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50|回复: 0

1966-1976年淮南市大事记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1-6-8 05: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6年
2月9日 市委发出通知,号召全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向焦裕禄学习。
2月18~23日 市贫下中农代表和农业三级干部会议召开,成立贫下中农协会。2月24日,市贫下中农协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刘廉民当选为主席。
3月24日 孔集煤矿发生重大冒顶事故,14人被埋(其中有北京煤炭科学研究院3人)。经抢救6人脱险,8人死亡(煤科院1人)。
5月 全市开始发动“文化大革命”。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发出以后,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展开,造反派组织不断对各级党政领导和机关进行围攻和“炮轰”,致使各级党政领导难以坚持正常工作,发生许多混乱现象。各级机关实际上都被迫处于半瘫痪状态。
6月15日 安徽造纸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批新型的圆筒精浆机。
7月12日 淮南各界人民1500多人在田家庵举行集会,坚决拥护我国政府7月3日发表的严正声明,愤怒声讨美帝国主义轰炸越南河内、海防和扩大侵越战争罪行,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
8月25日 市属各区改名,田家庵区改名为向阳区,大通区改为东风区,谢家集区改为红卫区,八公山区改为红旗区。1972年8月19日分别恢复其原称。
9月1日 全市1万多名“红卫兵”和群众,在淮南煤校广场上收听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在首都接见“红卫兵”的广播。
10月 清华、北大、北矿等高等院校“造反派”先后到淮南串联,煽风点火。此后,淮南市机关及各单位的“群众造反派组织”相继成立。
是月 淮南蔡家岗—阜阳的11万伏高压输电线路建成,线路全长120多公里。


1967年
1月27日 在上海市所谓“一月风暴”的影响下,淮南市造反组织联名对市委、市人民委员会进行夺权,组成了“淮南市无产阶级革命派临时革命委员会”(简称“市临委”)。在“1·27”夺权的影响下,全市各系统、各单位的造反组织,纷纷夺了党政领导的权,短期内全市各级领导机构陷于瘫痪。
3月中旬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后勤部、总参某部五局、6464部队、6375部队先后到淮南市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
春 由于参加“市临委”的造反组织之间发生冲突,各造反组织分裂为对待“市临委”态度不同的两派,即支持“市临委”和炮轰“市临委”的两大派。两派斗争愈演愈烈,“市临委”名存实亡。其后,“支派”和“炮派”长期对立,继而发生武斗。
5月8日 经国务院批准,淮南市实行军事管制,并同时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方仲林任军管会主任。
5月17~18日 “炮”、“支”两派攻守淮南矿务局大楼,武斗中30余人受伤。
5月20日 煤矿因武斗全部停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给淮南市军管会并淮南煤矿全体职工一封指示信,要求立即恢复“抓革命、促生产”的秩序。 8月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6408部队的127部队奉命到淮南市执行“支左”任务,张季伦接任市军管会主任。并派出大批干部赴各单位“支左”,主持各单位的工作。
10月6日 刚果(布)总理布鲁瓦·努马扎莱率领的刚果(布)革命运动和政府代表团,由李先念副总理陪同来淮访问。在淮期间,到谢三矿井下参观。
10月10日 淮南与合肥等7个地、市赴京代表团达成《关于制止武斗、抓革命、促生产、拥军爱民等问题的协议》,立即解散所有武斗组织,实现大联合。


1968年
3月2日 经安徽省军管会批准,成立淮南市革命委员会,由军队干部、地方干部、群众代表共同组成,委员41人,其中常委10人,副主任3人,主任1人。
3月16日 市人民武装部直属中队战士郭章清,为抢救遇险儿童光荣牺牲。5月9日,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广泛宣传和学习共产主义战士郭章清同志的决定》,同日,省军区党委追认郭章清为共产党员,省军区追认郭章清为烈士。
3月26日 淮南市庆祝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洞山召开。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钱钧、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德生在大会上讲话,大会宣布淮南市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张季伦任主任。此后,全市所有厂、矿、学校、机关及其基层单位均成立“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
6月 全市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错整了一大批干部、群众。后分别予以平反。
7月 淮南大雨大水。7月17日市革命委员会成立防汛领导小组,张季伦任组长。18日,召开防汛紧急广播动员大会,动员全市军民立即投入防汛斗争。21日,东海舰队吴淞水警区副司令员陈小龙率队来淮支援防汛抢险。汛期,李先念副总理命令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娄学政亲临架河、祁集指导堵复缺口。
8月12日 市革命委员会召开抗洪斗争总结表彰大会,25000多人参加大会,会上表彰了一批抗洪斗争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8月30日 贯彻中央指示,全市12支工宣队进驻学校、医院、机关及事业单位。
9月19日 全市首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000多人到农村插队落户。
9月28日 淮南矿务局日产煤炭71832吨,创淮南煤矿历史最高日产纪录。
10月25日 第二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4000多人到六安专区插队,市革命委员会在市五中召开10万人参加的欢送大会。12月21~24日又有1300多名知识青年到寿县等地插队。


