好" a4 l9 t, c5 o  R- Z
,二是林彪指挥得当,与其是否嫡系,并无必然联系。- F/ k. S' m; |' q) x  \1 I

- Z2 E5 z+ U, l; l8 y% d3 }  曾经在林彪处当过秘书的张云生先生,多年前曾写过一本《毛家湾纪实》。最- i9 u- j  F& T2 I1 H0 F. ]
近,与其女儿合作,将该书加油添醋,另成一书,可惜,加的油,添的醋,都变了
9 O* I/ y* K. Q7 }6 R) D味。如后书有一段关于38军的议论,就是画蛇添足,大有问题:“在抗美援朝的' i3 I/ b+ F; e2 v2 t' k" B
前几次著名战役中,三十八军又大显军威,屡立战功,以致彭德怀亲自为它向中央# K5 U  R6 Y# q; [+ Y2 i
军委请功,毛泽东在贺电中欢呼‘三十八军万岁!’文革前夕,由于毛泽东担心北, a4 `: A; H( E* R, K
京的‘独立王国’可能发动政变,为了保卫首都,特急把这支雄师调至北京的附近
; u. k+ X& L) `& b) k--河北省的保定驻防”。(张云生、张丛堃:《“文革”期间我给林彪当秘书》。�
: \0 A2 w9 `( N8 b. R: F∠愀壑谢???霭嫔纾?玻埃埃常?校玻矗福?玻矗梗?�
7 g0 e- u; n+ g( \2 ?& w+ T3 S6 \ 2 @( O, g% p3 h3 Q# b4 Y2 E
  张氏父女的议论,与史实相距甚远。首先说朝鲜战场一事。
) s& X' a5 s. Y- g
( L0 \% Y9 g6 p' c  1950年10月,38军在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率领下入朝。首战,1$ n  Q3 Z" V& ^; Z5 d5 d  f
12师攻熙川扑空失利,“梁大牙”(梁兴初之绰号)被彭德怀骂了个狗血淋头。
" o2 D6 k+ z/ ]4 s& ?; ~二次战役德川之战,38军大获全胜,打开战役缺口,战果丰硕,彭对38军态度
4 ?! ]/ ~/ ?/ w) ~, `' d7 Y8 O大变,亲拟电报,传令嘉奖。电报全文如下:3 u& o2 M- J0 E& J# }
; c- o! c7 Z- K
  梁刘转三十八军全体同志:3 j, E- h! k9 l" a. `
  此战役克服了上次战役中个别同志某些过多顾虑,发扬了三十八军优良的战斗6 d6 O1 q! Q* `6 e4 U- y& K
作风,尤以一一三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敌机坦
1 e6 j- t2 x/ c: h+ r' R克各百余,终日轰炸,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致昨,三十日战果辉煌,计缴仅坦克
6 c; x$ i# Z. M7 V, A8 c汽车即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
. J  l9 c! a7 Q+ f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2 L. q) w* q+ G0 [/ ^& k6 J
$ B4 H: M6 N9 F+ B7 e  彭邓朴洪韩解杜: U1 X5 ?7 [" n* D& R0 w7 j9 E! X
  十二月一日
6 M+ D* ?4 f7 e ) H; ]" i$ J: ]3 Q% e% i
  由此可见,“三十八军万岁”不是毛泽东所言,而是彭德怀。彭未听劝阻,执
& p; a1 ]8 ]1 C3 E: m1 G1 X( r; I1 `意在电文最后加上“三十八军万岁”之口号,是兴之所至,恣意而为,其实不妥。
& M; Y7 \, U8 f你38军可以“万岁”,那么,其他如39军多少岁?40军又多少岁?彭说话办" E6 f- A: T  z) g- f
事线条都颇粗疏,未计后果,以毛泽东的城府,断不会说这样的话。
2 T' |7 m! R8 P9 _4 n) @3 R/ M
9 l% A8 x9 D+ A  再谈调防保定。, A2 F" P) I+ N0 j& t

