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45|回复: 0

1971-72年福建大事记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5-16 00: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1

  1月1日 福州解放大桥加高改建工程完成,该工程将万寿桥与仓前桥连成一体,全长558.1米,宽11米。
  1月7~21日 省革委会在福州市召开省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四好单位、五好个人代表会(亦称“三代会”)。到会代表3862名。会议交流学习毛泽东思想、创“四好”、争“五好”的经验,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的指示,进一步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新高潮。
  1月13日 省革委会发出通知,经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批准,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各局一律改为省革委会各局,并成立各局党的核心小组。
  1月18日 省革委会作出《关于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翁玉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永定机械厂工人翁玉兰为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和人民安全于1970年7月23日被大火严重烧伤。
  1月23日 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作出《关于贯彻落实毛主席1月8日重要指示开展一场自我教育整风运动的决定》,并于1月26日召开各地、市负责人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各级党的核心小组、革委会加强对整风运动的领导,并把整风运动同整党建党工作结合起来。
  1月25~27日 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福州军区党委在福州市召开继续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深挖“五一六分子”会议。研究和部署全省清查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团历时3年,查无实据。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通过落实政策,彻底平反此案。
  2月22日 省革委会政治部发出关于1971年接待安置归侨和归侨学生的通知。要求根据“按籍安置、适当调整、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原则,完成中央下达福建省接待安置归侨500名和归侨学生30名的任务。
  2月24日至3月19日 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在福州市召开省党员干部会议,与会干部2179人。会议传达毛泽东主席《我的一点意见》及中央华北会议精神,开展批陈(伯达)整风运动,整风以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为主,搞好思想革命化。
  3月13日 针对福鼎、长乐、仙游、莆田、晋江、同安等县一些社队乱砍树木,盲目生产白木耳的严重状况,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发出《关于严禁乱砍树木生产白木耳的通知》。
  3月30日至4月3日 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福州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963人,列席代表240人。会议讨论通过韩先楚代表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选举产生由75名委员、18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福建省第二届委员会。4月4日,中共福建省委二届一次全会在福州市召开,选出韩先楚、周赤萍、卓雄、谭启龙、朱绍清、蓝荣玉、严政、黄亚光、朱耀华、叶松、杨思禄、倪南山、江礼银、周曼天、马兴元15名常委,韩先楚任第一书记,周赤萍任第二书记,卓雄、谭启龙、朱绍清、黄亚光、倪南山任书记。会议还通过《关于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决议》。
  3月 中共福安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福安地区委员会,同年5月改称中共宁德地区委员会。恢复地委领导机构,叶克守任地委书记。
  4月13日 国务院批准:南平专区改为建阳专区;福安专区改为宁德专区;闽侯专区改为莆田专区。6月,福建省革委会通知,批准各专区改为地区。
  4月28日 中共福建省委、省军区党委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报告福建省工人、学生冬季野营训练试点的情况。参加试点的有51所学校,38个工厂和机关,共11270人,时间10至25天,行程100~400公里。
