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62|回复: 0

吴映衡  那位杨门虎将——回忆杨小凯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8-5 16: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映衡


   正在热播的历史剧《杨门虎将》,尽显杨家报国报民的赤胆忠心,“金沙滩”一战,真正是浩气荡山河,惊天地、泣鬼神,令人在悲痛之余婉惜其过份“愚忠”宋王朝。然而,仔细想想,在现时代无疑也该发扬光大这种追求的。“保卫祖国、振兴中华”是每一位华夏子孙应尽的职责。《杨》剧对杨四郎的塑造是成功的,忍辱负重、“活着比死去更痛苦”,他铭记父亲的遗令,潜入敌营,盗获情报,带回父兄骨灰胜利完成任务。好伟大的四郎啊!
   我想到现时代的杨门虎将——国际著名的经济学家《超边际经济学》创立者杨小凯、即1960年代《中国向何处去》撰写人“反革命”杨曦光。
   虽说与他同饮长沙水、伴读一个校,共睡一间房,几多回同在操场追逐共在湘江畅游,几多次逛大街穿小巷在工人中、在农民家、在知青群求索追寻“为什么”,他总是率领我往前奔跑,鼓励我坚持再坚持。四十年过去,他成功了,成了最具获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裔教授。而我却一事无成、虚度年华。我羞愧无颜。
   杨小凯该是名人了。最近看了介绍长沙一中的宣传广告,他的名字放在毛泽东、周立波等名人内,我打心底里高兴,为自己是一中学子自豪。
   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可是,在他逝世一年后的今天,国内又有几篇文章真实报道过他呢?在他去年逝世的七月,《南方周末》发了一组稿件,竟然是巧妙地用上“逝者”头衔,我的学友《长沙晚报》总编逐以“传奇”转载了。我在2004年三月写的《杨曦光撰写“中国向何处去”前后》寄给了省内某刊,直至杨逝世后才收到该刊通知告之将于某月刊发,然而一年了再也没见到登载的痕迹,后来我又连同写的另一篇稿子投寄多家杂志社,依然是石沉大海。我又“为什么”了?从与多项渠道传出的信息,我终于明白了是杨小凯自身“问题”多多,“某些人”对他有不同认为,他还算不上是一个“爱国者”。
   我痛心!“科学无国界”,难道人在国外就不能爱国?既使有了成就也不算爱国?!
   不满五十六年的人生,杨小凯从小淋浴“五星红旗”的阳光雨露,他幼小的心灵里根深蒂固的是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啊!他的一生,无时不刻不与共和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国内的政治斗争每一次都与他家关连。
   不是吗?1957年的“反右”中,他家亲人辈出了“右派”份子;1959年的“三面红旗”及后来的“四清”,他的父亲成了“右倾机会主义”者;1966年的“文革”中,他的父母亲双双成了“修正主义”与“黑鬼”;他自已更惨啦,一顶“反革命”帽子戴了10年,被送往洞庭湖劳改。既使是出狱后,满腹才学的他照样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父亲的“平反”有了“高干”子弟身价的他也不能招工不许报考,他甚至有意当一名小学教员也不能如愿。
   1968年,一位品德全优的中学生,瞬息间成了阶下囚,被关押在往昔憎恨的罪犯堆里,他的心在流血,他怎么也不相信面前的事实。他曾想到过越狱想到过死,他心不甘,人死了自己的罪名和所受的委屈谁给平反?他不能让“他们”得逞!在静心思索了几个月后,他决心顽强地生存下去,他才20岁啊,再过十年也才30岁,他还年轻,他要向世人证实:杨曦光是真正的革命家、爱国者!他开始了忍辱负重的生活,后来的结果世人己经知道了,他顽强不屈、孜孜追求,创立了新兴古典经济学即《超边际经济学》。他的学生遍天下!
   杨小凯探索于国内,却成功于国外。他仅仅上过高中一年却拥有博士学位的经济学家。
   这是为什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从自身解剖?从国家体制上分析?毕竟他成功了。
