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65|回复: 3

顾阿桃也曾是名人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0-6-30 12: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顾阿桃应该属于江苏的人和事,看了一遍没有,这也是江苏文革历史,顾阿桃也曾是名人哦!画小人学习讲用,主席接见,九大代表,省常委.. ... 转载几篇加入。

    顾阿桃(1914—1998) 江苏省太仓市人。祖辈是渔民,没读过书没有文化。嫁给一位贫苦农民,生育有四儿一女,全家拥挤在一间半草屋内苦度生涯。
  1965年林彪夫人叶群到太仓县沙溪镇洪泾村参加四清工作队蹲点,发现她语言俚俗、生动、合韵,诸如旧社会把我们当棵草,新社会把我们当成宝我是药材店的揩台布,甜酸苦辣都尝过现在我们的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常有即兴发挥,天然妙得,很有煽动性和说服力。她记忆力强,能背诵许多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被树立成为讲用心得体会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的一个新型农民。到处有人她请到各地传授学习经验。因为不识字,请人画示意图利用看图说话提示宣讲。
1966年被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上,她曾双手送给毛主席一份她的看图讲用稿。1969年,当上了中共九大代表、不脱产的江苏省革委会常委、地区县的领导成员。每次运动都有记者采访她,报上都有她配合政治时事、紧跟中央的表态性发言,作为社会动员的符号、典型样板。她的例子,被引用来证明毛泽东思想已经在我国七亿人民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毛泽东思想培育着革命化的新人1976年免职回乡,重新务农。


