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47|回复: 0

苏鲁边河:我的1966—1974(山东Y县文革纪实)  1974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5-28 13: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一九七四(一)

苏鲁边河

批林批孔:《红楼梦》厨房风波再现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到了一九七四年,又闹出了大动静。批林批孔掀高潮,更是旗号与借口。因为真正批林的少,林彪七一年“九.一三”就爆炸了,知道了,也批了,快三年了,折腾来析腾去,没啥新鲜的东西。林彪写给叶群一个条幅:“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衾死同穴”,也是夫妻一场么,报上还说“真肉麻!”到底谁无聊?烦不烦?批孔也不多,把一些研究者老先生请出来了,广东的杨荣国走遍全国,也风光全国,后来还不是倒了大霉!把林彪写给叶群的条幅、引用的孔子的几句话以及孔孟的原话当成了靶子。出现频率最高的几句话是:“克己复礼。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天马行空,独来独往”(陈伯达写给林彪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好么,破“四旧”呢,把正宗老牌的“四旧”、“四旧”的老祖宗都弄出来了。“之乎者也”之类,就这几句话,要让全国人民都明白都知道,就费了牛劲儿啦。

可人们着眼的是现实。文革初期直到“九大”“十大”的革命造反派,在“清队”“一打三反”“抓五一六”等名类繁多的运动中,有相当多的首当其冲,挨整挨斗,靠边,坐“学习班”。“好人不造反”,“造反派里没好人”么。也就造了两年反,也许有的还风光过几天,可接着又受了多少年的压制、挨整批斗。“站不完的队,受不完的罪,写不完的检讨,流不完的泪”,“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文革中的群众组识,立场如何,色彩浓淡,哪有一贯正确、一把交椅坐到底、老是风风光光的?“座上宾”,”阶下囚”,轮着来么。你说谁能不怨气冲天?

如今批林批孔掀高潮,不少老造反也好,老保也好,凡已挨整正受压的,感觉时机已到,要讨公道!造反团、战斗队又揭竿而起,造反大旗又忽喇喇打出来。跨行业,跨组织,跨地区,串联,反右倾思想回潮,“不为错误路线生产”;别的口号也有,愿望、呼声也不同。大字报,大批判,大喇叭,声势够大。派别斗争战火又起,矛头指向各级党委与革委会,当然也少不了揪斗当权派。已是安稳了几年的新生政权的当权派现在又慌了神了。社会上本来秩序正恢复,现在又出现乱相。我们这个大企业也乱了几个月,造反派,也有老保。反正不是一派。各揪各的“走资派”、“复辟狂”,各算各的账。公开开大会,批斗当权派,还串联,上窜下跳,上挂下联。小会更多,也神秘兮兮。两派的人就长了“黧鸡眼”,你瞪着我,我盯着你,“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我是新来的,旧的不知道,新的不参与,置身事外,不闻不问。也有找我的,代写大字报,工人嘛,文化低一些,有话写不出。我不干。我的理由是:不是我亲历亲闻的,我不能写。我心不在焉。现今行话:不在状态。

我对当时的运动的乱相、趋势的思考是:没有该不该、对不对的问题,只有时机与成不成的问题。时机不对,有理也闹成不了事。大局已定。毛主席那时已年迈,心有余而力不足,文革搞成这样,进不成,退不甘,他心里最不舒坦。可他一路损兵折将,手下无人。手下新人也顶不了门户,国家大事还有赖于老人,不滿意,信不过,又离不了。他还能再支持新人去冲击老干部取而代之?又折腾了大半年,人称“第二次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毛主席给江青写的信,大家都知道么,过七八年再来一次,大乱为了大治。从六六年算起,现在不也七八年了么?可见当时声势之大,可见人们的意念中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中央于是赶快下文,说“不能称为第二次文化大革命,不准成立战斗队,不准串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批林批孔”,云云。一锅沸水,釜底抽薪,翻滚不起来了。忽忽隆隆三四个月,偃旗息鼓,归于沉寂。

很像红楼梦第六十一、六十二两回里的厨房风波,酝酿、兴起、人事更替、乱纷纷你方唱罢他登场。一声刹车令,各就各位,刚刚占据厨房要津的费婆子气急败坏、无计可施、卷包走人。风平浪亦止!关键是大权在握的凤姐偏偏这一时操心过度流了产,暂无精神理事;平儿又说了一句话:“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之家。若得不了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的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事不能说没一点事。哪一天不出点问题、闹出点乱子风波?一九七五年冬天不就又动了天威、风波再起了么?而且缘由一模一样。此一时,彼一时。那一时指导思想变了,暂且无心亦无力追究下去,风波焉有不息之理。一场大革命中的运动,虎头蛇尾,不得善终。这也是文革成了强弩之末,最高层有了在全局上求稳、也无力再兴师动众的意图,才导致草草收兵。

为了压住、消灭派性,解决全国许多省市大联合、三结合、筹建革委会等诸多此起彼伏、反反复复的问题,中央开了多少会,毛主席亲自出马接见一批又一批党政军领导和各界参加中央学习班的代表(“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是毛主席一九六八年的批示,就好比今天的上党校。当然,办有个人问题的学习班是个例外,但也不完全像一些人描绘的成了集中营。关牛棚也不是。凡是打派仗的就请到北京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吵够了,打完了,订了君子协定,握手言和了,作为奖励,毛主席就接见),发了多少布告,乱子才渐渐消弭,现在能再让你乱起来?

