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33|回复: 8

有关欧阳健回忆录《敢死队》文字一组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1-2-21 03: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情义无价


——读《敢死队》感言

读罢欧阳健先生长篇历史纪实《敢死队》,心情无比激动,无限感慨,压抑不住的写作冲动,使我一夜没有安眠,天一亮就爬起来抒写读后感。
我们知道,小说是离不开夸张和虚构的,而《敢死队》却完完全全是纪实,没有一点夸张和虚构,也没有任何修饰。真实的史料,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时间,真实的地点,其史料之丰富,引证之详细,记忆之清楚,记事之准确,实在无与伦比,令人钦佩,令人赞叹,真实的再现了十年浩劫一幕幕惊心惨目的历史画面!然而,掩卷而思,这部全靠真实史料写成的《敢死队》,它的主要价值在哪里呢?它有什么闪光的东西呢?或者说它最动人、最感人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它,这就是《敢死队》所洋溢着的思想性意义:情义无价。
“文革”十年动乱中的苏北淮阴地区,大兴中学,两百多个学生和一位教师,为了真理,为了正义,组成“敢死队”,起而保卫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欧阳健。他们没有别的企图,没有私心杂念,完全出于对老师的感情,对老师的热爱,也出于道义,出于受教者的亲身体会,一致认为欧阳健老师课讲的好,对学生认真负责,是一位好老师,坚信他不是坏人,不是反革命,所以大胆的、忘我的,有着不怕牺牲的精神,勇敢的捍卫欧阳健。“敢死队”的宗旨和使命,除去当时那种时髦的、不得不有的口号,最根本的就是捍卫欧阳健。“敢死队”的这份情、这份爱,这份义,真正是情深义重,在当时那个荒唐的年代,实在难能可贵,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震撼人的心灵,也净化人的心灵,这是《敢死队》一书不朽的光辉。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人都知道,当时不管哪个地区,那个单位,甚至有的家庭、夫妻,都分成不同观点的两派。他们不同观点的形成,主要是对“当权派”的不同态度,有的要“革”,有的要“保”;有的要“打倒”,有的要“支持”。“革”和“保”,都不能说没有一点私心。所谓“斗私批修”,实质上愈斗愈私,政治运动来了都人人自危。事实也证明,被打倒了的“当权派”,一旦恢复了职务,恢复了权力,“保”他的一派就好过的多了,有的升官,有的发财。可是欧阳健是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不是“当权派”,“敢死队”保欧阳健,为了什么呢?即使欧阳健翻身了,平反了,他们又能得到什么呢?事实也证明,他们的的确确是为了“情”,为了“爱”,为了“义”,因此这种情和义,就更加难能可贵,保护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中学老师,在当时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这就是大兴中学“敢死队”的独特之处和可贵之处。也因如此,提升了欧阳的人格,提升了欧阳的品行,也提升了欧阳的人生价值。
想当年,在“读书无用论”的蛊惑下,“尊师重教”,“师道尊严”,丧失殆尽,运动来了,谁管老师的安危!“文革”时四川武斗最厉害,听说有些中学,将老师活活打死,有的吊在篮球架上吊死。我爱人读书的涪陵中学,她最喜爱的一位老师,后来听说自杀身亡。我大学的老师徐士年先生,是我国早期古典小说研究专家,课也讲的精彩,被打成“极右”,后来遣送河南老家,据说“文革”初期,不堪折磨,自杀于开封狱中。我的另一位大学老师刘盼遂先生,是著名的学者,我们称他“活字典”,古籍中有些难懂的地方,一问他,立刻就会明确回答。“文革”中“红卫兵”去抄家之后,他被头朝下倒撞在水缸里,究竟是被打死后装进水缸?还是装进水缸淹死的?至今还是个谜。当时南下串连队的“红卫兵”,到处打人,打“走资派”,打“反动学术权威”,用皮带抽,将人打个半死。这些人绝大多数还在,难道就不受到良心的谴责吗!不应该忏悔吗!想想当时的情景,大兴中学“敢死队”,如此敬重老师,如此爱护老师,如此情深义重,实在难能可贵。
仿佛记得哪位作家的小说中讲了一个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一群七八十岁的老干部坐在一起无事闲聊,一位老者昌言:大家都回忆一下自己的一生,干过什么坏事没有?每人只讲一件昧心的事情。马克思说:我的话说出来,我的心就得救了。以后就少受或不受良心的谴责了。沉默了片刻,开始说了。有的说我做过一件坏事,人家不是右派我把人家打成右派,害的人家妻离子散,于心不安。有的说我也做过一件坏事,人家不是反革命我把人家打成反革命,害的人家家破人亡,总是良心不安。有的说我做过一件坏事,人家不该枪毙我把人家判为死刑,害的人家一家破灭,想起来就受良心的谴责。于是良心发现,有的流泪,有的掩泣,有的长叹不已……
当年的“小将”,现在也都是“老干部”了,或许有的当了大官,或许有的成了大款,尽管当年是“替罪羊”也好,“受骗上当”也好,毕竟有些是干过坏事的,甚至干过伤天害理的事的,难道不应受到良心的谴责吗!不应该忏悔吗!人是会有错误和缺点的,但切记不能干昧心的事,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人,要讲良心,要讲感情,要讲道义,这是《敢死队》启示我们的。
人性中的善与恶,自古以来争论不休。我终觉得善与恶都不是绝对的,每一个人的人性中有善也有恶。我们儒家历来的传统教育,就是要人弃恶从善,去恶扬善。欧阳修说的好:“人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小人,可不念哉!”(《海学说》)。人性中的善与恶,是会因为外界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文革”十年浩劫,将人的恶性调动起来了,不管是“革”是“保”,都是恶性大膨胀,谁都不敢说自己是一切从“善”或一切从“恶”。“文革”初期我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坐了三个月的监狱,出狱平反后,加入造反派,迫害我的两个干部去向我道歉,说:“我们执行了资反路线,犯了方向错误,向你赔礼道歉,请你原谅。看你有什么要求没有?”我说:“算了吧,我能理解。我要是不被打成反革命,我也会执行资反路线的。”他两个一听,连连道谢,高高兴兴地走了。我说的是实话,我家庭出身好,1961年就入党,运动中肯定是依靠对象,在那个气候和环境下,能不执行资反路线表现出一定的“恶”性吗?我读《红楼梦》,开始对贾雨村很恨,薛蟠那么坏,他却徇情枉法。再读再想,贾雨村尽管个人品质不好,但只要是那个社会环境,只要在那个位置上,就是换一个张雨村李雨村,也同样会徇情枉法。所以《敢死队》出来以后,不要形成新的对立,不要记恨左琦、朱从真等人,因为根子不在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吧,或许“敢死队”的成员早就这样做了。
欧阳兄在《敢死队》最后说:他的人生遭际,他的四年大狱,不是包袱,而是财富,而是他的人生大学。自然可以这样说,但是并不准确。在欧阳来说,他真正的财富,他最大、最可宝贵的财富,不是别的,而是“敢死队”这两百多个情深义重的同学和朋友,这才是千金难得的无价之宝啊!《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之所以超过了以往的才子佳人小说,也超过了《西厢记》和《牡丹亭》,就因为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彼此“知心”。紫鹃告诫林黛玉的话:“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古人也曾感慨地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欧阳兄一生就得了两百多个“知心”和“知己”,这是何等的不易啊,何等的可贵啊!真正是“情义无价”!孟子说他一生有“三乐”,“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我分析《敢死队》中的欧阳健,不说“三乐”也有“三幸”:得淮阴大兴两百多个英才而教之,并受他们情深义重的保护,是他人生一大幸也;四年大狱大难不死,是他人生第二大幸也;平反以后,尤其拨乱反正以后,他没有辜负“敢死队”朋友的期望,在对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小说研究方面,大显身手,硕果累累,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他人生第三大幸也。人生有此三幸,获此殊荣,夫复何求!我衷心为《敢死队》而歌,为欧阳而庆,为欧阳而赞!


http://qumu2516.blog.hexun.com/54632513_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03: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敢死队》的血和泪