+ U2 h) P2 d7 G( `/ ^/ J! E* x  1953年7-8月,38军返国,集结于吉林省境内长白山地西南端。军领
5 O" }" m& `& m7 L& M" B3 {率机关驻通化市内,所辖112师师部,位通化市郊庙沟;113师师部,位山城; @+ i6 a0 o3 ]. N
镇;114师师部,位海龙。% j5 @0 @% K& v# A* q! Q% r
) q/ A- B! d3 G2 p1 h- U
  1967年2月15日,军委电令:“奉毛主席、中央命令,为了更好地保卫
% U1 y& P1 P3 F  V; w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加强战备”,决定对陆军第21、69、38军的部署,作
+ x8 j5 H! a; J+ [: h. I出调整:5 m' a6 ~+ ?( f: e! z1 w0 r
! m% E% r* e2 [; T
  21军,由山西移驻西安、宝鸡地区,由北京军区调归兰州军区建制。驻甘肃
( O' c) F$ S9 U2 }8 |" x平凉地区之陆军第62师,归还21军建制。
" ]' [1 N: q% y$ [9 S, e" j  69军,由河北保定地区移驻山西,接替21军防务。! g# d+ }4 S; A, o1 A4 d
  38军,由吉林通化地区移驻河北保定地区,接替69军防务,由沈阳军区调
  d$ B/ k* R7 ~! ]" f: u归北京军区建制。
: w$ j: x# J" s , j* e1 C5 p) A# ?7 \1 G
  军委又令:“以上部队接到命令后,应迅速做好行动准备,尽快开动。21军
% }" n# w. c- e5 M8 I8 Z1 a" a、69军务于3月5日以前全部到达指定地区,38军务于3月8日以前全部到达
: T( W. H9 V/ l指定地区”。
% u6 b& b/ z  T  J0 y1 [( `) |. @   c: K7 T  \" y- C" }* V
  三个军的连环调动,牵动大,时间紧。据38军军史称,2月15日凌晨4时1 K' @4 b- P0 W+ J# S  Q& T) O
许,受领移防预先号令。当日,军部分主要领导即乘飞机先期到达。16日0时1: g4 H+ R' [3 E
5分,受领沈阳军区转“部署调整”电令,18日19时12分,先头部队第33* j- R. S9 H$ {2 A
4团1营乘火车离开通化,从下达预先号令到第一列列车发出,中间仅有三天时间
& p0 [  B* p+ k8 |+ t9 c. J% t" b6 U5 [9 D: M( g( e
* Y0 `4 v* M8 S! ?' h
  所以,据该军军史,可以确切得知,38军调防保定的时间,是1967年2% o5 Z- {" Y! P
月,而不是在“文革前夕”,时距毛泽东解决北京市委“独立王国”,已近十个月
" c! D: K- b9 T! {, U. h+ M. ^: ^- }5 t5 I
1 L2 s+ T3 z) K* C0 I, c" N
  38军移驻保定地区后,代号改为4800部队。时军长李光军,年48岁,3 `8 [- }  W5 q
政委王猛,年47岁,皆为38军的新人。李光军,江苏睢宁人,新四军--三野
+ p' ~" [8 R" o8 ?出身。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2纵6师17团团长,后任由6师整编的21军6
1 k: n0 `" S# ]4 C) K  C3师师长,1956-59年曾赴苏联总参高等军事学院学习四年,回国后历任3. Y& g8 B+ a$ h9 b) ^
9军副军长、64军军长,1964年由大校晋少将,同年接替邓岳,任38军军/ ^$ V" \4 x$ J( f
长。
( S" Q2 ?9 G8 ~. m$ ^2 F
# G4 A( z8 C5 U2 u( e  王猛,河北盐山人,八路军--二野出身,在二野16军46师历任团政委、
$ O/ V3 ]+ t1 j5 z; g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1954年调任长春第二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1961
9 D6 `+ l, V! A6 z+ Y年任校政委,正军级。同年二政校撤销,向沈阳军区政委赖传珠要求回野战部队,9 J2 y) g5 [1 O+ p/ n
未有正军职务可以安排,降任38军副政委,在所不计。1964年与李光军同时" X# \; ~0 y6 p4 T% M
晋升少将,1966年12月,接替于敬山任军政委。, w5 Y6 C1 W8 k
: S. z: c- _, K% [3 T  _: ^( D8 _
  1968年“杨余傅事件”后批“华北山头主义”,郑维山说,38军调防保
9 U2 l) d; S. l- d' m5 Q+ w7 n9 O8 v定,是杨成武提议,得毛泽东批准。杨成武此议用心何在?是否有向林彪示好之意
9 `. G9 J5 F+ k; i: V?笔者不好妄自揣测。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杨成武此举,却应了一句老话:“搬# n7 t+ V2 i! v* e5 V( r3 G- Z1 X
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38军的到来,成为杨所支持的北京军区的一大麻烦。
% V* Q0 Y" R" h- v( {, a# K
' R( V) p/ e. l2 |+ h/ L 6 b; g  P! E! q( i3 A. _' I
  关于保定的军事地位,明末顾祖禹《读史方與纪要》有云:“重山西峙,群川+ t/ r) P, u3 I0 S5 R0 f
东汇。宣府、大同为之屏障,倒马、紫荆为之阻隘。联络表里,翊卫京师,诚重地
0 q' S3 g; |- ?* q5 c& [. ]也。在昔河朔有难,保定恒先受之”。上世纪50年代初,河北省会、省军区、6- X4 R/ R1 }" O* W
9军军部同驻保定。1958年,省会、省军区搬至天津。1966年4月间,中
' h& u( }: Q3 I3 t7 |4 Y* _央酝酿天津为直辖市,河北省会、省军区再由天津回迁保定。
6 g7 `+ h- d; l+ M * e& q# C' h* `. V7 H
  1967年1月,河北省军区和69军介入保定地区文革。2月11日,宣布
2 G* G$ K9 O0 r) C+ Y有三万余人的“河北省工农荣复转退军人红卫兵保定八一造反总司令部”(“八一$ n0 q* s1 ]0 ~) v" L- D+ Y9 p) Y
总部”)为反动组织,出动27个连队,以武力强行取缔了“八一总部”等多个群) w, v2 ], H/ G9 U$ n
众性组织,逮捕1200余人,入狱238人。
; b) u$ R! i4 N# F& j $ S3 _& h8 K6 J; Z4 B6 Q: D0 M/ Q
  38军初抵新防区,于2月24日奉命与省军区一起担负保定地区的支左任务
7 C  l- y  D- Y; ?,成立支地办公室。军党委分工,第一书记、军长李光军管“三支两军”,常委、6 m( P+ M" w# K* B7 G% b
副军长刘海清、副政委邢泽辅之,并主管保定市支左,挡在第一线。第二书记、军
8 y; `) w& b  B2 A  J7 e; b7 }政委王猛管军内,对外不出面。
9 Q/ n8 X' F: V
' _  F$ i2 I' e7 \  介入保定地区支左之初,38军尚无一定之见。自1967年4月以后,以“
; m6 b4 _# r: v; D! [八一总部”平反与否为导火线,保定造反派组织重新洗牌,组合成“工总派”(即
3 f3 r* h) A# B; G& J0 F) r9 x- i“农大造反团派”)和“工筹派”(即“革命红楼派”)两大派系,较稳健、保守
- c0 k7 `8 |' y8 I, m的“工筹派”得到省军区的支持,受省军区排斥的较为激进的“工总派”,主动对; U, t3 Y1 R1 N2 E. C. g
新来乍到的38军示好,寻求支持,38军与河北原当权势力无任何牵连,在感情# F5 f2 s0 ]8 |- \
上亦倾向于“工总派”,与“工总派”一拍即合。; n5 i1 N6 q# ?5 A
: {% S5 I3 }3 \! N% e# P7 Z
  38军与省军区(当时称保定“两军”)在支持谁的问题上各持己见,渐行渐( F$ M7 K9 Z8 `- d! @" K- L
远,裂痕加深,终致水火不相容。与省军区荣辱与共的北京军区,对38军颇有微
: g' L; }* ~$ S! k! E  j词。保定两派也各恃有军队方面支持,冲突四起,武斗不断。其中最严重的一次,
' o9 h$ {, {$ x# m于1967年6月22-23日发生在保定市内的河北农业大学,两派近万人大规" Z" K" {+ p6 W
模混战,虽得38军和省军区赶至现场试图平息,但未能奏效,造成7人死亡,近
7 I2 I  o1 P# l/ U7 q6 H300人受伤(其中部队数十人)。6 r: \3 d# Q& `& E
; U, K" n4 Y; p" J
  为解决保定问题,8月,中央通知保定两派代表进京汇报。期间,两派代表与: V6 I  F& @) h  w4 M1 J' Y
“两军”--河北省军区马辉(司令员)、曾美(政委),38军李光军、刘海清
7 _+ O7 v3 ^. l1 i$ C$ o签订了双方关于立即制止武斗的协议,武斗稍歇,但两派矛盾未能根本消弭。2 W) E5 ]  S! `' K