  4月3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司令部发言人宣布,为了让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上的祖国同胞和国民党军官兵同全国人民一起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在5月1日停止炮击1天,以示关怀。
  4月 以福建省李鸿忠为首的专家组在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开始修造中国援助的公路及大桥工程。
  4月 中共厦门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第四届厦门市委员会,恢复市委领导机构,刘茂堂任市委书记。
  4月 中共三明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三明地区委员会,恢复地委领导机构,宋顺义任地委书记。
  5月1日 古田溪四级电站第1台1.7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
  5月1日 漳州大桥竣工。主桥30孔,双曲拱;引桥6孔,石拱;全长438.4米。
  5月16日 中共福建省委、福州军区提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把批陈整风运动推向纵深发展的通知》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指出在传达时要自始至终以毛主席的文献为纲,从政治、思想、理论上同陈伯达划清界限,肃清其影响;在批陈整风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进行自我改造,不准揪斗人。
  5月 中共福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福州市第三届委员会,恢复市委领导机构,彭允太任市委书记。
  5月 中共建阳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建阳地区委员会(原称中共南平地区委员会),恢复地委领导机构,梁业坤任地委书记。
  5月 中共莆田地区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莆田地区委员会(原称中共闽侯地区委员会),恢复地委领导机构,韩依民任地委书记。
  6月3日 中共福建省委转发省整顿渔区领导小组《关于整顿渔民工作的基本总结》。总结报告指出,从1970年2月起,全省共抽调部队、地方干部6000多人组成工作队,进驻沿海706个渔业大队,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为纲,从“一打三反”入手,进行全面整顿。
  6月20日 省军区在龙岩召开军民联防现场会。会议听取8个单位的经验介绍,讨论研究反空降斗争的战术原则和打法,并参观连城和武平县民兵防空降、反空降、平暴乱作战实兵实弹演习。
  6月 中共龙岩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龙岩地区委员会,恢复地委领导机构,齐光熙任地委书记。
  7月2日 省革委会通知,适当提高油料、油脂统购价格,统销价不动。
  7月4日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会议同意组建省革委会机关“五七”干校。干校设在邵武县综合农场。
  7月12~27日 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在南平市召开。会议着重研究如何加强林业工作的领导和发展林业的远景规划及解决林权、林业机构、木材价格,运输和林业部门贯彻“五七”指示等问题。会上提出,贯彻“以造为主,砍造结合”的方针,以集体造林为主,积极发展国营造林。造林以发展材林为主,积极发展经济林,大力发展油茶、油桐、乌桕、板栗、柿子等木本粮油材。决定甲乙种育林基金由省统一调整使用。
  7月13日 中共福建省委批转《福建省粮食工作座谈会纪要》,决定继续实行粮食征购基数“一定三年”的政策。10月20日,省革委会商业局根据中共中央及省委精神,把“一定三年”改为“一定五年”。
  7月26日 第15号台风在晋江县登陆,全省有28个县、市先后出现暴雨和特大暴雨,晋江、莆田等地区受灾严重,龙溪等地区也遭受一定损失。据莆田、晋江、龙溪3个地区不完全统计,死9人,伤390人;房屋倒塌1603间,仓库倒塌900间;迟熟早稻被冲坏10万余亩,减产3148万斤,中稻被刮断11万亩,甘蔗被刮倒、刮断5.16万亩,黄麻被刮倒、刮断1.65万亩,果树和公路林等林木被台风刮断66.08万株;毁坏船只21艘,损伤船只229艘,漂失6艘;海堤决口72处,冲坏桥梁7座,水利设施1259处。
  7月 中共晋江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晋江地区委员会,恢复地委领导机构,王健行任地委书记。
  7月 中共龙溪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龙溪地区委员会,恢复地委领导机构,陈天仁任地委书记。
  8月1日 福(州)马(尾)支线铁路建成,该段铁路从福州车站接轨。终点达马尾镇,全长20.86公里。
  8月15日至9月15日 中共福建省委工作会议在福州市召开。会议讨论通过《关于贯彻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草案)》,就农村经济改革中关于核算单位、社队企业,社员自留地与家庭副业,按劳分配,社员口粮分配,超支处理,集体积累,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误工补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养猪,耕牛养护繁殖,农副产品收购,民办教师、赤脚医生、代购代销员、公社卫生人员的报酬,勤俭办社,民主办社等14个问题作了具体规定。10月1日起,该文件先在各地、县部分社队试行。12月28日,经省委批准印发各地执行。