——我的老师欧阳健


孙云龙


读完欧阳老师的长篇历史纪实小说《敢死队》,我的心情如长江之水,滚滚翻腾。一泻千里,直冲云天。

欧阳老师的形象,再次出现在我面前。我不写不安,不写不乐。于是欣然提笔,把我亲自看到的、知道的都写出来,乃是我心灵的释放。

46年前,他是大兴中学的一位普通的教师。我是学生,当然认识老师。在我的印象里,他只是一个面带微笑,和善可亲的正派老师。

1966年12月22日下午,我和漆光玉两人去他宿舍,请他写66125红卫兵总司令部招牌和大旗上的字。他问我:“你们不怕吗?”我说:“我们怕什么,我们串连回来了。我们成立造反派组织,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你不是党内走资派,你是被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迫害的革命群众。”

这天晚上,欧阳老师在他的《文革日记》中写道:“听孙云龙的谈话,颇有三月前周长高的气魄。革命的时代!人们,尤其青年人,成长多么快呀!”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那天起,我和欧阳老师方才相知相识。

回想1966年6月20日,农忙假结束,返回学校,一进校园,一眼看到第一排教室中央路东的丁头墙面上,张贴醒目刺眼的大字报专栏,标题是“打倒反革命黑帮分子欧阳健”。我大吃一惊,欧阳老师怎么是反革命?看看内容写的都是家庭历史,日记摘抄。日记不过是:“何日得有探天棍,拨开云层走飞龙”,“突破樊笼飞彩凤,击碎玉柱走蛟龙”。再细细分析,是对日记掐头去尾、断章取义、穿凿附会,颠倒黑白。就凭这些,把欧阳老师打成反革命,我不服气。我认为他只是胸怀大志、有所抱负、豪言壮语罢了,算什么反革命?

随着运动的深入,我才知道欧阳老师是江西玉山人,不是本地人。

1941年8月出生

5岁读小学

14岁初中毕业

15岁在南京农学院任教学辅助人员

16岁开始写日记,十年从未中断一天,共写三百五十万字

17岁到淮阴筹建农业中学,任农中教导主任

23岁任大兴中学教师

25岁文革开始,被打成“反革命”

我从内心里感叹:是天才、是人才、是国才。

1966年11月,大兴中学的学生才开始外出串连,12月陆续归校。我和漆光玉、陈忠孝、印长林归校后,立即成立66125红卫兵司令部,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战斗打响了,工作组也被揪回来了。这时保皇派、反平反的势力也凑到一起了。两派观点基本形成。

欧阳老师以战士的姿态,贴出大字报,逼得工作组组长徐良和他面对面在大会上公开辩论。我对他的自信、意志、胆量、勇敢、沉着、十分佩服。

1966年12月29日,敢死队成立,所有造反派组织都参加敢死队。

1967年1月9日心向党成立,所有保皇派组织都参加心向党。

两大组织成立,两大势力形成。敢死队静坐公安局,要求销毁黑材料;“硬请”县常委,要求下平反文件。经过激烈斗争、王亚聿、孙中书被平反。由于保皇势力的干挠,欧阳老师没有平反。斗争更加残酷,欧阳老师的大字报,速度快,质量高。笔风象鲁迅,尖锐、泼辣、准确。抓住重点,击中要害。使对方无还手之力。这种顽强精神,感动了我,我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写了一张支持、赞扬的大字报。结束语是一句文革常用的口号:“欧阳健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惹得心向党的人到处宣传:“敢死队,喊反革命欧阳健万岁了”。我又写了《友邦惊诧论》驳斥,辛酸地讥讽和嘲笑他们。

1967年,是全国文化大革命斗争最激烈的一年。也是大兴中学两派斗争最激烈的一年。敢死队不怕公安局的恐吓,不怕军代表的高压。冲破一切,气吞万里。欧阳老师倾全力办《大兴战报》。《大兴战报》影响力大大胜过许多红卫兵小报。

1968年8月13日深夜,欧阳老师被拘留。第二天当我知道这个消息时,真是如五雷轰顶,怒火压胸。

欧阳健被捕,意味着王茂华和孙云龙有被捕的危险。我不能“束手待擒”,我要“战略转移”,要“政治避难”,“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到哪里去最安全?机遇来了,1969年2月,我应征入伍。实际上是通过特殊关系“脱险”了。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我入伍七年,和欧阳老师失去直接联系,但我们都在不同的环境中向同一个目标奋斗。一个外国记者写道:在中国有四所大学:一个是文化大学;二个是社会大学;三个是监狱大学;四个是解放军大学。我和欧阳老师都在上大学。我们的成绩都写进了《敢死队》。

1987年9月一天,我去南京人民医院看望住院的姐夫,晚上找到欧阳老师的住处。我敲开了门,他一见是我,又高兴、又吃惊。时隔十九年,我们都四十出头了,是中年人了。他正忙着打印古小说研究论文,我在他家吃了晚饭,住了一宿,畅谈别后坎坷。我知道他1985年已入党,非常高兴。我说:“这下好了,我们两人都不是坏人了,因为我们都是共产党员了。”他笑着说:“我们两人本来就不是坏人,是坏人把我们打成‘坏人’的。”我的泪水不由直流下来。

今天,《敢死队》一书问世,书中使我看到欧阳老师身上有七大精神要素:

一、有孔子韦编三绝的治学精神;

二、有王勃和骆宾王的才华;

三、有司马迁写史的意志;

四、有李白不事权贵的人格尊严;

五、有瞿秋白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

六、有鲁迅笔风和硬骨头精神;

七、有曹雪芹食粥著书的毅力。

欧阳老师成为成功人物,最主要的是自身奋斗。但也有外在的力量。有位作家说:“当你成功以后,你要感谢曾经置你于死地的人,因为正是这个人,才使你走向成功。”我想这话有道理。如果当初没有人把你打成“反革命”,你或许一生还是在大兴中学做一名普通的教师。耶稣说:要“爱你的仇人”,去“拥抱你的敌人”。我的理解是:人都会犯错误的,让自己改造自己,不去计较别人的过错。一个作者说:“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伟人。”就是说,人犯了一次错误,有了教训,不会再犯二次错误。

《敢死队》一书涉及很多人物和很多事,我们只把他作为历史研究,警醒世人。对于现实生活,采取和谐双赢态度。有一副名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我们的做法是“一壶浊酒喜相逢,开怀一笑泯恩仇”。



2010年8月6日于淮阴

http://qianqizhai.blog.hexun.com/54990999_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03: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记何罪

           -----读《敢死队》有感

wyjkha

    今晨,被一个梦惊醒。醒来之后,我一动不动,生怕刚刚的梦境被一翻身,一抬手给弄丢了。就那样躺着将整个梦境重新回忆一遍。

    我推着自行车由南向北正欲从一没有栏杆的桥上过,对面来了四五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挤着往前走,我见状停在那不动,意欲让他们先过。可是,当他们走到身边的时候,一个人用力将我一推,我掉进了好似沼泽地的淤泥里,我渐渐的往下陷,只剩下一只手,我只能听到上面的人大声呼喊“快救人啦,快救人啦!”我觉得一片黑暗,胸闷且不能张嘴,稍一张口便涌进满口淤泥。我用尽浑身力气挣扎,仍无济于世。我的脑子里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反应就是我将会马上死去,可是我不能死。我用力挣扎着,醒了。

    我躺在床上,仰望着天花板。我想这个梦不就好比《敢死队》里的主人翁欧阳老师吗?他身陷囹圄,外面的人想救他却无能为力,他自己就是浑身长的都是嘴也无法为自己辩解。足足的在监牢中度过四年,也正是欧阳老师有一个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他“我不能死”才使他不畏任何艰难,勇敢的面对,坚持到最后。

   我利用元旦小长假,认真阅读《敢死队》一书。两天之内将280页的一本书全部读完。这是我有生以来读得最快的一本书。因为,我这个人有个习惯,无论读什么书,还是杂志都喜欢拿一支笔,将文中的美丽的语言或富有哲理性的文字给划出来,有时还会集中记录到一个本子当中。也正因为此,我无论读哪本书其速度是非常之慢的,而今,280页的一本书,两天内用同样的方式读完,那可是用我放弃所有的家务琐事换来的。这两天我象一个迎接高考的学生,早晨一睁开眼睛就摸起床头的书和笔,只穿一件睡衣,披头散发的便读起书来。饿了,到厨房找点吃的(好在老公7:30就悄悄上班去了,孩子在睡懒觉)。中午,一家三口去小饭店吃一顿,匆匆吃完饭,回来接着看书,老公要求我躺下午休,我执意不睡,他说我对这本书着迷了。