/ w! ^/ m2 p1 ?3 v3 g4 L) H  1967年12月至翌年1月间,陈伯达在北京军区代司令员郑维山、政委李
  K0 c" |+ E3 z" u. Q9 c% t" l雪峰等陪同下到河北各地视察,为省革委会的成立清除障碍。时驻河北各军、省军
8 }' o( J) O6 ?) Z区均倾向于各地较保守一派,唯独38军支持激进派,陈等急于稳定局势,在保定
1 F; \/ Z& j% @! t等地的讲话中,未免站在北京军区立场,对38军支持的一派作了严厉批评。如郑; j. T2 {7 p6 ?4 T) r. t
维山1968年1月6日在邯郸炮14师驻地接见两派群众组织代表和驻军负责人
9 Q$ x4 A. {  O& I8 Q时就说:“农造团头头崔士林,他父亲崔田民(余注:军委铁道兵第二政委),崔
' @  A$ A; k! O" @$ ^田民利用501狂派(余注:指石家庄铁道兵学院“铁道兵团”),伸向石家庄,9 G# q2 k( u* J" R& h* ]8 K& f0 p
是河北的反军罪魁祸首。崔士林利用造反团来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他是插到! O2 v' F1 r. \0 z  v
保定和各县破坏大联合的,各县大联合都被破坏了,五月份以来对付群众,对付河6 [2 q1 |( r1 d7 @/ K
北省军区和北京军区……”。
0 Y5 h9 o' f5 [2 ^9 \ 8 ^/ W. U! h2 `+ d6 q9 s
  “农大造反团”为“工总派”核心,是得到38军支持的,陈等讲话虽然都没" a& \) Z3 ?% a* H
有明点38军的名,但无形中给38军造成了压力。
3 U" e! |# X3 @7 y; \6 _; m
1 K2 X+ L0 z  D7 g) P3 F  惟北京军区各人知道,38军是毛泽东本人批准调至保定。毛泽东、林彪对3
) F4 G, g4 A6 R& O, K3 [. Q- F2 d8军的态度如何,郑、李等人揣摸不透,不好太造次。与其和38军硬顶着干,不1 l- d' y% z8 u! t, ]. B3 P7 L9 I
如退一步以避其锋芒。
% p: N; I0 O9 L4 @: m! ~3 @
* c# i2 i8 z2 l7 Z9 p  1968年1月28日,郑维山、李雪峰联名签发致毛泽东及中央的《北京军
4 U% n; k  a0 c/ d) z区关于建立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的请示报告》,建议在省革委会成立同时,省会由保
4 c* e8 ?2 F. T定迁至石家庄,其理由是“石家庄的文化大革命走在全省的前头,工人阶级队伍比" V& r! R! a! d7 x6 d- T/ k0 g
较坚强,可以形成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 I) h% P& e+ i+ ~7 G) j8 P5 Y' p! E
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即发文批准郑、李的报告。
3 z$ [4 a' A6 f' |0 s$ j" ~) |4 R
+ [, |- f  V* `1 i7 E  到了1971年1月华北会议期间,李雪峰在“我的检查”中检讨了此事经过' q8 ]5 Q9 K7 t$ E2 u7 Z: ]. \
:“在河北省革委会成立前后,陈伯达直接出面在筹备会上讲话,进一步打击三十
& Y3 L0 v+ D+ P; O8 E, W: X0 H八军,压迫另一派群众组织。他策划了省会搬家,先由他出主意,我和郑维山同志3 @, O. e! `* Y/ k
同意,两人联名写了报告,用他编造的搬家理由,欺骗了中央”。
; P' b$ m. t9 `) }& O/ p# u2 h * K3 M1 f7 Q3 `- }+ @& M8 I
  不及两载,河北省会三易其地,也真够折腾的了。事后有人说,这是郑、李故
( Q. l3 o5 M. ~' w意让38军难堪,此说似乎不无道理。石家庄是63军军部所在地,河北省革委会+ v3 g5 v/ g2 z' }( w! ]1 j
组成人员中,63军军长张英辉、省军区马辉、曾美同为副主任,而其他各驻军首1 {* F& x* T% X5 l& L4 m( I0 b+ N, \
长,包括38军军长李光军,则只是常委,这安排本身,就很难说没有亲疏之分。" i& ~' o  |1 I
, ~* N5 s  v' \( p' F. A