  8月22日 中共福建省委发出《致三明钢铁厂全体同志的一封信》,号召深入贯彻中共“九大”路线和《鞍钢宪法》,坚持政治建厂的方向,认真搞好“斗、批、改”,“抓革命,促生产”,把三明钢铁厂建成福建省的大庆式先进企业,为加速发展福建省钢铁工业建设作出新贡献。
  9月4日 省革委会发出《关于加强粮油市场管理的通知》,重申除国家经营粮油购销外,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经营买卖粮食、油料,严禁商贩非法经营粮油复制品、熟食品。
  9月18日 省革委会发出《关于调整超购粮食加价的通知》。超购加价高于统购牌价30%,该办法从1971年夏粮征购起实行。
  9月20日 省革委会发出《关于省属企业下放地区管理的通知》,决定除留少数省属企业外,大部分单位下放,委托地、市统一领导管理。
  9月22日 中共福建省委发出《关于广泛教唱〈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两首革命歌曲的通知》,要求把教唱两首革命歌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来抓,通过教唱两首歌曲,加强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战备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各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商店都要广泛教唱,做到会唱、会讲、会做。
  9月23日 第23号台风在连江县登陆,最大风力达12级,福清、屏南、松政一线以东地区出现大到特大暴雨,破坏之大是六七十年来所罕见。据不完全统计,宁德、莆田两地区因灾死亡35人,伤181人;稻田受淹39.49万亩,冲毁、刮损12.5万余亩,经济作物受淹1.13万亩;江海堤防决口715处2.51万米,山塘水库溃损272座,小型水利冲坏11022处;房屋倒塌4353座,损坏7697座,仓库倒塌365座,损坏800座;船只漂走55条,损坏870条;公路塌方310处,乡村桥梁被冲垮103座。
  10月2日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在福州市召开。传达中央关于林彪叛党叛国事件的通知。10月22日至10月25日省直机关、各市县开始分批向党员干部作传达。
  10月19日 国务院通知,决定将上海水产学院迁往福建集美。1972年11月13日正式开学,改名为厦门水产学院。
  10月 1958年动工兴建的青州造纸厂正式投产。该厂设计年产纸袋纸5万吨。从奥地利进口的日产能力为150吨的长网造纸机1台,从芬兰进口的配套碱回收喷射燃烧炉、多效真空蒸发器为当时国内同类设备中能力最大,型式较新的设备。其碱回收系统的投产,对国内碱回收技术的提高,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10月 福州各中学先后在福州郊区北峰山区创办分校,各校师生轮流上分校学习、劳动。
  11月11日 省革委会、省军区发出《关于今冬明春野营训练的通知》,提出全省6个主要城市的工厂、学校、机关要分期分批普遍展开野营训练,县及县以下的工厂、学校、机关就地实行定期军训。
  11月15日 省革委会政治部、生产指挥部发出《关于筹办中等师范学校的通知》。决定每地(市)各筹办一所中等师范学校。
  12月28日 省革委会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把普及小学和扫盲作为农村教育的重点,坚持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勤俭办学,办学形式应因地制宜,以全日制学校带业余学校与夜校相结合,定点办学与巡回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做好小学和扫盲教育工作。
  12月 福州汽车厂试产福州牌吉普车和轻便旅行车获得成功。


1972


  1月21日至2月4日 全省渔区整顿、水产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水产机构的设置。决定沿海地(市)县设水产局,省和沿海地(市)县均成立水产供销公司,隶属各级水产局;内陆地(市)县在农业局内设水产科,水产供销机构仍归商业部门。
  1月25日至2月5日 中共福建省委在福州举办县以上干部学习班。重点学习讨论《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等材料,开展大批判。
  2月21日 省革委会批转全省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纪要,要求各地、各部门抓好落实,建立从省、地(市)、县、社到生产大队、生产队的农业科学技术网。
  3月2日 中共福建省委作出关于划分渔区阶级成分若干问题的规定。将渔区的渔民分别划为封建渔业主、富渔、富裕中渔、中渔、下中渔、贫渔、渔工7种成分;渔区农民和集镇居民,均按1950年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作相应的划分。
  3月23日 省革委会政治部发出《关于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规定: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著作和语录,毛泽东标准像,党史及党中央负责人的著作、讲话,应严格按中央有关规定和供应的版型,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安排印制,省内出版的图书,统一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各地区、省直各组(局)和大学需要出版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的刊物,必须由省委批准后方可出版、省革委会政治部出版事业组登记后方可公开发行。