    是啊!这本书里有好些地方触动了我灵魂深处的东西,我感同身受(注:这里用感同身受是有原因的),我不止一次在心中呐喊“日记何罪,日记何罪”。我不止一次为之流下热泪。

    我为欧阳老师的机智、勇敢、善辩、博学、坚强及忍性所感动;我为滕金明老师的正直、敢说敢当、伸张正义、不对权势低头的精神而由衷地敬佩;我为葛同明的不动摇、敢作敢为而无比崇敬;我为唐继珍、王其文的坚强与不离不弃而赞叹,甚至有一种想去看看他们的欲望。当我读到有关她们的坚强,她们对丈夫全力支持的文字时,我自言自语地说:“我如果是你们,我也会这么做的”。

    我没有权利评论当时的运动。但是,我为那些断章取议,谎造捏造事实,坑害别人的人感到可耻。

    一本书读完,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一个个都非常清晰的呈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仔细端详首页的照片,一张一张的过,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一句“你们真了不起,你们受苦了。你们是我及我的儿子的好榜样”。

    这本书,留给我的是讲述一个非常真实的一个事件。那些牢狱之苦,没有亲身经历过的话,无论哪位写作高手是写不出来的。我不懂的是都是同胞兄弟为何要那么狠、那么残忍。还有在未弄清事实真相之前为什么这样对待一个人。或许,他还不是一个罪人,即使是罪人的话,也正如书中一位善良的妇女所言“就是挨枪毙了,也得让人吃饱饭呀?”。我也想说“就是真的有罪也得让人好吃好睡呀!”更何况只是一些日记,日记何罪之有。

    这本书留给我的是一种伟大的爱的力量。唐继珍、王其文因为爱自己的丈夫,即使大难来临也无所畏惧。正是有了这一力量支撑着,使得欧阳老师在经受长达4年的牢狱生涯里,尝尽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折磨,坚强的活下来了。使得滕金明老师坚持即使去坐牢也要捍卫正义的决心。

    这本书有多处让我泪流满面,让老公说象个孩子。书中46页“欧阳健没有想到日记会成自己的罪状......”这里我流泪了,我在后面备注“看到这里我流泪了,是啊!人家断章取义,你有口难辩啊!”还在46页倒数第7行,当我读到“我不能死,我决不会自杀,第一,自己是无罪的,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能说清楚,如果死了,就永远不能昭雪,第二,不能丢下继珍不管”。此时的我已两行热泪流至腮邦。我在下面备注“欧阳老师该顶着多么大的压力啊!他是一个有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男人,这样的男人要是坏人那就怪了,敬佩敬佩”。

    这本书多处让我感动,让我感慨万千,让我心潮澎湃。我不停的问“日记何罪,日记何罪之有?”。

     一本书就这样看着划着,写着。随着事态的发展,情节的展开,我或喜或忧。口中还不停说“日记何罪?只因为这些日记就让一个人承受着4年的牢狱之灾,精神及肉体上的折磨不算,浪费了一个如此优秀的年轻教师的青春,毁了他的事业与前程”。

   一本书读完,我仍不能释怀,我呐喊“日记何罪之有?”。一本书中象上面写到的我自己的注有的感慨文字很多。

    下面我将在阅读时所做的记录与感慨文字录于此。

    1、书第15页“朱从真让一个因祖父去世而迟到的学生站门外,还作如下言论,祖父死了要作阶级分析,看他是死太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我注“为人师表怎么这样说话,人性何在?”同是15页,欧阳老师说:“他祖父死了,不表示同情,还说这种刻薄的话,象师长吗?”我注“正直的人,重情的人。”

     2、书第16页欧阳老师对“有如”这个词的解释。我注“欧阳老师有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3、书第19页欧阳老师解释“十三协”这个“协”字。我注“欧阳老师虽只有初中毕业但肚子里的墨水远不止初中水平啊!博学。”

     4、书第19页欧阳老师与朱从真老师两班作文测试时,朱从真的种种表现。我注“朱从真这个人太不地道了,作为老师没有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5、书第21页让大家编反动言论“多多益善,能编多少编多少”我注“事实是编出来吗?”

     6、书第23页写到尤海平这个局长的时候。我注“这样的人也能当局长”。

     7、书第24页最上面我注“小人是防不胜防的”。

     8、书第31页,我注“我也是涟水人,涟水人怎么这么坏.”

     9、书第38页王亚聿说一番话,我注“这些话错在哪儿呀”

     10、书第41页 我注“看到这儿我笑了,有意思。非常佩服唐继珍,是个有思想,敢作为的女人,她比高伟英有福气,她坚信自己嫁对了人。”

    11、书第41页“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注“正是这一信念,让欧阳老师勇敢的,坚定的生活着。”

    12、书第43页“自己需要改造,也能够改造等等”我注“看到这儿我的眼睛湿了,这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呀,哪有什么错啊,还一个劲的从自己身上找,在我看来做得够好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写呢。”

    13、书第44页“反毛泽东思想那一段”我注“没有错啊!怎么就成了反毛泽东思想了呢,”第二条,我注“这都是事实,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哲学”.

    14、书第45页,我注“这正是一个有为青年,有思想的,想干一番事业的青年的心里话呀,怎么就成了反社会主义了呢。”第四条 我注“爱母亲有什么错,做一个孝子有什么错。”

    15、书第47页我注“我眼前出现了电影中胳膊上戴着红袖章的红卫兵的气势”。

    16、书第50页唐继珍说“你们对欧阳健的日记是斩头去尾,断章取义,颠倒黑白,混淆视听,是不公正的,我了解欧阳健,他不是坏人,”我注“非常钦佩,说得有理,说得到位、得力,也正是因为唐继珍老师,欧阳老师才能这么坚强这么勇敢的面对,她们是好样的,在当时的环境下经受得住考验的爱情才是真爱。”

    17、书第50页第四段,我将“程福蕊”三字圈起来,我注“象个小丑”。

    18、书第51页最后“唯此之故......”我用笔划上横线,我注“看到这儿我很开心,看到这儿我翻看前面的照片,对着葛同明的照片说‘当年你表现挺不错的’”。

    19、书第59页倒数第三段,我注“好象看到了开朗的唐继珍”。

    20、书第60页正数第二段,我注“太了不起了,想见见唐继珍”。

    21、书第65页倒数第三段,我注“这样的都是难得”。

    22、书第66页中间“欧阳健相信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我注“那个年代欧阳老师就有这种教育理念,实在难得,欧阳老师博学多才,思想先进”。

    23、书第68页“高沟事件”我注“什么是高沟事件”。

    24、书第73页“欧阳老师给徐良的信”我注“太勇敢了,敬佩欧阳老师。”

    25、书第76页,正数第二段,我注“欧阳老师多亏滕金明老师此举啊!滕老师真的很仗义执言。”

    26、书第88页,最后一段,我注“唐继珍是才女”。

    27、书第90页,我注“多亏了这些学生们”。

    28、书第97页,“滕金明没有权力欲,宁愿放弃入党......”我注“多么正直的一个人啊!”

    29、书第103页“砍空”我注“非常的亲切,我们家乡的方言”“即使是上厕所,也紧紧跟着......”我注“什么世道啊!”。

    30、书第105页倒数第三段,欧阳老师肚子饿了,看小摊上发黑的香蕉,用一角钱买了吃了,我注“看得我心里难受”。

    31、书第109页欧阳老师办《大兴战报》那么的顺手,我注“这就是积累,这就是欧阳老师平时的好学得以体现。”

    32、书第148页,我注“不畏强势的滕老师,敢于担当的男人本色,正直、执着的滕老师。”

    33、书第150页,葛同明将一封信放在棉被里转给了被拘留的欧阳老师,我注“我的眼睛模糊了,看不清字迹了,相信当时的欧阳老师也会是非常的激动,同时也被他的学生的行为所感动着,如此的支持他、相信他,这将是给予欧阳老师多大的一种力量啊!”