  C7 Y- ?" U6 O! X  1968年3月,“杨余傅事件”发生。杨成武是郑维山的老上级,现突被撤2 ^8 n' M+ Y2 e
职,无疑打了郑一记闷棍。郑自顾不暇,稍舒缓了38军的压力。3-8月,中央
! f. w% s8 M4 F2 I9 j( F在北京举办保定两派代表、两军参加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保定班,学习班长达
2 O% A3 ]6 b! A5 b% l五个月,在中央的督促下,由改组后的军委办事组出面做两军工作,两军、两派都
; }! E. A( l9 A' q6 b各作了一些让步,通过协商,8月中,成立了保定地、市革委会,地区革委会主任
1 ^4 Y+ R% i% E,由38军副军长刘海清担任。
+ s) u! |6 v& w5 G
( t: x* D4 V0 F. @  10月,李光军突接调令,平调至武汉军区任副参谋长。李的调动过於匆促,
  ]; ?1 m' `" Q2 \4 L0 I显得有点不大正常。据张云生说,调离李光军是杨成武当军委办事组负责人时提议
2 y# Z6 w- K2 h5 Z2 G的,杨并提议由63军副军长徐信遗补空缺。报至林彪处,林不同意徐信到38军
) [0 m8 I' [  h6 Q. S,有意在本军提拔刘海清升任军长,压下了此事,并由此对杨成武产生戒心。李光
2 f4 H+ ?, @  g5 Z" W9 f军的正式调动,已是在杨成武被撤职大半年之后,内情究竟是否如张云生所言,今
$ ]3 T: C, P  q# h5 n天已难以考证。但北京军区不喜欢李光军,应是事实,是刘海清而不是徐信接替李3 L& b  J, Z& d& B$ [2 }% f
光军任军长,亦是事实。
$ a: s7 L! Z. T8 {- P
/ f# ~. g8 t; ^8 ]2 L: _4 [- \  11月,省军区机关最终随省会搬迁由保定移驻石家庄,38军压力再大减。
) d& V$ G- P2 r
# V8 `/ I4 G. K( J: X 2 j; j# u! [+ q9 v, A
  1969年,是38军翻身的一年。
) e, O( Z& m3 O' @9 P: [# K ( i9 W* j1 B$ X! _0 K- |
  2月间,北京军区政委谢富治召王猛到京,当着郑维山的面宣布:保定问题,+ M! B7 l# w4 U# h
由38军负全责,北京军区不要介入,河北省革委会不要介入,河北省军区更不要  K( p% V) c+ L0 I8 w" [" b; o$ Y/ i. E
介入。今后,保定问题直接报告谢富治。谢没有说明,这是那一方面的决定,但王( e( H. H- _" D* y7 o
猛可以感觉到,不可能仅是北京军区层次的,应该是中央的决定。
; K3 N/ ~  p# D2 ~. r( w
& m5 R8 P+ V, r  o  这一决定由谢富治来传达,颇为微妙。其时,北京军区政委共三位:李雪峰、! N2 E* y; \0 O9 B
谢富治、刘格平。李为兼任,刘常驻山西,实权已向谢转移。同年12月,中央对/ x4 b* q9 l6 {7 H( Z
北京军区党委作了调整,谢富治、李雪峰、郑维山、陈先瑞四人为军区党委书记,, E) q& t1 T3 h$ i4 g
谢排名于首。谢对38军较为放手、支持,处事似比郑、李公道,事情在向对38
- ^1 c6 I. ]' }4 R军有利的方向发展。% Z! {$ Z" ?9 N" d( w/ D3 D
6 `2 A% Z+ t9 |
  保定成了38军一家天下后,王猛对两派都采取了严厉的高压政策。7月,3
) N+ u7 j9 |  D0 S+ y- l2 t2 L$ G8军和保定地区革委会联合发出“七二二”布告,提出了两派制止武斗、上交武器2 A' \: P8 u$ f) z4 Y0 a
,无条件回厂、回校,按系统、行业、班组搞大联合,坚决镇压反革命等一系列强
0 W5 F' M$ L; g7 z: g; ^- e- e制性措施,8月10日,地区公检法机关军管会在保定市体育场召开“坚决镇压反
; i* g8 h; {, J) h8 E革命分子宣判大会”,十万多人参加,38军、北京军区和保定地、市革委会的负
3 t( n8 B6 @, a% K责人到会讲话,会上宣判,对抗“三个布告”的两名“行凶杀人犯”死刑。高压态, L3 l5 Q, C' S6 }+ F+ Z/ d( ~/ o
势之下,8月底,保定地市实现了“大联合”,9月,全面实现了“三结合”,到
: z) [. R% d/ }10月,收缴武器工作基本结束,武斗工事全部拆除,武斗人员全部返回原单位,
3 b1 X5 g: K/ j  e! X武斗停歇。
( J0 b4 \) W9 j4 D) z4 z
5 q) G3 p; M+ Z  ^4 A$ g  军事工作方面,38军此时也受到军委的格外青睐。1969年2月24日,/ b1 \4 `& N" ?/ V$ p0 {0 G3 A6 r
军委电示称,经毛泽东批准,决定将38军组编为摩托化军。编成:军辖三个摩托( ]1 z2 X3 c" U7 P# X/ u1 h
化师和军直炮兵团、火箭炮团、高炮团各一个。师辖三个摩托化团和坦克团、炮兵' h0 p: r! m3 S. q
团、高炮团各一个。翌年10月,全部完成组编任务,38军成为全军首个摩托化
/ v$ v8 i' H: L/ `5 `6 ]+ c军。" G9 C& a/ |# T: x
% t  j; n+ C5 ?) o, o$ ^5 L( n
  1969年10-12月,63军从河北移驻山西,军领率机关从石家庄移驻
7 }9 n5 o& z  f, c9 z8 f太原。原被北京军区视为“刺头”、“骄傲自满”的38军没有被撵出河北,反而
  S8 L* H' O- h,“华北山头”的“老大”63军离开了河北,这真有点儿讽刺意味。翌年3月,
  Y$ o1 h+ w6 H  u- k6 T4 J2 I38军党委第一书记、政委王猛增补为河北省革委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成员,
1 n) c! E7 ?  G5 @" S$ u38军负责人首次进入河北省核心领导层,这在前两年也是不可能的事。
( m1 S2 a9 }, x( J4 [) q
. n* k6 I& F" h0 J4 y) o  1970年8月,在庐山九届二中全会上,陈伯达翻车,李雪峰、郑维山均受1 e( A, K- P/ _7 t1 z) o
牵连。12月10日,38军党委报告军委办事组并中共中央,“检举揭发陈伯达7 r: G6 n; X( ?7 U  J
反党罪行”。38军党委的报告,意在借批陈一吐自调防华北后所受的乌气,今天7 r, h+ n. V( }4 i8 X
看来,报告一如当时的众多揭发批判材料,不乏牵强附会、言过其实之词。惟毛泽* U/ J/ N& j, H1 {. R
东正愁没有攻陈的炮弹,38军报告正中下怀,即于12月16日批示:, I( D0 I  q" N9 f2 B! k
6 d1 Q) g+ Z$ O
  “林、周、康及中央、军委各同志:此件请你们讨论一次,建议北京军区党委
8 f0 D( u5 i9 ~4 D开会讨论一次,各师要有人到会,时间要多一些,讨论为何听任陈伯达乱跑乱说,
: N3 b8 B: M" o3 }8 |3 g他在北京军区没有职务,中央也没有委任他解决北京军区所属的军政问题,是何原0 u8 b* a  J9 @( R3 b2 D5 o3 I
因陈伯达成了北京军区及华北地区的太上皇?林彪同志对我说,他都不便找三十八$ I, u4 @# d4 h5 W9 S/ |$ y5 s
军的人谈话了。北京军区对陈伯达问题没有集中开过会,只在各省各军传达,因此
2 E1 `" _3 F* x( Z% c没有很好打通思想,全军更好团结起来。以上建议,是否可行,请酌定”。
$ K* I0 C4 F  e+ H- i8 r0 V- ? - |5 n6 J, c! F. `
  毛泽东口头常言“实事求是”,这个批示,就十分不“实事求是”。其一,陈% b6 o' i& K! Y: B' Y
伯达以政治局常委、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身份去河北各地协助解决两派纷争,并非
. o% J3 v9 r' ]5 S& C2 ^越权。平息地方两派纷争,不是北京军区的“军政问题”,北京军区也绝无可能去
. y4 j& H5 O" Y0 A; h& w# C, G阻止一位政治局常委的所为,何况,陈的所为符合当时“大方向”。其二,毛泽东: C) C0 _1 K  o- y$ F
一句“林彪同志对我说,他都不便找三十八军的人谈话了”,将原与此事无关的林( V) Q4 ^/ D) C' P) W$ ^
彪扯了进来。林彪是否真的对毛说过这样的话,大有疑问。对38军,对北京军区
5 f6 s" Q9 V  N% {- X各军的矛盾,林彪其实十分注意避嫌,从不表态。根据目前已知的材料,自38军6 j5 k) ?9 a6 \% y
调至保定,林彪从未到过该军,从未召见过该军的任何干部,该军的负责人,亦从
$ c6 `9 r" K$ X. y' y未单独求见过林彪。这也是“9.13事件”后38军各负责人能安然摆脱干系的重
: j  }/ z5 d* `& |要原因(至於《571工程纪要》将38军列入“借用力量”,仅是林立果一厢情/ t5 g) s' X& m' K& l1 a
愿,与38军本身无关)。. R+ {3 }( i) ~9 ?7 I1 n6 Q- ^& q
9 `% F8 l: ^) d/ R2 {+ B. u/ F/ w
  无论如何,38军的批陈报告,使毛泽东找到了一块“石头”,砸向了陈伯达
: s. U6 w% i3 r2 m$ `% X: d、郑维山、李雪峰。毛批示当月,王猛获提升为北京军区副政委。次年7月,经毛# K) L# e, u# c8 |  Y
、林同意,中央调王猛任国务院国家体委革命委员会主任,并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3 C; l2 Y2 w2 C5 b9 H& P2 f
。王在任期间,对江青等插手体委渐生反感,有所抵制,江也不悦王,欲借“四届) t% N+ i0 H3 d8 u
