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23|回复: 0

1966-1976年黄山市大事记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1-4-26 08: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 新华网 安徽频道

1966年
5月,彩虹桥水电站建成,甘棠地区始用水电。
5月,县委成立“文化革命领导小组”。6月,派出工作队分别进驻县医院、剧团、太平中学。7月下旬,全县中、小学教师集中县城进行整风,历时两个月。8月起,全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纷纷成立“红卫兵”、“战斗队”,“串连”、“造反”,大破“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许多文物古迹被毁,大量古籍书画被焚。很多领导干部和群众被当作“牛鬼蛇神”而加以批判斗争和游街。
10月11日,“红卫兵”代表90人赴北京。11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受到毛泽东主席检阅。
11月,全县中、小学全部停课,师生纷纷外出“串连”。

1967年
1月27日,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造反派”夺取县委、县政府党政大权。各机关、学校、工厂、商店亦相继被“造反派”“夺权”。
3月13日,县人民武装部奉命“支左”,成立以军队为主,有“造反派”和“革命领导干部”参加的“三结合”的“太平县革命生产领导组”,行使县委、县政府部分职权。24日,改称“太平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3月25日,县成立有线广播领导组。至1969年上半年,公社设广播放大站,大部分农户安装了广播喇叭。
11月17日,解放军总字121部队委派军队干部8人至太平县“支左”、“支工”、“支衣”,实行“军管”和“军训”(简称“三支两军”)。
11月19日,“造反派”冲击看守所,警卫战士自卫开枪,打死2人,打伤6人,被称为“11·19事件”。次日,“造反派”又冲击县人武部,抢走部分武器弹药。
是年,芜湖弋矶山医院医疗队至太平,在夏村、桃源等地进行巡回医疗。

1968年
3月4日,驻军“支左”领导小组成立,由总字121部队和县人武部委派5人组成。
3月29日,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同时实行军事管制。
5月31日,“太平县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成立,下设政治工作、生产指挥、办事、人保4个大组。
6月22日,县成立“群众专政指挥部”,下设“专政大队”。各社、镇也相继成立“专政队”,对很多干部群众大搞逼、供、信,管制劳动,实行所谓无产阶级专政。
7月9日,县召开向“忠”字化进军誓师大会。此后唱“语录”歌,跳“忠”字舞,建“忠”字室,“早请示、晚汇报”等活动遍及全县。
7月始,夏村、乌石两公社发生所谓的“反革命事件”,历时两年。数百人被关押审查,有的身遭摧残,甚至被迫害致死(该事件及所涉人员已于1979年春平反昭雪)。
8~10月,县革委会先后组织3批人员赴大寨参观。
9月,县革委会组织宣传队到全县农村掀起“斗、批、改”、“农业学大寨”和“抓革命、促生产”的新高潮。
9月,县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太平中学、剧团、医院、教育局等单位,农村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9月29日,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大办民兵师”指示发表10周年,县革委会、县人武部组织甘棠、仙源、弦瑞、大桥4个社、镇及县直机关单位基干民兵1000余人集会。
10月22~29日,太平县首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甘棠召开。会上选出出席地区“积代会”代表48人。
11月,太平县工人代表大会、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红卫兵代表大会召开,会后3个组织合并办公,统称“三代会”。

1969年
7月5日,暴雨如注。永丰公社岭下大队河东生产队队长、共产党员朱学富,为保护沿山水库安全,入库底拔涵洞塞泄洪,不幸牺牲。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追认为烈士。
是日,上海市黄山茶林场知识青年11人,为抢救国家财产,水过河,被急流卷走,全部牺牲。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追认11人为烈士。
8月18~24日,召开太平县上山下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继续动员干部职工、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赴农村安家落户。
8月29日,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决定:陈村水电站坝高125米,居民迁移线121米,土地淹没线119米。下半年,境内淹没区突击移迁。
9月,和平公社南安大队党支部书记、农民代表陈思荣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
是年,安徽省立医院下放27名医务人员到乌石、贤村、郭村、三口4个公社进行防病治病,巡回医疗和培训农村卫生人员。