批林批孔在批孔老二“继绝世、举逸民”之时联系实际,文革中造反的一派在“九大”前后逐渐走下坡路、走向末路,以至受打压,今天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于是以反复辟倒退、将文革进行到底为旗号,恢复组织,跨行业跨地区串联、联合起来,冲击揪斗革委会中结合的老干部(所谓逸民么)。开初一定也得到中央一些人的鼓励和支持,形势发展很迅猛,大有席卷全国之势。

运动一来,当权的就蔫了。住院的住院,闭门不出闭门不出,夹起尾巴做人。住院的特多,而且是异地住院,保密。我们的一个大头头得势时说话太出格,跳脚骂人。运动一来,躲进医院,一住半年,名为养病,实则避风。一般的当权派躲不开,见人面带笑,老远先招呼,有话无话扯闲篇、拉近乎。架子派头庄重,全不见了,会装着哪!而下半年的一次大会上,我们那里的一个书记,就已经公开迫不及待地“秋后算账”了:某某人某月某日几时在某处开会、什么人参加、谁人讲话、大字报又贴在何处,一件件,一桩桩,一一尽在掌握中,一个一个地质问。那威严,那气势,得志便猖狂,翻脸才无情!一个参与其事的造反派被从座位上叫起来,一一对证,一会儿站,一会儿坐,吓得两腿战栗,汗不敢出。中学课本曾将契诃夫的《变色龙》选入,联系文革中一些人的滑稽表演,不禁哑然失笑。各色人等,以类聚,以群分,世界之大,风俗殊异,可人的表现与性情,似乎也并不是有多么大的差异啊!


我的一九七四(二)

苏鲁边河

批林批孔正在热闹口上,又弄出两个轰动全国的人或事,都与教育有关。一是河南南阳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一个女学生不愿学外语,老师也许方法简单粗暴,自杀了吧?当然是当成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复辟回潮、罪恶滔天了。

还有一个是小学生黄帅,北京的,给老师贴大字报,写日记,挨了班主任和学校批评?就投诉到报社。被当成了敢于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斗争的典型英雄。有不同意见的人,大概一个内蒙古的军人或是干部,也写信给报社,批评了小学生的做法。结果挨斗,罪名是打击新生力量。

在这前后,毛主席关于要敢于反潮流的指示发表了。当然要做具体分析。具体指向一件事,该不该,比较好判断。笼统地说,也难判断。一般地从理论从历史从社会发展上看,反潮流确实需要,古往今来,都有。没有反潮流的勇士,社会、世界就会停滞不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逆潮流而动说不定要被潮流吞噬淹没的。反潮流就是同保守的僵化的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事物对着干,支持那些尚在萌芽状态的、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这常常是少数人所为,慧眼独具,有胆有识。但在文革中,这句很有启示性的话常常被误用,而且当权者很少有人有这么个胸怀与识见。

七三年底中央政治局按毛主席的指示曾批评周思来,因为毛主席听说周恩来同基辛格会谈时说了什么不恰当的话(具体什么话,许多书只字不提。后来有一本书提到周对基辛格表态应邀访美?一个要人批周,好像说周自己做好人,要我们做恶人云云)。毛主席还有批评,什么“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正,势必出修正”,还有“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

批林批孔运动一开始人们震动不大。批林批孔么,林彪卧室挂了“克己复礼。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的条幅,于是就把他与孔老二捆在一起批。林除了野心家、谋害毛主席,不又成了复辟狂了吗?林也就是右的不能再右的极右了吗?批林的极左不就成了没看清林的实质而误判错批了吗?当时就是这样推理呗!左也好,右也行,反正林彪死球了,咋批咋有理,咋批都用不着面对面了。

可江青一定昏了头了,她真有点狂放的不像样:又借批林批孔另搞一套。她不顺着毛主席同意的批林批孔这个路子来,却想放火烧荒,把批林批孔的邪火引到叶剑英身上。居然在一个万人大会上对叶剑英这些为孩子当兵走后门的老人们发难,搞所谓“三箭齐发”,批林批孔夹杂着批走后门。也有传言说批林批孔批周公。一时疑惑难解。