人大”之机提拔庄则栋取代之,王乐得离开体委,“四届人大”前夕,调回部队任; T! n1 q* W' J" K0 ]  e6 t4 N
武汉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粉碎“四人帮”后,应国务院有关负责人要求,于+ Z1 L" q# \# [6 U' Q- I6 p; F
1977年2月,重返国家体委任主任(军内职务保留),1981年7月,再回9 t  B" H2 j2 V' r
部队,升任广州军区政委,1985年以大军区正职待遇离休。
! A, D4 `+ `5 i; ]$ B
+ r" h- P. T2 _  文革奉行体育外交,王猛对外以国家体委主任身份几乎天天露面,闻名于世。  b! F! {0 y6 X0 E* o
知情者言,以王猛的才干,80年代本可更上一个台阶。惟以笔者愚见,王虽不满2 F. z( F3 r+ ~5 f. a' j+ D3 `
陈伯达、顶过江青,在国家体委亦做了不少好事,却也支持过保定地区造反派。就
2 a, S" e0 B1 H4 `- @* g5 J因为这后一条(这本是文革客观环境所致),在主军的邓小平心目中就大打折扣。) ~! P" I$ X! K
王猛能以大军区正职“安全降落”,相对於他的同侪,已属万幸。这些,已是后话
% S; m) m7 I7 e# T; d  T
6 `/ Q7 L; x9 G
* p- Z/ f: J: O/ D  1972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征询对三支两军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t8 w5 }# h8 O1 r
根据《通知》所附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三支两军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1 L; N* g0 q. z% w* q  x; f) U》,军队在已建立党委的地方和单位,陆续撤销“三支两军”机构,撤回人员。前2 M" _: z/ P  d" N+ U
于1971年接替刘海清任保定地区革委会主任的38军副政委徐炜,亦于中央《
1 j- _' ]. ?  D* L) a% h; O8 Z6 [通知》发出后的翌年3月调回部队。在军队主政的高峰时期,38军除22个团分
9 U9 z# ~- [  p4 E( s( k4 f管保定地区23个市、县的“三支两军”外,还抽调干部战士到京中央国家机关、# f* R) T+ y5 u  g
大专院校“军管”、“军训”,如当时的军参谋长朱月华,就曾奉命到京任国务院
% j0 Z) B2 s! i- u- k对外文委军管小组组长。
( f9 g1 Z7 n; W- m* t; L# }) S, z$ V
3 y$ K( K! O: _. A# e8 |, b0 G  1974年,全国“批林批孔”。江青要抓“批林批孔”、批所谓林彪军事路
  q9 @  h7 Q/ {" o: V8 f线的典型,抓到了38军。江青派工作组到38军113师338团8连进行“批
9 G$ }3 F' X; l1 Q( F林批孔”试点,给8连送“批林批孔”材料,形势所迫,38军也不得不派人到8/ ^+ W+ n& y6 [5 U' {7 g4 k- O* h
连“总结经验”,这些“经验”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多次发表,8连闻
1 l  Q$ z8 o' Z9 B7 ~8 m7 S# }4 n名全国。当年7月28日,王洪文、江青请北京军区三位负责人和38军的四位领" |$ x  @- B  F; D8 v
导到北京北海仿膳堂吃饭,第二天,王洪文、江青、陈锡联、纪登奎等到38军呆
! G2 {2 y2 Y' c! S' ^了一个晚上,召开河北省及驻保军、地主要领导及338团8连全连参加的接见会5 G3 l- C0 e9 F2 a6 ]2 a$ ~
,王、江讲话、赠书,江青又作“顺口溜”夸38军,折腾了好一阵子。但以后的
. n. [; Z: r, K事实证明,江青等所为,徒劳无功。表面虚与委蛇,是没有办法的事,关键时刻,
2 K) s+ I0 R0 k0 X4 B军队不可能与他们走到一块。
) ~1 r! z, K7 P* d
, s5 T% g/ M; M) r& l! K  1974-76年,“批林批孔”又“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保定地8 `, ^3 i: P1 b, ]- a2 P
区武斗、混乱再起,河北省委、省军区难以遏制,中央不得不再次动用早已脱离地
8 W. c- K+ u0 _4 r& `( g方“三支两军”的38军。1976年11月15日,以北京军区第二政委秦基伟
$ J( V  C# g5 C7 o* n为组长,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38军政委王丕礼为副组长,北京军区副政委
; T  h0 ]1 {* o+ Z# v- |兼政治部主任吴岱、河北省军区司令员马辉、38军副军长李连秀为成员的“中央. Y! x% V; n- b8 n2 h; S3 J$ u3 Q
解决保定问题领导小组”进驻保定。38军奉命于11月16日对全区各武斗据点# q8 I# R, ~; k  B6 d& G
实行武装包围,之后,收缴枪支、拆除工事、解散武斗班子,12月13日,保定# Q8 I& ?/ Z( |- L1 g( e
集中500余人赴京参加由解决保定问题领导小组举办的“学习班”,同时,由省
3 g2 u7 _! S' M& f' x委、38军组建的联合工作组进驻保定,配合地、市委工作,形势迅速好转,保定+ t  D' C) ]/ x6 c* N7 b
此一文革的“重灾区”,方根本结束了十年的反复动荡。(2004年2月)* P; |0 j7 \2 ^, c
4 |# F' e( P. ^& B
附:文革期间38军正军职领导人更迭名录
' P' R9 L3 X' O  _) S9 k军长:李光军(1966.5-1968.10)
: ]8 @5 W7 _* u/ Z. R$ Y' g, s刘海清(1968.10-1972.5)& ?9 p/ T- a& ], k% d! e; z
朱月华(1972.5-1976.10)9 v1 x, Z* Z# g3 {. m! ]
政委:于敬山(1966.5-1966.12)
/ O2 T/ A# {" j2 q$ v王 猛(1966.12-1970.12)
5 D: O6 z2 b2 a邢 泽(1970.12-1972.12)3 @4 }' @. e5 r" {
王丕礼(1973.11-1976.10)
$ D* a/ L$ A6 Z6 k' U0 X, S6 E! T
5 a9 X( S0 A2 w) D# t8 q主要参考书目:
8 _5 i& r- a! E+ L, o: j1、陆军第38集团军军史(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3)
7 ^, Z! F6 {# I2、纪念李光军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7 r+ S2 ^5 @+ C7 J* H  l4 {
3、保定市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7 u) C+ h  h6 t1 q8 x5 K8 _! ]
4、陈先瑞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 |: X+ B, `  _
1 t9 P- Y# Y; Q6 ^/ ]
# J. W% [$ a$ a' _$ s4 L- C+ X
原载《枫华园》第四三九期 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七日
0 b3 ]: H1 ?! f! G3 j0 k% y第四四零期 二零零四年三月五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8-7-13 13: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旋涡中的38军6 |" ?0 z8 K% z: d
2 F3 g9 O4 z2 i
                ・余汝信・
4 T8 Q  X8 Z/ D) x2 y/ c5 c) S* d
* D; ~7 f3 ~5 W5 x7 u  M) r, T% b5 `( C  对38军的历史,尤其这支部队在文革期间的表现,多有误传,实有予以澄清之必要。
) G) `7 b- m: R2 `# e8 ^
! q0 `. ]+ N: ^( X. i8 E  38军,文革期间的番号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十八军”。其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纵与2纵、6纵,合称林彪“三虎”,同为公认的东野主力。追溯至更久远的历史,其112师334团的前身,为1928年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暴动后创建的红5军之一部,113师338团的前身,为1932年吴焕先等重建的红25军75师一部。1937年8月,两部分别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的两个营。112师335团和113师337团,前身亦为以红军干部为骨干组成的115师一个营和一个补充团。该军114师,前身则为东北军111师,1942年起义投奔中共,后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 G" f$ a- F/ i& H

