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4|回复: 0

蒋秀国 我的女附中情怀

[复制链接]

855

主题

1087

回帖

723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233
发表于 2023-2-22 14: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女附中情怀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8日 报道单位:1966届高中蒋秀国 已阅读:46次 【收藏此文】 字体:大 中 小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所百年校园的匆匆过客,但朴素的校风,高尚的品格,优秀的学生,先进的教育理念,强大卓越的教师队伍,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人生印记。互敬互爱的同学和我的青春年华都留在这里,我引以为荣没齿难忘。



一、 考上师大女附中就是我的青春梦想

我是工农子弟,在北京女四中上初中的时候,就听说师大女附中是北京市重点中学,治学严谨,师资力量雄厚门坎高很难进。这个学校无论是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都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人才。因此能考上北京师大女附中的高中便成了我的青春梦想。成了我的奋斗目标。

我父亲是工人,家中有四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初中毕业时,妈妈建议我辍学找工作,但又违我所愿。于是到朝阳医院看了住院的爸爸。再征求爸爸的意见。我说我想上学。如果我能上学我就上一个好中学,考不上好中学别的高中我就不上了。爸爸说:“上学,上个好中学”,得到了爸爸的首肯,我如获至宝。于是毕业时第一志愿是北京师大女附中,第二志愿清华附中,第三以后都是技校。女四中同学让我填上女二中,五十五中都被我否决了。我知道第一志愿考不上,第二志愿就别想了。实际上自己已经把考进师大女附中变成了我的唯一目标。

当师大女附中的录取通知书送到我家时,我才知道女四中才考上了两个人,我是其中之一。顿时我成了幸福村的名人,我爸爸妈妈都为我自豪。我实现了自己的青春梦想。



二、女附中三年高中生活,紧张而快乐。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确是个好学校。我进校后学校为我们盖了新宿舍楼,搞好了学生食堂,还每月给我发七元乙等助学金。使我这个贫困家庭出来的学生衣食无忧。我时常怀念女附中的日子。那时候我校都是各科的优秀教师教我们。教数学的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尖子王本中老师,教语文的是文学造诣很深的谭雪莲老师和沈心天老师,杨玉芝老师教外语。还有其他优秀老师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在这些优秀老师的培养下,我们的知识水平日渐精深,成绩上升很快。

与此同时,全班同学精诚团结互相帮助。我记得每逢晚上睡不着,我会和徐岩春去外面背唐诗。另外,有徐岩春、万新利和我组成了背诗小组,每天背一首唐诗,极大丰富了我们业余生活,培养了我们文学修养。同学在生活上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每当我哮喘发作无法入眠时,同屋的同学都把自己的枕头给我垫上,让我半躺着睡。尤其是我在朝阳医院作完肛肠手术后,是团支部书记张若岩带大家前往看望……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延续了我的一生。比如文革后李乐群在阜外心血管医院工作时,她多次给我母亲看病。后来帮我儿子看病。她退休后,我儿子追到她家里看病。她的高尚医德给我们全家留下深刻印象。当她老父亲去世时,我们班同学都到她家吊唁。当徐建同学的百岁母亲仙逝时,又是我们班王宪迎、赵希凤和我到灵堂送别。

七十年代初,得知我当兵的小弟弟的机械师回家相亲未果时,我妈妈和我介绍我的同学赵希凤和他相识,相知,相爱。现在他们已经幸福生活了几十年。我曾经帮徐岩春同学给住养老院的儿子送药。二00三年,我开车请回国的徐岩春和李国明等同学去昌平看红叶,经刘景平同学介绍我和六班同学陆国珠成了儿女亲家……回顾往事,发现我和女附中同学有着深深的感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女附中给我打上深深的烙印。

总之文革前的那三年,我在师大女附中遇到了良师益友,我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如鱼得水。尤其是一九六五年高校招收后,我们的大姐姐们有几十人被派出国留学,考入清华,北大的有上百人,其他都被一类大学录取。这个结果让我心潮澎湃,我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我非常怀念那个逝去的美好时光。



三、经历文革

正当我们奋力拼搏备战高考之际,历史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文革开始了,高招停止了。我们六六届高中毕业生就这样丢在了中学部,而比我们大一年的姐姐到了大学部。从此走上了浑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当时真是欲哭无泪。

我眼中的文革是为了揪出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但我们对党内高层的走资本主义道路问题相距甚远,对他们一无所知,我想我们班有干部子弟,高职子弟,工农子弟,大家在一起关系都不错,同学之间都是努力学习相互关心,也没看出谁在反党,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了哪?以最朴素的行为准则衡量,我不愿意看到同学斗同学,群众斗群众。在全国大串联开始时,我和赵希凤就出去串联了。

串联第一站是从北京到青岛。在青岛看了造反派的大字报,认为一是不了解那里的情况,二是人家并不认识自己,根本无法发表看法。更不能妄加评论。我们串联不可能参与当地的文革运动。我们能做的就是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何况我除了回过保定老家还从来没出过北京城呢。