顾阿桃见到毛主席.jpg
执行三不 死不开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2: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世友与她兄妹相称
    文革中顾阿桃作为活学活用的典型,贫下中农的代表被选进了江苏省革委会的班了,当上了省革委会常委。每次到南京开会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只要抽得出时间,就会盛情邀请顾阿桃前去作客。
  一次,常委会期间,许世友把顾阿桃请到家中,并对夫人田普介绍道:"这是全国学毛选积极分子顾阿桃同志。"田普非常热情地握住顾阿桃的手说:"欢迎、欢迎。"许世友笑着说:"别人都叫你顾妈妈,可你今年五十二岁,比我还小两岁,我就叫你顾妹妹吧。"
  顾阿桃和田普坐在沙发上,田普非常关心地询问顾阿桃的身体,家里儿女的情况。许世友则出了门。
  没过多久,开饭了。许世友指着几个菜说,没什么好招待的,这是我自己打的几只鸟。顾阿桃惊呆了,才一歇歇辰光,飞禽走兽就成了野味上桌了。许世友真厉害。后来,顾阿桃又去过许世友家,许世友还是照常外出打猎,以野味招待顾阿桃。顾阿桃听说许世友以前当过和尚,武功极好,便问许世友:"许司令,人家说你当过和尚会武功,能象壁虎那样在墙上走。"许世友爽朗地笑了。在座的几个人轮流与许世友掰手腕,都不是许世友的对手。当时武斗很厉害,有人问许世友,真要打起来,许司令可以对付几个人?许世友一边活动着手腕,一边说,大概四、五个人没问题。
  一九六九年夏天,一个十分炎热的中午,许世友只带了一名警卫员穿着一件圆领老头汗衫来到顾阿桃家里。碰巧顾阿桃不在家。后来顾阿桃知道后觉得很遗憾。
  "九一三"林彪事件之后,顾阿桃与许多人一样,如梦初醒。流言蜚语辟头盖脸向她砸来,有人说她上吊死了,也有人说她是个媒婆,还有人把她讲用稿中"我像药店里的揩台布,咸酸苦辣全尝过"硬说成"我像药店里的揩台布,甜酸苦辣全尝过"。说顾阿桃对旧社会有感情,企图给她上纲上线。对此,这位农村老人很坦然,表现出惊人的气度。她理解人们对她的"恶意攻击"是出于对林彪的恨。她理解人们,可又有谁理解她呢?
  "九一三"后,顾阿桃还是省革委会常委。以前到省里开会,总要先到苏州集中,再有人陪同一起前往。过去跟"顾妈妈"在一起感到很光荣,现在人们象躲瘟神一样躲着她。一次顾阿桃接到开会通知,便一个人跑到苏州想找人作伴一同前往南京开会,到苏州一看,开会的人了。顾阿桃独自一人坐火车赶到南京开会。
  后来许世友知道此事后,很生气,站出来为顾阿桃讲话:"顾阿桃有什么错?林彪没垮台时,我许世友不过只好祝他永远健康吗?"许世友的话让顾阿桃感激涕零。
  自从许世友发了话,顾阿桃的处境有所改善。每次开会她像其他与会者一样,可以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了。
执行三不 死不开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2: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朱凤鸣文章】
卖棒冰的顾阿桃
粉碎林彪反党集团后,顾阿桃自然逐渐被免去了所有的官职,这使她反倒觉得心情舒畅,自由自在了。她从天上回到了大地,又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进了洪泾这块曾被一度冷落的土地,又泛起鲜活的气息和盎然的生机。饱尝了“空头政治”苦果的洪泾人,一旦摆脱“左”的思想的束缚,便一心一意抓起经济工作来。在当年“洪泾展览馆”大厅里,他们购置设备,敲敲打打,大搞村办企业,先后办起了乳胶厂、邮政机械厂、化工设备厂、颜料化工厂、造纸机械厂、并线厂等,产值、利润逐年成倍增长,1991年开始,工业利润名列沙溪乡第一,成为太仓市10个经济尖子村之一,并跨入了太仓市文明村的行列。村民们住进了幢幢新楼,家家用上了自来水……
看到村里这些可喜的变化,顾阿桃真正感到,现在农民的生活,才像她以前说的“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她从心底里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政策好。她看到村里绝大多数壮劳力都成了“离土不离乡”的工人,生活都在“突飞猛进”。她和丈夫因年事已高未能进厂,种1.3亩责任田加口粮田,凭着老俩口硬朗的身体,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趁着现今政策好,顾阿桃心里也活起来了,她想把空闲的日子打发得实惠舒畅点。
一天,她碰到乡党委沈书记,问:“一个共产党员能不能赚钱?”她已没有了所有的职务,但引以自慰的是,她仍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女共产党员之一。她没有忘记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党员的身份处理问题。
“能呀,正当的收入谁都不能干涉。”沈书记认真地回答说。
于是,顾阿桃去工商所办理执照,到卫生院检查身体,开始卖起棒冰来了。
从1983年开始,在沙溪镇繁华的街头,乡下绿草茵茵的田埂上,人们常常看到一个老太太身背木箱,手敲口喊卖棒冰的身影。
哟,是顾阿桃、顾妈妈,昔日大名鼎鼎的全国“活学活用”标兵、江苏省革委会常委,现在竟然背着箱子卖棒冰。尽管人们早就知道她已为凡人,仍抹不去记忆中的“神”。街上上下班的工人,田头劳作的农民,只要发现顾阿桃卖棒冰的身影,就会蜂拥而至,将她的棒冰抢购一空。他们似乎不是为了买棒冰解渴解热,而是想看看多年不见的顾妈妈现在的形象。有的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支持,她到工厂卖棒冰,厂工会干部会迎上前去,安排全厂职工每人一支,费用从冷饮费中开支,她路过田头,村里干部又会发动村民买她的棒冰。她的生意着实红火了一阵,主要是沾了“名人效应”的光。
一时间,顾阿桃卖棒冰成了沙溪镇、太仓县男女老少的热门话题。“毛主席请我上北京,邓小平让我卖棒冰”。顾阿桃自己有时也不免感叹地说。
新闻界的触角是灵敏的。没多久,在《解放日报》、《扬子晚报》等报刊出现了《昔日省常委,如今卖棒冰》的热点新闻,随之扩展到华东地区,乃至全国。
大凡名人常会招来非议,顾阿桃第二次“出名”后也不例外。她卖了几年棒冰,赚了一点钱,便传来一些风言风语:
“昔日一个‘宝’,现在真的又变成了一棵‘草’了。”
“这么大岁数的人还出来奔波,她的那些子女倒不怕丢人现眼?”
“那些干部也真是的,过去见面总是点头哈腰,顾妈妈长、顾妈妈短的粘在嘴上,现在怎么啦,她的死活都不管了……”。
顾阿桃本人对新闻界的报道和种种非议颇不以为意。倒不是由于过去介绍她的大块文章上有“权威”的报刊,也不是因为林彪反党集团倒台后她承受过更重的中伤,她只认为,我本来是个普通人,和那么多的卖棒冰的老太太一样,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但一般人不这么认为。她的5个子女首先出来干涉,赌气地说,你卖棒冰的钱我们以后全数贴给你。乡、村领导也把顾阿桃找去,对她说,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棒冰还是不卖的好。
顾阿桃细想,我卖棒冰也不是什么好玩的,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挺难受呀,到底是岁数不饶人了。
1993年4月17日我第4次也是最后一次采访顾阿桃,顾阿桃老两口依然住在三间旧茅草房内。一只黑猫卧在她家中间灶间的门槛旁,房前左侧有一小片盛开的金黄的油菜花。看着周边那么多楼房,而眼前这个当年曾官至省革委会常委的她如今还住在茅草房里,我心里实在不是滋味,我问她:“你们子女如今都住上楼房了吧,你们老两口为何不到他们那里去住?”她对我说:“虽然子女们都住上了楼房,想想过去他们成家时没给什么东西,一直感到很歉意。他们已经很孝顺了,都让我们上他们家去住。我们老两口年龄都大了,实在不想来回折腾,再麻烦他们了。我们现在生活上还过得去,不求组织上解决什么,只是我这三间破草房雨天要漏,漏得床上、米窠上都得用脸盆脚盆盛水,如果可能的话,给屋顶换上新草。”我答应一定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此事。顾阿桃老妈妈很高兴地说,谢谢。我拿出照相机,给她和老伴顾泉和,还有她的一个重孙,在茅屋前照了相。最后顾阿桃老妈妈还让一个小姑娘给我和她在茅屋前照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虽然小姑娘的照相技术一般,但相片上的时间显示,真实地记录了我最后一次采访顾阿桃的时间。
执行三不 死不开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10-9-6 20: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中红卫兵大串联,去顾阿桃那里串联的人非常多。她的老伴发牢骚说:那么多人来我伲生产队,看什么,就为看一个老太婆,有什么好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2 00:53 , Processed in 0.0240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