% i* }, j, E/ B$ |  “三虎”之中,1纵、2纵与林彪的渊源远不及6纵。6纵16师,即后来的43军127师,其历史可溯源至北伐战争中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即中共早年掌握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叶挺独立团”)。1926年,林彪从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分配在该团当见习排长,从此与革命军事生涯结缘。1 W3 D: n. o. e$ N

- g/ v# v7 u+ I: a& T  弄清历史渊源,是重要的。不要老说38军与林彪本人如何如何。如果非要说什么林彪嫡系,真正算得上的,只有一个127师。说38军是林彪嫡系,怎么不说它是彭德怀赖以起家的老底子?1纵在东北战场确实打得好,原因一是其基础好,二是林彪指挥得当,与其是否嫡系,并无必然联系。
. c0 U0 p) w8 n/ h( }5 {3 ~6 w( y
7 ?; F  u& X# l0 l& \6 @  1953年7-8月,38军返国,集结于吉林省境内长白山地西南端。军领率机关驻通化市内,所辖112师师部,位通化市郊庙沟;113师师部,位山城镇;114师师部,位海龙。1967年2月15日,军委电令:“奉毛主席、中央命令,为了更好地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加强战备”,决定对陆军第21、69、38军的部署,作出调整:
, L+ B2 z8 N) j7 R' p# }1 t! Q, [* m; k  u/ X) [8 m7 D
  21军,由山西移驻西安、宝鸡地区,由北京军区调归兰州军区建制。驻甘肃平凉地区之陆军第62师,归还21军建制。
, g" Y' d( r7 V  T0 Y3 R& [! l" p' t4 d
  69军,由河北保定地区移驻山西,接替21军防务。1 Z0 O+ g3 V. P9 y% A5 s0 ]+ `

) o& H4 N& S# \9 y& a* z  38军,由吉林通化地区移驻河北保定地区,接替69军防务,由沈阳军区调归北京军区建制。
# {, S: l# q2 [7 P# i6 E" g% F* i8 B
  军委又令:“以上部队接到命令后,应迅速做好行动准备,尽快开动。21军、69军务于3月5日以前全部到达指定地区,38军务于3月8日以前全部到达指定地区”。
" p' }3 J" M3 O  g* R2 j3 V) }9 J) M+ ]) C, V5 ]6 G# I2 b5 R
  三个军的连环调动,牵动大,时间紧。据38军军史称,2月15日凌晨4时许,受领移防预先号令。当日,军部分主要领导即乘飞机先期到达。16日0时15分,受领沈阳军区转“部署调整”电令,18日19时12分,先头部队第334团1营乘火车离开通化,从下达预先号令到第一列列车发出,中间仅有三天时间。, f0 p: u) ?0 L; {3 u5 ?* x( e

; x: O) }: m: {! D  所以,据该军军史,可以确切得知,38军调防保定的时间,是1967年2月,而不是在“文革前夕”,时距毛泽东解决北京市委“独立王国”,已近十个月。( y) z8 J7 l7 n1 d. J% ^# w6 x0 ]
' ?7 Y- r* D8 ?
  38军移驻保定地区后,代号改为4800部队。时军长李光军,年48岁,政委王猛,年47岁,皆为38军的新人。! I4 {' i. j3 Y4 Q+ \; O% n0 f/ @
% M5 w4 w, d* q0 o5 @
  李光军,江苏睢宁人,新四军――三野出身。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2纵6师17团团长,后任由6师整编的21军63师师长,1956-59年曾赴苏联总参高等军事学院学习四年,回国后历任39军副军长、64军军长,1964年由大校晋少将,同年接替邓岳,任38军军长。
1 o( K( b7 S, Y# l% c( p; l6 j! M) J  C+ q) T
  王猛,河北盐山人,八路军――二野出身,在二野16军46师历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1954年调任长春第二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1961年任校政委,正军级。同年二政校撤销,向沈阳军区政委赖传珠要求回野战部队,未有正军职务可以安排,降任38军副政委,在所不计。1964年与李光军同时晋升少将,1966年12月,接替于敬山任军政委。
8 }9 n) p. P( T8 T; j
. c  }5 y8 q8 d/ x5 ?  1968年“杨余傅事件”后批“华北山头主义”,郑维山说,38军调防保定,是杨成武提议,得毛泽东批准。杨成武此议用心何在?是否有向林彪示好之意?笔者不好妄自揣测。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杨成武此举,却应了一句老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38军的到来,成为杨所支持的北京军区的一大麻烦。+ F2 B5 O# Z2 H4 Q, ~2 k

. F: x* j7 |9 p! U/ x5 {  关于保定的军事地位,明末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有云:“重山西峙,群川东汇。宣府、大同为之屏障,倒马、紫荆为之阻隘。联络表里,翊卫京师,诚重地也。在昔河朔有难,保定恒先受之”。
, @, }2 c5 {+ w7 P1 V" ]% x
' m* G' {5 t& f  {2 z" E  上世纪50年代初,河北省会、省军区、69军军部同驻保定。1958年,省会、省军区搬至天津。1966年4月间,中央酝酿天津为直辖市,河北省会、省军区再由天津回迁保定。9 w+ N1 E) W1 ~
! u$ ^8 I$ y2 j2 t' h+ n
  1967年1月,河北省军区和69军介入保定地区文革。2月11日,宣布有三万余人的“河北省工农荣复转退军人红卫兵保定八一造反总司令部”(“八一总部”)为反动组织,出动27个连队,以武力强行取缔了“八一总部”等多个群众性组织,逮捕1200余人,入狱238人。: T/ Q, w! l0 a$ P' B
, H4 L0 N% n8 G/ p" ?
  38军初抵新防区,于2月24日奉命与省军区一起担负保定地区的支左任务,成立支地办公室。军党委分工,第一书记、军长李光军管“三支两军”,常委、副军长刘海清、副政委邢泽辅之,并主管保定市支左,挡在第一线。第二书记、军政委王猛管军内,对外不出面。
! w$ I4 S7 b) `  S7 }+ Z( q" `7 Y4 S( {  x9 Q( H
  介入保定地区支左之初,38军尚无一定之见。自1967年4月以后,以“八一总部”平反与否为导火线,保定造反派组织重新洗牌,组合成“工总派”(即“农大造反团派”)和“工筹派”(即“革命红楼派”)两大派系,较稳健、保守的“工筹派”得到省军区的支持,受省军区排斥的较为激进的“工总派”,主动对新来乍到的38军示好,寻求支持,38军与河北原当权势力无任何牵连,在感情上亦倾向于“工总派”,与“工总派”一拍即合。
8 w. R2 ~/ `7 n/ {
1 g" g, J# {3 k6 E+ k8 u  38军与省军区(当时称保定“两军”)在支持谁的问题上各持己见,渐行渐远,裂痕加深,终致水火不相容。与省军区荣辱与共的北京军区,对38军颇有微词。保定两派也各恃有军队方面支持,冲突四起,武斗不断。其中最严重的一次,于1967年6月22-23日发生在保定市内的河北农业大学,两派近万人大规模混战,虽得38军和省军区赶至现场试图平息,但未能奏效,造成7人死亡,近300人受伤(其中部队数十人)。1 n- q" o7 z$ v7 e" _. n' l
- I; M! h- U& O- @
  为解决保定问题,八月,中央通知保定两派代表进京汇报。期间,两派代表与“两军”――河北省军区马辉(司令员)、曾美(政委),38军李光军、刘海清签订了双方关于立即制止武斗的协议,武斗稍歇,但两派矛盾未能根本消弭。1 n3 l, d8 J! z

1 Y! F) w* h3 f  1967年12月至翌年1月间,陈伯达在北京军区代司令员郑维山、政委李雪峰等陪同下到河北各地视察,为省革委会的成立清除障碍。时驻河北各军、省军区均倾向于各地较保守一派,唯独38军支持激进派,陈等急于稳定局势,在保定等地的讲话中,未免站在北京军区立场,对38军支持的一派作了严厉批评。如郑维山1968年1月6日在邯郸炮14师驻地接见两派群众组织代表和驻军负责人时就说:“农造团头头崔士林,他父亲崔田民(余注:军委铁道兵第二政委),崔田民利用501狂派(余注:指石家庄铁道兵学院“铁道兵团”),伸向石家庄,是河北的反军罪魁祸首。崔士林利用造反团来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他是插到保定和各县破坏大联合的,各县大联合都被破坏了,五月份以来对付群众,对付河北省军区和北京军区……”。
! j1 N& {0 y( V; O0 q' k3 H1 \  @$ N
  “农大造反团”为“工总派”核心,是得到38军支持的,陈等讲话虽然都没有明点38军的名,但无形中给38军造成了压力。; G5 e8 f# }0 t- s/ ]' K$ ?! U