    34、书第150页,欧阳老师看完信后将信吞到肚子里去了,我注“我只有在电影里才见到过这种情形,现实中,欧阳老师真的这么做了,他是在保护他的学生啊!”

    35、书154页“唐继珍个子虽小,但却有股不服邪的气概,她的歌唱得好,常常走也唱,坐也唱”我注“我跟她很象,太像了”。“唐继珍在人前从来不把烦恼露在脸上,仍象平常一样,逢人就笑”我注“非常坚强的女性。”

    36、书157页,我注“真是饱受折磨,真的能把好端端的一个给逼疯了。”

    37、书158页,我在最后一段后面注“看到这里我笑了,哈哈大笑,疯子,一群疯子,这个正常的生理反应怎么能跟政治联系起来呢,都疯了,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那么大的精力,那么多的联想。”

    38、书159页,“魏凤刚见王亚聿太饿了,不要干重活,将学生蒸山芋干时掉下来在笼上的收集起来给他,被找谈话.....他说‘我同情什么反革命,该打罪,骂罪,不该饿罪,就是枪毙还要给一顿饱饭吃’”我注“多么善良的一个人啊!”

    39、书159页,“说欧阳老师每天给敢死队一天一斤粮票一元钱”我注“胡编滥造,一个教书匠哪来的钱和粮票”。

   40、书160页,我注“这种情况下,意志稍不坚定的人会想到死的,欧阳老师是一位非常非常坚强的人。”

   41、书163页,欧阳老师的一段辩论,我注“有才,太有才了。”

   42、书164页,我注“太没人性了,怎么如此残忍”。

   43、书168页,我注“太折磨人了,简直不是人受的罪。”

   44、书172页,欧阳老师告诉自己“坚持真理,原则不让,灵活机动,以柔克刚”我注“有头脑,有思想,明知之举。”

   45、书172页,“在任何进修,任何情况下,都要不卑不亢,沉着应对”我注“这也是我们现在对待事情时应具备的”。

   46、书179页,我注“为欧阳老师捏一把汗”。

   47、书181页,我注“围绕一些日记进行纠缠,日记何罪,这些触动了我心灵深处的东西,我又一次流泪了。”

   48、书184页,最上面我注“机智的欧阳老师”。

   49、书186页,“你公然说要做她的孝子,这难道不是坚持反动立场,做反革命的孝贤孙吗?”我注“况且没有错,就是有错,那是母亲,再怎么样也是母亲,难道要其不认母亲了吗?”

   50、书188页,我注“真是苦了她(指唐继珍)了,很坚强的一个女人,很乐观的一个女人。”

   51、书198页,我注“过的是什么日子啊?不把人当人看待,看到这里我长叹了一口气,唉!”

   52、书210页,欧阳老师自缝衣服,我注“欧阳老师真是心灵手巧的一个人。”

   53、书212页,欧阳老师生病了,他怕自己活不过来了,因为没有纸和笔而让人背一首词代给唐继珍。我注“我又哭了,人都病成这样了,怎么还那么狠心不让出去看病呢,我被欧阳老师的举动感动着。”

   54、书221页,欧阳老师出来时,最多一百米的距离,竟歇了四歇,我注“我的泪水又一次流出来,是心痛,是喜悦,心痛的是欧阳老师被折磨成这样,喜悦的是欧阳老师终于出来了。”

   55、书223页“欧阳老师吃了堆尖的红烧肉和米饭”,我注“这个方言读起来十分亲切,诸如“堆尖、高强、一块堆”。不能一下子吃这么多的,我担心您一下子吃这么多会不舒服的。”

  56、书263页,我注“我想阅读《水浒新议》。”

  57、书269页,聚餐宴会上有人唱淮海戏,我注“我也好想参加这个宴会,我也会唱戏曲,黄梅戏、越剧”。

 58、书271页,“决定人一生命运的因素,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答案。有说是性格决定命运,有说是选择决定命运。”我注“我觉得是性格决定命运吧。”

http://qianqizhai.blog.hexun.com/60533982_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03: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初 读 《敢 死 队》(修订)

史葆春

故乡老树按:今年8月19日,我曾代史葆春老师在本博客发表了《初读<敢死队>》一文。

近日,史老师本着严谨而慎重的态度,对《敢死队》又有了些心得,便想对原来自己所写的读后感进行修订。但又碍于不会电脑,故不辞辛劳找人下载了原稿,并在修订后又送来嘱我继续代为发表。

不过我想,若(假设)史老师是在重新读了《敢死队》以后而产生对原来所写读后感进行修订想法的,是不是题目还应称之为“初读”呢。可他老人家并没有这样提出,可能是认为所作改动不大的缘故吧,姑且还用原来题目了。


初读欧阳健教授新作《敢死队》一书,感慨颇多,略述如下,愿与读者共勉:

一、该书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淮阴文革的概貌,而大兴中学的文革又是淮阴文革的典型缩影。

全书所涉及的内容和资料惊人地细微、确凿,令人叹服。本书的创作和出版为淮阴文革中威震一方的大兴中学敢死队树了碑,立了传,也为淮阴文革中教育界受迫害的同仁们树了碑立了传。正本清源,大快人心,我为之叫好。全书所写的历史事实也更加丰富和充实了“敢死队”一词的内涵。《敢死队》既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完全尊重历史事实、既准确又客观的文献史料,极其珍贵。

二、本书的主人公形象鲜明逼真,内在心灵的挖掘震撼人心。

1、欧阳健的受迫害和反迫害,平反与反平反,贯穿全书,是矛盾斗争的主线。“敢死队”的斗争历程,浓缩了淮阴文革的全过程,是受迫害者冤屈、折磨、苦难、不屈、抗争、坚强、正义、真理、胜利种种情境的真实写照,也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反复斗争的真实写照!欧阳健为自己的命运抗争,顶天立地不屈不挠,四年冤狱,受尽折磨和苦难,且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终于取得最后胜利,令人感到惊心动魄!他不愧是知识分子的楷模。而今,他更是勇往直前驰骋教育疆场,为祖们国教育事业、为培养人才,大立新功!更突显了他的英雄本色。

2、敢死队的小将们,为自己心爱的无端受迫害的老师平反,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真不愧是铮铮铁骨,是淮阴人的骄傲,是淮阴青少年的骄傲!是他们为“敢死队”一词充实了新的内涵,做了最好的诠释,可歌可泣。作品生动深刻地塑造了这样一群英雄形象,使他们在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3、滕金明,一位普通教师,政治清白,家庭社会关系无任何污点,是文革中最佳依靠对象。但为了主持正义,坚持真理,他无私、无畏,始终心胸坦荡。他深知欧阳健是好人,不是坏人,毅然挺身而出,成为“敢死队”的指导员、主心骨。他带领“敢死队”向反动路线挑战,坚定不移地为欧阳健平反。他对陷害欧阳健而搞无中生有、颠倒黑白、无限上纲的行为,深恶痛绝!对各方面的压力和规劝哪怕泰山压顶也不动摇,他的精神品质令人肃然起敬!堪称是一个英雄,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传承他的精神!

4、唐继珍,是优秀知识分子的又一个代表人物。她是欧阳健的夫人,也是大兴中学唯一的党员女教师。她深知丈夫是好人,好教师,被迫害者,是受冤枉的。作为共产党员主持正义,坚持真理,为丈夫平反,付出一切在所不惜。她是刚韧兼备的不屈女性的榜样,像她这样女性虽不少,但她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为丈夫伸冤,她在南京市委大门外坚守七天七夜的行为,是何等感天动地。我们不禁想起:中国历史上民间流传的孟姜女、文学作品的窦娥,时代虽然不同,精神何其相似!