叶就是叶,当时唯一出头露面的元帅么。走个后门算个嘛么!叶就给毛主席写信诉衷曲。毛主席发火了,江青干扰了他的部署么。毛主席就为走后门正名:“剑英同志:此事甚大,从支部到北京牵涉几百万人。开后门进来的也有好人,从前门来的也有坏人。……”更为叫绝的是,毛主席说,他也送了几个女孩子去大学读书。

批吧反吧,批到反到毛主席头上去了。江青们搞不下去了。毛主席还批评她“三箭齐发,批林批孔又夹杂着批走后门,有可能冲淡批林批孔。”好么,江青干扰了毛主席的战略部暑,扭转斗争大方向,该当何罪?毛主席后来还说:批林批孔,什么叫孔老二她不懂,又加上走后门。几十万人都走后门,又要这几十万人批林批孔。有走前门,就有走后门,几十万年还会有。

我们可以看出,批林批孔是江青发起、毛主席和中央也同意。可江青撇开周、叶及政治局大多数,领着上海帮及迟群、小谢,一马当先,想抢头功。江的做法漏洞百出,只顾眼前,直奔目标,主动进攻,气势汹汹。七四年私自召开“一.二五”万人大会,连郭老都敢训,连叶帅都敲打。江像风风火火几个月,有点颠三倒四。不戳点乱子心中不平,乱起来了又收拾不起来。总之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一次,她和她的一伙名堂不少,动静不小,结局不好。她实在是不成器。“我做蠢事,对不起主席!”有什么办法呢,她还知道写检讨,不是“黄瓜菜都凉了”?

但批走后门在舆论、在下面的影响是太大了。中央及省一级的报纸都有文章批“走后门”的不正之风。批“走后门”得人心着呢!当时哪里知道是江青发难,老百姓要知道了,那江青可就得分了。那时老百姓最讨厌“听诊器、方向盘、售货员”,还有当官管事的收礼、走后门。“走后门”成了不正之风,开后门、走后门的多了。因此,批“走后门”也是有人喜来有人忧。我所亲眼见到的我在的单位有几十个新入厂的学徒工,看了报上的文章,一个个都像霜打了的,一连多少天没点精神,甚至想笑都笑不出来。后来有了新说法,才渐渐安稳下来。毛主席下了批示,挡住了。中央政治局开会决议,运动后期处理。

走后门太普遍了,已经成了冬天的西北风啦。毛主席都默认了。令人不解的是,毛主席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动因之一是反特权、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而今为什么见了走后门却放过一马了呢?走后门就是滥用特权。那时已相当普遍,民恨、公愤不小。这股歪风仍然为多数有良知讲人格的人所不耻。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落实待遇。某些人有气,胃口太大,向组织提要求没完没完。有的人去世了,为了悼词、规格、待遇,闹个不可开交。遗体一停一年半载,拒不火化。不得已也,中央下令追悼会只好改为向遗体告别。走后门内容因此又增加了许多,滥用职权一时又盛行起来。“把四人帮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它的寓意也有不少版本吧?王蒙当时写下了《说客盈门》的小说,也反映了那一时“五子(位子、房子、车子、孩子、钱袋子)登科”的乱相,作者借主人公丁一之口表示了担忧,似乎很自信。今日观之,徒增伤悲!毕竟风气一直在坏下去。


我的一九七四(三)

苏鲁边河

政坛风云与国庆二十五周年

一九七四年的中国政坛是比较动荡不安的,有许多未知数。批林批孔在上半年就没什么戏了,闹的厉害的也就是再多一两个月。批走后门是一场虚惊,有惊无险,但也曾闹得千家万户惶惶不安,以为情况来了呢,不好招架。这年六月,周总理病重入院。七月,在医院会见外国客人。消息一见报,全国人民心情沉重。周总理在人们心目中是鞠躬尽瘁的典范。是国家的总管,是全国人民的好当家。他的病一定不是一般的病,不然何至于在医院会见外国人?周总理的病,周总理之后的局势,成了当时最大的未知数、变数。人们盼望他安心养病,早日康复,再为人民当几年总理!

这年国庆节,毛主席上天安门是不可能了,已经连续三年的国庆节没有举行天安门庆祝活动了。有大型游园活动,中央领导与民同乐。还有就是九月三十日晚上的国庆招待会。但是,这一天,周总理能否出席国庆招待会,一时成了疑问。建国二十五周年呀,该出来。能出来,一定出来。不然……周总理还是出来了!先是广播,后是报纸,照片,再后来又见了记录片。周总理瘦了!步履轻缓,精神尚健,举手投足,风度依然!讲话更抑扬顿挫,字字清晰,声声入耳入心,昔日风采不减,一生魅力尽现。之后又住进了医院。年底的长沙之行,七五年初的十届二中全会及四届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毛主席下令,邓小平起草,简短,周总理只念了开头与结尾,余下的工作人员代劳。)。此后,他就再也没走出医院。从报纸与广播得知:他仍常常在医院会见外宾。一九七五年九月,他会见了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这是他最后一次会见外国客人。他的病情一直牵挂着亿万人民的心!