4 j/ t( @& S% Q" u  惟北京军区各人知道,38军是毛泽东本人批准调至保定。毛泽东、林彪对38军的态度如何,郑、李等人揣摸不透,不好太造次。与其和38军硬顶着干,不如退一步以避其锋芒。- e! f/ ~6 h5 ~9 }$ X/ T3 q$ f% [
) c4 [9 K/ v& l( a: P; l1 v
  1968年1月28日,郑维山、李雪峰联名签发致毛泽东及中央的《北京军区关于建立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的请示报告》,建议在省革委会成立同时,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其理由是“石家庄的文化大革命走在全省的前头,工人阶级队伍比较坚强,可以形成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即发文批准郑、李的报告。
4 e) i/ R2 w6 r; J+ x0 R$ J7 k0 F- _" R' B; A; s
  到了1971年1月华北会议期间,李雪峰在“我的检查”中检讨了此事经过:“在河北省革委会成立前后,陈伯达直接出面在筹备会上讲话,进一步打击三十八军,压迫另一派群众组织。他策划了省会搬家,先由他出主意,我和郑维山同志同意,两人联名写了报告,用他编造的搬家理由,欺骗了中央”。5 C8 b/ K& k% b* X/ o

' }5 N' N; `+ z5 U  不及两载,河北省会三易其坡,也真够折腾的了。事后有人说,这是郑、李故意让38军难堪,此说似乎不无道理。石家庄是63军军部所在地,河北省革委会组成人员中,63军军长张英辉、省军区马辉、曾美同为副主任,而其他各驻军首长,包括38军军长李光军,则只是常委,这安排本身,就很难说没有亲疏之分。
: X: s% v4 T, f, ~+ W( G7 y' J. d! e5 T9 ]! g% Q
  1968年3月,“杨余傅事件”发生。杨成武是郑维山的老上级,现突被撤职,无疑打了郑一记闷棍。郑自顾不暇,稍舒缓了38军的压力。3-8月,中央在北京举办保定两派代表、两军参加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保定班,学习班长达五个月,在中央的督促下,由改组后的军委办事组出面做两军工作,两军、两派都各作了一些让步,通过协商,8月中,成立了保定地、市革委会,地区革委会主任,由38军副军长刘海清担任。
* J0 Y# B! b" ?$ X7 O' H$ Y2 q! t% [  ?  [! v
  10月,李光军突接调令,平调至武汉军区任副参谋长。李的调动过于匆促,显得有点不大正常。据张云生说,调离李光军是杨成武当军委办事组负责人时提议的,杨并提议由63军副军长徐信遗补空缺。报至林彪处,林不同意徐信到38军,有意在本军提拔刘海清升任军长,压下了此事,并由此对杨成武产生戒心。李光军的正式调动,已是在杨成武被撤职大半年之后,内情究竟是否如张云生所言,今天已难以考证。但北京军区不喜欢李光军,应是事实,是刘海清而不是徐信接替李光军任军长,亦是事实。
' ~) u* A7 r' w
# {0 }3 R' x5 x' ^& c0 ^! j! q2 K% ~7 Q  11月,省军区机关最终随省会搬迁由保定移驻石家庄,38军压力再大减。0 {4 L5 `6 }4 ]! @
4 |4 Z" d( S: l) e4 E# n  R
  1969年,是38军翻身的一年。( R! E5 q2 g. `4 j) f
+ g5 D) ?% P- `1 Y1 D
  2月间,北京军区政委谢富治召王猛到京,当着郑维山的面宣布:保定问题,由38军负全责,北京军区不要介入,河北省革委会不要介入,河北省军区更不要介入。今后,保定问题直接报告谢富治。谢没有说明,这是那一方面的决定,但王猛可以感觉到,不可能仅是北京军区层次的,应该是中央的决定。0 }: D1 {4 y, n/ o
: Y$ I, J% ?( E+ V2 e6 W; y
  这一决定由谢富治来传达,颇为微妙。其时,北京军区政委共三位:李雪峰、谢富治、刘格平。李为兼任,刘常驻山西,实权已向谢转移。同年12月,中央对北京军区党委作了调整,谢富治、李雪峰、郑维山、陈先瑞四人为军区党委书记,谢排名于首。谢对38军较为放手、支持,处事似比郑、李公道,事情在向对38军有利的方向发展。. n2 L# z! l) U
; [+ E& H- f/ }$ S! M# @
  保定成了38军一家天下后,王猛对两派都采取了严厉的高压政策。7月,38军和保定地区革委会联合发出“七二二”布告,提出了两派制止武斗、上交武器,无条件回厂、回校,按系统、行业、班组搞大联合,坚决镇压反革命等一系列强制性措施,8月10日,地区公检法机关军管会在保定市体育场召开“坚决镇压反革命分子宣判大会”,十万多人参加,38军、北京军区和保定地、市革委会的负责人到会讲话,会上宣判,对抗“三个布告”的两名“行凶杀人犯”死刑。高压态势之下,8月底,保定地市实现了“三结合”,到10月,收缴武器工作基本结束,武斗工事全部拆除,武斗人员全部返回原单位,武斗停歇。
+ J7 K! u) i( t+ G: o7 u4 J4 a: X
" T; i7 v* F1 J3 i! w  Z) o  军事工作方面,38军此时也受到军委的格外青睐。1969年2月24日,军委电示称,经毛泽东批准,决定将38军组编为摩托化军。编成:军辖三个摩托化师和军直炮兵团、火箭炮团、高炮团各一个。师辖三个摩托化团和坦克团、炮兵团、高炮团各一个。翌年10月,全部完成组编任务,38军成为全军首个摩托化军。
  ~( Q! h& F% Z) D+ |3 u# J# U3 G$ X) r% H8 I1 o1 i
  1969年10-12月,63军从河北移驻山西,军领率机关从石家庄移驻太原。原被北京军区视为“刺头”、“骄傲自满”的38军没有被撵出河北,反而,“华北山头”的“老大”63军离开了河北,这真有点儿讽刺意味。翌年3月,38军党委第一书记、政委王猛增补为河北省革委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成员,38军负责人首次进入河北省核心领导层,这在前两年也是不可能的事。
" `1 _0 g, r! r0 H3 w3 d
+ ^: t, |. g9 M9 c" G% k4 c  1970年8月,在庐山九届二中全会上,陈伯达翻车,李雪峰、郑维山均受牵连。12月10日,38军党委报告军委办事组并中共中央,“检举揭发陈伯达反党罪行”。38军党委的报告,意在借批陈一吐自调防华北后所受的乌气,今天看来,报告一如当时的众多揭发批判材料,不乏牵强附会、言过其实之词。惟毛泽东正愁没有攻陈的炮弹,38军报告正中下怀,即于12月16日批示:; P' q( b$ z4 {' t( t8 c: ]
  r5 b! A3 v$ E6 u! i9 f
  “林、周、康及中央、军委各同志:此件请你们讨论一次,建议北京军区党委开会讨论一次,各师要有人到会,时间要多一些,讨论为何听任陈伯达乱跑乱说,他在北京军区没有职务,中央也没有委任他解决北京军区所属的军政问题,是何原因陈伯达成了北京军区及华北地区的太上皇?林彪同志对我说,他都不便找三十八军的人谈话了。北京军区对陈伯达问题没有集中开过会,只在各省各军传达,因此没有很好打通思想,全军更好团结起来。以上建议,是否可行,请酌定”。, Y) i% X, R  [2 A, k