三、对知错了的对立面持何种态度,也是检验正义之士的标尺。

欧阳健2007年重访大兴中学时,当年大兴中学反对为他平反的“心向党”成员,他的学生,来看望他,并向他认错,且很内疚。欧阳健宽宏大度,毫不计较,并说“你们还是我的学生”,给予了极大的“宽容”,十分感人。他这样对待他们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他们当初年幼无知,也是受害者啊。对于对立面,只要他们认识到了错误,都要以“宽容”为上,以大胸怀、大气魄处之,这是建立和谐社会干大事业必有的精神和气概,也是我们党一贯所倡导的。

文革前后我在渔沟中学任教,对于《敢死队》一书所写内容,可算是既间接又直接的当事人和见证者,故初读后油然而生以上感慨,当否,请不吝指教。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二日

http://qianqizhai.blog.hexun.com/60145236_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03: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追问《敢死队》究竟应带给人们什么?

滕威

我一向崇拜英雄人物,可当我阅读了欧阳健教授所著的《敢死队》以后,我对具有崇高品德的英雄人物又具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我考虑:对《敢死队》的看法,不能只停留在对历史事实的记载层面,也不能停留在对“敢死队”的歌颂和赞美甚至自我陶醉层面。作为一本令许多人倍感兴奋的纪实性文学作品,我们应当责无旁贷地挖掘出该作品给人们带来的启发、指引甚或教训,我认为这才是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声明的一点是:我所说的“人们”,不仅应当包括没有经过“文革”的人,也应当包括从“文革”中走过来的一直拥护“敢死队”的人,甚至还包括从“文革”走来的一直对“敢死队”耿耿于怀的人。

阅读了许多对《敢死队》的评论文章,我发现几乎每篇文章都充满了歌颂“敢死队”、钦佩欧阳健、赞赏滕金明的洋溢之词。我并不否认,这些评价也都是人们看了《敢死队》以后的客观情感流露。不过,“敢死队”成员以及欧阳健老师,不仅自己从没认为自己是什么英雄,而且从来也没被别人评为什么英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敢死队”成员及欧阳老师身上,确实存在着许多英雄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值得人们敬仰的东西。

一个人的品德是否高尚,大概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定义。我在少年时侯,特别崇拜英雄人物。比如,我崇拜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也崇拜雷锋、王杰、蔡永祥、“铁人”王进喜、“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杨水才以及“身居长工屋、放眼全世界”的王国福等,认为这些人都是极具高尚品德的英雄人物,都是我们仰慕和尊崇的人,也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向其学习的人。当然,被广为宣传的所谓英雄人物毕竟是少数,那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是对我们做人准则的一种引领。在我成年以后,便进入到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媒体对英雄人物的宣传和定位,往往是改革开放的先驱者,制度变革的弄潮儿,一心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可是,比较一下,在《敢死队》的字里行间,所描述的却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在其每一章每一节的娓娓叙述中,我们只觉得有一批满怀正义的、生龙活虎的、充满着理想和朝气的人在与他们认为不正义的人和事在进行不屈的抗争。对此,我曾在《敢死队》一书的“序”中写道:敢死队“在那样困境下自发激起的斗志、在被动情境下的默契、坚持正义的傲骨以及精诚团结、忍辱负重的高尚情怀,正是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铁的脊梁。”“我从《敢死队》中看到了磨难和困苦给欧阳教授以及‘敢死队’成员所带来的巨大财富——自信、坚韧、磊落、豁达、毅力……其中的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而《敢死队》一书所展示出来的这些精神财富,又何尝不是我们大家可以共享的精神资源呢?因此,我要依然坚持自己原先的这种情感表达。

其实,“敢死队”从成立开始,其正义性就昭示若揭——反对弄虚作假、故意陷害的卑鄙行为,坚决为欧、王、孙平反。因此,其在一个星期之内就聚拢起大兴中学80%以上的人。这是一种什么力量?我曾对此进行过评论,认为在当时,“这些年轻的老师和同学,不会考虑过多的政治因素以及他们参加‘敢死队’的可能后果,更多的还在于他们凭着自己一贯对欧阳老师的印象,加上他们原本就具有的内心深处的良知,一种原始的、充满了对欧阳老师信任的坚定信念。”尽管那时候人人都高喊拥护毛主席,都在表白自己是最革命的,都认为自己是站在正义立场上的,但我认为,无论是谁,当自己选择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依然会存在着其是否归于善良人性的基本判断,依然存在着其是否有意识“坑人”的基本判断,依然存在着其是否想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基本判断,而这些判断本身却又并不复杂。

同样是老师,同样是学生,如果当时在大兴中学工作与学习的人,并没有像绝大多数人一样做出选择的话,那就应当问问自己居心何在?如果随着事态的发展,还要作出一种非要在鸡蛋里挑出骨头的选择,也应当问问自己良心是否有愧?如果在欧阳老师获得平反以后直至今天,依然坚持自己是对的而没有任何悔悟,那就更应该问问自己的良心究竟还在不在了?因为有些人固然活了一辈子,也是可以将灵魂肮脏又没有良心的躯体带进坟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敢死队》还应该是一本能带给人们从灵魂深处进行反躬自省的绝好教材。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诗经》上记载的“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这句话,意思是说对于崇高的品德,我们虽然不能穷尽其底蕴,但人们对其的仰慕、向往与追求则永远不会停止。我认为,《敢死队》一书不只是昭示历史事实,带给人们同情、钦佩、歌颂,还应该带给人们一些教训、反思、指引与追求。就像“敢死队”成员以及欧阳老师这样的一群人,在人们的心目中何尝不是英雄而受人敬仰?欧阳老师身上散发出的光芒何尝不是人们的一种向往?“敢死队”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又何尝不值得人们去追求?

http://qianqizhai.blog.hexun.com/59634249_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03: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敢死队》的版本
欧阳健