第二天我们坐游轮去上海。由于船上的大通铺都有一个让晕船人呕吐的大桶,看见那个脏桶就想吐。所以我们整晚上站在甲板上看着茫茫的大海等着看日出。熬了一宿我们终于看见东方渐渐亮起来啦,又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云蒸霞蔚彩云朵朵,突然从海平面跳出来了红彤彤的太阳,我们陶醉了。祖国的妩媚多姿真是太美了。我们还看见了黄海和东海明显的分界线,一边是黄色,一边是蓝色清楚极了,真长知识。

下船后,在上海我们看了熙熙攘攘的外滩和浑浊的黄浦江,看了南京路,然后坐火车到广州。在广州买了一毛钱一斤的香蕉,看了广州的街景就又坐火车直奔贵阳。最后去兰州和乌鲁木齐。我们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奔走,在山川河流间穿行,在拥挤嘈杂的车厢内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的串联旅行。晚上我们是人挤人地睡,还有的红卫兵干脆睡在车厢的地板上。但大家精神振奋兴高采烈一路欢笑一路歌。从兰州去新疆的路上,我们认识了中央民族学院预科生买买提,是他把我们和江苏的七个红卫兵带到了吐鲁番。受到维族老乡的热烈欢迎。他们专门打着红旗迎接我们,说我们是毛主席派来的红卫兵。当我们参加劳动去地里摘棉花时,他们高兴极了。在地头休息时,他们给我们准备了葡萄干,杏仁,馕和胡萝卜抓饭。青年人弹奏东不拉,唱着维族歌曲。我们为祖国民族大团结而深受感动。后来在乌鲁木齐我们去了石河子参观了全国第一次武斗现场甚是惊心动魄。只见松林里到处都是被枪打死的农垦工人。由于天寒地冻,他们浑身是雪,脸已经变成古铜色,脸上的血已经凝固。他们目光狰狞,牙根紧咬,有的手里还端着枪……

当从石河子回来时,我想全国武斗是不是背离了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



四、改革开放后,是知识让我走出人生低谷。

由于解放以来粮食企业一直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当九十年代国家取消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实行改革开放时,造成我市粮食企业全面亏损。我所在的粮贸总公司企业实行破产,我从办公室主任变成了下岗职工。没了铁饭碗,没了单位,我非常无奈和彷徨。为了生存,我不得不到处找工作。由于在师大女附中学习时的深厚功底,我去了一个大的评估公司工作并从底层作起。

当九五年国企改革需要建立资产评估队伍时,评估公司领导让我负责全市资产评估报考人员培训工作。每次讲课我都是请清华大学、建工学院等教授,联系租用大礼堂讲大课。半年下来共培训1200人。经过考试使九六年我市资产评估人员有大幅度增加。由于我参加了组织培训评估人员全过程,对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1997年我也参加了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并考取了注册资产评估师。

九七年我搬家了,当同学到我家贺新居时,我将考试用书送给即将退休的同学。她于九八年也考取了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我想如果没有师大女附中的高中三年学习,没有女附中各科优秀教师的培养,我47岁下岗,她50退休,我们都在50岁考上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是万万不可能的。当时我们都是评估公司中公认的大龄评估师。

正当评估业务繁忙之际,为了方便开展评估工作,2000年我于53岁学会开车考取了驾驶执照。从此我开车到北京郊区的国企或上市公司进行资产评估,为改革开放服务。

2002年后因爱人有病我已不再从事评估工作。但我对女附中的高尚品德,教育水平深信不疑。女附中人应该终身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后来我系统地学习了国画。2011年我和其他画友去欧洲各国参观,并在罗浮宫看各艺术流派的画展。并参观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和绘画。受到艺术熏陶。2013年我又去了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巴尔干国家参加游览。领略欧洲美丽风光。看到蓝天白云笼罩下的阿尔卑斯山,看见绿地及红色尖顶欧洲建筑,真是大开眼界。
在国内我家经常自驾车旅游,如去年我们自驾去了山东沿海各地旅游。今年我们自驾车去了长白山天池。坐飞机到了黑龙江边界,参观了黑瞎子岛,到了祖国最东方。当见到坐落在黑龙江中俄边界和乌苏里江中朝边界的中国界碑时。更加了解祖国的辽阔和伟大。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我的晚年生活十分丰富多彩。我深切感到:一个人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只要品德好,有知识,有必胜的信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就是师大女附中给我塑造的永不言败的乐观精神。是知识使我走出了人生低谷。是女附中精神给了我奋力拼搏的勇气。

我是原师大女附中六六届高三四班学生,让我在母校百年华诞之际表示深深的谢意。我真心希望全校师生深刻理解习主席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学校要作真教育,真作教育。把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办得更好。用更加优异的成绩庆祝我们母校的百年寿辰。


                                 本文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百年校庆《校友回忆母校文集》项目征文

https://www.sdsz.com.cn/Item/Show.asp?m=118&d=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30 16:00 , Processed in 0.0687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