  3月28日 中共福建省委决定从5月份起出版《福建日报》(农村版)。其主要对象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主要任务是:通俗地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介绍当好基层干部的工作经验,交流农业生产、科学种田的好经验好办法,通俗地宣讲国际大事。
  4月9日 全省最大的现代化水泥厂——永安水泥厂第一号窑建成正式投产。2号立波尔窑1975年1月投产,形成生产水泥能力47万吨。
  4月17日 省革委会发出《关于今年中、小学基建和清退占用校舍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学校基建费要保证重点,主要用于新建和扩建教学用房,严禁建宿舍、礼堂或挪作他用。各单位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占用的校舍应坚决退还学校,不能退还原校舍又无房子对换,应由占用单位另建同等规模的校舍偿还。
  4月 全国小氮肥生产经验交流会在漳州召开。会议着重解决小氮肥生产的原料配套问题。总结推广福建省石灰碳化煤球造气经验。
  4月 闽西北林区(指建阳、三明两地区)正式列入国家大中型项目进行建设。
  4月 漳浦县大型水利工程朝阳渠建成。全长37公里,可灌溉农田16万亩。
  5月1日 福建省最大跨径的石拱桥华安金山石拱桥竣工,桥全长161米,全拱跨径为99米,东西两岸各筑桥头堡,桥面左右两侧用条石为栏杆。
  5月2~26日 省、福州市举行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文艺会演大会。
  5月5日 省革委会批转全省中、小学教育工作座谈会纪要,要求把普及小学教育和扫盲作为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认真抓好,学校要全面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认真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
  5月9日至6月10日 数学家华罗庚等一行38人应邀来闽推广应用“优选法”和“统筹法”,先后到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南平、三明、龙岩等8个地、市讲学。
  5月11日至6月3日 省农业学大寨参观团领导小组组织有地、县、社、队代表250人参加的代表团到大寨以及苏北、苏南参观学习。
  5月14~16日 中共福建省委在福州召开有地、市委书记参加的“批林整风”汇报会。会议汇报了各地“批林整风”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提出要继续搞好“革命大批判”。
  6月15日 中共福建省委、省革委会召开工业电话会议,要求各地狠抓工业产品的质量问题,努力实现优质、高产、多品种、低消耗,保证完成国家计划。
  6月 全省开始由点到面进行山林普查,于1974年5月结束。经普查:全省林业用地面积1.351亿亩(折90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1.8236亿亩(折1215万公顷,不包括金门县等)的74.1%,拥有林木蓄积量2.4329亿多立方米,其中可伐量1.3865亿多立方米,占总蓄积量57%。毛竹总株数8.4亿多根。
  7月15日至8月5日 中共福建省委扩大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传达中央“批林整风”汇报会议精神。明确“批林整风”的重点在县、团级干部,不搞人人过关。
  8月7~10日 中共福建省委二届二次全会在福州召开。会议决定1972年下半年到1973年重点搞好“批林整风”、“审干”、“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运动中的专案复查工作;根据德才兼备原则和身体情况,安排老干部适当的工作,发挥其骨干作用;抓好培养青年干部工作;调整“支左”人员。
  8月15日 中共福建省委提出关于向基层干部和群众传达“批林整风”汇报会议有关文件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把这次传达“批林整风”文件当作全党的中心任务,认真抓紧抓好。
  8月15日 中共福建省委召开电话会议,布置抗击第九号强台风工作。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向台湾省广播第九号强台风警报,并亲自审阅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广播稿,加了句“祝同胞们晚安”,表达了对台湾骨肉同胞的深切关怀。
  8月29日 松政县发生要求分县事件,政和公社的500多名群众到县城要求分县。9月1日,中共福建省委对此下达5条指示,要求做好群众宣传和调停工作。9月12日、13日,中共福建省委召开常委会,听取关于松政县部分人要求分县的情况汇报,并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出,此事的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以不分县作为努力方向来做好工作。并指派钟大湖、梁业坤、陈贵芳、张翼、狄文琏等人代表省、地委统一领导,解决问题。10月5日,周恩来总理批示,建议恢复原建制。同期,也发生柘荣群众到福安县要求分县的事件。