研究了半辈子古代小说版本,没有写叙事作品的经验,只能是纸上谈兵。
如今,总算写了一本《敢死队》,还印了两种版本,再来说事,底气可能足一点了。
《敢死队》版本可分为两类:一是电子本,一是纸质本。
先说电子本。
我的写作早已全凭电脑,草稿全都在硬盘上,所有的修改痕迹,都找不出来了。
在写作时过程中,不是先想好了全书框架再动笔的,而是先写了若干“部件”,如《大兴中学长征队》、《北京告状记》、《身避武斗去》、《“尉德山是玉山二十七万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深夜的拘留》、《出来了》等,最终能成个什么模样,开始心中并没有数。
直到有一天,确定书名叫《敢死队》,列出了24章的目录,也建立了24个电子文件。再把已经写成的“部件”,归併到应该去的章节里。一般不是从头至尾进行,而是想好了哪一方面内容,就先写它应该归属的哪一章,有时甚至是好几章同时进行。反正开出几个窗口,随时切换,非常方便。
到了各章感觉都差不多了,就把这24个小文件归併为一个大文件,总名“敢死队”,再在这个大文件中逐章修改。打这以后,就顾不上那24个小文件了。硬盘上24个小文件,就和大文件中相同章节有了越来越多的差异。
归併为大文件的“敢死队”电子文本,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一遍又一遍地变化,自己也不知是“几阅评过”了。其间,又有几次大的定型:
先是,某出版社看好此稿,列入2009年度选题,说好在年底出版。我2009年3月31日发去初稿,忽又触动灵机,用十多天时间作了修改,于4月13日发上,并请将原发之稿删去,以后次发者为准。从理论上讲,出版社那里应有两个电子本(如果前一个未删去)。
不料,2009年12月28日接出版社信,言开会强调谨慎出版有关图书,建议我“到别处看看”。进入2010年,我只好另谋出路。于是申请书号,自费印刷。
本地有家印刷厂,十分热心,教我从QQ传输图片,又教我图文混排。待清样印出后,却说厂子太小,恐难胜任,知难而退了。这就有了第三个定型的电子文本。
不得已,只好请中国文献出版社印刷。在电子文本传输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修改。在他们那里,应该有两个先后定型的电子文本。
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读了此书本的简体本,颇感兴趣,有意列入“文革回忆录丛书”,出一个繁体字本。于是,用软件处理出一个繁体文本。在字体的转换中,对文字本身又作了新的修订。而在修订的同时,顺便对那硬盘上的简体本也作了相应的改订。
再说纸质的版本。
第一个版本,就是本地印刷厂的清样,散叶,未加装订。29cm×21.5cm,彩图4页,正文280页。这是《敢死队》最早的印本,也是独一无二的孤本。
第二个版本,是中国文献出版社印制的样书,26cm×18.5cm。我感到开本稍大,像是一本杂志,坚请改为小16开本,故2010年6月第一版正式印刷的是25cm×17cm,印数1000册。那大本的样书,也成了天下唯一的孤本。
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繁体文本,为了与“文革回忆录丛书”保持一致,为大32开本,21cm×14.5cm,500页。2010年10月第一版,印数1000册。
四种纸质版本,文字上都有差异,图象编排也不一样。后出的版本,对前面本子的错讹有所修订,内容上也有少量改动。如繁体本,改正了简体字本少量排版错漏,添加了倪正太同志后寄来的照片;但在由简转繁的转换中,又出现技术上的错误,如465页“一瀉千裏”,是“一瀉千里”之误。“【饣+卷】子”的【饣+卷】需要造字,有的地方没显现出来,造成阅读的困难。原插图分辨率较低,繁体本去掉了一些。出于丛书的考虑,繁体本的序也有所缩减。中国文献出版社本封面的书名上有“人生磨难系列之一——”,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本封面的书名上有“文革回忆录丛书”。
说了版本的外观,再来谈版本的异文。
修改是不断进行的。躺在床上,忽然想到点什么,马上就跳下来,打开电脑修改。“披阅三载,增删十次”,可能还要多,根本算不出改了多少次。
考虑得最多的是材料安排。先把我掌握的材料(日记、书信、笔记、文件、报纸、网络)剪裁处理,安置到相关的章节中去。接到一个电话,收到一封来信,再把新得的材料增添进去。然后是不断地把材料挪来挪去,直到全部归位,妥协为止。
其次是文字的推敲,多半是随手处理。写的是真实的人和事,不会像脂砚斋为把“彩云”改为“彩霞”那样,将宝贵的时间花在考虑用“葛同明”还是“郭同明”、“王茂华”还是“黄茂华”上。
在写作中,有几位友人读过原稿,且提出过修改意见。多数意见,我是接受的。有两条“命”我删去的意见,却没有采纳。
第一是对张驭的描述。有朋友认为着墨太多,且矮化了张驭,主张大加删削,文字从简。我写张驭,有结构上的考虑。没有他的走,就没有滕金明的来;作为班主任,他可以与滕金明对比,可以与朱从真对比,也可以和蒋孝芬对比;他和欧阳健共同负责一个班级,又在王茂华问题上取得了一致;在社教运动初期,大家对校领导提不出什么意见,对不是领导的工会主席张驭却意见最多……这些,都显出张驭在结构上的作用。大兴中学故事的结尾,是王茂华为张驭办丧事,他在追悼会上说:“张驭是我的老师,欧阳健也是我的老师。我这个学生没有做好,我对不起他们。”
第二是对程福蕊的描述。有朋友认为程福蕊也是受害者,要笔下留情,不要使对方难堪,大有“命芹溪删去”的味道。但完全不写她的事,张茂顺的事就没法叙述。只得硬着头皮写,注意保持分寸,冲淡色彩。
类似“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情节,在素材原型里倒真有两件,《敢死队》都没有写。不是因为有脂砚斋“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的指示,而是“通回将××××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两件事是真的,写来足可使其人更遭人鄙夷,也没有虚构诽谤之嫌;选择不写,也不是“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但会弄污纸笔,降低格调。对后人来说,是“其事虽未漏”,但时人却是心知肚明的。这时,如果来了位当今的脂砚斋,在我的书上加批道:“‘×××’之事,……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欧阳删去。”就会叫人啼笑皆非了。因为既然是“大发慈悲心”,已按尊意删却,取得了“其事未漏”的客观效果了,为何偏要在批语上揭破这桩隐事,让其大出其丑呢?口口声声说要“赦之”,要“大发慈悲”,却又做着令被赦者极为难堪的蠢事,真不知这位脂斋是何肝肺!但我书中隐去的故事,就永远隐去了。