1970年
2月11~23日,召开教育革命誓师大会。中、小学一律改为春季招生,改学生班级组织为连、排、班军事组织,大、中专学校招生实行推荐选拔制。
3月,淹没区秧溪、夏村两公社撤销,增设清溪公社。全县行政区划为17个公社、2个镇、103个大队。
7月29日,陈村水电站大坝关闸蓄水。10月1日,第一台机组发电。
8月,县创办“五·七”大学,校址设在大桥公社张家埂大队朱家塔。1972年9月停办。
9月,焦村公社陈村大队办合作医疗室,为太平县第一个村级卫生医疗单位。同年12月,县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地区各县派员参观。《人民画报》刊登照片,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片。至1972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建医疗室101个,有赤脚医生212人,药农119人,卫生员265人,基本实现了农村医疗合作化。
10月13日,太平县推荐的首批“工农兵大学生”赴校学习。
冬,贯彻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入地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决定》,县派出宣传队深入农村,掀起“农业学大寨”新高潮。

1971年
2月6~13日,中国共产党太平县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在甘棠举行。会议决定撤销党的核心小组,恢复中共太平县委,与县革委会合署办公。
4月上旬,全县开展清查“5·16反革命阴谋集团”和“一打三反”(即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运动。
5~6月,县革委会和各社镇举办“学习班”,开展“批陈(伯达)整风”。
9月,太平县人民会堂落成,为当时境内最大建筑。
11月1~20日,县委抽调党员干部422人,组成149个工作组,在县直机关和社镇传达中共中央有关林彪叛党叛国事件的文件,开始“批林整风”。

1972年
1月,恢复共青团县委,取消“红代会”。
3月,税制改革,推行工商税收新法规。
5月,西山煤矿投产,当年采煤1200吨。
是年,共有112人办理了退休手续。
是年,总字121部队驻太平“三支两军”小组撤回。

1973年
2月,仙源水电站建成。
5月13~15日,普降大雨,河水猛涨,陈村水库水位上升至117米,沿岸低水位地区被淹。6月21日大水,黄山周围10个公社受灾严重,1.6万亩农田受淹,520亩茶园冲毁。
10月,永丰水电站竣工。1980年1月,被评为全国小水电先进单位。
10月,陈村至太平县城35千伏输电线路建成。
10月15~21日,徽州地委在太平县召开林业现场会议,推广大桥公社民主大队建基地,办林场,绿化荒山的经验。
冬,全县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的群众运动。
下半年,国营太平县林业实验采育场在贤村芝麻宕兴建,基地2.6万亩。
是年,撤销“三代会”,恢复县工会、妇联,成立“贫协会”。
是年,县竹编工艺厂生产的各式面包篮和工艺品第一次出口港、澳及东南亚和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74年
3月1日,太平县划归池州地区。
4月12日,新华公社大保小学三年级学生王春贵,为抢救落水少年王小宝而光荣献身,团县委追授“模范红小兵”称号,团省委和省教育厅号召全省青少年学习王春贵的优秀事迹。
7月,甘棠变电所电机设备安装完毕,用10千伏线路向城区、甘棠镇、大桥供电。同时,设太平县供电所(1977年改称供电局),开始电业管理。
年底,全长137米的清溪大桥和全长112米的桃源大桥同时竣工,太平至石台高路亭公路全线通车。

1975年
1月,县水泥厂在樵山动工兴建。后因交通、技术等原因于1979年9月停工下马。
4月,境内第一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束,确定森林覆被率为34.1%。
7月21日下午,黄山西北麓耿城、焦村两公社遭暴风和冰雹袭击,风力达7级以上,降雹20多分钟。
9月13日下午4时,三口公社巷里大队河生产队饲养员胡升敏用剧毒“苏化203”灭牛虱,致使13头耕牛全部中毒,1头抢救脱险,12头死亡。
10月,县医院孙志刚医师随“中国农业考察团”赴多哥考察,任该团保健医师,于1977年4月回国。
11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下属的4个大组,恢复中共太平县委办公室和组织、宣传、统战部。
12月中旬,县委组织400余人工作队赴6个公社进行基本路线宣传教育。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城乡人民自发地佩戴黑纱进行悼念。
2月,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
4月,陈村水库开始水上客货运输,连接沿岸9个公社。
6月,县建立消防中队,配备消防车2辆。
8月6日,全县抽调13名医务人员参加池州地区医疗队,赴凤阳县急救站,为唐山地震受伤人员进行救护医疗。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18日,县城分5个会场召开追悼大会,下午3时,城乡集中收听北京追悼大会实况转播。
10月下旬,全县城乡分别集会庆祝党中央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的历史性伟大胜利。
10月,建国营洋湖林场,占地3.8万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2 00:59 , Processed in 0.0470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