; r" v/ u! [. {9 s  b8 ~  毛泽东口头常言“实事求是”,这个批示,就十分不“实事求是”。其一,陈伯达以政治局常委、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身份去河北各地协助解决两派纷争,并非越权。平息地方两派纷争,不是北京军区的“军政问题”,北京军区也绝无可能去阻止一位政治局常委的所为,何况,陈的所为符合当时“大方向”。其二,毛泽东一句“林彪同志对我说,他都不便找三十八军的人谈话了”,将原与此事无关的林彪扯了进来。林彪是否真的对毛说过这样的话,大有疑问。对38军,对北京军区各军的矛盾,林彪其实十分注意避嫌,从不表态。根据目前根据目前已知的材料,自38军调至保定,林彪从未到过该军,从未召见过该军的任何干部,该军的负责人,亦从未单独求见过林彪。这也是“⒐13事件”后38军各负责人能安然摆脱干系的重要原因(至于《571工程纪要》将38军列入“借用力量”,仅是林立果一厢情愿,与38军本身无关)。
( }% B) L8 d) A5 f% B. g( r2 _- ]0 D
7 W. O8 g* w4 o2 Y! P3 n# P% ~" s  无论如何,38军的批陈报告,使毛泽东找到了一块“石头”,砸向了陈伯达、郑维山、李雪峰。毛批示当月,王猛获提升为北京军区副政委。次年7月,经毛、林同意,中央调王猛任国务院国家体委革命委员会主任,并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王在任期间,对江青等插手体委渐生反感,有所抵制,江也不悦王,欲借“四届人大”之机提拔庄则栋取代之,王乐得离开体委,“四届人大”前夕,调回部队任武汉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粉碎“四人帮”后,应国务院有关负责人要求,于1977年2月,重返国家体委任主任(军内职务保留),1981年7月,再回部队,升任广州军区政委,1985年以大军区正职待遇离休。
- e' l: {9 |) I& @9 F/ a- |( U: i4 f( }# B$ q- ~4 a5 D0 X( K
  文革奉行体育外交,王猛对外以国家体委主任身份几乎天天露面,闻名于世。知情者言,以王猛的才干,80年代本可更上一个台阶。惟以笔者愚见,王虽不满陈伯达、顶过江青,在国家体委亦做了不少好事,却也支持过保定地区造反派。就因为这后一条(这本是文革客观环境所致),在主军的邓小平心目中就大打折扣。王猛能以大军区正职“安全降落”,相对于他的同侪,已属万幸。这些,已是后话。
* ^' L2 F" E/ n( d8 {8 h
( Q* {0 T7 {+ S6 X8 F, I  1972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征询对三支两军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根据《通知》所附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三支两军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军队在已建立党委的地方和单位,陆续撤销“三支两军”机构,撤回人员。前于1971年接替刘海清任保定地区革委会主任的38军副政委徐炜,亦于中央《通知》发出后的翌年3月调回部队。在军队主政的高峰时期,38军除22个团分管保定地区23个市、县的“三支两军”外,还抽调干部战士到京中央国家机关、大专院校“军管”、“军训”,如当时的军参谋长朱月华,就曾奉命到京任国务院对外文委军管小组组长。. {- G' G0 o1 P" ]; J% @+ H

/ c* \7 x8 U; {* Z  L  1974年,全国“批林批孔”。江青要抓“批林批孔”、批所谓林彪军事路线的典型,抓到了38军。江青派工作组到38军113师338团8连进行“批林批孔”试点,给8连送“批林批孔”材料,形势所迫,38军也不得不派人到8连“总结经验”,这些“经验”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多次发表,8连闻名全国。当年7月28日,王洪文、江青请北京军区三位负责人和38军的四位领导到北京北海仿膳堂吃饭,第二天,王洪文、江青、陈锡联、纪登奎等到38军呆了一个晚上,召开河北省及驻保军、地主要领导及338团8连全连参加的接见会,王、江讲话、赠书,江青又作“顺口溜”夸38军,折腾了好一阵子。但以后的事实证明,江青等所为,徒劳无功。表面虚与委蛇,是没有办法的事,关键时刻,军队不可能与他们走到一块。
2 i, G0 r) ~' ~/ ]) k0 t( _3 U
( G  Q5 {: y% C& O1 ?$ d  1974-76年,“批林批孔”又“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保定地区武斗、混乱再起,河北省委、省军区难以遏制,中央不得不再次动用早已脱离地方“三支两军”的38军。1976年11月15日,以北京军区第二政委秦基伟为组长,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38军政委王丕礼为副组长,北京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岱、河北省军区司令员马辉、38军副军长李连秀为成员的“中央解决保定问题领导小组”进驻保定。38军奉命于11月16日对全区各武斗据点实行武装包围,之后,收缴枪支、拆除工事、解散武斗班子,12月13日,保定集中500余人赴京参加由解决保定问题领导小组举办的“学习班”,同时,由省委、38军组建的联合工作组进驻保定,配合地、市委工作,形势迅速好转,保定此一文革的“重灾区”,方根本结束了十年的反复动荡。(2004年2月)
: d( c0 |) ~7 o/ y
& `2 M* {4 F  s/ p+ n# o附:文革期间38军正军职领导人更迭名录+ N1 L- T. ]! j: ~. I
9 h1 o2 o0 S2 ]' V, R. D! L& K6 S
军长:李光军(1966。5-1968。10)  H7 O4 }+ \  s0 e
刘海清(1968。10-1972。5)
$ W; E# t+ `2 I3 G$ t# S& \朱月华(1972。5-1976。10)
& u& T+ W6 b' |, h. t( f. |3 Y) S/ l+ _
政委:于敬山(1966。5-1966。12)
& {6 E. M% Q9 S- ^- B$ `/ s% K王 猛(1966。12-1970。12)* g: q8 |' s  K9 I* F, k! c
邢 泽(1970。12-1972。12)
( O5 @6 P* V1 a- z- ^1 m王丕礼(1973。11-1976。10)( }# U# U8 T: L" f6 p

8 J( \) G3 v, q: Y  n主要参考书目:" O; u( J; ?8 g/ k) {; D
6 |* l- v  c' B- I( P
1、陆军第38集团军军史(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3)  S& w, ~4 _* H
2、纪念李光军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 S2 B2 i+ x/ h1 h/ D3 ~: K3、保定市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0 I7 s$ X; s; N$ |7 m
4、陈先瑞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
( D9 U0 K  ?+ i# t$ [
# N5 ^* ?7 r) f1 R) C* Ahttp://hx.cnd.org/2004/06/22/%E5 ... 9B%E6%9C%9Fzk0406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8-7-13 13: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有乱码,故而再贴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9 14:26 , Processed in 0.2965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