  8月31日 中共福建省委、福州军区、省军区联合组织9个组,到各地、市对领导班子和“支左”人员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9月1日 为贯彻周恩来总理8月3日关于要注意台湾方面间谍活动的指示,省革委会保卫组召开各地(市)、兵团、铁路公安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反特务间谍措施,主要是:加强群众性防谍反特,反“心战”教育;沿海搞好军民联防,严防敌特的偷渡、派遣、袭扰活动;加强调查研究和侦察工作,打击特务间谍的破坏活动。
  9月 省造船领导小组组织各厂家联合制造成功福建省首批15艘钢质灯光围网渔轮。
  10月1日 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恢复设立省高级人民法院,各地区(市)设中级人民法院;各县(市)(福、厦两市所属之区)设人民法庭。
  10月10日至11月4日 中共福建省委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在继续搞好“批林整风”,深入进行路线教育的基础上,如何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在建设问题上,着重讨论1973年全省粮食生产上《纲要》的奋斗目标及工业、财贸、领导班子、“三支两军”、农村经济政策等问题。要求各地以批林整风为纲,抓好秋收、冬种、征兵、征粮4件事。全省要组织几万干部下去抓班子、抓基层、抓落实。
  10月中旬 中国农林科学院在南平召开全国林木优良品种协作会议。会议提出推广顺昌县洋口林场松木良种选育成果。
  10月22日 福建省第一条22万伏的高压输电线路投入运行,从古田正式向南平、三明、永安送电。
  10月 周恩来总理亲自批阅一封反映福建省所谓“美蒋特务集团”假案、冤案的华侨来信,指示中共中央组织部、联络部,外交部和国务院办公室联合组织调查组,对这个案件作全面调查,并为这个假案、冤案平反。
  11月28日 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成立省整治闽江领导小组,马兴元任组长。
  11月 全省开始举行地方剧种调演,参加的有13个剧种的16个演出单位共955人,分14轮进行,历时67天,演出大戏11个,小戏15个。
  12月1日 从龙岩通往永定矿区坎市的龙坎铁路建成。全长36.188公里。
  12月10日 中共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籍福建省龙岩县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人邓子恢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12月10日 省革委会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粮食管理,严格控制粮食销量,全面开展城乡统销整顿。
  12月14日 福建省公路大桥中吊装跨度最大的双曲拱桥——漳平九龙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该桥全长173米,宽7米,高20.6米,桥墩净跨度50米。
  12月21日 中共福建省委批转省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意见》,要求把抓好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南平6个城市的人防工程规划和施工列为人防工作的重点,继续抓好城市人口疏散和防空专业队伍的训练;城市人口疏散必须按临时疏散和就地紧急疏散的要求进行,做到四定(定人、定户、定路线、定区域)。
  12月24日 古田溪四级电站第二台1.7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
  12月26日 厦门水声仪器厂(即电控厂)研制成功7.5千瓦二频道黑白电视发射机,在福州鼓山顶投入使用。福建省第一座电视调频转播发射骨干台建成。
  12月30日 中共福建省委发出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信访工作的指示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以批林整风为纲,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要有一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这项工作,健全各级信访机构,抓好信访队伍的建设,加强各部门的配合,认真落实党的政策,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做好信访工作。要过细地做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减少人民群众来京上访。
  12月 省电影机械修配厂试制成功小巧轻便的福建牌8.75毫米电影放映机,并在全省山区推广。
  是年 全省春寒、雹灾和洪灾严重。各级政府采取抗灾救灾措施,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24.3亿多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产量最高的一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1 01:02 , Processed in 0.0185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