2010年12月8日

http://qianqizhai.blog.hexun.com/59572526_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03: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铮铮铁骨的汉子
——试说欧阳健著《敢死队》
邹光椿
欧阳健同志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我的同仁。他将中国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敢死队》惠赐与我,并要我为他写些文字。这本大著书名上写有“人生磨难系列之一”,让我明白它不是荧屏上放映的《敢死队》。“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该是文献之属,到底是什么内容,我一口气花了两三天详读一遍,读后感便是“铮铮铁骨”四个字。
1978年我到师大中文系执教,记得是1981年花圃新村盖好,我住在八座402,好像过了几年,我对面楼上(是五层),每天清晨很早就开着灯,原来便是南下福州工作的欧阳健同志在做早课。后来我听说他没上过大学,完全是自学成材,我从心底佩服。因为我是从幼稚园、小学直到大学,念的都是名牌学校,却不成材,能怪谁呢?如果说怪,只能怪自己缺少磨练……说了一大堆自己的话,不过,正是以自己与他对比,更好说说《敢死队》作者之可贵。
《敢死队》描述的是欧阳健在“文化大革命”的经历,我孤陋寡闻,还没看过别本同类题材。《敢死队》虽是记述欧阳健从社教到文革十二年经历,但却是详细记述了从刘少奇派工作队搞社教到文革结束这一段历史轮廓;如果后代有人想了解“史无前例”这场运动,《敢死队》便是相当具体形象描述这段历史的。
欧阳健是江西玉山人,1956年参加工作,1958年下放,主动要求到苏北淮阴劳动锻炼,经历几个学校,最后到大兴中学任教。由于社教要整“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他对学校领导提了一些意见,从此结下宿怨,到文革期间,以“反动日记”为罪名,投入监狱四年,蒙受不白之冤,直到改革开放后才予平反。
在这段时间内,充分表现了欧阳健为人堪称是“铮铮铁骨”,绝不求饶。
首先,在“日记”问题上,欧阳健认为他的十年日记,写的都是心声,对事件也都是实事求是。比如,对待毛泽东思想。“他从来都没有动摇过对党、对毛主席的崇敬与信任,坚持用毛主席的话鼓励自己,正确对待批评。他在《矛盾论》的笔记中,抄了毛主席的语录:‘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他的体会是:唯物辩证法从来不看轻外因的作用,相反,缺少了条件,就不能发生变化。所以,就文化革命而言,在整个社会来讲,是内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不知这样认识是否恰当?),在每个具体人的思想改造来讲,又是外因。如果没有群众的运动,没有群众的革命的风暴,一个人关起门来,静谧地进行‘改造’,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每个人的主观革命的态度,却是变化的根据,没有自我革命的决心,是不会取得自我革命的结果的。”(P43)
笔者以为,欧阳健上述关于毛主席哲学思想,基本上是正确的,这应该是他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主要面。可是在他日记中还记述这样一段话:“睡前,看了毛泽东的故事,心中有这么想法:如果毛泽东也生长在今天,那恐怕他也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绩,时势造英雄,这还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P44)其实,这段话如果作为一个读者的内心活动,不形于文字,也不是完全错误的。当然这当中的哲学,比如当今常说:“是金子都是发光亮的”,都是值得探讨的哲学问题(仅是学术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可是欧阳健所说的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思想最崇拜的时代,那时不允许人们有一点儿怀疑年代,于是便被视为“反毛泽东思想”的例子,也就成了政治中最严重问题。于是欧阳健在当时形势下,口头上不得不说是错误的,而内心并不服气。这就表现为欧阳健认识论上的“铮铮铁骨”——实事求是,明辨是非!
其次,欧阳健在大兴中学,原来是他的几位领导,比如,对于出身烈士家庭、后为四清工作组成员张茂顺,欧阳健说张“这次讲话,对我的帮助很大,感谢真诚坦率的同志张茂顺。”(P17)对于左琦,原是同事,后在文革中投靠领导而成死对头,起先认为与他“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P22)对于副教导主任朱从真,由于教学上“不识时务的批评”和“欧阳健的不甘做小服低,让朱从真越来越不舒服。”(P19)到了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他们因各自利益关系最终都联合起来。朱从真他们之所以敢于公开整欧阳健,从客观上说,便是当时有了毛泽东语录:“除了沙漠,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P20)因此他们敢以毛主席语录前来排队,谁是左派,谁是右派,谁是中间,也就必然要抓右派和阶级敌人,欧阳健便在劫难逃。谁叫他父亲是蒋经国秘书?谁叫他写日记?日记,则被目为“反动日记”,是现行反革命的罪证。终于列出欧阳健六大罪状:
一、反毛泽东思想:(笔者按:这一条上述已叙,不再重复)
二、反党:
“我太高傲了,这种性格甚至发展到这种地步,有人谈到能与领袖握手是一种荣幸,我就说,既然为受到太阳的光辉而高兴,那又为什么自己不成为太阳呢?大家都谈到党的伟大,我认为党是伟大的,但却不是神秘的、神圣的,党的某一个负责人说的每句话也不见得就无一是错。没有抽象的党,只有具体的党,而具体的东西是不免有缺陷的。”(笔者按:欧阳健思想确实与常人不同。一般人与领袖握手总会感到光荣,但绝不会去想自己也成为领袖,这确是他独特之处;其思想深处是认为:人人都是一样的,不会有什么超人,是一种认识论问题,似属哲学范畴,如冠以政治学,则非惨不可。至于党,只有具体的,没有抽象的;尤其是某个人代表党组织时,他若犯错误,会给党组织带来负面影响,这认识是对的,但也属理论问题,不属立场问题。)
三、反社会主义:
“二十世纪今天的中国,人们的物质生活依然如此地差,记得鲁迅在厦门大学时也曾发过不少牢骚,其实在我们这儿,一切比他们还要差得多。”(笔者按:知识分子总喜欢昔今对比。可是当时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经过‘五九六一’大灾荒,元气还未恢复——指与五五年社会较富有对比——欧阳健确实是说了真话,却成“反党”言论。)
“看了《离骚》的第二段。‘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想我处在数千年后的今天,却连屈原的品性也做不到,何其哀哉……古时候的先进人物敢于砭时政,敢于说话发议论,但今天似乎不如此了。然而理由也很多了,听铁匠说过这么一句话:‘现在除了干部及地富反坏右,老百姓都意见连天。’这有点道理。”(笔者按:这又是古今对比,但只是叹真话难说。)
“闻得一个生产队,除了借给社员的地算口粮而外,分配的只有六斤,曰借又算,已是不信,相比之下,集体经营效果如此之差。几年来有多少方案提出,又流产了,不能一贯持之,其道又不易,且又十分地自信。干部与社员的差异如此之大,真是一连串的头疼问题,还需要找出问题的症结!”(笔者按:欧阳健所说的确是当时农村社员分配的弊端,否则何需搞‘四清’?怎是反党言论?)
四、做反动阶级的孝子贤孙:
欧阳健在日记中赞扬母亲能吃苦、坚强,自己应该做一个孝子;对父亲则怪他生不逢时并走错了路,但留给儿子的秉赋足以证明他“决不是一个无赖之辈。”(笔者按:说欧阳健是“做反动阶级的孝子贤孙”,是当时社会人们必然认识,无足为怪。就是今天,也不能说他们批得太重,但同样,从今天大讲人性来看,也不能深责欧阳健。)
五、妄图复辟变天:
这主要根据日记上三条诗句得出的结论:“大丈夫能屈能伸,不信没有出头之日。”“何日得有探天棍,拨开云层走飞龙。”“突破樊笼飞彩风,击碎玉柱走蛟龙。”(笔者按:这些诗句依愚识仅表达欧阳健自信与抱负,不上纲上线,便与“复辟”无关。)
六、坚持错误,死不改悔:
这一段主要说欧阳健日记被拿走后,原想不写了,但读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后,认为,“写不写,说不说,思想存在仍是客观的”,所以不后悔,继续写下去。(笔者按:最后一句话,“不后悔,继续写下去”便是欧阳健对待压迫者的强硬态度,也即铮铮钵骨的坚强表现。)
再次,欧阳健铮铮铁骨还表现在他无辜被抓入狱中,他心中却说:“我要保持高尚的情操,我要陷泥淖而不污!”
他在狱中四年,一共才审他两轮。
欧阳健1968年8月13日凌晨被抓,整整二十个月,他的案子一直无人问过。但他一直是每日读毛选,读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他也来十六个字:“坚持真理,原则不让,灵活机动,以柔克刚。”以这种精神准备,迎来第一轮审讯。
提审者念“最高指示”:“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然后要欧阳健老实交代。如果是别人,肯定回答“是,是。”欧阳健却也以“最高指示”回答代表国家机器气势的提审者,说:“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弄得提审者“用眼睛瞪他”。由于欧阳健铮铮铁骨,第一轮审讯让提审者“好象有一点失望。”
1970年4月20日首审后,又隔两年又两个月的1972年6月,才第二轮提审。这次是淮阴县法院副院长王麻子主审。他问欧阳健改造得怎样,欧阳健回答是通读了毛选三遍,还读了其他马列著作。王又问他对自己问题考虑得怎样,他却说通过毛选和主席讲话,对“刘少奇一类骗子”有了新认识,进而说自己日记中一段话不但不是错误,而且是正确的。弄得王麻子拍案大吼道:“不许讲!”欧阳健说不许讲就不讲,但要郑重声明:“我是有充分理由的。——请你把这句话记下来。”并重复三次,让记录下来为止。结果王麻子一无所得。于是不得不于1972年8月7日把他放出来。欧阳健牢中四年,也是表现了他敢于据理力争的铮铮铁骨。
当然,欧阳健是铁汉子,也得益于其夫人唐继珍是个深明大义的贤内助。唐继珍也是个教师,还是个共产党员。但她却是能明辨是非的妇女;既不偏袒丈夫,又有党性原则,在关键时刻表现得很出色,欧阳健应该终身感激她。
本书写得真实、出色,故有另一出版社也要求出版。不过白璧也有微瑕,一是书中照片很多,作者没在每张照片下注明其人物像或其内容;二是有许多图像(尤其“日记”)里黑黝黝地或模糊不清,再版时应予补救。
笔者学识不足,拉拉杂杂写了一些,也许言不及义吧。

(2010年lO月住院期间泐)

http://qianqizhai.blog.hexun.com/59364145_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03: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屈辱下不变的坚贞和不变的追求——读《敢死队》有感

      故乡老树按:

    我有一个好友总上我的博客,读到了我写的几篇关于欧阳健教授所著《敢死队》一书的读后感,便想去书店购买《敢死队》。我告诉好友“可能不易买到,不如我送你一本吧”。于是我邮寄了一本给好友。好友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即通知了我,并表示非常地感谢,邮件捧在手里,竟有点舍不得拆开,呵呵。

     后来,连续几天,好友抽空就读《敢死队》。开始读的时候还感觉有点乱,用好友自己的话说:看后面还要常翻回到前面,但看着看着也就慢慢理上头绪了,竟一发不可收拾。终于用了十天左右的时间,将《敢死队》看完了。头一天告诉我书看完了,第二天就告诉我“虽然书不是一口气读完的,但其读后感却是一口气写出来的。”我让好友将读后感发给我,好友表示不好意思,说写得不好。我说如蒙不弃,可以帮你改改,好友一个劲地表示“好啊,好啊”。然而,后来的事实却证明了我的热情是错误的:好友撰写的《敢死队》读后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不仅没有能力去修改(事实上也根本不需要修改),我还深深地被其真实的情感流露与其精湛的生花妙笔所打动,看完后感觉自己的鼻子竟是酸酸的。我突然对自己想帮人家修改而过于自信的冲动,有了一种班门弄斧的羞耻感!

     第二天,我让我爸也看我好友的读后感,试图听听他老人家的评价,以验证我的判断。爸爸看完后,一个劲地夸奖这篇读后感,其感受真挚、文笔流畅、内容深刻。我爸甚至让我再读一遍给他听。听后说感觉这是所有《敢死队》读后感中最好的一篇。我爸还说:文如其人,通过文章可以发现作者的人品与学识一定也不一般,非常地优秀。他老人家还让我什么时候邀请好友来淮安,他说真想见见我的这位好友。但我跟我爸说:“这大概有点冒昧了!不过您老人家的态度与心情我一定转达给我的好友。”

     也许每个人看《敢死队》的视角与情感会有所不同,好友的这篇《敢死队》读后感究竟如何,行家自有评断。25日,好友将其所写的《敢死队》读后感,稍加修改后再次发送给我,并且还加了一个非常好的题目。

     征得好友的同意,由我将其撰写的《敢死队》读后感,首发于我的博客。

     真心地谢谢我的好友!!!