也就在这一年夏天,在有毛主席亲自参加的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批了江青,提出了“四人帮”,也称“上海帮”,并让政治局批评“四人帮”。“四人帮”或“上海帮”一说,及江青挨批评,这消息在中上层不胫而走,不久北京市满城风雨,后又波及省会大城市。当我风闻其事已是一九七五年底了。不同的人群,感觉、用意、想法不尽相同。事情当然并没有传闻者想象或宣言的那样严重。毛主席的批评,是警告,更是保护,所谓“上半年解决不了,下半年解决;今年解决不了,明年解决,总之……”也很有意味啦。到了一九七五年夏天,毛主席亲自主持政治局会议再次批评了江青与“四人帮”。张春桥、姚文元都挂上了,王洪文也露了馅、显了怯啦,在毛主席眼里贬值了。中央工作一度也不让他主持了,叫邓小平主持。重用王洪文凸显毛主席的个性,但很遗憾也是败笔。识人用人本是毛主席所长,但也走了眼失了手。毛主席批评“四人帮”是事实,传的快,散布广,反映了一些人们的心情,一年前政治局还批过周总理呢,据说很严肃呢,人们当时有几个知道的?当然,这也与日后“四人帮”被突然抓捕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根椐。毛主席他老人家批了,一句顶一句,有力量么。“凡是”就是凡是么,当时大家都挺拥护么。

国庆节的《人民日报》报道了全国笫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投入生产的喜讯。胜利油田正式开发始于一九六四年九月二十三日某口油井出油之前,中央有华东石油会战的文件。9月23日出了油,所以对外一直称为“九?二三厂”,通讯地址是代号。当我还念中学的时候,校长的形势报告已提到在山东惠民地区发现了大油田,说是打开了油一个劲儿喷,想关都关不上……它是在文革中建成的。到一九七四年原油年产已过二千万吨了吧,已是开发十周年。但对外一直没公布。而且油田也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十年之后年产量接近三千万吨,不久又攀升至三千三百万吨,达到巅峰。大庆老大,胜利老二。至今仍如此。

传达了中央文件,为贺龙平反,而贺龙已于一九六九年死去了。一个元帅,赫赫有名,如此黯然离去,让人感叹嘘欷不已。

还有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国人民要团结。”许多人似乎有点不相信:现在还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听了觉得有种彻底收摊的感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真的要结束了,只不过还缺少他老人家一句话罢了。


我的一九七四(四)

苏鲁边河

西沙之战

一九七四年进行了西沙之战。不宣而战?结果大获全胜,民心大振。但也有迷惑:这中越友谊能万古长青么?当然,打的是美帝卵翼下的南越伪军么,名正言顺,师出有名。美国从南越撤军之心已定,他们已是混不下去了。中国南大门,此时不收复,更待何时?机不可失,兵贵神速!一九七五年,美国说撤就撤了,南越统治集团更是朝不虑夕,只有外逃一途。北越解放军攻势迅猛,势不可挡。美军、南越伪军草木皆兵,望风而逃,丢盔弃甲,兵败如山倒,上百亿美无的军火装备也来不及运走。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彼时之狼狈无状,史无前例。中国人援越抗美的伟大壮举到此划了一个并不十分圆满的句号。

越南人也同中国周边的一些小国一样,夜郎自大,自负小器,小国寡民心态,关起门来自吹自擂,称王称霸。自己被法美压榨多少年,可还做着称霸印支一方的黄粱美梦!越南在中苏两国共同支持及世界人民的同情帮助下取得抗法抗美胜利,在世界赢得了声誉。因此就骄横自大,不可一世。又有了美国丢下的价值上百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居然称起了“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中国军队还在话下?)当然,远交近攻,他还仗恃着苏联呢。苏联解体,无所依靠,才有点软化。是不是“白眼狼”?对中国怀有戒备心理,非止一日。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有史可鉴。但防不胜防。中国再怎么表态“不称霸”“没有威胁”“和平崛起”,也难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两岸统一,周边的国家,无论怎样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原则,可到底真正有多少是乐观其成的?为了周边的安宁,为了开创一个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和平环境,中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与成本。

西沙之战也是速决战。有些突然,可也解气。人们刚刚知道打了这么一仗,书就出来了。作家们、诗人们反应太快了,似乎比新闻快,让人难以接受。才一两个月,就出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还有什么诗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1 03:45 , Processed in 0.0195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