1969年
2月 中共淮南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成立,张季伦任组长(军队干部)。此后,全市各级革命委员会也先后建立了以军队干部为主的党的核心小组。
4月2日 全市26万人分别在向阳(田家庵)、红卫(谢家集)区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月26日全市2万人集会庆祝“九大”闭幕。
上半年 市、区和一些企事业单位普遍成立了所谓的“群众专政指挥部”之类的机构,任意批斗、关押干部、群众,伤害了大批干部群众。
7月 全市开始整党、建党运动。经过整党,基层党支部多数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部分单位恢复了党委,取消了党的核心小组。整党中“吐故纳新”,有一批党员因“文化大革命”中“表现不好”被挂了起来,另有一大批“文化大革命”中的“积极分子”被吸收入党。
12月 淮南煤矿机械厂试制成功国产第一台25吨凿井绞车。
冬 为加强人民防空工作,全市普遍开展挖防空洞和防空壕的活动,尔后转入了搞开挖人防工事工作。


1970年
2月18日 全市召开“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运动誓师大会。此后,城市249个单位、农村115个大队先后开展这一运动。经过学习动员、揭发检举、批判清理等阶段,6月份转入整改,运动于1971年下半年基本结束。
4月30日 中共淮南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淮南市革命委员会宣布“解放”一批原市委、市人民委员会的主要负责干部,同时恢复他们的党组织生活。
4月 安徽省第一条220千伏淮(南)-合(肥)输电线路投入运行。
6月13日 淮南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次降冰雪,但未造成灾害。
8月14日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实行“政企合一”,将省属淮南矿务局下放淮南市革命委员会领导。10月1日起,市矿机关正式合并办公,撤销了淮南矿务局革命委员会。1973年9月5日起市矿再次分开。
8月 安徽造纸厂全草浆卷烟纸试制成功,可使成本降低40%左右。
10月1日 淮南电视转播台建成使用。
是日 由市京剧团、评剧团、梆剧团和文工团联合排练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正式公演。
10月 开始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10月12日首批选送了961名工农兵学员分别进入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劳动大学。此种做法一直持续到1976年。
12月1~6日 中共淮南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洞山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904人,代表全市21392名党员,列席代表43人。大会选举出中共淮南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45人,候补委员6人;选举产生出席省第三届党代会代表49人。中共淮南市第三届委员会选举常委13人,张季伦为市委书记。
12月 《新淮南报》出刊。1972年3月停刊。
冬 市革命委员会动员市郊13个公社近10万民工,耗资180余万元,在高塘湖围堤筑坝封闭水面47公顷,建成窑河渔场。


1971年
3月 全市开展清查所谓“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的活动,伤害了一部分干部、群众。后分别予以平反。
5月28日 窑河乡退伍军人解学保为抢救触电社员不幸牺牲。市委、市革命委员会授予解学保模范共产党员、模范退伍军人称号。1973年5月26日省革命委员会追认解学保为烈士。
6月17~27日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诞生50周年,淮南市举行工农兵文艺创作会演大会。
7月10日 淮南市组织2500人横渡淮河,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5周年。
7月 贯彻国务院指示,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开始计划生育工作。
10月9日 参加1971年全国排球集训的北京、上海、福建、广西的男女代表队应邀来淮南进行访问。
10月30日 上午9时55分新庄孜煤矿四水平南三采区13槽南翼发生冒顶事故,埋压20人,死亡17人(其中男14人,女3人)。
11月26日 淮南第二矿工医院进行断肢再植手术获得成功。
11月 淮南—宿县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与淮北输电线路合成送电。线路全长125公里,是联络淮南、淮北两大电网的动脉。
12月 经国务院批准,合肥工业大学的采矿系采矿专业和地质系的煤田地质及勘探专业迁来淮南市,与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成淮南煤炭学院。1981年6月改为淮南矿业学院。


1972年
1月12日 淮南发电厂扩建的由波兰进口的第一台12万千瓦发电机组正式投产。9月4日第二台12万千瓦发电机组投产。
9月6日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淮南潘集煤矿建设指挥部,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张季伦任指挥。
9月 凤台县的高皇、古沟、潘集、泥河、夹沟等5个公社和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二道河农场划入淮南市。同年12月,设置古沟区,管辖上述地区,同时成立古沟区革命委员会和中共古沟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古沟区为正县级市辖行政区。1980年10月,古沟区更名为潘集区。