屈辱下不变的坚贞和不变的追求

——读欧阳健教授《敢死队》有感



符健



     这几天我一直在读欧阳健教授的新作:人生磨难系列之一《敢死队》,这是一部纪实性的自传体文学作品。作者以“严肃的记忆”和大量的文献资料,用平实无华的语言,真实的记录并再现了四十多年前文化大革命中发生在淮阴大地上,一所普通农村中学里,老师和同学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作品真实的再现了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对人们的生活,文化和信仰上的极端摧残。跟随作者的叙述,一个一个发生在文革中的典型事件,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原本很模糊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清晰。由于事件和人物的及其真实性,我仿佛进入时光隧道,置身于那场动乱中,与主人公们一起亲历着这场灾难。《敢死队》是整个文革的全面再现,读完《敢死队》就是读完了整部文革史。书中欧阳教授的博学,自信,乐观,和与人为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我深深钦佩。敢死队员的善良、正义、坚强、和对真理的永不放弃的坚持让我深深震撼。最后师生团聚又让我感动落泪。读完了全部,我却久久无法从书中走出来。

     欧阳健,一个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在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来临之际,被一些心术不正、玩弄伎俩、丧心病狂的人,捏造事实打击迫害,从大革命开始初期的游斗、批判,到以写“反动日记”的罪名入狱四年,后来又戴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监督劳动。经受了一系列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几乎九死一生。但是无论在多么艰难,多么屈辱的环境下,他都凭着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和忠诚,坚信自己不是坏人,坚信真理是一定会取得胜利的。因为这份执着的信念,当很多人不堪忍受“文革”的折磨,怨天尤人时,当很多人经不住“文革”的蹂躏而彻底放弃时,他没有消极接受而是积极斗争。以他的坚强,乐观,自信,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磨难。用强大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身边每一颗善良的心。最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唐继珍,一个普通的知识女性,欧阳健相濡以沫的妻子。在欧阳健遭受不公平待遇时,用最深的信任和理解坚定地陪伴着自己的爱人。以柔弱的身躯,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为欧阳健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书中没有一句关于他们之间恩爱的描述,但是从书中透出来的坚贞感情,相互扶持,令世间所有描汇爱情的华丽辞藻,黯然失色。她的歌声回响在每一个人心里,鼓舞着人们在逆境中坚强。

     敢死队,一个在为欧阳健平反过程中自发成立起来的学生组织。完全颠覆了我对“造反派”三个字的认识。一群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的孩子,单纯、善良而执着。他们坚信欧阳老师不是坏人。为了给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平反,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敢死队。与“心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不但付出了血的代价,甚至毁掉了自己一生的前途。然而令人感动的是,四十年后经受了种种磨难的他们,没有一个人为参加敢死队而后悔。在他们身上,正义的光芒熠熠耀目。

     滕金明,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在运动初期,由于根正苗青底子好,有着大好的前途。可是为了给在运动中受冤枉的“黑帮”欧阳健等人平反,还他们一个公道。这个与世无争,毫无权利欲的人,发起并成立了“敢死队”。他耿直、率真,爱憎分明。当很多人为了得到片刻的安宁而不惜出卖他人时,他置自己的前途于不顾,捍卫真理,主持正义。在他的带领下,敢死队队员们团结合作,展现了最强大的凝聚力。而这些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缺失的。滕老师是一面镜子,他以自身的明亮,让鼠肚鸡肠者自惭形秽。这位豪气冲天的汉子,这位慈爱包容的长者,他高尚的人格令我深深敬仰。

     欧阳老师是幸运的,因为他拥有一群为他舍生忘死的敢死队员。

     敢死队员是幸运的,欧阳老师以强烈的责任感还原这段历史,把敢死队的精神呈现在世人面前。

     滕威先生在序中写得好:“磨难和困苦给欧阳教授以及敢死队队员带来的巨大财富——自信、坚韧、磊落、豁达、毅力、希望……其中的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历史不能也不可能被遗忘和编造,不管今人和后人如何评价历史长河中那段波澜壮阔的史实,它都深深的烙在我们的心上。我们在回忆痛苦的同时更感慨屈辱下不变的坚贞和不变的追求。

     让我们祝福他们!!

http://qianqizhai.blog.hexun.com/59189157_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03: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是永恒的
——读欧阳健教授《敢死队》所想到的
葛同明
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拜读了欧阳健教授的著作——《敢死队》。敢死队原本是大兴中学的一个学生组织,是专门为欧、王、孙平反而成立的。尽管从起成立到消失,经历了种种曲折与磨难,但参加敢死队的人没有一个人后悔。如今,大难不死的欧阳健教授,又以它为名写成了一本书,让压抑多年的敢死队,掀掉了压在头上的“为反革命卖命”的大石头,终于扬眉吐气了。
敢死队是个集体,书中所记载的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的行动,都代表着敢死队整体,无论荣辱,都是大家的。在那动乱的年代,敢死队成员还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待于大家去挖掘和整理。参加敢死队是我们一生中的荣幸。当年,敢死队的成员,都是学生,敢想、敢干,思想纯洁,为欧阳健老师平反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和奋斗目标。
40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反革命分子”欧阳健,已经成了一位较有名气的大学教授,当年的学生,也都白发苍苍,脑门上的一道道“年轮”,记录着他们在这半个世纪所经历的艰难岁月。后来,他们中有的成了军人,有的成了国家干部,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当了工人,也有是当了大半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现在都已进入了老年。
读了《敢死队》,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动乱的岁月。当年欧阳健被打成反革命,在大兴中学及其周边20多里的范围内,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且在全县也是出了名的。那么,是谁把欧阳健打成了反革命?是谁制造了这起冤案?是左琦、朱从真等人所为。他们为了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择手段,陷害同事,诬陷他们的学生。他们害得欧阳健差点死在狱中,害得敢死队成员在升学、参军、入党、参加工作等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看了《敢死队》以后,我们也在不断地反思:欧阳健当年受到的灭顶之灾,一方面主要来自陷害他的人,另一方面,敢死队的有些过激行动是不是也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适得其反的作用?须知,对复课闹革命的态度、静坐公安局、把县委常委集中起来“熬老鹰” ①、反对“5·24”大联合协议等,这些行动,是否激怒了军代表和当时的“县太爷”?当年为了为欧、王、孙平反是好意,但如果不是敢死队把事态闹的这么大,影响波及面这么广,说不定欧阳健老师不会坐牢也未可知,欧阳老师也就不会经历那么多的磨难。对此,多少年来我一直怀着愧疚之心……
当年,围绕着欧阳健是好人还是坏人,形成了两种观点,两派组织相互对立,相互仇视。然而,时隔多年以后,时过境迁了,人际关系却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有些原本对立的人群,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渐渐地忘记了过去,甚至不少原来对立观点的人而今也建立起了友谊;也有的原本是相同观点的人群,因后来的某种利害得失事由,产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而反目为仇,他们甚至对动乱时代发生的事情还有了新的认识。欧阳健老师被迫害这是历史事实,滕金明老师组织敢死队为欧阳健等平反也是历史事实,左琦、朱从真等迫害欧阳健是历史事实,党的拨乱反正政策为欧阳健老师平反也是历史事实。万物皆可变化,唯有历史不会改变,历史是永恒的,我们应该尊重历史,牢记历史,要对自己的历史负责。
历史就是过去,而“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我也倒觉得,得饶人处且饶人,让我们重新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吧,为欧阳健老师祝福,为滕金明老师祝福。同时,我们恐怕也应该为左琦、朱从真老师祝福!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
①“熬老鹰”原是训练野鹰的一种方法。老鹰原本不会抓野兔,人们将野鹰关起来,不让其吃东西,就让它熬着,等熬到它很饿、很瘦的时候,用沾上血的野兔毛往它嘴里塞,让它吃。这样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野鹰不仅不会害怕人,在见到野兔时,还能主动出击抓兔子。

http://qianqizhai.blog.hexun.com/58561346_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20 19:13 , Processed in 0.0220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