   杨小凯身处异邦, 心却永远留在家乡。或许有人以为自从“文革”开始他的言论总是向“左”看齐,对政府的指令与政策说三道四横加责备——这是完全错误的。从骨子里他只想把往昔的错误作一个完整的归纳,让当局从中认识其危害性,得出可行的出路。然而,由于当时的国情处于特殊岁月,形势与事情常常在突变中,有些让人始料不及,他不能时刻纠缠在辩白中,留给别人的是“误解”,时间一长便累积成罪孽。
   他在洞庭湖劳改时写过一个剧本《同时代人》,反映的是“文革”前一家人在“漩涡”中的沉浮,贯穿主线的爱情全放置在国家政治事件中。故事的原型应该是他及他家,他拚击了1957年后政府的种种“失策”,称赞了之前的“共和”。
   “文革”前夕与初期国内报刊曾有过“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关系”的讨论,我俩也曾为此争吵过,在那本“苏联经济教科书”上,杨就批注“毛与此不同”。他是赞赏毛泽东的勇气的,不为大国、不为强权所左右是伟人作风!我同样欣赏杨的这种作风。
   在洞庭湖劳改时,在与罪犯们打交道的日子里,杨小凯写下几十本日记,后来他整理成书曰《牛鬼蛇神录》,或许因此他算不上“爱国者”?
   2001年他被检查出患癌症,更加依畈耶稣,为之还写了一篇《我的见证》,向世人宣杨了“神权”论,或许因此他算不上“科学家”?
   其实这只是他的一种“自由”,我们不能苛求他,我们应更“开放搞活”!
   2003年电视剧《走向共和》播出不久即遭封杀,我问他的看法,他直接了当地说是当局改革的疑惑与迂迥,担心民主政体形成强势而驾驭不了。其实这是多虑了,经济改革仅为宪政改革一部分,民族的强盛靠多方同步进行。十八世纪的英国比法国做的好,他发展就快。他还就西班牙不能进行工业革命的原故作出分析,强调了当时英国新的政冶与经济制度。
   还是在劳改时,一位司机犯人的爱情故事深深扎痛杨小凯的心房,因为姑娘是刑满就业人员的女儿属农村户口,男方是城里来的,不论当时俩人爱的多深、女方怎么保护男人免遭迫害,男方刑满后最终没有与痴情女结成夫妇,原因就是女方无城市户口。所以, 杨小凯对此事耿耿于怀,因而最早在国内提出“开放户籍”制度。
   杨父曾是掌管湖南农业的首席官, 一九五九年因赞同“三自一包”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杨小凯在研究那时政策后觉得父亲没有错,根据现在国情他主张“土地自由流转”。
   杨小凯反对行业垄断, 赞同在集团内实行股份制, 有竞争才能搞活, 企业就有前途。他刚到国家社科院不久,便为某工厂指导“联产承包”,果然这家企业经济腾飞。
   他的有关中国政治经济的众多观念陆续在内地流行并被采纳。
   他频繁地回国讲学的一个原因是想借此为祖国作些贡献,振兴中华。他去过深圳、广州、武汉、北京等地,在大学给教授与学生也给政府高级官员、财团巨头授课。他还与国内经济界专家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像北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还有名家茅于轼、“怪才”张五常等,目的唯有一个:为国家经济探求新路子。
   2003年11月下旬杨小凯携妻带子回到长沙, 在湖南大学讲学三天,随后回老家湘潭出席某会议,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国报效国人。就是这次返乡,他见我身体大有起色,满意地说:上帝保佑了你,还要保佑中国!
   我们见面时,我说:是叫你小凯还是曦光好?他说:随你,叫曦光行。随后在他那本纪念父亲逝世一周年的册子上,他签著的还是曦光。我知道,他对“曦光”是留念的,他曾告之我“小凯”乳名的由来,虽然两个名字代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命运,但他仍然喜爱“曦光”,曦光之后是灿烂的阳光,有阳光就有生命就有希望!
   记得伟人曾经说:一个国际主义战士肯定说是一个爱国者。我想:一位为世界经济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华裔,也该不例外。杨小凯的足迹难道不能真实证明他是爱国者?
  

   · 吴映衡 · 2005年8月于长沙



转自 天涯关天茶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20 08:10 , Processed in 0.0180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