1973年
1月10日 水电部批准淮南发电厂第五期扩建两台12.5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工程。1975年12月23日,第一台12.5万瓦机组建成发电。1977年3月2日,第二台12.5万千瓦发电机组正式发电。
3月 丁继哲任中共淮南市委书记。
5月1日 淮南—合肥—芜湖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送电,全长220公里。
6月 市总工会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被“文化大革命”冲击而停止活动的市总工会恢复工作。
是月 市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被“文化大革命”冲击而停止活动的市妇联重新成立。
7月9日 两淮煤炭会战指挥部成立。
7月 燃化部从贵州水城调来四十二建井工程处参加潘集煤田大会战。
8~10月 古沟区组织淮—潘公路沿途20个生产大队,7000余人支援修路会战,在3个月内完成了修路任务。
9月 市矿分开后,成立了中共淮南矿务局委员会,刘世昌任书记。
是月 淮南煤矿基本建设局成立,刘俭任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淮南煤矿基本建设局委员会同时成立,刘俭任书记。
11月1日 潘集一号井破土开工。省委书记李任之、市委书记丁继哲为开工剪彩。
是年 在淮南市执行“三支两军”任务的军队干部陆续返回部队,被“解放”的地方干部开始回到领导工作岗位。到1975年底“支左”的军队干部全部撤走。


1974年
3月 丁继哲任淮南市革命委员会主任。
3~4月 淮南煤矿机械厂工人李庆云等打着所谓“反潮流”的旗号,破坏生产,淮南煤矿生产急剧下降,由日产2.7万吨,下降到800多吨,最低日产仅330多吨。
4月29日 李庆云以现行反革命罪被依法逮捕。当天及次日,淮南铁路工人袁炳礼等借此煽动,指挥数百人冲砸市委机关、公安局和法院,毁坏办公设备,焚烧、抢走大量机密文件和法院诉讼档案材料1万多件,劫去枪13支、子弹714发,打伤公安干警31人,直接经济损失37万余元。此为“四二九”、“四三○”事件。次年5月25日,李、袁以反革命罪被分别判处死刑。
5月6日 淮南铁路望峰岗车站2568次列车7车皮焦炭在车站被抢劫一空。次日,8车皮焦炭又遭抢劫。
6月7日 市委在大通矿电影院召开干部大会,遭到李兵为首的一伙人的围攻、冲击。打伤干部多人,并烧毁车辆。其后李兵等人以反革命罪依法受到严惩。
11月 淮南矿务局《淮矿战讯》创刊。1976年改名为《淮南矿工》,1980年定名为《淮南矿工报》。
是年 九十六工程处在潘集一号井主井井筒施工中采用激光导向新技术获得成功。


1975年
3月 因“文化大革命”冲击,中断活动多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淮南市委员会开始恢复活动。
5月27日 段金波任淮南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并兼任中共淮南矿务局委员会第一书记。
8月 淮南煤矿基建局医院建成。1978年1月改名为淮南煤炭基地会战指挥部医院,1985年3月又改为矿建公司总医院,1986年8月再次改名为淮南矿务局第三矿工医院。
11月21~27日 市委召开三届十四次全会,部署基本路线教育运动。决定用二年时间在城乡进行一次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农村分2批,每批1年;城市分3批,每批半年。会后,全市组织2385人的基本路线教育宣传队,于12月5日进驻17个公社,152个大队。
是年 九十六工程处在潘集一号井施工中研制成功“主井液压滑升模板”新工艺。


1976年
1月8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逝世,全市人民以佩带黑纱等形式深切悼念周总理。
1月 在邓小平提出的全面整顿的思想指导下,市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生产指挥部、人民保卫部及其内设机构同时撤销,市革命委员会办公室改为市委办公室,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前市委的主要职能工作部门。
3月24~30日 市委三届十七次全委会议召开。此后,全市开展了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历时3个多月。
5月28日至6月8日 安徽省第六次工业学大庆会议在淮南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000多人。
7月29日 上窑窑河边的墙壁倒塌,砸死群众10人,伤10人。
8月11日 淮南第一矿工医院接收唐山地震灾区伤员84人。
9月9日 毛泽东主席逝世。淮南人民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18日,全市10万多军民在淮南一中广场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沉痛悼念毛泽东主席。
9月 谢一矿、煤炭科学院和玻璃钢厂共同研制成功树脂锚杆,并用这种锚杆进行光爆锚喷支护巷道269米,填补了我国煤矿锚喷支护技术空白。
10月22日 全市数十万人举行集会游行,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11~12月 全市逐步开展揭批“四人帮”运动。
12月26日 潘集二号井破土动工。
是年 淮南煤矿机械厂在国内首先开发了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产品系列,并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SJ—80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为开发两淮煤田制成国内第一台钻井用200吨龙门式起重机。
是年 杂交水稻开始试种,1977年示范田平均单产杂交稻500公斤。


http://www.ah.xinhuanet.com/jg60nahp/2009-05/20/content_1657983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20 18:32 , Processed in 0.0183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